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7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方位视神经管减压治疗无光感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疗效
1
作者 李新宇 杨西涛 郭智霖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评估全方位视神经管减压治疗无光感外伤性视神经损伤(TON)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7例无光感TO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37例接受全程全方位视神... 目的评估全方位视神经管减压治疗无光感外伤性视神经损伤(TON)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7例无光感TO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37例接受全程全方位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非全方位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治疗。两组术前均接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及甲钴胺口服治疗。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入院与治疗后的视力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脱盲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值、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54.1%、脱盲率35.1%,对照组有效率46.7%、脱盲率33.3%;两组有效率和脱盲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脑脊液漏、癫痫、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中,视神经管骨折者治疗后有效率明显低于无视神经管骨折者(P<0.05);受伤至手术时间≤7 d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受伤至手术时间>7 d的患者(P<0.05)。结论全方位视神经管减压可改善无光感TON患者的视力,降低致盲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视神经管减压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益气活血类方药治疗青光眼视神经损伤有效性的Meta分析
2
作者 夏鑫 黄雨 +3 位作者 李模江 周亚莎 彭俊 彭清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目的 系统评价益气活血类方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有效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报道的益气活血类方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相关... 目的 系统评价益气活血类方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有效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报道的益气活血类方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2月1日。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4和Stata 14软件对裸眼视力、眼压(IOP)、视野平均敏感度(MS)、视野平均缺损(MD)、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LP100)5个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共计746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95例,对照组351例。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联合益气活血类方药治疗可更有效改善IOP[MD=-1.750,95%CI(-2.900,-0.610),Z=3.000,P=0.003]、MS[MD=3.060,95%CI(2.540,3.580),Z=11.580,P=0.000]、MD[MD=-1.560,95%CI(-1.880,-1.230),Z=9.360,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改善裸眼视力及LP100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类方药联合西药治疗青光眼视神经损伤,可更好地改善该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 青光眼 视神经损伤 眼压 视力
下载PDF
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在视神经损伤后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3
作者 彭碧燕 梁嘉敏 +15 位作者 韩可伊 王兵玉 甘子晖 罗丹妮 何丽婷 朱易 黄诗颖 郭晓萍 施维 张俊 孙俊铭 薛康宁 方茜 欧阳轶强 王春苗 张名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68-176,共9页
目的:揭示小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分子机制和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构建视神经损伤(ONC)小鼠模型,对视网膜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RGCs标志物—具有多重剪接的RNA... 目的:揭示小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分子机制和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构建视神经损伤(ONC)小鼠模型,对视网膜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RGCs标志物—具有多重剪接的RNA结合蛋白(Rbpms)的mRNA表达水平;透射电镜(TEM)观察RGCs线粒体损伤情况;采用转录组测序分析ONC 7 d组小鼠的视网膜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GO)功能、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和韦恩分析,RT-qPCR检测差异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ONC 7 d组RGCs数量显著减少,细胞排列疏松不规则,RGCs标志物Rbpms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ONC小鼠模型构建成功。透射电镜结果表明,ONC 7 d组RGCs的线粒体出现肿胀,嵴消失;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ONC 7 d组与正常组比,存在56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52个基因表达下调和410个基因表达上调。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ONC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神经元损伤修复的多个重要信号通路;RT-q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与神经元损伤修复相关的基因Ecel1、Atf3、Sprr1a的表达均在损伤后第4天显著上调(均P<0.05),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ONC小鼠RGCs凋亡与线粒体损伤有关,而神经元损伤修复相关基因Atf3、Ecel1、Sprr1a在视神经损伤的早期参与了小鼠视神经损伤后RGCs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青光眼 转录组分析
