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30年代张其昀西北考察的著述及作用探析
1
作者 李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9期77-81,共5页
1934—1935年,时局动荡,民族危机严重,国人开发西北的呼声愈来愈高。张其昀受南京国民政府委派到西北考察,主要考察甘青宁陕四省人文地理风貌。1934年张其昀到西北考察,奔走于甘青宁陕四省,历时近一年,将其见闻编撰成《甘肃人文地理志... 1934—1935年,时局动荡,民族危机严重,国人开发西北的呼声愈来愈高。张其昀受南京国民政府委派到西北考察,主要考察甘青宁陕四省人文地理风貌。1934年张其昀到西北考察,奔走于甘青宁陕四省,历时近一年,将其见闻编撰成《甘肃人文地理志》《青海人文地理志》《宁夏人文地理志》《陕西人文地理志》4部著作。该文以历史学作为研究本位,借鉴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方法综合运用。运用归纳法总结出其相关著述是以西北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相关著述在成文后,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促进了西北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加深了国人对西北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其昀 西北考察 《甘肃人文地理志》 《青海人文地理志》 《宁夏人文地理志》 《陕西人文地理志》 作用
下载PDF
《沿途日记》与吴禄贞西北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聂红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4-132,共9页
辛亥革命先烈吴禄贞遗留文献不多。日本京都大学所藏《沿途日记》的作者阙名。根据日记第1册作者称湖北、湖南人为同乡,并有与时任陕甘总督升允发生冲突的记载,结合《清德宗实录》等相关史料,确定该日记为吴禄贞及其好友周维桢所作。这... 辛亥革命先烈吴禄贞遗留文献不多。日本京都大学所藏《沿途日记》的作者阙名。根据日记第1册作者称湖北、湖南人为同乡,并有与时任陕甘总督升允发生冲突的记载,结合《清德宗实录》等相关史料,确定该日记为吴禄贞及其好友周维桢所作。这为研究光绪三十二年(1906)吴禄贞西北考察提供了新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绪朝 吴禄贞 《沿途日记》 西北考察
下载PDF
述论女华侨林鹏侠的西北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力 党潇楠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 2017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二十世纪30年代前后,伴随着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西北民族地区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丰富的资源、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及严重的灾荒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①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诸多有识之士奔赴西北进行实地考察,为开发西北做准备。在此浪潮... 二十世纪30年代前后,伴随着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西北民族地区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丰富的资源、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及严重的灾荒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①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诸多有识之士奔赴西北进行实地考察,为开发西北做准备。在此浪潮中,女华侨林鹏侠亦不畏艰险,只身一人深入西北各省区,广泛接触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对西北地区的地理、资源、文化、风俗、社会等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为开发西北民族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建议。笔者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就林鹏侠西北行的背景和原因及其在考察过程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作一介绍,力图较为全面地展示在民族危机、社会动荡的特殊时代里归国华侨林鹏侠女士这一壮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危机 林鹏侠 西北考察
下载PDF
台湾淡江大学教授西北考察团与敦煌研究院学者座谈
4
作者 卞佶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33-133,共1页
台湾淡江大学教授西北考察团于7月23日至25日在敦煌参观考察。考察团团长淡江大学中文系主任、台湾学生书局总编辑龚鹏程以及淡江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明荪、淡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李寿林、讲师唐文宠。
关键词 西北考察 大学教授 台湾学者 考察 系主任 副教授 王明 敦煌研究 讲师 台湾学生
下载PDF
从《夏鼐日记》第三卷看夏鼐西北考察前期工作的特点
5
作者 毋东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第2期88-89,共2页
西北考察前期,夏鼐为考察工作的顺利推行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夏鼐日记》第三卷中关于西北考察前期准备工作的记载,有助于了解其考察准备工作的特点。首先,请教他人,拓展思路,做到提前预防。其次,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通过阅读与考察地... 西北考察前期,夏鼐为考察工作的顺利推行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夏鼐日记》第三卷中关于西北考察前期准备工作的记载,有助于了解其考察准备工作的特点。首先,请教他人,拓展思路,做到提前预防。其次,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通过阅读与考察地相关的书籍,增加对该地区的了解。同时,临摹地图,加强对地形的认识。最后,物资经费的准备。前期物资经费相对充足,使西北考察过程相对顺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鼐日记》 夏鼐 西北考察
