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化龈形成机制及增量移植材料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石雅茹 杨庆祎 徐晓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563,共8页
角化龈对于维持牙周组织健康有重要意义,但其具体形成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口腔上皮细胞的分化由基因决定,同时上皮下结缔组织和牙周膜也会影响上皮的类型,其中上皮下结缔组织中的弹性纤维对于维持上皮的表型起重要间接作用。由于形... 角化龈对于维持牙周组织健康有重要意义,但其具体形成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口腔上皮细胞的分化由基因决定,同时上皮下结缔组织和牙周膜也会影响上皮的类型,其中上皮下结缔组织中的弹性纤维对于维持上皮的表型起重要间接作用。由于形成机制不明,目前角化龈增量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膜龈手术,使用的移植材料包括自体组织(游离龈移植物、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物和自体血小板浓缩物等)、异体材料(脱细胞真皮基质、异种胶原基质和羊膜等)以及两者结合而成的组织工程制品(以层状壳聚糖或纳米纤维水凝胶复合材料为支架的组织工程制品)。现从牙龈角化过程、角化决定因素和现有的移植材料进行综述,总结目前在牙龈角化机制及角化龈增量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及新型材料的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龈 上皮下结缔组织 细胞分 牙周软组织再生 移植材料
下载PDF
角化龈增宽术的角化龈宽度测量分析
2
作者 柯晓菁 周伟 +2 位作者 李艳芬 谭葆春 李厚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63-1068,共6页
目的:对角化龈增宽术使用3种测量方法比较角化龈宽度增量的差别,为临床角化龈增宽效果的测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参加角化龈增宽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成试验组(移植物为... 目的:对角化龈增宽术使用3种测量方法比较角化龈宽度增量的差别,为临床角化龈增宽效果的测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参加角化龈增宽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成试验组(移植物为可吸收梯度层修复膜)和对照组(移植物为自体游离龈组织)。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利用3种方法测量角化龈宽度(the width of keratinized gingival,KW),分别为颊侧中点法、颊侧近中/中央/远中位点法及自定义定点法,并按整体、不同分区及不同牙位数分类计算3种方法组间KW增量的差别。结果:从整体上,3种测量方法在试验组和对照组的KW增量的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手术区域上,前牙区3种测量方法的KW增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后牙区,试验组中方法三与方法一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对照组的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手术牙位数上,当牙位数少于3颗牙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3组间KW增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牙位数达3颗及以上时,试验组方法三与方法一的KW增量差值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6),方法三与方法二的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7),而对照组的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角化龈宽度测量方法均适用于角化龈增宽效果的评价,临床应用可优先选择最简便的颊侧中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龈增宽术 角化龈宽度 测量
下载PDF
角化龈增量对维护牙周炎患者种植体稳定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陆杰 徐燕 邹晨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0-514,共5页
目的:评估根向复位瓣联合游离龈移植术(FGG)重建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角化龈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后出现种植体周角化龈不足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FGG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含19个种植体,观察比较两组... 目的:评估根向复位瓣联合游离龈移植术(FGG)重建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角化龈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后出现种植体周角化龈不足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FGG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含19个种植体,观察比较两组种植体周围组织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在观察期间两组种植体功能良好,FGG组部分测量指标[角化龈宽度(KTW)、牙龈指数(GI)、改良菌斑指数(mPI)、龈缘退缩(GR)、边缘骨吸收(MBL)]较基线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两组种植体周围组织状况(KTW、GI、PI、GR)相比,FGG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向复位瓣联合游离龈移植可以增加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角化龈的宽度,在短期内能维护种植体周健康和稳定种植体周围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移植术 慢性牙周炎 角化龈 种植修复
