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及视盘新生血管的超广角OCTA与FFA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董文韬 刘三梅 +2 位作者 李杰 王祎娅 钟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 对比分析超广角OCT血管成像(OCT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增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眼视网膜及视盘新生血管的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经FFA确诊为增生早期DR的患者62例(98眼)为... 目的 对比分析超广角OCT血管成像(OCT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增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眼视网膜及视盘新生血管的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经FFA确诊为增生早期DR的患者62例(98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FFA和超广角OCTA检查。超广角OCTA检查选择以黄斑为中心的24 mm×20 mm扫描模式进行。所有图像均由同一位技术员采集,图像分析由同一位医师进行。以FFA的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超广角OCTA对增生早期DR患眼视网膜及视盘新生血管的检出率。结果 共93眼(94.9%)FFA显示出视网膜新生血管,超广角OCTA显示出其中82眼,检出率88.2%,遗漏的患眼均是由于超广角OCTA检测范围受限所致;在FFA未显示出视网膜新生血管的5眼中,超广角OCTA显示出1眼存在新生血管,该新生血管在FFA检查中被误诊为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共17眼(17.3%)FFA显示出视盘新生血管,超广角OCTA显示出全部17眼,检出率100.0%;在余下的81眼中,超广角OCTA更灵敏地显示出10眼存在视盘新生血管。在FFA检查中,因荧光素渗漏掩盖了新生血管的特征,导致漏诊。结论 超广角OCTA对增生早期DR患眼视网膜及视盘新生血管检出率高,且能发现被FFA遗漏的新生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新生血管 视盘新生血管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6
2
作者 杨乐 薛雨顺 石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10-1712,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ntravitreal ranibizumab,IVR)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术(extra-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E-PRP)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neovascularization on the disc,DNVD)的临床疗效。方法...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ntravitreal ranibizumab,IVR)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术(extra-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E-PRP)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neovascularization on the disc,DNV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确诊的DNVD患者32例36眼进行IVR联合E-PRP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等情况。结果:治疗前BCVA经LogMAR转换后为0.89±0.35,治疗后6mo为0.42±0.13,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9眼(53%)BCVA提高2行及以上,14眼(39%)无变化,3眼(8%)视力下降>1行。IVR+E-PRP治疗后6mo时RNFL厚度为110.64±12.06μm,与治疗前及IVR治疗后7d时RNFL厚度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12、3.304,P<0.05)。IVR+E-PRP治疗后6mo时FFA检查32眼(89%)视盘新生血管消退,4眼(11%)新生血管无变化或加重。其中25眼(69%)经过一次E-PRP有效,7眼(19%)需追加1次激光,4眼(11%)最终未能控制病情行玻璃体手术。结论:IVR联合E-PRP治疗可促使视盘新生血管消退,减轻血管渗漏和出血,提高了DNVD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超全视网膜光凝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盘新生血管
下载PDF
氩激光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健 朱承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8-169,共2页
目的 探讨氩激光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使用氩激光对49例65眼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超全视网膜光凝。激光治疗后3、6、12个月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新生血管未消退者追加光凝。随访3~24个月... 目的 探讨氩激光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使用氩激光对49例65眼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超全视网膜光凝。激光治疗后3、6、12个月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新生血管未消退者追加光凝。随访3~24个月(平均10.6个月)。结果 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视力提高12眼(18.4%),视力不变36眼(55.4%),视力下降17眼(26.2%)。49眼(75.4%)新生血管消退或部分消退,16眼(24.6%)新生血管无变化或加重。47眼(72.3%)需要补充光凝。平均激光治疗量(2406±704)点。结论 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常规治疗需要更大的激光量,光凝术后应定期随访观察,必要时补充光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激光 超全视网膜光凝 视盘新生血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倍频532激光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于东珍 刘真 +1 位作者 赵梅 高宁 《临床眼科杂志》 2010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探讨倍频532激光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对67例(109只眼)视盘新生血管型DR患者行超全视网膜光凝。