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4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族群聚居与住屋形式——工具史视野下青铜时代西南夷聚落建筑的文化技术特色
1
作者 徐辉 刘鑫 温泉 《世界建筑》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本文以“族群聚居与住屋形式”合一的视域审视青铜时代西南夷的聚落建筑遗址,论述以氐羌族群为主体的康巴聚落建筑遗址中“柱造土掌与密肋邛笼”的特征,以濮越与苗瑶族群为主体的黔贵聚落建筑遗址中“抬梁穿斗与木栅干栏”的特征,以濮... 本文以“族群聚居与住屋形式”合一的视域审视青铜时代西南夷的聚落建筑遗址,论述以氐羌族群为主体的康巴聚落建筑遗址中“柱造土掌与密肋邛笼”的特征,以濮越与苗瑶族群为主体的黔贵聚落建筑遗址中“抬梁穿斗与木栅干栏”的特征,以濮越与氐羌族群为主体的滇云聚落建筑遗址中“木楞井干与干栏合院”的特征,揭示了青铜时代西南夷地区的先民将其游牧渔猎与农业栽培经济相结合,产生了穿斗式、抬梁式、井干式、邛笼式及混合式的聚落建筑空间形式。该住屋形式格局中环绕式的围合感与单向度的向心性隐喻着方国神圣仪式与权力,体现了方国联盟集团的共同利益与意志,是青铜时代西南夷社会文化系统中类“尖锥体”等级结构的物质化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夷 族群聚居 住屋形式 聚落建筑 文化技术
下载PDF
汉代西南夷之“徼”与“边民”的华夷身份
2
作者 朱圣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0-172,共13页
在汉代,“西南夷”不仅是一个族群概念,还是一个地域概念。其时存在两种与西南夷有关的“徼”:一是限定“西南夷”所在的巴蜀之徼;二是将“西南夷”分为两部分的西南夷郡徼。在此两徼作用之下,西南夷诸郡在地域上位处巴蜀与西南夷徼外之... 在汉代,“西南夷”不仅是一个族群概念,还是一个地域概念。其时存在两种与西南夷有关的“徼”:一是限定“西南夷”所在的巴蜀之徼;二是将“西南夷”分为两部分的西南夷郡徼。在此两徼作用之下,西南夷诸郡在地域上位处巴蜀与西南夷徼外之间,在华夷身份上亦是如此。生活在西南夷诸郡的边民,亦因两徼的存在,及与徼内夷杂处,拥有了与后者既相互区别而又混同为一的漂移于华、夷之间的身份特征。其为当地边民精英在身份的抉择与建构上提供了不同可能。而自武帝置西南夷诸郡以来,有意识地“华夏化”与“蛮夷化”先后在西南夷边民精英中上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西南夷 边民 身份
下载PDF
“娱人”与“娱神”:汉代西南夷乐舞中的“羽舞”探究
3
作者 张洁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9-175,I0005,共8页
在汉代文献中出现的“四夷乐”之一的西南夷“羽舞”,以头戴羽冠、身着鸟尾长裙,作徒手或手持羽器等道具的人物形象被刻画在我国西南地区出土的汉代青铜器上,有着对狩猎活动进行舞蹈化再现的特征,并且逐步衍生出以“娱人”为目的的戏剧... 在汉代文献中出现的“四夷乐”之一的西南夷“羽舞”,以头戴羽冠、身着鸟尾长裙,作徒手或手持羽器等道具的人物形象被刻画在我国西南地区出土的汉代青铜器上,有着对狩猎活动进行舞蹈化再现的特征,并且逐步衍生出以“娱人”为目的的戏剧化新模式。而广泛装饰于汉代西南地区铜鼓上的“羽人舞蹈纹”常伴随太阳纹、鸟纹组合出现,结合当地与舞蹈相关的神话样本发现“羽舞”作为一种祭祀手段,目的还在于达成当时人们沟通天地以“娱神”的信仰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西南夷 羽舞 狩猎 祭祀
下载PDF
《史记·西南夷列传》再研究——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 被引量:2
4
作者 尤伟琼 王兴宇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5-136,共2页
《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所涉及的“西南”并不是现代的西南,司马迁所说的西南是以巴郡、蜀郡为基点,即司马迁所说的“巴蜀西南外蛮夷”,也就是将巴郡、蜀郡之西北、之西、之南的地区称为“西南”,分布在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遂被... 《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所涉及的“西南”并不是现代的西南,司马迁所说的西南是以巴郡、蜀郡为基点,即司马迁所说的“巴蜀西南外蛮夷”,也就是将巴郡、蜀郡之西北、之西、之南的地区称为“西南”,分布在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遂被称为“西南夷”。具体来说,“西南夷”地区相当于今天甘肃、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相关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夷 历史人类学 史记 少数民族 司马迁 巴郡
下载PDF
《史记》、《汉书》失载西南夷若干史实考辨 被引量:13
5
作者 方铁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5-72,共8页
