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8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G-FTIR-MS技术的烟叶角质层热解行为研究
1
作者 李亚玲 马戎 +7 位作者 丁为 冯文宁 徐波 梁淼 刘玉斌 刘伟 王兵 乔学义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80,共10页
为探究烟叶角质层热解行为及其在热解过程中气相产物释放规律,采用酶法、化学方法分离烟叶角质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利用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质谱(TG-FTIR-MS)联用技术检测角质层的热释放行为和... 为探究烟叶角质层热解行为及其在热解过程中气相产物释放规律,采用酶法、化学方法分离烟叶角质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利用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质谱(TG-FTIR-MS)联用技术检测角质层的热释放行为和热解产物。结果表明,采用酶法和化学方法均可分离烟叶角质层,烟叶角质层的热解可分为失水(50~135℃)、快速脱挥发分(135~595℃)和碳化(595~900℃)3个阶段,其热解产生的气体成分主要包括CH_(4)和CO_(2),气态产物多集中在300~600℃温度区间,其中以羧酸类化合物和甲苯居多。苯系物在250℃左右开始产生,在500~540℃温度区间内达到峰值,而尼古丁的生成量则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角质层 分离 TG-FTIR-MS联用 热解 气态产物
下载PDF
美满霉素与异维A酸对痤疮患者血清TNF-α、hs-CRP、IL-6水平、角质层含水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银针 贺亚杰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7期798-800,共3页
目的:探讨美满霉素与异维A酸对痤疮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角质层含水量(MCOC)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6月尉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7例面部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3)与研究组(n=64)。对照组... 目的:探讨美满霉素与异维A酸对痤疮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角质层含水量(MCOC)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6月尉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7例面部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3)与研究组(n=64)。对照组患者采用异维A酸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美满霉素联合异维A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CO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经表皮失水量(TEWL)、白细胞介素6(IL-6)、角质层样本蛋白质含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TEWL、角质层样本蛋白质水平低于对照组,MCO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3、2.769、3.504,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TNF-α、hs-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0、19.008、3.512,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1,P>0.05)。结论:美满霉素联合异维A酸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痤疮患者角质层含水量,降低血清TNF-α、hs-CRP、IL-6水平并改善患者皮损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满霉素 异维A酸 痤疮 角质层含水量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植物角质层蜡质组成、生物合成及响应外界胁迫功能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亚欣 高小妹 +1 位作者 黄梦月 裴腊明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5,共5页
为了探讨植物角质层蜡质在植物响应生物胁迫与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为改良植物性状、提高作物品质及作物遗传育种提供新的资源,对植物角质层蜡质的组成、生物合成途径及功能进行综述:植物角质层蜡质主要由长链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即烷烃、... 为了探讨植物角质层蜡质在植物响应生物胁迫与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为改良植物性状、提高作物品质及作物遗传育种提供新的资源,对植物角质层蜡质的组成、生物合成途径及功能进行综述:植物角质层蜡质主要由长链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即烷烃、醛类、酮类、初级醇、次级醇和蜡酯等组成;生物合成途径可分为3个步骤,即C16、C18脂肪酸的从头合成、C16、C18脂肪酸延伸形成长链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通过酰基还原途径和脱羰基;植物角质层蜡质在植物响应干旱、紫外线辐射和抗病虫害等非生物和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功能。指出利用新的生物技术对蜡质功能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植物的抗逆性,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角质层蜡质 生物胁迫 非生物胁迫 合成机制
下载PDF
蛇床子素在人皮肤角质层和去角质层皮肤中的分布测定 被引量:6
4
作者 吴修富 高培平 +2 位作者 苑振亭 李志强 赵中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研究抗银屑病蛇床子素贴剂经皮渗透后蛇床子素在人皮肤角质层和去角质层皮肤中的分布。方法:采用了胶带剥离、皮肤萃取法分别获取了人皮肤角质层、去角质层皮肤样本,用HPLC法测定了样本中的蛇床子素含量。结果:蛇床子素在人皮肤角... 目的:研究抗银屑病蛇床子素贴剂经皮渗透后蛇床子素在人皮肤角质层和去角质层皮肤中的分布。方法:采用了胶带剥离、皮肤萃取法分别获取了人皮肤角质层、去角质层皮肤样本,用HPLC法测定了样本中的蛇床子素含量。结果:蛇床子素在人皮肤角质层的滞留量远大于去角质层皮肤的量。结论:蛇床子素在人皮肤内的滞留量与贴剂使用的时间呈线性,药物可以缓慢地扩散到皮肤的更深层而产生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贴剂 角质层 角质层
下载PDF
分散角质层的分类和命名 被引量:4
5
作者 沈光隆 杨恕 孙柏年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50-263,共14页
简略讨论了分散角质层对地层学、古生物学和古环境的意义;简述了气孔器的形态学、发生学和形态一发生学的分类;在介绍并讨论了分散角质层的分类原则和命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案.
