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在乳腺癌全程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晓晴 姜翠红 赵志正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98-302,307,共6页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提出的诊疗方法,其中蕴含了“治未病”思想。乳腺癌全程管理是近期现代医学提出的概念,主要目的为预防复发转移和提高生活质量。中医药在乳腺癌的术后期、化疗期、放疗期、内分泌治疗期、...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提出的诊疗方法,其中蕴含了“治未病”思想。乳腺癌全程管理是近期现代医学提出的概念,主要目的为预防复发转移和提高生活质量。中医药在乳腺癌的术后期、化疗期、放疗期、内分泌治疗期、靶向治疗期和维持治疗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术后期主要体现在治疗术后并发症,如疲乏、上肢淋巴水肿;放、化疗期重在预防和治疗放疗、化疗的不良反应,用药根据化疗方案和放疗部位的不同有所侧重;靶向治疗期重在预防和治疗靶向药的不良反应以及预防复发转移;维持治疗期重在防复发、防转移,中医药防治主要从调整体质、清除余毒和顾护易转移脏腑正气三方面入手。在现代医学的全程管理过程中,中医经典理论是全程管理概念的内核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见肝之病 传脾 全程管理 先防 预防转移 调节体质 清除余毒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本义探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少慧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37-138,共2页
文章浅析《金匮要略》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本义,从①见肝之病,此处肝之病为何病?②知肝传脾,肝病如何传脾?③当先实脾,实脾是否必要?三个问题出发,围绕肝病传于脾的条件以及实脾之法,从已病防变和虚实异治这两... 文章浅析《金匮要略》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本义,从①见肝之病,此处肝之病为何病?②知肝传脾,肝病如何传脾?③当先实脾,实脾是否必要?三个问题出发,围绕肝病传于脾的条件以及实脾之法,从已病防变和虚实异治这两个方面诠释了治未病的治疗法则,强调应在中医整体观念理论指导下治疗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见肝之病 治未
原文传递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理解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晓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11期120-121,共2页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写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为什么要实脾呢?许多人认为:肝为木脏,脾为土脏,五行之中木克土,因此肝脏如果气机疏泻不畅,就会横行犯脾,导致脾脏也出现病变。本人认为,读文章不...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写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为什么要实脾呢?许多人认为:肝为木脏,脾为土脏,五行之中木克土,因此肝脏如果气机疏泻不畅,就会横行犯脾,导致脾脏也出现病变。本人认为,读文章不能望文生义,要结合上下文来读。原文如下:“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枯,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宴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肝之病 传脾 当先实脾
下载PDF
新思路探析“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被引量:10
4
作者 谢君艳 邓小敏 +1 位作者 陈国忠 苏洪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85-87,共3页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历代医家多从"治未病""五行生克"角度进行剖析。现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从另一角度赋予新的理论思想,提出"肝"为形态学之肝,"脾"为藏象学之脾。中医藏象之脾,其形态学器官与西医肝脏相对应,故"知...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历代医家多从"治未病""五行生克"角度进行剖析。现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从另一角度赋予新的理论思想,提出"肝"为形态学之肝,"脾"为藏象学之脾。中医藏象之脾,其形态学器官与西医肝脏相对应,故"知肝传脾"实为脏器与功能之间在病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肝之病 传脾 当先实脾 脾之运化 实脾
原文传递
基于“肝与大肠相通”刍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新内涵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旭 赵远红 鞠赫 《天津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1379-1382,共4页
通过对“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原有内涵的理解,在“肝与大肠相通”中医理论基础与“肠-肝轴”现代研究分析的前提下,试从“肝与大肠相通”的生理意义、病理实例和核心价值3个方面,探讨应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临证的生理概念与病理延... 通过对“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原有内涵的理解,在“肝与大肠相通”中医理论基础与“肠-肝轴”现代研究分析的前提下,试从“肝与大肠相通”的生理意义、病理实例和核心价值3个方面,探讨应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临证的生理概念与病理延伸意义,揭示“肝与大肠相通”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大肠相通 肠- 性脑 脾同治 后天之本 见肝之病 传脾
下载PDF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思想在抑郁症防治中的运用 被引量:9
6
