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西伯利亚盆地走滑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1
作者 莫午零 计智锋 +2 位作者 姜仁 张艺琼 王素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共12页
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俄罗斯油气储量最大和产量最高含油气盆地,该盆地发育大量走滑断裂,关于其构造特征与形成机制的认识存在诸多争议。为此,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在解析盆地内走滑断裂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西西伯利... 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俄罗斯油气储量最大和产量最高含油气盆地,该盆地发育大量走滑断裂,关于其构造特征与形成机制的认识存在诸多争议。为此,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在解析盆地内走滑断裂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西西伯利亚盆地走滑断裂形成的动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走滑断裂主要发育北西向右行走滑断裂和北东向左行走滑断裂,2组走滑断裂之间锐夹角平均为84°,夹角平分线对应正南北方向,发育的雁列式断层与主位移带呈45°相交,基本都呈近南北向展布;②盆地存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总体以南北向挤压水平运动占主导地位,其中走滑断裂性质以压剪作用为主,走滑位移幅度不显著,复杂的局部构造应力组合可能发生在断裂的末端和交叉点区域;③盆地北部发育的隆起主要为近等轴隆起(穹隆),走滑断裂以北西向为主,盆地南部发育的隆起主要为长条形(非等轴)隆起,走滑断裂发育北西向与北东向共轭断裂。结论认为:①盆地发育的走滑断裂形成机制是纯剪切模式,是同时在相互正交的水平截面中实现压缩和拉伸作用,各种性质的伴生构造和位移带为北半球沉积盆地中发育的2个稳定剪切应力场释放的结果;②在纯剪切运动模型条件下形成剪切变形单元,变形单元的一个或另一个边缘的激活,形成剪切区域的尾翼,为在不同(正交)方向的最大正应力轴上实现尾翼正交网格的不同构造激活阶段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西伯利亚盆地 构造特征 走滑断裂 变形单元 成因机制
下载PDF
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大气田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 被引量:8
2
作者 杜鹏 何登发 张光亚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3期23-30,67,共9页
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盆地是俄罗斯联邦面积最大、油气储量最大和产气量最高的一个含油气盆地,也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新开发的特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截至2007年年底,西西伯利亚盆地天然气的已发现可采储量为16.1×1012m3,其中未... 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盆地是俄罗斯联邦面积最大、油气储量最大和产气量最高的一个含油气盆地,也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新开发的特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截至2007年年底,西西伯利亚盆地天然气的已发现可采储量为16.1×1012m3,其中未开发油气田中的储量占9.96×1012m3,未发现资源量为31.6×1012m3。以盆地中57个大气田的资料为基础,结合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应用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思路与方法,通过综合分析盆地北部生、储、盖等油气成藏要素,认为上侏罗统巴热诺夫组及其相当的层系是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最重要的生气层,其有机碳含量超过7%;白垩系顶部的赛诺曼阶砂岩是大多数大气田(80%的天然气)的储层,平均厚度达800m。盆地内发育了大量复杂的构造—地层圈闭,已发现的大气田主要分布在努尔明长垣、梅德韦日长垣等盆地北缘的隆起区。未来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与储量增长区仍是南喀拉—亚马尔、纳德姆—塔兹含油气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田 形成条件 分布规律 构造—沉积演化 西西伯利亚盆地
下载PDF
西西伯利亚盆地侏罗系致密油发育特征与资源潜力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新顺 王红军 +3 位作者 马锋 贺正军 白斌 梁英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08,116,共9页
