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6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45年中国西北地区植物染料与染色试验报告考察
1
作者 崔岩 杨建军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2期63-70,共8页
文章通过对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东亚科学史图书馆藏1945年《西北几种植物染料之染色试验报告》的整理和刊布,对该报告作者的学术信息和所在机构的历史沿革进行了背景调查,对报告所载14种代表性植物染料的产地和性状、色素萃取、染... 文章通过对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东亚科学史图书馆藏1945年《西北几种植物染料之染色试验报告》的整理和刊布,对该报告作者的学术信息和所在机构的历史沿革进行了背景调查,对报告所载14种代表性植物染料的产地和性状、色素萃取、染色试验、色牢度检测及染样色彩等内容进行了整理分析。研究认为,该报告对了解当时中国西北地区植物染料情况具有珍贵的历史资料价值,同时也对当今如何看待和发展植物染料及染色工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5年 中国西北地区 植物染料 染色试验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源-汇系统重建
2
作者 冯斌 黄晓波 +4 位作者 何幼斌 李华 罗进雄 李涛 周晓光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5,共12页
基于钻井岩心和三维地震资料,从物源岩性、分水岭和古水系、搬运通道3个方面对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物源特征和沉积相展布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沉积区古地貌恢复和剥蚀物源区古地貌回溯重建了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沉积时期的源-汇系... 基于钻井岩心和三维地震资料,从物源岩性、分水岭和古水系、搬运通道3个方面对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物源特征和沉积相展布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沉积区古地貌恢复和剥蚀物源区古地貌回溯重建了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沉积时期的源-汇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古近系沙三段发育一个完整的近源搬运型源-汇系统,庙西北凸起为物源区,渤东凹陷为主要沉积区;庙西北凸起物源岩性包括中生界花岗岩、下元古界石英片岩及下元古界角砾岩;主分水岭沿凸起长轴呈近南北向展布,古水系散布其间,搬运通道主要为5个古沟谷和2个古断槽;渤东凹陷沙三段主要发育快速堆积的扇三角洲—湖泊相沉积,岩性主要为含砾砂岩、细砂岩及泥岩,分选性和磨圆度均较差,岩石成分及矿物组合均与庙西北凸起石英片岩及花岗岩较为匹配,扇三角洲沉积体呈近东西向展布,在渤东凹陷北部以连片朵状扇三角洲为主,南部为孤立朵状。(2)沙三段沉积期,庙西北凸起剥蚀作用具有“西强东弱”的特征,古分水岭逐渐向西迁移,凸起中部及北部物源面积大、垂向高差大,物源供给能力更强;渤东凹陷沙三段厚度为100~600 m,具有东南薄、西北厚的特征,沉积中心位于区域北部,且北部地层剥蚀作用更强,向东部延伸长度可达3.2 km;扇三角洲的发育位置受控于物源区搬运通道,其发育规模则受控于物源区域面积,渤东凹陷北部及中部扇三角洲沉积体规模更大,是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系统 分水岭 古水系 古地貌恢复 扇三角洲 古沟谷和古断槽 沙河街组三段 古近系 西北地区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北极海冰对中国西北地区东部主汛期7月降水分布型的可能影响
3
作者 王岱 杨建玲 +3 位作者 张雯 马阳 李欣 王素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8-328,共11页
选取1961-2020年中国西北地区东部154个气象站7月降水、NCEP/NCAR大气再分析及北极海冰资料,利用SVD分解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北极关键区海冰对西北地区东部主汛期7月降水主要模态分布型的可能影响途径。结果表明:影响西北地区东部7月... 选取1961-2020年中国西北地区东部154个气象站7月降水、NCEP/NCAR大气再分析及北极海冰资料,利用SVD分解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北极关键区海冰对西北地区东部主汛期7月降水主要模态分布型的可能影响途径。结果表明:影响西北地区东部7月降水异常分布型主要有两种海冰模态,一种是当巴伦支海、千岛群岛海域海冰密集度偏小(大),戴维斯海峡海冰密集度偏大(小)时,激发从戴维斯海峡向东南以及从鄂霍次克海向西南方向传播的波列,使得我国西北地区东部上空500 hPa位势高度场距平为“西高东低”(“西低东高”)的分布,造成区域降水异常为“一致偏少(多)”分布型;另一种当波弗特海东海域海冰密集度偏小时,激发从里海东传至鄂霍次克海的波列以及配合我国华南上空的正位势高度异常,使得冷空气路径偏东、偏南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造成研究区降水异常为“北少南多”分布型,反之为“北多南少”分布型。利用“SVD投影法”建立的海冰关键区因子预测模型,其对西北地区东部主汛期7月的降水距平符号的把握及空间分布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尤其对“区域一致少型”和“北多南少型”的预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东部 汛期降水 北极海冰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印度洋海温信号的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组合降尺度预测方法研究
4
