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3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岛型掌跖角化病
1
作者 王莹 陈立新 +3 位作者 李钦峰 冯小燕 刘欣欣 廉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99,共3页
患儿男,2岁,因周身红斑、丘疹伴瘙痒,掌跖部角化1年就诊。患儿双侧手掌、足底弥漫性对称性红斑,伴角化过度,表面可见厚层鳞屑及皲裂,皮疹延伸至手足背、手腕内侧、脚踝及跟腱区;躯干、四肢红斑、丘疹,散在抓痕,周身皮肤干燥粗糙基因检测... 患儿男,2岁,因周身红斑、丘疹伴瘙痒,掌跖部角化1年就诊。患儿双侧手掌、足底弥漫性对称性红斑,伴角化过度,表面可见厚层鳞屑及皲裂,皮疹延伸至手足背、手腕内侧、脚踝及跟腱区;躯干、四肢红斑、丘疹,散在抓痕,周身皮肤干燥粗糙基因检测:患儿SERPINB7基因纯合突变c.796C>T;患儿父母手足无类似皮疹,基因检测结果均为SERPINB7基因杂合突变c.796C>T。结合本例患儿临床表现和基因检测结果,诊断为长岛型掌跖角化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跖角化病 长岛型
原文传递
98岁患者大型脂溢性角化病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黄建国 黄朝頔 +1 位作者 龚启英 李桂明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2064-2069,共6页
患者女,98岁,右侧颞部长褐色皮疹20年。皮肤科情况:右侧颞部长新生物,呈花蕊状,大小约为30 * 35 * 10 mm3。采用活检钳法活检。组织病理学示:角化过度,表皮显著增厚以棘层肥厚明显,乳头瘤样增生可见,角质囊肿及基底样细胞分布明显。诊断... 患者女,98岁,右侧颞部长褐色皮疹20年。皮肤科情况:右侧颞部长新生物,呈花蕊状,大小约为30 * 35 * 10 mm3。采用活检钳法活检。组织病理学示:角化过度,表皮显著增厚以棘层肥厚明显,乳头瘤样增生可见,角质囊肿及基底样细胞分布明显。诊断:脂溢性角化病(棘层肥厚型)。治疗:外用药物并随访。本研究有三大特点:年龄大﹑皮损大﹑活检钳法,三者均极少见,并取得了满意结果;本研究技术操作简便,痛苦小,无风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并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溢性角化病 98岁 大型皮损 活检钳法
下载PDF
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3
作者 袁志明 林泽旭 +1 位作者 陈水莲 林鑫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6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干扰素组和激光结合组,各48例。干扰素组患... 目的探讨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干扰素组和激光结合组,各48例。干扰素组患者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激光结合组患者在干扰素组基础上联合激光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皮肤生理指标(经皮失水率、皮肤含水率)、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激光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干扰素组(97.92%vs.81.25%,χ^(2)=7.144,P=0.008)。治疗2个月后,2组血清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且激光结合组高于干扰素组(P<0.01);2组经皮失水率低于治疗前,皮肤含水率高于治疗前,且激光结合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干扰素组(P<0.01);2组症状与躯体感受、心理感受、日常活动、衣物选择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激光结合组低于干扰素组(P<0.01)。激光结合组与干扰素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vs.14.58%,χ^(2)=1.786,P=0.181)。结论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脂溢性角化病可增强疗效,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皮肤状态,降低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溢性角化病 激光治疗 重组人干扰素Α-1B 治疗结果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光化性角化病患者皮肤镜特征与光动力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李淑 曹春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光化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is,AK)患者皮肤镜特征与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9月在笔者医院接受PDT治疗的82例AK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前均接受皮肤镜检查,所有... 目的:探讨光化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is,AK)患者皮肤镜特征与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9月在笔者医院接受PDT治疗的82例AK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前均接受皮肤镜检查,所有患者均清洁面部皮肤接受光动力治疗仪照光,根据患者情况照射1~6次,照射后评价PDT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皮肤镜特征,以评价皮肤镜特征与PDT治疗效果间的关系。结果:82例患者中,男性占比达71.95%,皮损部位多位于颞部,Olsen临床分级AKⅠ级31.71%,AKⅡ级54.88%,AKⅢ级13.41%。82例患者平均PDT治疗次数为(2.29±0.69)次,经治疗后50例皮损完全消退,病理改变消失为完全缓解,23例皮损改善≥50%为部分缓解,PDT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02%。治疗后鳞屑、毛囊开口、红色假网状结构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PDT治疗AK疗效佳,可改善AK患者皮肤镜下检测出现的鳞屑、毛囊开口、红色假网状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镜特征 角化病 光动力疗法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血卟啉光动力学疗法治疗光化性角化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5
