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反馈平衡训练仪训练对脑卒中后平衡及步行能力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晓春 王俊华 谢水平 《循证医学》 2019年第2期86-91,10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视觉反馈平衡训练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等国内外数据库从建库到2018... 目的系统评价视觉反馈平衡训练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等国内外数据库从建库到2018年4月的有关文献,收集视觉反馈平衡训练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运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所有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后选入12篇文献共5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视觉反馈平衡仪训练组与常规平衡训练组平衡量表评分12篇文献合并效应量均数差=6.49,95%可信区间5.63~7.35,Z=14.77,P<0.000 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觉反馈平衡仪训练组与常规平衡训练组"起立-行走"计时6篇文献合并效应量均数差=-3.91,95%可信区间-4.68~-3.14,Z=9.97,P<0.000 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觉反馈平衡仪训练组与常规平衡训练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2篇文献合并效应量均数差=5.58,95%可信区间2.31~8.84,Z=3.35,P=0.000 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视觉反馈平衡训练仪训练能有效增强脑卒中患者的站位平衡功能并改善他们的步行能力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较传统平衡训练改善更明显。但是目前与平衡仪训练相关的高水平的临床研究较少,故需要进行大样本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视觉反馈平衡训练仪训练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 META分析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及步态的影响
2
作者 赵玮婧 李永平 +2 位作者 尤红 冯娴慧 雷延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7-1331,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Parkinson's disease,PD)平衡及步态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2例PD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平衡组及观察组各2...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Parkinson's disease,PD)平衡及步态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2例PD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平衡组及观察组各24例。3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平衡组在常规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视觉反馈平衡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的基础上加用rTMS。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均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Pro-Kin视觉反馈平衡训练系统参数[运动轨迹长度(睁闭眼)、运动椭圆面积(睁闭眼)]评价平衡功能;采用Tinetti量表及数字化跑台参数(步长、步频、步长变异系数)评价步态功能;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UPDRSⅢ)评价总体日常运动能力。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组内BBS评分,运动轨迹长度(睁闭眼)、运动椭圆面积(睁闭眼)、Tinetti评分、步长、步长变异系数以及UPDRSⅢ评分较治疗前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衡组各项指标评分较常规组均有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优于平衡组及常规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组内及组间步频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视觉反馈平衡训练的方案较之单一的训练模式对改善PD患者的平衡及步态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重复经颅磁刺激 平衡 步态 视觉反馈训练
下载PDF
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后平衡与步态康复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红 包娟 +2 位作者 卢苇 马瑞 张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66-69,共4页
脑卒中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及并发症较多,预后不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研究显示,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可通过视觉反馈、镜像神经元激活、中枢刺激易化神经通路等机制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与步态,在提高患者康复主动性及生存质量方面有积极... 脑卒中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及并发症较多,预后不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研究显示,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可通过视觉反馈、镜像神经元激活、中枢刺激易化神经通路等机制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与步态,在提高患者康复主动性及生存质量方面有积极意义。本文综述了视觉反馈平衡训练的作用原理,概括了该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平衡与步态康复的作用机制,分析其研究现状及进展,以期为视觉反馈平衡训练方法的优化及脑卒中平衡与步态的康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反馈训练 脑卒中 平衡 步态 康复
下载PDF
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平衡反馈训练仪在脑卒中后偏瘫病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4
作者 刘虹 张金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3期2461-2464,共4页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平衡反馈训练仪在脑卒中后偏瘫病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偏瘫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平衡反馈训...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平衡反馈训练仪在脑卒中后偏瘫病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偏瘫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平衡反馈训练仪配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等速肌力训练,4周后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肌力水平[伸膝肌峰力矩(PT)、屈膝肌PT]、关节活动度[腕关节活动度(AROM)、踝关节AROM]、本体感觉平均指数(ATE)、肌痉挛[改良Ashworth(MAS)]评分、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法(FAC)评分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伸膝肌PT、屈膝肌PT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腕关节AROM、踝关节AROM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ATE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BS、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病人应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平衡反馈训练仪对肌力、关节活动度、本体感觉均有明显改善作用,有助于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的恢复,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等速肌力训练 平衡反馈训练 康复治疗
