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光塑料光谱调控的计算机模拟与分析
1
作者 邢晓莉 王德涛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68,共5页
以青粉用量和半波宽为变量,光通量、显色指数、色温等光色参数为评价指标,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青粉调控的发光塑料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青粉用量的增加,光通量降低,最高降幅达54%,显色指数则先升高后降低,在青粉用量为7%(w)... 以青粉用量和半波宽为变量,光通量、显色指数、色温等光色参数为评价指标,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青粉调控的发光塑料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青粉用量的增加,光通量降低,最高降幅达54%,显色指数则先升高后降低,在青粉用量为7%(w)时具有最优值(94.33);未掺杂青粉时,蓝光强度非常大,色温为8913 K,青粉用量为11%(w)时,色温为3571 K,色坐标则表现出线性关系;光通量随着半波宽的变化幅度较小,半波宽为5.0 nm时,光通量为33.58 lm,半波宽增加到15.0 nm时,光通量为34.15 lm,增幅仅为2%,色温变化最大值仅为247 K,显色指数在半波宽12.5 nm时具有最优值(94.33);青粉用量为7%(w),半波宽为12.5 nm时,显色指数为94.33,色温为4078K,色坐标为(0.3865,0.38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塑料 计算机模拟 光谱调控 光通量 显色指数 色温
下载PDF
关于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高文玲 张明英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5年第4期106-108,168,共4页
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已成为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其为造纸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降低、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较大的技术支持。基于此,以计算机模拟技术概述为基础,分析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造纸工业中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到造... 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已成为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其为造纸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降低、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较大的技术支持。基于此,以计算机模拟技术概述为基础,分析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造纸工业中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到造纸工业方面,分析其使用步骤、算法、结构,探讨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造纸工业中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造纸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提升行业竞争力和实现造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技术 造纸工业 生产效率 数字化转型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病毒感染标志物MxA抗体的制备及基于计算机模拟的亲和力提升
3
作者 衡玉 党英萍 +7 位作者 王競 徐小霞 潘能科 胡伟 唐娜 宋其涛 易维京 谭兵 《生物化工》 2025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开发针对粘液病毒抗性蛋白A(Myxovirus resistance protein A,MxA)的高亲和力抗体,旨在满足MxA体外检测试剂开发对抗体原料的高灵敏度需求。方法:通过传统杂交瘤抗体开发技术制备抗MxA抗体,结合计算机模拟手段,运用虚拟氨基酸突变... 目的:开发针对粘液病毒抗性蛋白A(Myxovirus resistance protein A,MxA)的高亲和力抗体,旨在满足MxA体外检测试剂开发对抗体原料的高灵敏度需求。方法:通过传统杂交瘤抗体开发技术制备抗MxA抗体,结合计算机模拟手段,运用虚拟氨基酸突变等方法,对抗体进行结构优化。结果:计算机模拟技术确定抗原-抗体关键氨基酸位点为重链第37、38、57、66、106、108、117位,轻链第34、36、38、56位。对这些位点进行虚拟氨基酸突变,得到轻链ASN36→ARG突变抗体。亲和力分析显示该突变抗体比野生型抗体亲和力提高2个数量级,KD值达到5.93×10^(-11) mol/L。结论:本文成功开发了抗MxA单克隆抗体,并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使该抗体亲和力提升了2个数量级,为抗体的体外亲和力成熟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A 抗体 计算机模拟 亲和力提升 体外诊断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方桩一体化桩尖力学性能优化研究
4
作者 符良 《微型计算机》 2025年第7期10-12,共3页