作者 余惠文 刘才根 +2 位作者 欧阳晨思 晏勇 赵师英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10-111,116,共3页
目的研究血卟啉光动力学疗法治疗光化性角化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择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40例光化性角化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纳入实施常规治疗的20例患者,观察组则纳入施以血卟啉光动力学疗法治疗的20例患者。将... 目的研究血卟啉光动力学疗法治疗光化性角化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择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40例光化性角化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纳入实施常规治疗的20例患者,观察组则纳入施以血卟啉光动力学疗法治疗的20例患者。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的疾病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光化性角化病患者实施血卟啉光动力学疗法安全有效,还可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病 血卟啉 光动力学疗法 安全性
下载PDF
水源性肢端角化病2例
6
作者 谭又吉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3期51-52,共2页
水源性肢端角化病是患者接触水源后在手掌部位发生皮损。MACCORMACK等^([1])认为其发病与外分泌腺口扩张有关;ITIN等^([2])认为,其与患者角质层完整性的破坏、功能障碍导致水分吸收增加有关。笔者2022年曾收治水源性肢端角化病2例,现将... 水源性肢端角化病是患者接触水源后在手掌部位发生皮损。MACCORMACK等^([1])认为其发病与外分泌腺口扩张有关;ITIN等^([2])认为,其与患者角质层完整性的破坏、功能障碍导致水分吸收增加有关。笔者2022年曾收治水源性肢端角化病2例,现将诊疗经过报道如下。1病例摘要1.1一般资料例1:患者男,15岁,学生,因“足底泛白3个月”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端 角化病 水源性
下载PDF
CO_(2)点阵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及术后疼痛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臧娅群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6期14-16,共3页
目的:分析CO_(2)点阵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及疼痛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冷冻疗法治疗... 目的:分析CO_(2)点阵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及疼痛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冷冻疗法治疗,观察组采取CO_(2)点阵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析CO_(2)点阵激光治疗后疼痛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色素减退、色素沉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吸烟史、有饮酒史、皮损面积1~3 cm^(2)是脂溢性角化病患者CO_(2)点阵激光治疗后发生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O_(2)点阵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较好,患者疼痛较轻,色素减退、色素沉着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点阵激光 冰冻疗法 脂溢性角化病 疼痛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液氮冷冻与Q开关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比较
8
作者 葛玉婷 赵孙秀 +1 位作者 林丁涵 秦晓庆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21-0024,共4页
本研究综合分析比较液氮冷冻与Q开关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80例,通过随机抽样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41例,实施液氮冷冻治疗)和观察组(39例,实施液Q... 本研究综合分析比较液氮冷冻与Q开关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80例,通过随机抽样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41例,实施液氮冷冻治疗)和观察组(39例,实施液Q开关激光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并采用WHO疼痛分级标准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0.24%(P<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26%、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脂溢性角化病中采用Q开关激光与液氮冷冻均具有较好的效果,Q开关激光更有利于创面愈合,缓解疼痛,并预防或降低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综合考量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冷冻 Q开关激光 脂溢性角化病 创面愈合
下载PDF
超皮秒532nm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郭琴 刘聪 刘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7-239,共3页
