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疾病发病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郁肆青 郑志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VRI)疾病是由于VRI病理改变而引起的年龄相关性退行性改变,主要由异常玻璃体后脱离(PVD)导致的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而引起,可严重影响患者视功能.目前已发现年龄增长引起的玻璃体视网膜黏附力减弱,加上玻璃体... 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VRI)疾病是由于VRI病理改变而引起的年龄相关性退行性改变,主要由异常玻璃体后脱离(PVD)导致的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而引起,可严重影响患者视功能.目前已发现年龄增长引起的玻璃体视网膜黏附力减弱,加上玻璃体胶质的不稳定性伴随玻璃体液化可共同导致PVD的发生.PVD与雌激素水平相关.女性玻璃体内透明质酸聚集度较低可能是其易发PVD的一个原因.高血糖、高血脂及高血压等全身疾病也是VRI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此外,高度近视、脉络膜厚度与血液供应的改变也可能是促进VRI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深入了解和探讨这些危险因素在VRI疾病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有助于指导临床识别和筛查高危人群,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病因学 危险因素 综述
原文传递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与血液流变学及循环活化血小板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跃平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9-410,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并发症 视网膜疾病/病因学 血液流变 血小板活化
原文传递
重视感染性视网膜疾病的早期诊断
3
作者 徐格致 王文吉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97-399,共3页
近年来,我国某些感染性视网膜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增加趋势,但临床上对这类疾病的诊治水平仍然有限。当务之急应提高我国眼科临床医生对感染性视网膜疾病的早期诊断能力。为此,应当理解感染性视网膜疾病与全身疾病的关系及其易感因素,... 近年来,我国某些感染性视网膜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增加趋势,但临床上对这类疾病的诊治水平仍然有限。当务之急应提高我国眼科临床医生对感染性视网膜疾病的早期诊断能力。为此,应当理解感染性视网膜疾病与全身疾病的关系及其易感因素,掌握感染性视网膜疾病的特征,警惕不典型临床表现;同时,重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在感染性视网膜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充分利用现代微生物学、细胞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感染性视网膜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科学的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感染/诊断 眼感染/治疗 视网膜疾病/病因学
原文传递
小鼠视网膜激光损伤早期组织功能学变化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动态表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于波 张晓敏 +4 位作者 王梅艳 苏畅 蒋元丰 刘勋 李筱荣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5-499,共5页
目的 观察小鼠视网膜激光损伤后早期组织功能变化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表达水平,初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11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激光损伤组,均为58只.采用激光光凝方式建立视网膜激光损伤模型.分别于激光光凝后1... 目的 观察小鼠视网膜激光损伤后早期组织功能变化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表达水平,初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11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激光损伤组,均为58只.采用激光光凝方式建立视网膜激光损伤模型.分别于激光光凝后1、3、7d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激光光凝后1、3、7d分别处死正常组、激光损伤组小鼠并摘除眼球.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中MCP-1的基因相对表达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中MCP-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随激光损伤时间延长,视网膜组织结构损伤进行性加重.ERG检测结果显示,激光损伤后1、3、7d,正常组、激光损伤组小鼠暗适应a(t=6.998、9.594、13.778)、b波(t=12.089、13.310、21.989)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激光损伤后1d,正常组、激光损伤组明适应a波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59,P=0.200),b波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44,P=0.000);3、7d,明适应a(t=3.076、7.544)、b波(t=10.418、8.485)振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激光损伤后1、3 d(t=3.773)及1、7d(t=5.070)暗适应a波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7,P=0.660);b波振幅,1、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2,P=0.000);1、3 d(t=2.236)及3、7 d(t=2.5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0.060).