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触珠蛋白和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与急性脑梗死预后关系
1
作者 高阳阳 李骥腾 +1 位作者 刘瑞霞 李斯琴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触珠蛋白(HP)和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变化与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和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巴彦淖尔市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260例,根据心肌梗死溶栓试验...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触珠蛋白(HP)和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变化与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和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巴彦淖尔市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260例,根据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分为血管再通组196例和血管未通组64例;治疗后90 d,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159例和预后不良组101例。比较各组血清HP和ADMA水平,用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后血管未通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分析血清HP和ADMA水平对治疗后血管未通的预测价值和预后不良的诊断效能。结果血管未通组血清HP和ADMA水平显著高于血管再通组[(2.10±0.21)g/L vs(1.29±0.31)g/L,(1.68±0.19)μmol/L vs(0.69±0.11)μmol/L,P<0.01];HP和ADMA是ACI患者治疗后血管未通的危险因素(P<0.01);二者联合诊断血管未通的曲线下面积为0.869(95%CI:0.830~0.908)。预后不良组血清HP和ADMA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2.27±0.19)g/L vs(1.15±0.34)g/L,(1.72±0.21)μmol/L vs(0.64±0.10),P<0.01];HP和ADMA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1);二者联合诊断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16(95%CI:0.768~0.865)。结论HP和ADMA在ACI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未通患者和预后不良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二者联合可有效预测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未通和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预后 触珠蛋白 精氨酸 LOGISTIC模型 预测 回顾性研究 纤溶酶原激活剂
下载PDF
触珠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易感性关系研究
2
作者 陈晶 史文俊 +3 位作者 安黎云 郑运周 徐冬梅 王缚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触珠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易感性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血管性痴呆组,另选同期该院收治的80例非血管性痴呆脑卒中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聚... 目的探讨触珠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易感性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血管性痴呆组,另选同期该院收治的80例非血管性痴呆脑卒中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测定两组触珠蛋白基因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并分析其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易感性关系。结果血管性痴呆组高脂血症史、糖尿病史占比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血管性痴呆组触珠蛋白2-2基因型频率、触珠蛋白2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触珠蛋白基因型血管性痴呆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缺血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触珠蛋白2-2基因型、携带触珠蛋白2等位基因是影响血管性痴呆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触珠蛋白2-2基因型、触珠蛋白2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发生有关,且触珠蛋白2-2基因型、触珠蛋白2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较高者病情更为严重,可为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识别及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珠蛋白 基因多态性 血管性痴呆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触珠蛋白基因多态性及血清触珠蛋白浓度分析
3
作者 李雨阳 朱晓蓉 +3 位作者 刘婧 郑晓敏 杨金奎 杨芳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5-380,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触珠蛋白(haptoglobin,Hp)基因多态性及血清Hp浓度与糖尿病肾病(diabetes kidney disease,DKD)的关系。方法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自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取212例单纯糖尿病...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触珠蛋白(haptoglobin,Hp)基因多态性及血清Hp浓度与糖尿病肾病(diabetes kidney disease,DKD)的关系。方法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自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取212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249例DKD患者为病例组。通过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和BNⅡ蛋白分析仪,检测患者的Hp基因型和血清Hp浓度。比较两组间Hp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血清Hp浓度及其他生物学指标,使用PRISM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Hp1-1、Hp2-1和Hp2-2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在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1)。病例组的血清H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基因型受试者之间的血清Hp浓度存在明显差异,在两组受试者中,Hp1-1亚型的血清Hp浓度均最高,而Hp2-2亚型的血清Hp浓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种基因型(P<0.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Hp与血红蛋白浓度相关。结论DKD患者的血清Hp浓度显著升高,但未发现Hp基因型与DKD之间存在显著关联,然而Hp基因型会影响循环Hp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触珠蛋白 基因型