脂溢性角化病是皮肤科门诊的常见损容性疾病,我们观察了2021年9月—12月到我院就诊的患者共60例,分别应用超皮秒532 nm激光和Q开关532nm激光治疗,现将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资料1.1.1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入选标准:入选病... 脂溢性角化病是皮肤科门诊的常见损容性疾病,我们观察了2021年9月—12月到我院就诊的患者共60例,分别应用超皮秒532 nm激光和Q开关532nm激光治疗,现将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资料1.1.1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入选标准:入选病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1];初诊患者,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溢性角化病 超皮秒532 nm激光 Q开关532 nm激光
原文传递
光动力疗法治疗日光角化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孔淑贞 王亮琪 +2 位作者 张静 曾维惠 耿松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114-118,共5页
目的:评价光动力治疗日光角化病(Actinickeratosis,AK)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2年3月笔者医院采用光动力治疗AK的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其临床疗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后使用有序多分类Logis... 目的:评价光动力治疗日光角化病(Actinickeratosis,AK)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2年3月笔者医院采用光动力治疗AK的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其临床疗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后使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共纳入116例AK患者,其中49例(42.24%)完全缓解,35例(30.17%)部分缓解,32例无效(27.59%),总有效率72.41%;治疗次数3次及以上的AK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54%。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次数,皮损分级、皮损数量是影响治疗疗效的主要因素;治疗1~2次者疗效比治疗3次及以上者差(OR=0.036,P<0.05);皮损分级低者(Olsen1~2级)疗效优于皮损分级(3级)高者(OR=3.848,P<0.05);皮损数量少者疗效较皮损多发者(≥3个)疗效更佳(OR=17.167,P<0.05)。治疗期间AK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单发、皮损厚度偏薄的日光角化病患者进行光动力治疗效果更佳,且治疗次数以3次以上为宜。性别、年龄、皮肤类型、皮损直径等均不影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日光角化病 临床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光化性角化病病人皮肤组织Toll样受体7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1
作者 刘珈言 李二龙 +4 位作者 梅蓉 杨礼凤 赵文彬 韩成龙 周慧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2203-2206,共4页
目的探讨光化性角化病(AK)病人皮肤组织中Toll样受体7(TLR7)蛋白表达及其对AK病人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集的134例AK病人的皮肤蜡块标本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收集的129例健康人员的皮肤蜡块... 目的探讨光化性角化病(AK)病人皮肤组织中Toll样受体7(TLR7)蛋白表达及其对AK病人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集的134例AK病人的皮肤蜡块标本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收集的129例健康人员的皮肤蜡块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皮肤组织的TLR7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两组皮肤组织TLR7蛋白表达水平。对观察组病人随访3年,根据是否发展为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分为癌变组和非癌变组,对比癌变组与非癌变组皮肤组织中TLR7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K病人进展为cSCC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皮肤组织TLR7蛋白表达水平对AK病人发生cSCC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皮肤组织中TLR7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23.76±3.90比4.95±0.64)(P<0.05);AK病人cSCC发生率为15.67%;癌变组与非癌变组皮肤病史、病程、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变组年龄高于非癌变组(P<0.05),男性、Fitzpatrick皮肤分型为Ⅰ/Ⅱ型的比例及皮肤组织TLR7蛋白表达量高于非癌变组(P<0.05);高龄、男性、Fitzpatrick皮肤分型为Ⅰ/Ⅱ型、皮肤组织TLR7蛋白高表达均为AK病人癌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该模型拟合效果良好(P>0.05);皮肤组织TLR7蛋白表达预测AK病人进展为cSCC的ROC曲线的截断值25.34,灵敏度80.95%,特异度81.42%,ROC曲线下面积0.81,95%CI:(0.74,0.88)。结论AK病人皮肤组织中TLR7蛋白的表达量升高,且是AK病人继发cSCC的独立危险因素,对AK病人的预后具有良好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病 Toll样受体7蛋白 危险因素 预测效能
下载PDF
皮肤镜对早期脂溢性角化病与扁平疣的特征分析
12