下载PDF
3.0T MR弥散张量成像定量结合薄层CT扫描诊断视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麦栩榆 易建安 +2 位作者 甄志能 金志发 冯子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7期94-97,共4页
目的:研究3.0T MR弥散张量成像定量结合薄层CT扫描诊断视神经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2021年3月—2023年1月间收治的80例视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开展3.0T MR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 目的:研究3.0T MR弥散张量成像定量结合薄层CT扫描诊断视神经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2021年3月—2023年1月间收治的80例视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开展3.0T MR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定量结合薄层CT诊断,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在经过诊断后发现,患者患侧和健侧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薄层CT的视神经与视神经管扫描后,共发现14例视神经管骨折,16例视神经周围血肿,18例同侧蝶窦积血,15例同侧筛窦积血,13例视神经肿胀。结论:在视神经损伤的诊断中,3.0T MR弥散张量成像定量结合薄层CT进行诊断,其中3.0T MR弥散张量成像定量能够定量评估视神经损伤情况,薄层CT能够评估损伤的间接征象和本身征象,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 MR弥散张量成像定量 薄层CT 视神经损伤
下载PDF
小鼠视神经损伤后神经节细胞和轴突数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沈冰燕 王敏 +3 位作者 方叶楠 代琴 谢琪琦 吴文灿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532-539,共8页
目的:探讨小鼠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和轴突数量的动态变化,进一步评估视神经损伤程度。方法:1月龄C57BL/6J小鼠2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及视神经损伤后3、7、14 d的实验组。采用小动物显微成像系统进行眼... 目的:探讨小鼠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和轴突数量的动态变化,进一步评估视神经损伤程度。方法:1月龄C57BL/6J小鼠2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及视神经损伤后3、7、14 d的实验组。采用小动物显微成像系统进行眼底照相及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测量视网膜全层与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层厚度,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电镜评估RGCs和轴突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小鼠视神经损伤后3 d组的GCC层厚度、不同区域RGCs数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轴突存活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视神经损伤后7 d组的GCC层厚度、视乳头近侧及远侧区域的RGCs数量和轴突存活率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5)。视神经损伤后14 d的GCC层厚度、不同区域RGCs数量及轴突存活率较其余各组均减少(P<0.05)。GCC层厚度、RGCs数量以及轴突存活率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小鼠视神经损伤早期(损伤后3 d),RGCs胞体及轴突存活率高。视神经损伤中晚期(损伤后7至14 d),随着损伤时间延长,RGCs胞体及轴突存活率逐渐降低。因此,在视神经损伤早期阶段及时干预治疗有望预防视觉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轴突 小鼠
下载PDF
小鼠视神经损伤后的视功能评估
6
作者 何雪俊 王祉祎 +2 位作者 张宁致 杨宁 邢怡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5-189,共5页
目的 通过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和视动反应(OMR)评估小鼠视神经钳夹(ONC)损伤后视功能的变化。方法 30只6~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NC)组、ONC 3 d组、ONC 5 d组、ONC 7 d组以及ONC 14 d组,每组小鼠... 目的 通过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和视动反应(OMR)评估小鼠视神经钳夹(ONC)损伤后视功能的变化。方法 30只6~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NC)组、ONC 3 d组、ONC 5 d组、ONC 7 d组以及ONC 14 d组,每组小鼠各6只。NC组不做特殊处理,ONC组小鼠在同一天进行双眼ONC 10 s造模。在相应时间点进行f-ERG和OMR检查,然后处死小鼠取视网膜进行视网膜免疫荧光染色铺片实验,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存活率的变化。比较NC组与ONC 3 d组、ONC 5 d组、ONC 7 d组以及ONC 14 d组小鼠在不同光刺激强度下f-ERG的a波与b波波幅变化,以及随着视神经损伤时间延长,OMR测得的小鼠视力变化,评估小鼠视神经损伤后的视功能。结果 与NC组相比,ONC 3 d组、ONC 5 d组、ONC 7 d组以及ONC 14 d组小鼠RGC存活率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C组、ONC 3 d组、ONC 5 d组、ONC 7 d组以及ONC 14 d组小鼠f-ERG的a波与b波波幅均随光刺激强度增大而升高。在光刺激强度为0.1 cds·m^(-2)、0.3 cds·m^(-2)、1.0 cds·m^(-2)、3.0 cds·m^(-2)时,ONC各组小鼠a波与b波波幅均呈波动性下降;在光刺激强度为10.0 cds·m^(-2)时,ONC各组小鼠a波与b波波幅随ONC时间延长而持续下降。与NC组相比,在0.3 cds·m^(-2)、1.0 cds·m^(-2)、3.0 cds·m^(-2)、10.0 cds·m^(-2)光刺激强度下,ONC 3 d组、ONC 5 d组、ONC 7 d组以及ONC 14 d组小鼠a波与b波波幅均显著下降(均为P<0.05);在光刺激强度为0.1 cds·m^(-2)时,ONC 5 d组小鼠a波与b波、ONC 7 d组和ONC 14 d小鼠b波波幅也显著下降(均为P<0.05)。