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双接种对小麦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1
作者 殷小冬 李其胜 +8 位作者 顾大路 杨文飞 杜小凤 刘汉松 文廷刚 李可 宋佳敏 诸俊 贾艳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4-60,共7页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接种复合灭活菌剂为对照,分析了2种丛枝菌根真菌(Rhizoph-agus irregularis,RI;Glomus intraradices,GI)和4种解磷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A;Bacillus megate-rium,BM;Arthrobacter pascens,AP;...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接种复合灭活菌剂为对照,分析了2种丛枝菌根真菌(Rhizoph-agus irregularis,RI;Glomus intraradices,GI)和4种解磷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A;Bacillus megate-rium,BM;Arthrobacter pascens,AP;Bacillus subtilis,BS)双接种对小麦生长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接菌组小麦的菌根侵染率、产量、速效磷含量均显著提高,而土壤pH值显著下降,小麦产量和速效磷含量在接菌处理下分别提高了7.31%~27.00%和19.03%~60.35%。(2)GI+AP处理的产量最高,添加RI接菌组的速效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添加GI的接菌组,其中以RI+BS处理的最高;RI+BS和RI+BA处理的磷肥吸收利用率最高,分别为30.86%和27.94%。(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磷肥吸收利用率与菌根侵染率、籽粒重、籽粒磷含量、速效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有利于增强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降低土壤pH值,从而提高小麦产量和磷素积累量,其中RI+BS处理对小麦磷肥利用率的提高作用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解磷细菌 小麦 磷肥吸收利用率
下载PDF
解磷细菌活化水稻土中低品位磷矿粉的效果与机制
2
作者 宋雅荣 常单娜 +3 位作者 周国朋 高嵩涓 段廷玉 曹卫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2-1116,共15页
【目的】低品位磷矿粉中磷的生物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探讨解磷细菌活化低品位磷矿粉的效果与机制,为提高磷矿粉在红壤性水稻土上的施肥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将在湖南省采集的红壤性水稻土中添加不同粒径(0.18、0.10和0.05 mm)的磷矿粉... 【目的】低品位磷矿粉中磷的生物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探讨解磷细菌活化低品位磷矿粉的效果与机制,为提高磷矿粉在红壤性水稻土上的施肥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将在湖南省采集的红壤性水稻土中添加不同粒径(0.18、0.10和0.05 mm)的磷矿粉,设置接种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P1)、皮特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pittii,P2),以及不接种解磷细菌(P0)3种处理。将培养瓶在25℃黑暗培养箱中培养60 d,期间动态监测不同形态磷、pH,第60天测定有机酸、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ACP、ALP)、碱性磷酸酶基因(phoD),研究解磷细菌对不同粒径磷矿粉的活化效果及机制。【结果】两株解磷细菌均能够活化难溶性磷,活化效果差异不显著。整个培养期间,3个粒径的磷矿粉接种解磷细菌后有效磷平均含量为13.4—14.7 mg·kg^(-1),高于不接种(P0)处理,提高31.1%—53.1%。粒径0.05 mm磷矿粉接种P1和P2解磷菌后有效磷平均含量增幅最大,为53.1%、47.5%(P<0.05);树脂磷(Resin-Pi)和碳酸氢钠提取无机磷(NaHCO3-P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9—16.6和14.9—16.5 mg·kg^(-1),均高于P0处理,分别提高36.4%—78.5%和13.7%—25.0%。粒径0.18 mm磷矿粉接种P1和P2解磷菌后Resin-Pi平均含量增幅最明显,为78.5%、49.5%(P<0.05);与P0相比,接种解磷细菌后粒径0.18 mm磷矿粉处理的活性磷增幅最明显,为28.4%—46.7%,稳定性磷降低2.1%—8.0%。