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交叉上核神经元递质释放与弛豫速率的异质关系对导引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陈宣羽 顾长贵 席雨菲 《建模与仿真》 2024年第2期1124-1131,共8页
哺乳动物通过大脑视交叉上核(SCN)的调控实现对外部光暗循环的适应。研究发现,SCN神经元主要通过神经递质耦合,且释放神经递质的强度有所差异。本文基于改进的Poincaré模型,考虑在SCN神经元弛豫速率(对外部振幅扰动的刚性)存在不... 哺乳动物通过大脑视交叉上核(SCN)的调控实现对外部光暗循环的适应。研究发现,SCN神经元主要通过神经递质耦合,且释放神经递质的强度有所差异。本文基于改进的Poincaré模型,考虑在SCN神经元弛豫速率(对外部振幅扰动的刚性)存在不同的条件下,它们释放神经递质的强度差异对SCN网络导引范围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在只有一部分神经元对光信息敏感的情况,在适当的释放差异时导引范围达到最大。本文的发现可能对SCN神经元的异质性和导引能力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新的解释,揭示不同SCN神经元递质释放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交叉上核 导引范围 神经递质 弛豫速率 平均场
下载PDF
视交叉池的膜性解剖结构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乔晋晟 汤文龙 +3 位作者 刘文超 苏常锐 刘庆国(综述) 王龙(审校)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前,经鼻入路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垂体腺瘤、鞍结节脑膜瘤、颅咽管瘤等颅底病变日益成熟[1]。视交叉池是位于鞍区的一个不成对的幕上脑池,是经鼻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到达鞍上区域的门户,详细了解视交叉池膜性结构的解剖,是手术处理鞍区及... 目前,经鼻入路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垂体腺瘤、鞍结节脑膜瘤、颅咽管瘤等颅底病变日益成熟[1]。视交叉池是位于鞍区的一个不成对的幕上脑池,是经鼻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到达鞍上区域的门户,详细了解视交叉池膜性结构的解剖,是手术处理鞍区及鞍旁区域病变的基础。本文就视交叉池相关膜性结构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临床应用以及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深化对视交叉池膜性结构解剖的理解并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池 视交叉 蛛网膜下池 膜性解剖
下载PDF
视交叉及其后部视路损伤所致视野缺损的客观评定 被引量:1
3
作者 项剑 王旭 +2 位作者 于丽丽 靳康佳 杨英恺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50-359,共10页
目的探讨视交叉及其后部视路损伤所致视野缺损的特点及其客观评定方法。方法选择视交叉、视束、视放射及视皮质损伤所致视野缺损典型案例,分别进行视野、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ultifocal visua... 目的探讨视交叉及其后部视路损伤所致视野缺损的特点及其客观评定方法。方法选择视交叉、视束、视放射及视皮质损伤所致视野缺损典型案例,分别进行视野、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mfVEP)检查以及颅脑CT或MRI、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并对上述视觉电生理指标及神经影像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视交叉损伤所致视野缺损的电生理学表现为双颞侧偏盲型mfVEP异常;视束、视放射及视皮质损伤所致视野缺损均表现为病变对侧的同向性偏盲型mfVEP异常。视束损伤出现偏盲眼轻度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relative afferent pupil disorder,RAPD)及特征性视神经萎缩表现,视放射、视皮质损伤则无此表现。神经影像学可为视交叉及其后部视路损伤提供形态学证据。结论视交叉、视束、视放射及视皮质损伤所致视野缺损具有各自特点,通过mfVEP视野与静态视野检查的联合应用,结合神经影像学检查,可最大程度地评价视路受损的部位和程度,为此类损伤的认定提供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创伤和损伤 觉电生理 视交叉 多焦觉诱发电位 神经损伤
下载PDF
鼻咽癌肿瘤靠近视交叉靶区勾画的剂量研究
4
作者 李超 陈永盛 曹林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3期63-65,共3页