明适应a波振幅,1、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1,P=0.020);1、3 d(t=0.516)及3、7 d(t=2.4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0.710);b波振幅,1、3 d(t=3.570)及1、7 d(t=4.98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9,P=0.070).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激光损伤后1、3、7d,激光损伤组MCP-1基因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329、16.861、5.743,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激光损伤后1、3、7d,激光损伤组MCP-1蛋白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068、54.145、14.653,P<0.05).结论 小鼠视网膜激光损伤后7d内,视网膜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且程度与MCP-1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病因学 视网膜电描记术 趋化因子CCL2 动物实验 CHEMOKINE CCL2
原文传递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在视网膜疾病中的表达和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蕾 张晓敏 李筱荣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4-566,共3页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属于趋化因子CC亚家族,眼部主要表达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光感受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生理状态下适量分泌MCP-1有助于维持RPE细胞和胶质细胞的形态,保证视网膜发挥正常功能。病理状态下RPE细胞、...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属于趋化因子CC亚家族,眼部主要表达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光感受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生理状态下适量分泌MCP-1有助于维持RPE细胞和胶质细胞的形态,保证视网膜发挥正常功能。病理状态下RPE细胞、光感受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MCP-1表达明显上升,募集单核-巨噬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促进小胶质细胞活化,在损伤部位吞噬细胞碎片。在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后部葡萄膜炎和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眼内液及动物模型的视网膜中,均发现有MCP-1过度表达,且其表达程度与视网膜炎症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MCP-1被认为是体现视网膜炎症程度最为客观的指标之一,可作为判断视网膜疾病活动性指标并有望成为视网膜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病因学 趋化因子CCL2 综述
原文传递
伴发视网膜病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王育新 李毓敏 +4 位作者 王新昌 俞萍萍 邵毓 徐东 吕小利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 观察伴发视网膜病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临床对比研究方法。临床确诊为SLE的9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视网膜病变组(阳性组)和无视网膜病变组(阴性组)。其中,阳性组23例32只眼... 目的 观察伴发视网膜病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临床对比研究方法。临床确诊为SLE的9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视网膜病变组(阳性组)和无视网膜病变组(阴性组)。其中,阳性组23例32只眼,阴性组74例148只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异同。结果 SLE患者中视网膜病变阳性率为23.7%。阳性组中17例22只眼视网膜可见不同程度的棉绒斑、出血、静脉纡曲扩张、动脉痉挛、微动脉瘤、硬性渗出,占阳性例数的73.9%;其余6例10只眼以视网膜大血管阻塞为主要表现,占阳性例数的26.1%。阳性组患者皮疹、皮肤血管炎、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补体C3下降、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的发生率较阴性组患者高,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206,6.987,7.824,8.581,6.599;P<0.05)。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之间年龄、病程、黏膜溃疡、关节炎、发热、头痛、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蛋白尿≥+++、血尿素氮升高、肌酐升高、抗核抗体(ANA)阳性、抗Sm抗体阳性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1,0.063;χ2=0.135,0.046,0.176,0.002,0.036,0.113,0.053,0.032,0.012,0.000,0.004;P>0.05)。结论 伴发视网膜病变的SLE患者眼底主要表现为静脉纡曲扩张、棉绒斑和视网膜大血管阻塞。皮疹、皮肤血管炎、ESR升高、补体C3下降、抗ds-DNA抗体阳性是伴发视网膜病变的SLE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并发症 视网膜疾病/病因学 疾病特征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的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4