与P0相比,接种解磷细菌土壤pH降低0.18—0.35个单位(P<0.05);乙酸、丙酸含量提高5.2%—13.7%和45.9%—127.5%(P<0.05)。P1处理碱性磷酸酶含量、phoD丰度分别增加6.5%—13.4%和24.0%—98.6%(P<0.05),P2处理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加12.8%—17.2%(P<0.05),表明P1主要分泌碱性磷酸酶,P2主要分泌酸性磷酸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株解磷细菌主要通过分泌乙酸、丙酸溶解难溶性的浓盐酸提取有机磷(Conc.HCl-Po)、浓盐酸提取无机磷(Conc.HCl-Pi)和氢氧化钠提取无机磷(NaOH-Pi),分泌酸性磷酸酶与碱性磷酸酶溶解难溶性有机磷(Conc.HCl-Po),向活性较高的Resin-Pi和碳酸氢钠提取无机磷(NaHCO_(3)-Pi)转化,促进磷库的周转。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添加细小粒径的磷矿粉与接种解磷细菌均可直接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但接种解磷细菌对有效磷的影响更大。【结论】接种解磷菌能促进磷矿粉中难溶性磷的活化,粒径0.05 mm磷矿粉接种解磷菌后土壤有效磷增幅最大,但粒径0.18 mm磷矿粉处理的活性磷占比增幅最大,活化效果最好。解磷细菌乙酸钙不动杆菌和皮特不动杆菌主要通过分泌乙酸、丙酸等有机酸及磷酸酶,活化难溶性磷,增加活性磷占比,提高磷矿粉在红壤性水稻土中的施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水稻土 磷矿粉 解磷细菌 磷组分
下载PDF
水稻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筛选及其解磷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潘林 弥春霞 +7 位作者 徐青山 魏倩倩 孔亚丽 朱练峰 田文昊 金千瑜 张均华 朱春权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55,61,共6页
解磷细菌通过提高植物根际有效磷的含量提高植物对磷的吸收利用,是重要的农业微生物资源。本文通过筛选和鉴定得到甲壳虫WSH-0021细菌(Bacillus megaterium WSH-0021)和阿氏芽孢杆菌(Priestia aryabhattai)2个菌株。甲壳虫WSH-0021细菌... 解磷细菌通过提高植物根际有效磷的含量提高植物对磷的吸收利用,是重要的农业微生物资源。本文通过筛选和鉴定得到甲壳虫WSH-0021细菌(Bacillus megaterium WSH-0021)和阿氏芽孢杆菌(Priestia aryabhattai)2个菌株。甲壳虫WSH-0021细菌和阿氏芽孢杆菌分别在培养12 h和8 h进入对数生长期,并且2种细菌进入对数生长期后均显著降低培养液的pH值。用无机和有机磷细菌解磷能力鉴定液体培养基分别培养甲壳虫WSH-0021细菌和阿氏芽孢杆菌,培养基中有效磷含量分别较对照提升了392.78%和1799.02%。将2种细菌分别接种至土样1(低磷土壤)和土样2(高磷土壤)后培养30 d,以单纯添加细菌培养基的土样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土样1和土样2中的细菌丰度和微生物量磷含量均显著增加,说明细菌在土壤中存活并发挥作用。接种甲壳虫WSH-0021细菌后,土样1和土样2中的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1.15%和11.66%;接种阿氏芽孢杆菌后,土样1和土样2中的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3.68%和12.07%。进一步研究发现,接种解磷细菌后2个土样的pH值均显著降低,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说明解磷细菌通过调控土壤pH值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释放土壤中的固定态磷。本实验筛选的2种细菌均具有较好的解磷能力,在农业生产中有较强的应用潜力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解磷细菌 甲壳虫WSH-0021细菌 阿氏芽孢杆菌 解磷能力 pH 酸性磷酸酶
下载PDF
磷、丛枝菌根真菌与解磷细菌复合接种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选帅 安晓霞 +2 位作者 张盈盈 马春晖 张前兵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59,共10页
为探讨施磷条件下不同比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与解磷细菌(PSB)对紫花苜蓿生长及生产性能的影响,明确苜蓿农艺性状、地上生物量与营养品质的关系,筛选出适合苜蓿生长的最佳接菌比例。接菌比例(AMF∶PSB)设置5个梯度,分别为3∶7(J1)、4... 为探讨施磷条件下不同比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与解磷细菌(PSB)对紫花苜蓿生长及生产性能的影响,明确苜蓿农艺性状、地上生物量与营养品质的关系,筛选出适合苜蓿生长的最佳接菌比例。