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晶状体脱位对眼压及角膜内皮的影响
1
作者 楚启萌 崔瑞 杨华鹏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晶状体脱位对眼压及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漯河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晶体脱位92例患者,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对比... 目的探讨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晶状体脱位对眼压及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漯河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晶体脱位92例患者,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对比观察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角膜内皮计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92例患者眼压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2例患者角膜内皮计数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2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矫正视力≥0.3者有67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2例患者出现葡萄膜炎反应8眼,早期角膜轻度水肿6眼,玻璃体积血1眼,高眼压1眼,给予相应保守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晶状体脱位患者的眼压,对角膜内皮造成的损伤较小,为人工晶状体悬吊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虽术后会出现较少的并发症,但经过相应的保守处理均恢复正常,不影响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人工晶体悬吊术 晶体脱落 眼压 角膜内皮计数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手术对白内障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常彩霞 王登廷 +1 位作者 郑吉琦 张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15期1660-1664,共5页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手术对白内障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角膜内皮细胞(CECs)计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213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03例和观察组110...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手术对白内障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角膜内皮细胞(CECs)计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213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03例和观察组110例。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手术,观察组给予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手术。观察两组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CECs计数和泪液炎症指标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1)术后6、12周,两组裸眼视力、BCVA及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眼压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裸眼视力、BCVA及前房深度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周,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裸眼视力和前房深度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眼压和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术后6、12周,两组CECs计数较术前显著减少,观察组CECs计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6、12周,两组患者泪液炎症指标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6周,两组泪液IL-6、TNF-α和TGF-β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周,观察组泪液IL-6、TNF-α和TGF-β1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19%,显著低于对照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手术组患者术后对患者眼部指标负面影响程度较小,术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普通超声乳化组损失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并且长期来看患者泪液炎症水平较低,表明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较好,因此在临床具有较好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飞秒激光 眼压 前房深度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泪液炎症指标
下载PDF
不同前房深度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角膜内皮的影响
3
作者 张轼 程红 王明珍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5期442-44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前房深度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不同前房深度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收集白内障患者40例(40只眼),按前房深度分为观察组(前房深度≥2.8 mm)和对照组(<2.8... 目的观察不同前房深度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不同前房深度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收集白内障患者40例(40只眼),按前房深度分为观察组(前房深度≥2.8 mm)和对照组(<2.8 mm),两组晶状体核分级3级(按Emery分级标准),两组患者均是同一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仪由同一术者实施手术。观察术后1 d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六角形细胞比率及角膜水肿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六角形细胞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超声能量的释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采用均数±标准差比较,观察组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483.55±278.10)个/mm^(2),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133.50±221.28)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2,P=0.000)。两组术后3个月观察组六角形细胞比率(43.12±2.27),对照组六角形细胞比率(40.67±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1,P=0.000)。两组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前房深度≥2.8 mm,增大了操作空间及距离,降低白内障手术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及术后早期角膜水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角膜水肿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结果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秀琴 黎宗汉 +4 位作者 庞燕华 周舟 吕秋荣 杨俊 赵桂玲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各自的正常值及相互之间的差异。方法分别用OCT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测量45例(90只眼)正常人的CCT并对测量值进行比较,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不同仪器测得的角...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各自的正常值及相互之间的差异。方法分别用OCT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测量45例(90只眼)正常人的CCT并对测量值进行比较,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不同仪器测得的角膜厚度的正常值,及不同仪器间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 OCT测得的角膜厚度正常值为(542.43±35.27)μm,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测得的正常值是(521.08±34.20)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呈正相关(r=0.954,P<0.01)。结论不同机器测量得到的CCT正常值不同,医务人员在临床应用时要特别注意,最好每个型号的仪器都设立自己的正常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中央角膜厚度
下载PDF