OMR记录的视锐度,随着ONC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并在短期内(14 d)丧失。在ONC 14 d组,小鼠RGC存活率降低至不足10%,各光刺激强度下小鼠a波与b波波幅降低,小鼠OMR也完全丧失,小鼠RGC存活率、波幅、视锐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小鼠视神经损伤后,RGC存活率与视功能迅速下降。OMR和f-ERG的联合运用,可作为评估小鼠视神经损伤后视功能变化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视神经损伤 视功能评估 闪光-视网膜电图 视动反应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筛蝶行视神经减压治疗创伤性视神经损伤的疗效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杨平孙 朱林达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8期40-45,共6页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经筛蝶行视神经减压治疗创伤性视神经损伤(TON)的疗效,以及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21例24眼TO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均经筛蝶行视神经减压术。比较分析术后视力改善状况...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经筛蝶行视神经减压治疗创伤性视神经损伤(TON)的疗效,以及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21例24眼TO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均经筛蝶行视神经减压术。比较分析术后视力改善状况,以评估手术疗效,并对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有效率为54.17%。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视力是否存在光感和实施手术的及时性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02,P=0.013)。而年龄、视神经管骨折、意识状况、创伤类型、手术路径和是否存在脑脊液漏均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神经内镜下经筛蝶行视神经管减压术是治疗TON的有效手段,实施手术的及时性和术前是否存在光感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视神经损伤(TON) 神经内镜 视神经管减压术 经筛蝶路径
下载PDF
人重组神经调节蛋白1增强急性视神经损伤大鼠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的保护作用
8
作者 耿岩 崔晓萌 王爽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9期783-789,共7页
目的探究人重组神经调节蛋白1(NRG-1)对急性视神经损伤大鼠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存活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动脉夹夹持法建立视神经损伤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RG-1(0.5μg、1.0μg、3.0μg)组。NR... 目的探究人重组神经调节蛋白1(NRG-1)对急性视神经损伤大鼠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存活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动脉夹夹持法建立视神经损伤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RG-1(0.5μg、1.0μg、3.0μg)组。NRG-1组大鼠术后30 min于玻璃体内分别注射0.5μg、1.0μg、3.0μg人重组NRG-1,其余大鼠以同样的方式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通过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术后2 h、1 d、2 d、7 d、14 d、28 d大鼠视神经P100波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术后28 d,通过霍乱毒素亚单位(CTB)示踪视网膜受压状态;另外采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和视神经组织中RGCs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视神经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免疫组化法检测NRG-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HO-1、Bach1蛋白表达。结果术后28 d,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P100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视网膜和视神经组织中RGCs凋亡数量增加,视神经组织中TNF-α、IL-1β、NO、MDA水平升高,且总蛋白HO-1、核蛋白Nrf2和Bach1蛋白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NRG-11.0μg组和3.0μg组P100波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视网膜和视神经组织中RGCs凋亡数量减少,视神经组织中TNF-α、IL-1β、NO、MDA水平降低,总蛋白HO-1、核蛋白Nrf2和Bach1蛋白表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RG-13.0μg组大鼠P100波潜伏期和波幅,RGCs和神经胶质细胞凋亡数量,视神经组织中TNF-α、IL-1β、NO、MDA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G-1蛋白在大鼠急性视神经损伤后期表达明显降低,而给予外源性人重组NRG-1能够通过抑制视网膜RGCs凋亡以及激活Nrf2/HO-1/Bach1通路发挥抗炎、抗氧化作用,从而实现对视神经损伤的修复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调节蛋白1 视神经损伤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芹菜素对烧灼表层巩膜静脉致青光眼大鼠视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9
作者 郑永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6-1131,共6页
