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6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的视觉化研究:文化逻辑与运营机制
1
作者 彭红艳 胡安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80,共13页
中国网络文学的对外译介与国际传播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议题,也是当代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话语形态。本研究认为,网络文学要实现精准有效传播,成为“注意力经济”秩序下深入人心的中国文化符号,令知识经验谱系不同的海外受众产生... 中国网络文学的对外译介与国际传播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议题,也是当代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话语形态。本研究认为,网络文学要实现精准有效传播,成为“注意力经济”秩序下深入人心的中国文化符号,令知识经验谱系不同的海外受众产生价值认同和文化共情,有关各方需要从认识论上高度重视并充分考量全球文化的视觉修辞与图像叙事的审美逻辑;在方法论上则要努力构建网络文学海外题材布局的多元样态,积极营造“文影漫音游”全IP联动的海外运营生态,充分探索多元译者主体协同翻译的机制,自主搭建线上翻译作品、影视改编、动漫改编、短视频改编、有声书音频改编、游戏改编等外文网站及APP协同联运的国际传播矩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国际传播 视觉化 逻辑 运营机制
下载PDF
方言视觉化——天津四大神兽IP形象与周边设计开发
2
作者 郝鹏 《天工》 2024年第2期44-46,共3页
分析了天津方言在当地文化中的独特地位,通过对天津方言的深入挖掘,将其进行视觉化处理,诞生了天津四大神兽IP,彰显哏都方言文化价值,传承津味文化。哏都形象和天津四大神兽的融合为推动天津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为各... 分析了天津方言在当地文化中的独特地位,通过对天津方言的深入挖掘,将其进行视觉化处理,诞生了天津四大神兽IP,彰显哏都方言文化价值,传承津味文化。哏都形象和天津四大神兽的融合为推动天津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为各地文旅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方言 IP形象设计 视觉化 津味文 传承 创新
下载PDF
重庆方言文化的特色与视觉化文创产品纸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3
作者 贾述涵 《中华纸业》 CAS 2024年第3期106-108,共3页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地域文化与产品设计的结合。重庆方言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可以在文创产品纸包装中转化为视觉元素,将文创产业与地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播。因此,本文针对重庆方言...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地域文化与产品设计的结合。重庆方言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可以在文创产品纸包装中转化为视觉元素,将文创产业与地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播。因此,本文针对重庆方言文化的特色与视觉化文创产品纸包装设计策略展开探讨,以期为文创产品设计领域提供新的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方言文 视觉化文创产品 纸包装 设计
下载PDF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视觉化研究
4
作者 肖忠宇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期89-91,共3页
黑龙江流域位于中国东北,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音乐、舞蹈、绘画、雕刻和手工艺等。在现代化进程中,这些文化遗产面临传承和发展的挑战。因此,文章采用信息视觉化方法,以更生动、清晰的方式展示非物质... 黑龙江流域位于中国东北,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音乐、舞蹈、绘画、雕刻和手工艺等。在现代化进程中,这些文化遗产面临传承和发展的挑战。因此,文章采用信息视觉化方法,以更生动、清晰的方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视觉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比较这些文化元素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促进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和知识的学习和传承。此外,信息视觉化还可用于记录、教育和宣传,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学校和社区,提高人们的意识和兴趣,推动传承工作。最终,这项研究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维护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流域 少数民族 信息视觉化
下载PDF
新文科视域下方言视觉化融入书籍设计教学研究
5
作者 冯知之 《河北画报》 2024年第2期239-241,共3页
中国教育部教育司指出创新发展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全面推进“四新”建设,形成在现有传统学科基础之上的各专业交叉融合。艺术学属于文科范畴,新文科视域·下艺术学专业如何达到课程知识扩展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亟待解决... 中国教育部教育司指出创新发展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全面推进“四新”建设,形成在现有传统学科基础之上的各专业交叉融合。艺术学属于文科范畴,新文科视域·下艺术学专业如何达到课程知识扩展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新文科视域下方言视觉化融入书籍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从方言视觉化融入的可行性、教学策略和方法、课程中案例分析、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研究语言学、社会学及艺术学交叉融合并在专题实践中引入新技术、新理念。而不是一味强调新科技强行融合。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新问题,适应社会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交叉融合 方言视觉化 书籍设计 教学研究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探讨
