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蛋白1和角蛋白10在毛发红糠疹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大虎 王爱学 +3 位作者 张晓光 李艳玲 四荣联 李玉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18,共3页
毛发红糠疹(pityriasisrubrapilaris,PRP)是一种特发性、丘疹鳞屑.I生炎症性皮肤病。PR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的研究提示,表皮角蛋白(keratin,K)表达的变化在疾病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表现为PRP表皮增殖过度,... 毛发红糠疹(pityriasisrubrapilaris,PRP)是一种特发性、丘疹鳞屑.I生炎症性皮肤病。PR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的研究提示,表皮角蛋白(keratin,K)表达的变化在疾病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表现为PRP表皮增殖过度,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正常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发红糠疹 免疫组化 蛋白1 角蛋白10
原文传递
黄褐斑病损的组织学特征及角蛋白10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唐建兵 程飚 +5 位作者 张伟 李勤 柳大烈 余文林 曾东 廖元兴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9期1340-1342,共3页
目的:研究黄褐斑皮肤的组织学改变及角蛋白10(CK10)的表达情况。方法:取黄褐斑患者睑袋术后外眦多余皮肤,行石蜡切片的HE染色、Fontana-Masson染色和CK10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此处皮肤的病理学改变和CK10的分布情况。结果:黄褐斑皮损处... 目的:研究黄褐斑皮肤的组织学改变及角蛋白10(CK10)的表达情况。方法:取黄褐斑患者睑袋术后外眦多余皮肤,行石蜡切片的HE染色、Fontana-Masson染色和CK10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此处皮肤的病理学改变和CK10的分布情况。结果:黄褐斑皮损处表皮变薄,基底层细胞周围可见明显色素颗粒,基底上层、毛囊上段、真皮层也有色素颗粒分布,真皮胶原紊乱、断裂,皮肤附属器数量较少。CK10主要分布在表皮的基底上层和皮脂腺细胞的胞浆和腺泡的外层。结论:黄褐斑病损皮肤各层黑色素含量增多,皮肤组织结构多有老化表现。CK10在基底上层表达增强,其表达增强可能与表皮细胞过度分化、皮肤老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色素性疾病 组织结构 角蛋白10 皮肤老化
下载PDF
小鼠角蛋白10(K10)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活性分析
3
作者 张俊珍 刘彧 +4 位作者 姬凯元 杨姗姗 胡帅鹏 刘学贤 范瑞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10-1817,共8页
【目的】角蛋白10(K10)是黑色素细胞中黑素体向周围角化细胞迁移的分子标记之一,在研究基因在黑色素细胞与角化细胞相互作用的功能时,可以作为特异的启动子。本研究欲筛选K10较强的启动子片段,为研究K10以及相关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角蛋白10(K10)是黑色素细胞中黑素体向周围角化细胞迁移的分子标记之一,在研究基因在黑色素细胞与角化细胞相互作用的功能时,可以作为特异的启动子。本研究欲筛选K10较强的启动子片段,为研究K10以及相关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和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从小鼠尾巴提取基因组DNA,经质量鉴定后,采用PCR法扩增K10的6个不同片段(F1—F6),并将其分别亚克隆到p MD18-T载体,经测序验证是否正确;将K10的6个亚克隆片段再克隆到p GL0载体中,产生p GL0-F1—F6构建,用脂质体法转染293T细胞,转染结束后将细胞裂解,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6个片段转染细胞后引起的荧光素酶活性变化,以筛选启动效果最好的启动子片段;用筛选到的K10启动子片段作为特异启动子,替换p GL0载体上的CMV强启动子,并与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5(CDK5)基因进行重组,形成p GL0-F-CDK5构建,用脂质体法转染小鼠皮肤角化细胞,待转染结束后,分别进行细胞爬片、细胞裂解和细胞总RNA的提取,之后用免疫荧光化学、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DK5的表达定位、表达水平及荧光素酶活性,以检测其在角化细胞中的启动效果;用生物信息法Promoter Scan分析所得到的活性最强的K10启动子片段,发现其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PCR扩增、克隆得到K10启动子的6个片段(F1—F6),片段大小分别为1 201、908、664、787、790、656 bp;质粒p GL0-F1—F6分别转染293T细胞后,通过双荧光报告检测发现长度为787bp的F4启动子活性最强;但F1—F6启动子的活性均弱于p GL0-basic中CMV的启动活性;F4序列中含有基本启动子保守区域的共同序列即TATAAAA,经Promoter Scan分析发现F4序列中含有C/EBPβ、GATA、HSF、CAP等多个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这些位点利于K10在角化细胞中表达;p GL0-F4-CDK5转染角化细胞后,通过荧光蛋白的表达检测载体上GFP报告基因的表达,发现p GL0-F4-CDK5转染角化细胞后引起GFP的表达量明显强于p GL0-basic-CDK5转染组;同时用荧光素酶活性检测p GL0-F4-CDK5在角化细胞中的启动效果,结果发现p GL0-F4-CDK5转染组的荧光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K5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p GL0-F4-CDK5转染角化细胞后引起CDK5 m 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呈极显著(P<0.01)。上述结果说明F4具有较强的启动子活性,是K10启动子的核心区。【结论】成功筛选了K10的核心启动子区域F4,在角化细胞里具有启动目标基因CDK5表达的功能,因此,F4可作为黑色素细胞与角化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基因功能研究的特异性启动子,为研究K10基因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10 启动子 特异启动子 转录因子 CDK5 小鼠