激光治疗后1、3、6、12个月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新生血管未消退者追加光凝。随访24~36个月... 目的探讨倍频532激光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对67例(109只眼)视盘新生血管型DR患者行超全视网膜光凝。激光治疗后1、3、6、12个月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新生血管未消退者追加光凝。随访24~36个月(平均32.8个月)。结果光凝术后视力提高者19只眼(17.43%),视力不变者63只眼(57.80%),视力下降者27只眼(24.77%)。经一次或多次追加光凝,最终71只眼(65.14%)新生血管消退,14只眼(12.84%)新生血管变细变少,24只眼(22.02%)新生血管无变化或加重。激光治疗量为2650(1600~5450)点。结论倍频532激光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DR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频532激光 超全视网膜光凝 视盘新生血管
下载PDF
氩激光治疗视盘新生血管 被引量:1
5
作者 孟美林 张淑萍 +1 位作者 唐桂兰 田丽伟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77-78,共2页
用氩激光治疗各种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所致视盘新生血管10例。治疗前行荧光造影明确视盘新生血管、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的面积。采用氩激光间接光凝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或直接光凝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光凝后1... 用氩激光治疗各种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所致视盘新生血管10例。治疗前行荧光造影明确视盘新生血管、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的面积。采用氩激光间接光凝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或直接光凝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光凝后1个月视盘新生血管大部分萎缩,平均7个月视盘新生血管消退,且合并有虹膜新生血管者于光凝后1个月新生血管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盘新生血管 激光疗法 氩激光
下载PDF
双眼视盘新生血管1例
6
作者 季敏 陈辉 管怀进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8年第3期164-165,共2页
资料 患者男性,32岁,某乡镇电子厂工人.因右眼前黑影飘动1个月,左眼前黑影飘动4d于2014年5月31日至我科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前黑影飘动,无明显眼红、眼痛、流泪、畏光等不适,至海门市眼科医院就诊,发现右眼玻璃体积血,... 资料 患者男性,32岁,某乡镇电子厂工人.因右眼前黑影飘动1个月,左眼前黑影飘动4d于2014年5月31日至我科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前黑影飘动,无明显眼红、眼痛、流泪、畏光等不适,至海门市眼科医院就诊,发现右眼玻璃体积血,予卵磷脂络合碘及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后右眼症状好转.4d前左眼出现相似症状,遂至我院就诊.患者否认近视、外伤、夜盲史.5年前曾至福州市当兵,否认全身系统性疾病史,否认复发性口腔溃疡、皮肤异常、头痛、白癜风等异常,否认冶游史、手术输血史、药物过敏史,否认吸毒史、同性接触史,无家养宠物嗜好.患者-般情况好,全身皮肤、黏膜未见明显异常,无明显淋巴结肿大,生殖器周围皮肤未见溃疡、红斑、结节.眼部检查:双眼眼位正常,双眼视力0.6,矫正无助,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角膜后沉着物(-),前房深度正常,房水闪辉(-),瞳孔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应可见,晶状体透明,扩瞳后见前部玻璃体少量灰白色浮游细胞,下方玻璃体少量积血;右眼视盘色红,边界稍模糊,后极部视网膜血管走行大致正常,动静脉血管直径比为2 : 3,视盘表面可见新生血管,视盘下方及鼻侧可见视网膜前片状出血,黄斑中 心凹反光未见,周边血管走行及管径大小未见明显异 常;左眼视盘色红,边界稍模糊,后极部视网膜血管走行大致正常,动静脉血管直径比为2 : 3,视盘表面可见新生血管浮游于玻璃体腔,视盘鼻侧可见视网膜前片状出血,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周边血管走行及管径大小未见明显异常;右眼眼压20 mmHg(1 mmHg =0.133 kPa) ,左眼眼压19 mmHg。视网膜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检查:双眼黄斑区未见异常,视盘水肿(图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双眼视盘新生血管(图2)。Humphery中心视野示双眼生理盲点扩大。眼部B超:双眼下方玻璃体轻度混浊。密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agglutination, TPPA)为阳 性,快速血架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apid plasma reagin circle card test, RPR)阳性,滴度为1 : 12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es, HIV)抗体阳性;抗核抗体系列均为阴性;类风湿因子、抗血管紧张素抗体、超敏C反应蛋白均在正常范围;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稍高,为13 mmmin(正常为0-10 mmmin) ;血浆弓形体抗体IgG、 IgM以及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抗体均为阴性;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CD4阳性T细胞计数正常。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颅脑CT明显异常。诊断为双眼葡萄膜炎、双眼视盘新生血管。转往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病防治医院)行驱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盘新生血管 双眼视力 IMMUNODEFICIENCY 复发性口腔溃疡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玻璃体积血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下载PDF