关键词 分散角质层 分类 命名 角质层
下载PDF
西双版纳地区附生与非附生植物叶片角质层对水分的透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玉龙 冯玉龙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6,共6页
为了探讨雾水对西双版纳地区不同类型植物的生态学效应,干季于20℃及30℃下用自制的设备测定了西双版纳地区4种附生和4种非附生植物叶片上表皮水分进出角质层的透性,比较研究了不同类型植物叶片通过角质层蒸腾失水速率(P_(T))、叶片通... 为了探讨雾水对西双版纳地区不同类型植物的生态学效应,干季于20℃及30℃下用自制的设备测定了西双版纳地区4种附生和4种非附生植物叶片上表皮水分进出角质层的透性,比较研究了不同类型植物叶片通过角质层蒸腾失水速率(P_(T))、叶片通过角质层吸水速率(P_(A))以及吸水与失水速率的比值(R=P_(A)/P_(T))高低,及其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附生植物的R值都高于非附生植物且大于1,说明附生植物通过叶片吸收的水分大于蒸腾失水,雾水对于附生植物具有更重要的生态学意义;P_(T)和P_(A)在不同植物间有显著差异,这可能与不同植物的角质层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不同有关,对其适应各自生活方式及多雾环境有重要意义。除附生植物贝母兰(Coelogyne occultata)和掌唇兰(Staurochilus dawsonianus)以及非附生植物大叶藤黄(Garcinia xanthochymus)外,30℃下其余植物的PT和PA都显著高于20℃的,说明温度对角质层的透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雾水可能是该地区附生植物干季一种重要的水资源,雾水对附生植物的重要性大于对非附生植物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生植物 非附生植物 角质层 角质层透性
下载PDF
逆境处理下水稻叶角质层蜡质积累及其与蜡质合成相关基因OsGL1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4
7
作者 周玲艳 姜大刚 +3 位作者 李静 周海 曹伟炜 庄楚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5-1120,共6页
植物角质层蜡质在抵抗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试验以水稻(Oryza sativa L.)幼苗为材料,分别以200mmol L-1 NaCl、12%PEG、1.0%H2O2、40℃高温和8℃低温为逆境,研究叶角质层蜡质的积累情况以及其与水稻蜡质合成相... 植物角质层蜡质在抵抗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试验以水稻(Oryza sativa L.)幼苗为材料,分别以200mmol L-1 NaCl、12%PEG、1.0%H2O2、40℃高温和8℃低温为逆境,研究叶角质层蜡质的积累情况以及其与水稻蜡质合成相关基因OsGL1表达的关系。扫描电镜观察以及叶角质层蜡质总量测定结果表明,12%PEG、1.0%H2O2和8℃低温处理下水稻幼苗叶角质层蜡质的积累明显增加,而200mmol L-1 NaCl和40℃高温处理下叶角质层蜡质覆盖量略有下降。RT-PCR分析显示,逆境处理下水稻蜡质合成相关基因OsGL1的表达量变化与水稻幼苗叶角质层蜡质的积累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逆境处理 角质层蜡质 OsGL1 表达
下载PDF
干旱胁迫条件下臭柏的气孔蒸腾与角质层蒸腾 被引量:28
8
作者 温国胜 张国盛 +2 位作者 张明如 王林和 吉川贤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8-272,共5页
为了探讨臭柏Sabinavulgaris的耐旱机理,运用切枝蒸腾法,室内实验和野外调查相结合,测定了干旱胁迫条件下臭柏的气孔蒸腾和角质层蒸腾。室内实验是将臭柏插穗带往日本冈山大学扦插,生根扦插苗移植于砾耕栽培装置中,设置对照区、弱干旱... 为了探讨臭柏Sabinavulgaris的耐旱机理,运用切枝蒸腾法,室内实验和野外调查相结合,测定了干旱胁迫条件下臭柏的气孔蒸腾和角质层蒸腾。室内实验是将臭柏插穗带往日本冈山大学扦插,生根扦插苗移植于砾耕栽培装置中,设置对照区、弱干旱胁迫区和强干旱胁迫区(培养液渗透势分别为0MPa、-0 1MPa和-0 3MPa)3种处理进行长期的干旱胁迫室内模拟实验。野外调查是在中国毛乌素沙地土壤水分条件不同的沙丘上部和沙丘下部选择供试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气孔蒸腾是臭柏水分消耗的主要形式。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臭柏的气孔更加敏感,迅速地关闭,降低蒸腾速率,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臭柏 干旱胁迫 气孔蒸腾 角质层蒸腾
下载PDF
云南保山上新统黄背栎Quercus pannosa Hand.Mazz.角质层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8
9
作者 肖良 孙柏年 +2 位作者 阎德飞 解三平 韦利杰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30,共8页