 西汉元鼎六年,司马迁奉使巴、蜀以南,亲履今四川西昌、汉源一带,以后根据见闻在《史记》中记载了西南夷。《汉书》大量抄录《史记》相关记载并有所补充。综合汉代及稍后史籍相关零散记载,对武帝时期、昆明的迁徙活动,、昆明被西...  西汉元鼎六年,司马迁奉使巴、蜀以南,亲履今四川西昌、汉源一带,以后根据见闻在《史记》中记载了西南夷。《汉书》大量抄录《史记》相关记载并有所补充。综合汉代及稍后史籍相关零散记载,对武帝时期、昆明的迁徙活动,、昆明被西汉、滇国打败,以及武帝开通博南山道路及经营哀牢地区的史实做了细致考证,可知《史记》遗漏了发生在元鼎六年之后西南夷的若干史实,原因是事件发展过程尚未结束,司马迁对情况了解有限;而《汉书》则失载武帝中后期西南夷的若干史实,主要原因是沿袭《史记》的说法,对相关史实疏于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汉书》 西南夷 失载
下载PDF
试析西南夷地区的三叉格铜柄铁剑 被引量:5
6
作者 苏奎 尹俊霞 《四川文物》 2005年第2期48-55,共8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考古出土材料,对西南夷地区的三叉格铜柄铁 剑进行了类型学和分期的初步研究。认为三叉格铜柄铁剑从I式到Ⅳ式是逐渐变化的,无 论是剑柄样式还是剑格上的纹饰,前后均有明显的承袭关系,尤其纹饰由简单...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考古出土材料,对西南夷地区的三叉格铜柄铁 剑进行了类型学和分期的初步研究。认为三叉格铜柄铁剑从I式到Ⅳ式是逐渐变化的,无 论是剑柄样式还是剑格上的纹饰,前后均有明显的承袭关系,尤其纹饰由简单变为繁缛。 而这种变化反映了早、晚两期使用民族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形态、思想观念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夷 三叉格 铜柄铁剑 金剑鞘
下载PDF
西南夷青铜文化及其文明的起源 被引量:5
7
作者 段渝 刘弘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5-183,共9页
先秦秦汉时期西南夷的社会组织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发展水平,在较为独立和封闭的地理空间中演进为具有相当分层与组织能力的社会,并产生了相当发达的青铜文化,其中一些政治共同体已经演进到复杂酋邦的水平,处于文明时代的前夜,即使没有汉... 先秦秦汉时期西南夷的社会组织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发展水平,在较为独立和封闭的地理空间中演进为具有相当分层与组织能力的社会,并产生了相当发达的青铜文化,其中一些政治共同体已经演进到复杂酋邦的水平,处于文明时代的前夜,即使没有汉王朝国家力量与汉文化进入的强烈影响,它们同样可以独立演进并进入文明时代。对西南夷地区古代酋邦社会的研究,对于考察古代文明起源,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夷 青铜文化 酋邦 文明起源
下载PDF
先秦汉晋西南夷内涵及其时空演变 被引量:4
8
作者 段渝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23,共8页
在汉代以降的文献中,西南夷是指中国古代分布在青藏高原东缘巴蜀以西、以南和西南地区的古代族群,即秦汉时期分布在今四川西南、西北和云南、贵州等地区属于氐羌系统和濮越系统的各个族群的总称,但在先秦文献中,巴、蜀同样被认为属于南... 在汉代以降的文献中,西南夷是指中国古代分布在青藏高原东缘巴蜀以西、以南和西南地区的古代族群,即秦汉时期分布在今四川西南、西北和云南、贵州等地区属于氐羌系统和濮越系统的各个族群的总称,但在先秦文献中,巴、蜀同样被认为属于南夷。不论在内涵还是在时空分布方面,西南夷的概念在先秦汉晋时期都有所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夷 内涵 时空构架 先秦汉晋
下载PDF
西南夷考释 被引量:5
9
作者 段渝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9-127,共9页
《史记.西南夷列传》总叙从文化属性、民族系统和经济类型等方面把西南夷分为四大类别,其中包括七个区域,每一个区域内都有"以什数"的众多"君长",分别以一个"君长"代表一个族群,以区域中最大的君长代表... 《史记.西南夷列传》总叙从文化属性、民族系统和经济类型等方面把西南夷分为四大类别,其中包括七个区域,每一个区域内都有"以什数"的众多"君长",分别以一个"君长"代表一个族群,以区域中最大的君长代表区域。本文按照《史记.西南夷列传》所叙顺序,综考西南夷七大区域十几个主要"君长"的族属及其分布地域等基本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夷 名称 族属 地理
下载PDF
从“西南夷”到“云南人”:云南多民族文化认同的演变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超民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4-185,共2页
司马迁《史记》中的《西南夷列传》是记录云南居民与文化的最早文献。《史记》中所谓的“西南”指巴(重庆)、蜀(成都)的西南,即今云南、贵州西部、四川西南地区。这里分布着僰、夜郎、滇、昆明、哀牢、筇、笮等族类。各个族类都具有个... 司马迁《史记》中的《西南夷列传》是记录云南居民与文化的最早文献。《史记》中所谓的“西南”指巴(重庆)、蜀(成都)的西南,即今云南、贵州西部、四川西南地区。这里分布着僰、夜郎、滇、昆明、哀牢、筇、笮等族类。各个族类都具有个性鲜明的独特文化。汉武帝时,从建元年间到元封以后,经过30多年的开拓经营,在经济文化长期交流、密切联系的基础上,通过政治招徕与武力征讨,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在今云南设置的益州郡辖24县,郡治在滇池县(今晋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夷地区 民族文化认同 云南 演变 南人 《史记》 西南地区 独特文化
