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5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划行为理论下的追踪护理模式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及自我管理的影响
1
作者 蔡巧珍 李丽莎 +4 位作者 高倩 王盼盼 张洁 梁春利 常维花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363-367,共5页
目的探讨计划行为理论下的追踪护理模式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及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4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7例)、试验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 目的探讨计划行为理论下的追踪护理模式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及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4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7例)、试验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计划行为理论下的追踪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用药依从性[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及干预前后血脂水平[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健康信念[健康信念模型量表(CHBMS)]、自我管理能力[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健康行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心理状态[正性与负性情绪量表(PANAS)]、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结果试验组疾病知识掌握率(95.74%)高于对照组(80.85%)(P<0.05);试验组用药依从率(100.00%)高于对照组(85.11%)(P<0.05);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TC、TG、LDL-C、HDL-C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6个月后CHBMS、AHSMSRS、HPLP-Ⅱ、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PANAS-正性评分较高,PANAS-负性评分较低(P<0.05)。结论计划行为理论下的追踪护理模式可提升高脂血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用药依从性,改善其血脂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行为理论 追踪护理模式 高脂血症 血脂水平 自我管理
下载PDF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生活方式管理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史莉 张萌 +3 位作者 罗丽燕 韩梅 赵月 宋东红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评价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的生活方式管理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2年1月至8月于生殖中心门诊确诊为PCOS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将2022年1月至4月确诊的41... 目的评价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的生活方式管理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2年1月至8月于生殖中心门诊确诊为PCOS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将2022年1月至4月确诊的41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基于TPB生活方式管理),2022年5月至8月确诊的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常规生活方式管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BMI和腰臀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总分、体质量和不孕症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TPB生活方式管理降低了患者的BMI和腰臀比,帮助患者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管理,改善了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生活方式管理 计划行为理论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计划行为理论无痛分娩结合接生手法对初产妇分娩出血量、会阴损伤及分娩疼痛的影响
3
作者 董梅 张运彩 +1 位作者 刘琳娜 徐华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07-311,316,共6页
目的:探讨计划行为理论无痛分娩结合接生手法对初产妇分娩出血量、会阴损伤、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7月拟在本院接受无痛分娩的初产妇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计划行为理论无痛分娩结合接生手法对初产妇分娩出血量、会阴损伤、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7月拟在本院接受无痛分娩的初产妇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护理,干预组给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无痛分娩结合接生手法,比较两组出血量、产程、会阴损伤情况、简化版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及舒适度。结果:干预组产后2h(185.96±13.47ml)、24h(216.15±21.09ml)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243.11±25.53ml、291.66±29.25ml),第一、二、三产程及总产程短于对照组,会阴损伤情况较对照组轻,SF-MPQ量表视觉模拟评分(3.15±0.88分)、疼痛分级指数(16.32±2.57分)、疼痛强度(1.83±0.45分)均低于对照组(4.67±1.12分、20.81±5.09分、2.47±0.62分),舒适状况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实施计划行为理论无痛分娩结合接生手法,能够减少初产妇分娩出血量和会阴损伤,减轻初产妇疼痛,提高身心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无痛分娩 计划行为理论 接生手法 分娩出血量 会阴损伤 分娩疼痛
下载PDF
三代同游谁说了算?——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中国三代直系家庭的深度访谈
4
作者 丁娟 杨慧 方荣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20,204,共11页
家庭旅游决策是消费者行为研究关注的重要领域。本文对20个中国三代直系家庭进行了深度访谈,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三代直系家庭旅游决策行为的理论框架。研究表明,中国三代直系家庭的旅游决策模式以父代主导,且夫妻共同主导型为主,在... 家庭旅游决策是消费者行为研究关注的重要领域。本文对20个中国三代直系家庭进行了深度访谈,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三代直系家庭旅游决策行为的理论框架。研究表明,中国三代直系家庭的旅游决策模式以父代主导,且夫妻共同主导型为主,在旅游决策角色中,父代是发起者、决定者和购买者;在“老-中-青”结构的家庭中,孙代是影响者,祖代是使用者;在“中-青-幼”结构的家庭中,祖代是影响者,孙代是使用者。中国三代直系家庭的旅游决策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共同影响家庭旅游决策行为意向,进而影响家庭旅游决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旅游 家庭旅游决策行为 三代直系家庭 计划行为理论
下载PDF
文化依恋对潜在旅游者行为意向的影响路径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拓展模型
5
作者 柴海燕 何婕滢 杨雨哲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2期118-127,共10页
文化是旅游的内核,旅游者的外出旅行就是体验异域文化,感受文化生态的过程。人们在成长环境中接触到与文化旅游地相关的文化符号,从而形成相关文化印象,旅游出行就是受已有的文化依恋影响,去感受、验证、修正文化印象,重组自我文化图式... 文化是旅游的内核,旅游者的外出旅行就是体验异域文化,感受文化生态的过程。人们在成长环境中接触到与文化旅游地相关的文化符号,从而形成相关文化印象,旅游出行就是受已有的文化依恋影响,去感受、验证、修正文化印象,重组自我文化图式的过程。因此,文化依恋是旅游意向的前提条件,诱发了潜在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本文选取庐山作为案例地,以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为基础,引入文化依恋作为自变量,提出相关假设。结果表明:(1)潜在旅游者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均对行为意向产生正向显著影响;(2)文化依恋通过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形成3条平行中介路径间接影响潜在旅游者的行为意向。基于结论得到文化旅游目的地宣传与建设方面的发展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依恋 文化旅游 计划行为理论 行为意向
