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OCT对早期原发性青光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及神经纤维层结构变化的评估 被引量:13
1
作者 严钰洁 孙心铨 +2 位作者 陈术 施爱群 王志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39-743,共5页
背景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变薄被认为是能够检测到的青光眼最早期的改变,3D-OCT对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的检测使得检测黄斑区节细胞的改变成为可能,为更早发现和诊断青光眼提供思路. 目的 利用3D-OCT检查系统检测早... 背景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变薄被认为是能够检测到的青光眼最早期的改变,3D-OCT对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的检测使得检测黄斑区节细胞的改变成为可能,为更早发现和诊断青光眼提供思路. 目的 利用3D-OCT检查系统检测早期原发性青光眼mGCC厚度及视盘周围RNFL厚度的变化,评估早期原发性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解剖基础. 方法 对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眼科就诊的一眼为中晚期而对侧眼为早期的原发性青光眼的10例患者采集的3D-OCT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1987年中国青光眼学组推荐的诊断标准,临床检查资料完整.患者均接受常规眼科检查和眼底3D-OCT检查,分别采用3D-macular模式、3D-macular Wide模式和3D-disc模式对原发性青光眼黄斑区、后极部和视盘进行扫描,利用检查系统自带软件对黄斑6 mm×6 mm区域的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由黄斑中心凹向外各方向等距离分成100个小格区,每个格区面积为0.6 mm×0.6 mm,按照mGCC的变薄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以红色、黄色和灰色标记,以每个小格中的数字与其正常值比较得到与颜色匹配的、mGCC变薄程度发生的概率值(依次为P<1%、P<5%、P≥5%)表示.然后分析视盘旁RNFL厚度和不同部位的厚度曲线改变,并评估视盘生理凹陷的改变. 结果 10例患者患早期青光眼的眼和对侧眼视细胞层和双极细胞层厚度均未发生改变,而患中晚期青光眼的一侧眼视盘周围RNFL厚度概率图呈红色,即视盘周围RNFL层厚度明显变薄,mGCC厚度概率和黄斑区RNFL厚度概率图呈红色,即mGCC和黄斑区RNFL层厚度明显变薄;而患早期青光眼的一侧眼视野均正常,mGCC厚度概率图和黄斑区RNFL区呈黄色,即mGCC和黄斑区RNFL厚度轻微变薄;视盘周围RNFL厚度概率图呈绿色或黄色,即视盘周围RNFL厚度正常或轻微变薄.结论 原发性青光眼mGCC层厚度变薄早于视盘周围RNFL的变薄,提示青光眼视神经结构的损害始于RGCs的细胞体并早于轴突的损伤或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青光眼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生物测量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视网膜神经细胞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下载PDF
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莉 李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的黄斑区各部位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 GCC)厚度,评价其在POAG诊断中的意... 目的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的黄斑区各部位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 GCC)厚度,评价其在POAG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早期POAG患者30例(30眼),中晚期POAG患者30例(30眼),以正常人30例(30眼)作为对照,应用Topcon 3D OCT-2000测量并记录所有受试者的视盘周围各部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eripapillary retinal never fiber layer,pRNFL)和m GCC[包括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macular retinal never fiber layer,mRNFL)、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 layer with the 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评价各参数对POAG的诊断效力。结果早期、中晚期POAG患者各部位的pRNFL厚度及m GCC厚度值随着青光眼的严重程度逐渐变薄。早期POAG患者与正常人相比,除了mRNFL厚度和部分pRNFL厚度(鼻侧和颞侧)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外,其余的各项参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晚期POAG患者与正常人相比、早期POAG患者与中晚期POAG患者相比,各项参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早期POAG患者mRNFL、GCIP、GCC、pRNFL平均值的AUROC值分别为0.641、0.731、0.724、0.775;中晚期为0.931、0.830、0.915、0.947。早期POAG患者mRNFL、GCIP、GCC最小值的AUROC值分别为0.674、0.746、0.732,中晚期为0.942、0.841、0.928,均高于其平均值的AUROC值。除了鼻侧及颞侧pRNFL厚度参数外,其余各项参数均能有效地诊断POA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mGCC厚度参数与pRNFL厚度参数对POAG的诊断效力相当,可作为POAG诊断的一个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下载PDF
光相干断层扫描测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在青光眼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厉君 段宣初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9-304,共6页
青光眼主要影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的轴突和细胞体。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非接触性、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定量测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或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GCIPL)的厚度。GCC包括... 青光眼主要影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的轴突和细胞体。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非接触性、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定量测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或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GCIPL)的厚度。GCC包括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及内丛状层,GCIPL则只包括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2层。