下载PDF
触珠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
4
作者 孟帆 陈芳雨 +3 位作者 徐盼 张超 左红霞 汪龙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29-536,共8页
目的 系统评价触珠蛋白(Hp)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系统检索9个电子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CBM、CNKI、VIP和WanFang数据库,搜集从建库到2... 目的 系统评价触珠蛋白(Hp)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系统检索9个电子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CBM、CNKI、VIP和WanFang数据库,搜集从建库到2022年1月18日有关Hp基因多态性和冠心病发病风险关系的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使用STATA 15.1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合并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CI)在5种遗传模型中评价Hp基因多态性和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此外,应用试验序贯分析(TSA)和假阳性报告概率分析(FPRP)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含18项研究),包括4283例冠心病患者和29 409例对照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体人群的除隐性模型的其他四种基因模型中,触珠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患冠心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在显性模型中,Hp1-1+Hp2-1 vs.Hp2-2:OR=0.74,95%CI=0.61~0.90,P=0.003,I^(2)=74.7%)。在以种族为亚组的亚组分析中,在亚洲人群中,Hp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风险有显著的关联(Hp1-1+Hp2-1 vs.Hp2-2:OR=0.68,95%CI:0.51~0.90,P=0.007),而在其他人群亚组中未发现存在显著关联(P>0.05)。累积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均显示显性模型的结果稳定。显性基因模型的TSA分析结果说明本文章得出的结果稳定可靠。此外,FPRP分析结果也表明研究结果的假阳性报告的可能性很小。结论 Hp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存在关联,Hp1等位基因携带者总体上患冠心病风险较小,Hp1等位基因可能是亚洲人群冠心病的潜在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触珠蛋白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触珠蛋白、α1酸性糖蛋白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与进展为肝癌的关系
5
作者 覃聪 黄巧玲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3741-3744,3748,共5页
目的分析触珠蛋白、α1酸性糖蛋白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进展为肝癌的关系,为肝癌防治提供经验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是否进展为肝癌进行分组,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治疗的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乙型肝炎... 目的分析触珠蛋白、α1酸性糖蛋白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进展为肝癌的关系,为肝癌防治提供经验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是否进展为肝癌进行分组,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治疗的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乙型肝炎组,另将同期收治的65例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入组时检测2组触珠蛋白、α1酸性糖蛋白水平,采用Point-biserial分析触珠蛋白、α1酸性糖蛋白与乙型病毒性肝炎进展为肝癌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触珠蛋白、α1酸性糖蛋白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进展为肝癌的影响。结果肝癌组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占比高于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e抗原(HBsAg)阳性占比低于乙型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甲胎蛋白、触珠蛋白、α1酸性糖蛋白水平高于乙型肝炎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HBV-DNA载量低于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int-biserial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触珠蛋白、α1酸性糖蛋白与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癌呈正相关(r>0,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触珠蛋白、α1酸性糖蛋白水平升高是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癌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触珠蛋白、α1酸性糖蛋白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进展为肝癌患者中呈高表达,且二者水平越高,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展为肝癌的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癌 触珠蛋白 Α1酸性糖蛋白
下载PDF
血清中PCT、α1酸性糖蛋白及触珠蛋白水平与急性期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6
作者 王瑜 《哈尔滨医药》 2023年第6期4-6,共3页
