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底强震观测记录与地震动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宝魁 王博为 王东升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0-208,共9页
随着海洋结构物的建设快速发展,为了解海底地震动相关特性,目前在建与已建成的海底强震台网逐年增加,得到的强震数据为海底地震动特性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本文首先,统计了世界范围内现有海底强震台网的分布,并对强震台站信息及记录特... 随着海洋结构物的建设快速发展,为了解海底地震动相关特性,目前在建与已建成的海底强震台网逐年增加,得到的强震数据为海底地震动特性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本文首先,统计了世界范围内现有海底强震台网的分布,并对强震台站信息及记录特点简要总结;其次,综述了基于海底强震记录以及数值计算等方法分析海底地震动特性的研究成果;并且,阐述了海底地震动在海洋工程中应用的研究现状;最后,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对海底地震动特性研究的前景进行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强震台网 强震观测记录 地震动特性 数值模拟 海洋工程
下载PDF
近断层强震观测记录基线校正的优化方法 被引量:11
2
作者 荣棉水 彭艳菊 +1 位作者 喻畑 杨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00-306,共7页
如何利用近断层强震记录有效获取速度、位移时程,恢复永久位移信息是研究近场强地震动特性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由于背景噪声、强震引起的仪器倾斜等因素,近断层强震记录中存在严重的基线漂移,迫切需要发展直观、有效的基线校正方法。在... 如何利用近断层强震记录有效获取速度、位移时程,恢复永久位移信息是研究近场强地震动特性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由于背景噪声、强震引起的仪器倾斜等因素,近断层强震记录中存在严重的基线漂移,迫切需要发展直观、有效的基线校正方法。在由Iwan方法发展而来的V0校正算法基础上,引入了"时移斜率比"、"拟合段标准差"、"位移尾段均方差"等参数,提出改进的基线校正优化方法及其具体操作步骤。利用汶川地震近断层强震记录对方法进行检验,获得的永久位移信息与GPS测量结果吻合较好。与已有V0校正算法相比,文中方法能直观有效地获得速度时程尾段直线拟合的最佳时间范围,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为确定该时段给校正结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强震观测记录 基线校正 优化
原文传递
2014年景谷M_S6.6地震及其强余震强震动观测记录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崔建文 刘琼仙 +7 位作者 段建新 林国良 杨藜薇 徐硕 李世成 包一峰 段洪杰 高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8-315,共8页
2014年10月7日云南景谷发生M_S6.6地震,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NSMONS)的40个台站(阵)获取了主震的强震动记录。位于极震区永平镇的强震动台站完整记录了地震动时程,其北南向PGA为627.1 cm/s^2,该台站周边多栋教学楼破坏严重,与记录所反映... 2014年10月7日云南景谷发生M_S6.6地震,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NSMONS)的40个台站(阵)获取了主震的强震动记录。位于极震区永平镇的强震动台站完整记录了地震动时程,其北南向PGA为627.1 cm/s^2,该台站周边多栋教学楼破坏严重,与记录所反映的强烈震动程度相吻合。12月6日主震区再次发生MS5.8、5.9强余震,NSMONS的多个台站(阵)及布设于震区的强震动流动台站获取了两次地震强震动记录。首先介绍获取强震动观测记录,接着对其强震动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最后对比分析景谷地震与鲁甸地震强震动的差异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观测记录 强余震 景谷地震 鲁甸地震
下载PDF
自动站与人工站观测记录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67
4
作者 连志鸾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52,60,共6页
应用石家庄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3月城区自动站和 2 0 0 3年 1~ 5月CAWS6 0 0自动站的观测资料 ,分别与同步的常规人工站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从它们感应器件和测值原理的不同、观测时间的差异、天气条件的影响等方面 ,分析了观... 应用石家庄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3月城区自动站和 2 0 0 3年 1~ 5月CAWS6 0 0自动站的观测资料 ,分别与同步的常规人工站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从它们感应器件和测值原理的不同、观测时间的差异、天气条件的影响等方面 ,分析了观测记录差异形成的原因。对城区自动站与人工站气温观测记录差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认为 ,该测温差值的形成与气象要素有一定关系 ,以此为据建立了统计学差值订正方程 ,经统计检验和 2 0 0 3年 4~ 5月的实际检验均效果显著。自动站与常规站观测记录的差值分析表明 ,自动站虽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但现用仪器所测数据 ,其差值基本都在允许范围内或略超出允许范围 ,能满足日常业务使用。在观测时间的统一性上自动站优于人工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观测 自动站 人工站 观测记录 差值订正