目的探究鼻咽癌靠近视交叉靶区剂量与肿瘤复发及视力改变的关系,指导临床靶区勾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分期为Ⅲ期及Ⅳa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八版]的初治肿瘤靠近视交叉鼻咽癌患... 目的探究鼻咽癌靠近视交叉靶区剂量与肿瘤复发及视力改变的关系,指导临床靶区勾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分期为Ⅲ期及Ⅳa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八版]的初治肿瘤靠近视交叉鼻咽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组,优先确保肿瘤靶区剂量为A组(43例),优先保证视交叉的剂量相对较低为B组(20例),比较两组放疗疗效、2年生存率及失明率。结果A组平均剂量6462 cGy,2年生存率为86.0%,1例视力下降,无失明者。B组视交叉平均剂量4275 cGy,2年生存率85.0%,无视力下降者。结论鼻咽癌肿瘤靠近视神经应该优先保证靶区剂量,视交叉的耐受性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疗 视交叉 靶区勾画
下载PDF
正常人视交叉前间隙的MRI形态特征
5
作者 赵霞 孟凡莲 +4 位作者 王现亮 李达 朱融 于秀荣 赵文静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44-348,共5页
目的从活体影像解剖学角度观察视交叉前间隙的形态特征,获取其相关参数,为神经外科鞍区手术提供影像学依据,并为神经解剖学提供基础研究。材料与方法对165例志愿者,男87例,女78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4.6岁;按年龄分青年组(18-40岁... 目的从活体影像解剖学角度观察视交叉前间隙的形态特征,获取其相关参数,为神经外科鞍区手术提供影像学依据,并为神经解剖学提供基础研究。材料与方法对165例志愿者,男87例,女78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4.6岁;按年龄分青年组(18-40岁)60名,中年组(41-60岁)60名,老年组(61-80岁)45名,行视交叉区T1WI MP-RAGE序列、T2WI TSE序列扫描。采用MPR技术在正中矢状面平行于视神经重建轴面MR图像,测量视神经颅内段长度及视交叉前角角度,计算前间隙面积,比较男女之间、年龄组之间及视神经颅内段左右之间各参数的差异性。结果本研究中视神经颅内段长度为(18.3±3.3)mm;左侧为(18.2±3.1)mm,右侧为(17.3±3.3)mm;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视神经颅内段分别为(17.6±3.1)mm、(18.3±3.0)mm、(17.3±3.2)mm。165名志愿者中,163名视交叉前间隙大致呈三角形,2名近似梯形,其面积为(44.7±7.7)mm^2;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前间隙面积分别为(47.1±6.5)mm^2、(45.6±6.9)mm^2、(43.7±7.0)mm^2。视交叉前角为(72.7±7.4)°;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视视交叉前角分别为(69.5±7.9)°、(72.5±7.8)°、(72.3±8.0)°。所有测量参数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视神经颅内段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交叉前间隙面积、视交叉前角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视神经颅内段左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及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视交叉前间隙的形态特征,准确测量其相关参数,建立正常人群的标准参考值,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提供基本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交叉前间隙 视交叉 神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大鼠视交叉上核与松果体中Clock基因转录的昼夜节律性及不同光反应性(英文)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国卿 傅春玲 +2 位作者 李建祥 杜玉珍 童建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9-364,共6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和比较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与松果体(pineal gland,PG)中Clock基因内源性昼夜转录变化规律以及光照对其的影响。