作者 朱晓炜 李清泉 +4 位作者 孙银川 王璠 王岱 高睿娜 刘颖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7-369,共13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BCC-CPSv2)预测产品,引入印度洋海温信号,采用组合降尺度方法建立了西北地区东部汛期降水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对1991—2017年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回报技巧较BCC-CPSv2预测技巧显著提高...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BCC-CPSv2)预测产品,引入印度洋海温信号,采用组合降尺度方法建立了西北地区东部汛期降水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对1991—2017年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回报技巧较BCC-CPSv2预测技巧显著提高,空间相关系数由0.42提高到0.75,均方根误差明显减小,最多下降达80%。预测模型对降水空间分布型的预测能力较好,很好地回报了典型年份(1987年和2010年)夏季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分布。通过抓住气象变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组合降尺度方法可以修正动力模式产品的预测误差,为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海温 西北地区东部 夏季降水 组合降尺度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我国西北地区干湿变化特征及其未来预估
5
作者 李学武 张京朋 +2 位作者 赵天保 李福原 赵廷宁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74,共16页
基于降水量、土壤湿度、径流量和干旱指数等多种气象要素,系统分析研究了近60年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湿特征演变规律,并利用最新的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多模式模拟结果对该区域未来干湿变化特征进行了预估。结果显示:近60年来... 基于降水量、土壤湿度、径流量和干旱指数等多种气象要素,系统分析研究了近60年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湿特征演变规律,并利用最新的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多模式模拟结果对该区域未来干湿变化特征进行了预估。结果显示:近60年来我国西北地区的降水量、土壤湿度和径流量均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冷季的降水量和径流量明显低于暖季,但土壤湿度和干旱指数在冷暖季节差异不显著。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土壤湿度和干旱指数均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增幅分别为5.07 mm/10 a、3.89 mm/10 a和0.26/10 a,特别是2000年后增加的趋势更显著,且变湿幅度最大主要出现在西北西部;而径流量在2000年之前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而2000年后显著增加。在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21世纪中期(2031~2060年)和后期(2071~2100年)西北地区呈现出湿润化的趋势,并且21世纪后期的湿润化程度更显著,高等排放情景(SSP5-8.5)比中等排放情景(SSP2-4.5)下湿润化更明显。本研究可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干湿特征 CMIP6 模式 未来预估
下载PDF
西太平洋台风活动对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
6
作者 王顼 张立凤 +2 位作者 王羱 刘洋 谢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7-520,共14页
基于1979~2020年(42年)降水及台风资料,利用常用的统计方法和随机森林方法,研究了西太平洋台风对我国西北地区东部(33°N~45°N,93°E~110°E,ENWC)降水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台风频数和降水量都出现峰值的7、8、9月,出... 基于1979~2020年(42年)降水及台风资料,利用常用的统计方法和随机森林方法,研究了西太平洋台风对我国西北地区东部(33°N~45°N,93°E~110°E,ENWC)降水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台风频数和降水量都出现峰值的7、8、9月,出现在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对台风期间的ENWC平均日降水(TP)有影响。7月份台风的位置和强度对降水影响显著,8月份台风的位置、强度和频数对降水都有影响,9月份影响较小。台风的影响具有地域选择性,不同的月份这种选择性不同,对不同等级降水的影响也不同。其影响主要表现在EOF分解的第二模态以及强降水和极强降水等级上,这说明了台风不是影响TP的主要因素,这种影响是间接的和非线性的,台风的出现是通过影响东亚地区中高纬度的槽脊系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及低纬度低涡的强度和位置来形成有利于降水的条件,从而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强度。相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基于随机森林方法建立的降水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出降水分布和强度,这说明台风对TP的影响主要是非线性的,且降水强度越强,非线性作用越明显。同时,随机森林模型也显示出台风的位置是影响ENWC降水的最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地区东部 降水 西太平洋台风 随机森林方法
下载PDF
基于复合事件指数的西北地区高温干旱复合事件风险评估
7
