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视锥蛋白样蛋白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袁丹 徐思雨 +2 位作者 甄伟兰 王莹 许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VaD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尼麦角林治疗)和观察组(丁苯酞+尼麦角林治疗)各36例。比...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VaD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尼麦角林治疗)和观察组(丁苯酞+尼麦角林治疗)各36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VILIP-1、BDNF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以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两组MMSE、MoCA评分升高,ADL评分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MSE、MoCA评分升高,ADL评分降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VILIP-1水平降低,BDNF水平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ILIP-1水平降低,BDNF水平升高(均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VaD疗效满意,能够患者改善认知功能,提高BDNF水平,下调VILIP-1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丁苯酞 尼麦角林 血管性认知障碍 神经视锥蛋白样蛋白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视锥蛋白样蛋白1表达特征及与认知障碍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王俐慧 苏东风 隋汝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038-1041,1046,共5页
目的:观察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表达特征,探讨两者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CSVD患者共63例作为观察组,收集体检证实为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成人(健康成人)血清标本63例作为对... 目的:观察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表达特征,探讨两者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CSVD患者共63例作为观察组,收集体检证实为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成人(健康成人)血清标本63例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YKL-40和VILIP-1的表达。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障碍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中YKL-40和VILIP-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MoC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YKL-40和VILIP-1在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病史、有无认知障碍分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MoCA在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病史分组评分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中YKL-40和VILIP-1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62,P=0.032),YKL-40和MoCA评分(r=-0.61,P=0.025)、VILIP-1和MoCA评分(r=-0.68,P=0.011)均具有负相关性。结论:CSVD患者血清中存在YKL-40和VILIP-1高表达的状态,不仅与病变的形成有关,还与认知障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甲壳质酶蛋白40 视锥蛋白样蛋白1 认知障碍 相关性 血清
下载PDF
重症颅脑损伤减压术病人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陷窝蛋白-1水平变化及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
3
作者 卢转雄 李长宇 +1 位作者 吴珠 平海江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1027-1030,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减压术病人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陷窝蛋白-1(Cav-1)水平变化及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重症颅脑损伤减压术病人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120例健...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减压术病人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陷窝蛋白-1(Cav-1)水平变化及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重症颅脑损伤减压术病人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12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组。术后连续随访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GOS=4~5分,82例)和预后不良组(GOS=1~3分,2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ILIP-1、Cav-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估血清VILIP-1、Cav-1对病人预后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预后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VILIP-1、Cav-1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VILIP-1、Cav-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ILIP-1、Cav-1预测重症颅脑损伤减压术病人预后的AUC(95%CI)分别为0.848(0.797~0.899)、0.817(0.766~0.868),二者联合检测的AUC(95%CI)为0.905(0.854~0.956)。预后良好组受伤至入院时间、入院GCS评分、糖尿病史、入院瞳孔反应、术前脑中线移位、术后并发症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脑中线移位≥5 mm(OR=2.467,95%CI:1.619~3.760)、术后并发症≥2个(OR=2.321,95%CI:1.544~3.489)、VILIP-1≥10.37 ng/ml(OR=3.367,95%CI:2.087~5.432)、Cav-1≥32.28μg/L(OR=2.770,95%CI:1.786~4.298)是重症颅脑损伤减压术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VILIP-1、Cav-1可作为预测重症颅脑损伤减压术病人预后的生物学指标,血清VILIP-1、Cav-1水平升高是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 视锥蛋白蛋白-1 陷窝蛋白-1 预后