OCTA观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前后不同形态视盘新生血管的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光鑫 刘伦 +1 位作者 高健 廖荣丰 《临床眼科杂志》 2021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目的使用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观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不同形态的视盘新生血管(NVD)在治疗期间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变化。方法对16例(19只眼)有NVD的PD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眼均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0.5 mg康柏西普及... 目的使用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观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不同形态的视盘新生血管(NVD)在治疗期间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变化。方法对16例(19只眼)有NVD的PD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眼均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0.5 mg康柏西普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收集治疗前及视网膜光凝完成后1个月的NVD的OCTA图像,并使用ImageJ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使用OCTA鉴别出两种不同形态学特征的新生血管。17只眼NVD表现出旺盛的血管增生(EVP),另2只眼NVD表现出丝状新生血管环,无EVP。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发现患眼的NVD面积和累积光密度(IntDen)值显著降低(均P<0.001)。其中,有EVP的NVD消退显著,并在随访期间保持稳定。然而,2只无EVP的NVD眼未观察到明显新生血管消退。结论OCTA可应用于观察PDR眼在治疗过程中NVD的形态学特征及NVD变化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 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盘新生血管
下载PDF
氪激光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刘丽斌 李芳 赵菊莲 《临床眼科杂志》 2013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氪激光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20例(25只眼)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使用氪激光行超全视网膜光凝治疔。光凝术后3、6、12个月分别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新生血管如未完全消退则追加... 目的探讨氪激光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20例(25只眼)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使用氪激光行超全视网膜光凝治疔。光凝术后3、6、12个月分别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新生血管如未完全消退则追加光凝。随访3~20个月(平均9.5个月)。结果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视力提高者12只眼(48.0%),视力不变者12只眼(48.0%),视力下降者1只眼(2.0%);19只眼(76.0%)新生血管消退或部分消退,6只眼(24.0%)新生血管无变化或加重。16只眼(61.5%)需要补充光凝。平均激光量为2600点。结论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常规治疗需要更大的激光量,光凝术后应定期随访观察,必要时补充光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盘新生血管 氪激光 超全视网膜光凝
下载PDF
氩激光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王珣竹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S01期316-316,共1页
目的分析在对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氩激光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氩激光治疗患者52倒的临床资料,出现视盘新生血... 目的分析在对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氩激光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氩激光治疗患者52倒的临床资料,出现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共有68眼,均运用氩激光实施超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的时间为6—24个月。结果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患者52倒,患眼68眼,经过氩激光超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后视力提高的概率为20.6%,视力不变的概率为51.5%.视力降低的概率为27.9%,有57.4%的惠眼新生血管出现了消退或者是部分消退的情况,有42.6%的患眼新生血管没有变化或者是出现了加重的情况,有70.6%的患眼需要进行补充光凝治疗,平均激光治疗量为(2398±674)点。结论在对视盎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氩激光超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痛视网膜痛变患者治疗所需要的激光量较大,需要给予定期的术后随访和病情观察.必要时给予补充光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激光超全视网膜光凝 视盘新生血管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双眼视盘新生血管1例”病例评析
10
作者 王文吉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8年第3期166-166,共1页
作者报道了1例梅毒性葡萄膜炎伴发双眼视盘新生血管病例.从病史采集及检查项目看,作者做了较全面且有序的葡萄膜炎病因探讨,并排除了文献报道可引发视盘新生血管的葡萄膜炎,如Behcet病、肉样瘤、多发性硬化等,值得赞赏.如要做点评,提出... 作者报道了1例梅毒性葡萄膜炎伴发双眼视盘新生血管病例.从病史采集及检查项目看,作者做了较全面且有序的葡萄膜炎病因探讨,并排除了文献报道可引发视盘新生血管的葡萄膜炎,如Behcet病、肉样瘤、多发性硬化等,值得赞赏.如要做点评,提出以下几点供参考.①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上未见视网膜缺血区,故认为视盘新生血管源于葡萄膜炎症,但本例未做广角FFA,不能完全排除周边部视网膜有无缺血,如后极与周边确实都无缺血,那么视盘新生血管就可能与炎症相关.Saniio等⑴报道葡萄膜炎伴视盘新生血管,FFA上未见缺血,考虑新生血管由炎症引起.不过那时广角FFA尚未问世,很难排除周边视网膜是否存在缺血;如有缺血,则可能仍与缺血相关.②视盘新生血管如果确由炎症引发,又当如何治疗?首先本病例患有梅毒性葡萄膜炎,首选治疗应是青霉素驱梅.文献上曾报道视盘玻璃膜疣所致的视盘新生血管经全视网膜光凝后,新生血管完全消退[2].