目的 研究血清中PCT、α1酸性糖蛋白及触珠蛋白水平与急性期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70例急性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COPD稳定期组34例和急性加重期(AECOPD)组36例,且选取同时间段来我院参加健康体检... 目的 研究血清中PCT、α1酸性糖蛋白及触珠蛋白水平与急性期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70例急性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COPD稳定期组34例和急性加重期(AECOPD)组36例,且选取同时间段来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4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α1酸性糖蛋白(α1-AG)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双抗体夹心法检测降钙素原(PCT)水平,通过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来测定血清触珠蛋白(HPT)水平,通过肺功能仪来测定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肺功能指标与血清PCT、α1-AG、HPT的相关性。结果 COPD稳定期组、AECOPD组的血清PCT、α1-AG、HP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COPD患者血清PCT、α1-AG、HPT水平及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随疾病的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COPD患者血清PCT、HPT与FEV1、FEV1/FVC均呈负相关,而α1-AG水平与FEV1%、FEV1/FVC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α1-AG、HPT水平与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评估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降钙素原 Α1酸性糖蛋白 触珠蛋白
下载PDF
结缔组织疾病患儿血沉、C—反应蛋白与铜兰蛋白、触珠蛋白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7
7
作者 朱小舟 李宝青 王哲雄 《河北医学》 CAS 2002年第3期195-196,共2页
目的 :探讨风湿热和幼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儿血沉、C—反应蛋白与铜兰蛋白、触珠蛋白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铜兰蛋白、触珠蛋白 ,和血沉分析仪检测血沉 ,并与对照组 2 5例健康儿对比。结果 :结缔组... 目的 :探讨风湿热和幼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儿血沉、C—反应蛋白与铜兰蛋白、触珠蛋白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铜兰蛋白、触珠蛋白 ,和血沉分析仪检测血沉 ,并与对照组 2 5例健康儿对比。结果 :结缔组织疾病患儿血沉、C—反应蛋白与铜兰蛋白、触珠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2 5例健康儿童的检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并且所有实验数据以均值±标准差 (x±s)表示 ,T检验作组间差异显著性检验 (P <0 .0 1)。用直线回归及其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作相关分析 ,铜兰蛋白、触珠蛋白的水平与血沉、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在结缔组织疾病患儿中铜兰蛋白、触珠蛋白的测定与血沉、C—反应蛋白的作用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疾病 血沉 C-反应蛋白 铜兰蛋白 触珠蛋白 儿童 风湿热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血清触珠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及其预后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杨鑫 刘小静 +2 位作者 张曦 文娟 杜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5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触珠蛋白(HPT)、降钙素原(PCT)和白介素-6(IL-6)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肝硬化患者241例,根据是否合并SBP分为SBP组和对照组,入院第1d检测血清HPT、PCT和IL-6... 目的探讨血清触珠蛋白(HPT)、降钙素原(PCT)和白介素-6(IL-6)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肝硬化患者241例,根据是否合并SBP分为SBP组和对照组,入院第1d检测血清HPT、PCT和IL-6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随访所有患者治疗效果,将SBP组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并比较两组血清HPT、PCT和IL-6水平,分析血清HPT、PCT和IL-6对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241例肝硬化患者中合并SBP者105例(43.57%),其中治疗后病情恶化者24例(22.86%)。SBP组血清HPT、PCT和IL-6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恶化组血清HPT、PCT和IL-6水平高于好转组(P<0.05);血清HPT、PCT、IL-6及联合检测诊断肝硬化合并SBP的AUC分别为0.820、0.881、0.785和0.937,其中PCT以>4.83 mg/L为阈值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19%和88.97%,联合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86%和91.91%;血清HPT、PCT、IL-6及联合检测评估肝硬化合并SBP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65、0.690、0.728和0.860,其中HPT以>2.21 g/L为阈值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0%和72.84%,联合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0%和77.78%。结论血清HPT、PCT和IL-6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均具有较高准确率,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诊断 预后 触珠蛋白 降钙素原 白介素-6
下载PDF
触珠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凤君 黄文华 黎鳌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86-389,共4页
触珠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属急性期反应蛋白之一,由于所含轻链类型的不同,触珠蛋白具有遗传多态性,触珠蛋白的合成和降解主要在肝脏进行,并受细胞因子、前列腺素、激素等的调节,触珠蛋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可能是一种重要的... 触珠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属急性期反应蛋白之一,由于所含轻链类型的不同,触珠蛋白具有遗传多态性,触珠蛋白的合成和降解主要在肝脏进行,并受细胞因子、前列腺素、激素等的调节,触珠蛋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调节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珠蛋白 结构 功能
下载PDF