下载PDF
长江通讯社西北考察团史料两件 被引量:7
6
作者 朱琪 杨璐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13,共5页
关键词 长江通讯社 西北考察 参考价值 新闻事业 中国
全文增补中
张恨水西北行旅及创作研究
7
作者 周雅娟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5-69,共5页
著名报人、作家张恨水,凭借其专业素养和职责使命,1934年对西北进行了深入考察。张恨水深刻了解西北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一系列反映西北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社会风貌的文学作品,为抗战时期开发西北提供了重... 著名报人、作家张恨水,凭借其专业素养和职责使命,1934年对西北进行了深入考察。张恨水深刻了解西北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一系列反映西北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社会风貌的文学作品,为抗战时期开发西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恨水 西北考察 燕归来
下载PDF
救国与兴邦:上海美专国难宣传团的西北行
8
作者 冯康 《当代美术家》 2024年第1期72-89,共18页
上海美专国难宣传团的旅行宣传是由沈逸千组织的一次带有宣传与考察性质的活动,其中沈逸千只身出塞的西北考察是此次国难宣传团行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沈逸千西北行成果摄影、绘画作品的梳理分析,结合民族危机与开发西北的时代... 上海美专国难宣传团的旅行宣传是由沈逸千组织的一次带有宣传与考察性质的活动,其中沈逸千只身出塞的西北考察是此次国难宣传团行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沈逸千西北行成果摄影、绘画作品的梳理分析,结合民族危机与开发西北的时代背景,发现他对西北边疆的民族关系与工业发展最为关注,并积极进行了抗战动员和西北实业发展的推动。其西北行是在民族危机背景下塑造民族认同与动员抗战的视觉实践,同时也是在实业救国主张下美术与工业结合的考察实践,为建立起连结国家与人民、边疆与内地的桥梁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美专 沈逸千 国难宣传团 西北考察 实业救国
下载PDF
夏鼐与西北科学考察团——兼论西北科学考古之肇始 被引量:2
9
作者 闫丽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9-158,共10页
1943—1945年,夏鼐受“中央研究院”委派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他在考古发掘、田野记载和文物保存方面利用科学的方法,是中国学者在西北地区的首次科学考古发掘活动。考察期间,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方民情,夏鼐屡次有... 1943—1945年,夏鼐受“中央研究院”委派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他在考古发掘、田野记载和文物保存方面利用科学的方法,是中国学者在西北地区的首次科学考古发掘活动。考察期间,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方民情,夏鼐屡次有效解决,极大地推动考察团顺利进行。考察所获汉简、碑刻、随葬品等文物为研究提供了新材料,至今仍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鼐 西北科学考察 科学发掘
下载PDF
艰辛的历程 丰硕的奉献——黄文弼先生与西北考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烈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1992年第3期33-39,共7页
黄文弼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西北史地学家。他不仅留给我们作为新疆考古开拓者的业绩和富赡的学术财富,他的传奇式的经历和艰苦卓绝涉险犯难的治学精神也同样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我们从他多部学术专著和长达45万字的《蒙新考察日... 黄文弼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西北史地学家。他不仅留给我们作为新疆考古开拓者的业绩和富赡的学术财富,他的传奇式的经历和艰苦卓绝涉险犯难的治学精神也同样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我们从他多部学术专著和长达45万字的《蒙新考察日记)(1927年~1930年)中都可以领略到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文弼 西北考察 西北科学考察 塔里木盆 新疆 罗布泊地区 古城遗址 考察日记 吐鲁番 史地研究
原文传递
孙明经参与抗战前夕“暑期西北考察团”考察活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卜学海 李龙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年第1期7-15,共9页
对孙明经先生参与抗战前夕"暑期西北考察团"活动的因由、摄制活动的实施、曲折归返途中的见闻琐记及后期《绥远移民》、《绥远省》两部影片的辑成与广泛放映进行梳理阐述,一是填补了其首次科考活动内容研究的又一项空白;二是... 对孙明经先生参与抗战前夕"暑期西北考察团"活动的因由、摄制活动的实施、曲折归返途中的见闻琐记及后期《绥远移民》、《绥远省》两部影片的辑成与广泛放映进行梳理阐述,一是填补了其首次科考活动内容研究的又一项空白;二是明晰了其作为教育电影工作者在随团考察活动中所担负的实际工作及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孙明经先生参与考察活动的行为与影像记录,对当今大学与社会团体的考察活动仍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与深远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明经 抗战前夕 暑期西北考察 教育电影 摄制 考察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是一个”的田野基础与学理支撑——顾颉刚西北考察与民族知识的获取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志通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6-75,共10页