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方桩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结构形式,其性能优化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以方桩一体化桩尖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方桩一体化桩尖力学性能的... 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方桩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结构形式,其性能优化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以方桩一体化桩尖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方桩一体化桩尖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研究结果为方桩一体化桩尖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桩 一体化桩尖 计算机模拟 力学性能 优化策略
下载PDF
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滕艳辉教授《重现:宋代交食推算方法的计算机模拟》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5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9-29,共1页
近日,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滕艳辉教授《重现:宋代交食推算方法的计算机模拟》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详细讨论了古代历法计算机模拟的原理与方法;分别对《崇天历》《纪元历》以及南宋期间行用历法的交食和朔闰计算方法进行了模拟... 近日,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滕艳辉教授《重现:宋代交食推算方法的计算机模拟》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详细讨论了古代历法计算机模拟的原理与方法;分别对《崇天历》《纪元历》以及南宋期间行用历法的交食和朔闰计算方法进行了模拟,给出历法推算交食每一步的数学公式,并根据数学公式编写计算机程序代码,形成完整的历法交食和朔闰推算的程序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 程序软件 交食 数学公式 西安交通大学 推算方法 出版社 程序代码
下载PDF
基于BIM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工程造价成本预测研究
6
作者 刘奎则 《信息产业报道》 2025年第1期0230-0232,共3页
随着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基于 BIM(建筑信息建模)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工程造价成本预测方法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首先构建基于 BIM 技术的工程造价成本预测模型,阐述 BIM 技术在成本预测中的应用框架、核心功能模块设计以及优化方法... 随着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基于 BIM(建筑信息建模)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工程造价成本预测方法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首先构建基于 BIM 技术的工程造价成本预测模型,阐述 BIM 技术在成本预测中的应用框架、核心功能模块设计以及优化方法。其次,探讨基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三种具体成本预测方法,包括蒙特卡洛模拟、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然后,提出 BIM 与计算机模拟技术结合的三种优化策略:基于数据集成的预测精度提升策略、结合多场景模拟的动态成本控制策略以及基于实时反馈的智能化预测优化策略。最后,分析 BIM 与计算机模拟技术结合的实现路径,通过实际案例验证其应用效果,为工程造价管理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计算机模拟技术 工程造价 成本预测
下载PDF
一维粒子散射问题的计算机模拟及应用
7
作者 王哲 陈亮 《大学物理》 2025年第3期42-47,共6页
一维量子散射问题是量子力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人们往往只关注平面波的散射问题,对于更加真实的高斯波包的讨论比较少见.另一方面,人们往往只关注反射系数,透射系数等物理量的计算,对散射问题中的时间演化问题... 一维量子散射问题是量子力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人们往往只关注平面波的散射问题,对于更加真实的高斯波包的讨论比较少见.另一方面,人们往往只关注反射系数,透射系数等物理量的计算,对散射问题中的时间演化问题讨论较少.本工作中,我们使用Crank-Nicolson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一系列高斯波包在一维势场中的含时演化问题.通过对有限高势垒散射、截断谐振子型势场散射、双势垒共振隧穿、Aharonov-Bohm效应等物理现象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一维量子散射问题的理解,也为我们分析任意形状一维势中量子态的散射问题提供了一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散射 计算机模拟 哈密顿矩阵 高斯波包