下载PDF
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全职儿女”的形成、体验与因应研究
6
作者 田蕴祥 潘璐 《北京青年研究》 2024年第1期47-56,共10页
“全职儿女”有别于先前的“啃老族”,他们在家中居住并负责照顾父母生活起居,换取双亲经济支持或是以个人积蓄度日;多数的“全职儿女”正处于事业发展和职业成长的人生黄金时期。根据豆瓣网、微博、抖音、知乎、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的... “全职儿女”有别于先前的“啃老族”,他们在家中居住并负责照顾父母生活起居,换取双亲经济支持或是以个人积蓄度日;多数的“全职儿女”正处于事业发展和职业成长的人生黄金时期。根据豆瓣网、微博、抖音、知乎、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的文本内容为基础,从计划行为理论的视角来剖析“全职儿女”们的心路历程,主动选择或是被动成为“全职儿女”者都有,原因多元;他们与双亲之间的情感与经济依附关系是“全职儿女”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基础。不少人成为“全职儿女”之后,承担了一定分量比重的家务劳动,身心状态得到了疗愈,然而不免感到来自周遭关切好奇的压力,冀望早日寻得适合自己的工作,脱离“全职儿女”的身份。“全职儿女”的现象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了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影响,需要从各个层面来加以因应,全方位给予“全职儿女”足够的社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行为理论 全职儿女 择业动机 啃老 青年就业
原文传递
双碳背景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绿色消费研究
7
作者 梁宁 曹辉 《经济师》 2024年第4期30-31,33,共3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绿色消费行为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结合实地调研数据,深入探讨了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绿色产品认知、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绿色消费行为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结合实地调研数据,深入探讨了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绿色产品认知、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等因素均对绿色消费意向和实际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环保意识和绿色产品认知是驱动绿色消费意向的关键前因,而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则通过影响意向进而作用于实际行为。此外,文章还发现了一些调节因素,如消费者年龄、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等,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调节着上述关系。研究结论为制定促进绿色消费的政策和营销策略提供了有益启示,有助于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背景 计划行为理论 绿色消费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生红色文化学习行为研究
8
作者 赵需要 姬祥飞 何国强 《今传媒》 2024年第3期134-142,共9页
为提升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工作实效,笔者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研究框架,对影响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意愿和行为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对上述因素加以讨论,旨在为改善大学生红色文化学习意愿和行为提供方向与思路。首先,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单因... 为提升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工作实效,笔者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研究框架,对影响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意愿和行为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对上述因素加以讨论,旨在为改善大学生红色文化学习意愿和行为提供方向与思路。首先,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单因素方差法对部分在陕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并将所回收的问卷进行了数据检验与处理分析,结果显示:知觉行为控制对学习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习意愿对大学生红色文化学习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对学习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行为态度与学习意愿不存在显著关系。其次,验证了女生学习红色文化的意愿显著高于男生,大一学生在学习红色文化上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学习意愿和学习行为显著高于大二学生。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列举了部分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特色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大学生 学习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
下载PDF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黄杏 曾小容 +1 位作者 钟珊珊 寇梦娟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6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100例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100例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两组出院后均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健康素养[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调查量表(HeLMS)]、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量表(ESCA)]及生活质量[中文版低视力患者生活质量量表(CLVQOL)]。结果:两组护理前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HeLMS评分、ESCA评分及CLV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eLMS评分、ESCA评分及CLV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患者出院后实施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健康素养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行为理论 延续性护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教师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决策行为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模型构建与分析
10
作者 张胤 秦学燕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大学教师参与高校内部治理对于构建新时代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计划行为理论通过对教师参与态度、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参与意愿与参与行为间的交互联系开展探讨,能够较好地揭示影响教师参与高校内部治理决策行为的重要... 大学教师参与高校内部治理对于构建新时代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计划行为理论通过对教师参与态度、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参与意愿与参与行为间的交互联系开展探讨,能够较好地揭示影响教师参与高校内部治理决策行为的重要因素。依托该理论,对教师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决策行为进行建模并分析后发现:教师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意向和感知行为控制能直接影响其治理参与过程中的决策行为,而其参与态度、主观规范以及感知行为控制,还通过对其参与意向的影响而发挥间接作用。基于上述发现,文章从态度养成、环境支持以及教师培训等角度,提出了促进高校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内部治理的策略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治理 计划行为理论 教师参与 决策行为
下载PDF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干预效果
11