7
作者 沙朝晖 李静 +2 位作者 周莉 付平 左罗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9-241,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性肾炎患者视网膜病变与SLE性肾炎主要临床观察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43例SLE性肾炎并发眼底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86只眼中视网膜病变与肾脏病变、系统损害、SL...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性肾炎患者视网膜病变与SLE性肾炎主要临床观察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43例SLE性肾炎并发眼底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86只眼中视网膜病变与肾脏病变、系统损害、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补体C3以及抗磷脂抗体等临床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3例患者86只眼中,并发视网膜棉绒斑51只眼,占59.3%;视盘水肿43只眼,占50.0%;视网膜出血12只眼,占14.0%;视网膜动脉血管阻塞5只眼,占5.8%;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只眼,占2.3%;视网膜脱离3只眼,占3.5%;视神经萎缩2只,占2.3%;视网膜新生血管2只眼,占2.3%。视网膜棉绒斑、视盘水肿与SLEDAI评分有线性依存关系(χ2值分别为42.154和6.498,P<0.001),与尿蛋白、血尿及肾功能程度没有相关性。视网膜血管阻塞与抗磷脂抗体存在线性关系(χ2=24.475,P<0.001)。视网膜出血、视网膜脱离、视神经萎缩及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均与临床因素无相关性。结论SLE性肾炎患者视网膜棉绒斑、视盘水肿与SLEDAI评分有线性依存关系;视网膜血管阻塞与抗磷脂抗体存在线性关系。视网膜病变对判断患者治疗反应及预后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病因学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疾病/并发症
原文传递
体外光动力疗法致血管内皮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少博 金陈进 +1 位作者 葛坚 田臻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3-255,共3页
目的研究体外光动力疗法(PDT)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和人RPE细胞与血药浓度(1.0μg/ml)相当的光敏剂verteporfin共同孵育,根据孵育时间的不同,每种细胞分成6组0、5、15、3... 目的研究体外光动力疗法(PDT)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和人RPE细胞与血药浓度(1.0μg/ml)相当的光敏剂verteporfin共同孵育,根据孵育时间的不同,每种细胞分成6组0、5、15、30、60、120min组。孵育至上述时间后,分别用光敏剂最大吸收波长光照(689nm、功率密度为600mW/cm2的二极管激光),能量密度为2.4J/cm2,光照时间为83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h后各组细胞凋亡比例,实验重复进行3次。结果PDT后3h,血管内皮细胞在6组的凋亡比例分别为0.01±0.01、0.25±0.02、0.32±0.02、0.41±0.04、0.49±0.03和0.61±0.02;RPE细胞各组的凋亡比例分别为0.02±0.01、0.22±0.01、0.31±0.02、0.38±0.03、0.47±0.05和0.58±0.03;两种细胞的凋亡比例均随细胞与光敏剂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两种细胞在相同时间组的凋亡比例经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T可致RPE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快速凋亡,在相同的体外环境下,PDT对两种细胞所诱导的凋亡反应无明显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疗法/副作用 色素上皮 内皮 血管 细胞死亡 视网膜疾病/病因学 细胞 培养的
原文传递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5
9
作者 许宇 赵培泉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5-378,共4页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是一种遗传性眼科疾病,是导致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的原因之一。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性连锁遗传。目前与FEVR相关的致病基因有EVR1,EVR2,EVR3,EVR4。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是一种遗传性眼科疾病,是导致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的原因之一。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性连锁遗传。目前与FEVR相关的致病基因有EVR1,EVR2,EVR3,EVR4。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眼底特征表现为周边视网膜无灌注和新生血管形成。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有助于诊断。需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Norrie病、视网膜母细胞瘤、Coat′s病等相鉴别。