Sprague-Dawley大鼠在持续黑暗(constant darkness,DD)和12 h光照:12 h黑暗交替(12 ho... 本研究旨在观察和比较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与松果体(pineal gland,PG)中Clock基因内源性昼夜转录变化规律以及光照对其的影响。Sprague-Dawley大鼠在持续黑暗(constant darkness,DD)和12 h光照:12 h黑暗交替(12 hour- light:12 hour-dark cycle,LD)光制下分别被饲养8周(n=36)和4周(n=36)后,在一昼夜内每隔4 h采集一组SCN和PG组织(n=6),提取总RNA,用竞争性定量RT-PCR测定不同昼夜时点(circadian times,CT or zeitgeber times,ZT)各样品中Clock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通过余弦法和Clock Lab软件获取节律参数,并经振幅检验是否存在昼夜节律性转录变化。结果如下:(1)SCN中Clock基因mRNA的转录在DD光制下呈现昼低夜高节律性振荡变化(P<0.05),PG中Clock基因的转录也显示相似的内源性节律外观,即峰值出现于主观夜晚(SCN为CT15,PG为CT18),谷值位于主观白天(SCN为CT3,PG为CT6)(P>0.05)。(2) LD光制下SCN中Clock基因的转录也具有昼夜节律性振荡(P<0.05),但与其DD光制下节律外观相比,呈现反时相符律变化(P<0.05),且其表达的振幅及峰值的mRNA水平均增加(P<0.05),而PG中Clock基因在LD光制下转录的相应节律参数变化却恰恰相反(P<0.05)。(3)在LD光制下,光照使PG中Clock基因转录的节律外观反时相于SCN(P<0.05),即在SCN和PG的峰值分别出现于光照期ZT10和黑暗期ZT17,谷值分别位于黑暗期ZT22和光照期ZT5。结果表明,Clock基因的昼夜转录在SCN和PG中存在同步的内源性节律本质,而光导引在这两个中枢核团调节Clock基因昼夜节律性转录方面有着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CK基因 昼夜节律 光照 视交叉上核 松果体
下载PDF
视神经和视交叉的临床解剖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守森 王如密 +5 位作者 章翔 张发惠 郑和平 谢汉国 张锡增 荆俊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 :研究视神经和视交叉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 15个尸体标本的视神经和视交叉的形态特征及毗邻关系。结果 :镰状皱襞沿视神经的长度为 0 .4~ 4.6mm ,1/3的视神经前段隆突 ,鞍结节均较平坦 ,多数视... 目的 :研究视神经和视交叉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 15个尸体标本的视神经和视交叉的形态特征及毗邻关系。结果 :镰状皱襞沿视神经的长度为 0 .4~ 4.6mm ,1/3的视神经前段隆突 ,鞍结节均较平坦 ,多数视交叉后缘位于鞍背后方。视神经主要由垂体上前动脉供血 ,半数有分支沿视神经前行。视交叉的上面多由前交通动脉复合体供血 ,下面的内侧部多为垂体上动脉供血 ,外侧部多为颈内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的分支供血。视神经上面覆有一层蛛网膜 ,再上面为直回下面的软脑膜 ,二膜间多数分开。结论 :国人鞍结节边界不易确定 ,按传统方法将视交叉分型有困难 ,所以宜按蝶棱与视交叉前缘间距判断前置或后置。手术中易损伤沿视神经行走的小动脉 ,电凝须特别小心。贴视神经上抬直回 ,实际上是沿粘着较少的界面分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视交叉 镰状皱襞 局部解剖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褪黑素对小鼠视交叉上核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霍艳 李经才 +2 位作者 江岩 刘佳 李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 观察褪黑素对幼龄、老龄及光制颠倒条件下小鼠视交叉上核内c fos基因蛋白和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观察褪黑素对小鼠视交叉上核c fos蛋白水平的影响 ;采用RT PCR法 ,扩增视交叉上核内c fosmRNA ... 目的 观察褪黑素对幼龄、老龄及光制颠倒条件下小鼠视交叉上核内c fos基因蛋白和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观察褪黑素对小鼠视交叉上核c fos蛋白水平的影响 ;采用RT PCR法 ,扩增视交叉上核内c fosmRNA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扩增产物。结果 幼龄鼠c fos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均高于老龄鼠 ;光制颠倒条件下 ,c fos蛋白及mRNA水平均受抑制 ;给予褪黑素 ,c fos蛋白及c fosmRNA水平均提高。结论 c fos基因表达水平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光制颠倒可抑制c fos基因的表达 ;施用褪黑素 ,c fos基因表达水平提高 ,说明褪黑素可对抗增龄及光制颠倒对c fos表达的抑制作用 ,从而发挥抗衰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裉黑素 小鼠 视交叉上核 C-FOS 基因表达 抗衰老