西西伯利亚盆地是全球几大富油气盆地之一,随着常规油田的不断开发,产量持续下降,迫切需要找到新的产能增长点。通过对该盆地主力烃源岩巴热诺夫组的地球化学、储层物性等多方面分析,探索其致密油发育特征,并利用图形体积法对其致密油... 西西伯利亚盆地是全球几大富油气盆地之一,随着常规油田的不断开发,产量持续下降,迫切需要找到新的产能增长点。通过对该盆地主力烃源岩巴热诺夫组的地球化学、储层物性等多方面分析,探索其致密油发育特征,并利用图形体积法对其致密油技术可采资源量进行评价,结合巴肯组、鹰滩组、延长组等典型致密油产区进行对比,综合分析其致密油可采性。结果表明:巴热诺夫组是一套极好的烃源岩,具有高有机质丰度、中等成熟度,厚度大。储层岩性以灰质硅质岩、泥质硅质岩为主,夹薄层碳酸盐岩和粉砂岩,泥质含量低,富含石英等脆性矿物,部分地区天然裂缝非常发育。储层以Ⅰ类和Ⅱ类致密油储层为主,测井显示含油饱和度高。巴热诺夫致密油技术可采资源量达76×108t,Ⅰ类致密油储层技术可采资源为9.2×108t,盆地中西部资源丰度较高。综合考虑配套工业设施等可采条件,目前中鄂毕地区是最为有利的致密油开采区,其关键地质条件也均已达到世界级致密油产区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潜力 致密油 巴热诺夫组 西西伯利亚盆地
下载PDF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演化及油气成藏系统 被引量:3
4
作者 云建兵 王玄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29,共6页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为中-新生代超巨型克拉通盆地,油气资源丰,是世界最大的含油气盆地。运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在分析构造、沉积演化过程的基础上,将西西伯利亚盆地划分为3个含油气系统。通过综合分析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储集层和圈闭...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为中-新生代超巨型克拉通盆地,油气资源丰,是世界最大的含油气盆地。运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在分析构造、沉积演化过程的基础上,将西西伯利亚盆地划分为3个含油气系统。通过综合分析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储集层和圈闭类型等要素,认为巴热诺夫-纽康姆含油气系统主要为上侏罗统-森诺曼阶的常规油气藏和巴热诺夫组的自生自储式非常规油气藏;托尔古-秋明含油气系统主要为中-下侏罗统秋明组的常规油气藏和基底顶部风化壳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西西伯利亚盆地 构造沉积演化 油气成藏系统
下载PDF
火山灰对富有机质页岩形成的影响——以西西伯利亚盆地中生界巴热诺夫组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梁新平 金之钧 +4 位作者 刘全有 Shpilman Alexander 李鹏 Morozov Vladimir Uspensky Boris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1-211,共11页
西西伯利亚盆地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巴热诺夫组硅质-钙质富有机质泥页岩总有机碳(TOC)含量高且有机质成熟度适中,是俄罗斯目前页岩油的勘探首选目的层系。近年研究表明,该套富有机质页岩层段发育数套厘米-毫米级的火山灰夹层,具黄色荧光,... 西西伯利亚盆地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巴热诺夫组硅质-钙质富有机质泥页岩总有机碳(TOC)含量高且有机质成熟度适中,是俄罗斯目前页岩油的勘探首选目的层系。近年研究表明,该套富有机质页岩层段发育数套厘米-毫米级的火山灰夹层,具黄色荧光,岩心薄片见大量沸石等火山灰蚀变矿物,使该区火山灰与富有机质形成的相互关系引起关注。以该盆地的巴热诺夫组为例,介绍了火山灰对该区富有机质页岩形成的影响。巴热诺夫组的地质-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在火山灰发育同期沉积的富有机质层段中不仅硅、磷等营养元素含量高,而且钡、锰、钼、铀等藻类繁殖催化元素含量也高,推测火山灰携带物质促进了巴热诺夫页岩沉积时期古生物的大量繁殖甚至爆发,为富有机质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在火山灰发育层段之上的富有机质泥页岩中大量发育草莓状黄铁矿,且呈层状分布,Co/Ni比值小于1,S/Fe比值偏高,指示火山灰喷发之后形成缺氧的强还原环境,有利于泥页岩中有机质的保存;火山灰发育井区TOC含量高(多>7%),有机质成熟度与邻近火山灰不发育区相比偏高(R o=0.7%~1.1%),生烃潜力高且已达到生油高峰,推测可能火山灰携带的钼、镍等元素促进了热催化生油阶段干酪根的成烃演化;火山灰发育的富有机质页岩层段常见藻类纹层与碳酸盐岩纹层互层,多见层间孔缝,利于页岩油气的运移。因此,火山灰与巴热诺夫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火山灰不仅能够提高沉积时期的古生产力和保存条件,促进有机质的成烃演化,而且利于形成富有机质交互纹层,易于后期压裂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勃发 还原环境 成烃演化 富有机质形成 火山灰 页岩 巴热诺夫组 中生界 西西伯利亚盆地
下载PDF