下载PDF
平衡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足内翻患者足底压力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炜 王玲 +1 位作者 张学敏 季润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45-250,共6页
目的探讨平衡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足内翻患者的足底压力和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足内翻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50~58岁,平均年龄54.79岁;病程79~92 d,平均病程87.76 d;偏瘫左侧33例,右侧27例;脑梗死31例,脑出血2... 目的探讨平衡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足内翻患者的足底压力和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足内翻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50~58岁,平均年龄54.79岁;病程79~92 d,平均病程87.76 d;偏瘫左侧33例,右侧27例;脑梗死31例,脑出血29例。随机选择30例作为对照组,另外30例为试验组。对照组和试验组都进行综合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平衡生物反馈训练。两组连续训练8周,每周5 d,每天2次,每次共60 min。选用美国Tekscan公司的Footscan三维动态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对患者的足底压力和平衡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结果在足底压力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内外侧压力和接触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内侧压力增大(P<0.05),外侧压力减小(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内侧压力(150.18±96.30)N vs(175.70±99.95)N,外侧压力(184.14±85.72)N vs(166.46±112.01)N;对照组治疗前后内侧压力(147.11±74.22)N vs(165.97±71.93)N,外侧压力(230.13±93.73)N vs(223.57±114.75)N]。两组患者内侧接触面积增大(P<0.05),外侧接触面积减小(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内侧接触面积(26.75±12.07)cm^(2)vs(34.97±9.17)cm^(2),外侧接触面积(45.79±21.57)cm^(2)vs(37.86±21.99)cm^(2);对照组治疗前后内侧接触面积(39.28±22.25)cm^(2)vs(42.44±14.76)cm^(2),外侧接触面积(45.74±22.66)cm^(2)vs(41.73±20.54)cm^(2)],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内外侧压力和接触面积变化更为显著(P<0.05)。在平衡运动学参数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X、Y轴上的轨迹长度、均方差、最大动摇径、总轨迹、偏移长度和包络面积均显著降低(P<0.05),速度、单位面积轨迹长度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平衡运动学参数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平衡生物反馈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足内翻患者的足底压力和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平衡生物反馈训练 足底压力 平衡功能
原文传递
基于视觉反馈的姿势控制训练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艳明 喇高燕 +5 位作者 宋为群 舒伟 杜巨豹 孙丽 马佳妮 徐冬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5-77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视觉反馈的姿势控制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训... 目的:探讨基于视觉反馈的姿势控制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视觉反馈的动态平衡训练及核心肌群控制训练,共治疗8周。两组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均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up and go”test,TUGT)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康复训练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BS[(49.00±1.97)vs.(44.77±1.78)]、TUGT[(10.17±2.31)vs.(13.67±2.26)]、MBI[(64.83±6.09)vs.(54.33±7.51)]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BBS(49.00±1.97)、TUGT(10.17±2.31)、MBI(64.83±6.09)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康复训练效果满意度为93.33%,与对照组(70.00%)比较有显著性优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此基础上,增加视觉反馈的姿势控制训练效果更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反馈 姿势控制训练 帕金森病 平衡功能
下载PDF
不同视觉条件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本体感觉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吴一晗 刘中强 +3 位作者 魏乔叶 刘明冬 陈科奕 李志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0-1057,共8页
背景:频闪视觉训练可以迫使感觉重新加权,通过增强对于本体感觉信息的敏感性而使其重新恢复原有权重,这可能是改善本体感觉的有效方法。目的:确定低频、高频和正常视觉条件下的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 背景:频闪视觉训练可以迫使感觉重新加权,通过增强对于本体感觉信息的敏感性而使其重新恢复原有权重,这可能是改善本体感觉的有效方法。目的:确定低频、高频和正常视觉条件下的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在西南医科大学学生中招募36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随机分为低频视觉训练组(n=12)、高频视觉训练组(n=12)和正常视觉训练组(n=12),均进行渐进跳跃稳定平衡训练,其中低频视觉训练组、高频视觉训练组在训练过程中佩戴频闪眼镜,频闪频率分别为1.75,5 Hz,每周训练3次,连续训练4周。训练前及训练完成后1周内,评估所有受试者的踝关节本体感觉、动态姿势稳定性和踝关节稳定性自我评价。结果与结论:①踝关节本体感觉具有显著的时间主效应(P<0.05);与训练前相比,低频视觉训练组和高频视觉训练组受试者训练4周后的踝关节本体感觉有明显改善(P<0.05);训练4周后,低频视觉训练组受试者的踝关节本体感觉较正常视觉训练组有明显改善(P<0.05);②踝关节稳定性自我评价具有显著的时间主效应、组别×时间因素主效应(P<0.05);与训练前比较,3组训练4周后的踝关节稳定性自我评价均提高(P<0.05);训练4周后,高频视觉训练组受试者的踝关节稳定性自我评价高于正常视觉训练组(P<0.05);③与训练前相比,低频视觉训练组、高频视觉训练组受试者训练4周后的前向动态姿势稳定性、后内侧动态姿势稳定性、后外侧动态姿势稳定性均有明显改善(P<0.05),正常视觉训练组受试者训练4周后的前向动态姿势稳定性、后外侧动态姿势稳定性均有明显改善(P≤0.05);④结果表明,无论频率如何,在频闪视觉条件下进行平衡训练均可以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本体感觉、踝关节稳定性自我评价及动态姿势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频闪视觉 平衡训练 感觉重新加权 本体感觉 动态姿势稳定性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联合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黄燕珠 张清 钟祥 《全科护理》 