作者 郑宝勇 聂廷芬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19期2933-2934,2937,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SK)与扁平疣的皮肤镜图像特征,为临床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本院皮肤科门诊接受皮肤镜检查且诊断为早期SK和扁平疣患者各40例。分析其皮肤镜的图像特征。结果40... 目的观察早期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SK)与扁平疣的皮肤镜图像特征,为临床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本院皮肤科门诊接受皮肤镜检查且诊断为早期SK和扁平疣患者各40例。分析其皮肤镜的图像特征。结果40例诊断为早期SK患者中有37例经皮肤CT检查确诊,诊断准确率为92.50%;40例诊断为扁平疣患者中有38例经皮肤CT检查确诊,诊断准确率为95.00%。37例早期SK患者与38例扁平疣患者的性别、发病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早期SK患者的皮肤镜图像中,粉刺样开口、栗粒样囊肿、发夹样血管、裂隙与脊结构、虫蚀状边缘、乳头增生样结构及均质假网状结构分别有24例、20例、23例、22例、13例、7例及6例;38例扁平疣患者的皮肤镜图像中,环状结构、点状血管结构、红色至淡褐色、孤立分布及融合分布分别有38例、32例、34例、30例及8例。结论早期SK与扁平疣的皮肤镜图像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可据此进行临床诊断与鉴别,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脂溢性角化病 扁平疣 皮肤镜 图像特征
下载PDF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日光性角化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雪青 张爱华 +4 位作者 高燕 王海霞 王伟伟 董璐 刘静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年第12期755-756,共2页
日光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es,AK),又称光线性角化病或老年性角化病,因不典型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生而引起的皮肤损害。皮损多见暴露部位如面部、头皮、手背部位。日光性角化病目前被认为是皮肤癌前病变的一种,有向鳞状细胞癌(squamou... 日光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es,AK),又称光线性角化病或老年性角化病,因不典型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生而引起的皮肤损害。皮损多见暴露部位如面部、头皮、手背部位。日光性角化病目前被认为是皮肤癌前病变的一种,有向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演变的危险,据Lee等[1]统计每年约有0.025%~16%的AK患者进展为SCC,所以应尽早治疗避免恶化。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作为治疗日光性角化病的一项新技术,其对病变组织有较好的选择性,且无瘢痕形成,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2],近些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性角化病 光线性角化病 老年性角化病 瘢痕形成 光动力疗法 鳞状细胞癌 皮肤损害 美容效果
下载PDF
水源性肢端角化病3例
14
作者 何艳 王丽 +1 位作者 周文婷 雷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62-562,共1页
3例患者均为女性,病史最短4个月,最长15年,均在双手浸水后手指掌面、大小鱼际、指背出现白色丘疹和皮肤肿胀,离水皮肤干燥后,皮疹逐渐消退恢复至原状,如浸泡于热水,皮疹出现的时间明显缩短;例2伴有手足多汗;例3合并有手部湿疹病史。“... 3例患者均为女性,病史最短4个月,最长15年,均在双手浸水后手指掌面、大小鱼际、指背出现白色丘疹和皮肤肿胀,离水皮肤干燥后,皮疹逐渐消退恢复至原状,如浸泡于热水,皮疹出现的时间明显缩短;例2伴有手足多汗;例3合并有手部湿疹病史。“水桶征”实验:3例患者双手浸泡于常温或温水中10~30min,例1左手示指、中指掌面出现密集乳白色半圆形丘疹,例2双手大鱼际出现乳白色半圆形丘疹,融合成斑块,双手小鱼际、指背出现散在乳白色半圆形丘疹,呈鹅卵石样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性 肢端 角化病 水杨酸 保湿剂
原文传递
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及脂溢性角化病临床和超声特点
15
作者 朱阳春 陈文 +2 位作者 崔立刚 孙洋 付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98-1701,共4页
目的 观察皮肤基底细胞癌(BCC)、鳞状细胞癌(SCC)及脂溢性角化病(SK)的临床和超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BCC(69处病变)、44例SCC(44处病变)和27例SK(28处病变)患者资料,观察其临床及超声特征。结果 BCC组及SCC组位于曝光部位病变占... 目的 观察皮肤基底细胞癌(BCC)、鳞状细胞癌(SCC)及脂溢性角化病(SK)的临床和超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BCC(69处病变)、44例SCC(44处病变)和27例SK(28处病变)患者资料,观察其临床及超声特征。结果 BCC组及SCC组位于曝光部位病变占比高于SK组(P均<0.017)。3组病变最大径、累及深度、累及皮肤层次、病变形态、多发点状高回声、病变基底部边界、后方回声、血流信号及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CC组病变最大径和累及深度均大于BCC组和SK组(P均<0.017);SK组形态规则病变占比大于SCC组(P<0.017);仅BCC组病变表现为多发点状高回声(P均<0.017);SCC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BCC组(P<0.017);SK组病变多仅累及表皮,且基底部边界多清晰,而BCC组和SCC组病变多浸润至真皮层或皮下组织(P均<0.017),且与BCC组相比,SCC组更易侵犯皮下组织(P<0.017);SK组病变多无血流信号或仅有少量血流信号,而BCC组多为中等血流信号、SCC组多为丰富血流信号(P均<0.017)。结论 皮肤SK可发生于全身多部位,仅累及皮肤表皮层,病变基底光滑,与真皮层分界清晰,内未见或仅见少量血流信号。BCC和SCC好发于头面部等曝光部位,均可表现为低回声病变,基底部边界不清,侵及真皮层或皮下组织,BCC内可见多发特征性点状高回声,而SCC体积较大、浸润更深、血流信号更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基底细胞 鳞状细胞 角化病 脂溢性 超声检查
下载PDF
汗孔角化病2例及文献复习
16
作者 黄珊 谈琦 +6 位作者 陈诗琪 杨涛 杨惠芳 蓝丽芳 郑文龙 万春雷 李龙年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14-417,共4页