接菌比例(AMF∶PSB)设置5个梯度,分别为3∶7(J1)、4∶6(J2)、5∶5(J3)、6∶4(J4)和7∶3(J5),设置2个施P_(2)O_(5)梯度:0(P0)和100 mg/kg(P1),共计10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紫花苜蓿农艺性状、地上生物量及营养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相同接菌条件下,紫花苜蓿的株高、茎粗和粗蛋白含量为P1处理大于P0处理,生长速度和总地上生物量为P1处理显著大于P0处理(P<0.05),而茎叶比则表现为P1处理显著小于P0处理(P<0.05)。P0条件下,苜蓿各茬次茎粗、生长速度、总地上生物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均表现为J1、J2、J3和J4处理显著大于J5处理(P<0.05);P1条件下,苜蓿各茬次生长速度和总地上生物量均为J1、J2、J3和J4处理显著大于J5处理(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茎粗、生长速度和地上生物量四者中两两互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据模糊相似优先比排序,排名前三的处理分别为J1P1、J2P1和J4P1。在100 mg/kg的施磷(P_(2)O_(5))条件下,以3∶7的比例复合施入AMF和PSB能够有效提高苜蓿的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施磷 丛枝菌根真菌 解磷细菌 地上生物量 营养品质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复合接种对水稻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5
作者 殷小冬 贾艳艳 +6 位作者 李其胜 徐莉 焦加国 李青 杨文飞 杜小凤 顾大路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80-1687,共8页
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复合接种对水稻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以金粳818为试验材料,以接种灭活复合菌剂为对照,分析2种丛枝菌根真菌[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RI)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3种... 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复合接种对水稻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以金粳818为试验材料,以接种灭活复合菌剂为对照,分析2种丛枝菌根真菌[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RI)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3种解磷细菌[芽孢杆菌属细菌(Bacillus sp.,R1-3)、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BM)、耐盐节杆菌(Arthrobacter pascens,AP)]单接种和两两组合接种对水稻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相比,加入解磷细菌后大部分处理的水稻菌根侵染率降低,其中FM+BM处理的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下降至7.54%,显著低于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相较于对照和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或解磷细菌处理,复合接种处理在水稻生殖生长期末整体上提高了氮肥、钾肥利用率,其中FM+BM处理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19.55个百分点、20.47个百分点。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复合接种有利于提高水稻生殖生长期末氮肥利用率和钾肥利用率,其中FM+BM为最优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解磷细菌 水稻 肥料利用率 侵染率
下载PDF
解磷细菌与磷肥耦合提高苜蓿生长及光合性能
6
作者 张盈盈 安晓霞 +1 位作者 马春晖 张前兵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3-51,共9页
以紫花苜蓿WL354HQ为对象,采用施磷和接种芽孢杆菌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单接种胶质芽孢杆菌(J1)、单接种巨大芽孢杆菌(J2)、混合接菌(J3)和不接菌(J0)4个施菌处理以及不施磷(P0)和施100 mg/kg磷(P1)2个施磷处理,共8个处理,探究同一... 以紫花苜蓿WL354HQ为对象,采用施磷和接种芽孢杆菌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单接种胶质芽孢杆菌(J1)、单接种巨大芽孢杆菌(J2)、混合接菌(J3)和不接菌(J0)4个施菌处理以及不施磷(P0)和施100 mg/kg磷(P1)2个施磷处理,共8个处理,探究同一施磷条件下接种解磷细菌对紫花苜蓿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筛选紫花苜蓿优质高产的最优菌磷配施模式。