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关:西汉经敦煌郡与西域间交流交往的关隘——基于史籍与出土文献的考察
1
作者 魏迎春 郑炳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6-182,共7页
西汉敦煌郡阳关、玉门关的命名与设置布局应是仿照中原关隘布局而来的,即复制或者移植了中原地区的关隘名称与布局。而悬泉汉简所载“敦煌塞”很可能就是指阳关一带的边塞,也即阳关都尉所辖边塞。阳关是西汉中原前往西域地区使用最多的... 西汉敦煌郡阳关、玉门关的命名与设置布局应是仿照中原关隘布局而来的,即复制或者移植了中原地区的关隘名称与布局。而悬泉汉简所载“敦煌塞”很可能就是指阳关一带的边塞,也即阳关都尉所辖边塞。阳关是西汉中原前往西域地区使用最多的关隘。西汉敦煌郡九置组成的邮驿系统向东可通达长安,向西从最西端的龙勒置就近经由阳关出塞,又经文候鄣可抵达鄯善国伊循城,至此连接西域南道。这条阳关通道相对玉门关通道更便于通行,因而,阳关通道是文书传送之路,也是戍卒、施刑士来往之路,还是西汉与西域间通使、通商之路。因此,阳关应当是为了与西域诸国通使通商需要而设置的关隘,此后成为西汉中原与西域交流交往交融的一扇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阳关 敦煌郡 西域
下载PDF
唐代西域官寺及其功能
2
作者 孟宪实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唐朝是中国古代佛教发展的高峰,而佛教中国化也在唐代完成。佛教与中国社会发生紧密联系,人生的许多生命礼仪都在佛教的形式下完成,从朝廷到民众莫不如此。西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维护丝路畅通投入巨大,安西四镇的驻兵,就是... 唐朝是中国古代佛教发展的高峰,而佛教中国化也在唐代完成。佛教与中国社会发生紧密联系,人生的许多生命礼仪都在佛教的形式下完成,从朝廷到民众莫不如此。西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维护丝路畅通投入巨大,安西四镇的驻兵,就是证明。唐朝在西域,不仅驻扎军队,也设置官寺,不仅安西四镇,北庭都护府、伊吾军都有官寺存在的证明。官寺是唐朝的官方寺院,通常由汉僧管理,使用汉语佛经,并接受中央统一领导。通过西域出土的唐代文献,尤其是和田出土的汉文文书,发现唐代官寺在西域主要是服务军队,慰藉将士军心,提供生活帮助,是很重要的一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西域 于阗 官寺 军心慰藉
下载PDF
古代西域书法缘起与墨迹的书法史价值研究
3
作者 袁健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古代西域地区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交汇之所,也是中华文明向西的重要腹地,自西汉张骞凿空西域以来,中原“士人”就将书法艺术带到了这里。由于气候干燥,大量魏晋时期的书法墨迹被瘗藏在地下,20世纪出土之后,弥补了同一时期中原地区留存墨迹... 古代西域地区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交汇之所,也是中华文明向西的重要腹地,自西汉张骞凿空西域以来,中原“士人”就将书法艺术带到了这里。由于气候干燥,大量魏晋时期的书法墨迹被瘗藏在地下,20世纪出土之后,弥补了同一时期中原地区留存墨迹书法罕见的缺憾,并对重新梳理中国书法史有着重大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西域 士人 书法墨迹 书法史价值
下载PDF
秦汉彩绘陶器中“汉紫”应用及对西域的影响
4
作者 常艳 丛欢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4,共7页
“汉紫”是中国战汉时代特有的人造硅酸铜钡材料。它在彩绘陶中的使用既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性特征,又具有统一的哲学思想。基于“汉紫”在秦汉墓葬中彩绘陶的相关考古资料,梳理了它在陕西、河南、山东、江苏不同地域的应用情况和表现出的... “汉紫”是中国战汉时代特有的人造硅酸铜钡材料。它在彩绘陶中的使用既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性特征,又具有统一的哲学思想。基于“汉紫”在秦汉墓葬中彩绘陶的相关考古资料,梳理了它在陕西、河南、山东、江苏不同地域的应用情况和表现出的共性与个性,蠡测它集中发生于北方的多种原因及用色观念,分析它与“埃及蓝”的关系及对西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彩绘陶 汉紫 汉蓝 西域
原文传递
东汉时期罗马和贵霜对西域归属汉朝的认知
5
作者 张子青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3,共9页
有汉一代,西域被正式纳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之中,与此同时“西域与中原地区是一个整体”的观念也开始形成。这一观念不仅体现在中央政权对西域管辖权的宣示和西域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认同,也体现在域外国家对西域归属中国的认知... 有汉一代,西域被正式纳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之中,与此同时“西域与中原地区是一个整体”的观念也开始形成。这一观念不仅体现在中央政权对西域管辖权的宣示和西域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认同,也体现在域外国家对西域归属中国的认知。东汉时期,不论是罗马帝国的马其顿商团,还是迫使部分西域地方政权纳质的贵霜统治者,均将西域视作汉朝的一部分。这不仅与汉朝中央、西域地方政权对西域属于汉朝的认知形成呼应和对证,而且开辟了日后亚欧大陆诸多民族对西域与中原地区一体性认知的先例,进而从思想史的层面和世界史的视野佐证这一事实,即汉代以后历代中央政权经略西域的实质,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在汉代已属一体的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不断整合,而非西方帝国历史经验中的“征服”。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审视近代以来部分国外学者在新疆历史认知上的局限,以及长期流行的“中原地区—内亚”二元对立视角,重新看待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态的特殊性和延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西域 罗马 贵霜