下载PDF
3种增宽种植体颊侧角化龈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比
4
作者 蔺世晨 刘航 +3 位作者 吴雪 李鑫 季一鸣 段少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6-321,共6页
目的 探讨和评价3种角化龈增宽方法在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接受下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治疗且存在颊侧角化龈宽度不足的患者36例,在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上,按... 目的 探讨和评价3种角化龈增宽方法在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接受下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治疗且存在颊侧角化龈宽度不足的患者36例,在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上,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例,分别应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 growth factors,CGFs)、游离龈移植(free gingival graft,FGG)来增加种植体颊侧角化龈宽度(keratinized tissue width,KTW),术后1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患者疼痛程度,术后6个月测量3组患者KTW及美观满意度。结果 术后6个月,3组患者的KTW分别为:ADM组(3.72±1.18)mm、CGFs组(2.92±0.72)mm、FGG组(4.65±0.91)mm,均较术前显著增加,且FGG组增加幅度[(3.49±0.79)mm]最大,高于ADM组[(2.75±0.96)mm]和CGFs组[(1.84±0.65)mm],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FGG组(3.50±1.17)明显高于ADM组(2.25±1.06)和CGFs组(2.00±0.9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美观满意度VAS评分,ADM组(8.67±0.89)和CGFs组(8.17±0.94)均显著高于FGG组(6.00±1.2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M、CGFs、FGG 3种方法各有特点,均能够有效增加种植体颊侧KTW,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疗机构的条件,合理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 浓缩生长因子 游离移植 角化龈增宽
下载PDF
游离龈移植及单纯应用可吸收膜诱导角化龈生成在种植体周围角化龈缺失中的应用对比
5
作者 李宏 杨卓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龈移植(Free gingival grafts,FGG)及单纯应用可吸收膜诱导角化龈生成在种植体周围角化龈缺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例预行后牙种植术的种植体周围角化龈缺失患者,于种植二期术前对... 目的:探讨游离龈移植(Free gingival grafts,FGG)及单纯应用可吸收膜诱导角化龈生成在种植体周围角化龈缺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例预行后牙种植术的种植体周围角化龈缺失患者,于种植二期术前对患者行可吸收膜诱导再生术,术后4周测量种植位点仅生成部分角化龈,再行FGG,并将其以不同术式结果分为可吸收膜诱导术组和FGG组。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角化龈厚度和宽度、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I)、改良出血指数(Modif ied bleeding index,m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水平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3d、7 d,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均逐渐降低,且同时间段FGG组VAS评分均低于可吸收膜诱导术组(P<0.05);术后8周,FGG组角化龈厚度和宽度均高于可吸收膜诱导术组,FGG组mPI、mBI、PD水平均低于可吸收膜诱导术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PD水平均低于术后8周,可吸收膜诱导术组mBI水平低于术后8周,且FGG组均高于可吸收膜诱导术组(P<0.05);FGG组软组织美学评分高于可吸收膜诱导术组(P<0.05)。结论:FGG及单纯应用可吸收膜诱导角化龈生成均能增量种植体周围角化龈缺失患者角化龈,且FGG对患者疼痛程度更低,角化龈增量效果更显著,能更有利于维持患者口腔卫生和软组织水平,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牙缺失 角化龈缺失 游离移植 可吸收膜 根向复位术
下载PDF
游离角化龈移植在下颌后牙单颗及连续种植区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黄江勇 李婵秀 +3 位作者 钟梅 陈志英 罗涛 郭吕华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224-227,共4页