下载PDF
脑动脉硬化对视交叉血供影响的形态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学钧 李建利 +4 位作者 宋艳梅 佟树文 张子明 周洪霞 高秀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目的 :研究视交叉动脉起源、数量、分布及相关动脉的病理变化 ,为视交叉因缺血所致的视野缺损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在体视显微镜和手术显微镜下 ,对 10 2侧成人脑标本进行观察 ,研究视交叉动脉起源、数量和分布 ,对其中年龄 5 0~ 70... 目的 :研究视交叉动脉起源、数量、分布及相关动脉的病理变化 ,为视交叉因缺血所致的视野缺损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在体视显微镜和手术显微镜下 ,对 10 2侧成人脑标本进行观察 ,研究视交叉动脉起源、数量和分布 ,对其中年龄 5 0~ 70岁的 60侧脑标本的视交叉和相关动脉做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视交叉动脉主要来自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 ,其中单来源型占 48% ,双来源型占 2 7.3 % ,三来源型占 7.9%。病理切片观察动脉管壁有粥样硬化改变者 88.3 % ,其中被硬化斑块阻塞者占 5 .0 % ,部分阻塞者占 13 .3 %。小动脉阻塞相应的视交叉组织切片 ,可见有神经纤维萎缩变性。结论 :5 0岁以上出现不明原因的视野缺损 ,尤其是鼻上象限视野缺损可能是由脑动脉硬化引起视交叉血供障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交叉 动脉 动脉硬化 野缺损
下载PDF
大鼠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及视上核内加压素神经元心理应激后的变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成 刘淑琴 +5 位作者 孟璘 宋田斌 钱国桢 严进 何北平 陈宜张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34-436,共3页
为探讨心理因素对下丘脑精酸加压素(AVP)神经元的影响,采用心理应激动物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及微机图像分析等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SCN)及视上核(SON)等AVP阳性细胞的总面积,将闪光间期长短不均加电刺激组(A组)和光、电刺激... 为探讨心理因素对下丘脑精酸加压素(AVP)神经元的影响,采用心理应激动物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及微机图像分析等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SCN)及视上核(SON)等AVP阳性细胞的总面积,将闪光间期长短不均加电刺激组(A组)和光、电刺激与A组相同但闪光间期衡定组(B组)及仅给同量闪光的对照组(C组)的AVP阳性物互相比较.结果,在SCN,A组>B组>C组的;在SON,则B组>A组>C组的.观测正中隆起(ME)外带的阳性纤维,A组的呈色深且面积大,B组和C组的呈色均较浅且面积小.此外,不论A组或B组,同一组的SCN及SON内AVP阳性物总面积的变化皆呈现负相关的增长关系,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8024和-0.7679,t检验表明,其相关性有显著意义,据此,著者认为:SON及SCN的AVP神经元都与心理应激反应有关,但变化方向有所不同,其意义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交叉上核 上核 心理应激
下载PDF
与鞍区肿瘤相关的视交叉及其邻近组织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学钧 刘奕蓉 刘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为鞍区肿瘤压迫视交叉引起视野缺损原因提供形态依据。方法:80个成人脑研究视交叉及其相邻的鞍隔、垂体、颈内动脉及其供血小动脉的形态、毗邻。结果:视交叉的前角,最大角度为100°,以前置型多见,最小角度40°,以后置型为... 目的:为鞍区肿瘤压迫视交叉引起视野缺损原因提供形态依据。方法:80个成人脑研究视交叉及其相邻的鞍隔、垂体、颈内动脉及其供血小动脉的形态、毗邻。结果:视交叉的前角,最大角度为100°,以前置型多见,最小角度40°,以后置型为主;面积为(13.2±0.40)mm2。鞍隔厚度为(0.58±0.09)mm,缺如的占5%;鞍隔孔偏向一侧的占52.5%,最大孔径7.8mm×9.8mm;垂体低于鞍隔孔的占75%;颈内动脉与视交叉相接触的占88.5%。结论:垂体瘤、颅咽管瘤在早期引起不同类型的视野缺损的原因与视交叉及其周围结构的形态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 视交叉 肿瘤 解剖学