下载PDF
论司马相如在开发西南夷中的贡献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明贤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5-139,共5页
司马相如在汉武帝时期先后两次出使巴蜀,作《喻巴蜀檄》《难蜀父老》,准确地宣示了汉王朝的旨意,对开发西南夷作了政策上和理论上的阐述,安定了民心,取得了开发西南夷的成功,显示了他卓越的政治才干,同时对汉王朝经营西南地区,开通南丝... 司马相如在汉武帝时期先后两次出使巴蜀,作《喻巴蜀檄》《难蜀父老》,准确地宣示了汉王朝的旨意,对开发西南夷作了政策上和理论上的阐述,安定了民心,取得了开发西南夷的成功,显示了他卓越的政治才干,同时对汉王朝经营西南地区,开通南丝绸之路也有着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相如 汉武帝 巴蜀 西南夷
下载PDF
“西南夷”与南方丝绸之路 被引量:14
12
作者 霍巍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114-120,共7页
本文认为中国西南地区的"西南夷"对于"南方丝绸之路"的开凿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不仅为汉代中原王朝对西南疆土的开拓与治理奠定了基础,而且由于西南夷中具有游牧性质的部族众多,它们往往纵横千里,活动范围极为广阔... 本文认为中国西南地区的"西南夷"对于"南方丝绸之路"的开凿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不仅为汉代中原王朝对西南疆土的开拓与治理奠定了基础,而且由于西南夷中具有游牧性质的部族众多,它们往往纵横千里,活动范围极为广阔,成为西南边地商贸活动的主体,在文献和考古材料方面都留下了丰富的证据。西南夷的活动与汉王朝对西南交通路线的开通恰好形成互为补充的两条线索,体现出中央政治体制与西南民间族群在两汉时期围绕"交通西域"所形成的互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夷 南方丝绸之路 汉代中外文化交流
下载PDF
试论西汉对西南夷地区的经略与开发 被引量:3
13
作者 程印学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西南夷 经略 西汉 西南丝绸之路 中原地区 文化联系 民间交往 研究所 巴蜀 史记 部落
下载PDF
两汉时期的“西南夷”民族政策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正周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8-81,共4页
两汉时期的"西南夷"是指两汉时期分布在南方的诸多少数民族。西汉王朝对"西南夷"实行的"厚赂"、武力统一、"故俗治"、徙民实边、打通西南夷通道等民族政策,在客观上有利于西南夷少数民族和汉... 两汉时期的"西南夷"是指两汉时期分布在南方的诸多少数民族。西汉王朝对"西南夷"实行的"厚赂"、武力统一、"故俗治"、徙民实边、打通西南夷通道等民族政策,在客观上有利于西南夷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增进民族融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东汉王朝对"西南夷"实行的加强边郡统治、廉吏政策、"以夷治夷"等民族政策,是以德化为主,这一政策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东汉王朝所委任的边吏多比较清廉,善于安抚西南夷,这也是东汉西南民族政策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东汉 西南夷 民族政策
下载PDF
试论汉武帝的“西南夷”民族政策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长忠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6-110,共5页
“西南夷”地处边陲,其正式纳入汉王朝版图,是从汉武帝刘彻对“西南夷”经略开始 的。汉武帝时期,随着汉王朝的强盛,经略“西南夷”的条件日趋成熟。汉武帝通过设置郡县加强 对“西南夷”管理,同时实行“故俗治”、“毋赋税”、募... “西南夷”地处边陲,其正式纳入汉王朝版图,是从汉武帝刘彻对“西南夷”经略开始 的。汉武帝时期,随着汉王朝的强盛,经略“西南夷”的条件日趋成熟。汉武帝通过设置郡县加强 对“西南夷”管理,同时实行“故俗治”、“毋赋税”、募兵屯垦和开凿交通干线等一系列开明的政治、 经济、文化政策,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西南各民族的团结与融合,加快了“西 南夷”地区进入封建社会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西南夷 民族政策
下载PDF
部落时代的西南夷文化与族群 被引量:2
16
作者 段渝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73,共7页