在滇西保山上新统首次发现了黄背栎(Quercuspannosa)压型化石,并分析了角质层构造。其特征主要为:上表皮无气孔器,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五边形,垂周壁微弯曲,脉络为网格状,无毛基;下表皮具环列型气孔器,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五边形,垂周壁... 在滇西保山上新统首次发现了黄背栎(Quercuspannosa)压型化石,并分析了角质层构造。其特征主要为:上表皮无气孔器,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五边形,垂周壁微弯曲,脉络为网格状,无毛基;下表皮具环列型气孔器,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五边形,垂周壁微弯曲,脉络为五边形的网格状,具毛基,毛的根部由多细胞组成,毛基部的细胞特化成辐射状。利用现存最近亲缘种(NLRspecies)原理,并比较化石和现生Q.pannosa角质层特征,推断上新世Q.pannosa在羊邑生长的古环境比现生Q.pannosa生存的冷湿气候相对干旱,且化石Q.pannosa为近原地埋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背栎 化石角质层 上新世 古环境 滇西
下载PDF
云南腾冲新近纪两种被子植物化石的角质层构造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25
10
作者 孙柏年 丛培允 +1 位作者 阎德飞 解三平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6-222,共7页
重点描述云南腾冲晚第三纪两种被子植物化石BetulamioluminiferaHuetChaney ,Carpinussubcorda taNathorst的角质层构造 ,并分析它们的现存最近亲缘种B .luminiferaWinkler和C .cordataB1.var.mollisChengetChen的表皮特征。实验分析证... 重点描述云南腾冲晚第三纪两种被子植物化石BetulamioluminiferaHuetChaney ,Carpinussubcorda taNathorst的角质层构造 ,并分析它们的现存最近亲缘种B .luminiferaWinkler和C .cordataB1.var.mollisChengetChen的表皮特征。实验分析证明 :化石叶片的气孔参数可以推测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2 的浓度 ,并进而分析古环境的变化。C .subcordataNathorst叶片能作为大气CO2 浓度的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子植物化石 角质层 晚第三纪 云南 古环境 CO2浓度
下载PDF
植物角质层蜡质的化学组成研究综述 被引量:46
11
作者 曾琼 刘德春 刘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5133-5140,共8页
角质层是植物与外界的第一接触面,而角质层蜡质则是由位于角质层外的外层蜡质和深嵌在角质层中的内层蜡质两部分构成。植物角质层蜡质成分极其复杂,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综述了有关植物角质层蜡质的化学组成信息,探讨了目前植物角质层... 角质层是植物与外界的第一接触面,而角质层蜡质则是由位于角质层外的外层蜡质和深嵌在角质层中的内层蜡质两部分构成。植物角质层蜡质成分极其复杂,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综述了有关植物角质层蜡质的化学组成信息,探讨了目前植物角质层蜡质化学成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了角质层蜡质成分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层 蜡质 化学组成
下载PDF
花生种皮蜡质和角质层与黄曲霉侵染和产毒的关系 被引量:33
12
作者 梁炫强 周桂元 潘瑞炽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4,T001,共5页
黄曲霉侵染花生的研究表明,种皮破损的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高于种皮完整的,种皮对黄曲霉侵染和产毒起着重要的屏障作用。采用氯仿去除种皮蜡质,用KOH或角质酶去除种皮角质层后,种子黄曲霉感染率和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提高。种皮蜡质和角... 黄曲霉侵染花生的研究表明,种皮破损的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高于种皮完整的,种皮对黄曲霉侵染和产毒起着重要的屏障作用。采用氯仿去除种皮蜡质,用KOH或角质酶去除种皮角质层后,种子黄曲霉感染率和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提高。种皮蜡质和角质层同时去除的与种皮破损的黄曲霉感染率和毒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表明种皮的抗性成份主要是蜡质和角质层。种皮蜡质含量测定和种皮表面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蜡质的含量和角质层的厚度与品种的抗性有关。抗性品种种皮蜡质含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种皮蜡质提取物在体外抑菌效果不显著,说明蜡质的抗性作用主要是物理性阻止黄曲霉菌的穿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黄曲霉毒素 种皮 蜡质 角质层 侵染 产毒
