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1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珠单抗两种给药策略对糖尿病黄斑水肿视觉功能、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
1
作者 冀鹏飞 高延庆 +1 位作者 任雁鹏 刘晓丹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110-1115,共6页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不同给药策略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视觉功能、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60例DM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30例39...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不同给药策略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视觉功能、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60例DM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30例39眼)和强化组(30例42眼),所有患者均予以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常规组患者予以3+按需治疗(PRN)给药方案,强化组予以5+PRN给药方案,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PRN治疗期间患眼注射次数、补救性光凝次数,以及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较基线提高字母数、黄斑中心凹厚度(FT)和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角膜神经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强化组患者PRN治疗期间患眼注射次数、补救性光凝次数分别为(2.40±0.80)次、(1.12±0.30)次,明显少于常规组的(4.10±1.00)次、(1.97±0.64)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患者治疗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患眼BCVA较基线提高字母数分别为(5.06±0.82)个、(7.83±1.21)个、(10.20±3.14)个,明显高于常规组的(4.30±0.77)个、(5.64±1.30)个、(8.96±2.55)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患眼BCVA提高>10个字母患眼占66.67%,明显多于常规组的43.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治疗9个月、12个月后患眼FT分别为(276.25±83.40)μm、(242.34±77.59)μm,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25.86±56.04)μm、(296.27±53.00)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神经纤维长度、神经纤维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观察到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雷珠单抗3+PRN、5+PRN给药方案可安全治疗DME,且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明显影响,而在视觉功能、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给药次数、药物经济性方面,5+PRN给药方案作用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黄斑水肿 雷珠单抗 视觉功能 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角膜神经
下载PDF
1.8mm角膜微切口与3.0mm角膜切口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及术源性散光的对照观察
2
作者 程武波 朱旭果 +5 位作者 吴桂花 刘雪莲 张燕 宋秋平 蒋红 罗银星 《实用防盲技术》 2024年第2期53-57,F0002,共6页
目的观察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1.8mm角膜切口与3.0mm角膜切口对角膜内皮和术源性散光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12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1.8mm切口观察组与3.0mm切口对照组行预劈核超声乳化治疗,观察两组病例平均超声时间,平均超声能量... 目的观察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1.8mm角膜切口与3.0mm角膜切口对角膜内皮和术源性散光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12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1.8mm切口观察组与3.0mm切口对照组行预劈核超声乳化治疗,观察两组病例平均超声时间,平均超声能量,术前,第1d,1wk,1mo的视力、角膜散光变化、角膜内皮计数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超乳时间9.51±1.17,9.48±1.21及平均超乳能量(10.01±1.02)%(9.9±1.1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视力0.11±0.057,0.10±0.01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d两组视力0.376±0.071,0.319±0.1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mo两组视力0.410±0.14,0.356±0.12,0.429±0.15,0.364±0.1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角膜散光两组术前0.59±0.25,0.61±0.3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第1d(0.91±0.42,1.15±0.41),1wk(0.76±0.26,0.95±0.24)和1mo(0.66±0.23,0.74±0.2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内皮计数两组术前2753.32±324.12,2645.36±321.4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2412.36±541.12,2397.62±204.21),1wk(2365.35±233.72,2351.36±248.63)和1mo(2298.37±251.89,2209.45±373.0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8mm切口超声乳化术同传统3.0mm切口组比较,不导致超乳效率下降及更多的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且术后医源性散光相较更小,术后视力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微切口 角膜内皮损伤 术源性散光
下载PDF
SOX9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调节角膜内皮损伤后内皮-间质转化过程
3