结果表明,在相同接菌条件下,施磷提高了苜蓿的株高、茎粗、生长速度、地上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叶片气孔导度(Gs)和叶片蒸腾速率(Tr),降低了苜蓿的茎叶比和叶片胞间CO_(2)浓度(Ci)。在相同施磷条件下,接菌处理提高了苜蓿的株高、茎粗、生长速度、地上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Pn、Gs、Tr、Ci)。隶属函数分析表明,8个处理9个指标的综合评价值为J3P1>J1P1>J2P1>J3P0>J2P0>J0P1>J1P0>J0P0,且在同一施磷条件下双接菌处理>单接菌处理>不接菌处理,J3P1处理模式得分最高。综上所述,双接胶质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施磷100 mg/kg能够有效提高紫花苜蓿的光合性能并促进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细菌 苜蓿 生长 光合作用
下载PDF
解磷细菌氧化微杆菌Y8对枳的促生作用及其对土壤解磷相关功能基因的影响
7
作者 刘玉敏 李成江 +5 位作者 谢小林 陈猛 周莲 王勇 朱红惠 姚青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3-81,共9页
以柑橘砧木枳(Poncirus trifoliata)为研究植株,以华南红壤柑橘园分离出的1株解磷细菌(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a,PSB)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Y8为研究菌株,通过盆栽试验探究PSB Y8对枳生长以及土壤磷素、磷循环相... 以柑橘砧木枳(Poncirus trifoliata)为研究植株,以华南红壤柑橘园分离出的1株解磷细菌(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a,PSB)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Y8为研究菌株,通过盆栽试验探究PSB Y8对枳生长以及土壤磷素、磷循环相关功能基因的影响及其潜在的解磷机制。结果表明:接种PSB Y8极显著增加了枳的生物量以及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了土壤中与磷活化相关的碱性磷酸酶编码基因pho D的丰度,极显著增加了葡萄糖酸编码基因gcd的丰度;显著降低了土壤中无机磷中Al-P的含量,显著增加了有机磷总含量和MLPo含量,影响了土壤中不同磷素的转化。综上,PSB Y8的解磷机制可以归纳为其通过上调磷酸酶相关功能基因pho D的丰度,增加土壤磷酸酶活性,从而影响土壤磷素组分的转化,增加土壤有机磷和MLPo的含量,可能促进枳对磷素的吸收,进而增加枳的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细菌 磷酸酶 促生效应 磷循环 功能基因
原文传递
一株望天树根际高效解磷细菌解磷能力的研究
8
作者 田湘 韩小美 +3 位作者 黄平升 李万年 杨钦潮 杨梅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51-56,共6页
以1株来源于广西南宁树木园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 Wang Hsie.)根际土壤的高效解无机磷细菌P4[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为材料,研究了解磷细菌P4在培养168 h内解磷能力和菌液pH的动态变化情况,比较了菌株在不同... 以1株来源于广西南宁树木园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 Wang Hsie.)根际土壤的高效解无机磷细菌P4[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为材料,研究了解磷细菌P4在培养168 h内解磷能力和菌液pH的动态变化情况,比较了菌株在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碳氮比(C/N)和NaCl浓度条件下的解磷能力,以期为解磷微生物在微生物菌肥生产上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培养168 h内,菌株P4培养液中有效磷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H则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培养120 h时菌液中有效磷含量最高,为552.87 mg/L,此时菌液pH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菌株P4溶磷量与培养液pH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菌株P4在培养温度为30℃、pH为6.5、碳源为乳糖、氮源为草酸铵、C/N为20∶1、NaCl浓度为0.5%时解无机磷效果最好且生长状况良好,在后续微生物菌肥研制中具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细菌 解磷能力 根际 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 Wang Hsie.)