下载PDF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口腔黏膜脱落细胞角蛋白10和相关基因表达及肝功能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冰 杨勤 +4 位作者 吴君 姚玉梅 陈永平 何小飞 程明亮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观察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口腔黏膜脱落细胞角蛋白10(K10)、c—myc和环氧化酶(cox2)的表达以及肝功能变化。探索燃煤型砷中毒的外周生物学标志。方法收集贵州省兴仁县交乐病区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及病区健康人群(对照)口腔黏膜脱落... 目的观察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口腔黏膜脱落细胞角蛋白10(K10)、c—myc和环氧化酶(cox2)的表达以及肝功能变化。探索燃煤型砷中毒的外周生物学标志。方法收集贵州省兴仁县交乐病区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及病区健康人群(对照)口腔黏膜脱落细胞,以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K10、c—myc、cox2基因的表达,同时抽取两组人群外周静脉血检测肝功能。结果砷中毒组患者口腔黏膜脱落细胞中K10基因表达(3.60±0.94)明显比对照组(1.82±0.68)增加(t=2.15,P〈0.05),c—myc、cox2表达未见明显变化(c—myc:3.50±2.77、3.39±2.07;cox2:5.90±1.40、4.73±1.91;t值分别为1.26、1.65,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5.83±2.45、36.86±17.35;t=2.55,P〈0.05)。结论K10基因表达改变可能为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一项敏感的外周生物学指标:肝脏是无机砷毒性作用的一个敏感的靶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口腔黏膜 基因 角蛋白10
原文传递
细胞角蛋白7、8和10/13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潘嫱微 陈大可 +6 位作者 潘嘉佳 张月辉 沙丽晓 杨洁 沈晓露 陈育梅 潘丹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第2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CK)7、CK8和CK10/13在宫颈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50例(LSIL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50例(HSIL组),宫颈鳞癌(SCC)50例(SCC组),采用免...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CK)7、CK8和CK10/13在宫颈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50例(LSIL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50例(HSIL组),宫颈鳞癌(SCC)50例(SCC组),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3组宫颈病变组织中CK7、CK 8和CK 10/13的表达情况。结果CK7、CK8及CK10/13在LSIL组、HSIL组及SCC组中的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SIL组CK7、CK8及CK10/13表达率与HSIL组及SC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SIL组CK7及CK8表达率与SC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SIL组与SCC组CK10/13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7、CK8的表达和CK10/13的表达缺失是宫颈疾病进展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细胞蛋白7 细胞蛋白8 细胞角蛋白10/13 表达
下载PDF
KRT10基因突变所致表皮松解性鱼鳞病1例
6
作者 毛雪 李润 +2 位作者 姚诗晗 叶晓秀 周波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3年第3期72-73,82,共3页
目的 提高儿科临床工作者对表皮松解性鱼鳞病诊断和管理方法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例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生儿科治疗的表皮松解性鱼鳞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检验结果,随访预后.结果 患儿因发现皮肤松解、大疱 4h入院,全身皮肤薄... 目的 提高儿科临床工作者对表皮松解性鱼鳞病诊断和管理方法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例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生儿科治疗的表皮松解性鱼鳞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检验结果,随访预后.结果 患儿因发现皮肤松解、大疱 4h入院,全身皮肤薄,颜色鲜红,四肢伸侧、关节屈侧大小不等鲜红糜烂面,腹部可见大片表皮剥脱,剥脱处周围残留表皮干燥,呈羊皮纸样.外周血高通量测序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儿角蛋白 10(KRT10)基因杂合突变:c.466 C>G(p.R156 G)导致表皮松解性鱼鳞病.经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支持、定期换药等治疗后,患儿皮损较前明显恢复,预后良好.结论 先天性鱼鳞病系罕见疾病,通过基因检测可明确疾病诊断.加强保湿、皮肤护理、预防感染有助于症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10 表皮松解性化过度 表皮松解性鱼鳞病 大疱表皮松解症
下载PDF