下载PDF
番茄叶片蜡质和角质层与芝麻斑病菌侵染的关系 被引量:20
13
作者 康立功 齐凤坤 +1 位作者 许向阳 李景富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47-50,共4页
对4个抗芝麻斑病和6个感病番茄品种的叶片表皮抗性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氯仿去除叶片蜡质,用KOH或角质酶去除叶片角质层后,叶片芝麻斑病发病率显著增加;叶片蜡质和角质层同时去除的与叶片破损的芝麻斑病发病率差异不显著,表明... 对4个抗芝麻斑病和6个感病番茄品种的叶片表皮抗性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氯仿去除叶片蜡质,用KOH或角质酶去除叶片角质层后,叶片芝麻斑病发病率显著增加;叶片蜡质和角质层同时去除的与叶片破损的芝麻斑病发病率差异不显著,表明叶片的抗性成分主要是蜡质和角质层。叶片蜡质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蜡质含量和角质层的厚度与品种的抗性有关。抗病品种叶片蜡质含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叶片蜡质提取物在体外抑菌效果不显著,说明蜡质的抗性作用主要是物理性阻止芝麻斑病菌的穿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芝麻斑病菌 叶片 蜡质 角质层
下载PDF
角质层的含水量及其对皮肤生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1
14
作者 蔄茂强 刘俐 吕成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16-818,共3页
角质层的水分含量对皮肤乃至整个机体都具有重要的生物调节作用,其因机体的内在因素(性别、年龄、遗传、营养及代谢等)及生活环境(湿度)的不同而不同。角质层含水量的多少对皮肤的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观察角质层的含水量,... 角质层的水分含量对皮肤乃至整个机体都具有重要的生物调节作用,其因机体的内在因素(性别、年龄、遗传、营养及代谢等)及生活环境(湿度)的不同而不同。角质层含水量的多少对皮肤的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观察角质层的含水量,有助于了解机体的生物状态;适当地调节角质层的含水量有利于延缓皮肤老化和防治某些皮肤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 角质层 皮肤含水量
下载PDF
甘肃窑街中侏罗世化石角质层有机质及其碳同位素组成与古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成君 孙柏年 +2 位作者 王云鹏 刘金钟 闫德飞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2-47,共6页
通过对甘肃窑街中侏罗统窑街组化石银杏以及现代银杏角质层有机质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银杏角质层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化石和现代银杏角质层有机质烷烃和甾萜类化合物组成十分相似。可以通过角质层的碳同位素组成等参数进行古环... 通过对甘肃窑街中侏罗统窑街组化石银杏以及现代银杏角质层有机质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银杏角质层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化石和现代银杏角质层有机质烷烃和甾萜类化合物组成十分相似。可以通过角质层的碳同位素组成等参数进行古环境重建,结果表明中侏罗世早期古环境较为温湿,到了中期后古气候逐渐变得干旱少雨,后期降雨量又逐渐增加,温度升高,植被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窑街 中侏罗统 窑街组 化石银杏角质层 有机质组分 碳同位素组成 古环境
下载PDF
促透剂薄荷醇对大鼠皮肤角质层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晖 黄钊 +3 位作者 梁庆 刘文彬 聂昊 付万进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讨薄荷醇经皮吸收促透作用的机制。方法运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测薄荷醇对大鼠皮肤角质层结构的变化。结果薄荷醇组的表皮皱折明显增多,表皮间裂隙增宽,层与层间的间隙变得更大;角质层结构疏松,有孔穴样结构,排列紊乱,与... 目的探讨薄荷醇经皮吸收促透作用的机制。方法运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测薄荷醇对大鼠皮肤角质层结构的变化。结果薄荷醇组的表皮皱折明显增多,表皮间裂隙增宽,层与层间的间隙变得更大;角质层结构疏松,有孔穴样结构,排列紊乱,与表皮分离呈层状,脂质正常的板层状膜状结构大部分或全部消失,出现明显增厚的紊乱排列的中等致密凝絮块状结构。结论薄荷醇影响了角质层的有序排列,使角质层间的空隙变大,结构疏松,皮肤通透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醇 皮肤 角质层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叶表面角质层对草珊瑚生药鉴定的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松林 乔传卓 +2 位作者 苏中武 李承祜 张其鸿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717-720,共4页