下载PDF
计算机模拟在物理化学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建花 张伟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1期369-376,共8页
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抽象但应用广泛,BET公式的推导过程涉及较多数学知识,学生很难透彻理解BET公式的物理意义。面对比表面分析仪输出的吸附脱附等温线和比表面积,学生只能生搬硬套,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利用计算机模拟气体分... 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抽象但应用广泛,BET公式的推导过程涉及较多数学知识,学生很难透彻理解BET公式的物理意义。面对比表面分析仪输出的吸附脱附等温线和比表面积,学生只能生搬硬套,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利用计算机模拟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的吸附脱附过程,通过调整吸附脱附常数,可分别得到第I、II、III类吸附等温线;结合实时可视化使学生能直观看到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的吸附脱附动力学,从而能更好地理解BET理论。计算机模拟辅助教学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与学互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研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 固体表面 BET公式 吸附-脱附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下载PDF
计算机模拟分子印迹技术用于环境污染物吸附的研究
9
作者 王岩 雷玉办 戴丽艳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44-46,共3页
计算机模拟技术为解决分子印迹材料在环境污染物吸附应用中面临的关键难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模拟技术可以指导材料结构设计与优化,扩大材料的适用范围,揭示材料的吸附动力学机理,并辅助材料的高效筛选。文章将综述计算机模拟... 计算机模拟技术为解决分子印迹材料在环境污染物吸附应用中面临的关键难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模拟技术可以指导材料结构设计与优化,扩大材料的适用范围,揭示材料的吸附动力学机理,并辅助材料的高效筛选。文章将综述计算机模拟在分子印迹技术中的应用,包括材料结构设计、吸附性能预测、吸附动力学模拟和材料筛选四个方面,这对扩大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范围,发展高效、低成本的专一性吸附材料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计算机模拟的全面应用可大幅提高分子印迹材料对广谱环境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未来应加强模拟模型的优化与实验结果的验证,以加速高性能分子印迹材料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 分子印迹材料 吸附技术 环境污染物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模拟模型的林木冠层太阳短波辐射定量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宇 张怀清 +2 位作者 安锋 蒋玲 云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30,共15页
【目的】定量模拟和刻画林木冠层太阳短波辐射的分布和截获情况,于时空变换下反演太阳短波辐射在不同林木冠层内的辐射通量变化,为林木培育经营和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以公共数据集和真实扫描的校园内林木激光点云数据为... 【目的】定量模拟和刻画林木冠层太阳短波辐射的分布和截获情况,于时空变换下反演太阳短波辐射在不同林木冠层内的辐射通量变化,为林木培育经营和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以公共数据集和真实扫描的校园内林木激光点云数据为例,结合设计的机器视觉算法,对林木激光点云进行枝叶分离和单叶分割,并用合适大小的椭圆形和圆柱体几何单元分别拟合每片叶片和骨架,开展林木真实模型重建;其次,运用计算机图形学方法,结合研究地点的经纬度和时刻,模拟太阳入射光线,并引入物理学的双向反射和透射分布函数及蒙特卡洛光线追踪算法,开展反射和透射光线与冠层内叶片的碰撞模拟;最后,根据仪器测量得到的不同树种叶片平均粗糙度和折射率,结合光线追踪算法,实现林木冠层内短波辐射分布计算和木林冠层光截获效率评估。【结果】利用本研究方法计算时空变换下不同树种(芒果、橡胶、紫薇、樱花)4株树冠及一片香樟树林的直射、反射和透射太阳辐射通量,其中直射辐射通量占比约86%、反射辐射通量占比约5%、透射辐射通量占比约9%。叶面积指数高的树冠会拦截更多直射和透射光线;在太阳高度角较小时刻(上午或下午),斜射的太阳光线反射后易与树冠中其他叶片发生二次求交,产生较多反射辐射通量。同时,由于林木的趋光性,中午树冠光线拦截率高于上午和下午10%左右。比对采用本研究方法计算的树冠辐射通量拦截比值和样地手持光电仪器实测结果,绝对误差小于6%。【结论】在测绘科学、计算机图形学及林学多学科视角融合下,本研究基于激光点云重建树木真实表观形态结构,并将蒙特卡洛光线追踪算法与物理学的双向反射和透射分布函数相融合,真实模拟光线在树冠中的传播过程,可准确获取林木冠层内太阳短波辐射分布与树冠辐射通量拦截值,对研究时空变换下林木太阳辐射吸收、光强与树冠形态结构的耦合关联及不同表型参数的林冠辐射传输模型均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短波辐射 激光点云 计算机模拟模型 树木三维重建 林木辐射传输