沙棘叶总黄酮对1~2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蛋白质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红南 李垚 +4 位作者 赵伟 陈鑫 张志宏 王鹏祖 苏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24-1030,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的沙棘叶总黄酮对1~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蛋白质利用率的影响。选取240只1日龄AA肉鸡,单因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025%、0.050%和0.100%沙棘叶总黄酮的饲粮...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的沙棘叶总黄酮对1~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蛋白质利用率的影响。选取240只1日龄AA肉鸡,单因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025%、0.050%和0.100%沙棘叶总黄酮的饲粮。饲养试验时间为21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0.025%和0.050%沙棘叶总黄酮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显著提高了19.43%(P<0.05)和19.29%(P<0.05)。0.025%和0.100%沙棘叶总黄酮组与对照组相比,胸肌率分别显著提高了26.95%和17.42%(P<0.05),腿肌率分别显著提高了37.20%和21.28%(P<0.05)。结果提示,沙棘叶总黄酮可以促进1~21日龄AA肉鸡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的沉积。十二指肠组织蛋白检测结果显示,沙棘叶总黄酮可能通过上调核糖体蛋白12(RPS12)、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角蛋白10(CK10)的表达,促进肉鸡幼雏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从而提高了1~21日龄肉鸡对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由此说明添加沙棘叶总黄酮可以通过上调十二指肠RPS12、I-FABP和CK10的表达提高1~21日龄AA肉鸡生长前期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促进胸肌和腿肌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叶总黄酮 蛋白质利用率 核糖体蛋白12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角蛋白10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亚砷酸钠对皮肤细胞角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煜 吴军 +4 位作者 郑玉建 陈柔锦 刘媛 葛龙 郎曼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对人角质形成细胞角化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阐述砷致皮肤角化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浓度为0.00(对照)、1.30、3.25、6.50μmol/L的亚砷酸钠培养基培养HaCaT细胞24、48、72、96 h;采用MTT还原法检测细...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对人角质形成细胞角化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阐述砷致皮肤角化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浓度为0.00(对照)、1.30、3.25、6.50μmol/L的亚砷酸钠培养基培养HaCaT细胞24、48、72、96 h;采用MTT还原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aCaT细胞角蛋白1(Keratin1,K-1)、角蛋白10(Keratinl0,K-10)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1.30μmol/L的亚砷酸钠染毒能显著促进HaCaT细胞增殖,3.25μmol/L、6.50μmol/L的亚砷酸钠染毒48 h开始抑制HaCaT细胞的增殖,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1.30μmol/L的亚砷酸钠染毒HaCaT细胞24 h能促进K1和K10mRNA的表达上调,3.25μmol/L、6.50μmol/L的亚砷酸钠染毒72 h可使HaCaT细胞中K1、K10 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砷酸钠浓度<1.30μmol/L时,对人皮肤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明显,促进皮肤角化进程;K1、K10的上调在皮肤细胞增殖和角化的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钠 HACAT细胞 蛋白1 角蛋白10
下载PDF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标志分子的异常表达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袁肖海 宋宁静 章楚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66-467,共2页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confluent and reticulate papillomatosis,CRP)是一种临床上相对少见的皮肤病,病因迄今不详。在前期的临床分析中我们发现:本病组织病理上有表皮角化过度及乳头瘤状增生,颗粒层变薄甚至消失,棘层肥厚,基底...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confluent and reticulate papillomatosis,CRP)是一种临床上相对少见的皮肤病,病因迄今不详。在前期的临床分析中我们发现:本病组织病理上有表皮角化过度及乳头瘤状增生,颗粒层变薄甚至消失,棘层肥厚,基底细胞层黑素增加,真皮浅层及血管周围少许单一核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 角蛋白10 蛋白16 蛋白17 细丝聚集素
下载PDF
组胺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冉立伟 谭卫明 +2 位作者 谭升顺 张茹 王万卷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86-1289,共4页