作者 孙图南 李晓琦 +2 位作者 李宗源 黄一飞 王丽强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究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ex-determining region Y-box protein 9,SOX9)是否会调控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后的角膜上皮-间质转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过程及具体机制。方法转染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 目的探究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ex-determining region Y-box protein 9,SOX9)是否会调控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后的角膜上皮-间质转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过程及具体机制。方法转染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敲低人角膜内皮细胞B4G12中SOX9的表达,使用甲萘醌构建体外B4G12细胞损伤模型,设4个分组:si-NC组(转染siRNA-阴性对照)、si-SOX9组(转染siRNA-SOX9)、si-NC+甲萘醌组(转染siRNA-阴性对照后添加外源性甲萘醌做损伤处理)、si-SOX9+甲萘醌组(转染siRNA-SOX9后添加外源性甲萘醌做损伤处理)。通过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EndMT关键因子Snail家族转录抑制因子2(snail family transcriptional repressor 2,SNAIL2)及相关信号通路关键因子表达变化,阐明SOX9调控EndMT过程的功能和机制。结果转染siRNA-SOX9敲低细胞SOX9表达后,给予甲萘醌细胞损伤处理,观察到细胞中SNAIL2的表达会随SOX9的敲低而降低,同时观察到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信号通路中SNAIL2的上游关键因子Smad2/Smad3的表达也随着SOX9的敲低而降低。结论SOX9通过TGF-β信号通路调控角膜内皮损伤后EndMT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 Snail家族转录抑制因子2 上皮-间质转化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
下载PDF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1例
4
作者 唐莹 赵鋆 李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3期354-357,共4页
青光眼是世界首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因自觉症状不明显,易被延误,早发现且早治疗是避免进一步视神经损害的有效方法。本文发现1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有点滴样赘疣物,表现出更严重的视力下降和角膜内皮... 青光眼是世界首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因自觉症状不明显,易被延误,早发现且早治疗是避免进一步视神经损害的有效方法。本文发现1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有点滴样赘疣物,表现出更严重的视力下降和角膜内皮数量降低,临床诊断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伴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CD),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角膜内皮 视神经损害 不可逆性 临床诊断 致盲性眼病 视力下降 症状不明显
下载PDF
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晶状体脱位对眼压及角膜内皮的影响
5
作者 楚启萌 崔瑞 杨华鹏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晶状体脱位对眼压及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漯河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晶体脱位92例患者,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对比... 目的探讨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晶状体脱位对眼压及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漯河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晶体脱位92例患者,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对比观察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角膜内皮计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92例患者眼压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2例患者角膜内皮计数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2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矫正视力≥0.3者有67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2例患者出现葡萄膜炎反应8眼,早期角膜轻度水肿6眼,玻璃体积血1眼,高眼压1眼,给予相应保守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晶状体脱位患者的眼压,对角膜内皮造成的损伤较小,为人工晶状体悬吊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虽术后会出现较少的并发症,但经过相应的保守处理均恢复正常,不影响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人工晶体悬吊术 晶体脱落 眼压 角膜内皮计数
下载PDF
组织工程角膜内皮移植研究进展
6
作者 贾艳妮(综述) 周庆军(审校) 史伟云(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197,共6页
由于角膜供体材料严重短缺,穿透角膜移植术及角膜内皮移植术的临床广泛开展受到严重制约,其根本原因在于健康角膜内皮的增生能力有限。随着组织工程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不断发展,组织工程角膜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体外培... 由于角膜供体材料严重短缺,穿透角膜移植术及角膜内皮移植术的临床广泛开展受到严重制约,其根本原因在于健康角膜内皮的增生能力有限。随着组织工程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不断发展,组织工程角膜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体外培养高密度、具备健康内皮功能的角膜内皮细胞进行移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组织工程角膜内皮技术研发的关键在于种子细胞、载体材料和移植方式的选择。目前,国内外大量研究的种子细胞来源包括人角膜内皮细胞、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人羊膜上皮细胞等。常见的载体材料包括羊膜、脱细胞角膜基质、后弹力层、晶状体前囊膜等。体外培养的细胞采用穿透角膜移植术、角膜内皮移植术或前房注射细胞的方式进行移植。本文从角膜内皮种子细胞来源、移植载体选择以及角膜内皮移植方法等方面就组织工程角膜内皮移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目前研究面临的问题并展望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 移植 组织工程 种子细胞 载体
下载PDF
角膜内皮移植研究热点分析及未来研究方向预测
7
作者 郭钰 张弘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2,共7页
