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DRASTIC模型评价西湖流域地下水污染风险 被引量:25
1
作者 董亮 朱荫湄 +1 位作者 胡勤海 小仓纪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17-220,共4页
以地理信息系统 (BlacklandGRASS软件 )为基础平台 ,建立了西湖流域基础和专题数据库 ;结合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专业模型 (DRASTIC模型 ) ,计算出流域内地下水污染风险图 .对照流域的土地利用现状 ,提出流域内的污染优先控制区 .研究表... 以地理信息系统 (BlacklandGRASS软件 )为基础平台 ,建立了西湖流域基础和专题数据库 ;结合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专业模型 (DRASTIC模型 ) ,计算出流域内地下水污染风险图 .对照流域的土地利用现状 ,提出流域内的污染优先控制区 .研究表明 ,地下水污染高风险区中 ,居民区占了 14 7%.在流域地下水污染防治中 ,建议首先对优先污染控制区内的居民区进行生活污水截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污染风险 DRASTIC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评价 西湖流域
下载PDF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西湖流域非点源污染信息数据库 被引量:5
2
作者 董亮 朱荫湄 王珂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7-120,共4页
在工作站(SunSPARCstationⅡ)与微机的联网平台上,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对西湖流域的非点源污染研究做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建立了西湖流域非点源污染信息数据库.讨论了专题数据的分类编码,空间数据的... 在工作站(SunSPARCstationⅡ)与微机的联网平台上,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对西湖流域的非点源污染研究做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建立了西湖流域非点源污染信息数据库.讨论了专题数据的分类编码,空间数据的数字化、编辑、坐标转换等,并生成了西湖流域的数字地面模型(DEM),也为西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非点源污染 西湖流域
下载PDF
从西湖流域制度创新看中国流域管理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卓妮 张慧林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41-43,共3页
西湖流域管理能取得成功得益于制度创新动力的形成,以及制度的不断强化。它为我国的其他流域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流域管理模式,即统一的立法、管理、规划和执行。
关键词 流域管理模式 制度创新 西湖流域 中国
下载PDF
武汉市西湖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建设 被引量:1
4
作者 黄雪滢 吴曼 +2 位作者 李柏润 柯慧燕 丁树文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0期79-82,共4页
为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科技水平,武汉市蔡甸区水务和湖泊局筹资创建了武汉市西湖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按照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的原则,利用废弃的采石场和取土场建成拥有综合治理、科... 为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科技水平,武汉市蔡甸区水务和湖泊局筹资创建了武汉市西湖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按照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的原则,利用废弃的采石场和取土场建成拥有综合治理、科研试验、科普教育、生态恢复、旅游服务等5大功能区的综合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园区在科研示范、生态产业化示范和科普宣传等方面的成效显著。综述了武汉市西湖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概况、建设内容、建设成效,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科技园 建设 示范 西湖流域 武汉市
下载PDF
西湖流域福寿螺入侵现状调查与研究
5
作者 楼晓明 詹伟荣 +2 位作者 苍涛 吴纪杭 孙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1年第11期43-47,共5页
福寿螺作为入侵中国的“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对杭州西湖流域水生动植物和沿湖景观造成了很大影响。本研究采用现状调查和分区样品采集的方式,揭示了西湖流域福寿螺的入侵机制、分布特点,探明了福寿螺的动态发生规律,为杭州西湖流... 福寿螺作为入侵中国的“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对杭州西湖流域水生动植物和沿湖景观造成了很大影响。本研究采用现状调查和分区样品采集的方式,揭示了西湖流域福寿螺的入侵机制、分布特点,探明了福寿螺的动态发生规律,为杭州西湖流域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西湖流域 入侵现状 起伏规律
下载PDF
西湖流域污染治理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西湖流域生态环境研究组 《杭州科技》 2002年第3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西湖流域 水污染 污染治理 水质状况
下载PDF
西湖流域福寿螺产卵偏好调查及插竿诱集产卵试验 被引量:2
7
作者 楼晓明 江水恒 +4 位作者 刘锦 吴纪杭 王茂春 朱剑俊 洪亮 《湖北植保》 2021年第6期38-42,共5页
本文对西湖流域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产卵附着物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对其产卵偏好进行了统计和讨论。结果表明,在湖中各种露出水面的附着物中,福寿螺产卵嗜好度最高的是在露出水面的竹竿和竹片上,其次是独角莲(野芋)(Typhonium ... 本文对西湖流域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产卵附着物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对其产卵偏好进行了统计和讨论。结果表明,在湖中各种露出水面的附着物中,福寿螺产卵嗜好度最高的是在露出水面的竹竿和竹片上,其次是独角莲(野芋)(Typhonium giganteum)和伸出水面的树木枯枝上。采用插竿(片)法诱集福寿螺产卵试验发现,90%以上的福寿螺卵产在竹竿(片)上,可有效降低福寿螺对周边植物的产卵,利于福寿螺卵块的集中销毁。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治理西湖水域福寿螺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产卵 西湖流域 竹竿(片) 诱集
下载PDF
用改进的DRASTIC法评价中国杭州西湖流域浅层地下水的脆弱性
8
作者 冯苍旭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动态》 2003年第6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DRASTIC法 评价 西湖流域 浅层地下水 脆弱性
下载PDF
西湖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9
作者 卓勇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第5期F0004-F0004,共1页
武汉市蔡甸区西湖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于2011年被命名为全国第三批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总面积为185.8hm2,
关键词 科技示范园区 水土保持 西湖流域 武汉市
下载PDF
从族际关系变迁看台湾客家宗族的时代肆应——以西湖溪流域聚落为例(1895迄今)
10
作者 黄丽生 《闽台文化研究》 2013年第3期20-43,共24页