目的探讨组胺对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HKC)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蓝染色法检测组胺对HKC体外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早期凋亡,细胞DNA梯度降解法检测凋亡,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结合钙荧... 目的探讨组胺对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HKC)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蓝染色法检测组胺对HKC体外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早期凋亡,细胞DNA梯度降解法检测凋亡,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结合钙荧光探针技术检测HKC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S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KC分化标志物角蛋白10(K10)及内披蛋白表达。结果高浓度组胺抑制HKC生长,以10-4mol/L抑制率最大(细胞存活率65.6%);低浓度组胺则促进HKC生长,以10-8mol/L作用显著(细胞存活率130.7%)。10-4mol/L组胺致HKCG0/G1期比例增高30.97%,S期比例减少73.81%,抑制G1/S期转换,并明显促进细胞凋亡,早期凋亡率18.64%明显高于对照组(5.60%,P<0.05)。10-4mol/L组胺使HKC[Ca2+]i上升58.9%,H2组胺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则使[Ca2+]i下降24.5%。10-4mol/L组胺下调HKCK10及内披蛋白表达,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浓度组胺阻抑HKC细胞周期进程、诱导[Ca2+]i增加及其显著的促凋亡作用可能是使HKC体外生长受抑的部分机制。在生理条件下,组胺可能具有调节表皮组织更新的作用;在炎症、损伤等病理条件下,大量的组胺可能抑制表皮的再生和KC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质形成细胞 凋亡 角蛋白10 内披蛋白
下载PDF
CK10、CK14、p63在移植至裸鼠皮下的人表皮的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永峰 付小兵 +2 位作者 蔡飒 李海红 王玉新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7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研究人表皮移植至裸鼠皮下后表皮细胞的表型变化。方法将制备的人包皮表皮皮片移植到裸鼠背部皮下,7d取材。移植前后人表皮皮片标本行HE染色及细胞角蛋白10(CK10)、细胞角蛋白14(CK14)、p6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观察。结果人表皮皮... 目的研究人表皮移植至裸鼠皮下后表皮细胞的表型变化。方法将制备的人包皮表皮皮片移植到裸鼠背部皮下,7d取材。移植前后人表皮皮片标本行HE染色及细胞角蛋白10(CK10)、细胞角蛋白14(CK14)、p6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观察。结果人表皮皮片移植到裸鼠皮下成活率达70%,移植成活的表皮基底层细胞增殖,细胞数增多,新生表皮增厚。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移植前相比,CK10表达减弱,CK14和p63表达增强,这与人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表皮细胞表型变化一致。结论移植人表皮到裸鼠皮下的方法可以模拟人皮肤创伤愈合过程,是一种可行的在体研究人表皮细胞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角蛋白10 细胞蛋白14 P63 人表皮 裸鼠
下载PDF
药物水光注射治疗黄褐斑对患者CK10、SOD及MDA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卉 胡霜红 +1 位作者 王娟 陈苇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水光注射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对患者细胞角蛋白10(Cytokeratin 10,CK10)、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黄褐斑患者... 目的:探讨药物水光注射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对患者细胞角蛋白10(Cytokeratin 10,CK10)、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黄褐斑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与药物组,每组8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穴位注射法治疗,药物组采用药物水光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额部病损皮肤基底上层CK10表达程度、血清SOD、MD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药物组与传统组CK10表达程度明显减弱,药物组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与传统组SOD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药物组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MD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MDA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传统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药物水光注射治疗黄褐斑,可降低病损皮肤基底上层CK10表达程度,改善血清SOD和MDA水平,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光注射 黄褐斑 细胞角蛋白10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胎儿皮肤β1整合素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2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翟慧娟 杨廷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08-710,共3页