西西伯利亚盆地油田储集岩的沉积作用和分区
6
作者 Joseph A.Kliger 李彦兰 《国外油气勘探》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73-575,共3页
由于地表泰加林(两伯利亚针叶林)、沼泽等的影响,在西伯利亚西部采用线状布井方式。上侏罗统(J_3)产层中油藏的分带很复杂,这就是90年代早期之前,在两西伯利亚西缘的Shaimsky区每钻三口井就会出现干井的原因。如果在油田范围内采用某些... 由于地表泰加林(两伯利亚针叶林)、沼泽等的影响,在西伯利亚西部采用线状布井方式。上侏罗统(J_3)产层中油藏的分带很复杂,这就是90年代早期之前,在两西伯利亚西缘的Shaimsky区每钻三口井就会出现干井的原因。如果在油田范围内采用某些储集岩分区的沉积关系,开发钻井的结果可能会好得多。这些自然因素有:1.古盆地的水深;2.距碎屑物源的距离;3.沉积作用区的近似方位(Proximityof the area of deposition)。使用本文提供的图件,可以避免在砂岩尖灭区、砂岩过渡为泥岩区或砂岩存在的概率很低的地区钻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西伯利亚盆地 储集层 沉积
下载PDF
西西伯利亚盆地油气形成和烃类油藏分布模式
7
作者 顾品全 《石油勘探开发情报》 1990年第5期34-40,共7页
西西伯利亚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形成了该区特有的油气地质条件,其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是我国各含油盆地无可比拟的。然而,通过油气形成和烃类油藏分布模式的研究认为,该区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基本棱有极为普遍的意义。以此进行对比... 西西伯利亚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形成了该区特有的油气地质条件,其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是我国各含油盆地无可比拟的。然而,通过油气形成和烃类油藏分布模式的研究认为,该区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基本棱有极为普遍的意义。以此进行对比,将为我们提供含油气远景评价的理论基础,从而进一步改进油气普查、勘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西伯利亚盆地 油气形成 烃类 油藏分布模式 油气地质
下载PDF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侏罗纪后的构造作用
8
作者 辛文锋 《海洋地质信息通报》 1995年第6期9-10,共2页
关键词 侏罗纪 地层 构造作用 西西伯利亚盆地
下载PDF
西西伯利亚盆地下侏罗统低渗砂岩储层构造和质量综合分析
9
作者 刘婕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年第2期36-36,共1页
地质细胞模拟和现场开发方案的优化须依托于概念地质模型的建立。研究了位于西西伯利亚盆地东南部的Urmanskoye和Archinskoye油气田下侏罗统陆相U15、U14组,由于储层质量较差,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分析才能定位最具潜力的远景带。综合地... 地质细胞模拟和现场开发方案的优化须依托于概念地质模型的建立。研究了位于西西伯利亚盆地东南部的Urmanskoye和Archinskoye油气田下侏罗统陆相U15、U14组,由于储层质量较差,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分析才能定位最具潜力的远景带。综合地震、古地理、古构造、测井、试井、宏观微观岩心分析结果发现,地层为河成沉积,且河流系统的演化贯穿于U15-U14组(辫状河变为曲流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侏罗统 西西伯利亚盆地 储层质量
下载PDF
西西伯利亚大型裂谷盆地侏罗系—白垩系成藏组合与有利勘探领域 被引量:1
10
作者 贺正军 温志新 +5 位作者 王兆明 阳孝法 刘小兵 梁英波 吉利洋 汪永华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78,共9页
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一个富含油气的中生代—新生代大型裂谷盆地,盆地的优质烃源岩和储层均发育于侏罗纪—白垩纪裂后拗陷阶段,这与典型裂谷盆地油气富集于裂谷层系的特点具有明显差异。基于系统的岩相古地理编图、成藏要素与成藏组合分析... 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一个富含油气的中生代—新生代大型裂谷盆地,盆地的优质烃源岩和储层均发育于侏罗纪—白垩纪裂后拗陷阶段,这与典型裂谷盆地油气富集于裂谷层系的特点具有明显差异。基于系统的岩相古地理编图、成藏要素与成藏组合分析,划分了盆地拗陷阶段的成藏组合,探讨了各成藏组合的油气分布规律,指明了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侏罗纪—早白垩世巴雷姆期,盆地经历了一次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的海侵—海退沉积旋回,控制了盆地最主要烃源岩和下部多套成藏组合的发育;早白垩世巴雷姆期末—晚白垩世,转变为短周期、多期次海侵—海退沉积旋回,控制了上部多套成藏组合的发育。侏罗系—白垩系纵向上可以划分为7套成藏组合,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富集于下白垩统贝里阿斯阶—巴雷姆阶成藏组合和下白垩统阿普特阶上段—上白垩统塞诺曼阶成藏组合。盆地北部陆架阿普特阶上段—塞诺曼阶成藏组合中的波库尔组大型构造圈闭,南部陆上的侏罗系成藏组合中的秋明组与瓦休甘组的岩性圈闭,将是未来最重要的两大有利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成藏组合 油气分布 勘探领域 侏罗纪—白垩纪 西西伯利亚盆地