原文传递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脑动脉搏动指数及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齐赛卿 张亚伟 +1 位作者 李君朝 申志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22期114-117,122,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认知功能、脑动脉搏动指数(PIMCA)及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每组44例。单药组采用依...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认知功能、脑动脉搏动指数(PIMCA)及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每组44例。单药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联合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认知功能、PIMCA和血清VILIP-1水平。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高于单药组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反应性探索评分(RSS)、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IMCA、血清VILIP-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用依达拉奉,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对ACI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降低PIMCA及血清VILIP-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 脑动脉搏动指数 视锥蛋白蛋白-1
下载PDF
血清补体C1q、视锥蛋白样蛋白-1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刘立斌 张雷 +2 位作者 吴妍 李影 王培蕊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补体C1q、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与病情的关系,并分析其对AI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8例AIS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10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补体...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补体C1q、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与病情的关系,并分析其对AI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8例AIS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10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补体C1q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VILIP-1水平。比较研究组不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的血清补体C1q、VILIP-1水平,分析血清补体C1q、VILIP-1水平与NIHSS评分和脑梗死面积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补体C1q、VILIP-1对AIS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补体C1q、VILIP-1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及脑梗死面积的增加,AIS患者血清补体C1q、VILIP-1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补体C1q、VILIP-1水平与NIHSS评分和脑梗死面积均呈正相关(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补体C1q诊断AI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74,VILIP-1诊断AIS的AUC为0.714。结论AIS患者血清补体C1q、VILIP-1水平升高,其水平与NIHSS评分和脑梗死面积均呈正相关,血清补体C1q、VILIP-1水平可作为AIS患者诊断及病情评估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补体C1Q 视锥蛋白蛋白-1 NIHSS评分 脑梗死面积 诊断
下载PDF
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郭文娟 王宏 +1 位作者 王茂松 嵇继宇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测评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和认知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发病1年时血清VILIP-...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测评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和认知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发病1年时血清VILIP-1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分析Mo CA分值与血清VILIP-1水平、NIHSS评分和B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发病1年时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P<0.01);BI评分均高于入院时(P<0.01)。认知障碍组入院时及发病1年时血清VILIP-1水平高于认知正常组(P<0.01);NIHSS评分高于认知正常组(P<0.01);BI评分低于认知正常组(P<0.01)。入院时及发病1年时所有患者Mo CA分值与血清VILIP-1水平呈负相关(r=-0.736,P=0.000;r=-0.450,P=0.000);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575,P=0.000;r=-0.377,P=0.001);与BI评分呈正相关(r=0.431,P=0.000;r=0.483,P=0.000)。结论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血清VILIP-1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康复有重要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障碍 视锥蛋白蛋白-1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水平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王茂松 王宏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7期451-454,共4页
目的探讨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脑梗死患者,于卒中后三个月行蒙特利尔认知评分(MOCA)将患者分为认知... 目的探讨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脑梗死患者,于卒中后三个月行蒙特利尔认知评分(MOCA)将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53例,认知正常组57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VILIP-1水平,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VILIP-1对PSCI的诊断价值。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VILIP-1水平(530.72±72.05pg·m L^(-1))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373.41±50.00pg·m L^(-1))(P<0.01);Pearson相关分析示,血清VILIP-1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724,P<0.001);以VILIP-1水平来判断PSCI,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P<0.001),当选取VILIP-1界值为424.527 pg·m L^(-1)时,其敏感度为90.57%,特异度为94.74%,阳性准确率为94.12%,阴性准确率为91.53%,总准确率为92.72%。结论 PSCI患者血清VILIP-1水平升高,且其敏感度、特异度较好,对PSCI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认知障碍 视锥蛋白蛋白-1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硝普钠缓释对垂体瘤术后认知功能、S-100β蛋白与视锥蛋白样蛋白-1影响
8
作者 邱华辉 张增辉 蒋峰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83-85,88,共4页