对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综合征)及葡萄膜炎导致的视盘新生血管,经全身口服或眼周注射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后,视盘新生血管也隐退[1’3].Tugal-Tutkun等[4]报道Behcet病所致的视盘新生血管,他们将FFA上显示视网膜血管呈弥漫性渗漏的归类为炎症,显示无灌注的则为缺血;对前者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进行抗炎治疗,后者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结果显示都仅有部分病例视盘新生血管消退;最后用了生物制剂干扰素2α后,全部病例新生血管消失.这些经验可供我们参考.本例梅毒性葡萄膜炎经驱梅治疗后,视盘新生血管是否也随之隐退,尚待观察.在情况不明之前,进行长期及定期的随访是必要的.如新生血管持续存在,则要考虑进-步措施.因新生血管可致反复性玻璃体积血,甚至发生增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此时的治疗可考虑全视网膜光凝,激素球周注射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玻璃体注射[].如经驱梅治疗后,眼部症状、体征及梅毒血清反应均无好转,可能还需进行再-次的驱梅治疗.因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es,HIV)阳性,梅毒伴有HIV阳性者对治疗的反应差.③患者不仅梅毒血清抗体阳性,HIV亦呈阳性反应.通过同样的性感染途径传播,梅毒常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存.梅毒性葡萄膜炎伴HIV阳性者,不仅葡萄膜炎更严重,而且常伴神经梅毒,治疗也更困难,其对药物的反应要比HIV阴性者差,且葡萄膜炎易有复发[6],这些都应引起我们高度警觉.在治疗方法上,应当按神经梅毒治疗方案给予青霉素静脉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盘新生血管 病例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双眼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阳性者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被引量:4
11
作者 钱彤 黎晓新 姜燕荣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 :观察光凝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使用氩激光对 6 8例 86眼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 ,其中 5眼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冻术 ,5眼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结果 :全视网膜光凝术前术后视力... 目的 :观察光凝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使用氩激光对 6 8例 86眼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 ,其中 5眼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冻术 ,5眼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结果 :全视网膜光凝术前术后视力无显著差异 ,平均激光治疗量为 2 70 0灶 ,全视网膜光凝术后新生血管消退率为 6 3.9% ,激光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冻术后新生血管消退率为6 7.4% ,激光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后新生血管消退率为 72 .1%。结论 :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常规治疗需更大的激光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激光 视盘新生血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激光光凝术
原文传递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盘新生血管膜的分类及处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泓 许迅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94-1096,共3页
目的探讨视盘新生血管膜的分类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手术中,不同类型新生血管膜的处理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1月至2006年2月手术的有随访记录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 目的探讨视盘新生血管膜的分类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手术中,不同类型新生血管膜的处理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1月至2006年2月手术的有随访记录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139例(148只眼),术前均行眼部超声检查,行标准的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术中钝性剥膜配合电凝止血处理新生血管膜。结果视盘新生血管膜的发病率75%(111/148只眼)大部分患者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改善率86.5%。视盘新生血管膜有二种来源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膜在B超图像上有不同的表现。膜基本部能够被完整剥离,但不同类型的膜因其与视盘及周围视网膜粘连程度不同,其剥离难易不同,且有不同的出血倾向。结论PDR视盘新生血管膜存在二种来源三种类型,在手术中视盘部的新生血管膜大多能被剥离,术前超声了解其分类可估计手术难度及预后。复杂的易反复出血的患者宜采用硅油作为眼肉填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盘新生血管 硅油 B超
原文传递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增生型糖尿病虹膜病变对侧眼糖尿病虹膜病变及视盘新生血管发生率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士清 王志立 +1 位作者 陈晓 李晓华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80-783,共4页