下载PDF
视交叉胶质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7
12
作者 范涛 王忠诚 +3 位作者 张俊廷 罗世祺 罗麟 高培毅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视交叉胶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病理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视交叉胶质瘤。结果本组占同期鞍上胶质瘤的21%;青少年病人占大多数。视力下降、视野改变为主要症状;MRI可良好显示病灶特点及肿瘤与... 目的探讨视交叉胶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病理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视交叉胶质瘤。结果本组占同期鞍上胶质瘤的21%;青少年病人占大多数。视力下降、视野改变为主要症状;MRI可良好显示病灶特点及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手术采用一侧冠状切口经额下入路和(或)经纵裂入路,囊内切除肿瘤,充分内减压;术后行常规放射治疗。病理证实视交叉胶质瘤多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结论视交叉胶质瘤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显微手术切除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交叉胶质瘤 诊断 显微外科 治疗 肿瘤 神经
下载PDF
视交叉侧动脉显微解剖特点与垂体瘤患者视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祖朝辉 王颖 +1 位作者 张宇新 阚志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7-339,共3页
目的通过对视交叉侧动脉特点的显微解剖学研究,探讨其在垂体瘤致视功能障碍中的意义。方法10例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标本,经双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取脑,手术显微镜下剥离鞍区蛛网膜,暴露颈内动脉颅内段、Willis环及... 目的通过对视交叉侧动脉特点的显微解剖学研究,探讨其在垂体瘤致视功能障碍中的意义。方法10例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标本,经双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取脑,手术显微镜下剥离鞍区蛛网膜,暴露颈内动脉颅内段、Willis环及其穿动脉,以及垂体柄、视交叉、大脑脚、乳头体等鞍区重要结构。观察视交叉侧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和分布,测量其起始部的直径并显微摄影。结果视交叉侧动脉自颈内动脉C2段内侧壁发出,在蛛网膜下腔迂曲走行,起始部位靠上,几乎与视交叉处于同一水平,直径(0.18±0.06)mm,在到达视交叉之前发出2~3条亚支,呈"分水岭"样分布于视交叉侧缘、视交叉侧部的上面和下面(以下面为主)靠外侧的部分以及视神经近视交叉处外侧半。视交叉侧动脉具有较长的脑外游离段,各穿动脉主干之间不吻合,而在软膜上与邻近穿动脉之间存在广泛的终末吻合。结论垂体瘤不易累及视交叉侧动脉可能是垂体瘤患者鼻上象限视野往往可以长时间保留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交叉 动脉 垂体瘤 显微解剖学
原文传递
视交叉三维断层影像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象党 任传根 +5 位作者 李建策 乔会煌 杨新东 陈忠孝 陈成春 付升旗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0-674,共5页