下载PDF
ARX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对比(Ⅱ)——基于地震观测记录的对比 被引量:2
5
作者 曹会兰 李山有 +1 位作者 李伟 张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3-149,共7页
结构参数识别是结构抗震安全性能鉴定和健康诊断的基础,利用地震观测记录来识别结构模态参数,是地震工程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利用实际结构的地震观测记录,对一维、多维和整体ARX模型三种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构参数识别是结构抗震安全性能鉴定和健康诊断的基础,利用地震观测记录来识别结构模态参数,是地震工程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利用实际结构的地震观测记录,对一维、多维和整体ARX模型三种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整体ARX模型对多自由度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较为稳定且精度较高;实际应用中多维ARX模型有时会导致丢失模态和虚假模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X模型 地震观测记录 结构参数识别
下载PDF
基于地震观测记录的场地竖向非线性性质 被引量:1
6
作者 苗雨 施洋 +1 位作者 张昊 龙晓鸿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69-679,共11页
为了解决基于地震观测记录的场地竖向非线性性质评估的问题,基于日本基岩强震观测网(Kiban-Kyoshin strong motion observation network,KiK-net)地震观测记录,以场地压缩模量与压缩波速为代表分别从压缩模量曲线、竖向非线性阈值以及... 为了解决基于地震观测记录的场地竖向非线性性质评估的问题,基于日本基岩强震观测网(Kiban-Kyoshin strong motion observation network,KiK-net)地震观测记录,以场地压缩模量与压缩波速为代表分别从压缩模量曲线、竖向非线性阈值以及竖向性质恢复过程三方面探究场地的竖向非线性性质.首先使用地震干涉测量法与土动力参数法从地震观测记录中提取场地的动力参数,然后结合目前已有的场地压缩模量衰减模型估计场地的压缩模量曲线并开展相关研究.此外,通过引入时频分析技术增加强震记录的数目并进一步验证相关场地压缩模量衰减模型的有效性.主要结果如下:1)与水平非线性阈值相比,场地竖向非线性阈值整体上更大,且离散性更高,其阈值应变范围为10-6~10-4.2)场地压缩波速受强震影响的最大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剪切波速,针对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两者最大下降幅度差距在10%~15%;与最大下降幅度相比,场地压缩波速与剪切波速在强震作用之后的恢复过程并无明显规律性的区别.3)场地压缩模量曲线衰减下限与围压以及地下水位均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基于地震观测记录评估了场地的竖向非线性性质,并从地震观测角度证明地下水对场地竖向非线性性质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观测记录 地震干涉测量法 竖向非线性 场地反应 压缩模量比曲线 恢复过程
下载PDF
观测场环境变化对五华气象观测记录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钟美英 韦武 刘彩兰 《广东气象》 2008年第A02期64-65,共2页
通过对1957~2007年部分气象要素值的对比分析,发现五华气象站从建站至1996年观测场四周环境逐渐恶化,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同过去相比有所升高。由于建筑物对风场的阻尼作用,所测得的风力逐渐偏小,静风频率增加,大风出现天数也逐... 通过对1957~2007年部分气象要素值的对比分析,发现五华气象站从建站至1996年观测场四周环境逐渐恶化,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同过去相比有所升高。由于建筑物对风场的阻尼作用,所测得的风力逐渐偏小,静风频率增加,大风出现天数也逐渐减少。能见度观测的目标物全被建筑物遮挡,影响能见度观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探测 环境变化 影响 观测记录 五华
下载PDF
《海关医报》与1877-1894年广州气象观测记录 被引量:4
8
作者 何溪澄 冯颖竹 《气象科技进展》 2017年第3期71-73,80,共4页
黄宽在《海关医报》第14、15期医务报告中给出的1877年4月-1878年3月的逐月气象统计数据,为广州海关在1877年已开展业务化的气象观测提供了实证.