目的比较游离角化龈移植在增加下颌后牙单颗及连续缺失区种植体颊侧附着龈宽度的作用效果。方法 20例下颌后牙角化龈不足患者,分单颗牙缺失(第1组)及多颗牙缺失(第2组)两组,一期种植术后2个月行游离瓣移植术,术后2个月行二期种植术,戴... 目的比较游离角化龈移植在增加下颌后牙单颗及连续缺失区种植体颊侧附着龈宽度的作用效果。方法 20例下颌后牙角化龈不足患者,分单颗牙缺失(第1组)及多颗牙缺失(第2组)两组,一期种植术后2个月行游离瓣移植术,术后2个月行二期种植术,戴牙当天和6个月后测量颊侧角化龈宽度、宽度收缩率、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PD)和牙龈出血(BOP)情况,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戴牙当天单颗牙游离龈移植患者颊侧角化龈宽度和为(3.2±0.1)mm,6个月后平均宽度降为(3.1±0.1)mm,多颗牙游离龈移植患者戴牙当天颊侧角化龈宽度为(2.9±0.1)mm,6个月后平均宽度降为(2.5±0.1)mm;单颗牙角化龈移植收缩率(4.2±0.7)%,较多颗牙颊侧角化龈收缩率(13.6±2.4)%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两组间探诊深度及探诊出血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颗牙或多颗牙缺失种植术后行颊侧角化龈移植术,均能获得健康的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和牙龈出血指数,是有效的软组织增量方法。然而较之多颗牙缺失区的角化龈移植术,单颗牙缺失角化龈移植术能获得更宽的角化龈宽度和更小的宽度收缩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移植 角化龈宽度 连续缺失 种植
下载PDF
角化龈宽度对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张运昕 束蓉 谢玉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评价种植体周围不同角化龈宽度在修复后12个月时对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观察25例患者,共植入40颗种植体,在上部修复当日测量种植体颊侧正中角化龈宽度(KMW),分为KMW≥2 mm组和KMW<2 mm组(n=20)。于上部修复后当日... 目的评价种植体周围不同角化龈宽度在修复后12个月时对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观察25例患者,共植入40颗种植体,在上部修复当日测量种植体颊侧正中角化龈宽度(KMW),分为KMW≥2 mm组和KMW<2 mm组(n=20)。于上部修复后当日(基线期)及6、12个月时,测量种植体周围探诊出血指数(BOP)、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及牙龈退缩情况等临床指标,影像学检查计算种植体周围骨丧失情况。结果上部修复后12个月时,两组BOP和PLI均显著高于基线期水平(P<0.05),KMW<2 mm组PLI明显高于KMW≥2 mm组(P<0.05)。KMW<2 mm组存在明显的牙龈退缩。两组种植体周围PD及边缘骨丧失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体周围KMW对种植体周围的菌斑控制和防止牙龈退缩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确切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长期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龈宽度 种植体 退缩
下载PDF
游离龈移植术对重建下颌后牙种植区角化龈的宽度、厚度以及骨吸收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婷婷 徐波 +1 位作者 李文 冉红兵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究游离龈移植术对重建下颌后牙种植区角化龈的宽度、厚度以及骨吸收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重建下颌后牙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观察组患者实施游... 目的:探究游离龈移植术对重建下颌后牙种植区角化龈的宽度、厚度以及骨吸收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重建下颌后牙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观察组患者实施游离龈移植术,对照组患者实施根向复位瓣术。术后2个月、5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角化龈宽度进行比较;术后5个月,对两组患者的角化龈厚度及两组患者骨吸收量进行比较。术后5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组织瓣宽度和表面积进行比较。对术后1周内两组出现的出血、水肿以及疼痛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14个月的角化龈宽度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术后5个月的角化龈厚度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的骨吸收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5个月的组织瓣水平向和垂直向宽度以及组织瓣表面积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内,两组患者的出血、水肿以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龈移植术能够显著提高重建下颌后牙种植区角化龈的宽度和厚度,且能够降低骨吸收量,术后出血量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移植术 种植区 角化龈 宽度 厚度 骨吸收量
下载PDF