新石器时代晚期处于部落时代的西南夷文化可以大致划分为15个区域,初步形成了各自区域内连续或不连续的空间分布形态。各种类型文化都是适应当地的小生态发展起来的,而以各自所处的小生态为族群及其文化的分布界域。从整体形态上看,西... 新石器时代晚期处于部落时代的西南夷文化可以大致划分为15个区域,初步形成了各自区域内连续或不连续的空间分布形态。各种类型文化都是适应当地的小生态发展起来的,而以各自所处的小生态为族群及其文化的分布界域。从整体形态上看,西南夷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具有复杂性、多元性和流域性(区域性)等显著特征,多数族群具有发展不稳定的特点。西南夷地区新石器文化各区域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的文化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初步造就出西南夷族群的共同地域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夷 部落时代 文化 族群
下载PDF
司马相如与通“西南夷”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炳清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62-65,共4页
司马相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怀有建功报国的伟大志向。在汉武帝通西南夷的历史进程中,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平息了唐蒙事件,稳定了汉在巴蜀的统治,保证了通西南夷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亲自出使西夷,使汉朝与"西南夷"地... 司马相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怀有建功报国的伟大志向。在汉武帝通西南夷的历史进程中,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平息了唐蒙事件,稳定了汉在巴蜀的统治,保证了通西南夷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亲自出使西夷,使汉朝与"西南夷"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得以加强,增强了"西南夷"对汉王朝的政治认同,为汉武帝后来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相如 西南夷 藏彝走廊 南方丝绸之路
下载PDF
汉武帝时代两越西南夷开发之争及文章创作中的文化地理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德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0,共10页
汉武帝时代在出兵两越、开发西南夷问题上存在着主开发与反开发的争论,这种争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地理观。刘安《上疏谏伐闽越》代表了反开发者的华夷之别的文化地理观,而司马相如《喻巴蜀檄》、《难蜀父老》则反映了主开发者的地理... 汉武帝时代在出兵两越、开发西南夷问题上存在着主开发与反开发的争论,这种争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地理观。刘安《上疏谏伐闽越》代表了反开发者的华夷之别的文化地理观,而司马相如《喻巴蜀檄》、《难蜀父老》则反映了主开发者的地理扩张与文教传播并进的大一统的文化地理观,二者对后世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两越 西南夷 刘安 司马相如 文化地理
下载PDF
试论汉代西南夷早期豪族的形成条件
19
作者 尹建东 王勤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65-68,共4页
西南夷早期豪族是南中大姓发展过程中的早期阶段或前期形态,主要是从汉族移民中孕育、发展起来的。在西南夷复杂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中,相对独立、稳定的汉族移民社会的长期存在,无疑是这一社会群体产生的重要前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汉代... 西南夷早期豪族是南中大姓发展过程中的早期阶段或前期形态,主要是从汉族移民中孕育、发展起来的。在西南夷复杂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中,相对独立、稳定的汉族移民社会的长期存在,无疑是这一社会群体产生的重要前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汉代西南夷早期豪族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现象,不能简单看作是汉族传统社会组织结构在这一区域的移植或复制,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西南夷 早期豪族 形成条件
下载PDF
从《后汉书·西南夷列传》透析西南夷的社会生活
20
作者 施真珍 《学术探索》 CSSCI 2013年第4期103-107,共5页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是研究西南夷的重要史料,对西南夷的7个主要部族地区做了较为详尽的记载,为我们透析当时的西南夷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从衣食住行、社会生产、礼俗文教三个方面对当时西南夷的社会生活进行了考察。
关键词 《后汉书》 西南夷 社会生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