客家先民跨海迁台移垦西湖溪流域开基繁衍,稍有累积即设立宗祠,藉由聚族而居、教化子孙、共同祭祀等多重功能达到抟凝骨肉、巩固宗族繁衍的目的,乃使客家宗族成为型塑本区客家人文空间的基石。本文利用既有文献和田调结果,检视乙未割台... 客家先民跨海迁台移垦西湖溪流域开基繁衍,稍有累积即设立宗祠,藉由聚族而居、教化子孙、共同祭祀等多重功能达到抟凝骨肉、巩固宗族繁衍的目的,乃使客家宗族成为型塑本区客家人文空间的基石。本文利用既有文献和田调结果,检视乙未割台以降迄于光复初期西湖溪流域的族际关系变迁及其所反映之台湾客家宗族的时代肆应。就日据时期与殖民统治者的互动而言,客家宗族因应变局,族际关系由"冲突与联结"转向"调适与传承"型态。就光复后与外省人的互动而言,光复初期虽然外省军公教人士及其眷属曾移入本区居留,但大部分不久即迁离,少部分留下定居并且融入当地村落活动而逐渐客家化。说明光复后的外省人与客家宗族之间,呈现出"离散与聚合"对比鲜明的族际关系,反映宗族社会对型塑本区客家人文空间的强大优势与稳定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苗栗 西湖流域 客家宗族 族际关系
下载PDF
A Modified DRASTIC Approach to Shallow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in the West Lake Watershed in Hangzhou, China 被引量:4
11
作者 DONG LIANG, ZHU YINMEI and N. OGURA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China) The United Graduate School of Agriculture, Tokyo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Fuchu, Tokyo 183-8509 (Japa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3-80,共8页
The quality of shallow groundwater in the West Lake watershed wasinvestigated form March to July 2000. Integrating with BlacklandGRASS GIS system, the DRASTIC model was used to compile the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m... The quality of shallow groundwater in the West Lake watershed wasinvestigated form March to July 2000. Integrating with BlacklandGRASS GIS system, the DRASTIC model was used to compile the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map. A land use factor was added to the DRASTICmodel and the modified model (LDRASTIC0 increased the accuracy ofprediction form 26.9/100 to 51.3/100. The vulnerability map showedthat the lowly, moderately and highly susceptible area predictedoccupied about 11.6/100, 70.9/100 and 17.5/100 of the wholewatershed,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ed values of nitrateand electric conductivity, the LDRASTIC index improved the Pearson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form -0.010 to 0.237 and 0.380 to 0.503;Both the improved coefficients were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The modified DRASTIC analysis showed a Great potential as a screeningtool for policy decision-making in groundwater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ASTIC GIS land use factor shallow groundwater
下载PD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Lakeshore of Chaohu Lake in China Based on GIS 被引量:1
12
作者 GAO Chao WANG Xinyuan +1 位作者 JIANG Tong JIN Gaojie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9年第4期333-340,共8页
There are about 19 Neolithic Age sites and 120 Shang-Zhou dynasties sites in the western lakeshore of Chaohu Lake,Anhui Province,China.Based on sites data,topographic data,drainage maps,administrative maps and SPOT5 r... There are about 19 Neolithic Age sites and 120 Shang-Zhou dynasties sites in the western lakeshore of Chaohu Lake,Anhui Province,China.Based on sites data,topographic data,drainage maps,administrative maps and SPOT5 remote sensing data,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archaeology of Chaohu Lake Basin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The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include:1) Point Density Analysis with density model to acquire the shift of the sites;2) Distance Analysis to reveal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sites;3) 3D Analysis based 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to get micro-geomorphologic features of the sites;and 4) Buffer Analysis to disc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tes and river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rchaeological sites spread from the western lakeshore of Chaohu Lake gradually to the northwest,later to the south,and then symmetrically spread.Controlled by productive forces and other factors,ancient people preferred to reside in those places near water,or in plain and fertile land,which resulted in linear and decentralized distribution of the sites,and presented such disciplines as river valley directivity,terrace directivity and soil directivity.This paper indicate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was influenced earlier by natural elements and later by human elements in the study period.The research is important for the integration of GIS and archae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aeological sit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spatial analysis Chaohu Lak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