七七事变后,顾颉刚应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之邀前往西北实地考察,为期一年。他辗转于河、湟、洮、渭诸流域之间,先从回汉聚居区逐渐进入汉、回、藏等多民族聚居区,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了西北地区多民族、多宗教共存共生的社会状况及其内在... 七七事变后,顾颉刚应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之邀前往西北实地考察,为期一年。他辗转于河、湟、洮、渭诸流域之间,先从回汉聚居区逐渐进入汉、回、藏等多民族聚居区,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了西北地区多民族、多宗教共存共生的社会状况及其内在关系。在繁忙考察中,他将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观察、阅读和交流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阅读了大量有关民族边疆方面的论著、西北地方史籍和西北考察游记,将书本知识与现实观察相结合,加深了对汉、回、蒙古、藏等民族的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确存在种种差异和矛盾,但也存在和睦相处的情况和统合为一个"中华民族"的核心基础。他与服务西北的青年、地方文化名流、政府官员、传教士和普通民众进行各种形式的交谈,在与各阶层人士的民族知识分享与传递中获得了此前从未关注到的大量民族知识,填补了不少知识盲区。与人交谈更是借助"他者"突破时空限制,拓展了知识获取的渠道,尤其是大量有关西北民族的显性特征和隐性知识,彼此印证,相互补充,修正和深化了他对西北民族社会的认知,为他反思"民族"概念做了充分的知识铺垫。西北考察获取的民族知识最终成为他阐释"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理论的重要知识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西北考察 民族知识 中华民族是一个
原文传递
“预流”:重访西北考察语境中的张大千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弌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36,共10页
张大千的敦煌临摹、考察活动多彰显以审美价值,往往被视为艺术家的临摹创作活动而不为学术研究所重。但张大千以其艺术直觉的敏感性,重新发掘了敦煌归义军时期供养人像作为生者真仪的特殊性。特殊性背后,体现的是晚唐五代归义军政权的... 张大千的敦煌临摹、考察活动多彰显以审美价值,往往被视为艺术家的临摹创作活动而不为学术研究所重。但张大千以其艺术直觉的敏感性,重新发掘了敦煌归义军时期供养人像作为生者真仪的特殊性。特殊性背后,体现的是晚唐五代归义军政权的在地化倾向。这一立足本土、强调文化主体性的历史现象,表现在张大千自敦煌归来后于川渝多地举办的临摹展览中,恰好呼应了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救亡话语以及吁求"中国文艺复兴"的心理诉求。由此,张大千的敦煌临摹活动及作品,与贯穿整个近代中国的民族话语达成了合流。张大千的临摹手法、取向、考察路数,多有争议。回到抗战时期西北考察的历史语境下,他对艺术现象的敏感,看似摹古,却参与民族文化身份的追寻与重塑,堪称学术史中的"预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西北考察 预流 重访 中国文艺复兴
原文传递
孙明经参与抗战前夕“暑期西北考察团”筹备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卜学海 李龙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年第9期5-9,共5页
参与抗战前夕"暑期西北考察团"活动,开启了孙明经以"主题科考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国情考察之旅。通过对该团的酝酿发起、宗旨确立与章程拟定、人员征求与缴费报到、组务讨论与日程安排等筹备过程进行梳理,在厘清孙... 参与抗战前夕"暑期西北考察团"活动,开启了孙明经以"主题科考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国情考察之旅。通过对该团的酝酿发起、宗旨确立与章程拟定、人员征求与缴费报到、组务讨论与日程安排等筹备过程进行梳理,在厘清孙明经参与该团实地考察摄影前脉络因缘的同时,旨在抛砖引玉,以来年"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爆发80周年为契机,寄希望于业内广大学者充分挖掘历史文献资料,以缅怀包括孙明经先生在内的组织及参与诸类考察活动的先辈们为开发与建设西北边疆这片热土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明经 抗战前夕 暑期西北考察 筹备过程 西北移垦促进会
原文传递
探析“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考察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伟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5-46,共2页
20世纪40年代战火弥漫,民族文物岌岌可危,"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于1940年迅速成立。在此后5年多时间里,考察团奔赴西北进行了艰辛的艺术文物考察活动。本文以考察团赴西北考察为主线,考证、研究了该团西北考察活动的考察方法。
关键词 西北考察 艺术文物 方法
下载PDF
中国边疆研究中的“本土”与“世界”问题——基于近代西方西北探险与中国海外游记的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胜利 王筱玥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9-25,共7页
