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和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体积变化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邢振 王淑娜 +4 位作者 孙艳 张宇鹏 邢秀明 杨凯莉 赵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7-222,共6页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比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和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视网膜体积变化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缺血型组34例(34眼)和非缺血型组21例(21眼)的BRVO-ME患者...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比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和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视网膜体积变化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缺血型组34例(34眼)和非缺血型组21例(21眼)的BRVO-M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并对治疗前及治疗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区视网膜体积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1 d时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缺血型组为0.63±0.37,非缺血型组为0.44±0.2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视网膜外层、视网膜全层以及视网膜全层Farafovea分区、Perifovea分区的视网膜体积,治疗前缺血型组分别为(6.42±1.90)mm^(3)、(8.75±1.82)mm^(3)、(3.20±0.87)mm^(3)、(5.10±0.89)mm^(3),非缺血型组分别为(5.52±1.57)mm^(3)、(7.83±1.56)mm^(3)、(2.80±0.71)mm^(3)、(4.66±0.77)mm^(3);治疗后1 d缺血型组分别为(4.97±1.18)mm^(3)、(7.46±1.47)mm^(3)、(2.62±0.60)mm^(3)、(4.53±0.80)mm^(3),非缺血型组分别为(4.25±0.48)mm^(3)、(6.58±0.56)mm^(3)、(2.26±0.26)mm^(3)、(4.06±0.40)mm^(3);治疗后1周缺血型组分别为(4.40±0.82)mm^(3)、(6.90±0.85)mm^(3)、(2.38±0.36)mm^(3)、(4.24±0.49)mm^(3),非缺血型组分别为(4.04±0.35)mm^(3)、(6.33±0.49)mm^(3)、(2.15±0.19)mm^(3)、(3.95±0.35)mm^(3),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视网膜外层和视网膜全层的视网膜体积与基线对比变化量,治疗后1个月时缺血型组分别为(-2.48±2.38)mm^(3)、(-2.54±2.38)mm^(3),非缺血型组分别为(-1.31±1.58)mm^(3)、(-1.38±1.58)mm^(3),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和非缺血型BRVO-ME患者疗效均较好,治疗后短期视力预后非缺血型组较缺血型组患者好,缺血型组患者视网膜体积高于非缺血型组,长期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预后和视网膜体积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缺血型 非缺血型 视网膜体积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雷珠单抗不同重复注药标准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文美丹 何小娟 +2 位作者 罗海燕 郝晓辉 杨帆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4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不同重复注药标准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7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眼科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60例(60眼)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玻璃体...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不同重复注药标准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7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眼科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60例(60眼)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入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试验组重复注药标准为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250μm或存在中心凹或中心凹旁水肿(严格的注药标准)。对照组重复注药标准为CMT>300μm,较末次随访明显增厚,且视力下降大于1行(宽松的注药标准)。两组均随访半年,每月随访1次。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平均注射次数、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CMT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平均注射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不同时间的BCVA均显著升高,对照组患者治疗4个月、5个月、6个月的BCVA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的BCV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治疗时间的CMT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患者CM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两组均未发生雷珠单抗注射相关的眼部或非眼部并发症。结论:宽松的雷珠单抗重复注药标准可使随访期间的重复注药次数显著减少,严格的重复注药标准更有助于BCVA及CMT的改善,在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重复注药标准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下载PDF
雷珠单抗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比较
3
作者 文美丹 何小娟 +2 位作者 罗海燕 郝晓辉 杨帆 《系统医学》 2024年第5期1-4,8,共5页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的60例(60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相关黄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的60例(60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相关黄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1+按需治疗(Prore Nata,PRN)组:雷珠单抗初始1针玻璃体腔注药后改为按需注药。3+RPN组:雷珠单抗璃体腔内初始3次注射,1次/月,连续3个月负荷治疗后改为按需注药。观察两组首次注射后1、3、6、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以及1年中两组平均注射次数及黄斑水肿复发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3、6、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年内,1+PRN组的雷珠单抗平均注射次数明显少于3+PR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7,P<0.001)。1年内,3+PRN组复发率略低于1+PR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1+PRN方案相比,3+PRN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并没有带来更好的功能结果或更低的治疗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下载PDF