目的:探讨硝普钠缓释对垂体瘤切除术后认知功能、S-100β蛋白与视锥蛋白样蛋白-1影响。方法选取神经外科确诊为垂体瘤的老年患者15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患者均行全身麻醉诱导,实验组在手... 目的:探讨硝普钠缓释对垂体瘤切除术后认知功能、S-100β蛋白与视锥蛋白样蛋白-1影响。方法选取神经外科确诊为垂体瘤的老年患者15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患者均行全身麻醉诱导,实验组在手术开始时采用微量泵以0.5~6.0μg/( kg· min)泵入硝普钠降压。术前1天和术后2天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测定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麻醉前、术毕、术后12、24、48 h血清中S-100β蛋白和视锥蛋白样蛋白-1( visinin-like protein 1,VILIP-1)含量。结果2组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苏醒时间均较低(P<0.05);患者术后血清中S-100β蛋白和VILIP-1水平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术后24 h达到高峰,与认知正常组患者同期比较,认知障碍组血清中S-100β蛋白和VILIP-1水平较高( 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实验组血清中S-100β蛋白和VILIP-1水平较低( P<0.05)。结论采用硝普钠缓释控制性降压能够减轻患者的认知障碍水平,降低患者的S-100β蛋白与视锥蛋白样蛋白-1,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硝普钠缓释 认知功能 S-100Β蛋白 视锥蛋白蛋白-1
下载PDF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电图及血清Tau蛋白、β淀粉样蛋白、视锥蛋白样蛋白-1水平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穆斌 王杰 +3 位作者 胡金雅 李艳丽 李娜 贺婕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9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脑电图及血清Tau蛋白、β淀粉样蛋白(Aβ)、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变化。方法选择80例MCI患者为MCI组、80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为AD组、8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MCI组、AD组均于入院2...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脑电图及血清Tau蛋白、β淀粉样蛋白(Aβ)、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变化。方法选择80例MCI患者为MCI组、80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为AD组、8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MCI组、AD组均于入院24 h内,健康对照组于体检时接受脑电图检查,记录α、β、θ、δ频段频率;抽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Tau蛋白、Aβ、VILIP-1;用Pearson线性相关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MCI组、AD组脑电图α、β频段频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θ、δ频段频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AD组脑电图β频段频率高于MCI组(P均<0.05),两组脑电图α、θ、δ频段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CI组、AD组血清Tau蛋白、Aβ及VILIP-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AD组血清Tau蛋白、Aβ及VILIP-1水平均高于MCI组(P均<0.05)。MCI组脑电图β频段频率与血清Tau蛋白、Aβ、VILIP-1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17、0.662、0.681,P均<0.05)。结论MCI患者脑电图及血清Tau蛋白、Aβ、VILIP-1水平较健康人群发生变化,但变化程度低于AD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TAU蛋白 Β淀粉蛋白 视锥蛋白蛋白-1 脑电图
下载PDF
τ蛋白、β淀粉样蛋白、视锥蛋白样蛋白-1与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穆斌 李艳丽 +2 位作者 王杰 胡金雅 孙志华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827-1830,共4页
目的探讨τ蛋白、β淀粉样蛋白(β-AP)、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与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7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的老年AD病人100例(AD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7例痴呆,53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目的探讨τ蛋白、β淀粉样蛋白(β-AP)、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与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7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的老年AD病人100例(AD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7例痴呆,53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病人;同时选取该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τ蛋白、β-AP、VILIP-1水平并比较,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索τ蛋白、β-AP、VILIP-1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关系。结果AD组血清τ蛋白、β-AP、VILIP-1分别为(24.40±5.55)pg/L、(210.22±44.43)ng/L和(8.11±1.82)ng/L,高于对照组(19.01±5.03)pg/L、(130.32±32.15)ng/L和(3.02±0.95)ng/L(P<0.05);AD病人中有47例为AD痴呆;AD痴呆病人MMSE评分低于MCI病人(P<0.05);AD痴呆病人血清τ蛋白、β-AP、VILIP-1分别为(27.82±3.82)pg/L、(240.38±37.32)ng/L和(10.01±1.90)ng/L,高于MCI病人(21.37±4.10)pg/L、(183.47±44.19)ng/L和(6.43±1.44)ng/L(P<0.05);血清τ蛋白、β-AP、VILIP-1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54、−0.33、−0.51,P<0.05)。结论AD病人血清τ蛋白、β-AP、VILIP-1水平升高,与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呈负相关,可能在病人认知功能判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Τ蛋白 Β淀粉蛋白 视锥蛋白蛋白-1 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人
下载PDF
血清sLOX-1、VILIP-1和脑红蛋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奕 肖蕾萍 张嘉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和脑红蛋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3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纳入...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和脑红蛋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3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纳入观察组。