目的了解角膜内皮移植(EK)近年的文献分布规律和研究热点。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科学引文扩展索引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为数据源,提取2011—2021年以EK为主题的文献,对以EK为主题、文献类型为论著的年文献量、文献发表量前10... 目的了解角膜内皮移植(EK)近年的文献分布规律和研究热点。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科学引文扩展索引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为数据源,提取2011—2021年以EK为主题的文献,对以EK为主题、文献类型为论著的年文献量、文献发表量前10的作者和期刊、引用频次前10位的论文及其主要观点进行统计,并将文献数据导入VOSviewer软件,对EK相关领域文献的核心作者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检索出文献1454篇。2011—2021年,文献发表量的逐年累积量呈线性增长,美国是发表EK相关文献最多的国家,Melles GRJ的论文发表量和论文被引数均占据第1位,文献发表总量排名第1的期刊为Cornea。目前,EK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多种术式术后效果的比较和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关键词分析显示,其被分为5个聚类,其中聚类1是关于EK术后视觉质量的评价;聚类2是术后并发症和移植失败高风险因素的分析;聚类3是以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DMEK)为中心的适应证和手术技巧的研究;聚类4是植片相关问题,如植片制备、内皮细胞损失、术后植片脱位的处理等;聚类5主要是角膜移植术式的变化趋势。出现频次最多的关键词是DMEK,共559次,说明目前DMEK是EK相关研究领域的重点。2017年以来,"DMEK"、"previous trabeculectomy"、"graft preparation"、"stability"、"safety"、"air"等关键词出现频次增加,可见有青光眼手术史的病例处理、手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大气泡法制备植片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结论植片制备技巧、复杂病例处理、角膜内皮疾病患者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大气泡法制备植片的长期术后效果评估可能成为今后EK研究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术 角膜内皮 数据可视化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角膜内皮病》一书出版
8
作者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1-61,共1页
《皮膜内皮病》是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洪晶教授主编的国内外首部专门介绍角膜内皮病的专著,目前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以编者团队在角膜内皮病诊疗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为基础,辅以翔实的文字说明、数百张疾病图片和原创手... 《皮膜内皮病》是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洪晶教授主编的国内外首部专门介绍角膜内皮病的专著,目前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以编者团队在角膜内皮病诊疗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为基础,辅以翔实的文字说明、数百张疾病图片和原创手绘图、多段手术录像,分门别类地描述了该领域内的知识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发行 角膜内皮 手绘图 文字说明 知识要点 手术录像 分门别类
下载PDF
牛磺酸对苯扎氯铵损伤大鼠眼角膜内皮细胞无保护作用
9
作者 葛健 孙静芬 吴永杰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观察2%牛磺酸对苯扎氯铵损伤大鼠眼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取3只SPF级SD大鼠(共6只眼),每只眼制备6块角膜内皮层和后弹力层组织片,随机分为3组。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大鼠眼角膜内皮细胞1 d后,对照组仅加入2%牛磺酸溶液,实验组... 目的观察2%牛磺酸对苯扎氯铵损伤大鼠眼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取3只SPF级SD大鼠(共6只眼),每只眼制备6块角膜内皮层和后弹力层组织片,随机分为3组。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大鼠眼角膜内皮细胞1 d后,对照组仅加入2%牛磺酸溶液,实验组在加入2%牛磺酸溶液后再注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01%和0.03%的苯扎氯铵溶液。继续培养1、2、4、5、6、8 d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眼角膜内皮细胞的生长情况,并用Wright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内皮细胞形态。结果用0.01%苯扎氯铵和2%牛磺酸处理1 d的实验组大鼠眼角膜组织块边缘出现多角形的内皮细胞,胞体透明;2 d后多角形细胞增多,但没有出现细胞间的融合生长现象;3 d后多角形细胞减少,内皮细胞未见核分裂象;4 d后可见内皮细胞核着色加深,多角形细胞少见;5 d后内皮细胞数量减少,出现细胞体固缩死亡现象。用0.03%苯扎氯铵和2%牛磺酸处理1 d的实验组未观察到内皮细胞生长,胞体稀少散在。仅用2%牛磺酸处理的对照组1 d后组织块边缘出现多角形内皮细胞和少数类内皮多边形细胞;3 d后组织块边缘多角形细胞增多,而且有逐渐融合生长的现象;5 d后内皮细胞个数增多,而且细胞外形多呈六角形;8 d后内皮细胞形成大片状,胞体呈六角形或类圆形,出现细胞核分裂象。左右眼角膜内皮细胞生长均匀,在0.01%和0.03%苯扎氯铵处理的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内左右眼内皮细胞形态均无明显差别。结论2%牛磺酸对被不同浓度的苯扎氯铵液损伤的大鼠眼角膜内皮细胞无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苯扎氯铵 角膜内皮细胞 组织培养 SD大鼠
下载PDF
不同分期圆锥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变化
10
作者 罗燕 赵灿 +3 位作者 仲晓维 石佳宁 史伟云 王婷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9-265,共7页
目的评估不同分期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及形态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的圆锥角膜患者119例199眼,按照圆锥角膜Amsler-Krumeich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Ⅰ期... 目的评估不同分期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及形态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的圆锥角膜患者119例199眼,按照圆锥角膜Amsler-Krumeich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Ⅰ期圆锥角膜组58例111眼、Ⅱ期圆锥角膜组30例41眼和Ⅲ期圆锥角膜组31例47眼。同期纳入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受试者25人5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获取角膜地形图及角膜曲率(K)、中央角膜厚度(CCT)、最薄处角膜厚度(TCT)、前房深度(ACD)、角膜直径、角膜体积等眼前节参数。