6
作者 杜晓芳 《传播力研究》 2024年第9期73-75,共3页
新媒体时代下,社会对新闻内容创作以及传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新闻内容真实性的基础上,受众更加重视新闻的新颖性。立足于时代发展,结合受众需求,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已经成为提升新闻作品质量的关键措施。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下,社会对新闻内容创作以及传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新闻内容真实性的基础上,受众更加重视新闻的新颖性。立足于时代发展,结合受众需求,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已经成为提升新闻作品质量的关键措施。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的意义及其影响,并对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应用进行探讨,提供了几点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新闻写作语言 视觉化
下载PDF
重庆方言词汇的视觉化设计在文创产品中的运用研究
7
作者 付卉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3期87-89,共3页
重庆文创产品市场方言文创,多以重庆方言特色词汇,如复音词、叠音词、方言成语为基础的字体设计,亦有方言图形化呈现形式。建构重庆方言词汇视觉化设计在文创产品中的运用方案,将方言作为区域文化载体,通过方言文创强化“发音”声形结... 重庆文创产品市场方言文创,多以重庆方言特色词汇,如复音词、叠音词、方言成语为基础的字体设计,亦有方言图形化呈现形式。建构重庆方言词汇视觉化设计在文创产品中的运用方案,将方言作为区域文化载体,通过方言文创强化“发音”声形结合以音入画、方言文创融入非遗元素彰显巴渝民俗特色、博物馆美术馆建立“方言IP”提升品牌形象、方言文创与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融合打造城市推广文化符号等措施,拓宽重庆文创产品市场研发方向,有效传递重庆地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方言词汇 视觉化设计 文创产品
下载PDF
报业智能化、视觉化整合转型的路径分析--以深入应用AI合成主播为切口 被引量:1
8
作者 吴生华 张怡 王亦可 《传媒评论》 2023年第2期62-64,共3页
AI合成主播是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已经被媒体行业广泛使用。报业以“媒体+AI”为抓手,积极探索从“纸媒”向“智媒”转型,AI主播成为报业智能化转型最便捷的切口。但是,AI主播不能只是简单地使用,还需要不断开掘其智慧功能,成为拉动报业... AI合成主播是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已经被媒体行业广泛使用。报业以“媒体+AI”为抓手,积极探索从“纸媒”向“智媒”转型,AI主播成为报业智能化转型最便捷的切口。但是,AI主播不能只是简单地使用,还需要不断开掘其智慧功能,成为拉动报业迈向智慧媒体的新引擎。以深入应用AI合成主播为切口,报业智能化、视觉化整合转型过程中遭遇了怎样的困境?未来又该如何发展?本文试作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播 报业 视觉化 人工智能 纸媒 媒体行业 智慧功能 AI
下载PDF
艺术通感视觉化符号转译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暄 《艺海》 2016年第11期146-148,共3页
艺术通感是通过对艺术图形符号的再现和再创行为,与视觉特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视觉、听觉与触觉之间的相互通感对艺术创作起着主导作用,味觉和嗅觉之间的通感辅助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创作者扮演着翻译的角色,将多... 艺术通感是通过对艺术图形符号的再现和再创行为,与视觉特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视觉、听觉与触觉之间的相互通感对艺术创作起着主导作用,味觉和嗅觉之间的通感辅助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创作者扮演着翻译的角色,将多样化的感官体验迅速而准确的转译为视觉化符号,并在由符号引导的艺术通感体验中完成信息的有效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通感 听觉视觉化 触觉视觉化 味觉视觉化 嗅觉视觉化 符号转译
下载PDF
基于年轻群体的非遗信息视觉化呈现方式探索
10
作者 李明昱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7-81,共5页
非遗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发展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年轻群体是非遗传承的主要力量,如何吸引年轻人,让更多的年轻人主动参与文化传播,成为非遗创新传承的关键。非遗信息视觉化作为文化传承的新形式,有利于传统文... 非遗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发展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年轻群体是非遗传承的主要力量,如何吸引年轻人,让更多的年轻人主动参与文化传播,成为非遗创新传承的关键。非遗信息视觉化作为文化传承的新形式,有利于传统文化振兴,更有助于提升人们对非遗的情感认同。但当前非遗信息视觉化存在生存空间挤压、内容过于形式化、保障机制缺失、传播方式单一等问题。基于此,非遗传承人要探寻非遗与时代的关联,关注文化内涵的传达,完善资源整合,丰富文化传播形式,让非遗文化以视觉化形式得到活化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信息视觉化 年轻群体
下载PDF
客家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形象的重构与视觉化传播
11
作者 刘玉宝 宋志远 +1 位作者 隆方佳 许颖 《极目》 2023年第2期10-14,共5页