游离龈移植用于口腔种植修复角化龈增宽的疗效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楠 陈丰 林耿冰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32期61-62,65,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龈移植用于口腔种植修复角化龈增宽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评价。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至我院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且角化龈宽度不足的患者94例,根据种植二期手术时的治疗方案差异分组,对照组以常规方式完成种植二期手术... 目的探讨游离龈移植用于口腔种植修复角化龈增宽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评价。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至我院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且角化龈宽度不足的患者94例,根据种植二期手术时的治疗方案差异分组,对照组以常规方式完成种植二期手术,研究组在种植二期手术同期行游离龈移植增宽角化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患者满意度及种植体周围的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角化龈宽度(KW)、种植体周围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改良菌斑指数(mPI)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游离龈移植可有效用于种植体周围角化龈增宽,促进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提升口腔种植修复的短期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龈宽度 游离移植 口腔种植修复 满意度
下载PDF
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颊侧角化龈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新全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27-130,共4页
目的:研究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颊侧角化龈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口腔科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上颌后牙区单颗牙种植术后颊侧角化龈缺失或过窄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颊侧角化龈重建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颊侧角化龈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口腔科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上颌后牙区单颗牙种植术后颊侧角化龈缺失或过窄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颊侧角化龈重建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种植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进行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颊侧角化龈,比较两组患者颊侧角化龈的重建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的有27例,占比54.00%,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例、28.00%、74.00%(P<0.05);修复后,观察组患者角化龈宽度为(1.85±0.71) mm、角化龈厚度为(2.91±0.53) mm,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23±0.33) mm、(1.98±0.46) mm (P<0.05);观察组患者6个月后邻牙的牙龈指数为(0.38±0.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54±0.25)(P<0.05),两组患者在邻牙和术区牙龈指数、邻牙和术区的龈沟探诊出血情况差异不大;观察组患者的邻牙的吻合度、牙冠美观度以及牙齿不完美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颊侧角化龈的作用大,疗效好,美观度高,患者恢复快,可在临床上广泛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修复 根向复位瓣技术 颊侧角化龈 重建
下载PDF
滑行腭瓣增加上颌后牙种植体颊侧角化龈宽度的临床评价
11
作者 罗智斌 邓惠芬 徐佳丽 《新医学》 2011年第11期730-731,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Ⅱ期手术时利用腭侧滑行瓣增加上颌后牙区种植体颊侧的角化牙龈宽度的可行性。方法:18例患者58枚种植体,颊侧角化牙龈不足,Ⅱ期手术使用全厚腭侧滑行瓣颊侧复位,种植修复完成后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种植体颊侧角化龈宽度变化。结... 目的:探讨Ⅱ期手术时利用腭侧滑行瓣增加上颌后牙区种植体颊侧的角化牙龈宽度的可行性。方法:18例患者58枚种植体,颊侧角化牙龈不足,Ⅱ期手术使用全厚腭侧滑行瓣颊侧复位,种植修复完成后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种植体颊侧角化龈宽度变化。结果:术前种植体颊侧角化龈平均宽度(0.30±0.45)mm,术后为(3.50±0.64)mm,平均角化龈宽度增加(3.20±0.88)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期手术时利用腭侧滑行瓣可提高上颌后牙区种植体周角化龈宽度,该方法技术简便易行,可预测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软组织 角化龈
下载PDF
游离龈移植及根向复位术在下颌种植区角化龈增量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黄敏 赵钦文 +2 位作者 何小芳 陈纯 郭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0期1705-1707,共3页