2023年第29期4139-4142,共4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联合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21年8月—2022年8月选取104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联合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21年8月—2022年8月选取104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虚拟现实技术联合视觉反馈训练,干预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能力量表(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arthel指数、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分别对两组病人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功能性步行、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BBS、FAC、FMA、Barthel指数及SS-QO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联合视觉反馈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有助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视觉反馈训练 脑卒中 偏瘫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视觉反馈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作用机制的功能MRI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彧 陈楠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4-157,共4页
视觉反馈训练(visual feedback training, VFT)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及其他各种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但其对运动功能影响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随着功能MRI的发展,研究发现VFT与... 视觉反馈训练(visual feedback training, VFT)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及其他各种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但其对运动功能影响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随着功能MRI的发展,研究发现VFT与大脑网络间和网络内的功能连接改变及感觉运动皮层的激活有一定相关性,为揭示其促进运动功能康复的神经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本文就VFT对SCI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作用机制的功能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VFT在SCI患者运动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神经影像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视觉反馈训练 运动功能 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镜像神经元系统
下载PDF
低频电刺激联合视觉反馈排尿训练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0
作者 徐立伟 刘辉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76-480,共5页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视觉反馈排尿训练治疗脊髓损伤(SCI)诱发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膀胱功能、排尿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100例SCI诱发NB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单双数分配原则...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视觉反馈排尿训练治疗脊髓损伤(SCI)诱发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膀胱功能、排尿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100例SCI诱发NB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单双数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视觉反馈排尿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低频电刺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排尿情况、膀胱功能积分、尿动力学指标[尿流速率最大值(MUFR)、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值(MBMV)、残余尿量(RUV)]、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疼痛介质[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生活质量调查简表(SF-36)、自我感知的膀胱症状量表(PPBC-S)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每日排尿次数、尿失禁频次低于对照组,每日单次尿量、单次最大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膀胱功能积分、RUV分别为(1.46±0.18)分、(66.52±10.03)mL,低于对照组的(1.84±0.16)分、(86.67±11.45)mL,MUFR、MBMV分别为(15.63±2.11)mL/s、(256.67±30.03)mL,高于对照组的(11.20±2.17)mL/s、(209.82±31.16)mL(P<0.05);研究组血清PCT、TNF-α、5-HT、PGE2水平分别为(0.40±0.05)μg/L、(16.33±3.44)pg/mL、(102.25±22.08)ng/L、(170.05±33.68)ng/L,低于对照组的(0.61±0.07)μg/L、(26.01±4.67)pg/mL、(155.74±31.91)ng/L、(213.64±41.21)ng/L,血清IL-10、β-EP水平分别为(35.96±8.21)pg/mL、(244.85±31.61)ng/L,高于对照组的(26.45±6.17)pg/mL、(185.26±41.75)ng/L(P<0.05);研究组SF-36评分[(84.19±3.73)分]高于对照组[(73.26±3.27)分],PPBC-S评分[(2.43±0.11)分]低于对照组[(3.45±0.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视觉反馈排尿训练治疗SCI诱发NB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膀胱功能,减轻疼痛程度,提升其生活质量,抑制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神经源性 脊髓损伤 低频电刺激 视觉反馈排尿训练 膀胱功能
下载PDF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视觉反馈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秀艳 丁叮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5期115-118,共4页
目的分析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视觉反馈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方法选择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诊的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观察组... 目的分析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视觉反馈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方法选择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诊的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疗法和视觉反馈训练,对比2组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等。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评分、步态评估量表(tinetti gait analysis,TG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配合视觉反馈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有助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和神经功能修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康复治疗 运动想象疗法 视觉反馈训练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本体感觉训练联合下肢反馈训练对髌骨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平衡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江峻 王海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联合下肢反馈训练在髌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取本体感...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联合下肢反馈训练在髌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取本体感觉训练联合下肢反馈训练.对比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平衡功能、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Berg平衡量表评分、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联合下肢反馈训练可以增加髌骨骨折手术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提高平衡功能与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本体感觉训练 下肢反馈训练 膝关节活动度 平衡功能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常美玲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2083-2086,共4页