目的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增生型糖尿病虹膜病变(PDI)对侧眼糖尿病虹膜病变及视盘新生血管发生率。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4年2月至2020年5月于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接受虹膜荧光血管造影(IFA)联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 目的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增生型糖尿病虹膜病变(PDI)对侧眼糖尿病虹膜病变及视盘新生血管发生率。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4年2月至2020年5月于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接受虹膜荧光血管造影(IFA)联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的PDR合并PDI患者36例7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7例34只眼,女性19例38只眼;平均年龄(62.3±4.7)岁。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FA联合FFA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统计分析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根据PDI分期,将患者分为早期虹膜红变(RI)组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组,分别为28、8例。与NVG组比较,RI组患眼BCVA更优,眼压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3、10.619,P=0.000、0.011)。对比观察两组对侧眼PDI发生率和双眼视盘新生血管发生率,并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比较。结果IFA检查结果显示,RI组患眼瞳孔缘虹膜表面可见新生血管性芽状或斑片状强荧光;NVG组患眼瞳孔缘和虹膜中部可见新生血管性团状强荧光。RI组对侧眼中,PDI(RI期)6只眼(21.4%,6/28),非PDI(NPDI)21只眼(75.0%,21/28),无糖尿病虹膜病变1只眼(1/28,3.6%)。NVG组对侧眼中,PDI5只眼(62.5%,5/8),其中RI期4只眼,NVG期1只眼(12.5%,1/8);NPDI 3只眼。NPDI者IFA影像表现为瞳孔缘虹膜自身局部小血管点状荧光。RI组对侧眼PDI发生率小于NV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FFA检查发现,RI组患眼、对侧眼合并视盘新生血管分别为9(32.1%,9/28)、8(28.6%,8/28)只眼;NVG组患眼、对侧眼合并视盘新生血管均为6只眼(75.0%,6/8)。两组患眼、对侧眼视盘新生血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6、0.040)。结论PDR合并PDI者,RI者对侧眼PDI及视盘新生血管发生率均较NVI者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虹膜疾病 视盘新生血管
原文传递
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的研究现状
14
作者 李浩 王理论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87-92,共6页
糖尿病目前是危害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病程进展,糖尿病患者会逐渐出现影响眼部视力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神经疾病等。近年来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的研究,特别是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黄斑区研究已取得... 糖尿病目前是危害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病程进展,糖尿病患者会逐渐出现影响眼部视力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神经疾病等。近年来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的研究,特别是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黄斑区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本文将对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分型、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综述,重点关注利用新技术OCTA对该病的观察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 OCTA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视乳头病变与视盘病变 糖尿病性视盘新生血管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白淑玮 毕春潮 +2 位作者 邵娟 周卓琳 许治国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569-1572,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PR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9例DR患者(29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PPV组(14例,14眼)和PRP组(15例,15眼)。PPV组给予PPV联合PRP治疗,PRP组给予单...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PR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9例DR患者(29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PPV组(14例,14眼)和PRP组(15例,15眼)。PPV组给予PPV联合PRP治疗,PRP组给予单纯PRP治疗。随访2年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随访2年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糖尿病黄斑水肿(DME)、视盘新生血管(NVD)和视网膜新生血管(NVE)出现情况。结果:经过2年随访,PPV组患者BCVA优于PR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PV组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出血发生率低于PR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PPV组随访2年后BCVA较术前轻度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PRP组随访2年后BCVA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对于NPDR和早期PDR,PPV联合PRP治疗可能维持患者现有视力,甚至提高患者视力,可以作为DR治疗的一种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手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盘新生血管 视网膜新生血管 糖尿病黄斑水肿 全视网膜光凝术
下载PDF
激光治疗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彩红 王康孙 +1 位作者 张明珩 石海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 探讨激光治疗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方法 随机应用倍频Nd:YAG激光和砷化镓半导体激光对PDR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术(PRP),视网膜任何部位新生血管(NVE)给予密集直接光凝,视盘新生血管(... 目的 探讨激光治疗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方法 随机应用倍频Nd:YAG激光和砷化镓半导体激光对PDR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术(PRP),视网膜任何部位新生血管(NVE)给予密集直接光凝,视盘新生血管(NVD)不予直接照射。结果 PDR患者于PRP术后3月61.5%患眼新生血管消退,12月76.2%新生血管消退,NVD和NVE眼中分别为58.8%和88.0%,术后2年以上94.1%新生血管消退;对PRP有成功反应者平均视力有提高。结论 PRP对PDR有显著疗效,能有效改善和保持患者视力,对PRP有成功反应者视力预后较好,NVE较NVD更容易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光凝术 视网膜新生血管 视盘新生血管 激光疗法 疗效
