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4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化认知功能训练对心血管病合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1
作者 赵丽凤 谭秀利 +6 位作者 邢雪春 董旭 杨晓辉 张立新 宋现涛 葛长江 王艳玲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化认知训练系统(computerized cognitive training,CCT)对心血管病合并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3年3月到2023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目的:探讨计算机化认知训练系统(computerized cognitive training,CCT)对心血管病合并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3年3月到2023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获得知情同意后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共1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9例。对照组给予院内宣教、出院随访12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CCT干预12周。比较干预后12及24周后焦虑、抑郁的变化。结果:本研究最终可评价效果的患者共183例,其中观察组89例,对照组94例。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在12周后测量值(53.1±6.5)和24周后测量值(53.0±7.1)均低于干预前测量值(57.4±6.8)(均P<0.05),同时也低于对照组SAS在12周后测量值(56.7±5.4)和24周后测量值(55.7±6.4)(P <0.05)。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在12周后测量值(48.9±7.5)和24周后测量值(48.8±5.9)均低于干预前测量值(57.8±7.9)(P<0.05);同时也低于对照组SDS在12周后测量值(57.0±5.6)和24周后测量值(57.2±5.9)(P<0.05)。结论:CCT可以改善心血管病合并MCI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且其改善效果至少能维持到24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轻度认知障碍 计算机化认知功能训练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计算机化认知功能训练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的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蒙 杨荔慧 +2 位作者 王明霞 吴嘉丽 王建荣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4-508,共5页
背景计算机化认知训练以其精准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等特点逐渐成为预防和缓解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重要方法。目的探讨不同次均训练时间和频率的计算机化认知训练改善MCI老年人认知功能和... 背景计算机化认知训练以其精准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等特点逐渐成为预防和缓解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重要方法。目的探讨不同次均训练时间和频率的计算机化认知训练改善MCI老年人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记忆门诊就诊的≥60周岁军队离退休MCI老年人,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进行计算机化认知功能训练,G1组训练时长为30 min/次,每周3次;G2组训练时长为18 min/次,每周5次;G3组训练时长、次数不限,但是周时长共计90 min。训练14周,总训练时长为21 h。训练前及训练14周结束时,分别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简易智力精神状态量表(min-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对三组患者进行评价,比较三组患者在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变化。结果共纳入90例MCI患者,每组30例,研究过程中G2组退出4例,G3组退出4例,病情加重无法继续实施训练1例,脱落患者占10%,最终完成认知训练81例。G1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71.13±8.37)岁;G2组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73.40±9.39)岁;G3组男10例,女16例,平均年龄(68.89±5.71)岁。三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三组MoCA、MMSE、ADL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14周后三组MoCA、MMSE、ADL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组间比较,G1组MMSE得分显著高于G2组(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计算机开展认知训练可有效改善MCI患者整体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量和训练持续时间是保证计算机化认知干预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军队 老年人 计算机化 认知训练
下载PDF
5-羟色胺选择性重摄取抑制剂联合计算机化的认知训练治疗伴有认知障碍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柯蒙 汪晓 +4 位作者 周娇娇 郭城伟 马向林 任莉 张庆娥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7期746-750,共5页
目的探讨5-羟色胺选择性重摄取抑制剂(SSRI)联合计算机化的认知训练(CCT)对伴有认知障碍的老年抑郁症(LLD)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及... 目的探讨5-羟色胺选择性重摄取抑制剂(SSRI)联合计算机化的认知训练(CCT)对伴有认知障碍的老年抑郁症(LLD)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18例伴有认知障碍的LLD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57例)和对照组(61例)。干预组给予临床常规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联合CCT干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联合空白对照方法,两组均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8、12周对两组患者进行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评估量表(ADAS-cog)、老年抑郁量表(GD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评估其认知功能、精神心理状况及社会功能。结果在治疗后8周及12周时,两组的ADAS-cog、GDS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及12周时,干预组的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12周干预组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RI类抗抑郁药联合CCT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伴有认知障碍的LL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抑郁症状,可作为该类人群的有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 认知障碍 计算机化认知训练 5-羟色胺选择性重摄取抑制剂
下载PDF
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康复效果研究
4
作者 张永东 周雷 王树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9期5-5,7,共2页
探究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认知矫正系统进行... 探究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认知矫正系统进行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韦氏记忆量表(WMS-RC)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化认知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认知训练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对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朱明月 史纪元 李峥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46-53,共8页
目的对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干预主观认知下降、轻度认知障碍及痴呆患者效果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由2名研... 目的对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干预主观认知下降、轻度认知障碍及痴呆患者效果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可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记忆力和工作记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抑郁的干预效果有限,对焦虑、生活质量、神经精神症状和社会心理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结论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可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和部分认知域,但目前研究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及证据质量欠佳,仍需更多设计严谨、过程规范的高质量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化认知训练 认知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 痴呆 系统评价再评价