关键词 气象观测 观测记录 海关 广州 统计数据 业务化
下载PDF
沙层应变观测记录与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武安绪 邢成起 +3 位作者 林向东 崔博文 白明富 张中武 《国际地震动态》 2009年第4期53-54,共2页
沙层应变是一类新型观测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颗粒介质的特性,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在地震短临预测中已获得初步应用,取得了与以往不同的研究和预测结果。
关键词 观测记录 应变 沙层 地震短临预测 特征 观测资料 颗粒介质 物理意义
下载PDF
地面自动气象观测记录异常数据分类 被引量:3
10
作者 宁惠芳 范邵华 《陕西气象》 2013年第1期41-42,共2页
应用A文件质量控制软件,对全国2400多个气象站2011年全年A文件进行质量控制,应用“人机交互审核”方法,即应用“地面资料审核程序”再结合人工审核技术全方位进行数据质量控制。但是上传到中国气象局的A文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 地面资料 气象站 数据分类 观测记录 数据质量控制 异常 审核程序 中国气象局
下载PDF
“血压、脉搏观测记录单”的设计与使用
11
作者 闫玉真 金耀华 +1 位作者 沈桂荣 周文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01-101,共1页
关键词 护理人员 生命体征 记录内容 血压、脉搏观测记录
下载PDF
气象观测记录电子报表信息查询系统
12
作者 高杰 方晓 +1 位作者 张海娜 杨淑萍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05-105,共1页
辽宁省气象档案馆馆藏的地面气象观测记录报表纸质档案始于40年代末至2002年底,这些纸质档案库存量多,普遍出现纸质老化、变脆、破损以及字迹退化现象,2003年后我省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转轨为自动站观测,气象记录报表实现了数字化,自动站... 辽宁省气象档案馆馆藏的地面气象观测记录报表纸质档案始于40年代末至2002年底,这些纸质档案库存量多,普遍出现纸质老化、变脆、破损以及字迹退化现象,2003年后我省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转轨为自动站观测,气象记录报表实现了数字化,自动站的各种报表均以许多张图片的形式保存,一个基本站的地面气象月报表每月有30个文件,基准站月报表每月有37文件,测站区站号及报表页次均需要通过文件名称来辨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观测记录 地面气象 报表格式 月报表 区站号 档案馆馆藏 信息查询系统 气象记录 文件名称 退化现象
下载PDF
如何审查地面气象观测记录 被引量:1
13
作者 米鸿涛 《河南气象》 2002年第1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地面气象观测记录 审查 值班日记 备注栏 特殊记录
下载PDF
天王星发现前的一次肉眼观测记录
14
作者 李启斌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68-369,共2页
关键词 行星 古代观测 日本记录 天王星 肉眼观测记录
下载PDF
如何判别阵雨和雨的观测记录
15
作者 王丽玉 李双锦 《福建气象》 2002年第6期36-36,共1页
阵雨和雨两者均属于液态降水,这两种天气现象在我们日常观测中经常遇到,由于它们之间具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在实际观测中容易产生判别错误。
关键词 观测记录 判别 天气现象 降水
下载PDF
五大连池火山1720—1721年喷发观测记录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洪洲 吴雪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91-500,共10页