裂隙灯显微镜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观察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倩 王婷 +2 位作者 高华 王姝婷 史伟云 《临床眼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裂隙灯显微镜镜面反光照射法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观察的应用,以期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6月就诊于我院,经非接触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检查发现内皮细胞形态变异,数量减少至700个/mm2以下的患者10例和角膜内皮... 目的探讨裂隙灯显微镜镜面反光照射法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观察的应用,以期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6月就诊于我院,经非接触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检查发现内皮细胞形态变异,数量减少至700个/mm2以下的患者10例和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及形态正常的健康者12例,对比裂隙灯显微镜镜面反光照射法与内皮细胞计数仪内皮照相两种方法观察内皮细胞形态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利用裂隙灯显微镜(40倍)的镜面反光照射法均可拍摄到清晰的角膜内皮细胞。内皮细胞数量减少的患者,由于内皮细胞数量减少,直径变大,并可见融合变形细胞;对照角膜内皮计数仪检查可见细胞融合增大。同样用裂隙灯显微镜镜面反光照射方法观察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隐约可见细小六边形内皮细胞,内皮细胞数量越多,边界越难以清晰辨别。对照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裂隙灯显微镜放大倍数减少到16倍时,内皮细胞数量小于700个/mm2者仍可以观察到内皮细胞,但正常人的内皮细胞则无法分辨。结论利用裂隙灯显微镜镜面反光照射法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密度进行观察,是一种有效而快捷的临床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内皮细胞 裂隙灯显微镜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慧颖 周行涛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2年第4期234-236,共3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入选条件为自愿接受LASIK且经常规术前检查确认为适应证的患者,共284例,年龄18~45岁。根据术中角膜瓣制作方式不同分为S组(OUP板层角膜刀制瓣)和...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入选条件为自愿接受LASIK且经常规术前检查确认为适应证的患者,共284例,年龄18~45岁。根据术中角膜瓣制作方式不同分为S组(OUP板层角膜刀制瓣)和F组(飞秒激光制瓣)。分别在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术眼进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检查,并记录数据分析。结果所有手术病例术中顺利,术后无并发症。内皮细胞密度:F组术后6个月同术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余两组各时间点同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F组较S组明显下降(P<0.05),余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机械板层刀制瓣的LASIK低,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下载PDF
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世洋 邢星 +3 位作者 刘雪雁 赵爱红 马红利 肖建和 《实用医药杂志》 2016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对术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自愿接受SMILE且常规术前检查确认为适应证的患者,共100例(200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6个月进行角膜...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对术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自愿接受SMILE且常规术前检查确认为适应证的患者,共100例(200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6个月进行角膜内皮检查,观察并统计分析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平均细胞面积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各时间点与手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平均角膜细胞面积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MILE手术对术后0.5年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无影响,远期是否有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飞秒激光 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下载PDF
角膜内皮细胞计的操作与临床应用
8
作者 张丽娟 姜万梅 李志坚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2-314,共3页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细胞计的临床应用,以避免内眼手术后出现角膜内皮细胞失代偿引起的并发症。方法用70POCONSP-20001型非接触角膜内皮细胞分析仪对患者进行角膜内皮检测,共获得410个角膜内皮细胞值,其中角膜细胞内皮密度低于1 700/mm2者...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细胞计的临床应用,以避免内眼手术后出现角膜内皮细胞失代偿引起的并发症。方法用70POCONSP-20001型非接触角膜内皮细胞分析仪对患者进行角膜内皮检测,共获得410个角膜内皮细胞值,其中角膜细胞内皮密度低于1 700/mm2者110眼,51岁以上者共103眼。结果本组110眼,根据角膜内皮健康情况,结合手术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内眼手术103眼,采用非手术疗法及对症处理7眼。随诊中未发现角膜水肿、大泡性角膜病等严重并发症,角膜的透明性维持在术前水平。结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术前掌握角膜内皮的情况,对术式的选择可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内眼手术 治疗方案
下载PDF
虹膜固定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9
作者 徐海铭 洪朝阳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276-278,共3页
目的 评价虹膜固定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我院采用虹膜固定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12例(19眼)。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检测所有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计算角膜内皮丢... 目的 评价虹膜固定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我院采用虹膜固定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12例(19眼)。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检测所有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计算角膜内皮丢失率以及人工晶状体与角膜的距离,并作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眼均手术成功.术后第1天11眼角膜透明,8眼角膜上皮轻度水肿,经局部及全身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后,于术后3~5d消退;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角膜均透明。术后3、6个月角膜内皮计数[(2783±214)、(2749±232)个/mm^2)]均较术前[(2937±196)个/mm^2]明显减少(均P〈0.05);而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计数、角膜内皮丢失率[(5.76±0.23)%]以及人工晶状体与角膜的距离[(2.69±037)mm]与术前3个月[(5.24±0.11)%、(2.73±0.18)mm]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虹膜固定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近期存在丢失现象,但3个月后趋于稳定,中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植入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下载PDF