下载PDF
玉米根际与非根际解磷细菌的分布特点 被引量:81
9
作者 赵小蓉 林启美 +2 位作者 孙焱鑫 张有山 张美庆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2-64,共3页
Rhizosphere and nonrhizosphere soils were sampled from corn field at harvest time.Total number and genus of the bacteria mineralizing lecithin or dissolving phosphate were measured.It was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eith... Rhizosphere and nonrhizosphere soils were sampled from corn field at harvest time.Total number and genus of the bacteria mineralizing lecithin or dissolving phosphate were measured.It was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either organic or inorganic phosphobacteria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was 10 to 20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nrhizosphere soil.The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much more complicated in the rhizosphere than in the nonrhizosphere.Pseudomonas and Flavobacteria were advantageous orgainc phosphobacteria in the rhizosphere, but Erwinia for inorganinc phosphobacteria.In nonrhizosphere, most of organic phosphobacteria were Bacillus. However, no advantageous genus of inorganic phosphobacteria were found in the nonrhizosphere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非根际土壤 解磷细菌 微生物 分布
下载PDF
高效解磷细菌的筛选及其对玉米苗期生长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27
10
作者 朱培淼 杨兴明 +2 位作者 徐阳春 欧阳红 沈其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7-112,共6页
采用改良后的PVK平板,从石灰性土壤上长势良好的野生植物根表分离到44株解磷细菌,通过NBRIP液体摇瓶实验,培养7d后发现:K3菌株培养液中全磷浓度高达643.2μg.ml-1,可溶性磷为584.8μg.ml-1,约有12.9%的磷酸三钙被溶解出来,为对照(CK)的1... 采用改良后的PVK平板,从石灰性土壤上长势良好的野生植物根表分离到44株解磷细菌,通过NBRIP液体摇瓶实验,培养7d后发现:K3菌株培养液中全磷浓度高达643.2μg.ml-1,可溶性磷为584.8μg.ml-1,约有12.9%的磷酸三钙被溶解出来,为对照(CK)的10.5倍;K9菌株培养液的全磷浓度为608.5μg.ml-1,可溶性磷浓度为606.4μg.ml-1.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接种解磷细菌的处理玉米株高、茎粗和干质量显著高于CK;将有机肥作为载体和解磷细菌一同混合施入土壤的处理,玉米苗干质量较单施解磷菌显著增加.经初步鉴定,K3、K9为假单胞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细菌 石灰性土壤 玉米苗
下载PDF
小麦根际与非根际解磷细菌的分布 被引量:78
11
作者 赵小蓉 林启美 +2 位作者 孙焱鑫 张有山 王幼姗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115,共5页
在冬小麦苗期 ,利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测定分解卵磷脂和溶解磷酸三钙的细菌 ,发现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的数量大大高于非根际土壤 ,但无论是根际还是非根际土壤 ,有机磷细菌比无机磷细菌多。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种类较多 ,而非根际土壤解磷细菌... 在冬小麦苗期 ,利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测定分解卵磷脂和溶解磷酸三钙的细菌 ,发现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的数量大大高于非根际土壤 ,但无论是根际还是非根际土壤 ,有机磷细菌比无机磷细菌多。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种类较多 ,而非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种类较少。根际土壤的有机磷细菌主要为假单胞菌属 ,无机磷细菌主要是假单胞菌属和欧文氏菌属 ,而非根际土壤的优势解磷菌属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根际 解磷细菌 微生物种群
下载PDF
本溪山樱根部解磷细菌的定殖规律及其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9
12
作者 吕德国 于翠 +2 位作者 秦嗣军 刘国成 杜国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08-515,共8页