雷珠单抗联合眼底激光治疗老年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杨东升 宋文利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5期541-542,共2页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眼底激光治疗老年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黄斑水肿(ME)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老年BRVO合并ME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给予眼底激光治疗,研究组给予雷珠单抗联合眼底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的临...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眼底激光治疗老年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黄斑水肿(ME)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老年BRVO合并ME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给予眼底激光治疗,研究组给予雷珠单抗联合眼底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参照组的80.39%(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高于参照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雷珠单抗联合眼底激光治疗老年BRVO合并ME患者,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黄斑水肿,降低其血清VEGF水平,促进患者视力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眼底激光 老年患者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下载PDF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体会
5
作者 孙晶晶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14-0017,共4页
分析使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应用。方法 本院主要在2022年9月~2023年10月时间段内,搜集了60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病患为我们该次的研究对象,然后使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分成两个组... 分析使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应用。方法 本院主要在2022年9月~2023年10月时间段内,搜集了60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病患为我们该次的研究对象,然后使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分成两个组别,一是对照组(雷珠单抗治疗)、二是研究组(康柏西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中各项指标情况。结果 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中以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效果优,可减少炎症,改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玻璃体腔 康博西普 雷珠单抗
原文传递
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黄乔玫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1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9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雷珠单抗治疗,观...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9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视网膜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最佳矫正视力(BCVA)水平、中央视网膜厚度(CRT)水平、黄斑中心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水平及深层毛细血管丛(DC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BCVA、CR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CVA、CR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SCP、DC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CP、DC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视力与中央视网膜厚度,还能改善黄斑区的血流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雷珠单抗 视网膜激光 中央视网膜厚度 视力
下载PDF
行气化瘀明目方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王若洁 傅小进 +1 位作者 李剑洪 骆亦婷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3年第6期1116-1118,共3页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多发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脑血管、内分泌疾病的人群,是有血管壁病变、血流动力学改变高风险者[1],BRVO的主要并发症为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2]。临床研究...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多发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脑血管、内分泌疾病的人群,是有血管壁病变、血流动力学改变高风险者[1],BRVO的主要并发症为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2]。临床研究认为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发生与硬化小动脉压迫共同鞘膜内的视网膜静脉,引起静脉内血栓形成或静脉管腔狭窄等有关[3],随着毛细血管闭塞的时间或数量增多,视网膜缺血范围扩大,黄斑水肿也随之加重,严重者还会出现色素紊乱或视网膜下纤维化、视网膜脱离[4]。该病是视力损害最主要的病因,治疗不及时可造成永久性视力损害[5]。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是在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脉管炎等疾病的基础上[6],给予玻璃体腔注射糖皮质激素类、抗新生血管药物、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7],但单纯的药物注射治疗有眼压升高、并发白内障、需反复注射的弊端,药物注射联合激光治疗可在提高疗效和保障安全性的同时减少治疗次数[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视力损害 黄斑水肿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缺血 视网膜静脉 药物注射治疗 治疗次数
下载PDF
雷珠单抗联合微脉冲激光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评估
8
作者 王雪 姜海涛 任增金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3年第6期394-397,共4页
目的:探讨黄斑区微脉冲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发生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疗效评估。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数据分析,选取自2020年2月-2022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90例BRVO继发ME患者(全部是单眼患病),按照其治... 目的:探讨黄斑区微脉冲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发生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疗效评估。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数据分析,选取自2020年2月-2022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90例BRVO继发ME患者(全部是单眼患病),按照其治疗手段的不同分成2组,对照组(45例)实施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研究组(45例)实施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微脉冲激光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1、3、6个月BCVA、CMT均低于治疗前,其中对照组治疗后3、6个月均低于治疗后1个月,而研究组治疗后1、3、6个月各个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BCVA(0.29±0.05)、CMT(205.37±13.84)均低于对照组(0.40±0.06,236.58±1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内雷珠单抗注射次数(3.51±0.88)少于对照组(4.25±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BRVO继发ME的患者实施黄斑区微脉冲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脉冲激光 雷珠单抗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疗效
