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干预主观认知下降、轻度认知障碍及痴呆患者效果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由2名研...目的对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干预主观认知下降、轻度认知障碍及痴呆患者效果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可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记忆力和工作记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抑郁的干预效果有限,对焦虑、生活质量、神经精神症状和社会心理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结论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可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和部分认知域,但目前研究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及证据质量欠佳,仍需更多设计严谨、过程规范的高质量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计算机化认知训练以其精准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等特点逐渐成为预防和缓解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重要方法。目的探讨不同次均训练时间和频率的计算机化认知训练改善MCI老年人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记忆门诊就诊的≥60周岁军队离退休MCI老年人,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进行计算机化认知功能训练,G1组训练时长为30 min/次,每周3次;G2组训练时长为18 min/次,每周5次;G3组训练时长、次数不限,但是周时长共计90 min。训练14周,总训练时长为21 h。训练前及训练14周结束时,分别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简易智力精神状态量表(min-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对三组患者进行评价,比较三组患者在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变化。结果共纳入90例MCI患者,每组30例,研究过程中G2组退出4例,G3组退出4例,病情加重无法继续实施训练1例,脱落患者占10%,最终完成认知训练81例。G1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71.13±8.37)岁;G2组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73.40±9.39)岁;G3组男10例,女16例,平均年龄(68.89±5.71)岁。三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三组MoCA、MMSE、ADL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14周后三组MoCA、MMSE、ADL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组间比较,G1组MMSE得分显著高于G2组(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计算机开展认知训练可有效改善MCI患者整体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量和训练持续时间是保证计算机化认知干预效果的关键。
文摘目的对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干预主观认知下降、轻度认知障碍及痴呆患者效果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可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记忆力和工作记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抑郁的干预效果有限,对焦虑、生活质量、神经精神症状和社会心理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结论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可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和部分认知域,但目前研究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及证据质量欠佳,仍需更多设计严谨、过程规范的高质量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