通过筛查发现早期患者可使用激光光凝或者冷凝治疗周边无血管区;对于晚期患儿主要行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割术,但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对本病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进展,希望能够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或者通过早期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使因为FEVR失明的患者越来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病因学 视网膜疾病/遗传 视网膜疾病/诊断 视网膜疾病/治疗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辅酶Q10对大鼠视网膜光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文峰 李海涛 +1 位作者 陈艳丽 孙祖华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观察辅酶Q10对实验性大鼠视网膜光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辅酶Q10组等3组,用(2000±120)lx绿色荧光灯对SD大鼠进行24h持续照射,建立视网膜光损伤模型... 目的观察辅酶Q10对实验性大鼠视网膜光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辅酶Q10组等3组,用(2000±120)lx绿色荧光灯对SD大鼠进行24h持续照射,建立视网膜光损伤模型。于光照前24h、30min分别通过阳性对照组和辅酶Q10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辅酶Q10。光照后第1天常规摘除眼球,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率。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辅酶Q10组外核层排列整齐,仅见少量凋亡细胞,内、外节轻度水肿,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光损伤后的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正常对照组视网膜细胞凋亡率为(1.65±1.48)%,阳性对照组为(25.83±2.92)%,辅酶Q10组为(12.43±2.25)%。阳性对照组视网膜细胞凋亡率较正常大鼠视网膜明显升高(t=18.28,P〈0.01),辅酶Q10组的视细胞凋亡率较阳性对照组明显降低(t=9.07,P〈0.01)。结论辅酶Q10对光损伤引起的视网膜损害及视细胞凋亡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病因学 光刺激/副作用 泛醌
原文传递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伴发重症视网膜病变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安海鸥 徐昕涌 +1 位作者 傅波 张洪沛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4-195,共2页
患者男,15岁。因进行性加重的四肢肌肉无力、萎缩伴面部表情少25年,听力下降23年,左眼视力下降2年多于2010年6月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患者于25年前开始出现四脚肌肉无力,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病因学 肌营养小良 面肩肱型/并发症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所致远达样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文华 李娟娟 黎铧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8-620,共3页
急性胰腺炎所致远达样视网膜病变极为少见.目前尚无大样本临床观察及对照研究,主要为单一、少量的病例报道和极少数的动物实验.我们回顾分析了近年我科诊治的5例急性胰腺炎所致远达样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病因学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并发症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相干
原文传递
慢性肾炎相关性视网膜病变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婷婷 刘卫 徐格致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4-395,共2页
患者男,15岁。因双眼视力下降2个月于2014年9月来我院眼科就诊。右眼视力0.03,左眼视力光感。双眼眼前节正常。双眼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血管纡曲,动脉变细,视网膜下大量硬性渗出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及视网膜出血;并见视网膜新生血管(图... 患者男,15岁。因双眼视力下降2个月于2014年9月来我院眼科就诊。右眼视力0.03,左眼视力光感。双眼眼前节正常。双眼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血管纡曲,动脉变细,视网膜下大量硬性渗出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及视网膜出血;并见视网膜新生血管(图1)。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双眼后极部视网膜内及视网膜下大量强反射,伴神经上皮下积液(图2)。患者曾于2009年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为增生硬化型。当时肾功能检查指标正常。2014年4月肾功能恶化。血肌酐超过1000μmol/L,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4 ml/min。进行腹膜透析治疗。腹膜透析过程中,患者血压升高,最高达160/120 mmHg(1 mmHg=0.133 kPa)。同时出现双眼视力下降。给予降血压药物等对症治疗后眼部症状未改善。遂前来我院就诊。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双眼慢性肾炎相关性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炎/并发症 视网膜疾病/病因学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应当密切关注由颈动脉阻塞引起的视网膜血循环障碍 被引量:11
14
作者 严密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9-81,共3页