报告2例汗孔角化病。例1.患者女,57岁,面部、颈部及四肢斑块渐增多30年。皮肤科检查:面部、颈部及四肢等暴光部位可见圆形、花环状或不规则的角化过度斑,边缘隆起,中央轻度凹陷、萎缩。诊断: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病。例2.患者男,4... 报告2例汗孔角化病。例1.患者女,57岁,面部、颈部及四肢斑块渐增多30年。皮肤科检查:面部、颈部及四肢等暴光部位可见圆形、花环状或不规则的角化过度斑,边缘隆起,中央轻度凹陷、萎缩。诊断: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病。例2.患者男,45岁,全身散在斑块20年余。皮肤科检查:全身散在棕褐色角化性斑块,部分边缘隆起,纤细如线,离心性扩大,中央色素沉着。诊断:播散性浅表性汗孔角化病。2例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均可见角化不全柱斜插入凹陷的表皮内。全外显子测序发现相关突变,例1为MVK c.1126G>A,例2为ATP2C1 c.899+4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孔角化病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CO_(2)点阵激光预处理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日光性角化病临床疗效观察
17
作者 汪静文 王静 +3 位作者 王娜 李晴 张婷芳 杨春俊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925-928,共4页
目的:评价CO_(2)点阵激光预处理联合光动力治疗日光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日光性角化病人共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光动力治疗,观察组经CO_(2)点阵激光对皮损处预处理后再行光动力治疗。2组... 目的:评价CO_(2)点阵激光预处理联合光动力治疗日光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日光性角化病人共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光动力治疗,观察组经CO_(2)点阵激光对皮损处预处理后再行光动力治疗。2组均每1~2周治疗1次,如1次治疗后皮损未完全消退,可重复治疗,1个疗程总治疗次数不超过6次。分别于治疗结束后4周、6个月对2组病人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4周,观察组病人皮疹治疗有效率为100.00%(15/15),高于对照组的60.00%(9/15)(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6.67%(1/15),低于对照组的46.67%(7/15)(P<0.05)。治疗过程中2组病人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及随访过程中,2组病人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CO_(2)点阵激光预处理有助于更好地清除日光性角化皮疹,有效降低皮疹复发,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性角化病 光动力疗法 CO_(2)点阵激光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日光性角化病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付秀娟 黄茜 +1 位作者 叶静 范莉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研究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TD)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日光性角化病(AK)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确诊为AK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采取ALA-PTD治疗,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CO_(2)... 目的研究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TD)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日光性角化病(AK)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确诊为AK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采取ALA-PTD治疗,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CO_(2)点阵激光预处理皮损区域,比较2组治疗效果、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以及痂皮脱落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A-PTD疗法联合CO_(2)点阵激光能够提升患者疗效,兼具较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CO_(2)点阵激光 日光性角化病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水源性肢端角化病
19
作者 毛燕 师绍敏 +2 位作者 李倩 胡焕荣 刘亚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87-388,共2页
患者男,32岁。主诉:双手浸水后出现丘疹、肿胀2年。现病史:患者2年前开始,双手接触水数分钟后出现白色丘疹、斑块,伴紧绷感。脱离水源,皮肤干燥后症状可完全消退。自发病以来未诊治。
关键词 肢端角化病 水源性 皮肤镜
原文传递
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镜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钱春燕 廖非 +2 位作者 王洁 顾栋桦 曹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3-205,共3页
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SK),俗称老年斑,又名基底细胞乳头状瘤(basal cell papilloma),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好发部位面部及胸背部。普通型脂溢性角化病根据其临床表现通常易于诊断,但在皮损特征不... 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SK),俗称老年斑,又名基底细胞乳头状瘤(basal cell papilloma),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好发部位面部及胸背部。普通型脂溢性角化病根据其临床表现通常易于诊断,但在皮损特征不典型或受到刺激、合并感染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镜 组织 脂溢性角化病 诊断符合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