目的:探讨具身认知视角下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3年8月天津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3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7例。两组均接受康复科常... 目的:探讨具身认知视角下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3年8月天津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3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7例。两组均接受康复科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另给予镜像视觉反馈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具身认知视角下运动想象疗法。对比两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表面肌电图参数、患侧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腕屈肌积分肌电值(iEMG)、腕屈肌均方根值(RMS)、肱二头肌iEMG、肱二头肌RMS、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侧CMCT与MEP皮质潜伏期均降低,且研究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均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身认知视角下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肌张力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疗法 镜像视觉反馈训练 康复 脑梗死 偏瘫
下载PDF
头针疗法配合触觉振动反馈训练对改善卒中后偏瘫平衡能力及步态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石山峰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9期2399-2401,共3页
目的:观察头针疗法配合触觉振动反馈训练对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河南省确山县中医院收治的123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62例)和常规组(61例)。常... 目的:观察头针疗法配合触觉振动反馈训练对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河南省确山县中医院收治的123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62例)和常规组(61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试验组患者行头针疗法配合触觉振动反馈训练,所有患者开展为期半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平衡能力、行走能力、步态变化及随访期间的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试验组治疗7 d、14 d后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高于常规组,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值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0、3.391、3.448、3.121,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健侧步长、患侧/健侧单项支撑相时长均长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8、4.489,P<0.05);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试验组随访第3个月、第6个月时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及下肢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7、3.866、3.679、3.044,P<0.05)。结论:头针疗法配合触觉振动反馈训练能有效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行走能力,对促进患者步态及肢体运动恢复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偏瘫 头针疗法 触觉振动反馈训练 平衡能力 步态分析
下载PDF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仪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的可行性研究
15
作者 崔宇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3-14,17,共3页
目的 探究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仪在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探究其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来本院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 目的 探究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仪在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探究其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来本院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常规吞咽障碍训练,观察组采取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仪治疗,采用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OI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价患者的吞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SS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O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取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仪治疗后发现能够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从而恢复患者日常生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 神经肌肉刺激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下载PDF
脑电生物反馈仪联合渐进式康复运动训练对脑瘫患儿步行参数及躯干控制能力的影响
16
作者 沈杰 刘佩琪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8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仪联合渐进式康复运动训练对脑瘫患儿步行参数及躯干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医院收治的90例脑瘫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实施脑电...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仪联合渐进式康复运动训练对脑瘫患儿步行参数及躯干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医院收治的90例脑瘫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实施脑电生物反馈仪联合渐进式康复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步行参数(步长、步速、步宽)、躯干控制能力(运动速度、运动长度)及粗大运动能力。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步长、步速均高于对照组,步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运动速度、运动长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D、E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仪联合渐进式康复运动训练可改善脑瘫患儿的步行参数,有效提升其躯干控制能力及粗大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生物反馈 渐进式康复运动训练 脑瘫 步行参数 躯干控制能力