【目的】探讨解磷细菌定殖规律及其与本溪山樱地上和地下部生长发育的关系,为土壤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本溪山樱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缩影系统并结合常规的分析方法,研究植物促生根际细菌—3株解磷细菌[Bacillus(Y4)、Pseudomona... 【目的】探讨解磷细菌定殖规律及其与本溪山樱地上和地下部生长发育的关系,为土壤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本溪山樱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缩影系统并结合常规的分析方法,研究植物促生根际细菌—3株解磷细菌[Bacillus(Y4)、Pseudomonas(J6)、Flavimonas(H7)]于本溪山樱根部的定殖规律及其对根际特征和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3种菌株定殖部位因时间变化而变化,混接处理中根内没有菌株定殖,但无论单接与混接处理3种菌株定殖密度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接种解磷细菌后,细菌于本溪山樱根部的侵染速度较快,数量较多,放线菌和真菌的侵染能力较低,数量较少。接种Y4可较对照提高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这种效果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而接种其它菌液处理均降低了植株的Pn。单接Y4可增加植株中全磷含量。【结论】解磷细菌的定殖数量随外来微生物侵入数量的增多而减少。外来细菌的侵入对解磷细菌的定殖影响较大。处理前期,接种假单胞杆菌(Y4)和芽孢杆菌(J6)对植株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溪山樱 根部 解磷细菌 定殖
下载PDF
解磷细菌PSB3的筛选及拮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余贤美 王义 +3 位作者 沈奇宾 李炳龙 贺春萍 郑服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98-1403,共6页
利用有机磷细菌液体培养基进行生物富集,无机磷细菌固体培养基通过平板稀释法进行分离筛选,建立了土壤解磷细菌的筛选体系。扩增菌株PSB3的16SrDNA序列,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该片段长度为1525bp,经Blastn搜索进行序列比对,该细菌为洋葱伯... 利用有机磷细菌液体培养基进行生物富集,无机磷细菌固体培养基通过平板稀释法进行分离筛选,建立了土壤解磷细菌的筛选体系。扩增菌株PSB3的16SrDNA序列,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该片段长度为1525bp,经Blastn搜索进行序列比对,该细菌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对该菌株与供试的12个炭疽菌和镰刀菌菌株进行室内拮抗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Fusarium solani等6个菌株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细菌 生物富集 筛选体系 16SrDNA 分子鉴定 拮抗作用
下载PDF
石灰性土壤中高效解磷细菌菌株的分离、筛选及组合 被引量:39
14
作者 郝晶 洪坚平 +1 位作者 刘冰 张健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4-408,共5页
对石灰性土壤样品进行了解磷细菌的分离和筛选,得到具有明显溶磷圈的解磷细菌71株.分析了菌株分泌磷酸酶、释放速效磷及pH降低等综合因素和特征,研究了菌株生长动态.最后筛选出解磷能力较强且无拮抗反应的6株解磷细菌,并将其组合成为解... 对石灰性土壤样品进行了解磷细菌的分离和筛选,得到具有明显溶磷圈的解磷细菌71株.分析了菌株分泌磷酸酶、释放速效磷及pH降低等综合因素和特征,研究了菌株生长动态.最后筛选出解磷能力较强且无拮抗反应的6株解磷细菌,并将其组合成为解磷细菌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细菌 溶磷圈 石灰性土壤 筛选
下载PDF
红壤区油茶根际解磷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解磷能力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舒 张林平 +3 位作者 张扬 郝菲菲 肖金香 胡冬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9-416,共8页
研究油茶根际解无机磷细菌的解磷能力对提高红壤丘陵区土壤磷素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从油茶根际分离筛选出97株具有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采用NBRI-BPB培养基进行复筛获得5株解磷能力较强的解无机磷细菌,并测定其在NBRIP培... 研究油茶根际解无机磷细菌的解磷能力对提高红壤丘陵区土壤磷素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从油茶根际分离筛选出97株具有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采用NBRI-BPB培养基进行复筛获得5株解磷能力较强的解无机磷细菌,并测定其在NBRIP培养基中有效磷含量,采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Biolog系统和16Sr DNA序列分析鉴定细菌种类,确定WB38为耳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uricularis),WB39(WB75)为杓兰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ypripedii),WB53(WB68)为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研究了解磷菌株WB38在不同条件对解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因子对该菌株解磷能力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温度对其解磷能力影响最大;该菌株培养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NH4NO3;解磷细菌WB38解磷的最佳培养条件为A2B1C1D1,即温度28℃,初始p H值6.5,接种量1%,溶氧量25 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解磷细菌 解磷能力 Biolog系统