目的:探究及观察游离龈移植及根向复位术在下颌种植区角化龈增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的30例下颌角化龈宽度不足的种植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根向复位瓣术组(APF组)和游离龈移植术组(FGG组),每组15例。比较两组... 目的:探究及观察游离龈移植及根向复位术在下颌种植区角化龈增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的30例下颌角化龈宽度不足的种植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根向复位瓣术组(APF组)和游离龈移植术组(FGG组),每组15例。比较两组术后3、7、14d疼痛指数及治疗前后的角化龈宽度、厚度、口腔健康状态相关指标(改良龈沟出血指数、改良菌斑指数及探诊深度)。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无坏死,伤口愈合良好,术后第3天、第7天APF组疼痛感较FGG组强烈(P<0.05),但随着时间推移疼痛感均明显减轻,且在术后14d疼痛感均不明显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角化龈宽度、厚度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后FGG组角化龈宽度及厚度均明显高于APF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出血指数及改良菌斑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APF组探诊深度高于FGG组,但两组均无牙周袋(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能增加下颌种植区角化龈,但游离龈移植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移植 根向复位术 下颌种植区 角化龈
下载PDF
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颊侧角化龈的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英敏霞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24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颊侧角化龈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12月我院收治的颊侧角化龈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根向复位瓣技术手术治... 目的探讨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颊侧角化龈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12月我院收治的颊侧角化龈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根向复位瓣技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邻牙和术区角化龈的宽度和厚度及牙龈健康状况。结果观察组角化龈宽度及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龈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向复位瓣技术可有效促进患者角化龈宽度和厚度的恢复,能够达到与临牙相似的美观度,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侧角化龈 根向复位瓣技术 口腔种植 角化龈宽度 厚度
下载PDF
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对上颌后牙种植牙颊侧角化龈牙周指数的影响
14
作者 于琼琼 蒋志勇 董素阁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5期769-771,806,共4页
目的:探究根向复位瓣(Apically repositioned flap,ARF)技术重建对上颌后牙种植牙颊侧角化龈(Keratinized gingiva,KG)牙周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6例上颌后牙种植牙颊侧KG狭窄或缺失患者(2019年1月~2021年3月),进行前瞻性随机平行... 目的:探究根向复位瓣(Apically repositioned flap,ARF)技术重建对上颌后牙种植牙颊侧角化龈(Keratinized gingiva,KG)牙周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6例上颌后牙种植牙颊侧KG狭窄或缺失患者(2019年1月~2021年3月),进行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n=48)、B组(n=48)。B组通过常规种植方法治疗,A组通过ARF技术重建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术前与术后30d KG宽度和厚度、牙周指数[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30 d,A组总有效率、总满意度较B组高,KG宽度、厚度较B组优,GI、PLI评分及血清TNF-α、IL-1β水平较B组低(P<0.05)。结论:上颌后牙种植牙颊侧KG狭窄或缺失患者应用ARF技术重建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牙周指数,促进KG厚度、宽度恢复,缓解炎性反应,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向复位瓣 上颌 角化龈 牙周指数
下载PDF
正畸牙齿位置的移动对角化龈宽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高南 焦剑 +1 位作者 周彦恒 施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1-936,共6页