文化景观是客家传统村落形象塑造与传播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客家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形象传播的困境,探讨了客家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形象的传播方式及其“宜居宜业宜游”塑造原则。文中以赣南客家传统村落卢屋村为例,提出通过改善村落人居... 文化景观是客家传统村落形象塑造与传播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客家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形象传播的困境,探讨了客家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形象的传播方式及其“宜居宜业宜游”塑造原则。文中以赣南客家传统村落卢屋村为例,提出通过改善村落人居环境质量,重塑客家传统村落生态形象;并以政府、村民、游客为传播主体,借助新媒介技术,助力客家传统村落形象的视觉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传统村落 景观 新媒介技术 视觉化传播
下载PDF
平遥古城文化信息元素筛选与视觉化转化研究
12
作者 鲁志伟 《艺术科技》 2023年第24期188-190,共3页
目的:任何艺术设计前期都需要整理和分析背景资料,该项目是针对平遥古城文创设计而进行的前期工作,即在收集整理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平遥古城文化特色的可视觉化元素。方法:基于对项目背景资料的分析,提取平遥古城文化特征,在... 目的:任何艺术设计前期都需要整理和分析背景资料,该项目是针对平遥古城文创设计而进行的前期工作,即在收集整理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平遥古城文化特色的可视觉化元素。方法:基于对项目背景资料的分析,提取平遥古城文化特征,在筛选古城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平遥古城文化特征的典型视觉元素。结果:通过研究,确定“平遥古城”“街市”“龟城传说”作为平遥古城文化的典型代表元素,据此进行构思和分析,详细设计出可视化的平遥古城典型颜色、典型文字、典型色彩等细节。结论:这一过程阐释了文创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为平遥古城文创产品的主视觉内容设计提供了参考,为进一步基于平遥古城文化进行文创产品开发提供了前期研究资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发掘平遥古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遥古城 元素视觉化 文创设计
下载PDF
我国民族体育运动的视觉化设计研究
13
作者 庾萍 华津霆 高扬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19期54-56,共3页
基于文化传承视域,分析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和视觉化设计之间的关系,根据我国民族体育运动发展与传播的现状,提出民族体育运动视觉化设计策略,尝试将民族体育运动用视觉化设计的形式语言呈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些项目,从而增加少... 基于文化传承视域,分析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和视觉化设计之间的关系,根据我国民族体育运动发展与传播的现状,提出民族体育运动视觉化设计策略,尝试将民族体育运动用视觉化设计的形式语言呈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些项目,从而增加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参与者和爱好者,促进这些项目在基层的发展和普及。将少数民族体育运动进行视觉化设计,是解决其生存发展的可行途径之一。通过趣味性插画、文创产品、互动游戏3种传播策略进行视觉化表达,从而达到增强人们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和热爱,增加传播性和可视性,让民族文化“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体育运动 视觉化设计 传承
下载PDF
论英诗中的视觉化技巧
14
作者 孙明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63-66,共4页
在英诗中,视觉化技巧通过对文字(包括诗行、字母、标点、单词间隔等)进行非常规的且有意义的排列布局而造成一种新奇陌生感,使诗歌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美感,具有其他手段所无法达到的特殊效果。视觉化技巧可以和语音技巧相结合,加强... 在英诗中,视觉化技巧通过对文字(包括诗行、字母、标点、单词间隔等)进行非常规的且有意义的排列布局而造成一种新奇陌生感,使诗歌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美感,具有其他手段所无法达到的特殊效果。视觉化技巧可以和语音技巧相结合,加强诗歌的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诗 视觉化 零散元素的视觉化 局部视觉化 系统视觉化
下载PDF
数字新闻叙事的革新:视觉化、游戏化、剧场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常江 朱思垒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58,共8页
一种文化的叙事程式总是深受为这种文化提供基础架构的技术力量的影响,在深度数字化的背景下,新闻叙事呈现出视觉化、游戏化、剧场化三种革新趋势。视觉化令新闻叙事更加趋向于提供体验和追求精确;游戏化激励用户参与新闻叙事并采取具... 一种文化的叙事程式总是深受为这种文化提供基础架构的技术力量的影响,在深度数字化的背景下,新闻叙事呈现出视觉化、游戏化、剧场化三种革新趋势。视觉化令新闻叙事更加趋向于提供体验和追求精确;游戏化激励用户参与新闻叙事并采取具体的行动;剧场化则期望通过将新闻传播仪式化的方式促使新闻重返公共性价值。数字时代新闻叙事的革新预示着一种新型的信息文明的形成,新闻将不再仅仅是对事实的再现,更是公共文化参与的动员者。从数字新闻叙事的革新趋势出发,我们得以重新组织新闻叙事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闻 叙事革新 视觉化 游戏 剧场
原文传递
视觉化呈现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结构化思维
16
作者 吴丽娟 朱正林 《江苏教育》 2023年第9期87-88,共2页