作者 钱潭锐 逯家彤 +1 位作者 粟晓玲 吴海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9,共8页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温度指数STI构建了两个监测高温干旱复合事件指数:标准化复合事件指数SCEI和混合干热事件指数BDHI,并评估了SCEI和BDHI在西北地区高温干旱复合事件中的监测能力。以严重程度、面积覆盖百分比和发生频率分...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温度指数STI构建了两个监测高温干旱复合事件指数:标准化复合事件指数SCEI和混合干热事件指数BDHI,并评估了SCEI和BDHI在西北地区高温干旱复合事件中的监测能力。以严重程度、面积覆盖百分比和发生频率分析了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风险变化。结果表明:由于BDHI充分考虑了不同干热条件之间的相关性,其在西北地区监测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能力明显优于SCEI,而SCEI存在将湿热状况误判为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情况。相较于1982—1993年,1994—2022年西北地区发生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严重程度、范围和频率更高;1994—2022年西北地区发生轻度、中度、重度等级以上的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面积占比分别为35%、25%、10%;新疆中部、甘肃北部和东部、青海南部和陕西大部分地区在1982—1993年几乎未发生过重度等级以上的高温干旱复合事件,但上述地区在1994—2022年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干旱复合事件 风险评估 复合事件指数 西北地区
下载PDF
2021年西北地区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罗倩 余晴霞 +2 位作者 杨帆 葛润润 谭巍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4,131,共6页
目的 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1年6—12月,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方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西北地区部分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 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1年6—12月,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方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西北地区部分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西北地区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 2021年西北地区居民总体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为18.49%,中医药基本理念、中医药公众适宜方法、中医药健康生活方式、中医药文化常识、中医药信息理解能力各维度的素养水平分别为39.69%、4.80%、34.59%、36.15%、49.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为参照,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职高/中专的居民素养水平较低,OR值分别为0.536(95%CI:0.346~0.831)、0.648(95%CI:0.446~0.941);以农民为参照,职业为公务员、教师、医务人员、其他事业单位人员的居民素养水平较高,OR值分别为4.336(95%CI:1.747~10.763)、3.261(95%CI:1.394~7.628)、6.103(95%CI:2.531~14.715)、2.707(95%CI:1.092~6.709)。结论 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影响西北地区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未来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提升工作应以低文化程度者和农民为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中医药 健康文化素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川西北地区2种典型人工林森林质量评价
9
作者 王盼 徐舟 +6 位作者 孟明琴 陈玥 张利 刘建霞 何建社 刘千里 陈友吾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41-47,共7页
人工林是川西北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其森林质量状况,以云杉(Picea asperata)和辐射松(Pinus radiata)为优势树种的2种典型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开展了森林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4... 人工林是川西北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其森林质量状况,以云杉(Picea asperata)和辐射松(Pinus radiata)为优势树种的2种典型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开展了森林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6.877%,能较全面地反映森林质量状况;(2)4个准则层的权重值表现为林木生长因子>林下灌木因子>林分郁闭条件>林下草本因子,说明林木生长因子对森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最大;(3)根据森林质量评价综合得分,各等级样地数量占比分别为优10%、良40%、中10%、差40%;(4)川西北地区不同树种人工林质量分化明显,其中云杉人工林质量以“良”为主,辐射松人工林质量以“差”为主。研究结果有助于掌握川西北地区人工林森林质量状况,从而为后续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质量评价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西北地区
下载PDF
西北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效益高
10
作者 方程 王欣雨 +6 位作者 关军强 向太吉 景红军 郝霆 董兴国 张红星 张平录 《科学养鱼》 2024年第2期35-36,共2页