目的探讨芹菜素对烧灼表层巩膜静脉致青光眼大鼠视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烧灼巩膜表面静脉法构建大鼠青光眼模型,并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芹菜素低、中、高剂量(20、40、80 mg/kg)组,Nec-1组,另设假手术组不进行灼烧... 目的探讨芹菜素对烧灼表层巩膜静脉致青光眼大鼠视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烧灼巩膜表面静脉法构建大鼠青光眼模型,并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芹菜素低、中、高剂量(20、40、80 mg/kg)组,Nec-1组,另设假手术组不进行灼烧。测量大鼠左眼术前、术后1 d、末次给药后2 h眼压,试剂盒检测大鼠视网膜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HE染色评价视网膜损伤情况,荧光金逆行标记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视网膜捕片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细胞计数,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1 d及末次给药后2 h,模型组大鼠眼压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末次给药后2 h,芹菜素各剂量组和Nec-1组大鼠眼压降低(P<0.05),而且芹菜素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比较,芹菜素各剂量组和Nec-1组大鼠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增厚,视网膜SOD活性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升高(P<0.05),视网膜ROS、MDA水平及TNFR1、RIPK1、RIPK3、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5),而且芹菜素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芹菜素能够抑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死亡从而保护青光眼大鼠视神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R/RIPK通路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 青光眼 视神经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
下载PDF
视神经损伤的CT后处理技术影像学特征与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
10
作者 皮海峰 韩高飞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960-962,共3页
目的探讨视神经损伤的CT后处理技术影像学特征与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视神经损伤患者84例作为损伤组,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8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都给予CT与增强深部扫描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EDI SD-OCT)检查,记录C... 目的探讨视神经损伤的CT后处理技术影像学特征与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视神经损伤患者84例作为损伤组,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8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都给予CT与增强深部扫描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EDI SD-OCT)检查,记录CT后处理技术影像学特征、脉络膜厚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损伤组的CT可视筛板面积及最大可视筛孔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损伤组的EDI SD-OCT SFCT、N1500、T1500、S1500、I1500脉络膜厚度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损伤组的等效球镜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视神经损伤患者的CT可视筛板面积、最大可视筛孔面积与EDI SD-OCT各位置脉络膜厚度、等效球镜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CT后处理技术可全面显示视神经损伤的影像学特征,EDI SD-OCT可精确测量脉络膜厚度,视神经损伤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与脉络膜厚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CT后处理技术 脉络膜厚度 增强深部扫描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血清炎症因子和补体水平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11
作者 宋蕾 陈龙 +2 位作者 吴子镜 董万江 乔岗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36-242,共7页
目的:分析血清炎症因子、补体(complement,C)水平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视神经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绵阳万江眼科医院眼科收治的108例POAG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150... 目的:分析血清炎症因子、补体(complement,C)水平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视神经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绵阳万江眼科医院眼科收治的108例POAG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 2 receptor,sIL-2R)、IL-4、IL-6、IL-12、IL-18、干扰素(interferon,IFN)-γ、C3、C4水平及视神经损害程度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清IL-1β、sIL-2R、IL-4、IL-18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IL-6、IL-12、C3水平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病例组中,轻度视神经损害45例,中度视神经损害32例,重度视神经损害31例,随着视神经损害程度的加重,患者的血清IL-1β、sIL-2R、IL-4、IL-18水平逐渐升高,血清IL-6、IL-12、C3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患者的血清IL-1β、sIL-2R、IL-4、IL-18水平与视神经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IL-6、IL-12、C3水平与视神经损害程度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POAG患者多种血清炎症水平的异常和补体水平的下调,与患者视神经程度损害相关,系统性免疫炎症紊乱可能是促进POAG视神经损害进展的重要机制,相关血清标志物可用于辅助病情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因子 补体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视神经损伤 相关分析
下载PDF
CT后处理技术在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像学特征
12
作者 豆小建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6期95-97,共3页