TD-OCT只能测量黄斑区全层厚度,而事实上视网膜一些层面在青光眼进展中未被累及,导致了其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下降。目前用于测量GCC和GCIPL的OCT为谱域OCT(SD—OCT),它比传统的时域OCT(TD—OCT)获得更快的扫描速度,能扫描更多位置,并形成黄斑区3D图像。细化黄斑视网膜分层,对视网膜内层进行定性测量,有助于提高检测青光眼损害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目前常用的仪器有美国光视RTVue-100OCT、德国蔡司CirrusHD—OCT和日本拓普康Topcon3DOCT,3种测量方法各有优势。OCT测量GCC厚度可能受到年龄、性别、眼轴长度、种族及信号强度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GCC或GCIPL与视野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很好地用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定期随访。今后的研究应当致力于建立不同年龄、不同种族人群GCC和GCIPL厚度参数的正常数据库及对青光眼GCC和GCIPL厚度参数变化进行大量的临床试验以及随访研究,以提高更早期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视野 青光眼
下载PDF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与神经纤维层厚度的相关性及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熊云帆 李琴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6期108-110,118,共4页
目的研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与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的相关性及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傅里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FD-OCT)检查的NVG患者40例作为NVG组... 目的研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与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的相关性及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傅里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FD-OCT)检查的NVG患者40例作为NVG组,选取同期接受FD-OCT检查的正常人群40名作为正常组,比较两组mGCC厚度、pRNFL厚度,Pearson积距相关分析两者相关性,并评估其对NVG的诊断效力。结果NVG组平均GCC、上方GCC、下方GCC厚度,平均RNFL、颞侧RNFL、上方RNFL、鼻侧RNFL、下方RNFL厚度均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积距相关分析显示,各部位mGCC厚度与pRNFL厚度均呈正相关。且各部位mGCC厚度和pRNFL厚度对NVG均有诊断效力(P<0.01)。结论在NVG诊断中,mGCC厚度可作为pRNFL厚度的一个重要补充手段,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下载PDF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检测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丽娟 Nitter TA +4 位作者 梁远波 金雁南 刘旭 周阳 瞿佳 《眼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30,35,共6页
目的比较视网膜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 RNFL)厚度各单项指标及两者联合后指标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诊断价值。设计诊断方法评价。研究对象挪威特罗姆瑟眼病中心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就... 目的比较视网膜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 RNFL)厚度各单项指标及两者联合后指标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诊断价值。设计诊断方法评价。研究对象挪威特罗姆瑟眼病中心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就诊者的正常人40眼,POAG 66眼。其中早期青光眼(EG)34眼、中晚期青光眼(AG)32眼。方法所有受试眼均进行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i Vue 100 SD-OCT)GCC模式及ONH模式扫描检测。通过比较各参数受试者曲线下面积(AUCs)来评估其诊断能力。主要指标黄斑区GCC厚度及p RNFL厚度的AUCs值。结果所有眼全周GCC厚度与全周p RNFL厚度具有强相关性。青光眼组全周GCC厚度(EG 81.03±6.37μm,AG 76.28±9.39μm)和p RNFL厚度(EG 80.47±9.02μm,AG 69.84±11.74μm)较正常组(GCC 92.90±6.07μm,p RNFL 96.98±8.09μm)显著变薄(P均<0.05)。校正年龄后,具有最高诊断能力的指标在EG组是上方GCC厚度(AUC=0.929),AG组是全周p RNFL厚度(AUC=0.988)。以全周p RNFL厚度为参照,EG组中全周GCC厚度及全周p RNFL厚度回归联合后诊断能力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AG组中,全周GCC厚度及全周p RNFL厚度并联后灵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采用SD-OCT测量法,GCC厚度在各期POAG中均具有与p RNFL厚度相当的、较高的诊断能力。AG组中,全周GCC厚度及全周p RNFL厚度联合可能提高诊断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 青光眼诊断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原文传递
神经节细胞-视网膜内丛状层复合体厚度在早期青光眼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彭婧利 周和政 +3 位作者 邝国平 谢丽莲 田涛 刘茹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评估神经节细胞层-视网膜内丛状层厚度(GCIPL)及GCIPL联合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参数在诊断青光眼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青光眼患者48例(62只眼)及健康志愿者39例(62只眼),分别测试患者每只眼视乳头周边RNFL厚度及黄斑区GCIPL分布图。评... 目的评估神经节细胞层-视网膜内丛状层厚度(GCIPL)及GCIPL联合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参数在诊断青光眼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青光眼患者48例(62只眼)及健康志愿者39例(62只眼),分别测试患者每只眼视乳头周边RNFL厚度及黄斑区GCIPL分布图。评估GCIPL、RNFL及GCIPL和RNFL联合参数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PLR)和阴性似然比(NLR),并判断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GCIPL参数中,下半区域GCIPL厚度有最好的诊断效能,(敏感度88.7%,特异度为98.4%;PLR,55.4;和NLR,0.169)。下四分之一扇区,是RNFL诊断效能最好的参数(灵敏度,90.3%;特异性98.4%;PLR,56.4;和NLR,0.10)。下方区域GCIPL厚度和下四分之一扇区RNFL层厚度的或逻辑的组合具有最佳诊断性能(敏感度96.8%,特异度为98.4%;PRL,60.5;和NLR,0.033),而第6或第7点钟方位RNFL层厚度与下半区域GCIPL层厚度的或逻辑组合拥有最佳的敏感度(敏感度100%,特异度为93.5%;PRL,15.4;和NLR,0)。结论下方区域GCIPL厚度与下四分之一扇区RNFL层厚度的或逻辑的组合具有最佳诊断性能,比单独的GCIPL,RNFL参数拥有更好的诊断性能,该联合参数的使用可以减少一部分早期青光眼的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视网膜内丛状层复合 神经纤维层 敏感性 特异性 似然比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影响