本文用扫描电镜对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叶表角质层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产地和同株不同发育程度草珊瑚叶表角质层雕纹型式均有一些差异。
关键词 草珊瑚 生药鉴定 叶表面角质层
下载PDF
中国植物化石角质层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柏年 闫德飞 +5 位作者 解三平 吴靖宇 肖良 李相传 林志成 康鸿杰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7-356,共10页
总结近30年来中国大陆植物化石角质层研究的进展,介绍角质层分析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植物化石表皮微细构造研究、植物化石气孔参数与大气CO2和气候变化研究以及植物化石角质层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举出众多典型实例,提出植物化石角质层分... 总结近30年来中国大陆植物化石角质层研究的进展,介绍角质层分析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植物化石表皮微细构造研究、植物化石气孔参数与大气CO2和气候变化研究以及植物化石角质层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举出众多典型实例,提出植物化石角质层分析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化石 角质层构造 气孔参数 地球化学特征 中国
下载PDF
云南保山上新统前灰背栎Quercus presenescens角质层特征及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娜 孙柏年 +3 位作者 吴靖宇 闫德飞 肖良 戴静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4-661,共8页
在云南保山羊邑煤矿上新统羊邑组发现了一栎属高山栎组植物压型化石,根据叶形态和表皮微细构造特征,将其鉴定为前灰背栎(Quercus presenescens Z.K.Zhou)。该标本具有之字形中脉,叶最宽处形成一矩形区域,叶缘略反卷的特征,与已报道的前... 在云南保山羊邑煤矿上新统羊邑组发现了一栎属高山栎组植物压型化石,根据叶形态和表皮微细构造特征,将其鉴定为前灰背栎(Quercus presenescens Z.K.Zhou)。该标本具有之字形中脉,叶最宽处形成一矩形区域,叶缘略反卷的特征,与已报道的前灰背栎化石形态一致,且区别于其它已发现的高山栎组化石。解剖学研究表明,该化石叶片为气孔下生型,上、下表皮均无毛基;上表皮细胞为四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下表皮细胞多为四-五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器环列型。通过与现生高山栎组植物叶形态相比,当前化石与灰背栎最为接近,且其表皮细胞形态、气孔器类型与现生灰背栎基本一致,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灰背栎无毛基,而现生灰背栎有表皮毛。研究认为,两者被毛的差异,是植物叶形态结构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灰背栎 化石角质层 微细构造 古气候 上新统 云南
下载PDF
植物角质层蜡质合成与调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胡晓敏 张志飞 +1 位作者 饶力群 黄卫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7-380,共4页
角质层覆盖于陆生植物的地上部分。沉积于其表面的外角质层蜡质组成了植物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屏障。蜡质的合成是由大量酶类协同作用的结果,又是一个积极可调控的过程。综述了近年来角质层蜡质合成与调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包括突变体... 角质层覆盖于陆生植物的地上部分。沉积于其表面的外角质层蜡质组成了植物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屏障。蜡质的合成是由大量酶类协同作用的结果,又是一个积极可调控的过程。综述了近年来角质层蜡质合成与调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包括突变体筛选、基因克隆和鉴定,以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等三方面,并对植物蜡质代谢基因克隆鉴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层蜡质 突变体 基因 微阵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