下载PDF
仰观:从穹顶画到藻井画——以异域、西域和敦煌石窟为文明比较
6
作者 葛承雍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针对敦煌石窟藻井画与异域、西域的穹顶画的不同,从西方券顶和穹顶画入手,分析双方的不同,探讨了表现神祇和人物的穹顶画为什么在敦煌几乎没有出现,认为敦煌藻井画的出现或与印度石窟平棋、阿富汗石窟三角天井构造有一定联系,但巴米扬... 针对敦煌石窟藻井画与异域、西域的穹顶画的不同,从西方券顶和穹顶画入手,分析双方的不同,探讨了表现神祇和人物的穹顶画为什么在敦煌几乎没有出现,认为敦煌藻井画的出现或与印度石窟平棋、阿富汗石窟三角天井构造有一定联系,但巴米扬、龟兹和吐鲁番石窟都有穹顶画,到了敦煌就停滞了空间创作与传播。敦煌藻井画由北朝隋初唐的艺术动感,发展为中唐的静态设计,晚唐五代繁复极致却僵硬成为程式化装饰,显然与异域穹顶人物画的写实本真相差甚远,并制约了后世藻井画的整体创新,失去了外来文化激活开新,影响到吸纳新艺术潮流的演变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穹顶画 藻井画 异域与西域 敦煌石窟 文明传播
下载PDF
古代西域戏剧传播规律初探
7
作者 杨再红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1期133-136,共4页
西域戏剧是指古代西域地区流行的各种戏剧形式,在音乐、表演、角色体制等方面对中原戏曲的发展和成熟产生过极大的促进作用。传播场景、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对象的特征和选择,传播行为发生的背景以及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文化政策... 西域戏剧是指古代西域地区流行的各种戏剧形式,在音乐、表演、角色体制等方面对中原戏曲的发展和成熟产生过极大的促进作用。传播场景、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对象的特征和选择,传播行为发生的背景以及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文化政策、民族文化心理、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都对西域戏剧的传播与接受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归纳起来,西域戏剧在传播与接受过程中呈现出整体移植式传播、融合式传播、文体变异式传播和分解式传播等四个特点,为我们深入探究中华文化的一体多元、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规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戏剧 传播规律 初探
下载PDF
从汉唐西域经营看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8
作者 赵梦涵 《兵团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126-131,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系统、科学地阐释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将其概括为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西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唐时期创制的西域都护府制度、屯田制度、羁縻制度等都为西域经营注入了...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系统、科学地阐释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将其概括为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西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唐时期创制的西域都护府制度、屯田制度、羁縻制度等都为西域经营注入了不竭动力。汉唐时期胡汉互鉴,多种文化深入交融,西域文明为中华文明所兼容并包。历代王朝西域经营中和平、统一的理念为今日治疆方略奠定了基础。从中华文明突出特性角度理解汉唐西域经营问题,有助于进一步认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丰富的理论逻辑、厚重的历史逻辑和应然的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特性 西域 羁縻
下载PDF
元代东迁西域文士自觉主动中华认同的理据考探
9
作者 王吉祥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元代东迁西域文士为维护山河一统、加强中华各族群交流交往交融、推动中华文化交融凝铸,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中华认同思想多承继部落与家族,其思想在代际传承间得到加强。考据元代东迁西域文士自觉主动中华认同之理据,可以击破反对... 元代东迁西域文士为维护山河一统、加强中华各族群交流交往交融、推动中华文化交融凝铸,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中华认同思想多承继部落与家族,其思想在代际传承间得到加强。考据元代东迁西域文士自觉主动中华认同之理据,可以击破反对势力对中华民族认同的破坏,戳穿离间中华民族内部团结之图谋,也可纠偏对元代历史贡献的漠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迁西域文士 自觉主动 中华认同