通过"中心法"使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并获取中央区角膜内皮CD、六角形细胞的百分数(6A)、平均细胞面积(AVE)、最大细胞面积(MAX)、最小细胞面积(MIN)、细胞面积标准差(SD)和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角膜内皮CD和形态参数与角膜地形图相关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以及Ⅰ期、Ⅱ期和Ⅲ期圆锥角膜组CD分别为2941(2809,3072)、2825(2667,3030)、2747(2475,2903)和2370(2142,2525)个/mm^(2),随着圆锥角膜患者病情进展,CD逐渐降低,各组CD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4.862,P<0.001)。各组CV和6A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45.018、20.421,均P<0.001);Ⅲ期圆锥角膜组CV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Ⅰ、Ⅱ期圆锥角膜组,6A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Ⅰ期圆锥角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圆锥角膜病情进展,MAX、MIN、AVE和SD逐渐增大,各组MAX、MIN、AVE和SD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37.905、32.437、110.182、72.941,均P<0.001);Ⅲ期圆锥角膜组MAX和MIN显著高于Ⅰ期圆锥角膜组和正常对照组,AVE和S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Ⅰ、Ⅱ期圆锥角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圆锥角膜患者CD与CCT、TCT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_(s)=0.47,P<0.001;r_(s)=0.53,P<0.001),与平均角膜曲率(Km)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_(s)=-0.59,P<0.001);6A与CCT、TCT呈弱正相关(r_(s)=0.18,P=0.01;r_(s)=0.22,P=0.002),与Km呈弱负相关(r_(s)=-0.32,P<0.001);CV与CCT、TCT呈弱负相关(r_(s)=-0.35,P<0.001;r_(s)=-0.37,P<0.001),与Km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_(s)=0.48,P<0.001);CD、CV、6A与ACD、角膜体积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随着圆锥角膜病情进展,角膜前突变薄,角膜内皮CD和6A降低,细胞变异性增加;角膜地形图相关参数与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及形态变化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角膜内皮 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 角膜地形图
下载PDF
青少年近视配戴角膜塑形镜对眼轴和角膜内皮细胞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的影响
11
作者 许琦彬 魏佳敏 葛薇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0期1515-1517,共3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近视配戴角膜塑形镜对眼轴和角膜内皮细胞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本院眼视光中心经行角膜塑形术的8~16岁青少年近视80例(160只眼)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同时收集同时期90例(180只眼)配戴普通框... 目的研究青少年近视配戴角膜塑形镜对眼轴和角膜内皮细胞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本院眼视光中心经行角膜塑形术的8~16岁青少年近视80例(160只眼)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同时收集同时期90例(180只眼)配戴普通框架眼镜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戴镜前,戴镜后3个月、6个月的眼轴情况,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观察组戴镜前、戴镜后3个月、6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和中央角膜厚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配戴OK镜3个月后眼轴(24.41±0.58)mm,对照组配戴普通框架3个月后眼轴(24.50±0.6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配戴OK镜6个月后眼轴(24.43±0.45)mm,对照组配戴普通框架眼镜6个月后眼轴(24.59±0.5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计测定角膜内皮细胞和中央角膜厚度:配戴OK镜前为(2925.34±195.62)个/mm^(2)和(535.45±35.65)μm,戴镜后3个月为(2944.61±188.79)个/mm^(2)和(538.16±30.27)μm,戴镜后6个月为(2934.27±200.35)个/mm^(2)和(540.23±28.13)μm,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配戴普通框架镜和OK镜后眼轴长度均有增长,短期3个月内两组眼轴增加相差不大,但配戴OK镜>6个月后眼轴长度增长放慢。OK镜可以有效控制近视青少年患者眼轴增长,配戴OK镜对角膜内皮细胞和中央角膜厚度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角膜塑形镜 眼轴 角膜内皮细胞 中央角膜厚度
下载PDF
分析不同手术切口对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
12
作者 王强 周鑫 赵延军 《系统医学》 2023年第20期62-65,共4页
目的评价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患者采用不同手术切口治疗对于角膜内皮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临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行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术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评价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患者采用不同手术切口治疗对于角膜内皮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临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行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术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双切口治疗,观察组采用单切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不同观察阶段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的膜内皮细胞密度(1655.62±287.87)个/mm^(2)、膜内皮细胞面积(598.38±72.37)μm^(2)高于对照组(1402.72±287.82)个/mm^(2)、(536.56±70.98)μ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7、3.659,P<0.001)。结论青光眼白内障患者采用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手术治疗中,采用单切口治疗的效果更佳,有利于降低对角膜内皮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白内障 联合手术 角膜内皮 不同手术切口
下载PDF
白内障手法碎核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疗效及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13