下载PDF
氪激光治疗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76例
17
作者 张靖东 龚启荣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16-517,共2页
目的 :观察氪激光光凝术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的疗效。方法 :76例 97眼分 3组 ,增殖前期组、视网膜新生血管 (NVE)组、视盘新生血管 (NVD)组 ,行氪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术 ,观察术前、术后新生血管性病变、视力的变化及光凝后... 目的 :观察氪激光光凝术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的疗效。方法 :76例 97眼分 3组 ,增殖前期组、视网膜新生血管 (NVE)组、视盘新生血管 (NVD)组 ,行氪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术 ,观察术前、术后新生血管性病变、视力的变化及光凝后的并发症。结果 :光凝术后增殖前期组 2 8眼 (84.8% )未发生新生血管 ,且无并发症 ;NVE组新生血管完全消退 3 3眼 (73 .3 % ) ;NVD组为8眼 (4 2 .1%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经追加光凝后仍持续存在新生血管的 NVE组 6眼 (13 .3 % ) ,NVD组 8眼(4 2 .1%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并发症 NVE组 6眼 (13 .3 % ) ,NVD组 5眼 (2 6.3 % )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3组视力术前、术后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氪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术可有效阻止和治疗 PDR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氪激光光凝 视网膜新生血管 视盘新生血管
下载PDF
六味地黄汤加减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甦琦 《中国民间疗法》 2009年第12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临床观察 六味地黄汤加减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前出血 中医药辨证施治 视盘新生血管 严重并发症
下载PDF
氩激光治疗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19
作者 李骏 陈斯同 +1 位作者 陈家彝 乔丽君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44-446,共3页
目的 观察氩激光光凝术治疗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 ,简称PDR)的疗效。 方法  78眼分三组 ,增殖前期组、视网膜新生血管 (Neovasculariza tionelsewhere ,简称NVE)组、视盘新生血管 (Neovascular... 目的 观察氩激光光凝术治疗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 ,简称PDR)的疗效。 方法  78眼分三组 ,增殖前期组、视网膜新生血管 (Neovasculariza tionelsewhere ,简称NVE)组、视盘新生血管 (Neovascularizationondisc ,简称NVD)组 ,行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术 (黄斑区除外 ) ,观察术前、术后新生血管性病变及视力的变化 ,及光凝术后的并发症。结果 光凝术后增殖前期组 18眼 (81 8% )未发生新生血管 ,且无并发症 ;NVE组新生血管完全消退为 2 8眼 (71 8% ) ,NVD组为 7眼 (4 1 2 % ) ,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经追加光凝后仍持续存在新生血管的NVE组 6眼 (15 4% ) ,NVD组 8眼 (4 7 1% ) ,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各种严重并发症NVE组共 6眼 (15 4% ) ,NVD组 6眼 (3 5 2 % ) ,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三组视力术前、术后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术可有效阻止和治疗PDR的发展 ;对NVE的疗效优于NV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激光治疗 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视盘新生血管 视网膜新生血管
原文传递
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珊 胡爱莲 《国际眼科纵览》 2021年第6期488-494,共7页
糖尿病视神经病变(diabetic optic neuropathy,DON)随糖尿病患病率增高而逐年上升,表现为糖尿病视乳头病变、视盘新生血管、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视神经萎缩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视野、视觉电... 糖尿病视神经病变(diabetic optic neuropathy,DON)随糖尿病患病率增高而逐年上升,表现为糖尿病视乳头病变、视盘新生血管、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视神经萎缩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视野、视觉电生理检查等对DON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影响DON的因素复杂,包括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血糖控制情况和其他因素。DON的发生发展与糖尿病相关的代谢调节、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氧化应激和血流动力学等有关,这为DON的防治提供了研究方向。视网膜光凝术、玻璃体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可有效阻止DON病情进展,达到改善患者视功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神经病变 糖尿病视乳头病变 视盘新生血管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视神经萎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