下载PDF
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预后影响因素及临床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桂衍超 段梅 +4 位作者 管一鸣 桂思语 倪沁雨 陶黎明 蒋正轩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85-390,共6页
目的比较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术与单纯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BRVO-ME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1~10月我院收治的BRVO-ME患者87例(87只眼),分为A组和B组,... 目的比较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术与单纯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BRVO-ME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1~10月我院收治的BRVO-ME患者87例(87只眼),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单纯雷珠单抗治疗。定义终末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较基线提高≥2行为视力有效提高,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视力有效提高的因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平均药物注射次数、眼压,记录并发症。结果87例患者中,终末随访时视力有效提高的有65例,SD-OCT图像中完整的外界膜(ELM)(OR=19.246,95%CI=1.846~200.618,P=0.013),椭圆体带(EZ)(OR=17.919,95%CI=1.284~250.138,P=0.032),病程(OR=0.327,95%CI=0.112~0.961,P=0.042)及基线视力(OR=0.128,95%CI=0.024~0.689,P=0.017)是影响BRVO-ME视力有效提高的因素。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BCVA、CM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平均药物注射次数显著少于B组(P<0.05)。在随访内的各个时间点两组平均眼压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雷珠单抗治疗BRVO-ME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联合激光光凝术不能带来更好的视功能和解剖结构的改善,但可减少雷珠单抗注射次数。ELM、EZ、病程、基线视力是影响BRVO-ME视力有效提高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激光光凝术 疗效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主干型及黄斑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临床对比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尹世达 宋丽华 +3 位作者 刘敏 刘英 陶远 王红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6期79-81,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主干型及黄斑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的疗效。方法BRVO患者43例,根据FFA检查结果分为主干型BRVO组(24例)及黄斑分支型BRVO组(1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并随访6个月,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主干型及黄斑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的疗效。方法BRVO患者43例,根据FFA检查结果分为主干型BRVO组(24例)及黄斑分支型BRVO组(1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并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T0)及治疗后6个月时(T1)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黄斑区6 mm直径视网膜体积、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视网膜出血相对面积,观察随访期内重复给药次数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T1时BCVA、CFT、黄斑区6 mm直径视网膜体积、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视网膜出血相对面积,与T0时相比均降低(P均<0.05);主干型BRVO组患者T1时BCVA、CFT、黄斑区6 mm直径视网膜体积均低于黄斑分支型BRVO组患者(P均<0.05);主干型BRVO组患者T0时视网膜出血相对面积高于黄斑分支型BRVO组患者(P<0.05)。随访期内,27例患者接受重复给药,主干型BRVO组患者19例、黄斑分支型BRVO组患者8例,两组相比,P<0.05;重复给药患者中主干型BRVO组平均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2.89±0.74)次,黄斑分支型BRVO组(2.25±0.46)次,两组相比,P<0.05;6例患者发生一过性眼压增高,主干型BRVO组患者3例、黄斑分支型BRVO组患者3例,两组相比,P>0.05。结论经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黄斑分支型BRVO患者视力提高程度、CFT、黄斑区6 mm直径视网膜体积下降幅度均优于主干型BRVO患者,并且重复给药次数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主干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分支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康柏西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玻璃体腔注射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代谢组学分析
11
作者 孙一宁 杨纯 +3 位作者 黄颖 葛丽娜 姜丹 林冰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285-290,共6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通过玻璃体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拮抗剂(anti-VEGF)治疗后眼内代谢的变化。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20例BRVO继发ME患者抗VEGF治疗前及治疗后... 目的: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通过玻璃体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拮抗剂(anti-VEGF)治疗后眼内代谢的变化。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20例BRVO继发ME患者抗VEGF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房水样本,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MS)技术进行代谢物的检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差异表达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等方法对代谢物进行筛选和功能注释。结果:抗VEGF治疗1个月后,所有BRVO继发ME患者的黄斑中心厚度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和OPLS-DA分析结果显示,BRVO继发ME患者房水的代谢产物与治疗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差异表达分析发现,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房水中的4-Oxo-2-壬烯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棕榈酰溶血磷脂酰胆碱PC(16:0)、7-烯胆(甾)烷醇和PC[20:4(8Z、11Z、14Z、17Z)/P-18:0]等代谢物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含量降低的代谢物主要富集在甘油磷脂代谢、α-亚油酸代谢和亚麻酸代谢等通路(P<0.05)。结论:抗VEGF治疗后的BRVO继发ME患者眼内代谢发生了显著变化,脂类代谢物水平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代谢组学 视网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拮抗剂