目的通过连续横、矢、冠状断层,探讨成人视交叉的位置、形态、毗邻结构及其变化规律,获取视交叉的三维径线和角度数据。方法 20例成人尸体头颅制成头部连续横、矢、冠状断层标本与40例活体成人头部磁共振横、矢、冠状断层扫描图像,探讨... 目的通过连续横、矢、冠状断层,探讨成人视交叉的位置、形态、毗邻结构及其变化规律,获取视交叉的三维径线和角度数据。方法 20例成人尸体头颅制成头部连续横、矢、冠状断层标本与40例活体成人头部磁共振横、矢、冠状断层扫描图像,探讨视交叉的位置、形态及其毗邻结构;测量视交叉的横径、前后径和上下径,视交叉前角、侧角和后角。结果视交叉横断层能同时显示视神经颅内段、视交叉和视束起始段;冠状断层视交叉呈"一"字型横位分隔第三脑室底的视隐窝和漏斗隐窝,其上方是大脑前动脉A1段,下方正中邻垂体柄和灰结节,两侧是颈内动脉C1或C2段;视交叉的横径(TD T)为(13.54±3.12)mm,前后径(APD T)为(7.91±1.29)mm,上下径(SID C)为(3.51±0.49)mm,视交叉前角(AA)为(69.7±9.1)°,左侧角(LLA)为(121.1±16.9)°,右侧角(RLA)为(122.3±15.2)°,后角(PA)为(73.3±10.2)°。断层数据和MRI数据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连续横、矢、冠状断层和MRI是研究和辨认视交叉、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交叉 神经 断层解剖学 磁共振成像 成人
原文传递
褪黑素对大鼠下丘脑薄片视交叉上核神经元放电昼夜节律性的调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先举 蒋星红 +1 位作者 俞光第 印其章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5-219,共5页
先用持续光照和松果腺切除预处理大鼠 ,然后制成下丘脑薄片 ,记录其视交叉上核 (SCN)神经元的自发放电 ,观察其昼夜变化和褪黑素 (MEL)对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1)在正常光照 (光照∶黑暗 =12∶12 )条件下 ,SCN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呈... 先用持续光照和松果腺切除预处理大鼠 ,然后制成下丘脑薄片 ,记录其视交叉上核 (SCN)神经元的自发放电 ,观察其昼夜变化和褪黑素 (MEL)对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1)在正常光照 (光照∶黑暗 =12∶12 )条件下 ,SCN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呈现昼高夜低的节律性。在昼夜时间 (CT) 6~ 8出现放电高峰 ,频率约为 8 3Hz ;在CT18~ 2 0出现低谷 ,频率约为 3 8Hz。松果腺切除后 ,SCN神经元自发放电的昼夜节律性基本保持 ,但在持续光照条件下 ,昼夜节律基本消失。 (2 )SCN神经元对MEL反应以抑制为主。在正常光照条件下 ,在白昼SCN神经元对MEL反应性较高 ,最大抑制率在CT8~ 10 ,约为 42 % ;在黑夜较低 ,最大抑制率在CT2 2~ 2 4,约为 2 6 %。在持续光照和松果腺切除条件下 ,SCN神经元都失去对MEL反应的昼夜节律性 ,且反应性增高。 (3)ML 1受体拮抗剂luzindole能阻断由MEL引起的SCN神经元自发放电抑制 ,而ML 2受体拮抗剂哌唑嗪却不能阻断。实验结果提示 ,松果腺作为大鼠昼夜节律组构的一个调整器 ,通过MEL作用于SCN中的高亲和性ML 1受体 ,在反应的两个时间窗口 (CT8~ 10和CT2 2~ 2 4)调节SCN的昼夜节律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交叉上核 松果腺切除 褪黑素 下丘脑薄片
下载PDF
哺乳动物昼夜节律组构中的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和松果腺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先举 俞光第 印其章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哺乳动物下丘脑视交叉上核 (SCN)是昼夜节律最主要的起搏器 ,控制着机体的生理和行为的节律。它具有自身内在的节律性 ,同时也受光照周期信号和一些内源性化学物质的调节。松果腺分泌褪黑素 (MEL)受SCN的调控 ,MEL通过作用于SCN上高亲和... 哺乳动物下丘脑视交叉上核 (SCN)是昼夜节律最主要的起搏器 ,控制着机体的生理和行为的节律。它具有自身内在的节律性 ,同时也受光照周期信号和一些内源性化学物质的调节。松果腺分泌褪黑素 (MEL)受SCN的调控 ,MEL通过作用于SCN上高亲和性MEL受体 ,启动第二、第三信使系统 ,调整SCN的昼夜节律活动。这种调整具有时间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交叉上核 松果腺 褪黑素 昼夜节律 哺乳动物 下丘脑
下载PDF
腺苷对大鼠视交叉上核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付立波 盛艳敏 +2 位作者 付艳平 范亚军 杨燕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1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腺苷对大鼠视交叉上核(SCN)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探讨腺苷对睡眠—觉醒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脑片灌流和胞外神经元记录的方法,观察腺苷对大鼠SCN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结果腺苷对SCN的自发神经元放电以增加为主。结论腺... 目的观察腺苷对大鼠视交叉上核(SCN)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探讨腺苷对睡眠—觉醒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脑片灌流和胞外神经元记录的方法,观察腺苷对大鼠SCN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结果腺苷对SCN的自发神经元放电以增加为主。结论腺苷能够增加SCN神经元自发放电,可能与SCN神经元上腺苷A2受体结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视交叉上核 神经元放电