作者 张建成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3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法碎核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疗效及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05~2021-12收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60例(均为单眼),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28)。对照组患者给...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法碎核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疗效及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05~2021-12收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60例(均为单眼),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28)。对照组患者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白内障手法碎核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天、1周和1个月视力情况、术前和术后2h、12h、24h、1周眼压变化情况、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六角形细胞比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白内障手法碎核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疗效较好,对硬核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伤较大,但是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核白内障 白内障手法碎核 折叠 人工晶状体 角膜内皮细胞
下载PDF
两种不同切口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兆敏 侯正玉 +1 位作者 李盈龙 赵军民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评价透明角膜切口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巩膜隧道切口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40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0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 目的评价透明角膜切口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巩膜隧道切口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40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0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20只眼行巩膜隧道切口的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对术前、术后1周、1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将两组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间术后与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值相比,巩膜隧道切口组低于透明角膜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巩膜隧道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较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术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透明角膜切口 巩膜隧道切口 角膜内皮
下载PDF
体外重建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在新西兰兔角膜内皮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樊廷俊 赵君 +4 位作者 王晶 丛日山 杨秀霞 史伟云 王宜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2278-2282,共5页
目的:验证体外重建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TE-HCE)在角膜内皮移植中的作用。方法:以非转染人角膜内皮细胞(HCE细胞)为种子细胞,以去上皮层修饰羊膜为载体支架体外重建的TE-HCE,经CM-DiI标记后对撕除内皮层和后弹力层(DM)的新西兰兔进行了... 目的:验证体外重建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TE-HCE)在角膜内皮移植中的作用。方法:以非转染人角膜内皮细胞(HCE细胞)为种子细胞,以去上皮层修饰羊膜为载体支架体外重建的TE-HCE,经CM-DiI标记后对撕除内皮层和后弹力层(DM)的新西兰兔进行了兔穿透性角膜内皮移植。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移植眼角膜的透明度。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种子细胞荧光标记。用茜素红染色和冰冻切片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种子细胞的形态、细胞连接的形成情况、细胞单层的完整性及其与DM结合的紧密程度。用透射电镜方法鉴定种子细胞、DM和角膜的超微结构。结果:TE-HCE可使新西兰兔角膜保持透明39d以上。角膜内皮层移植区的细胞均带有CM-DiI荧光标记。绝大多数种子细胞为六角形,细胞间连接紧密,重建出了完整的角膜内皮层,且内皮层与DM结合紧密。种子细胞重建出了连续的角膜内皮层,种子细胞、DM和角膜的形态结构与正常对照眼的几乎相同。结论:移植后的TE-HCE在种子细胞形态、连续单层状态、细胞连接形成及超微结构上均与对照兔眼的角膜内皮类似,使移植新西兰兔角膜长期保持透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去上皮层修饰羊膜 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 新西兰兔 角膜内皮移植
下载PDF
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治疗研究进展
16
作者 巴颜红 张开 陈颖欣 《手术电子杂志》 2023年第5期42-46,共5页
在我国角膜病是仅次于白内障的全球第二大致盲疾病,它是可逆性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每年全球角膜移植手术量约18万例,其中约14%的病因是角膜内皮失代偿所致的角膜盲,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眼部磨痛、异物感、眼部干涩及视力下降... 在我国角膜病是仅次于白内障的全球第二大致盲疾病,它是可逆性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每年全球角膜移植手术量约18万例,其中约14%的病因是角膜内皮失代偿所致的角膜盲,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眼部磨痛、异物感、眼部干涩及视力下降等,严重者最终甚至会失明。导致角膜内皮失代偿的原因有很多,包括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uchs endothelial corneal dystrophy,FECD)、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iridocorneal endothelial syndrome,ICE)、眼内手术、眼前段激光治疗、眼内炎症、感染以及外伤等都会影响角膜内皮细胞所处的微环境,从而使其功能减退、数量减少,最终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失去代偿。另外,角膜水肿也会使角膜透明度下降,进而影响视力。治疗上,在疾病早期可以通过药物局部点眼或者配合角膜绷带镜治疗,如发展到晚期,角膜移植手术是治愈的唯一方式;但目前由于各种原因,供体角膜材料缺乏,在这种情况下,也会采取一些替代方式进行治疗。本文就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的治疗方案展开说明,探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针对角膜内皮失代偿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失代偿 角膜移植 角膜内皮移植术