下载PDF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眼脉络膜厚度及血流灌注评估
12
作者 张俐娜 吕志刚 +3 位作者 包菁 谢佩玲 李丹红 夏倩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8期1022-1024,共3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眼脉络膜厚度及血流灌注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0-11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病程≤1个月且未经治疗的BRVO-ME患者22例22眼,同时纳入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20名20眼... 目的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眼脉络膜厚度及血流灌注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0-11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病程≤1个月且未经治疗的BRVO-ME患者22例22眼,同时纳入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20名20眼。采用SS-OCTA扫描所有受检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及脉络膜,获取图像,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脉络膜中大血管密度及脉络膜血管指数(CVI)。比较BRVO-ME患眼与正常对照眼间参数的差异。结果BRVO-ME眼与正常对照眼CMT分别为(404.36±82.71)μm和(282.80±20.14)μm,SFCT分别为(283.05±70.45)μm和(241.40±58.05)μm,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18.68±5.63)%和(13.8±5.41)%,脉络膜中大血管密度分别为(69.59±2.68)%和(67.95±1.90)%,CVI分别为(52.05±5.56)%和(47.00±5.50)%。BRVO-ME眼CMT、SFCT、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脉络膜中大血管密度、CVI均大于正常对照眼(均P<0.05)。结论BRVO-ME眼黄斑区脉络膜较正常人增厚,脉络膜血管密度增加,脉络膜血管存在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脉络膜 脉络膜血管指数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的效果及对黄斑区脉络膜体积的影响
13
作者 殷俏 游志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3期57-62,共6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伴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效果及对黄斑区脉络膜体积(macular choroidal volume...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伴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效果及对黄斑区脉络膜体积(macular choroidal volume,MCV)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眼科门诊诊治的40例BRVO伴ME患者,将患侧眼(40眼)作为观察组,其对侧健眼(40眼)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检测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ETDRS 6 mm范围MCV,并与对照组比较;统计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BCVA、CM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658、10.778,P<0.05)。治疗前,观察组EDTRS 6 mm范围MCV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1,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BCVA、CMT、EDTRS 6 mm范围MC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54、2.869、3.949,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及1个月的BCVA、CMT、EDTRS 6 mm范围MCV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1个月各指标均低于治疗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9.139、99.373、958.811,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显效31眼(77.50%),有效7眼(17.50%),无效2眼(5.00%),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观察组治疗后结膜下出血1眼,1周后结膜下出血完全吸收,观察组未出现眼压增高、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短期内能有效改善BRVO伴ME患者视力水平,降低CMT、MCV水平,且并发症较少,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黄斑区脉络膜体积
下载PDF
补肝肾行气化瘀方联合532nm绿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39例
14
作者 钱小佳 戚建锋 +1 位作者 叶玉玲 滕贤麟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4期287-288,共2页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属于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眼底血管病变,患者极易出现视网膜出血、视网膜血液淤滞及黄斑水肿等。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则在其黄斑区极易出现板层裂口及囊性变形等,伴随病情进展极易引发视网膜纤维化及视细胞死亡,进而...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属于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眼底血管病变,患者极易出现视网膜出血、视网膜血液淤滞及黄斑水肿等。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则在其黄斑区极易出现板层裂口及囊性变形等,伴随病情进展极易引发视网膜纤维化及视细胞死亡,进而导致视力下降或者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补肝肾行气化瘀方 532nm绿激光 临床观察
下载PDF
SFCT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患者预后相关性的分析
15
作者 尔若男 凌佼佼 +1 位作者 陆璐 余锦强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10期24-28,共5页
目的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并发黄斑水肿(ME)患者的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探讨脉络膜厚度变化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单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的患者47例47眼。... 目的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并发黄斑水肿(ME)患者的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探讨脉络膜厚度变化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单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的患者47例47眼。其中男22例22眼,女25例25眼,年龄44~65岁,平均(52.47±5.63)岁,发病时间不超过3个月。采用自身对照设计回顾性分析,记录患眼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以及视网膜中心凹厚度(CMT)。分析SFCT及CMT与BCVA的相关性及变化趋势,观察并记录治疗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年龄与视力预后无相关性(P>0.05);患眼不同时间点LogMAR BCVA、SFCT、CMT在治疗前后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治疗前后SFCT、CMT与视力预后呈负相关(P<0.05)。患眼SFCT治疗后呈下降趋势(P<0.05);患眼CMT治疗后呈下降趋势(P<0.05);治疗过程中,无任何患者出现高眼压、眼内炎、玻璃体积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治疗前BRVO-ME患者SFCT及CMT高于对侧健眼,治疗后呈下降趋势。患眼SFCT与视力呈负相关,治疗后SFCT降低,且降低程度越高,视力预后越好。患眼CMT与视力呈负相关,治疗后CMT降低,且降低程度越高,视力预后越好。对于BRVO-ME患者,玻璃体腔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联合无灌注区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可有效降低CMT及SFCT,提高患者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脉络膜厚度 视网膜中心凹厚度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观察