作者 滕黎妮 张淑娟 彭悦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0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介入术后病情稳定之后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优质护理服务,分别在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应用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CHFI)评价其护理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对比两组患者遵医嘱依从行为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信心、自我维持、自我护理相关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信心、自我维持、自我护理相关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遵医嘱行为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优质护理服务可提升急性心肌梗死后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遵医嘱行为,辅助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行为理论 优质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药物治疗 自我护理能力
下载PDF
拓展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河北高校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意向研究
12
作者 孟祥燕 穆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4期0130-0135,共6页
本项目以河北省某一所大学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调研资料为基础,采用叙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手段,探讨"河北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行为意向"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锻炼态度,主观规范,认知行为控制,锻炼免... 本项目以河北省某一所大学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调研资料为基础,采用叙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手段,探讨"河北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行为意向"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锻炼态度,主观规范,认知行为控制,锻炼免疫动机均对锻炼意向有明显的积极影响,锻炼免疫动机是锻炼态度与行为意向的调节因素。为此,应继续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并在学校中充分利用其培育人才的功能,积极创造一个和谐的家校体育锻炼氛围,并加大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行为理论 体育锻炼 高校学生
下载PDF
计划行为理论指导下的认知干预在高血压三级患者中的应用
13
作者 朱云 刘芳 +3 位作者 郭艳娟 肖月 赵德友 杨慧亮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计划行为理论指导下的认知干预在高血压三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诊治的高血压3级患者11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认知干预,观察组接受计划行为... 目的探讨计划行为理论指导下的认知干预在高血压三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诊治的高血压3级患者11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认知干预,观察组接受计划行为理论指导下的认知干预。比较2组血压控制达标情况、高血压治疗态度与信念、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3个月时,观察组收缩压下降值、舒张压下降值和血压控制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高血压治疗态度与信念各维度及总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及总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行为理论指导下的认知干预可有效加强高血压3级患者的治疗态度和信念及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有效控制血压水平、达标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认知干预 计划行为理论 血压控制
下载PDF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农业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研究——以梨园生草栽培技术为例
14
作者 杨一名 黄智 +1 位作者 王鹏 吴巨友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5-259,共5页
梨园生草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提升和果实品质提高,是重要的栽培措施,但我国梨园生草技术普及率较低,具体原因尚不明确。计划行为理论是目前最重要的关于行为内生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在农业农村、居民消费意愿等研究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为研... 梨园生草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提升和果实品质提高,是重要的栽培措施,但我国梨园生草技术普及率较低,具体原因尚不明确。计划行为理论是目前最重要的关于行为内生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在农业农村、居民消费意愿等研究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为研究影响农户使用生草技术意愿及行为响应的因素,基于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调查了15个省(市)的204份梨园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模型路径分析、调节效应分析及假说检验分析了信息对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主观规范对行为态度的影响,行为态度对农户意愿的影响,意愿对行为响应的影响以及知觉行为控制的调节作用。通过标准系数及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果信息、社会信息、能力及资源信息对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有正向影响;行为态度对农户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对农户的行为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觉行为控制在农户意愿与行为之间存在着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建议通过加强宣传、技术支持、提供补贴等方式提高农户对梨园生草栽培技术的采纳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 生草栽培 计划行为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绿色生产技术
下载PDF
影响地理标志农产品种植户使用有机肥意愿的因素分析--基于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
15
作者 蔡元新 赵吉坤 李霞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目的】有机肥的使用与推广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旨在探究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GIP)种植户使用有机肥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建立农民使用有机肥行为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地理标志农产品种植户使... 【目的】有机肥的使用与推广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旨在探究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GIP)种植户使用有机肥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建立农民使用有机肥行为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地理标志农产品种植户使用有机肥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结构化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使用Amos.22进行数据分析和实证检验。【结论】研究发现: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感知政策有效性和知识对农户使用有机肥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在主观规范对使用有机肥意愿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态度、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在知识对使用有机肥意愿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生产 形成机理 施肥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中老年人可穿戴设备使用意愿模型构建
16