硫氧还蛋白1、触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余纪会 赵文苹 +2 位作者 陈容 罗跃 孙艳丽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8-242,共5页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1(Trx1)、触珠蛋白(Hp)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86例(实验组),另选取我院健康体检人员8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Trx1...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1(Trx1)、触珠蛋白(Hp)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86例(实验组),另选取我院健康体检人员8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Trx1、Hp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血清Trx1、Hp差异,分析血清Trx1、Hp对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诊断效能。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Trx1、Hp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血清Trx1、H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患者肿瘤直径≥3 cm、肿瘤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存在淋巴结转移分别与患者肿瘤直径<3 cm、肿瘤中+高分化、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血清Trx1、Hp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示:Trx1、Hp联合检测NSCLC曲线下面积为0.84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2和0.827。Kaplan-Meier分析示:血清Trx1、Hp低水平NSCLC患者的生存率高于高水平患者(P<0.05)。结论:血清Trx1、Hp在NSCLC中表达水平升高,血清Trx1、Hp水平变化与NSCLC病情进展有关,血清Trx1、Hp联合检测对预测NSCLC发生、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还蛋白1 触珠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活动期微量元素铜、铁与触珠蛋白的测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晓磊 武晔 +3 位作者 于笑霞 平利锋 卢伟伟 孙凤艳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11期1288-1290,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滑膜炎、软骨及骨进行性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世界人群中RA的患病率达1%,是目前主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R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其遗传和临...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滑膜炎、软骨及骨进行性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世界人群中RA的患病率达1%,是目前主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R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其遗传和临床特点的异质性为RA的研究带来很大困难。本研究临床观察活动期RA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铜、铁及触珠蛋白(HPT)的变化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分析,为RA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触珠蛋白
下载PDF
血浆触珠蛋白与蛛网膜下隙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关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毛群 尉辉杰 +3 位作者 王焕宇 佟小光 范一木 张建宁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723-725,共3页
探讨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血浆触珠蛋白表达变化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间的关系。共观察4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其中19例于发病后3~14天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显示血浆触珠蛋白水平[(0.29±0.14)g/L]低于24例无... 探讨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血浆触珠蛋白表达变化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间的关系。共观察4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其中19例于发病后3~14天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显示血浆触珠蛋白水平[(0.29±0.14)g/L]低于24例无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0.78±0.4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8,P=0.000)。提示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血浆触珠蛋白水平降低可能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珠蛋白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触珠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解丽艳 王云英 +3 位作者 范茜 潘巍巍 刘萍 张七一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2期206-208,共3页
冠心病已成为继癌症后病死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其早期诊断是目前冠心病治疗中的重点。因此,寻找新的、准确、快速、可靠的心血管生化标志物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已成为近几年冠心病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血浆触珠蛋白 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诊断 生化标志物 病死率 心血管
下载PDF
哮喘及COPD患者血清触珠蛋白、血红素结合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旭 宋磊 +1 位作者 张海燕 李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45-1447,共3页
目的 探究支气管哮喘(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触珠蛋白(Hp)、血红素结合蛋白(Hpx)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哮喘47例(哮喘组)、COPD 52例(COPD组)及45例门诊体检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 目的 探究支气管哮喘(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触珠蛋白(Hp)、血红素结合蛋白(Hpx)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哮喘47例(哮喘组)、COPD 52例(COPD组)及45例门诊体检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Hp、Hpx水平,分析单个及两种标志物联合检对哮喘及COPD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结果 哮喘组、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Hp、Hpx水平明显升高;哮喘组血清Hp、Hpx水平显著高于COPD组;血清Hpx在诊断哮喘患者时表现出更好的诊断价值;Hpx在哮喘与COPD的鉴别中具有更佳的诊断意义;Hp在诊断COPD时表现出更好的诊断价值;Hp、Hpx两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诊断及鉴别哮喘和COPD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单一标志物.结论 Hp、Hpx联合检测对哮喘及COPD的诊断意义更大,灵敏度和特异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触珠蛋白 血红素结合蛋白