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的75例健康足月新生儿纳入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sLOX-1、VILIP-1和脑红蛋白水平变化,分析血清sLOX-1、VILIP-1和脑红蛋白水平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对临床指标与患儿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血清sLOX-1、VILIP-1和脑红蛋白预测患儿发生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的血清sLOX-1、VILIP-1和脑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sLOX-1、VILIP-1和脑红蛋白水平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升高而升高(P<0.0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预后不良与Apgar评分、开始治疗日龄、sLOX-1、VILIP-1和脑红蛋白水平有关(P<0.01),而与性别、孕周、日龄、胎龄、生产方式、出生时体质量、体温、心率、脐带异常,以及母体贫血、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血清sLOX-1>888.02 ng/L、VILIP-1>0.83μg/L和脑红蛋白>24.22 pg/mL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血清sLOX-1、VILIP-1和脑红蛋白水平在预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不良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6.9%,特异度为86.4%,曲线下面积(AUC)为0.971,明显高于sLOX-1(Z=2.289,P=0.022)、VILIP-1(Z=2.635,P=0.008)和脑红蛋白(Z=3.263,P=0.001)单项指标检测,而3项指标之间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LOX-1、VILIP-1和脑红蛋白水平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严重程度有密切联系,是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测预后不良方面具有较高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血凝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视锥蛋白蛋白-1 脑红蛋白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下载PDF
化痰祛瘀汤对脑小血管病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GABA、VILIP-1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田与乾 方永军 +5 位作者 胡亚莉 张慧 黄晓峰 韦鹏方 赵鑫雅 闫咏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23-129,共7页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汤对脑小血管病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γ-氨基丁酸(GABA)和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脑小血管病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每组12只。...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汤对脑小血管病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γ-氨基丁酸(GABA)和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脑小血管病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采用同种系微栓子体外注入法制备脑小血管病大鼠模型,中药低、高剂量组分别予化痰祛瘀汤1.25、2.5 g/kg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连续28 d。给药1、7、14、28 d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组织GABA、VILIP-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海马组织细胞排列杂乱、间隙增宽,细胞核萎缩、坏死,脑组织GABA表达明显降低(P<0.05),VILIP-1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高剂量组大鼠给药7、14、28 d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脑组织GABA表达明显升高(P<0.05),VILIP-1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中药低剂量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大鼠各时点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海马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脑组织GABA表达升高,VILIP-1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汤可提高海马组织GABA表达、抑制VILIP-1表达,从而改善脑小血管病大鼠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认知障碍 Γ-氨基丁酸 视锥蛋白样蛋白1 大鼠
下载PDF
VILIP-1在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兴奋性毒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董瑶 于福平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兴奋毒性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PD)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有关。神经兴奋性毒性是指过量的谷氨酸过度激活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NMDAR)并导致神经元毒性的过程。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是... 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兴奋毒性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PD)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有关。神经兴奋性毒性是指过量的谷氨酸过度激活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NMDAR)并导致神经元毒性的过程。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是神经元钙传感器(NCS)大家族的一员,主要在大脑神经元中表达,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调节神经元离子通道、神经元生长和存活。VILIP-1可以作为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兴指标。文章对VILIP-1在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兴奋性毒性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锥蛋白样蛋白1 神经兴奋性毒性 谷氨酸 NMDA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VILIP-1、sCD40L、Aβ1-42蛋白变化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联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翟夏音 《淮海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453-456,46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变化与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ACI患者110例,依据蒙特利尔认知量表(...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变化与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ACI患者110例,依据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分为认知障碍组(54例)和认知正常组(56例);选取同期住院的其他疾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血清VEGF、VILIP-1、sCD40L、Aβ1-42蛋白水平,分析其与MoCA评分的关联性。结果:认知障碍组、认知正常组、对照组血清VILIP-1、sCD40L水平依次降低,Aβ1-42蛋白水平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血清VEGF水平低于认知正常组,高于对照组(P<0.05)。ACI患者血清VILIP-1、sCD40L水平与MoCA呈正相关关系,Aβ1-42蛋白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关系,VEGF水平与MoCA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患者NIHSS评分增高、VILIP-1及sCD40L高水平、Aβ1-42蛋白表达降低是ACI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CI伴有认知障碍患者血清VILIP-1、sCD40L水平显著升高、Aβ1-42水平显著降低,与认知受损程度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 视锥蛋白蛋白-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可溶性CD40配体 β淀粉蛋白1-42