下载PDF
黑土区林地土壤高效解磷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解磷效果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聪 林维 +3 位作者 孙珑 张玉双 范瑞英 陈祥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3-85,122,共4页
采用平板溶磷圈法对典型黑土区4种林地(美青杨林、水曲柳林、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土壤的磷细茵进行了分离和筛选.并测定了其解磷能力。结果表明:4种林地土壤中分布了大量的解磷菌和溶磷茵,其中每克解磷茵的茵落形成单位(CFU)为(... 采用平板溶磷圈法对典型黑土区4种林地(美青杨林、水曲柳林、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土壤的磷细茵进行了分离和筛选.并测定了其解磷能力。结果表明:4种林地土壤中分布了大量的解磷菌和溶磷茵,其中每克解磷茵的茵落形成单位(CFU)为(5.43~16.81)×10^5、溶磷菌为(0.49-3.16)×10^5,且解磷菌数量多于溶磷菌。从4种林地土壤中分离得到了15株分解有机磷的解磷菌和11株溶解无机磷的溶磷茵;其中有2株解磷茵解磷能力较高,解磷圈直径与茵落直径比值均大于2.0,解磷量分别为0.50、1.13mg/L;有2株溶磷茵溶磷能力较高,溶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均大于2.0,溶磷量分别为0.90、0.18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细菌 解磷能力 溶磷圈 黑土
下载PDF
解磷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孙艳梅 张前兵 +3 位作者 苗晓茸 刘俊英 于磊 马春晖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230-2242,共13页
【目的】解磷细菌(PSB)和丛枝菌根真菌(AMF)在促进作物养分吸收、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探讨PSB和AMF对苜蓿生长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明确PSB与AMF的相互作用对紫花苜蓿生长的机制,以期为紫花苜蓿人工栽培及其高效复合型微生... 【目的】解磷细菌(PSB)和丛枝菌根真菌(AMF)在促进作物养分吸收、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探讨PSB和AMF对苜蓿生长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明确PSB与AMF的相互作用对紫花苜蓿生长的机制,以期为紫花苜蓿人工栽培及其高效复合型微生物肥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用4株菌,分别为具有高效解磷能力的巨大芽孢杆菌(Bm)和枯草芽孢杆菌(Bs),以及能与苜蓿根系共生的摩西管柄囊霉(Fm)和幼套球囊霉(Ge),并将这两类菌双接种,分别为BmBs、BmFm、BmGe、BsFm、BsGe、FmGe,以加灭活菌为对照(CK),共计11个处理。测定接菌处理后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株高、茎粗、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苜蓿植株磷含量、主根长、地下生物量、土壤pH、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各项指标评价单接种菌和双接种菌对苜蓿的应用效果。【结果】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株高、茎粗、粗蛋白含量、植株磷含量、主根长、地下生物量和土壤速效磷含量均为接菌处理显著高于CK(P<0.05),土壤pH、全磷、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05)。与CK相比,苜蓿地下生物量、株高和茎粗在单施解磷细菌Bm和Bs处理下分别增加了18.57%—24.49%、8.59%—21.33%和3.86%—9.54%,在单施丛枝菌根真菌Fm和Ge处理下分别增加了9.15%—27.35%、2.51%—18.60%和4.59—8.58%,双接种BmBs、BmFm、BmGe、BsFm、BsGe、FmGe处理下分别增加了7.66%—41.62%、7.44%—34.56%和5.58%—26.61%。单施Fm和Ge处理苜蓿的主根长均显著大于单施Bm和Bs处理(P<0.05),但Fm和Ge处理之间、Bm和Bs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双接菌处理中,FmGe处理苜蓿的主根长最长,且显著大于其他施菌处理(P<0.05),其中BmBs处理对紫花苜蓿主根长的效应最弱。相关性分析表明,除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茎粗呈负相关不显著(P>0.05),地下生物量与苜蓿磷呈正相关不显著(P>0.05),与土壤全磷呈负相关不显著(P>0.05)外,其他各指标之间均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对苜蓿生产性能影响较大的接菌处理前3位排序为BmFm、BmGe和FmGe处理。【结论】PSB和AMF同时接种,对苜蓿植株生长发育和磷营养促生效果优于单一接种PSB或AMF,其促进作用的大小与PSB和AMF的种类有关。从紫花苜蓿生长状况、植株的磷营养及地下生物量指标综合考虑,解磷细菌巨大芽孢杆菌(Bm)与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管柄囊霉(Fm)同时接种(即BmFm处理),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和磷营养的改善效果最好,其次是BmGe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解磷细菌 丛枝菌根真菌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下载PDF
