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4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脂蛋白在视网膜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万宇薇 陈婷(综述) +1 位作者 肖璇 杨安怀(审校) 《微循环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02-108,共7页
载脂蛋白可以通过调节脂质运输实现视网膜脂质代谢平衡,载脂蛋白水平失调、缺失、突变会导致眼部内环境脂质代谢失衡,引起视网膜慢性炎症、脂质沉积等病理改变,诱导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在不同视网膜疾病中研究载脂蛋白家族的功能具... 载脂蛋白可以通过调节脂质运输实现视网膜脂质代谢平衡,载脂蛋白水平失调、缺失、突变会导致眼部内环境脂质代谢失衡,引起视网膜慢性炎症、脂质沉积等病理改变,诱导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在不同视网膜疾病中研究载脂蛋白家族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家族 脂质代谢 视网膜疾病
下载PDF
基因治疗递送系统的研究新进展: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治疗的曙光
2
作者 翟杨 苏子璇 +1 位作者 王兴华 姜发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419,共6页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是多种先天性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以夜盲、进行性视野缩小、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为特点,具有多种遗传形式。由于其病变的根源在于基因突变,通过基因治疗,即利用外源性核苷酸替换或沉默基因缺陷细胞内的致病...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是多种先天性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以夜盲、进行性视野缩小、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为特点,具有多种遗传形式。由于其病变的根源在于基因突变,通过基因治疗,即利用外源性核苷酸替换或沉默基因缺陷细胞内的致病基因,使细胞表达正确的蛋白质,恢复细胞的功能,就有可能治愈疾病。同时,眼睛具有免疫“豁免”特性,是实现基因治疗的理想器官。为了完成遗传物质的修正,治疗性核苷酸需要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携带健康基因的载体递送系统是实现这一过程的有利工具。该文重点总结了包括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在内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及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视网膜基因治疗 基因递送系统 病毒载体 非病毒载体
下载PDF
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视网膜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龙河 刘茂雄 +1 位作者 胡庆华 李鑫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53-757,共5页
激光光凝是视网膜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时至今日,视网膜激光仍在不断发展。以往数十年,研究者试图发现一种既可以减少组织损伤,同时又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激光治疗。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subthreshold micropulse laser, SML)因其... 激光光凝是视网膜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时至今日,视网膜激光仍在不断发展。以往数十年,研究者试图发现一种既可以减少组织损伤,同时又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激光治疗。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subthreshold micropulse laser, SML)因其光毒性低、散射小、穿透力较强,与传统激光相比损伤小、反应轻、无疼痛等特点,让这一目标不再是梦想,使激光治疗眼底疾病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本文就577 nm SML的概念、作用机制、相关参数及在多种视网膜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予临床治疗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77nm微脉冲激光 视网膜疾病 黄斑水肿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极化在视网膜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郭雨晨 许译丹 陈力迅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53-357,共5页
小胶质细胞是视网膜的常驻免疫细胞,参与视网膜微环境的监控。在各种损伤因素的刺激下,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会发生M1促炎表型极化或M2抗炎表型极化,产生具有神经毒性或神经保护的多种细胞因子,发挥着损伤和保护组织的双重作用。多种复杂信... 小胶质细胞是视网膜的常驻免疫细胞,参与视网膜微环境的监控。在各种损伤因素的刺激下,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会发生M1促炎表型极化或M2抗炎表型极化,产生具有神经毒性或神经保护的多种细胞因子,发挥着损伤和保护组织的双重作用。多种复杂信号通路的激活引发了病理条件下小胶质细胞极化状态的失衡,参与视网膜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极化 视网膜疾病 炎症
下载PDF
康柏西普不同注药方案治疗视网膜疾病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黄文宏 于兰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778-2783,共6页
血管性视网膜疾病是一种以视网膜出血渗出、血管异常增殖等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黄斑水肿是其最常见也是主要影响视力的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年龄相关性黄... 血管性视网膜疾病是一种以视网膜出血渗出、血管异常增殖等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黄斑水肿是其最常见也是主要影响视力的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等患者常因合并黄斑水肿后于医院就诊。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显著增高密切相关,因此,抗VEGF药物应运而生,凭借其能使新生血管快速消退、减少渗漏、促进积血吸收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血管性视网膜疾病,在抗VEGF药物中,目前国内多采用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个体化差异使得康柏西普疗效不同。所以个体化治疗方案将会给康柏西普在眼科中的临床应用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视网膜疾病
下载PDF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应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
6
作者 张志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55-0157,共3页