玻璃体手术方式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磊 谢安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1269-127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玻璃体手术方式对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影响,提示硅油取出的最佳时机。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及硅油填充情况,对符合本研究条件37例40眼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A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 目的:探讨不同的玻璃体手术方式对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影响,提示硅油取出的最佳时机。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及硅油填充情况,对符合本研究条件37例40眼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A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组(B组)及玻璃体与晶状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组(C组)。用角膜内皮镜分别测量这三组病例术前1d和术后1wk;1,3,6mo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手术前后以及同一时期不同组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三组病例术后1wk及1mo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相比无统计学上的差异;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术后3,6mo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相比亦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组术后3mo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相比无统计学上的差异,而术后6mo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相比明显减少,在统计学上有差异;玻璃体与晶状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组术后3,6mo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手术前明显减少,统计学上有差异。结论:在眼压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有晶状体眼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6mo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明显减少;而无晶状体眼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3mo时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即显著减少。这一结果说明玻璃体腔内硅油填充能够明显减少角膜内皮细胞数,而我们在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组保留了晶状体,这时我们观察玻璃体腔中硅油填充6mo时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才明显减少,表明晶状体的存留对于角膜内皮的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硅油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炳衡 柯妍 +3 位作者 汤秀娟 贺婷婷 郭琼天 司马晶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4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个/mm2)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121例(121只眼)纳入研究对象。收集的临...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个/mm2)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121例(121只眼)纳入研究对象。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核分级、术中超声能量(CDE)、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组方法:根据术前眼轴长度分成两组:A组:24 mm≤眼轴≤27 mm,54只眼;B组:21 mm≤眼轴<24 mm,67只眼。根据术前晶状体核分级分成两组:C组65只眼,Ⅱ级核;D组56只眼,Ⅲ级核。根据术前前房深度分成两组:E组:3 mm≤前房深度≤3.4 mm,60只眼;F组:2.6 mm≤前房深度<3 mm,61只眼。比较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差异。比较不同眼轴、晶状体核分级、前房深度的患者术中CDE和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差异,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术中CDE为:6.86±0.93。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与术前相比,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眼轴:A组与B组术中CDE分别:6.90±1.01、6.83±0.87。不同晶状体核分级:C组与D组术中CDE分别:6.88±0.98、6.84±0.87。不同前房深度:E组与F组术中CDE分别为:6.90±1.00、6.83±0.87。不同眼轴、不同晶状体核分级、不同前房深度分组的患者术中CDE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眼轴、不同晶状体核分级、不同前房深度分组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在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后不同时期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均降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与术前眼轴、晶状体核分级和前房深度有关,术前眼轴越长,晶状体核分级越低,前房越深,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影响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眼轴长度 晶状体核分级 前房深度
下载PDF
角膜塑形术控制82例小学生近视发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丽娟 魏美琴 +1 位作者 胡建民 叶文文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96-98,共3页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术控制小学生近视发展的疗效以及对其角膜曲率、角膜内皮计数的影响。方法对82例(共155只眼)小学生近视眼患者根据等效球镜度分为轻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每晚佩戴角膜塑形镜8~10h。定期复查裸眼视力、屈光度数、眼压...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术控制小学生近视发展的疗效以及对其角膜曲率、角膜内皮计数的影响。方法对82例(共155只眼)小学生近视眼患者根据等效球镜度分为轻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每晚佩戴角膜塑形镜8~10h。定期复查裸眼视力、屈光度数、眼压、角膜曲率、角膜内皮计数。结果轻度近视者佩戴前等效球镜度平均为(-1.82±0.43)D,中度近视者佩戴前等效球镜度平均为(-3.93±1.21)D;佩戴满1年,停戴3周,门诊快速散瞳验光,等效球镜度分别为(-2.01±0.52)D和(-4.29±0.71)D,增幅分别为(0.19±0.09)D和(0.36±0.19)D,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后平均角膜曲率较佩戴前扁平,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停戴3周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后角膜内皮计数与佩戴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期间及停戴3周后眼压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术可安全有效地遏制小学生近视度数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 近视 角膜曲率 角膜内皮计数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中央及中间带角膜变化分析
13
作者 李英俊 张钟元 +1 位作者 孟欢 金龙山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前与术后的中央及中间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厚度,评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引起的视线区域角膜损伤程度.[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5月至12月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52例(60眼),...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前与术后的中央及中间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厚度,评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引起的视线区域角膜损伤程度.[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5月至12月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52例(60眼),术前及术后2个月采用SP-2000P非接触角膜内皮计和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测角膜中央及距中心3mm处的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角膜厚度.[结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中央与中间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中央部及颞侧中间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显著降低(P=0.034,P<0.001),颞侧中间带角膜厚度较术前显著增厚(P=0.041).[结论]中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不能完全评估整体角膜的损伤程度,检测中央及中间带不同区域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厚度变化,可有效地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整个视线区域角膜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角膜内皮计数 角膜厚度 角膜损伤