西安市水产工作站于2001-2003年进行南美白对虾引进及淡化养殖试验,其中在2002年开始加大了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推广力度,在养殖技术、规模、平均产量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总产量达到50吨左右,实现亩均利润3 500~4 500元,南美白对虾池塘... 西安市水产工作站于2001-2003年进行南美白对虾引进及淡化养殖试验,其中在2002年开始加大了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推广力度,在养殖技术、规模、平均产量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总产量达到50吨左右,实现亩均利润3 500~4 500元,南美白对虾池塘淡化养殖在西安市获得成功,平均亩产达到368.1千克左右,极大地丰富了当地虾类水产品市场供应,逐渐摆脱长期依赖境外进购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市场供应 南美白对虾 长期依赖 平均产量 西北地区 推广力度 亩均利润 工作站
下载PDF
西北地区铁矿深部找矿问题探讨
11
作者 全孝勤 杨少华 张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2期0099-0101,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可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成矿类型包括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海底喷流型铅锌矿、BIF型铁矿及火山喷溢型铁矿等,其中,铁矿资源蕴藏...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可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成矿类型包括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海底喷流型铅锌矿、BIF型铁矿及火山喷溢型铁矿等,其中,铁矿资源蕴藏量巨大,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发价值。本文针对西北地区铁矿深部的找矿问题进行研究,根据铁矿成矿特征以及典型矿床等实施多元信息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铁矿 深部找矿问题 成矿特征 典型矿床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的水、碳足迹及布局优化
12
作者 王楚凡 牛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7-1152,共16页
【目的】对西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碳足迹和水足迹进行评估,并基于碳足迹和水足迹建立多目标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对各省(区)粮食作物进行空间布局调整,为减少碳排放量和强化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北地区小麦、玉米和水稻种... 【目的】对西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碳足迹和水足迹进行评估,并基于碳足迹和水足迹建立多目标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对各省(区)粮食作物进行空间布局调整,为减少碳排放量和强化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北地区小麦、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产量和农资投入量等为基础数据,利用生命周期法(LCA)对碳足迹进行评估;以蒸散量和有效降水量为基础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对水足迹进行评估;基于熵权法对西北五省(区)三大粮食作物布局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1999—2020年西北地区小麦、玉米、水稻的碳足迹和水足迹在不同省(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西北地区3种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碳排放呈现出东西部较高,中部较低的分布特点,其单位产量碳足迹(PCF)的范围分别为:0.36—0.63、0.33—0.56、0.57—0.97 t CO_(2)-eq·t^(-1),单位面积碳足迹(FCF)分别为:(2.46±0.77)、(3.21±0.49)、(5.57±0.91)t CO_(2)-eq·hm^(-2)。2010—2018年西北地区小麦、玉米绿水总量呈平稳上升趋势,水稻绿水总量变化不显著。平均绿水总量较高的地区分布在陕西、甘肃和宁夏。蓝水总量在2010—2015年呈上升趋势,2016—2018年呈现下降趋势,平均蓝水总量较高的地区分布在甘肃、宁夏和新疆。玉米是西北地区三大粮食作物中蓝水足迹最小的作物,平均蓝水足迹为0.45 m^(3)·kg^(-1);水稻的蓝水足迹最大,平均蓝水足迹为0.77 m^(3)·kg^(-1)。基于碳足迹和水足迹进行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优化,以各省(区)不同作物种植面积为决策变量,并根据不同权重设置重点减少碳排放(生态效益)和重点增加绿水利用(水资源效益)的优化情景。情景1碳排放总量减少1.9%,绿水利用总量增加5.0%;情景2碳排放总量减少11.8%;情景3绿水利用总量增加6.7%。【结论】西北地区三大粮食作物碳排放和水总量时空差异显著。碳足迹方面,该地区三大粮食作物平均FCF呈现增加,PCF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水足迹方面,该地区三大粮食作物绿水足迹高于全国均值,其中玉米绿水足迹最大,水稻绿水足迹最小。在粮食作物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小麦种植面积增加6.7%、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分别减少5.8%和8.0%,经济、资源和生态效益均有一定的改进。综上所述,多目标优化后可以提高绿水资源利用,减少碳排放量,缓解环境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水足迹 种植结构优化 粮食作物 西北地区
下载PDF
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形成机理——以车家坝剖面为例
13
作者 曾杰 董少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8-298,共11页