探讨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CVB)植入应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9月患视网膜疾病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例。观察组FCVB治疗,对照组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 探讨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CVB)植入应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9月患视网膜疾病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例。观察组FCVB治疗,对照组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均为100.00%(15/15),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视力恢复率分别为100.00%(15/15)、73.33%(11/1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眼压升高、眼压升低、前房积血、总发生率分别为6.67%(1/15)、0.00%(0/15)、0.00%(0/15)、6.67%(1/15),对照组分别为26.67%(4/15)、6.67%(1/15)、13.33%(2/15)、46.67%(7/15),观察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FCVB植入术及玻璃体切割术都可以改善使视网膜复位,但FCVB植入术可更有效地提高视力,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 植入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定量评估在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袁晓萌 张稚平 +1 位作者 石艳梅(综述) 刘婷婷(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53-259,共7页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是视网膜的最内层,主要由来自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无髓鞘轴突组成,此外还有神经胶质细胞与视网膜血管,其厚度与年龄、眼球增长、眼底结构改变等因素相关。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以清晰展示角膜、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等...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是视网膜的最内层,主要由来自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无髓鞘轴突组成,此外还有神经胶质细胞与视网膜血管,其厚度与年龄、眼球增长、眼底结构改变等因素相关。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以清晰展示角膜、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等高分辨率断层图像,可以在活体上显示生物学组织的细微结构,在临床与科研中已获得广泛应用。在青光眼视神经病变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以发现视野异常前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已成为青光眼早期诊断与视神经损伤程度检测的重要手段。除视神经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许多视网膜血管疾病、神经元变性疾病等视网膜疾病也有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损伤。探讨视网膜疾病与神经纤维层的关系,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对视网膜疾病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的认识。本文就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定量评估与多种视网膜疾病的关系展开综述,为其在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疾病 视网膜疾病常用治疗方法
下载PDF
27G+/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白石 韩道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6-859,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25G+与27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3/2022-04于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89例89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45例45眼,行25G+微创玻璃体... 目的:对比分析25G+与27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3/2022-04于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89例89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45例45眼,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和B组(44例44眼,行27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分析两组患者术中玻璃体切割时间和手术完成时间、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眼压情况及术后主观舒适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中玻璃体切割时间无差异(P>0.05),但B组手术完成时间短于A组(35.50±14.27min vs 41.73±14.25min,P=0.042)。两组术后BCVA均优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眼压均低于术前(P<0.05),且术后1、7d A组眼压略低于B组(P<0.05)。术后1d, A组主观舒适度评分高于B组(6.13±1.20分vs 3.45±1.17分,P<0.001);术后7d,两组主观舒适度评分无差异(2.18±1.01分vs 1.93±0.87分,P=0.215)。随访期间,A组发生切口渗漏7眼(16%),其中一过性低眼压6眼(13%),术后出现结膜水肿10眼(22%);B组未见切口渗漏及一过性低眼压,术后1d发生结膜水肿2眼(4%)。结论:25G+与27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均可改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稳定眼压,且安全,但27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切口渗漏发生较少,眼压较稳定,手术时间相对缩短,且结膜水肿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玻璃体切割手术 25G+ 27G+ 最佳矫正视力 眼压
下载PDF
光生物调节抑制视网膜疾病炎症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徐江宁 周通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29-736,共8页
炎症可导致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众多的炎症细胞、炎症相关分子在疾病进展的不同阶段有重要的作用。针对视网膜炎症,还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光生物调节(photobiomodulation,PBM)是一种近红外光低强度的非侵入治疗方法,近年来在... 炎症可导致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众多的炎症细胞、炎症相关分子在疾病进展的不同阶段有重要的作用。针对视网膜炎症,还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光生物调节(photobiomodulation,PBM)是一种近红外光低强度的非侵入治疗方法,近年来在眼科领域备受关注。PBM治疗眼部疾病的机制通过调节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CO)参与能量代谢调控;通过增强呼吸链功能和线粒体活性保护视网膜细胞。更重要的是PBM还可以通过影响巨噬细胞和视网膜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激活,炎症因子、黏附因子、补体的分泌控制视网膜炎症。本文就PBM作用于视网膜疾病炎症机制进行综述,为PBM在视网膜疾病的临床应用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物调节 视网膜疾病 抑制炎症
原文传递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
10
作者 孙玺皓(综述) 唐仕波 陈建苏(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25-930,共6页