海南生态区植物根际解磷细菌的筛选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29
18
作者 王岳坤 于飞 唐朝荣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71,共8页
[目的]了解海南酸性土壤解磷细菌溶解Ca3(PO4)2和FePO4特性;筛选高效稳定的解磷菌株,为应用研究提供菌源。[方法]采集海南21种植物的根际土样品,用营养琼脂、结晶紫-营养琼脂、酵母粉-甘露醇琼脂,稀释涂布法分离土壤细菌,选取平... [目的]了解海南酸性土壤解磷细菌溶解Ca3(PO4)2和FePO4特性;筛选高效稳定的解磷菌株,为应用研究提供菌源。[方法]采集海南21种植物的根际土样品,用营养琼脂、结晶紫-营养琼脂、酵母粉-甘露醇琼脂,稀释涂布法分离土壤细菌,选取平板上菌落形态有明显区别的代表性菌落,用最低营养琼脂进行纯化;Ⅰ筛用Ca3(PO4)2固体培养基培养5 d,挑取有溶磷圈的菌落;Ⅱ筛用Ca3(PO4)2培养液在32℃、200 r/min条件培养6 d,挑取解磷量大于200 mg/L的菌株;Ⅲ筛是在4次继代培养及每次15 d的4℃保藏后,用Ca3(PO4)2培养液培养6 d,挑取解磷量大于200 mg/L的菌株。称Ⅲ筛的选出菌株为高效稳定的解磷细菌(PSBHS),用FePO4培养液对PSBHS培养6 d,并测定解磷量;用简并引物扩增PSBHS 16S rDNA基因一个长度约1460 bp的片段,测序后,通过Blast检索同源序列,鉴定解磷细菌分类。[结果]共分离到363个代表性菌株,通过Ⅰ筛、Ⅱ筛、Ⅲ筛的代表性菌株分别是126个、45个、14个;14个PSBHS在Ca3(PO4)2培养液中经6 d培养,解磷量达201.0-623.3 mg/L,培养结束时pH值(3.82-4.34)与解磷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8155)。14个PSBHS在FePO4培养液中经6 d培养,解磷量只有1.6-34.2 mg/L,培养结束时pH值(2.87-5.67)与解磷量也呈极显著负相关(r=-0.6836)。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了6个PSBHS为Acinetobacter,3个为Pseudomonas,3个为Serratia,2个为Enterobac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细菌 筛选 分子鉴定 根际土
下载PDF
桑树根际解磷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解磷能力测定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吴凡 崔萍 +3 位作者 夏尚远 杨少波 辛磊 刘训理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1-527,共7页
桑树根际解磷细菌能够改善桑树营养,促进根系生长。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桑树根际分离获得32个具有解磷能力的细菌分离物,经rep-PCR基因指纹分析得到19株解磷细菌。经解磷能力测定,PYP2、PYP4、PYP6、FYP2菌株具有较强的解有机磷能力,FWP... 桑树根际解磷细菌能够改善桑树营养,促进根系生长。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桑树根际分离获得32个具有解磷能力的细菌分离物,经rep-PCR基因指纹分析得到19株解磷细菌。经解磷能力测定,PYP2、PYP4、PYP6、FYP2菌株具有较强的解有机磷能力,FWP7、PWP4菌株具有较强的解无机磷能力,FWP1、FWP9、FWP11、PYP6和PWP1菌株的解有机磷和无机磷能力均较强。利用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及16S rDNA碱基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对具有较高解磷能力的菌株进行了鉴定:FWP1、FWP11、PYP2、PYP6、FYP2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FWP9和PWP1菌株为贪噬菌属(Variovorax sp.),FWP7、PWP4菌株为根瘤菌属(Rhizobium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解磷细菌 rep-PCR基因指纹分析 解磷能力
下载PDF
本溪山樱根际与非根际解磷细菌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 被引量:16
20
作者 于翠 吕德国 +1 位作者 秦嗣军 杜国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381-2384,共4页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不同基质中的本溪山樱(Cerasussachalinensis)根际与非根际解磷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分类,分析了3种不同基质中根际与非根际解磷细菌数量和类群的变化.结果表明,从3种不同配比的基质中分离纯化获得的解磷细菌分别...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不同基质中的本溪山樱(Cerasussachalinensis)根际与非根际解磷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分类,分析了3种不同基质中根际与非根际解磷细菌数量和类群的变化.结果表明,从3种不同配比的基质中分离纯化获得的解磷细菌分别属于13个属,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沙雷铁氏菌属(Serratia)为主.其中添加炉渣的基质最适于解磷细菌的生长与繁殖,其种群数量最高,但类群的多样性指数低于另外两种土壤.本溪山樱不同生育期根际与非根际解磷细菌种群数量不同,新梢停长期根际中定殖的解磷细菌种群最多(共分离到6个菌属),新梢迅速生长期和落叶期较少,萌芽期最少.根际土壤解磷细菌多样性亦随生育期发生变化,新梢迅速生长期最高,落叶期次之,新梢停长期最低.非根际土壤则有随生育期逐渐减小的趋势.解磷细菌的根际效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溪山樱 根际与非根际 解磷细菌 多样性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