目的:探讨胎儿皮肤中β1整合素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表达的意义。方法:选取11~25周胎儿背部皮肤25例,采用苏木精-... 目的:探讨胎儿皮肤中β1整合素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表达的意义。方法:选取11~25周胎儿背部皮肤25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和反转录(RT)-PCR分别从蛋白质、mRNA水平检测β1整合素与MMP-2及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13~21周胎儿的皮肤表皮由3层逐渐发展为4层,毛囊和皮脂腺等皮肤附属结构由开始发育到结构的形成,基底层细胞β1整合素均为阳性,表皮外层角蛋白(K)10染色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多,胎龄11~13周与23~25周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2与TIMP-2表达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两种基因在胎龄11~13周与23~25周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人胎儿期表皮基底层增殖细胞主要为表皮干细胞,随胎龄增加,终末分化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MMP-2和TIMP-2对皮肤的生长发育、结构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胎儿 Β1整合素 角蛋白10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
下载PDF
MEBT/MEBO对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中CK10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舒清峰 陈端凯 +5 位作者 唐乾利 单云龙 唐强 岑小宁 卓臣义 冯时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9年第2期77-86,共10页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大鼠创面组织内CK10表达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揭示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 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PF级Wistar大鼠...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大鼠创面组织内CK10表达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揭示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 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8只)、急创组(18只)、慢创组(18只)、rb-bFGF组(18只)及MEBO组(18只),其中空白组大鼠仅做备皮处理,急创组大鼠建立急性创面模型,慢创组、 rb-bFGF组及MEBO组大鼠建立慢性难愈合创面模型,且空白组大鼠局部皮肤予以生理盐水纱布湿敷,急创组及慢创组大鼠创面予以生理盐水治疗, rb-bFGF组大鼠创面予以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b-bFGF)凝胶治疗, MEBO组大鼠创面予以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 MEBO)治疗,分别于治疗第3、 7、 14天对比观察5组大鼠皮肤或创面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及CK10的表达水平。结果 (1)治疗第3天,空白组大鼠皮肤组织形态与正常皮肤组织形态无明显差异,其他各组大鼠创面组织水肿明显,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少量成纤维细胞与新生毛细血管分布;治疗第14天,空白组大鼠皮肤组织形态与正常皮肤组织形态无明显差异,慢创组大鼠创面组织内仍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且有大量排列不规则的成纤维细胞分布,而急创组、 rb-bFGF组及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内可见排列整齐的新生毛细血管及完整的毛囊和皮脂腺等皮肤附属器,组织结构接近于正常皮肤组织。(2)治疗第3、 7、 14天,空白组大鼠皮肤组织内CK10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急创组、慢创组、 rb-bFGF组及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内CK10表达水平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第7、 14天,急创组、rb-bFGF组和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内CK10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慢创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3、 7、 14天, rb-bFGF组和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内CK10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疗效不亚于rb-bFGF凝胶,且改变表皮干细胞的外界生存环境,促进表皮干细胞向正常表皮细胞增殖、分化,可能是其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合创面 皮肤再生医疗技术 细胞角蛋白10 表皮干细胞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一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盖晓磊 左亚刚 曾跃平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0年第1期53-55,共3页
5岁女性患儿,全身皮肤潮红5年,出现干燥及角化增厚4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显著角化过度,颗粒层细胞内见不规则的透明角质颗粒呈空泡样变性改变,棘层不规则增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基因突变检测示KRT10位点突变,基因... 5岁女性患儿,全身皮肤潮红5年,出现干燥及角化增厚4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显著角化过度,颗粒层细胞内见不规则的透明角质颗粒呈空泡样变性改变,棘层不规则增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基因突变检测示KRT10位点突变,基因编码区478号碱基由T变为A。诊断: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给予局部外用0.1%维A酸乳膏每日2次及皮肤保湿剂治疗,40 d复诊时皮损明显好转,全身皮肤基本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鳞病 表皮松解性 化过度 角蛋白10基因
原文传递
子宫颈癌患者组织中CK10、Ki-67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陆天炎 黄莹莹 张佳娜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26期47-51,共5页