下载PDF
烧伤后血清触珠蛋白对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凤君 黄文华 黎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47-349,共3页
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亲和层析法从烧伤血清纯化HP,并在体外观察纯化HP对正常小鼠PMN释放H_2O_2和腹腔M 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当于烧伤血清HP含量的纯化HP对正常小鼠PMN释放H_2O_2和腹腔M 抗原... 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亲和层析法从烧伤血清纯化HP,并在体外观察纯化HP对正常小鼠PMN释放H_2O_2和腹腔M 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当于烧伤血清HP含量的纯化HP对正常小鼠PMN释放H_2O_2和腹腔M 抗原提呈功能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相当于正常血清HP含量的纯化HP对PMN释放H_2O_2和M 抗原提呈功能均无明显影响。提示烧伤后血清HP浓度的异常升高可能通过抑制PMN的杀菌功能和M 的抗原提呈功能而参与了烧伤后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触珠蛋白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功能
下载PDF
α1-酸性糖蛋白、触珠蛋白、铜蓝蛋白评价炎性状态及与C反应蛋白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贺政新 张丽娜 +1 位作者 安黎云 陈晶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3期468-470,共3页
机体炎性状态评估是临床检验诊断重要的分析内容,对自身免疫性和感染性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血清一些急性期蛋白(acute-phase protein,APP)水平进行测定用于监测炎性状态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开展,最为... 机体炎性状态评估是临床检验诊断重要的分析内容,对自身免疫性和感染性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血清一些急性期蛋白(acute-phase protein,APP)水平进行测定用于监测炎性状态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开展,最为常用的指标为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酸性糖蛋白 相关性分析 C反应蛋白 触珠蛋白 状态 炎性 铜蓝蛋白 protein
下载PDF
蒙古族、朝鲜族和壮族中腺苷酸激酶、腺苷脱氨酶、血清触珠蛋白、α_1-抗胰蛋白酶的多态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玖瑾 崔梅影 +6 位作者 李实喆 陈良忠 杜若甫 H.W.Goedde H.G.Benkmann G.Kriese P.Bogdanski 《人类学学报》 1987年第2期96-102,共7页
调查了中国内蒙古的蒙古族、吉林的朝鲜族和广西壮族的红细胞腺苷酸激酶(AK)、腺苷脱氨酶(ADA)及血清触珠蛋白(Hp)、a_1-抗胰蛋白酶(a_1-AT)的遗传多态性。蒙古族、朝鲜族、壮族的基因频率:AK_1~1分别为0.9843、1.0000、1.0000;ADA^1分... 调查了中国内蒙古的蒙古族、吉林的朝鲜族和广西壮族的红细胞腺苷酸激酶(AK)、腺苷脱氨酶(ADA)及血清触珠蛋白(Hp)、a_1-抗胰蛋白酶(a_1-AT)的遗传多态性。蒙古族、朝鲜族、壮族的基因频率:AK_1~1分别为0.9843、1.0000、1.0000;ADA^1分别为0.9529、0.9468、0.9573;Hp^1分别为0.2597、0.3152、0.3571;在a_1-AT中Pi^M分别为0.9953、0.9953、0.9928,Pi^s分别为0.0000、0.0000、0.0072,Pi^F分别为0.0047、0.0047、0.0000。x^2检验表明,三个民族各项指标的表型观察值都符合Hardy-Weinberg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酸激酶 腺苷脱氨酶 血清触珠蛋白 a1-抗胰蛋白 多态性 中国少数民族
下载PDF
烧伤后血清触珠蛋白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凤君 黄文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73-175,共3页
采用亲和层析法从烧伤血清纯化触珠蛋白(Haptoglobin,HP)后,体外观察了纯化HP对正常小鼠胸腺细胞在conA刺激下增殖与IL-2产生及对IL-2诱导的IL-2依赖细胞株(CTLL-2)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亲和层析法从烧伤血清纯化触珠蛋白(Haptoglobin,HP)后,体外观察了纯化HP对正常小鼠胸腺细胞在conA刺激下增殖与IL-2产生及对IL-2诱导的IL-2依赖细胞株(CTLL-2)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纯化HP在相当于烧伤血清HP浓度时,对小鼠胸腺细胞增殖、IL-2产生及CTLL-2增殖具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在相当于正常血清HP浓度时纯化HP则无抑制作用。提示烧伤血清高浓度的HP可能是烧伤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触珠蛋白 T细胞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触珠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新 陈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3期3357-3358,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触珠蛋白(H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探讨Hp、hs-CRP临床意义及二者相关性。方法选取CHD患者142例,分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6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1例,另外选...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触珠蛋白(H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探讨Hp、hs-CRP临床意义及二者相关性。方法选取CHD患者142例,分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6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1例,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Hp、hs-CRP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D各组Hp、hs-CRP水平随着病变严重程度上升(P<0.05);AMI组hs-CRP、H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hs-CRP在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患者Hp、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两者具有相关性(r=0.812),联合检测Hp、hs-CRP对CHD的预测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触珠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