临床上可以见到越来越多的人发生颈动脉阻塞,据统计大约69%的颈动脉阻塞的患者的临床首发症状是眼缺血综合征。但是由于眼缺血综合症的症状较为隐蔽,因此临床上经常发生漏诊、误诊。诊断眼缺血综合征的最佳手段是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临床上可以见到越来越多的人发生颈动脉阻塞,据统计大约69%的颈动脉阻塞的患者的临床首发症状是眼缺血综合征。但是由于眼缺血综合症的症状较为隐蔽,因此临床上经常发生漏诊、误诊。诊断眼缺血综合征的最佳手段是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密切注意观察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早期像,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诊断由颈动脉阻塞引起的眼缺血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病因学 颈动脉狭窄/并发症
原文传递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患者视网膜病变的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渠敏 贺瑞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9-370,共2页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近视眼治疗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但由于近视眼的视网膜病变可能影响LASIK手术后视力恢复,因此手术前详细检查患者眼底并对存在的病变进行相应的预防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一组拟行LASIK手术的...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近视眼治疗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但由于近视眼的视网膜病变可能影响LASIK手术后视力恢复,因此手术前详细检查患者眼底并对存在的病变进行相应的预防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一组拟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散瞳眼底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副作用 近视/并发症 视网膜疾病/病因学
原文传递
蓝光照射后视网膜αA-和αB-晶体蛋白表达变化
16
作者 蒋小爽 张军军 +1 位作者 刘谊 邹明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观察蓝光照射后大鼠视网膜中αA-和αB-晶体蛋白的表达。方法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蓝光照射6、12、24h组共4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蓝光照射6、12、24h组分别给予蓝光照射6、12、24h后给予12h... 目的观察蓝光照射后大鼠视网膜中αA-和αB-晶体蛋白的表达。方法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蓝光照射6、12、24h组共4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蓝光照射6、12、24h组分别给予蓝光照射6、12、24h后给予12h暗适应,麻醉后摘取眼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中αA-和αB-晶体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显示,正常对照组以及蓝光照射6、12、24h组视网膜αA-晶体蛋白吸光度[A,旧称光密度(OD)]值分别为1.40573±0.70748、4.31751±0.41297、7.39708±1.94790、9.63432±2.3776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569,P〈0.001)。正常对照组以及蓝光照射6、12、24h组视网膜αB-晶体蛋白A值分别为0.12936±0.03393、0.50717±0.11755、7.34543±2.29297、4.04226±3.8902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0.102,P〈O.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蓝光照射6、12、24h后视网膜dαA-和αB-晶体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蓝光可诱导大鼠视网膜αA-晶体蛋白和αB-晶体蛋白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病因学 光刺激/副作用 晶体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儿童肾母细胞瘤继发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一例
17
作者 熊小艳 赵菊莲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6-197,共2页
患儿女,7岁.因视力下降半个月伴阵发性头痛于2015年7月22日来我科就诊.1个月前曾因咳嗽发热在当地医院诊治后好转,具体诊断及治疗不详.既往身体健康,否认特殊家族遗传病史.近半个月来患儿自觉视力逐渐减退,无其他眼部自觉症状.眼科检查... 患儿女,7岁.因视力下降半个月伴阵发性头痛于2015年7月22日来我科就诊.1个月前曾因咳嗽发热在当地医院诊治后好转,具体诊断及治疗不详.既往身体健康,否认特殊家族遗传病史.近半个月来患儿自觉视力逐渐减退,无其他眼部自觉症状.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2,左眼视力0.04,均不能矫正.眼压:右眼15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6 mmHg.眼前节检查未见异常.眼底检查,双跟视盘充血,边界不清楚,周围放射状出血;视网膜动脉血管管径偏细,静脉纡曲扩张;视网膜灰白色反光增强,散在棉绒斑及黄白色斑点状渗出(图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视网膜动脉9s显影,15s静脉层流,59 s静脉完全充盈.视盘表面毛细血管扩张,荧光素渗漏,后期呈强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ms瘤/并发症 高血压/并发症 视网膜疾病/病因学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12例视网膜病变分析
18
作者 郑建华 赖世佳 张立庆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8期6960-6961,共2页