目前,一些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突变基因已经得到确认,但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和CRISPR相关蛋白(CAS)系统可以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及同源定向修复的方式编辑人类基因组DNA,其为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治... 目前,一些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突变基因已经得到确认,但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和CRISPR相关蛋白(CAS)系统可以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及同源定向修复的方式编辑人类基因组DNA,其为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CRISPR/Cas9不仅可以纠正遗传性疾病患者来源特异性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突变基因,随后分化为视网膜相关的细胞,进而实施细胞治疗;其也可以通过载体传递至体内,直接作用于靶细胞实现体内基因编辑。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视网膜色素变性、遗传性X连锁青少年视网膜劈裂症、Leber先天性黑矇10型等疾病中,其中体外应用CRISPR/Cas9治疗LCA10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对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以及其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CRISPR/Cas9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下载PDF
经角膜电刺激在视网膜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董雨璐(综述) 蒲思源 张富文(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708-714,共7页
近年来,眼部电流刺激(electrical stimulation,ES)在不同方向的研究中逐渐揭示了其在多种视网膜疾病中的潜在治疗价值。其中,经角膜电刺激(transcorne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TE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能对视网膜、视神经、... 近年来,眼部电流刺激(electrical stimulation,ES)在不同方向的研究中逐渐揭示了其在多种视网膜疾病中的潜在治疗价值。其中,经角膜电刺激(transcorne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TE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能对视网膜、视神经、眼底血管及其相关结构产生积极的影响。TES能够改善视力,在保护感光细胞和减缓疾病进展方面显示出积极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还能够在不损伤眼球的情况下调节大脑中的神经元活动,为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该文对近年来TES在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视网膜血管病、青光眼以及视神经病变等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TES治疗是一种安全且无需手术的辅助治疗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个全面的TES研究概述,并深入探讨其在眼科学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然而,TES治疗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同时,未来研究还应关注TES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的效果,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角膜电刺激 视网膜疾病 神经调节 治疗方法 安全性
下载PDF
玻璃体腔内植入装置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郑甄甄 吴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1期100-103,共4页
目的 观察玻璃体视网膜疾病采取玻璃体腔内植入装置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眼科71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实施黄斑激光光凝治疗,观察... 目的 观察玻璃体视网膜疾病采取玻璃体腔内植入装置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眼科71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实施黄斑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实施玻璃体腔内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DEX)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满意度、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ion,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眼压、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血流阻力(resistance,RI)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BCVA、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周及1、3个月后,观察组BCVA、CMT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眼压、PI、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眼压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PI、RI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中,给予玻璃体腔内植入装置,完成治疗工作,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视力恢复,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并且不会增加患者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腔内植入装置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黄斑激光光凝 地塞米松 BCVA 治疗效果
下载PDF
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效果分析
13
作者 李莉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5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23G玻璃体切割术,观察组患者进行25G微创玻璃体切... 目的:探讨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23G玻璃体切割术,观察组患者进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术后1个月的眼前节炎症反应积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相比,P>0.05。在术后,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观察组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的眼压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各项眼前节炎症反应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实施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的效果确切,可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及最佳矫正视力的改善,减轻其眼前节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最佳矫正视力
下载PDF
微脉冲阈值下半导体激光在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丽 潘丽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3期146-149,共4页
视网膜疾病是常见的一类眼科疾病,该病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发病后患者多伴有视觉障碍、流泪、疼痛等症状,对患者眼部健康的影响非常大,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目前多以激光光凝疗法为主。微脉冲阈值下半导体激光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激光治... 视网膜疾病是常见的一类眼科疾病,该病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发病后患者多伴有视觉障碍、流泪、疼痛等症状,对患者眼部健康的影响非常大,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目前多以激光光凝疗法为主。微脉冲阈值下半导体激光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激光治疗方式,在改变多种视网膜疾病所致黄斑水肿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鉴于此,文章就微脉冲阈值下半导体激光在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研究,供同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 微脉冲阈值下半导体激光 黄斑水中