目的:通过测量28例患者正畸治疗前后角化龈宽度的变化以及牙齿位置的变化,分析正畸牙齿移动与角化龈宽度变化的关系。方法:对患者照片与模型进行匹配,通过测量牙冠长度而获得角化龈的宽度。在rapidform 2006上将治疗前后的上颌模型重叠... 目的:通过测量28例患者正畸治疗前后角化龈宽度的变化以及牙齿位置的变化,分析正畸牙齿移动与角化龈宽度变化的关系。方法:对患者照片与模型进行匹配,通过测量牙冠长度而获得角化龈的宽度。在rapidform 2006上将治疗前后的上颌模型重叠,准确测量正畸移动前后牙齿(包括切牙、尖牙、前磨牙)的位置变化。统计牙齿压低伸长、内收与唇向移动、转矩变化与角化龈宽度的计量数据,分析其变化的关系。结果:对28例患者共213颗牙齿治疗前后数据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牙齿转矩角度的变化与角化龈宽度的变化有较强相关性(r=-0.47,P<0.001),并在多水平线性回归分析中验证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回归系数<0,P<0.001),同时,牙齿内收和压低与角化龈宽度的变化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尖牙和前磨牙回归系数为负(尖牙回归系数=-0.35,前磨牙回归系数=-0.38,P<0.05)。结论:正畸过程中的牙齿移动对角化龈的宽度会造成影响,唇向正转矩的增加更有可能引起角化龈宽度的减小;牙齿内收和压低与角化龈宽度的变化没有显著相关性;切牙相对于尖牙和前磨牙,在牙齿移动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角化龈宽度的变化。正畸过程中,应该对牙齿位置变化可能对角化龈宽度造成的影响进行预判,关注角化龈宽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牙移动技术 转矩 角化龈宽度
下载PDF
角化龈移植在增加种植体周围角化龈宽度中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罗雪晴 周文伟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8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究角化龈移植在增加种植体周围角化龈宽度中的疗效观。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来本院就诊的部分牙齿缺失附着龈宽度不足的患者40例进行实验分析,全部患者中缺失的牙齿共计42颗,全部患者均行角化龈移植术进行治疗,对比患... 目的探究角化龈移植在增加种植体周围角化龈宽度中的疗效观。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来本院就诊的部分牙齿缺失附着龈宽度不足的患者40例进行实验分析,全部患者中缺失的牙齿共计42颗,全部患者均行角化龈移植术进行治疗,对比患者术后1年的角化龈宽度变化情况;移植瓣面积和移植瓣的收缩情况。结果经过1年的跟踪随访,42颗牙齿全部存活,存活率为100.0%,患者移植黏膜瓣收缩率在24.36%~64.15%之间,平均移植黏膜瓣收缩率(36.45%±2.15%);术前、术后角化龈宽度、移植瓣面积变化情况对比,术后1年变化情况显著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化龈移植在增加种植体周围角化龈宽度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使患者患者的角化龈宽度得到有效改善,由其在患者的术后一年效果极为明显,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该种治疗防范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龈移植 种植体 角化龈 宽度
下载PDF
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种植牙颊侧角化龈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9
17
作者 彭文军 张海燕 +1 位作者 郝蕊 秦红霞 《口腔疾病防治》 2017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颊侧角化龈的方法,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上颌后牙区单颗牙种植术后颊侧角化龈缺失或过窄的患者13例,在种植Ⅱ期手术时同期行根向复位瓣术进行角化龈重建,术后1个月取模行冠修复。测... 目的探讨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颊侧角化龈的方法,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上颌后牙区单颗牙种植术后颊侧角化龈缺失或过窄的患者13例,在种植Ⅱ期手术时同期行根向复位瓣术进行角化龈重建,术后1个月取模行冠修复。测量并比较术前、冠修复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术区转移角化组织的宽度及厚度,记录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和龈沟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情况。结果冠修复后1、6、12个月,转移组织角化特征明显,组织健康,质地色泽与邻牙一致。3次测量宽度均值分别(3.25±0.40)mm、(3.04±0.34)mm、(2.97±0.32)mm;厚度均值分别为(2.05±0.20)mm、(1.91±0.23)mm、(1.84±0.25)mm;与邻牙角化龈的宽度(3.19±0.42)mm和厚度(1.96±0.23)m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I和BOP阳性率与邻牙接近,呈健康牙龈形态。结论在种植Ⅱ期手术时同期采用根向复位瓣技术能有效重建种植体周围的附着龈,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龈 附着 根向复位瓣 种植牙 软组织增量
下载PDF
游离龈移植和根向复位瓣术增加下颌后牙种植区角化龈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毛俊木 刘潇 +2 位作者 龙文 曾红雨 索万奎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0期229-234,共6页