下载PDF
松果体和视交叉上核对大鼠体温昼夜节律的调节机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童建 秦立强 王道锦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1-103,共3页
探讨松果体和视交叉上核对大鼠体表和深部体温昼夜节律的调节方式。方法采用核团毁损、褪黑素及其合成抑制剂干涉试验。结果两个核团分别对体温昼夜节律的控制起着不同的作用。在体温绝对值的改变上 ,松果体发挥着上调而视交叉上核呈现... 探讨松果体和视交叉上核对大鼠体表和深部体温昼夜节律的调节方式。方法采用核团毁损、褪黑素及其合成抑制剂干涉试验。结果两个核团分别对体温昼夜节律的控制起着不同的作用。在体温绝对值的改变上 ,松果体发挥着上调而视交叉上核呈现下调的效应。在体温节律的发生和维持上 ,视交叉上核可能是皮肤温度昼夜节律的中枢起搏器 ,而深部体温的昼夜变化主要受松果体的支配。结论松果体和视交叉上核经由神经和内分泌通路相互偶联并构成统一协调的体温振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汁 昼夜节律 体温调节 上核 视交叉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视交叉上核内主要的三种肽能神经元的分布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蕾 欧可群 +1 位作者 操高原 陈文玉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22-324,369,共4页
研究视交叉上核内主要肽能神经元的分布情况,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只,以免疫组化双重及三重标记技术,对大鼠视交叉上核(SCN)内血管活性肠多肽(VIP)、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及生长抑素(SOM)样三类神经细胞群的分布进行了观... 研究视交叉上核内主要肽能神经元的分布情况,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只,以免疫组化双重及三重标记技术,对大鼠视交叉上核(SCN)内血管活性肠多肽(VIP)、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及生长抑素(SOM)样三类神经细胞群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免疫染色以ABC法进行,呈色底物采用DAB、TMB及4-氯-1-萘酚。结果显示:在SCN头中尾三段,三种肽能神经元的数量及分布均存在差异;VIP与AVP样细胞群之间并不是截然分界,其相交处一狭窄区内三种肽能神经元混杂在一起,交错重叠。上述发现为SCN机能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交叉上核 VIP AVP 生长抑素 昼夜节律
下载PDF
大鼠视交叉上核内VIP、AVP及SOM样神经元的相互关系──免疫组化双重反应法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蕾 欧可群 +1 位作者 操高原 陈文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13-416,共4页
视交叉上核具有生物钟功能已为很多实验研究所证实,但其功能机制尚在探索之中。本实验采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技术对大鼠视交叉上核内VIP、AVP及SOM样三大神经元群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VIP样扣结... 视交叉上核具有生物钟功能已为很多实验研究所证实,但其功能机制尚在探索之中。本实验采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技术对大鼠视交叉上核内VIP、AVP及SOM样三大神经元群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VIP样扣结广泛分布于AVP样神经元周围,数量最多、密度最大;而SOM样扣结贴附于VIP及AVP样神经元的数量次之;(2)AVP样扣结与VIP样神经元之间,VIP样扣结与SOM样神经元之间也形成联系.上述发现为视交叉上核功能机制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P AVP SOM 视交叉上核 神经元 神经解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