以岩石学观察为基础,结合稳定同位素与团簇同位素分析,探讨了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形成机理。川西北车家坝剖面白云岩集中发育于栖霞组上段,可识别出基质白云石与白云石胶结物2种不同类型的白云石。基质白云岩呈灰白色,与灰... 以岩石学观察为基础,结合稳定同位素与团簇同位素分析,探讨了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形成机理。川西北车家坝剖面白云岩集中发育于栖霞组上段,可识别出基质白云石与白云石胶结物2种不同类型的白云石。基质白云岩呈灰白色,与灰岩接触界线截然,呈指状交错接触;白云石胶结物呈乳白色,局限分布于溶蚀孔洞的边缘。镜下可进一步划分为3种类型基质白云石,即漂浮状细晶直面自形—半自形基质白云石(Md1)、细—中晶直面自形—半自形基质白云石(Md2)、中—粗晶它形曲面基质白云石(Md3),以及一种鞍形白云石胶结物(Sd)。Md1沿缝合线呈漂浮状分布于灰泥基质中,可能为浅埋藏环境下压溶作用的产物。Md2与Md3具有与宿主灰岩相似的δ^(13)C、δ^(18)O和^(87)Sr/^(86)Sr同位素特征,指示白云石化流体主要来源于二叠纪同期海水,而相对较高的成岩温度说明受二叠纪末大规模火山活动的影响显著。鞍形白云石及其后的方解石胶结物具有明显偏负的δ^(18)O值和放射性^(87)Sr/^(86)Sr值,说明它们形成于高温外源富放射性锶的白云石化流体中,可能为来自或穿过碎屑岩地层的深部热流体。川西北地区栖霞组白云岩的形成受原始沉积相与断裂活动的双重控制,热流体的注入使原始滩相地层发生白云石化作用,形成大量溶洞与晶间溶孔,对储层的改造起到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体 稳定同位素 团簇同位素 白云岩 栖霞组 中二叠统 西北地区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中晚全新世火历史集成重建与气候演化
14
作者 刘剑波 李建勇 +3 位作者 韩岳婷 杨锐 韩潇潇 徐浩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9,共14页
为了探讨西北地区古火演化及其驱动机制,基于28个样点的炭屑和黑碳记录,集成重建该区8 kaBP的古火变化序列;同时结合古植被、古气候、历史文献等记录,分析了古火活动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中晚全新世火历... 为了探讨西北地区古火演化及其驱动机制,基于28个样点的炭屑和黑碳记录,集成重建该区8 kaBP的古火变化序列;同时结合古植被、古气候、历史文献等记录,分析了古火活动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中晚全新世火历史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①火活动波动阶段(8~6 kaBP),古火事件发生频繁,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②火活动平稳阶段(6~4 kaBP),气候趋于暖湿化,植被有所发展,贮藏了一定的燃烧质;③火活动快速上升阶段(4~2 kaBP),人类活动成为火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古火活动频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④火活动大范围发生阶段(2~0 kaBP),气候由湿冷向干冷转化,生物质干燥易燃,农业快速发展,朝代更替和战争频繁,火活动异常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屑 黑碳 火历史 气候演化 人类活动 西北地区
下载PDF
西北地区城市旅游时空关联效应——基于高级别景区供给的观察
15
作者 高燕 孙根年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9-318,共10页
以西北地区为例,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异质性空间自回归模型,对高级别景区溢出效应的时变特征和城市旅游时空关联效应及其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西北地区城市旅游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合作应成为旅游发展的核心策略;②短... 以西北地区为例,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异质性空间自回归模型,对高级别景区溢出效应的时变特征和城市旅游时空关联效应及其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西北地区城市旅游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合作应成为旅游发展的核心策略;②短期来看高级别景区增加有助于本地旅游人次上涨,但会对邻近城市产生“虹吸效应”,长期来看对本地和邻近城市旅游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本地旅游拉动更大;③高级别景区组合供给是提升西北地区城市旅游效应和对邻近城市产生“虹吸效应”的充分条件,仅依靠5A级景区的带动效用有限;④西北地区城市的旅游时空关联效应具有异质性,84.31%的城市与邻近城市为旅游空间合作关系,空间竞争型城市主要位于新疆北部和西北地区东部局地;(5)西北旅游发展稳态城市呈散点、随机分布,具有经济优势的城市更易从旅游合作中获益并成长为区域旅游增长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景区 时空关联 西北地区 城市 旅游
原文传递
西藏西北地区藏族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病现状与血尿酸血脂的关联性分析
16
作者 肖若愚 张玉飞 熊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330,共7页
【目的】为了了解西藏西北地区藏族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病现状及其与血脂、血尿酸等的关联,探讨西藏西北地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慢性病的防治策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西藏西北地区(阿... 【目的】为了了解西藏西北地区藏族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病现状及其与血脂、血尿酸等的关联,探讨西藏西北地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慢性病的防治策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西藏西北地区(阿里地区、那曲市)居住6个月以上、18岁及以上的3432名藏族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生化检测等。【结果】西藏西北地区藏族居民HHcy患病率为75.7%,远高于我国平均人群的患病率(37.2%)。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HHcy的危险因素。【结论】西藏西北地区藏族人群的HHcy患病率高。当地政府应敦促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加强对HHcy的早期干预,降低心脑血管等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西北地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血脂 血尿酸 关联性