下载PDF
视觉反馈训练联合早期部分负重训练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牛慧敏 连继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6期188-190,194,共4页
目的探讨视觉反馈训练联合早期部分负重训练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2023年6月收治的94例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 目的探讨视觉反馈训练联合早期部分负重训练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2023年6月收治的94例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取视觉反馈训练联合早期部分负重训练.持续观察至术后6个月.对比两组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平衡功能、膝关节功能、步行能力.结果训练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移动轨迹面积小于对照组,足底重心压力移动距离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Lysholm评分、Tinet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觉反馈训练联合早期部分负重训练能有效减轻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平衡功能、膝关节功能、步行能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视觉反馈训练 早期部分负重训练 膝关节功能 平衡功能
原文传递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视觉反馈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翟凯 闫艳婷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9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视觉反馈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于渭南市蒲城县医院接受康复训练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训练组与联合训练组,各38例...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视觉反馈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于渭南市蒲城县医院接受康复训练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训练组与联合训练组,各38例。常规训练组接受常规训练,联合训练组在常规训练组基础上接受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视觉反馈训练。比较两组生活能力、肢体功能、平衡能力。结果:干预后,两组自主如厕、自主穿衣、自主洗澡、自主运动、自主进食评分升高,联合训练组高于常规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运动能力、协调能力、感觉能力、关节活动能力评分升高,联合训练组高于常规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站立平衡、坐卧平衡、上臂前伸平衡、闭眼站立平衡、转身平衡评分升高,联合训练组高于常规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视觉反馈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能力、肢体功能、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运动想象疗法 视觉反馈训练 早期康复
下载PDF
视觉反馈下平衡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建建 桑学涵 +5 位作者 孟兆祥 陈岗 周洪雨 陈波 王鑫 金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D-WALL系统的视觉反馈下平衡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膝关节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视觉反馈组、常规平衡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 目的 探讨基于D-WALL系统的视觉反馈下平衡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膝关节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视觉反馈组、常规平衡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视觉反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视觉反馈下平衡训练,常规平衡训练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常规平衡训练。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使用D-WALL系统对3组患者进行平衡能力测试,并采用“起立—行走”计时测验(TUGT)评估3组患者步行能力。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TUGT结果和睁眼、闭眼状态的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3组患者睁眼、闭眼状态的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均小于治疗前,且视觉反馈组小于对照组、常规平衡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对照组、常规平衡训练组、视觉反馈组的TUGT结果依次为(14.1±1.9)、(11.7±2.5)、(9.6±2.0) s,分别短于治疗前的(17.2±3.0)、(15.8±3.6)、(16.9±4.4) s,且视觉反馈组短于对照组、常规平衡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D-WALL系统的视觉反馈下平衡训练可显著改善TKA患者的平衡能力,并提升独立步行能力,从而降低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反馈 平衡训练 全膝关节置换术 平衡能力 步行能力
下载PDF
平衡仪反馈训练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肌肉协调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天宇 彭鑫鸿 魏媛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9期1151-1155,共5页
目的探讨平衡仪反馈训练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肌肉协调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01—1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平衡仪反馈训练,... 目的探讨平衡仪反馈训练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肌肉协调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01—1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平衡仪反馈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镜像疗法,从入院当日开始,治疗为期4周。比较入院当日及治疗4周后治疗有效率、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TGA)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股四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肌电积分值(iEMG),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有效率(92.16%比76.47%)、FAC评分[(3.72±0.34)分比(2.72±0.61)分]、TGA评分[(9.87±1.14)分比(6.61±1.82)分]、FMA评分[(22.01±3.64)分比(18.94±2.43)分],股四头肌[(0.15±0.72)μV比(0.11±0.15)μV]、胫骨前肌[(0.14±0.34)μV比(0.10±0.17)μV]、腓肠肌[(0.16±0.41)μV比(0.12±0.15)μV]iEMG水平,BDNF[(21.46±4.34)ng/L比(13.06±2.97)ng/L]、NGF[(28.01±4.47)ng/L比(22.05±8.31)n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仪反馈训练联合镜像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肌肉协调性,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平衡反馈训练 镜像疗法 肢体运动功能 肌肉协调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