下载PDF
计算机化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胡国芹 杨程青 +4 位作者 吕钦谕 赵静 朱明环 易正辉 戴兴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22-627,共6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化认知矫正治疗(computerized cognitive correction therapy,CCRT)辅助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及对血浆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 目的·探讨计算机化认知矫正治疗(computerized cognitive correction therapy,CCRT)辅助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及对血浆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B,TrK-B)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上海市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62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CCRT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1例。对照组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CCRT组以CCRT联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治疗时间持续12周。2组在入组时及治疗12周后予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评估认知功能,亲和素-生物素复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BDNF和TrK-B表达水平。基线期认知功能和血浆BDNF及TrK-B蛋白表达水平2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2组治疗后与基线期、治疗后2组间认知功能和血浆BDNF及TrK-B蛋白表达水平数据比较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改善与蛋白表达改变的相关性用一般线性模型。结果·CCRT组和对照组实际各完成77例。基线期,2组认知功能各维度,BDNF和TrK-B表达水平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2组认知功能各维度(P=0.000),BDNF(P=0.007)和TrK-B(P=0.015)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发现:CCRT组治疗12周与基线期认知功能各维度(P=0.000),BDNF(P=0.002)和TrK-B(P=0.000)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12周后认知功能各维度,BDNF和其TrK-B表达水平较基线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DNF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与词汇学习(r^(2)=1.598,P=0.019)、故事复述(r^(2)=1.495,P=0.038)、数字广度(r^(2)=1.855,P=0.004)、故事回忆(r^(2)=1.459,P=0.047)和注意功能(r^(2)=1.673,P=0.012)改善有显著相关性,TrK-B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与图画命名的改善有显著相关性(r^(2)=1.582,P=0.034)。结论·CCRT辅助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各维度有显著疗效,且部分认知功能的改善与血浆BDNF和TrK-B表达水平的改变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计算机化认知矫正治疗 BDNF TrK-B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计算机认知系统训练联合利培酮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赵明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93-795,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认知系统训练联合利培酮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收集2022年4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使用利培酮片治疗)和观察组(采取计算机认知训练联合... 目的:探讨计算机认知系统训练联合利培酮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收集2022年4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使用利培酮片治疗)和观察组(采取计算机认知训练联合利培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认知功能、生活能力及社交功能缺陷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RBAN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社会功能缺陷(SDSS)评分均有所降低,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均有所改善,但对比差异不大(P>0.05)。结论:计算机认知系统训练联合利培酮对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具有积极意义,可在未来临床中加以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认知系统训练 利培酮 慢性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计算机化认知矫正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建军 孔燕 +2 位作者 孙喜蓉 刘美玲 张琪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9期032-036,共5页
研究计算机化认知矫正治疗 (CCRT)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上海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129名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n55)和对照组(n54),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干预组... 研究计算机化认知矫正治疗 (CCRT)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上海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129名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n55)和对照组(n54),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干预组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和计算机化的认知矫正治疗,进行为期12周的干预。对治疗前后的两组进行比较分析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的评分情况。结果 干预组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各维度评分和生活质量总评分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干预组完成分类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持续错误数、总应答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阴性症状评分和PANSS总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 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程度、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化认知矫正治疗 慢性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生命质量
原文传递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计算机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记忆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
9
作者 詹绪辉 袁昌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73-076,共4页
研究观察脑卒中后记忆功能障碍患者应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计算机认知功能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脑卒中后记忆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30例患者... 研究观察脑卒中后记忆功能障碍患者应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计算机认知功能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脑卒中后记忆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计算机认知功能训练治疗方式,联合组30例患者采取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计算机认知功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式下的韦氏记忆量表(WM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及P300指标。结果 对脑卒中后记忆功能障碍病人进行研究,结果 显示,联合组韦氏记忆量表(WM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及P300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频 rTMS对脑卒中的认知功能损害有明显改善作用,可改善 WMS积分和 MOCA积分,并有助于改善记忆功能;能使病人P300潜伏期缩短,P300波幅升高;低频 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损害的疗效存在时效依赖关系,且其恢复记忆功能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记忆功能障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计算机认知功能训练
下载PDF
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雪梅 张圆圆 +3 位作者 于虹 杨凤娟 李宇杰 李妍 《临床荟萃》 CAS 2019年第9期843-849,共7页