目的:分析CT后处理技术在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应用CT平扫技术和CT后处理技术进行检查。比较两... 目的:分析CT后处理技术在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应用CT平扫技术和CT后处理技术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技术的检出率、合并其他损伤情况及影像学特征。结果:CT后处理技术的检出率高于CT平扫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患者中,视神经管周围骨折5例(19.23%)、眼眶骨折2例(7.69%)、神经管受到压迫3例(11.54%)、眼眶积气2例(7.69%)。CT后处理技术通过多平面三维重建图像观察到患者眼环呈完整性;通过神经走行的斜位重建分析,可了解患者视神经损伤情况;矢状位可以观察患者上直肌、下直肌、斜肌的损伤情况,CT后处理技术能够全方位观察患者视神经损伤情况,影像学特征较直观。结论:CT后处理技术在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直观、立体地观察患者的损伤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CT后处理技术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视神经减压术干预兔视神经损伤模型视网膜Caspase-3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琳 买买江.阿不力孜 +4 位作者 张永辉 李大志 依马木 昝向阳 栾新平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82-84,共3页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发病率约为0.3%~5.2%,临床上主要治疗方法糖皮质激素和视神经管减压术等均不能有效阻止视神经萎缩的发生。多数患者预后不良,大约50%患者最终失明,因此临床迫切需要明确视神经伤后细胞修复过程、影响因素,运...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发病率约为0.3%~5.2%,临床上主要治疗方法糖皮质激素和视神经管减压术等均不能有效阻止视神经萎缩的发生。多数患者预后不良,大约50%患者最终失明,因此临床迫切需要明确视神经伤后细胞修复过程、影响因素,运用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视神经损伤模型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Caspase-3
下载PDF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昆旻 薛飞 +1 位作者 李泽卿 王秋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1443-1445,共3页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诊断 视神经损伤/治疗
下载PDF
视神经损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0
15
作者 洪国良 岳树源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5期349-351,共3页
视神经损伤约占全部颅脑外伤的2%-5%,由于其临床特点与颅脑损伤易于混淆,常被遗漏而造成不可逆的后果。本文复习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其受伤机制和临床特征对视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分析。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外科学 视神经管开放减压术 视神经损伤 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方法 颅脑损伤 临床特点 临床特征 受伤机制 国内外
下载PDF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手术时机选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史剑波 文卫平 +3 位作者 许庚 徐锦堂 狄静芳 夏潮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8-370,397,共4页
[目的]通过视神经外伤后视网膜形态的变化,了解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手术时机与疗效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建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和不同时间减压动物模型,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视网膜等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RGCs相对体积... [目的]通过视神经外伤后视网膜形态的变化,了解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手术时机与疗效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建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和不同时间减压动物模型,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视网膜等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RGCs相对体积数密度(体密度,V_v)为0.072,小细胞所占比例为49.5%,视网膜厚度为108.9μm,节细胞以内层的厚度为19.5μm;48h减压组RGCs体密度为0.052,小细胞占比例为66.8%,视网膜总厚度为101.9μm,节细胞以内层厚度为16.9μm;14d减压组RGCs体密度为0.042,小细胞占比例为76.4%,视网膜总厚度为96.5μm,节细胞以内层为15.5μm。[结论]48h减压较14d减压可以较好的保存RGCs和视网膜的形态,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应该尽早解除周围因素对视神经的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视神经减压术 手术时机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下载PDF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外周血IL-2和IL-6水平与视神经损伤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翠玲 李华 +3 位作者 吕莎 刘露 张永烨 宋胜仿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583-1586,共4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对照组围手术期外周血IL-2和IL-6水平差异,探讨细胞因子水平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05/2014-10我院眼科住院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病例组,按视神经损... 