中国边疆研究包含“中国的”与“世界的”两个层面。近代西方探险与中国海外考察兴起,使得东西方文化在中国西北边疆研究领域产生了碰撞与交织,促使了西北边疆史地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在东西方文化情景模式的转换过程中,“拿来主义”的... 中国边疆研究包含“中国的”与“世界的”两个层面。近代西方探险与中国海外考察兴起,使得东西方文化在中国西北边疆研究领域产生了碰撞与交织,促使了西北边疆史地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在东西方文化情景模式的转换过程中,“拿来主义”的态度对中国边疆研究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必须具有世界场域的眼光,从“史源”上解决研究中存在的制约性因素,使得中国边疆研究能够从“中国的边疆”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学 西北考察 域外对话
下载PDF
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内蒙古的活动及科学贡献——读《徐旭生西游日记》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见今 董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7-11,共5页
1927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内蒙古进行了地理、气象、地质、考古、环境、民族、社会等调查,历时半年,后赴新疆.主要依据中方团长徐旭生的《西游日记》(1930)和部分相关史料,简述该团的宗旨、中方团长和团员、这半年的西行路线和科学活... 1927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内蒙古进行了地理、气象、地质、考古、环境、民族、社会等调查,历时半年,后赴新疆.主要依据中方团长徐旭生的《西游日记》(1930)和部分相关史料,简述该团的宗旨、中方团长和团员、这半年的西行路线和科学活动,回顾白云鄂博铁矿、恐龙化石和居延汉简三项发现,讨论其八十多年来的影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瑞西北科学考察 斯文·赫定 徐旭生西游日记 白云鄂博铁矿 内蒙古恐龙化石 居延汉简
下载PDF
“中华民族是一个”的前史:顾颉刚西北考察的边疆思想史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袁剑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42-150,共9页
在抗战期间,顾颉刚曾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的重要命题,引发当时全社会的广泛讨论,对此,学术界已经有过诸多的讨论。但是,理解他这一论述及其后续围绕这一议题相关讨论的"前史",进而认知顾颉刚在中国及其边疆认知层... 在抗战期间,顾颉刚曾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的重要命题,引发当时全社会的广泛讨论,对此,学术界已经有过诸多的讨论。但是,理解他这一论述及其后续围绕这一议题相关讨论的"前史",进而认知顾颉刚在中国及其边疆认知层面的阶段性特质,将不仅能够揭示一种更为全面而真实的边疆思想史个案,而且能够使我们更为"在地化"地去理解抗战期间西北社会内部的知识与思想逻辑,理解"共同体"结构在西北的生成与发展,从而对后来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一个更为全面的知识史认知。本文从边疆思想史的角度对顾颉刚1937年4月至1938年11月的西北考察进行了初步的梳理与阐释,力图从中揭示顾颉刚从"地域共同体"到"边疆共同体"再到"人的共同体"认知的阶段性变化过程及其理论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边疆思想史 顾颉刚 西北考察 中华民族
下载PDF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在敦煌考察时间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慧慧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8-114,共7页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成立于1940年6月,解散于1944年12月。1942年6月至1943年5月间,该团在敦煌进行石窟内容调查、壁画临摹、照片拍摄、购买文物等活动。本文主要考证考察团至敦煌的时间、在此考察的成员及其活动,纠正一些回忆录、口述历...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成立于1940年6月,解散于1944年12月。1942年6月至1943年5月间,该团在敦煌进行石窟内容调查、壁画临摹、照片拍摄、购买文物等活动。本文主要考证考察团至敦煌的时间、在此考察的成员及其活动,纠正一些回忆录、口述历史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子云 何正璜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 敦煌石窟
下载PDF
中国科学史上一次伟大的考察——纪念“中瑞西北科学考察”90周年 被引量:1
20
作者 国连杰 何京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11-1435,共25页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与瑞典合作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综合性的西北科学考察, 考察时间长达 6 年, 范围覆盖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青海等地, 内容涉及地质、 古生物、考古、气象、地理、水文、历史、文化和民俗等多个学科,...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与瑞典合作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综合性的西北科学考察, 考察时间长达 6 年, 范围覆盖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青海等地, 内容涉及地质、 古生物、考古、气象、地理、水文、历史、文化和民俗等多个学科, 考察的地域之广阔、时 间之漫长、学科之广泛、成果之丰硕都是空前的。 在极度艰难困苦的条件下, 考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积累了浩如烟海的第一手基础资料, 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进程, 增进了中瑞之间的友谊, 加强了中外的学术合作与交流, 为我国锻炼和培养 了一批早期的科学人才。 此次考察在我国科学发展史以及对外学术合作交流史上都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科学考察 斯文·赫定 袁复礼 陈宗器 丁道衡 徐炳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