原文传递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对视觉及眼压和角膜散光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于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730-1732,173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切口位置选择对白内障患者视觉功能、眼内压及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72例,共计85眼进行观察,入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据手术切口位置不...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切口位置选择对白内障患者视觉功能、眼内压及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72例,共计85眼进行观察,入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据手术切口位置不同分为观察组(n=36,43眼)及对照组(n=36,42眼),观察组在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做3.0mm透明角膜切口,对照组于颞上侧或鼻上侧做3.0mm常规透明角膜切口,术后2组均给予常处置,术后进行随访,比较2组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散光度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2组术后BCVA与术前比较呈逐渐升高趋势,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呈明显降低趋势(P<0.01),但2组间BCVA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眼压术后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术后2h、1d眼压明显高于术前(P<0.01),术后2d眼压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但2组间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角膜散光度于术后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手术源性散光度于术后7d^6个月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术后7d^6个月观察组平均角膜散光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6个月观察组手术源性散光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选择最大角膜屈率位和常规手术切口均可改善患者的视力,但最大角膜屈率位手术切口可减小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手术切口 角膜散光度 视力 眼压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手术与传统超声乳化手术治疗2~3级核白内障的疗效对比
15
作者 余国伟 梁燕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4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对比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手术(FLACS)与传统超声乳化手术治疗2~3级核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100眼)择期行手术的2~3级核白内障患者,按照自由选择手术治疗方案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50眼)。对照组实施传统... 目的观察对比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手术(FLACS)与传统超声乳化手术治疗2~3级核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100眼)择期行手术的2~3级核白内障患者,按照自由选择手术治疗方案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50眼)。对照组实施传统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FLACS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参数,术前及术后1、4、12周的裸眼视力和眼压,术前和术后12周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中央角膜厚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累积超声乳化能量(4.49±1.39)低于对照组的(7.17±2.05),超声乳化时间(25.65±4.74)s短于对照组的(37.50±4.2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12周,两组的裸眼视力较术前升高,眼压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裸眼视力和眼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较术前减少,中央角膜厚度均较术前增厚,但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440.16±146.67)个/mm^(2)多于对照组的(2363.53±143.56)个/mm^(2),中央角膜厚度(552.67±5.34)μm厚于对照组的(546.52±6.0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应用FLACS治疗,可减少术中累积超声乳化能量和超声乳化时间,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眼压,提高患者术后裸眼视力,保护角膜和角膜内皮组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手术 传统超声乳化手术 裸眼视力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并发症
下载PDF
中老年人角膜内皮细胞分析和中央角膜测厚 被引量:20
16
作者 胡毅倩 徐承慧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利用非接触式自动角膜内皮计对较大样本中老年人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中央厚度进行分析,获得其结构参数的生理正常值范围。方法对670例中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内皮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6例采用Topcon内皮计,464例采用Humphre... 目的利用非接触式自动角膜内皮计对较大样本中老年人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中央厚度进行分析,获得其结构参数的生理正常值范围。方法对670例中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内皮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6例采用Topcon内皮计,464例采用Humphrey内皮计。相关结构参数包括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平均面积,最大和最小面积,面积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所占比例,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结果统计资料平均年龄(69±9)岁(41~94岁)。Topcon内皮计和Humphrey内皮计单纯白内障患者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683±417)个/mm2和(2696±404)个/mm2,均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60岁上下出现较显著性差异。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分别为(381±65)μm2和(381±75)μm2。Topcon内皮计测得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0.541±0.037)mm。Humphrey内皮计测得六边形细胞所占比例为(53±10)%。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65例,其平均细胞密度显著低于单纯白内障患者(p<0.01),平均细胞面积显著增大(p<0.01)。结论中老年人眼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大小仍随年龄变化而改变,60岁上下出现较显著性差异。了解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角膜内皮参数正常值有助于为各类眼病治疗或内眼手术提供安全保障。Topcon内皮计和Humphrey内皮计的测量结果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角膜内皮 角膜内皮计数 角膜测厚 中老年人
原文传递
ICL晶状体更换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11
17
作者 谢秀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939-940,共2页
目的:研究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术后再进行晶状体更换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这项研究是基于对2012-03/08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因ICL在眼内的拱高偏高需接受ICL更换手术的患者9例1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例2眼,女7例8... 目的:研究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术后再进行晶状体更换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这项研究是基于对2012-03/08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因ICL在眼内的拱高偏高需接受ICL更换手术的患者9例1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例2眼,女7例8眼。术后随访3~6mo,观察视力、周边前房角度、前房容积、眼压、瞳孔直径、拱高、炫光、角膜内皮计数和晶状体混浊等。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结果:ICL更换术后6mo裸眼视力均≥术前矫正视力0.80±0.20,周边前房角度26°±5°和前房容积明显增大115±23.5mm3,拱高正常500±145μm,眩光明显减轻。术后6mo瞳孔直径恢复至术前水平3.5±0.32mm。术后眼压17.5±2.3mmHg,角膜内皮细胞数2776.8±205.6个/mm2,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无1例出现晶状体混浊。随访6mo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ICL术后再次更换晶状体的手术操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有效解决ICL术后拱高不理想的现象,使术后视力矫正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L 拱高 前房 眩光 角膜内皮计数