目的 探讨游离龈移植和根向复位瓣术重建下颌后牙种植区角化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就诊于江门市口腔医院修复科和种植科门诊的患者共计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PF组和FGG组,各30例.FGG组患者给予游离龈... 目的 探讨游离龈移植和根向复位瓣术重建下颌后牙种植区角化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就诊于江门市口腔医院修复科和种植科门诊的患者共计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PF组和FGG组,各30例.FGG组患者给予游离龈移植术,APF组患者给予根向复位瓣术.重建角化龈.观察重建术后2个月戴牙时角化龈宽度和修复完成1年后的角化龈宽度、厚度及种植体周围垂直向骨吸收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伤口正常愈合,组织瓣均存活.重建术后2、14个月的角化龈宽度、术后14个月角化龈厚度APF组分别为(3.73±0.48)mm、(3.16±0.37)mm、(1.93±0.26)mm,均低于FGG组(8.52±1.50)mm、(5.89±0.89)mm、(3.30±0.28)mm,骨吸收量APF组高于FG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个月后FGG组患者组织瓣水平向宽度、垂直向宽度以及表面积均低于AP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向复位瓣术和游离龈移植术可使角化龈有效增量,而游离龈移植术能够更好的恢复角化龈宽度和厚度,减少骨吸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向复位瓣术 游离移植术 角化龈 种植牙 软组织增量
下载PDF
上前牙区角化龈宽度和牙龈厚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祖青 杨川 陈文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98-100,共3页
目的:评价上前牙区角化龈宽度和牙龈厚度的关系是否为正相关。方法:选取50例20~32岁的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采用牙髓探针和数控游标卡尺对右侧上颌尖牙、侧切牙和中切牙的角化龈宽度和牙龈厚度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评价上前牙区角化龈宽度和牙龈厚度的关系是否为正相关。方法:选取50例20~32岁的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采用牙髓探针和数控游标卡尺对右侧上颌尖牙、侧切牙和中切牙的角化龈宽度和牙龈厚度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侧切牙的平均角化龈宽度最宽,中切牙次之,尖牙最窄;中切牙的平均牙龈厚度最厚,侧切牙次之,尖牙最薄。男性与女性之间的角化龈宽度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颌尖牙、侧切牙及中切牙的角化龈宽度和厚度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20~32岁的患者,上前牙区尖牙、侧切牙和中切牙的角化龈宽度和厚度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前牙区 生物型 角化龈宽度 厚度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种植体周围角化龈宽度与种植体周围骨高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婕 林云红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目的口腔种植体袖口周围角化龈的存在被认为是种植体周围的一个黏膜屏障,角化龈的存在无论从生物学角度还是美学立场都确保了种植体周围组织长期的稳定。本次研究运用了Meta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种植修复牙体缺失患者临床对照试验进行总结... 目的口腔种植体袖口周围角化龈的存在被认为是种植体周围的一个黏膜屏障,角化龈的存在无论从生物学角度还是美学立场都确保了种植体周围组织长期的稳定。本次研究运用了Meta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种植修复牙体缺失患者临床对照试验进行总结,评估了口腔种植体周围角化龈宽度与种植体周围骨丧失量的相关性。方法电子检索EMBASE(Ovid)、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ENTRAL)、Medlin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和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手动检索国家医学图书馆(NLM)、坎贝尔图书馆等。检索日期截止至2017年5月,检索要求无发表语言以及发表时间的限制。3位评价者独立使用Cochrane质量评价表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相关研究,提取数据并进行风险偏倚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最终纳入的10项研究中,有8项为回顾性研究,另外2项为前瞻性研究,这10篇文献均为中等偏倚风险。其主要研究内容为口腔种植体周围的角化龈宽度与种植体周围骨丧失量的相关性。以"骨丧失量、骨丧失高度、边缘骨丧失量、随访时间均大于2个月"为结局指标,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排除有明显异质性研究之后,种植体周围角化龈的宽度与骨吸收无负性相关性(P<0.01),该结果稳定并且证据质量较高;随着角化龈宽度的增加,骨吸收量反而逐渐减少,即角化龈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有保护作用,但是对种植体周围骨高度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自身免疫力的强弱、饮食习惯、依从性等等,则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对照试验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结论种植体周围角化龈的宽度对种植体周围骨丧失程度的影响无负性相关性,因此,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当尽量保存角化龈,才能更大程度地获得植体周围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龈宽度 种植体周围骨高度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