下载PDF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中omentin-1、AQP4、VILIP-1与急诊血管内治疗后血管再通的关系
15
作者 张海江 樊海梅 +2 位作者 陈杰 任国勇 吴雪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患者中网膜素-1(omentin-1)、水通道蛋白4(AQP4)、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与急诊血管内治疗后血管再通的关系及联合预测效能。方法选取110例行急诊血管内治疗的ALVOS患者,根据术后血管是否再通... 目的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患者中网膜素-1(omentin-1)、水通道蛋白4(AQP4)、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与急诊血管内治疗后血管再通的关系及联合预测效能。方法选取110例行急诊血管内治疗的ALVOS患者,根据术后血管是否再通分为未再通组(23例)和再通组(87例),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和omentin-1、AQP4、VILIP-1水平。采用LASSO回归初筛术后血管再通的特征变量,寻找可使模型性能优良且影响因素最少的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血管再通的影响因素。应用R语言绘制列线图预测术后血管再通,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验证列线图的预测效能和校准度。结果未再通组高血压患者占比、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急诊血糖、AQP4和VILIP-1水平高于再通组,发病至血管内治疗时间长于再通组,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静脉溶栓患者占比、血小板、omentin-1水平低于再通组(P<0.05)。术前ASPECTS、omentin-1水平是术后血管再通的相关独立保护因素,发病至血管内治疗时间、术前NIHSS评分、AQP4和VILIP-1水平是术后血管再通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P<0.05)。运用R语言对logistic回归进行列线图可视化分析,该列线图预测术后血管再通的一致性指数为0.994,呈现出良好的区分度;列线图的ROC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术后血管再通的AUC为0.994,预测灵敏度为98.90%,特异度为95.70%,校准度为0.975,与实际观测结果曲线贴合度良好。结论omentin-1、AQP4、VILIP-1水平为ALVOS患者急诊血管内治疗后血管再通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可通过监测其水平进行早期预测,采取针对性治疗,改善血管再通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网膜素-1 水通道蛋白4 视锥蛋白蛋白-1
下载PDF
血清VILIP-1 CXCL16联合ox-LDL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康梅娟 温昌明 +4 位作者 张保朝 孙军 裴双 杨银雪 崔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1249-125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VILIP-1、CXCL16结合ox-LDL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方法以2020-05—2021-12南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另取100例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 目的探讨血清VILIP-1、CXCL16结合ox-LDL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方法以2020-05—2021-12南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另取100例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VILIP-1、CXCL16、ox-LDL水平。依据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定患者半年内的临床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以患者临床预后为因变量,VILIP-1、CXCL16、ox-LDL为自变量拟合多分类或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各指标对患者病情或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VILIP-1、CXCL16、ox-LD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血清VILIP-1、CXCL16、ox-LDL水平升高(P<0.05);与中度组比较,重度组血清VILIP-1、CXCL16、ox-LDL水平升高(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血清VILIP-1、CXCL16、ox-LDL水平显著升高(P<0.05)。ILIP-1、CXCL16、ox-LDL等均是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疾病分级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VILIP-1的AUC值为0.834,灵敏度69.45%,特异性80.29%;CXCL16的AUC值为0.830,灵敏度69.38%,特异性81.02%;ox-LDL的AUC值为0.824,灵敏度69.40%,特异性80.31%;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938,灵敏度83.56%,特异性93.11%。结论血清VILIP-1、CXCL16、ox-LDL水平的异常变化与疾病分型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视锥蛋白样蛋白1 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6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预后 血清
下载PDF
血清Klotho蛋白、视锥蛋白样蛋白-1、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和预后不良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常琳 高永红 +2 位作者 赵洲 连雪梅 李亚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9期1706-1711,1730,共7页
目的:探讨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血清Klotho蛋白、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与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6例AD患者作为AD组,另选取150例同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 目的:探讨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血清Klotho蛋白、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与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6例AD患者作为AD组,另选取150例同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Klotho蛋白、VILIP-1、HMGB1表达水平,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两组认知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上三指标与MMSE评分之间的关系;AD患者根据治疗1年后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74)与预后不良组(n=62),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发A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Klotho蛋白、VILIP-1、HMGB1联合检测对AD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AD组的MMSE评分、血清Klotho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VILIP-1及HMGB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MMSE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血清VILIP-1、HMGB1水平与MMSE评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VILIP-1、HMGB1水平升高是引发AD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Klotho蛋白水平升高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Klotho蛋白、VILIP-1、HMGB1联合检测AD患者曲线下面积为0.839,敏感度为80.65%,特异度为83.78%。结论:血清Klotho蛋白、VILIP-1、HMGB1表达水平与AD患者认知功能和预后均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临床可以通过联合检测以上三指标辅助评估AD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病 高迁移率族蛋白1 视锥蛋白蛋白-1 KLOTHO蛋白 认知功能 预后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及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18