原文传递
23G TVS在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胡夏云 邢怡桥 +2 位作者 贺涛 梅海峰 武丽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70-672,共3页
目的探讨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23GTVS)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行23G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42例(43眼)。其中,特发性黄斑裂孔16眼(37.2%),特发性黄斑前膜8眼(1... 目的探讨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23GTVS)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行23G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42例(43眼)。其中,特发性黄斑裂孔16眼(37.2%),特发性黄斑前膜8眼(18.6%),玻璃体积血19眼(44.2%)。观察手术效果及时间、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术后随访1~10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提高,术后1周矫正视力平均为0.88±0.54,末次随访为0.46±0.24,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1周平均眼压为(14.0±4.5)mmHg(1kPa=7.5mmHg),接近术前水平。术中2眼套管滑脱,6眼结膜下轻微出血,3眼结膜下气泡;所有病例在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23GTVS目前主要应用于黄斑疾病和玻璃体积血,术后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G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下载PDF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并发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被引量:8
16
作者 荣华 张美萍 +1 位作者 陈建梅 崔红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探讨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8月96例(106眼)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均行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 目的探讨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8月96例(106眼)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均行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91眼(占85.85%),视力不变15眼(占14.15%);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房反应和一过性高眼压。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为9.43%,前房反应的发生率为8.49%,术后一过性高眼压(术后1个月内眼压高于25mmHg,1kPa=7.5mmHg)的发生率为19.81%;术后6个月有12眼(11.32%)发生后囊膜混浊,其中5眼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结论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并发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微切口超声乳化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白内障
下载PDF
23-G高速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谢阳 卢国华 +2 位作者 毛平安 孙新成 季星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2371-2372,共2页
目的:观察23-G高速玻璃体切割技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26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采用23-G高速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手术,观察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6mo。结果:26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均顺利完成... 目的:观察23-G高速玻璃体切割技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26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采用23-G高速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手术,观察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6mo。结果:26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缩短,术后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23-G高速玻璃体切割术可广泛适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效果良好,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玻璃体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G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下载PDF
TNF-α、IGF、TGF-α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方 王一 +1 位作者 陈少军 刘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9-431,共3页
目的 测量TNF α、IGF、TGF α在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TPVR)、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及由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引起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患者玻璃体液中的含量 ,探讨这些生长因子与该类疾病的关系及作用。方法... 目的 测量TNF α、IGF、TGF α在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TPVR)、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及由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引起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患者玻璃体液中的含量 ,探讨这些生长因子与该类疾病的关系及作用。方法 选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 ,以 13例正常人眼为对照 ,对TPVR、PVR、PDR共 5 0例患者玻璃体中TNF α、IGF、TGF α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TPVR、PVR、PDR患者玻璃体中TNF α和I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且PVR组中TNF α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 <0 0 5 )。TPVR、PVR、PDR患者玻璃体中TGF 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及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TNF α和IGF参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根据目前研究 ,尚难对TGF α在PVRP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放射免疫测定 肿瘤坏死因子-A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