作者 陈佳欣 李婷 +2 位作者 陈宝宜 王净雨 尤华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目的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讨中老年人对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意愿,为今后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基本框架,自行编制问卷,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南京市的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开展数据分析。结... 目的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讨中老年人对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意愿,为今后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基本框架,自行编制问卷,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南京市的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开展数据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88份。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的模型可以解释中老年人对可穿戴设备使用意愿方差变异的56.3%。行为态度(路径系数=0.274,P<0.001)、主观规范(路径系数=0.304,P<0.001)和感知行为控制(路径系数=0.361,P<0.001)均对中老年人的可穿戴设备使用意愿有直接正向影响;主观规范(路径系数=0.114,P<0.001)和感知行为控制(路径系数=0.109,P<0.001)可以通过行为态度对使用意愿产生间接正向影响。结论 南京市中老年人对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意愿较高。计划行为理论对中老年人可穿戴设备使用意愿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可实施相关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设备 中老年人 计划行为理论 意愿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多模式照护策略对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恢复的价值
17
作者 程雪红 唐彩芳 刘晓蓓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175-117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多模式照护策略对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4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基于计划行为理论...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多模式照护策略对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4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多模式照护策略,比较2组患者术后在不同护理策略下的疼痛持续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差异;记录2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 d、术后5 d的心理状态[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记录2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 d、术后5 d的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变化;对比2组患者术后1 d的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差异;于术后1 d评价2组患者依从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的疼痛持续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同年龄段患者(P<0.05),2组中青年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短于同组老年患者(P<0.05)。术后1 d、5 d,2组患者HADS评分、PSQI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该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GSE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观察组GC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总依从率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中青年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同年龄患者(P<0.05),2组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多模式照护策略有利于加快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恢复,患者依从率较高,且能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改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舒适度,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计划行为理论 多模式照护策略 自我效能感 心理状态
下载PDF
计划行为理论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就医延迟原因的质性研究
18
作者 李璇 范罗丹 +1 位作者 王园园 王丽 《循证护理》 2024年第6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就医延迟原因,为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就医延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制定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选取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性现象学方... 目的: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就医延迟原因,为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就医延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制定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选取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性现象学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共归纳出9个主题:行为态度(主动延迟、疾病重视度欠缺、症状妥协)、主观规范(就医决策冲突、疾病认知误导、社会角色冲突)、知觉行为控制(疾病认知欠缺、就医限制、就医能力不足)。结论:多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自身都存在消极就医行为态度,其就医行为主要受到家人、朋友和工作三方外界压力的影响,且存在疾病认知欠缺、就医限制、就医能力不足多方面的阻碍因素。医护人员及相关部门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进行管理与防治时应从病人自身态度、外界压力、就医阻碍因素等方面入手为病人提供系统性的支持,促进其及时就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计划行为理论 就医延迟 质性研究 护理
下载PDF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19
作者 王鹏 杨天鹤 +1 位作者 孙素娟 李建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35-0139,共5页
为脑梗死患者实施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的护理干预,探讨其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TPB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干... 为脑梗死患者实施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的护理干预,探讨其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TPB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脑梗死患者实施基于TPB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护理干预 计划行为理论 自我管理 生活质量 负性情绪
下载PDF
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意愿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
20
作者 张志雄 王思琦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4,共4页
目的:分析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过程中老年人的真实意愿。方法:运用计划行为理论,选择湖南省衡阳市老年人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认知和了解程度较低,大多数老年人希望自己的亲属提供照料服务,倾向于接受医... 目的:分析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过程中老年人的真实意愿。方法:运用计划行为理论,选择湖南省衡阳市老年人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认知和了解程度较低,大多数老年人希望自己的亲属提供照料服务,倾向于接受医养并重和居家服务模式,并期望费用较低。结论:当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存在“供需错配”问题,应从老年人“意愿”出发,完善服务供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 养老服务 意愿 计划行为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