16
作者 赵柳宁 李巧莉 刘国颖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20期2475-2477,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1年8月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60例BRVO继发黄斑...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1年8月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60例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60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30眼)。对照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MT)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BCVA及CMT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3、7.611、8.476、5.188、8.735、8.654,P<0.05);对照组术后2个月BCVA及CMT水平均低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2、4.720,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BCVA及CMT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72、9.616、12.620、7.756、10.714、13.326,P<0.05);观察组术后2个月BCVA及CMT水平均低于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BCVA及CMT水平均低于术后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93、6.076、7.888、4.084,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BCVA、CM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6、2.970、8.355、2.890、2.185、6.027,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1,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该治疗模式能够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显著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其视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腔 雷珠单抗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谢金霞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8期87-89,共3页
目的探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6月于医院就诊的136例BRV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继发黄斑水肿情况分为黄斑水肿组(78例)和非黄斑水肿组(58例),... 目的探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6月于医院就诊的136例BRV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继发黄斑水肿情况分为黄斑水肿组(78例)和非黄斑水肿组(58例),比较两组入院时OCT检测参数[椭圆体带(EZ)完整率、外界膜(ELM)完整率、中央黄斑厚度(CMT)]及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分析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CMT与BCVA水平的相关性。同时,根据黄斑水肿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亚组入院时EZ、ELM完整性。结果入院时,黄斑水肿组EZ、ELM断裂率、CMT水平高于非黄斑水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CMT水平与BCVA呈负相关(r=-0.064,P=0.023);黄斑水肿预后良好组EZ、ELM完整率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T中EZ、ELM参数对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预后具有较高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下载PDF
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
18
作者 宋林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 探讨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兴化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 目的 探讨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兴化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雷珠单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依据治疗后1个月复诊情况决定是否重复注射,并持续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及1、3、6个月视力恢复情况,治疗前与治疗后1、3、6个月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外核层厚度(ONLT)、光感受器层厚度(PLT),以及注射次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周及1、3、6个月,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有效率呈逐渐升高趋势,但两组间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3、6个月两组患者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值、CMT、ONLT呈逐渐降低趋势,PLT呈逐渐升高趋势(均P<0.05),但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注射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并发症总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应用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均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视力,但康柏西普注药次数少于雷珠单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雷珠单抗 康柏西普
下载PDF
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善情况研究
19
作者 许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073-0075,共3页
分析雷珠单抗治疗,应用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66例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疗效,观察时间为2022年3月-2023年3月。结果 观察组较常规组的CSFT(黄斑中心凹厚度)、SRD(浆液性视网膜脱离高度)等黄斑视网膜结构... 分析雷珠单抗治疗,应用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66例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疗效,观察时间为2022年3月-2023年3月。结果 观察组较常规组的CSFT(黄斑中心凹厚度)、SRD(浆液性视网膜脱离高度)等黄斑视网膜结构指标更优;观察组的视力功能改善程度高于常规组;观察组患者的视网膜血流参数明显更优;各项指标对比后,差异明显,有意义(P〈0.05)。结论 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时,接受雷珠单抗治疗,有助于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结构、视力功能、视网膜血流参数等指标进行明显的改善,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具备极佳的治疗效果,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视力功能改善情况 黄斑区视网膜结构 雷珠单抗治疗 视网膜血流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