目的:探讨妊高征视网膜病变程度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12例妊高征患者进行的眼底检查,将眼底检查结果与患者血压、蛋白尿及病程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妊高征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为73.2%,妊高征视网膜病变发生的严重程度与患... 目的:探讨妊高征视网膜病变程度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12例妊高征患者进行的眼底检查,将眼底检查结果与患者血压、蛋白尿及病程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妊高征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为73.2%,妊高征视网膜病变发生的严重程度与患者血压、蛋白尿及病程成正相关。结论:视网膜病变可作为判断妊高征病变程度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妊娠性/并发症 视网膜疾病/病因学 人类 女(雌)性 妊娠
原文传递
卷曲蛋白4基因新致病突变p.E160K引起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敏 田媛媛 +4 位作者 陈雪 黄健成 丁思加 蒋超 赵晨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2-586,共5页
目的 研究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 一个3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FEVR家系中3例患者及1例患者的配偶纳入研究.先证者,男,5岁.其母亲和外公眼底均表现为典型的FEVR改变;父亲眼底检... 目的 研究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 一个3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FEVR家系中3例患者及1例患者的配偶纳入研究.先证者,男,5岁.其母亲和外公眼底均表现为典型的FEVR改变;父亲眼底检查正常.采集所有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扩增候选致病基因Norrie病、卷曲蛋白4(FZD4)、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四旋蛋白12、锌指蛋白408基因的全部编码区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剪切位点附近的序列,直接测序法检测潜在致病基因突变.应用分析软件明确该基因突变位点的保守性、有害性及可能引起的蛋白结构改变.结果 3例患者及先证者父亲共检测到5个单核苷酸变异,滤过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值高于0.001的高频变异位点4个,可疑致病突变位点1个即FZD4基因c.478G>A.该突变位点所对应的氨基酸改变为FZD4基因所编码蛋白的第160号氨基酸从谷氨酸突变为赖氨酸(p.E160K).基因型和表型共分离验证结果表明,FZD4 p.E160K为该家系的致病突变位点.蛋白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突变位点在多个物种中均高度保守;功能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突变为有害性突变;晶体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该突变能够引起第160号氨基酸位点与第152号天冬酰胺间的氢键消失,影响蛋白的三级结构和正常功能.结论 发现并证实了该家系FZD4 p.E160K为FEVR的新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遗传 视网膜疾病/病因学 基因 突变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多灶性卵黄样视网膜病变BEST1基因筛查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骆静怡 肖辉 +4 位作者 徐晓宇 方蕾 魏伟 钟毅敏 刘杏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 观察多灶性卵黄样视网膜病变(MVR)患者临床特征和BEST1基因筛查结果。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5个无血缘关系家系的9例MVR患者的18只眼和10名家系中正常成员纳入研究。详细收集患者病史、家族史;患者以及家系正常成员均行最... 目的 观察多灶性卵黄样视网膜病变(MVR)患者临床特征和BEST1基因筛查结果。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5个无血缘关系家系的9例MVR患者的18只眼和10名家系中正常成员纳入研究。详细收集患者病史、家族史;患者以及家系正常成员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屈光度、裂隙灯显微镜、90 D前置镜、前房角镜、眼底彩色照相、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自身荧光(AF)、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行眼电图(EOG)检查12只眼;视野检查13只眼。采集患者及其家系正常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全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BEST1基因外显子及其侧翼,Sanger测序检测突变。 结果 5个家系中,3例先证者具有家族史,其中1个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测序结果发现BEST1基因突变位点4个。其中,3个错义突变(c.140G>T,p.R47L;c.232A>T,p.I78F;c.698C>T,p.P233L);1个缺失突变(c.910_912del,p.D304del)。p.R47L和p.I78F为新发现突变位点。患眼BCVA手动~1.0。平均眼压(30.39±11.86)mm Hg(1 mmHg=0.133 kPa);平均屈光度(?0.33±1.68)D。闭角型青光眼(ACG)12只眼,房角关闭(AC)4只眼。EOG光峰/暗谷值<1.55。平均中央前房深度(2.17±0.29)mm。视野呈旁中心暗点至弥漫性缺损改变。平均AL(21.87±0.63) mm。眼底视网膜后极部呈多灶性卵黄样病变。伴ACG者视盘苍白,杯盘比扩大。频域OCT检查显示视网膜水肿,神经上皮层广泛浅脱离,视网膜下强反射沉积物。AF呈强荧光。黄斑区局灶性脉络膜凹陷1只眼。10名家系正常成员基因检测及临床检查均未见异常。 结论 MVR患者携带BEST1基因杂合突变;新发现突变位点p.R47L和p.I78F。眼底呈多灶性卵黄样病变;EOG异常;多数患者伴有AC和(或)AC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遗传 视网膜疾病/病因学 基因 突变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