下载PDF
清代新疆流人曹麟开、蒋业晋的西域书写——以盛唐边塞诗为参照
10
作者 朱春洁 朱语柔 《喀什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77-83,共7页
清代江南文人曹麟开、蒋业晋因《芥圃诗钞》案牵连而遣戍新疆,他们留下诸多流放诗文,并以其时代和身份的特殊性,展现出别具特色的西域书写。通过与王昌龄、李白、岑参、高适等盛唐诗人的边塞诗相比较,并结合史书和方志的记载,可探究出:... 清代江南文人曹麟开、蒋业晋因《芥圃诗钞》案牵连而遣戍新疆,他们留下诸多流放诗文,并以其时代和身份的特殊性,展现出别具特色的西域书写。通过与王昌龄、李白、岑参、高适等盛唐诗人的边塞诗相比较,并结合史书和方志的记载,可探究出:二者在风景描绘上,皆呈现西域的广袤辽阔之景,但曹、蒋二人却以其画面中独特的江南韵味,有别于唐人;在战场描写中,他们皆有战事的呈述,但唐人侧重将士之奋勇无畏,曹、蒋二人则偏于帝王的英明神武;此外,曹、蒋二人多描绘西域之风土,借此歌颂君主的王化之功。这些带有遣戍色彩、充满权力规训的流人诗歌,丰富了关于西域的文学书写,也是边疆地区积极向中央政权靠拢的体现,对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流人 曹麟开 蒋业晋 西域 王化
下载PDF
宣泄·还原·象征:清代西域文人对葡萄意象的建构
11
作者 任刚 《昌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3-79,共7页
较之唐人,清人开始更加关注西域百姓的日常生活,葡萄意象为诗言志功能提供一种个人情感宣泄的出口,是清代文人宣泄苦闷的完美载体,寄寓了他们的乐观旷达之情;葡萄意象频繁出现于清代西域文人笔下,还原了边疆安定的生活场景,寄寓了清代... 较之唐人,清人开始更加关注西域百姓的日常生活,葡萄意象为诗言志功能提供一种个人情感宣泄的出口,是清代文人宣泄苦闷的完美载体,寄寓了他们的乐观旷达之情;葡萄意象频繁出现于清代西域文人笔下,还原了边疆安定的生活场景,寄寓了清代文人内心深处的风雅精神,展现了西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真实场景;葡萄与葡萄酒象征意义在清代西域文学中表达得更加明显,是建功边塞的象征,寄寓了清代文人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清代文人借助于葡萄意象,开启了中原和西域情感认同有效融合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西域文人 葡萄意象 情感建构 宣泄 还原 象征
下载PDF
从清代哈密女装袷袢设计管窥京城西域纺织服饰艺术交融
12
作者 杨雪 刘大玮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3-7,共5页
服饰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交融、和谐共处的重要物质纽带,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多元一体格局下互通互鉴的服饰审美。文章基于新疆哈密博物馆及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清代传统民族服饰实物样本,采用图像及文献考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比较两地... 服饰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交融、和谐共处的重要物质纽带,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多元一体格局下互通互鉴的服饰审美。文章基于新疆哈密博物馆及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清代传统民族服饰实物样本,采用图像及文献考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比较两地传统女装的款式结构、装饰位置、配色及纹样设计,对哈密传统女装设计中的多元一体性以及清代西域与中原服饰文化互动交流情况做了分析。以期对了解清代京城西域服饰文化交流互动情况、增进民族团结、传承创新服饰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袷袢 西域传统服饰 女装设计 民族服饰文化
下载PDF
千年前的神秘部落国 唯有莎车最具西域模样
13
作者 陈霄燕 郭弋Zoe(图) +6 位作者 余小雨(图) 徐以默(图) 旅行的Joey(图) 王家骏(图) 玄清(图) 柯基的相机(图) 陈小羊(图) 《环球人文地理》 2024年第4期54-63,共10页
两千年前的西域三十六国,散布在今中国新疆与中亚部分地区。“三十六国”中,大多古名已随风而去,莎车依然沿用古名。走进今日的莎车,手,仍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西域风情。
关键词 随风而去 莎车 三十六 西域 神秘
下载PDF
浅析筝曲《西域随想》的情感表达与演奏技巧
14
作者 翟雅雯 《黄河之声》 2024年第4期102-105,共4页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筝传统文化里体现的中华民族音乐特点不容忽略,其所体现出来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在中国古代筝艺传统中得到了很好体现,因此,要关注古筝创作的民族化风格。《西域随想》是由王建民老师所作曲的一个十分富...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筝传统文化里体现的中华民族音乐特点不容忽略,其所体现出来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在中国古代筝艺传统中得到了很好体现,因此,要关注古筝创作的民族化风格。《西域随想》是由王建民老师所作曲的一个十分富有民族特点,使用了现代作曲技术的古筝曲,本文主要分析了筝曲《西域随想》的情感表达和演奏技巧。在对筝曲《西域随想》了解的基础上,对筝曲的来源、创作作者等做出了说明。再对其中的抒发情感进行了体现,从而产生出强烈的情感层次与对比效果。最后对作品进行了演奏技巧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筝曲 西域随想 情感表达 演奏技巧