作者 陈锦明 江学敏 +2 位作者 王维斌 李琛峰 俞洁 《福建中医药》 2020年第2期49-50,56,共3页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思想体现着肝脾之间气机相调、营血互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蕴含着脏腑间的相互关系和疾病的传变规律,对指导“治未病”具有重要意义。抑郁症患者中医病位要素多责于肝、脾两脏,通过运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这一...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思想体现着肝脾之间气机相调、营血互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蕴含着脏腑间的相互关系和疾病的传变规律,对指导“治未病”具有重要意义。抑郁症患者中医病位要素多责于肝、脾两脏,通过运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这一“治未病”思想,结合状态医学理论,从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四个方面探讨抑郁症的防治,为医者提供疾病防治的理论参考,进一步提高抑郁症的中医药防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见肝之病 传脾” 状态 防治
下载PDF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在肝癌防治中的运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启亮 唐东昕 龙奉玺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1833-1835,共3页
肝脾之间以气机相调,营血互养而相互为用,肝脾共荣,生理上联系密切,病理上相互影响,易于相互传变累及。"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指导肝癌防治的重要理论,蕴含着肝脾两脏复杂的生克制化关系,只有灵活运用,才能进一步提高防治肝... 肝脾之间以气机相调,营血互养而相互为用,肝脾共荣,生理上联系密切,病理上相互影响,易于相互传变累及。"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指导肝癌防治的重要理论,蕴含着肝脾两脏复杂的生克制化关系,只有灵活运用,才能进一步提高防治肝癌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见肝之病 传脾” 五行学说 中医理论
下载PDF
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探讨肝硬化的防治 被引量:16
8
作者 余思邈 李萍 +4 位作者 李园 郑浩呈 王睿林 李宇航 丁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3,共5页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中医脏腑学说及"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对肝硬化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中医学基础理论出发,结合近年来关于能量代谢、免疫调控和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从中西医结合视...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中医脏腑学说及"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对肝硬化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中医学基础理论出发,结合近年来关于能量代谢、免疫调控和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从中西医结合视角论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科学依据,以期为该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实践提供西医学研究证据,通过免疫调控、能量代谢、肠道菌群等作用机制,制定不同病理阶段的精准治疗策略,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医学的"治未病"优势,促进中医学与西医学在肝硬化防治策略上的理论融合与发展,为科研和临床更深入地相互转化提供借鉴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肝之病 传脾 当先实脾 治未
原文传递
从脾胃之枢阐析慢性肝病 被引量:8
9
作者 李薇 李吉彦 +1 位作者 莫睿 刘威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1084-1086,共3页
枢机是指气机交接转枢之地,气机升降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医认为脾胃在五行属土而位居人身中央,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通连上下,为斡旋之机,脏腑升降运动之枢纽。脾胃之所以为升降之枢,在于脾升胃降为水谷精... 枢机是指气机交接转枢之地,气机升降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医认为脾胃在五行属土而位居人身中央,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通连上下,为斡旋之机,脏腑升降运动之枢纽。脾胃之所以为升降之枢,在于脾升胃降为水谷精微运化之枢纽。升降相因,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排泄过程。故脾胃升降,对整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至关重要。中医治疗一直是我国防治慢性肝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五脏之中肝与脾关系最为密切,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肝脾同病在慢性肝病中极为常见,肝郁脾虚是慢性肝病发病的基本病机。临证之时,不能只着眼于治肝,而应首先考虑实脾,以“先安未受邪之地”,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此乃慢性肝病治疗的关键。因此,从脾胃升降之枢方面阐析慢性肝病,有助于加强慢性肝病的研究,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机 脾胃之枢 慢性 郁脾虚 见肝之病 当先实脾
下载PDF
脾胃失和验案一则
10
作者 蒋传义 《四川中医》 2012年第1期118-118,共1页
"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本案平抑阳明胃与大肠之经腑之盛实,滋补脾气之虚,舒畅中土之气机,务达中焦,脾胃调和。
关键词 见肝之病当先实脾 实易泻虚难补 脾胃失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