客观现实世界具有整体性、复杂性、统一性等特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认知,也具有整体性和结构性。数学结构化思维,是指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把数学问题作为思维的对象,展开结构化思考,从而建构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知识视觉化呈现,是指... 客观现实世界具有整体性、复杂性、统一性等特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认知,也具有整体性和结构性。数学结构化思维,是指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把数学问题作为思维的对象,展开结构化思考,从而建构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知识视觉化呈现,是指从视觉层面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并使之进一步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知识,从而实现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思维发展目标。知识视觉化呈现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可视化与形象化,从而促进学生把握数学活动本质,形成数学知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结构思维 视觉化呈现
下载PDF
指向学生思维发展的小学语文视觉化学习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建章 李爱鹏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2期33-36,共4页
视觉化学习旨在变文字文本为视觉文本、变单维度学习为多维度学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持续发展。可通过三条途径来实现:一是以文态转换来形象描述陈述性知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二是以图示转向来明晰描述程序性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 视觉化学习旨在变文字文本为视觉文本、变单维度学习为多维度学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持续发展。可通过三条途径来实现:一是以文态转换来形象描述陈述性知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二是以图示转向来明晰描述程序性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三是以插象转视生成描述策略性知识,培育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此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生态,为小学阅读教学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发展 视觉化学习 文字文本 视觉文本
下载PDF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特征、困境及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杨 钱宝平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9-16,共8页
视觉化传播正在逐渐成为当代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改变了人们浏览、获取、分享信息的方式。相较于传统的传播模式,新时代视觉化传播具有传播内容形象化、传播价值隐蔽化、传播主体大众化的新特征。随着传播生态的改变,当前我国主流意识... 视觉化传播正在逐渐成为当代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改变了人们浏览、获取、分享信息的方式。相较于传统的传播模式,新时代视觉化传播具有传播内容形象化、传播价值隐蔽化、传播主体大众化的新特征。随着传播生态的改变,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面临着图像霸权、权威消解、数字致瘾带来的现实困境,必须通过树立正确导向、完善内容供给、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监管机制来推动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意识形态 视觉化传播 新时代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新闻产品视觉化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欣雨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第4期64-66,共3页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视觉化成为新闻产品生产的重要方向。视觉化新闻产品成为媒介与受众之间联系的桥梁和人与人之间建立社会关系网络的枢纽,发挥着重要的信息交互作用。但与此同时,融媒体时代新闻产品视觉化具有生产同质化、呈现猎奇化...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视觉化成为新闻产品生产的重要方向。视觉化新闻产品成为媒介与受众之间联系的桥梁和人与人之间建立社会关系网络的枢纽,发挥着重要的信息交互作用。但与此同时,融媒体时代新闻产品视觉化具有生产同质化、呈现猎奇化、传播碎片化等问题。本文认为只有注重多元化元素的使用,新闻产品视觉化呈现的质感与共情,立体化新闻产品视觉化传播的矩阵交互,才能促进新闻产品视觉化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新闻产品 视觉化 问题 应对策略
下载PDF
非遗信息视觉化呈现方式的探索——以东至花灯为例
20
作者 丁晗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87-89,共3页
东至花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新时代,积极实现东至花灯非遗信息视觉化呈现,对于实现非遗文化活态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探讨了东至花灯视觉化呈现的意义,而后结合其难复刻、难传承、难推广三大问题,围绕从构思... 东至花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新时代,积极实现东至花灯非遗信息视觉化呈现,对于实现非遗文化活态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探讨了东至花灯视觉化呈现的意义,而后结合其难复刻、难传承、难推广三大问题,围绕从构思及制作两大维度进行过程呈现、选择多样化多视角的呈现载体、注重呈现效果的立体化和可视化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化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信息视觉化 呈现方式 东至花灯 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