7
作者 龙巧燕 刘桂琴 +2 位作者 廖海兰 朱远飞 黄小花 《海峡药学》 2015年第3期84-86,共3页
目的探究甲基强的松龙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1月到2014年8月在我们两院进行治疗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目的探究甲基强的松龙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1月到2014年8月在我们两院进行治疗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进行冲击治疗,同时配合高渗剂、神经营养药及血管扩张剂等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应用常规剂量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辅助治疗同治疗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七、十四、二十一天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闪光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VEP)、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平均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 GCC)整体平均厚度,并对两组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在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后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每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EP波幅值、pRNFL厚度、m GCC平均厚度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进行冲击治疗,没有得到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因此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不建议将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作为TON的标准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强的松龙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下载PDF
OCT检测青少年不同屈光状态黄斑部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的厚度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晓桦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3年第4期255-259,共5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观察6~14岁青少年远视眼、正视眼和近视眼黄斑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的差异及特点。方法就诊于视光门诊的远视眼11例17只眼,正视眼13例17只眼,近视眼25例42只眼,应用OCT RTVue100-2测量...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观察6~14岁青少年远视眼、正视眼和近视眼黄斑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的差异及特点。方法就诊于视光门诊的远视眼11例17只眼,正视眼13例17只眼,近视眼25例42只眼,应用OCT RTVue100-2测量其黄斑部9个区的GCC厚度,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远视眼、正视眼和近视眼各组黄斑部9个区的GCC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黄斑中心凹区GCC厚度值均最薄,近凹区上方区GCC厚度值均最厚,近凹区下方区GCC厚度值次厚。各组组内比较,黄斑部近凹区4个区的GCC厚度均大于本组同一方向中心窝周4个区的GCC厚度(P<0.05)。组间比较,远视眼GCC厚度与正视眼间无明显差异(P>0.05);远视眼中心窝周4个区的GCC厚度高于近视眼中心窝周各区(P<0.05);正视眼中心凹区和近凹区下方区GCC厚度与近视眼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7个区的GCC厚度值均较近视眼高(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眼黄斑部,特别是中心窝周区,其GCC厚度低于远视眼和正视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黄斑部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远视眼 正视眼 近视眼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厚度检测与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马威奇 黎华源 +4 位作者 朱淑婷 周丹 黄进花 黄波 邱波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562-568,共7页
目的基于病程分析常用临床指标与视网膜神经厚度的相关性,将有助于对糖尿病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病变患者进行早期发现和提前干预。方法回顾性收集因2型糖尿病住院且眼底视网膜情况符合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或非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 目的基于病程分析常用临床指标与视网膜神经厚度的相关性,将有助于对糖尿病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病变患者进行早期发现和提前干预。方法回顾性收集因2型糖尿病住院且眼底视网膜情况符合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或非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92例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依据病程<10年及病程≥10年分为两组,分析所有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RGCL)、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RGCC)厚度与常用基础临床指标[糖尿病肾病相关指标、血压、血脂、血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PVD)]的相关性。结果DM病程≥10年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0.004)、糖尿病肾病(P=0.05)、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0.038)、高血压(P=0.018)的患病率明显高于DM病程<10年者。DM病程<10年时,糖尿病肾病对视网膜神经厚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RNFL、RGCC厚度增加;而在DM病程≥10年者,血压(高压)升高同时伴随RNFL、RGCL、RGCC厚度变薄(P=0.006、P=0.005、P=0.004),血压(低压)升高同时伴随RNFL、RGCL厚度变薄(P=0.011、P=0.023),三酰甘油升高亦同时伴随RNFL、RGCL、RGCC厚度变薄(P=0.036、P=0.001、P=0.002)。