作者 吴丹 《慢性病学杂志》 2023年第5期648-652,共5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及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visinin-like protein 1,VILI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北京市仁和...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及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visinin-like protein 1,VILI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北京市仁和医院收治的11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评分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脑血管储备功能指标[脑血管储备(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屏气指数(breath holding index,BHI)]、血清VILIP-1、VEGF水平与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6.36%)较对照组(85.4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更高,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VR、BHI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CVR、BH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更高,P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VILIP-1、V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ILIP-1、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神经节苷脂能提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且可明显改善脑血管储备功能及血清VILIP-1、VEG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司匹林 神经节苷脂 脑血管储备功能 视锥蛋白蛋白-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血清Tau蛋白、β淀粉样蛋白、视锥蛋白样蛋白-1及脑电图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皮层神经活动的评估价值
19
作者 王杰 穆斌 +2 位作者 胡金雅 贺婕 孙志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869-1872,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Tau蛋白、β淀粉样蛋白(Aβ)、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及脑电图对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脑皮层神经活动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接受诊疗的50例MCI患者纳入观察组,并随机抽取... 目的探究血清Tau蛋白、β淀粉样蛋白(Aβ)、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及脑电图对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脑皮层神经活动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接受诊疗的50例MCI患者纳入观察组,并随机抽取同期在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纳入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脑电图检查,并检测其血清Tau蛋白、Aβ和VILIP-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上述指标对MCI患者脑皮层神经活动的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的α频段、β频段频率低于对照组,θ频段、δ频段频率高于对照组,血清Tau蛋白、VILIP-1水平高于对照组,A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CI患者的脑电图θ频段、δ频段频率及血清Tau蛋白、VILIP-1水平与MMSE评分、MoCA评分呈负相关,α频段、β频段频率及血清Aβ水平与MMSE评分、MoCA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Tau蛋白、VILIP-1水平与脑电图α频段、β频段频率呈负相关,与θ频段、δ频段频率呈正相关;Aβ水平与脑电图α频段、β频段频率呈正相关,与θ频段、δ频段频率呈负相关(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α频段频率、β频段频率、θ频段频率、δ频段频率、血清Tau蛋白水平、Aβ水平、VILIP-1水平诊断MCI的AUC值分别为0.866、0.885、0.911、0.850、0.846、0.859、0.891,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较,MCI患者血清Tau蛋白和VILIP-1水平升高,Aβ水平降低,脑电图α频段、β频段频率降低,θ频段、δ频段频率升高,可反映脑皮层神经活动和认知障碍程度,对MCI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TAU蛋白 Β淀粉蛋白 视锥蛋白蛋白-1 脑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视锥蛋白样蛋白-1评价颅脑损伤程度及高压氧治疗疗效的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雁 梁观桃 +3 位作者 黄烽 张天强 吴文彬 晋龙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541-544,共4页
目的探讨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评价颅脑损伤程度及高压氧(HBO)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将296只Wistar大鼠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假创伤组(n=70)、轻中度创伤组(n=70),中重度创伤组(n=91)和中重度创伤后HBO干预组(HBO组,n=65)。HBO组大... 目的探讨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评价颅脑损伤程度及高压氧(HBO)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将296只Wistar大鼠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假创伤组(n=70)、轻中度创伤组(n=70),中重度创伤组(n=91)和中重度创伤后HBO干预组(HBO组,n=65)。HBO组大鼠在创伤后24 h即行HBO治疗,各组于创伤后6 h按照Zea-Longa等级评分法评估颅脑损伤程度。假创伤组、轻中度创伤组和中重度创伤组分别于创伤后6 h和1、3、5、7、9、14 d取血和脑组织,HBO组于创伤后3、5、7、9和14 d取血和脑组织。ELISA检测血浆VILIP-1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VILIP-1表达。结果与假创伤组比较,其他各组VILIP-1在创伤后6 h明显升高(P<0.05)、轻中度创伤第5天降至正常(P>0.05)、中重度创伤组至第14天仍未降至正常(P<0.05)、HBO组至第9天降至正常(P>0.05)。血清中VILIP-1水平与脑组织VILIP-1水平呈正相关(r=0.973,P<0.05),VILIP-1水平与Zea-Longa等级评分呈正相关(r=0.966,P<0.05)。结论新型生物标志物VILIP-1可以作为颅脑创伤程度的评价标准,其血液中表达水平与创伤程度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视锥蛋白蛋白-1 颅脑创伤 损伤程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