下载PDF
湘西北地区雪茄烟种植气候适宜性评价
17
作者 郭世杰 王会青 +3 位作者 汪薇 田金艳 戴曦 王振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207-212,共6页
为了明确湘西北地区雪茄烟种植气候适宜性,以7个县1991-2020年的气候观测数据为基础资料,选取10项关键气候因子,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湘西北地区的气候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湘西北地区种植雪茄烟的气候适宜性... 为了明确湘西北地区雪茄烟种植气候适宜性,以7个县1991-2020年的气候观测数据为基础资料,选取10项关键气候因子,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湘西北地区的气候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湘西北地区种植雪茄烟的气候适宜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慈利县、麻阳县、靖州县、龙山县、凤凰县、桑植县、永顺县。湘西北各县均存在5月初-6月初降雨量和7月初-8月底降雨量偏多、5月初-8月底日照时数偏低的情况,这是雪茄烟生产种植的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 气候适宜性 温度 降雨量 湿度 日照时数 西北地区
下载PDF
西北地区森林管护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18
作者 付增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10-112,共3页
介绍了西北地区森林资源现状,阐述了森林资源在西北地区的作用,包括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社会效益,分析了森林资源管护中面临的人才、投资力度、管护制度和管护意识等方面的困境,从人才专业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管护制度,宣传与防护技术等方... 介绍了西北地区森林资源现状,阐述了森林资源在西北地区的作用,包括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社会效益,分析了森林资源管护中面临的人才、投资力度、管护制度和管护意识等方面的困境,从人才专业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管护制度,宣传与防护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森林管护 生态建设 生态环境 西北地区
下载PDF
1961-2020年西北地区夏季降水趋势变化特征
19
作者 李勇 梅双丽 周宁芳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1期74-80,共7页
采用1961—2020年我国西北地区364站逐日降水观测数据,从降水量和降水日的角度对比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趋势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0%以上。从整体上来看,西北地区降水量呈现显著增多的线性趋... 采用1961—2020年我国西北地区364站逐日降水观测数据,从降水量和降水日的角度对比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趋势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0%以上。从整体上来看,西北地区降水量呈现显著增多的线性趋势,但并非全区一致性增多。降水量增多(减少)的站数约占区域内总站数的57%(43%),降水日数呈现增多(减少)的站数约占总站数的43%(57%);降水量、降水日数同时增加的站点主要位于南疆盆地、北疆西部及青海中部和北部等地,两者同时减少的站点主要位于甘肃东南部、宁夏、陕西中部偏东等地,而两者反相变化的站点主要位于新疆北疆地区、青海省西南部边缘地区和陕西南部。近60年来,西北地区极端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线性增加趋势。西北地区各个区域降水量和降水日数除年际变化外,还存在年代际变化特征,不同区域变化位相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夏季 降水 趋势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西北地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特质、逻辑理路与发展路向
20
作者 米鑫 李康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4-69,共6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刻改变了劳动的既有形态与方式,同时加剧了西北地区高职劳动教育变革的复杂性。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西北地区高职劳动教育展示出劳动+职业、劳动+数字、劳动+创造的内涵特质。深刻探寻其发展的逻辑理路在于通过数... 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刻改变了劳动的既有形态与方式,同时加剧了西北地区高职劳动教育变革的复杂性。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西北地区高职劳动教育展示出劳动+职业、劳动+数字、劳动+创造的内涵特质。深刻探寻其发展的逻辑理路在于通过数字技术贯通创生劳动教育新生态、采用数字劳动牵动引领劳动教育新形式、强化数字素养涵育提高劳动教育新成效。为进一步顺应数字化背景下开展劳动教育的新要求,西北地区高职劳动教育应树高职院校劳动之观,彰显以劳育人的价值导向;育高职院校劳动之容,统整劳动教育的理念内容;促高职院校劳动之行,跨越时空开展具身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西北地区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