目的:研究子宫颈癌患者组织中细胞角蛋白10(CK10)、Ki-67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0年10月于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完成子宫颈癌切除术的60例子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采集所有入组患者子宫颈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以免... 目的:研究子宫颈癌患者组织中细胞角蛋白10(CK10)、Ki-67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0年10月于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完成子宫颈癌切除术的60例子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采集所有入组患者子宫颈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子宫颈组织CK10、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上述两项蛋白表达情况和子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K10、Ki-67评估子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子宫颈癌组织CK10阳性率为18.33%,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80.00%,而Ki-67阳性率为88.33%,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Ⅱ、Ⅲ期患者Ki-67阳性率为100%,均高于临床FIGO分期Ⅰ期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患者Ki-67阳性率为1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CK10与Ki-67联合检测评估子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Ⅱ、Ⅲ期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上述两项指标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颈癌患者组织中CK10呈异常低表达,而Ki-67呈异常高表达,联合检测其表达水平可能具有辅助评估子宫颈癌患者临床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细胞角蛋白10 KI-67 临床分期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ELISA检测KRT10_C和COL6A3_C短肽抗体的方法建立及作为RA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莹 管晓龙 +2 位作者 李晓军 虞伟 管世鹤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4,12,共5页
目的建立角蛋白I型细胞骨架10[keratin type I cytoskeletal 10,KRT10)和VI型胶原蛋白A3[collagen alpha-3(VI)chain,COL6A3]短肽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并探讨两种瓜氨酸化短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实验室诊断中... 目的建立角蛋白I型细胞骨架10[keratin type I cytoskeletal 10,KRT10)和VI型胶原蛋白A3[collagen alpha-3(VI)chain,COL6A3]短肽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并探讨两种瓜氨酸化短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实验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合成短肽为包被抗原,抗人IgA,IgG及IgM为二抗,检测100例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ies,ACPA)阳性组、100例健康对照组和29例RA确诊患者血清中的KRT10,KRT10_C,COL6A3及COL6A3_C短肽抗体水平,比较不同短肽抗体与RA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KRT10_C和COL6A3_C短肽抗体对于RA的诊断价值,并对此ELISA方法进行精密度评价。结果与临床诊断相比,KRT10_C短肽抗体诊断RA的灵敏度为58.62%,特异度为52.17%,用于诊断抗CCP抗体阳性RA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达0.895;COL6A3_C短肽抗体诊断RA的灵敏度为65.52%,特异度为78.95%,用于诊断抗CCP抗体阴性的RA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可达0.956。ELISA检测值KRT10_C(以抗人IgG为二抗)的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11.2%(低值)、7.8%(中值)和6.7%(高值)。ELISA检测COL6A3_C(以抗人IgM为二抗)的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12.9%(低值)、8.4%(中值)和8.9%(高值)。结论KRT10_C和COL6A3_C短肽抗体对RA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有望加入并完善实验室诊断体系,提高RA的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蛋白I型细胞骨架10(KRT10)_C短肽抗体 VI型胶原蛋白A3(COL6A3)_C短肽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下载PDF