结论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基础性疾病的长期存在,病程、血压、肾病、三酰甘油是导致患者视网膜神经厚度变薄的明显促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视网膜神经细胞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危人群视网膜光阈值波动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改变的时间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苗苗 蔡宁 +1 位作者 马嘉 袁援生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光阈值波动(LTF)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高危人群中发生改变的时间关系和诊断准确率及敏感度。方法纵向队列分析。2009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 目的观察视网膜光阈值波动(LTF)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高危人群中发生改变的时间关系和诊断准确率及敏感度。方法纵向队列分析。2009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且具有POAG高危因素者319例(319只眼)以及正常健康者50名(50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高危因素者每6个月、对照受检者每12个月行视野、OCT检查。POAG确诊标准:OCT检查出现垂直C/D≥0.6;视野检查出现早期缺损表现,依据青光眼视野损伤GSS2定量分级标准,中心视野的平均缺损及模式标准差超过临界区为视野早期缺损;检查结果具有连续可重复性。以未出现视野缺损和C/D≥0.6,符合可靠性指标并去除学习效应的第1次视野、OCT检查结果作为基线;当第1次达到POAG确诊标准时记录为转点,同时纳入POAG早期组并结束随访。末次随访后取检查数据以年为单位进行分段统计。观察POAG早期组、对照组受检者随访期间LTF及RNFL、GCC厚度变化规律,比较各时间段丢失速率和变化率,评估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时间段相关因素对POAG的预测价值,以及敏感性。结果319例319只眼中,进入转点67例67只眼(POAG早期组),其中男性37例、女性30例。POAG早期组、对照组受检者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6.6、6.4年。转点时,POAG早期组患者平均RNFL、GCC厚度分别为(79.05±8.09)、(71.58±8.41)μm,平均LTF为(-6.05±7.02)dB;对照组受检者平均RNFL、GCC厚度分别为(93.49±6.24)、(79.72±6.32)μm,平均LTF为(-0.31±0.58)dB。两组受检者平均LTF以及RNFL、GCC厚度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7、-10.42、-5.60,P<0.001)。POAG早期组患者RNFL、GCC厚度以及LTF的AUC随时间推移增大,敏感性逐渐增高。转点前5年至转点,RNFL厚度的AUC分别为0.15、0.65、0.71、0.77、0.85、0.92,敏感性分别为20%、56%、61%、65%、70%、76%;GCC厚度的AUC分别为0.12、0.53、0.69、0.74、0.82、0.90,敏感性分别为14%、53%、69%、74%、82%、90%;LTF的AUC分别为0.10、0.21、0.33、0.75、0.86、0.91,敏感性分别为7%、17%、44%、65%、78%、87%。结论POAG出现结构性损伤的最早时间为确诊前4年,同期RNFL诊断敏感性优于GCC、LTF;POAG出现视功能损伤最早时间在确诊前2年,同期LTF诊断敏感性度优于RNFL、G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诊断 视网膜光阈值波动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 时间关系
原文传递
光学放大效应对神经节细胞复合体测量的影响
11
作者 赵泓霄 张晗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 研究光学放大效应对青年近视患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的测量及其与眼轴(AL)、等效球镜(SE)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1年11月就诊于眼科的青年近视患者102例眼,低度近视组(-0.5D~-3.0D)38例眼,中度近视组(-3.25D... 目的 研究光学放大效应对青年近视患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的测量及其与眼轴(AL)、等效球镜(SE)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1年11月就诊于眼科的青年近视患者102例眼,低度近视组(-0.5D~-3.0D)38例眼,中度近视组(-3.25D~-6.0D)39例眼,高度近视组(>-6.0D)25例眼。OCT测量GCC厚度参数,对测量结果进行光学放大效应校正,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GCC厚度与AL等的关系。结果 平均GCC厚度、GCC上方厚度、GCC下方厚度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论是否校正(P均<0.05)。GCC厚度校正前后在中、高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在低度近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校正前平均GCC厚度、GCC上方厚度、GCC下方厚度与AL呈负相关,与SE呈正相关(P均<0.05)。FLV与AL呈负相关(P<0.05), GLV与SE呈负相关(P<0.001)。校正后平均GCC厚度、GCC上方厚度、GCC下方厚度与AL呈正相关,与SE呈负相关(P均<0.001)。结论 中、高度青年近视患者GCC厚度测量需考虑光学放大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近视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光学放大效应 眼轴长度
原文传递
OCT对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视功能损伤的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梅子 王淑然 +5 位作者 王丽娜 汤洋 雷鹍 方民 杨柳 瞿远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253-1257,共5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和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探讨疾病所致的视神经及轴突损伤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对...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和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探讨疾病所致的视神经及轴突损伤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收集2014-08/2016-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RRMS患者60例、NMOSD-AQP4抗体阳性患者48例、NMOSD-AQP4抗体阴性患者35例及正常对照健康人群60例,通过OCT检测pRNFL(包括平均和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四个象限)和GCC(包括平均和上方、下方两个象限)的厚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RRMS、NMOSD-AQP4抗体阳性及NMOSD-AQP4抗体阴性组pRNFL(平均和四个象限)及GCC厚度(平均和上方、下方)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NMOSD-AQP4抗体阳性组的pRNFL及GCC厚度最薄。