下载PDF
无晶状体硅油眼保留晶状体前囊对眼压和角膜内皮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宇宏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无晶状体硅油眼保留晶状体前囊对眼压和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比研究。对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在安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40例(40只眼)V—VI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行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其中26例... 目的探讨无晶状体硅油眼保留晶状体前囊对眼压和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比研究。对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在安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40例(40只眼)V—VI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行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其中26例保留晶状体前囊为保留前襄组;14例晶状体全切为晶状体全切组。两组分别测量术前、术后7d、1个月、3个月眼压值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保留前囊组术后7d眼压大于术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5),术后1个月、3个月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3、0.996,P〉0.05);该组术后7d、1个月时角膜内皮细胞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6、0.953,P〉0.05),术后3个月时角膜内皮细胞均数〈术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晶状体全切组术后7d、1个月、3个月眼压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04、0.044,P〈0.05),该组术后7天时角膜内皮细胞均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6,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时角膜内皮细胞均数〉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0.002,P〈0.05)。两组之间比较,术前两组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87、0.859,P〈0.05)。术后7d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1,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4,P〈0.05);术后7d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8),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角膜上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0.029,P〈0.05)。结论硅油填充术中保留晶状体前囊与晶状体全部切除相比较,前者眼内压较稳定,并在短期内(1个月)较后者能够明显保护角膜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前囊 硅油 眼压 角膜内皮计数
原文传递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彬 李金霞 +2 位作者 王应利 吴彬阁 霍建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影响视力的因素。方法:选取2010-01/12在我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40例62眼为试验组和...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影响视力的因素。方法:选取2010-01/12在我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40例62眼为试验组和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82眼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d;1wk;1,3,6mo的视力及两组术前、术后1d;1wk;1,3,6mo的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3,6mo时两组散瞳查眼底,试验组中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41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21眼。结果: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d;1wk;1mo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mo,NDR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NDR与DR、DR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mo,NDR与DR、NDR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DR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中央厚度:1d;1wk;1,3mo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mo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d;1wk两组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3mo与术前比较:试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mo与术前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变化:术前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d;1wk;1,3,6mo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wk;1,3,6mo与术前比较,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眼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为术后短期的角膜水肿;后期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为已有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眼在白内障手术后表现出更重的内皮细胞损害及术后角膜水肿的恢复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吸除术 最佳矫正视力 角膜中央厚度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下载PDF
白内障手法碎核后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对术后视觉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晓飞 韩正胜 孙亭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908-911,共4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法碎核后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对术后视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5/2016-05我院接诊的白内障患者100例135眼,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68眼)和对照组(50例67眼)。观察组给予小切口手法碎核摘除+非球面人工...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法碎核后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对术后视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5/2016-05我院接诊的白内障患者100例135眼,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68眼)和对照组(50例67眼)。观察组给予小切口手法碎核摘除+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3mo时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mo时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两组患者视力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mo,观察组角膜散光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两组患者角膜散光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患者中应用手法碎核摘除术后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效果显著,可降低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并发症低,术后视力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手法碎核 晶状体 超声乳化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