存于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中的五大连池火山喷发满文史料 (由吴雪娟发现并译成汉文 ) ,详细记载了五大连池火山在 172 0年 1月 14日至 172 1年 3月 18日喷发形成老黑山、172 1年 4月 2 6日至 172 1年 5月 2 8日喷发形成火烧山的全部过程 ... 存于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中的五大连池火山喷发满文史料 (由吴雪娟发现并译成汉文 ) ,详细记载了五大连池火山在 172 0年 1月 14日至 172 1年 3月 18日喷发形成老黑山、172 1年 4月 2 6日至 172 1年 5月 2 8日喷发形成火烧山的全部过程 ,记述了这 2座火山的喷发时间、地点、喷发状态和火山堰塞湖形成以及参加观测的人员情况等各种史实。这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对火山喷发仅有的一次有组织的观测活动 ,这些记录为火山观测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 ,也表明中国是世界上火山观测开展较早的国家之一。以往认为五大连池老黑山、火烧山火山喷发的时间为公元1719— 172 1年 ,实际应为公元 172 0— 172 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连池火山 火山喷发 观测记录 满文档案
下载PDF
观测记录与跑尺信息有效结合的方法探讨
17
作者 蔡庆立 《城市勘测》 2013年第2期140-142,145,共4页
使用全站仪进行数字测图野外数据采集时,利用最小时差法判断同一个点的观测记录与跑尺信息,可以充分获取野外采集的有效信息,并通过简单的数据处理,在不降低外业采点速度的情况下加快图面自动处理速度、提高地形图地物信息的准确率,是... 使用全站仪进行数字测图野外数据采集时,利用最小时差法判断同一个点的观测记录与跑尺信息,可以充分获取野外采集的有效信息,并通过简单的数据处理,在不降低外业采点速度的情况下加快图面自动处理速度、提高地形图地物信息的准确率,是提高全站仪数字测图生产效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时差 跑尺信息 观测记录 全站仪数字测图
下载PDF
云观测记录简单化模式化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18
作者 姜海晶 段洪岭 张秀艳 《黑龙江气象》 2008年第S1期33-34,共2页
1引言云的观测是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中的重要项目,虽然已安装了自动仪器,但云、能、天仍然是测报工作中目力观测的项目,云的观测是目测项目中最难的。云的观测主要包括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和选定云码。其中判定云状是云的观测中... 1引言云的观测是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中的重要项目,虽然已安装了自动仪器,但云、能、天仍然是测报工作中目力观测的项目,云的观测是目测项目中最难的。云的观测主要包括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和选定云码。其中判定云状是云的观测中最关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策建议 观测记录 原因分析 模式化 云状观测 简单化 气象测报 出现频率 系统性 测报工作
下载PDF
飑线的天气特征与观测记录
19
作者 吴金玉 赵翠萍 焦焕杰 《黑龙江气象》 2013年第4期38-39,共2页
1引言飑线是一种强天气现象,能量大。破坏力强,能造成严重的灾害,并且预报难度大。飑线,也称不稳定线或气压涌线,是一种范围小、生命史较短的气压和风的不连续线。它是一种中尺度对流系统,呈带状分布,是非锋面的或狭窄的活跃雷... 1引言飑线是一种强天气现象,能量大。破坏力强,能造成严重的灾害,并且预报难度大。飑线,也称不稳定线或气压涌线,是一种范围小、生命史较短的气压和风的不连续线。它是一种中尺度对流系统,呈带状分布,是非锋面的或狭窄的活跃雷暴带。它是由许多雷暴单体侧向排列而形成的一种深厚的对流系统,一般水平长度几十至几百千米,水平宽约20—50km,水平尺度长度与宽度的比例〉5:1。典型生命期约几至十几小时,远大于雷暴单体的生命期。飑线包括雷暴,以及非对流(层状云)的降水区,飑线上的单体常常彼此互相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观测记录 天气特征 中尺度对流系统 雷暴单体 水平尺度 天气现象 带状分布
下载PDF
云的观测记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4
20
作者 钟海英 范泽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9年第B08期116-118,共3页
针对云的观测记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客观详尽地分析其存在原因,并提出了提高云观测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云的观测记录存在问题 存在原因 对策建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