组间pRNFL厚度比较:NMOSD-AQP4抗体阳性组与RRMS组相比,四个象限pRNFL厚度均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MOSD-AQP4抗体阳性组与NMOSD-AQP4抗体阴性组相比,下方、鼻侧、颞侧象限pRNFL均更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方pRNFL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NMOSD-AQP4抗体阴性组和RRMS组相比,上方pRNFL厚度更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方、鼻侧、颞侧象限pRNFL厚度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GCC厚度比较:NMOSDAQP4抗体阳性组上方、下方象限GCC厚度比RRMS组和NMOSD-AQP4抗体阴性组变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OSD-AQP4抗体阴性组和RRMS组相比,上方GCC厚度更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方GCC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MOSD-AQP4抗体阳性患者的轴突损伤最明显,RRMS患者损伤最轻,而NMOSD-AQP4抗体阴性患者介于二者之间,且与RRMS更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水通道蛋白4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下载PDF
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联合长春胺缓释胶囊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银歌 王宝勇 张德才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1年第1期116-121,共6页
目的探究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联合长春胺缓释胶囊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2月在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96例(130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 目的探究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联合长春胺缓释胶囊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2月在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96例(130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65眼)和观察组48例(65眼)。对照组患者口服长春胺缓释胶囊,1粒/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野水平、视力、光敏感度水平、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及视盘周围神经厚度、视觉诱发电位振幅水平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数据。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82.0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野水平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视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以及光敏感度水平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视力以及光敏感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及视盘周围神经厚度均有显著减轻(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及视盘周围神经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振幅均有显著升高,从注射荧光素钠针至视盘开始出现荧光时间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振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从注射荧光素钠针至视盘开始出现荧光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联合长春胺缓释胶囊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及光敏感程度,缓解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及视盘周围神经萎缩,恢复视觉诱发电位改善眼部微循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 长春胺缓释胶囊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视野 视力 光敏感度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 视盘周围神经厚度 视觉诱发电位振幅水平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数据
原文传递
真空小梁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临床分析
14
作者 秦书娟 戴涛 +1 位作者 乔骏 陈鹏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6年第9期695-698,共4页
目的分析真空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高眼压症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为80名患者(80眼)。观察真空小梁成形术后前房角、24h眼压、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及视野的变化。结果前房角开放范围:术后1周、... 目的分析真空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高眼压症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为80名患者(80眼)。观察真空小梁成形术后前房角、24h眼压、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及视野的变化。结果前房角开放范围: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30.60±1.82)度、(29.77±1.27)度及(29.19±1.23)度,与治疗前的(28.78±1.24)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0,P=0.00)。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办公时段、非办公时段平均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0)。术后3个月测量黄斑区平均、上方、下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0,P=0.95,P:0.28)。术后3个月平均视野缺损值及模式标准差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7,P:0.66)。结论真空小梁成形术对于正确选择的患者是一种有效、安全、简单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成形术 真空 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 24 h眼压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 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 视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