下载PDF
西西伯利亚地台东南部古生界油气田成因与结构
11
作者 О.О.阿布罗西莫娃 Е.В.别洛娃 +3 位作者 И.А.伊万诺夫 В.А.卡代达诺夫 商振平 本刊编辑部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20-533,共14页
介绍了在西西伯利亚古生界寻找油气的简单历史,研究了形成优质储集层带和在其中形成油气藏的构造、岩性和物理化学等因素,建立了油气田的地质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描述。已查明该区古生界油气储集层主体位于侵蚀构造的高部位,无论是层... 介绍了在西西伯利亚古生界寻找油气的简单历史,研究了形成优质储集层带和在其中形成油气藏的构造、岩性和物理化学等因素,建立了油气田的地质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描述。已查明该区古生界油气储集层主体位于侵蚀构造的高部位,无论是层状油气藏还是块状油气藏都具有岩性、构造和毛细管遮挡的复杂组合。古生界中的油气藏分布在志留系至下石炭统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西伯利亚盆地 古生代 油气田 油气藏 油气成因 含油气远景 隆起
下载PDF
西西伯利亚北极地区的巨大油气资源
12
作者 李维安 《国外油田工程》 2008年第12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西西伯利亚盆地 油气资源 北极地区 美国地质调查局 天然气储量 石油储量 北极圈 俄罗斯
原文传递
沉积盆地物理分析——波动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金之钧 张一伟 +3 位作者 刘国臣 李京昌 Γ.П.缅斯尼科娃 В.И.施比伊曼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170-180,共11页
本文试图应用波动原理及波动方程来定量描述沉积盆地的发展与演化过程。按照反演的思路,首先根据实际钻井和测井资料可以恢复各地质时期的古沉积速率。这是一条随地质年代变化的不规则曲线。应用滑动窗口方法可将该曲线逐步分解出一些... 本文试图应用波动原理及波动方程来定量描述沉积盆地的发展与演化过程。按照反演的思路,首先根据实际钻井和测井资料可以恢复各地质时期的古沉积速率。这是一条随地质年代变化的不规则曲线。应用滑动窗口方法可将该曲线逐步分解出一些有规律的周期波,并可以计算它们的周期、振幅,从而建立描述沉积速率曲线的波动方程。应用该方程可以预测深部及周围无资料地区的沉积、剥蚀过程,计算剥蚀量和定量地恢复盆地的形成演化史。文中给出了该方法在西西伯利亚的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物理分析 周期 滑动窗口 波动方程 非线性 西西伯利亚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与国外相似盆地对比及其中生界石油储量预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英 刘洛夫 +5 位作者 张枝焕 李薇 王艳如 刘显阳 王克 赵彦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44-1250,共7页
选取3个国外克拉通盆地,即西西伯利亚盆地、巴黎盆地和伊利诺斯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进行对比。鄂尔多斯盆地作为发育在坳拉谷基底之上的克拉通盆地,具有含丰富油气资源量的地质基础。鄂尔多斯盆地为中生代陆相沉积,其烃源岩的分布相对... 选取3个国外克拉通盆地,即西西伯利亚盆地、巴黎盆地和伊利诺斯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进行对比。鄂尔多斯盆地作为发育在坳拉谷基底之上的克拉通盆地,具有含丰富油气资源量的地质基础。鄂尔多斯盆地为中生代陆相沉积,其烃源岩的分布相对于整个盆地较为局限,圈闭类型较为复杂多样,除此之外的其他地质因素均比较相似。根据盆地对比估算得到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的探明石油储量为17.21×108t(据西西伯利亚盆地)、22.67×108t(据巴黎盆地)和24.40×108t(据伊利诺斯盆地),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西西伯利亚盆地 巴黎盆地 伊利诺斯盆地 盆地对比 石油储量预测 中生界
下载PDF
《油气杂志》俄油与BP成立合资公司开发西伯利亚油气
15
《中国石油石化》 2016年第14期9-9,共1页
近日,俄罗斯石油公司和BP签署了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西伯利亚开展油气勘探。在新合资公司中,俄油持股51%,BP持股49%。双方将在西西伯利亚盆地和叶尼塞一哈坦加盆地约26万平方千米的区域内进行前期研究、地... 近日,俄罗斯石油公司和BP签署了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西伯利亚开展油气勘探。在新合资公司中,俄油持股51%,BP持股49%。双方将在西西伯利亚盆地和叶尼塞一哈坦加盆地约26万平方千米的区域内进行前期研究、地震数据收集、钻井等勘探开发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西伯利亚盆地 合资公司 油气勘探 勘探开发 BP 俄罗斯石油公司 杂志 前期研究