下载PDF
《大唐西域记》中死亡类词汇所见唐代人之“生死观”
15
作者 王长华 王李洁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大唐西域记》是中古时期史料价值较高的地理史籍,记载了玄奘西游诸国的传闻见识,涉及疆域、山川、风土、宗教等多方面内容,是语言接触研究的重要历史文献。本文以《大唐西域记》中死亡类词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词义进行初步分类,在训... 《大唐西域记》是中古时期史料价值较高的地理史籍,记载了玄奘西游诸国的传闻见识,涉及疆域、山川、风土、宗教等多方面内容,是语言接触研究的重要历史文献。本文以《大唐西域记》中死亡类词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词义进行初步分类,在训释字义、历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目标语料中死亡类词汇的基本面貌和后世的词义演变情况,从而研究佛教观念影响下的唐代人之“生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大唐西域记》 死亡类词 生死观
原文传递
汉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及其历史地位 被引量:4
16
作者 洪涛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9-14,共6页
关键词 西域都护府 汉代西域 戊己校尉 北匈奴 公元前 西域 西王母 中央政府 西域长史 后汉书
下载PDF
从《西域地理图说》探析清代早期新疆私修史志的编撰意义与影响
17
作者 韩亮 郎筠 《新世纪图书馆》 2023年第5期89-93,共5页
《西域地理图说》是清乾隆初年由永贵主撰的一部私修回疆史志,被视为清代新疆史志开山之作。作为《回疆志》的底本,它对清代新疆史志的撰修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它记述了乾隆时期丰富的回疆史料与风土人情,创制了清代新疆史志的基本... 《西域地理图说》是清乾隆初年由永贵主撰的一部私修回疆史志,被视为清代新疆史志开山之作。作为《回疆志》的底本,它对清代新疆史志的撰修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它记述了乾隆时期丰富的回疆史料与风土人情,创制了清代新疆史志的基本体例与规范,开启了清代履疆边臣私修史志的先例,引领了清代新疆史志撰修的第一个高峰。作为私修史志,它不仅为《大清一统志》等官书的编修积累了史料,是内地士林了解西北边塞的重要媒介,它还以浓郁的经世致用精神力推乾嘉之学走向转型,其治边守边的思想成为道光以降解决西北边患的应世良方,促进了西北史地学的萌芽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地理图说》 《回疆志》 新疆方志
下载PDF
《西域地理图说》与《回疆志》关系考辨
18
作者 韩亮 郎筠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9-105,共7页
《西域地理图说》是清乾隆初年由永贵主撰的一部私修“回疆”志书,因成书较早、未施刊行,传世稀少,故后世皆以《回疆志》为清代南疆史志开山之作。文章以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藏《西域地理图说》稿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内容及递藏状况,并... 《西域地理图说》是清乾隆初年由永贵主撰的一部私修“回疆”志书,因成书较早、未施刊行,传世稀少,故后世皆以《回疆志》为清代南疆史志开山之作。文章以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藏《西域地理图说》稿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内容及递藏状况,并与《回疆志》作比较,考辨两者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地理图说》 《回疆志》 新疆方志
下载PDF
西域地名重名现象之历史地理内涵解读
19
作者 姜剑云 董梦香 李雪荣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9-36,共8页
西域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西域”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包括今新疆和中亚、西亚、南亚、北非、中东欧等地;狭义的“西域”指天山南北以至帕米尔及巴尔喀什湖地区,实际略大于今日的新疆。古代西域,邦国众多,... 西域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西域”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包括今新疆和中亚、西亚、南亚、北非、中东欧等地;狭义的“西域”指天山南北以至帕米尔及巴尔喀什湖地区,实际略大于今日的新疆。古代西域,邦国众多,大多为游牧民族形成的部落或政权。随着时代的演进,由于气候、灾荒、战争等或渐变或突变的复杂原因,一些游牧部落邦国,或分裂,或兼并,或迁徙,或消亡,其名称(包括邦国名、城镇名等)常有变异更替,西域地区遂有地名重名的种种现象。其重名类型约略有完全重名、部分重名、虚实重名、异地重名、异体重名、异代重名等多种情形。深入考察西域的地名重名现象,可以进一步认知其中丰富的历史与地理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古国 地名重名 重名类型 重名原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