下载PDF
后弹力层撕除自动取材角膜内皮移植术的护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车颖 胡晋平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09年第11期3070-3071,共2页
关键词 Fuch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皮移植术 后弹力层 角膜内皮细胞损伤 大泡性角膜病变 角膜内皮失代偿 护理 取材
下载PDF
角膜内皮炎误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劼 张美君 《临床眼科杂志》 2008年第5期388-388,共1页
关键词 角膜内皮 误诊分析 角膜内皮异常 角膜内皮病变 原因不明 炎症反应 病毒感染 免疫反应
下载PDF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下患者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的保护作用
19
作者 刘忆南 蔡宏媛 +1 位作者 洪晶 陈晓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7-471,共5页
目的研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低下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bFGF)对角膜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就诊、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 目的研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低下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bFGF)对角膜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就诊、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且合并ECD低下的患者80例(90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1例(45眼),对照组39例(45眼)。术后除常规抗炎治疗外,试验组患眼应用re-bFGF滴眼液每日4次滴眼,对照组患眼应用1 g•L-1玻璃酸钠滴眼液每日4次滴眼,均使用至术后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眼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ECD和中央角膜厚度(CCT)等。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试验组患眼的ECD和CCT均较术前变化不明显(均为P>0.05),而对照组患眼的ECD均较术前下降,CCT均较术前增加(均为P<0.05)。术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眼ECD分别为(1120.6±306.1)个·mm^(-2)、(1040.5±317.3)个·mm^(-2),CCT分别为(543.1±51.6)μm、(546.8±35.6)μm,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患眼ECD分别为(1271.3±288.6)个·mm^(-2)、(746.5±193.5)个·mm^(-2),CCT分别为(542.0±55.3)μm、(583.5±45.3)μm,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眼发生了角膜内皮失代偿,且均发生在对照组。结论re-bFGF对ECD低下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的角膜内皮有保护作用,可减轻超声乳化手术造成的ECD下降,减少角膜水肿及术后短期角膜内皮失代偿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角膜内皮细胞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SOX9在角膜内皮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及功能
20
作者 孙图南 李晓琦 +2 位作者 李宗源 王丽强 黄一飞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637-642,690,共7页
目的探究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ex determining region Y box protein 9,SOX9)在角膜内皮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通过转录组数据库分析人角膜内皮损伤与SOX9表达的关联。冷冻法构建小鼠角膜内皮损伤模型,每只小鼠左眼造模、右眼空... 目的探究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ex determining region Y box protein 9,SOX9)在角膜内皮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通过转录组数据库分析人角膜内皮损伤与SOX9表达的关联。冷冻法构建小鼠角膜内皮损伤模型,每只小鼠左眼造模、右眼空白对照,采用裂隙灯照相、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免疫荧光技术评估动物模型质量,角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损伤后内皮细胞中SOX9的表达变化。分别用低浓度(30μmol/L)和高浓度(50μmol/L)的甲萘醌对人角膜内皮细胞(B4G12)处理3 h(短时间组)、6 h(中时间组)、12 h(长时间组)、24 h(超长时间组),构建细胞模型。采用显微镜照相、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评估细胞模型质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Western blot检测SOX9和介导角膜内皮-间质转化(endothelium-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关键转录因子Snail家族转录抑制因子2(snail family transcriptional repressor 2,SNAIL2)的表达变化。结果数据库资料显示在角膜内皮损伤代表性疾病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uchs′endothelial corneal dystrophy,FECD)患者中,FECD3期以上患者角膜内皮SOX9表达量比2期患者明显升高(P<0.05),且SOX9的下游基因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表达量比正常人明显升高(P<0.05)。在动物模型中,对照组角膜内皮铺片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无SOX9荧光,损伤后短期出现大量SOX9荧光,损伤后中期、长期SOX9荧光回归极低水平。在甲萘醌处理的细胞模型中,SOX9表达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时发现SNAIL2的表达变化也会随甲萘醌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SOX9的表达随角膜内皮损伤进程产生变化,并与损伤修复中的EndMT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 Snail家族转录抑制因子2 损伤修复 内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