原文传递
生物气分布特征和成藏条件 被引量:33
16
作者 郭泽清 李本亮 +3 位作者 曾富英 史占祯 张绍胜 孔骅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07-413,共7页
生物气储量占世界天然气储量的20%以上,产量占天然气产量的10%以上,因此,生物气是一种重要类型的天然气资源。由于生物气气田(藏)具有分布广、埋藏浅、勘探开发成本低、资源量大、便于利用等特点,正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生物气区别... 生物气储量占世界天然气储量的20%以上,产量占天然气产量的10%以上,因此,生物气是一种重要类型的天然气资源。由于生物气气田(藏)具有分布广、埋藏浅、勘探开发成本低、资源量大、便于利用等特点,正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生物气区别于热成因气,它的生成和分布有其自身独特的特征:盆地具有有利的生成条件(Ⅱ-Ⅲ型干酪根、寒冷的气候条件、还原环境、中性水介质条件和较快沉积速度等);盆地类型以年轻的坳陷型陆相沉积盆地为主,并且盖层稳定发育,后期构造稳定;气聚集在生气坳陷中心或邻近中心的隆起、早期圈闭及同沉积圈闭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西西伯利亚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东部为典型实例,总结了世界上生物气田(藏)的分布特征和成藏地质条件,期望对我国生物气勘探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 分布特征 成藏条件 西西伯利亚盆地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乌连戈伊气田形成机制及其启迪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晓锋 刘文汇 +1 位作者 郑建京 徐永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32,共4页
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含油气盆地,其中乌连戈伊气田储量达10.2×1012m3。对于该气田的形成机制,迄今仍众说纷纭。该盆地北部地区95%的天然气都储集于白垩系波库尔组中,而当中的2/3又储于波库尔组顶部的赛诺曼阶。这些天然... 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含油气盆地,其中乌连戈伊气田储量达10.2×1012m3。对于该气田的形成机制,迄今仍众说纷纭。该盆地北部地区95%的天然气都储集于白垩系波库尔组中,而当中的2/3又储于波库尔组顶部的赛诺曼阶。这些天然气的δ13C1分布在-54‰^-46‰,其中在乌连戈伊气田δ13C1集中在-49‰左右,它不应当属于纯生物气的范畴。基于该气田天然气的组成和碳同位素特征认为,该气田的天然气也不可能是生物气与下部热成因天然气混合的产物。塞诺曼阶天然气的分布与成熟度处于低演化阶段的波库尔组源岩在时空分布上有着极好的对应关系,前者的δ13C1分布特征和波库尔组热演化指标Ro之间的关系与煤型气碳同位素二阶模式的低演化回归曲线吻合极好。因此,可以用腐殖型有机质在低演化阶段能规模性成气的机理合理解释该气田的成因。最后认为,乌连戈伊气田塞诺曼阶天然气属于低熟气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西伯利亚盆地 乌连戈伊气田 气田 形成 气源岩 白垩纪 碳同位素 低成熟气
下载PDF
用新方法研究俄罗斯的老测井资料
18
作者 GeorM.Carlstom 范冀生 孟祥水 《测井与射孔》 2005年第2期37-42,共6页
从20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西方公司和一些为俄罗斯合资企业工作的专家一直对使用俄罗斯测井数据进行地层评价感到很为难。俄罗斯具代表性的测井系列在电法测量方面种类齐全,而在西方专家们习惯用的放射性测井和声波测井方面缺乏。而且... 从20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西方公司和一些为俄罗斯合资企业工作的专家一直对使用俄罗斯测井数据进行地层评价感到很为难。俄罗斯具代表性的测井系列在电法测量方面种类齐全,而在西方专家们习惯用的放射性测井和声波测井方面缺乏。而且,测井曲线的绘图格式是方便俄罗斯测井解释人员用的,而不适合于地质专家。克格勒姆(Kogalym)是西西伯利亚盆地克格勒姆产油区的一个油田。从1995年开始该油田成为合资企业的一部分,自此西方在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钻探方面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该油田在开发历史中积累了优秀的资料,可以将现代西方测井资料与俄罗斯的新老测井系列进行比较。岩心资料比较丰富并且许多井同时用西方和俄方仪器测过。在克格勒姆油田同时有俄方和西方测井资料的一部分地区,已开展了两项研究。这两项研究所做的评价必须一致。人们发现。用现有的软件对具有两种测井资料的井进行处理,可以把俄式的数据转换为西方的格式。因此,这些资料可用西方技术标准进行评估。问题的关键是能够把俄式的单或双探测器套管井中子测井曲线转换为西式的补偿中子测井曲线。神经网络可以把中子测井曲线和自然电位转换为补偿密度测井曲线。从BKz(俄式侧向测井)或感应测井可以获得R值。有了这套数据体系,就可以用标准的西方技术来获得储层参数。