目的评价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涉及488例病人。结果显示,... 目的评价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涉及488例病人。结果显示,干预结束时试验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状态量表(MoCA)得分优于对照组[MD=1.78, 95%CI(0.41,3.15),P<0.05],[MD=4.02, 95%CI(1.33,6.70),P<0.05];试验组顺向数字测试(DSF)和逆向数字测试(DSB)得分优于对照组[MD=1.01, 95%CI(0.39,1.64),P<0.05],[MD=0.67, 95%CI(0.16,1.17),P<0.05];试验组延迟回忆得分优于对照组[MD=1.20, 95%CI(1.00,1.39),P<0.05];但对言语流畅性测试(SF)、老年抑郁量表(G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得分的改善效果不明显。结论计算机化认知训练能改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整体认知功能,尤其是注意力和短时记忆力以及延迟记忆能力方面,但对言语功能、抑郁状态和ADL改善效果不明显。还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阿尔兹海默病 计算机化认知训练
下载PDF
计算机化神经认知评估工具预测老年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汤昕宇 杨立状 +4 位作者 张慕春 黄孝慈 邵艳梅 杨梦思 胡宪文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化神经认知评估工具预测老年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行初次单侧髋关节置换的65~85岁患者70例,于术前1 d和术后一周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和计算... 目的探讨计算机化神经认知评估工具预测老年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行初次单侧髋关节置换的65~85岁患者70例,于术前1 d和术后一周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和计算机化测试。神经心理学的测试内容包括简易智力量表(MMSE)、修订韦氏记忆量表和连线测试。计算机化神经认知评估工具主要包括诱饵辨别指数(LDI)和识别记忆分数(REC)。根据Z计分法判定是否发生POCD,进一步将患者分为POCD组(n=16)和非POCD组(n=54),借助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DI和REC值预测及筛查早期POCD的效能。结果POCD组术前术后LDI均明显低于非POCD组(P<0.05),POCD组术后REC明显低于非POCD组(P<0.05)。POCD组术前计算机化神经认知评估工具诊断的准确率为67.2%,截断值为0.1567,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44.4%,约登指数为0.319;POCD组术后计算机化神经认知评估工具诊断的准确率为69.8%,截断值为0.0917,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59.3%,约登指数为0.406。结论计算机化神经认知评估工具有助于预测和筛查老年患者早期POC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评估 计算机化神经认知评估工具 神经心理学测试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自闭症儿童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18
12
作者 付桢 陈艳 +4 位作者 潘翠环 王红 胡楠 姜荣荣 严嘉健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4-597,共4页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自闭症儿童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入选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自闭症儿童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计算机认知能力测试与训练仪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训练;40 min/次,每周5次,...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自闭症儿童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入选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自闭症儿童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计算机认知能力测试与训练仪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训练;40 min/次,每周5次,持续4周;训练前后采用计算机辅助认知能力测试与训练仪的评估系统对感知能力、注意力、听理解、记忆能力、数的能力和思维想象力等认知功能亚项进行评估;统计分析训练前后两组患儿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各亚项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儿治疗后认知功能各亚项改善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与传统认知康复治疗对自闭症患儿认知功能障碍疗效相当,均可改善自闭症患儿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自闭症 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能力测试与训练
下载PDF
抗阻力训练联合计算机化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艾伟平 郭占芳 +1 位作者 张晓杰 张靖 《中国康复》 2022年第8期456-459,共4页
目的:探讨抗阻力训练联合计算机化认知训练(CCT)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116例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CCT训练,观察组采用抗阻力训练联合CCT训练。比较2组认知功能、注意和执行功能、记... 目的:探讨抗阻力训练联合计算机化认知训练(CCT)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116例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CCT训练,观察组采用抗阻力训练联合CCT训练。比较2组认知功能、注意和执行功能、记忆功能、生活能力、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差异。结果:训练8周后,2组MMSE评分、MoCA评分、RBMT评分、BI指数、血清BDNF、NSE水平均较训练前增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完成数字卡片排序时间均较训练前缩短(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CRP、IL-6、IL-1β水平均较训练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阻力训练联合CCT治疗可更有效地降低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增加血清神经因子水平,改善认知、注意和执行、记忆功能,提高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力训练 计算机化认知训练 脑卒中 认知障碍
下载PDF
计算机认知训练对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乐 牛丹 +2 位作者 陈以华 徐难 陶月仙 《齐鲁护理杂志》 2017年第17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认知功能训练对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方法:在Pubmed、EBSCO、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关于计算机认知训练对认知障碍患者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时间限制均为1960年1月1... 目的:探讨计算机认知功能训练对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方法:在Pubmed、EBSCO、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关于计算机认知训练对认知障碍患者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时间限制均为1960年1月1日~2016年5月1日。由2名课题组成员根据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文章质量的评价后,再采用专门的软件对纳入文章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者分别用计算机认知训练系统干预3、4、5、6、8、9、12周后,干预组认知功能训练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计算机认知功能训练对不同认知域中定向能力、注意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基于计算机的认知训练,短期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但长期的计算机认知训练效果需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其干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认知训练 认知功能障碍 META分析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计算机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评估和日常生活能力分析 被引量:28
15