Jarid1b对食管鳞癌KYSE-150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超 姜英俊 +3 位作者 孔心涓 张继生 李志远 梁坤 《精准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研究去甲基化酶Jarid1b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为食管鳞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以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低分化食管鳞癌细胞系KYSE-150和高分化食管鳞癌细胞系TE-1中去甲基化酶Jarid1b、... 目的研究去甲基化酶Jarid1b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为食管鳞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以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低分化食管鳞癌细胞系KYSE-150和高分化食管鳞癌细胞系TE-1中去甲基化酶Jarid1b、细胞角蛋白10(CK10)、细胞角蛋白13(CK13)的表达。采用慢病毒转染的方式获得能够在药物诱导时过表达Jarid1b的KYSE-150稳转细胞系,应用CCK8细胞毒性实验检测过表达Jarid1b对该细胞系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RT-q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过表达Jarid1b后细胞系CK10和CK13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RT-qPCR检测结果表明,和低分化KYSE-150细胞系相比,高分化TE-1细胞系中CK10和CK13高表达(t=22.07、38.44,P<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和KYSE-150细胞系相比,TE-1细胞系中Jarid1b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未诱导的KYSE-150细胞系相比,诱导KYSE-150细胞系过表达Jarid1b24、48h后,该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t=10.94、16.71,P<0.05)。RT-q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结果表明,诱导KYSE-150细胞系过表达Jarid1b以后,与未诱导的KYSE-150细胞系相比CK10和CK13的表达明显增高(t=9.706、5.23,P<0.05)。结论去甲基化酶Jarid1b过表达可以抑制低分化食管鳞癌细胞KYSE-150的增殖并促进其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肿瘤 鳞状细胞 KDM5B蛋白 角蛋白10 蛋白13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下载PDF
一对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双胞胎患者表型与角蛋白1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建波 雷东春 +6 位作者 王伟霞 李建国 李雪莉 李敏 李明 张守民 李振鲁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 检测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双胞胎患者角蛋白1、10(KRT1、KRT10)基因突变情况,探讨致病基因与表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1对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双胞胎患者及家族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该双胞胎患者及其兄、父、母的... 目的 检测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双胞胎患者角蛋白1、10(KRT1、KRT10)基因突变情况,探讨致病基因与表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1对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双胞胎患者及家族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该双胞胎患者及其兄、父、母的外周血DNA,PCR扩增KRT1和KRT10基因编码区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以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先证者男,11岁,全身皮肤反复起水疱、肥厚伴脱屑11年;其双胞胎弟弟有类似皮损。2例患者KRT1基因1号内含子第1位碱基发生突变(c.591 + 1G 〉 A),而家系中3例正常成员和无亲缘关系的100例健康对照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 KRT1基因1号内含子第1位碱基突变(c.591 + 1G 〉 A)可能为引起该双胞胎患者临床表型的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癣样红皮病 先天性 蛋白1 角蛋白10 DNA突变分析 维甲酸
原文传递
羊膜凝胶对大鼠干眼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5
20
作者 沈满意 马晓萍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7-225,共9页
目的通过局部应用苯扎氯铵(benzalkonium chloride,BAC)建立大鼠干眼模型,观察羊膜凝胶对大鼠干眼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5只健康Wistar大鼠制作干眼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干眼对照组(A组)、溶剂治疗组(B组)、羊膜提取液组(C组)、羊膜... 目的通过局部应用苯扎氯铵(benzalkonium chloride,BAC)建立大鼠干眼模型,观察羊膜凝胶对大鼠干眼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5只健康Wistar大鼠制作干眼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干眼对照组(A组)、溶剂治疗组(B组)、羊膜提取液组(C组)、羊膜凝胶组(D组)和人工泪液治疗组(E组),另取5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大鼠干眼指标,包括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治疗4周后收集大鼠眼组织标本行病理及生化检测,包括角膜HE染色、PAS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试验。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羊膜匀浆提取液及羊膜凝胶均可改善大鼠干眼状况。治疗4周后D组大鼠的各项干眼指标相对于B组均有明显好转,干眼治疗效果明显优于E组(P<0.05)。另外,羊膜凝胶可使干眼大鼠的角膜上皮平整规则,角膜上皮K10表达下调,增加角膜MUC1的表达,有助于维持泪膜稳定性。结论羊膜凝胶可通过维持角膜上皮完整性,抑制角结膜鳞状上皮化生,促进结膜杯状细胞增殖、黏蛋白分泌而减轻干眼的病理损伤,从而缓解干眼的症状,具有治疗大鼠干眼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苯扎氯铵(BAC) 羊膜 角蛋白10 蛋白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