对地震分析来说,利用定量方法或神经网络可以将中子测井曲线转换成补偿纵波曲线,通过神经网络方法,采用纵波和合成密度曲线可以复制出横波曲线。从这些合成曲线或直接通过神经网络可以计算出泊松比和声阻抗,在此项目中,可以发现由神经网络计算出的泊松比和波阻抗,可以避免复合误差,有利于合成曲线的计算。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用现有的西式数据进行对比和标准化,再用神经网络软件,基本的俄式测井数据系列可转化为完整的西式测井数据系列,从而可用标准的西方技术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资料 俄罗斯 20世纪90年代 西西伯利亚盆地 测井曲线 测井数据 神经网络方法 合资企业 测井系列 放射性测井 1995年 可持续发展 地层评价 电法测量 声波测井 测井解释 生产经营 开发历史 部分地区 数据转换 技术标准
下载PDF
北极海域的大地构造:新的观测研究
19
作者 Igor S.Gramberg 何永年 《科学与社会》 1983年第Z1期129-136,共8页
苏联大陆架的近期研究显著地扩展了我们对苏联大陆边缘地区地质构造的了解。从苏联广袤的北极大陆架水域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的新资料。
关键词 沉积物 大地构造 大陆架 北极 地质构造 西西伯利亚盆地 三叠纪 海洋期 沉积盆地 古地理
下载PDF
MORPHOTECTONICS OF THE BASEMENT SURFACE OF THE WEST SIBERIAN BASIN WITHIN NADYM-TAZ INTERFLUVE
20
作者 DEYEV E.V. ZINOVIEV S.V.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2003年第1期11-23,共13页
The map of reflecting horizon A, plotted on the basis of regional geophysical materials, yieldsinformation about the bottom topography of sedimentary cover of the West-Siberian Basin within Nadym-Taz interfluve. Throu... The map of reflecting horizon A, plotted on the basis of regional geophysical materials, yieldsinformation about the bottom topography of sedimentary cover of the West-Siberian Basin within Nadym-Taz interfluve. Through morphotectonic analysis about this surface, the authors are able to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topographic irregularities, with the blockstructure of the lower cover floors and underlying complexes as the focus.The largest irregularities are caused by the presence of three regional altitude steps, which show a regional tendency of basement being submerged in the north-north-east direction. Within these irregularities, the authors have distinguished some regions, which can be divid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rphostructural distribution, into two groups, i.e., areal (Nadym, Tol'ka, Urengoy)and belt (Tarko-Sale, Russko-Chasel'ka and Messoyakha). The first ones represent quasihomogeneous blocks, whose surfaces are complicated by irregular low-amplitude elevations and troughs and low-gradient zones with gradient values being up to 0.03, or they submerge stepwise, with the leveled areas being separated by zones with high gradients (0.07-0.15). The morphostructure of the other group of regions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en-echelon distribution of contrastingly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ments with high values of slope gradients (higher than 0.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PHOTECTONICS BASEMENT Siberia interfluv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