作者 李雅薇 吕星 +2 位作者 李旭晖 袁健 孙浩然 《中国康复》 2020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计算机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用RTMS以及计算机认知训练...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计算机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用RTMS以及计算机认知训练。分别比较2组在干预前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2组MMSE评分、MoCA评分、Barthel指数及SS-QOL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后,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结合计算机认知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 计算机认知训练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针刺联合丁苯酞胶囊、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朝健 陈文远 王小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丁苯酞胶囊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78例该院收治的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丁苯酞胶囊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针刺、丁苯酞胶囊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78例该院收治的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丁苯酞胶囊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针刺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认知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及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NCSE)评分,测定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监测血清中神经营养状态指标、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31%(36/39)、74.36%(29/39),以观察组临床效果更好(χ2=4.523,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注意力、记忆力、定向力、执行力、思维推理力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其MoCA评分、NCSE评分显著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脑血流Vs、Vm、Vd水平更高,脑血液灌注状态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BDNF含量显著升高,VILIP-1、NSE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针刺、丁苯酞胶囊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利于促进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恢复,促进脑血流量的恢复,上调血清中BDNF含量,抑制VILIP-1、NSE表达,修复受损的神经功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针刺 丁苯酞胶囊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韩小改 李学 +3 位作者 李林忆 单泓 别立莉 马建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6期1826-1832,共7页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PD-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PD-MCI患者11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6例)及对照组(55例)。2...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PD-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PD-MCI患者11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6例)及对照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PD药物治疗,同时对照组接受一般认知训练,观察组接受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于训练前、治疗6周后对2组蒙特利尔认知评测量表(MoCA)、统一PD评价量表(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MDS)、PD生活质量量表-39(PDQ-39)等评分及P300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MoCA总分、UPDRS-Ⅰ、UPDRS-Ⅱ、UPDRS-Ⅲ、HMDS和PDQ-39等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oCA总分、UPDRS-Ⅰ、UPDRS-Ⅱ、HMDS和PDQ-39等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MoCA总分、UPDRS-Ⅰ、UPDRS-Ⅱ、HMDS和PDQ-39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MoCA评分进步一分析,治疗后2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延迟记忆、注意力、抽象、语言、定向力等得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抽象、定向力等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P300潜伏期、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300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P300波幅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P300潜伏期、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可显著改善P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 认知功能 抑郁 P300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在脑外伤后认知及独立性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玉淼 刘敏 曹慧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1期281-283,共3页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患者认知及独立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具有认知及独立性功能障碍的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方法 ,治疗组加用计算机辅助训练,治疗3周后观察疗...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患者认知及独立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具有认知及独立性功能障碍的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方法 ,治疗组加用计算机辅助训练,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增加(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能够改善脑外伤患者认知及独立性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 脑外伤 认知障碍 独立性功能障碍
下载PDF
改良六字诀联合执行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构音障碍及认知障碍治疗中的价值
19
作者 庄燕 任敏 +1 位作者 孟宪忠 蒋琳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56-161,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六字诀联合执行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及认知障碍患者言语功能、呼吸控制功能、认知功能、情绪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 目的探讨改良六字诀联合执行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及认知障碍患者言语功能、呼吸控制功能、认知功能、情绪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构音障碍合并认知障碍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传统呼吸训练及执行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改良六字诀训练。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言语功能[改良Fre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m-FDA)、语音清晰度(SI)、日常生活交流能力量表(CADL)、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呼吸控制功能[最长发音时间(MMPT)、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及胸廓活动度]、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情绪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的差异。结果(1)言语功能:治疗8周后,两组m-FDA、SI、CADL、CRRCA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m-FDA、SI、CADL、CRRCA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呼吸控制功能:治疗8周后,两组MMPT、MIP、MEP、胸廓活动度均升高,且观察组的MMPT、MIP、MEP、胸廓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认知功能:治疗8周后,两组MMSE量表评分、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MMSE量表评分、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HAMD及日常生活能力:治疗8周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MBI与FIM评分均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MBI、FI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六字诀联合执行功能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后构音障碍及认知障碍患者言语功能、呼吸控制功能、认知功能,且可改善情绪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构音障碍 认知障碍 改良六字诀 执行功能训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