目的:检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对照组围手术期外周血IL-2和IL-6水平差异,探讨细胞因子水平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05/2014-10我院眼科住院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病例组,按视神经损伤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同期住院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研究对象外周血IL-2、IL-6浓度,分别比较病例组、对照组患者间以及不同视野损伤程度三组患者间细胞因子质量浓度的差异,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机体中细胞因子水平与视神经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清中IL-2、IL-6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视神经损伤组IL-2、IL-6浓度显著低于轻度视神经损伤组(P<0.05)。视野损伤程度不同的三组IL-2、IL-6水平与视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IL-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机体内IL-2、IL-6水平降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IL-2水平可能与视神经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免疫 IL-2 IL-6 视神经损伤
下载PDF
管内段视神经损伤的诊断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涛 王继群 杨占泉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分析管内段视神经损伤所致视力障碍的诊断要点、疗效及影响愈后的因素。方法对26例(27侧)管内段视神经损伤继发视力障碍的患者,经眶部CT检查后,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鼻外开筛进路视神经减压术治疗。结果该病的眶部CT... 目的分析管内段视神经损伤所致视力障碍的诊断要点、疗效及影响愈后的因素。方法对26例(27侧)管内段视神经损伤继发视力障碍的患者,经眶部CT检查后,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鼻外开筛进路视神经减压术治疗。结果该病的眶部CT检查总阳性率为667%,其中视神经管骨折阳性率为813%,视神经水肿阳性率为55.6%。伤后立即出现视力障碍者有效率为57.1%,非伤后立即出现视力障碍者有效率为833%。术中明确发现有视神经管骨折者有效率为56.3%,仅见视神经水肿者有效率为66.7%。手术时机愈晚,疗效愈差。结论眶部CT检查对管内段视神经损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CT检查阴性不能除外该病;疗效与视神经损伤程度和手术时机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外科手术 诊断
下载PDF
定量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19
作者 苏颖 王继群 +4 位作者 王峰 山艳春 陈剑 崔浩 徐锦堂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42-1245,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定量视神经损伤模型,介绍其制作方法。方法:健康Wistar大鼠90只,15只为正常组,只进行3%荧光金逆行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以对比正常大鼠左、右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另75只大鼠,其中左眼为损伤眼,右眼为未损伤眼,作为对... 目的:建立大鼠定量视神经损伤模型,介绍其制作方法。方法:健康Wistar大鼠90只,15只为正常组,只进行3%荧光金逆行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以对比正常大鼠左、右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另75只大鼠,其中左眼为损伤眼,右眼为未损伤眼,作为对照组,按损伤后存活时间不同分为1d组、3d组、7d组、15d组、30d组,每组15只。应用40g力的视神经夹在大鼠眼球后2mm处夹视神经9s,于处死前7d采用双上丘注射3%荧光金标记双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取眼球标本并分离视神经至视交叉。视网膜铺片做荧光照相,并输入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计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将视神经沿其长轴做切片在光镜下观察。结果:手术获取完整的大鼠眼球,并分离视神经至视交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损伤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正常组中,左眼195.76±36.12,右眼197.52±39.25,两者差异无显著(P>0.05);伤后1d左眼165.12±26.36,右眼191.21±35.26,两者差异显著(P<0.01);伤后3d左眼152.26±25.12,右眼192.16±32.12,两者差异显著(P<0.01);伤后7d左眼135.19±21.32,右眼189.26±26.16,两者差异显著(P<0.01);伤后15d左眼123.96±27.19,右眼191.76±25.29,两者差异显著(P<0.01);伤后30d左眼105.75±22.26,右眼186.56±23.76,两者差异显著(P<0.01)。损伤眼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RGCs计数逐渐下降(P<0.01);损伤处视神经肿胀、出血,胶质细胞排列紊乱,空泡样变性,随损伤后时间延长而加重。结论:应用40g力视神经夹建立的定量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是可行的,并可应用于视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中,完整标本的获取需要较为熟练的手术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上丘 视神经损伤
下载PDF
视觉诱发电位对挫伤眼视神经损伤的评价 被引量:26
20
作者 张静楷 颜华 +2 位作者 吴梅筠 李艺馨 许瀛海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3-94,共2页
目的 探讨眼挫伤后视觉诱发电位 (VEP)变化特征。方法 对 71例 (115眼 )眼挫伤行VEP检查。视力≥ 0 .1者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P VEP)检查 (10 0眼 ,A组 ) ;视力 <0 .1者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 VEP)检查 (15眼 ,B组 )。A组根据挫伤... 目的 探讨眼挫伤后视觉诱发电位 (VEP)变化特征。方法 对 71例 (115眼 )眼挫伤行VEP检查。视力≥ 0 .1者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P VEP)检查 (10 0眼 ,A组 ) ;视力 <0 .1者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 VEP)检查 (15眼 ,B组 )。A组根据挫伤后视力情况又分为 3个亚组。结果 A组所有伤眼P10 0 波幅较正常值明显降低 (P <0 .0 1) ,而峰潜时无明显改变(P >0 .0 5 ) ;3个亚组间P10 0 波幅值有明显差异 (P <0 .0 1)。B组 15眼P10 0 与对侧健眼比较 ,峰潜时明显延长 ,波幅明显降低(P <0 .0 1)。结论 视觉诱发电位对眼挫伤后视神经损伤的诊断具有客观性和敏感性 ,有定量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 视神经损伤 眼挫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