下载PDF
计算机模拟在中药汤剂掩味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晨旭 姚静 +7 位作者 张璞 戴幸星 侯富国 施钧瀚 桂新景 张璐 刘瑞新 李学林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7-1111,共5页
目前中药汤剂掩味研究多集中于通过口尝或智能感官设备进行宏观研究,难以阐释其微观内在机制。计算机模拟(CS)可从介观或微观视角描述物质作用机制,在材料科学等领域已被广泛应用。汤剂是由多种类型的苦味或非苦味小分子组成的复杂体系... 目前中药汤剂掩味研究多集中于通过口尝或智能感官设备进行宏观研究,难以阐释其微观内在机制。计算机模拟(CS)可从介观或微观视角描述物质作用机制,在材料科学等领域已被广泛应用。汤剂是由多种类型的苦味或非苦味小分子组成的复杂体系,直接应用CS虽难度较大,但在当前汤剂掩味技术的基础上,仍可利用CS对掩味机制进行深入研究。该文介绍汤剂掩味概况和CS技术,借鉴CS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从苦味分子与掩味剂分子、苦味分子与苦味受体、掩味剂分子与苦味受体、苦味分子/掩味剂复合物与苦味受体等两元、三元甚至多元体系的相互作用角度入手,对CS在中药汤剂呈苦机制及掩味机制研究领域具有的优势和未来应用的方向进行探讨,可为探索中药汤剂掩味新方法提供思路,丰富中药掩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汤剂 计算机模拟 掩味机制 微观
下载PDF
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在智能涂层领域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陆健烨 杨瑞宁 +2 位作者 王瑞欣 罗振扬 罗艳龙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50,共6页
传统的实验试做法在智能涂层的研究方面存在研究效率较低、机理解释不清晰等缺陷,为了更好地为智能涂层结构设计提供有效指导,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在智能涂层领域被广泛应用。介绍了智能涂层研究领域最常用的3种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根据... 传统的实验试做法在智能涂层的研究方面存在研究效率较低、机理解释不清晰等缺陷,为了更好地为智能涂层结构设计提供有效指导,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在智能涂层领域被广泛应用。介绍了智能涂层研究领域最常用的3种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根据模拟尺度从小到大分别为量子化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有限元分析,对其在智能涂层研究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讨论。总结了3种模拟仿真技术存在的优势和适用范围,为智能防腐涂层、自愈合涂层、光热响应涂层的研究提出了建议。最后,对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尚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其在智能涂层领域应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仿真 构效关系 智能涂层 电子化学计算 分子动力学模拟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不同公母比例下威宁牛原位保种群体遗传漂变的计算机模拟
13
作者 鲁立刚 鲁绍雄 《中国牛业科学》 2024年第3期23-29,共7页
通过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威宁牛原位保种群在假定实行随机留种、随机交配、世代不重叠、群体间个体无迁移、整个保种过程中基因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50个世代中不同公母比例对群体内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公母比例越... 通过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威宁牛原位保种群在假定实行随机留种、随机交配、世代不重叠、群体间个体无迁移、整个保种过程中基因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50个世代中不同公母比例对群体内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公母比例越大(1∶99、1∶49),由于世代间随机遗传漂变而导致的等位基因A_(1)的频率达到极大值(A_(1)=1.0000)被固定的世代就越早出现、基因型A_(1)A_(1)、A_(1)A_(2)、A_(2)A_(2)的频率达到极值(1或0)的世代数也越早,保种效果较差;公母比例越小(1∶4、1∶9、1∶19),等位基因A_(1)被固定、3种基因型频率达到极值(1或0)的风险就越低,保种效果也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母比例 威宁牛 原位保种 遗传漂变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计算机模拟与实验:校内校外教学比较研究
14
作者 约翰娜·克鲁格 蒂姆·霍夫勒 +6 位作者 马丁·沃尔 凯特琳·尼克梅耶 伊尔卡·帕奇曼 华静(译) 朱子健(译) 陈香(译) 房传修(译) 《中国校外教育》 2024年第2期104-128,共25页
在现代科学教育中,交互式计算机模拟与实操性实验是两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已有研究未能充分阐释这两种方法的优劣,也未能对二者进行充分的比较。本文将二者作为科学教育的学习工具,在不同的学习地点(研究Ⅰ:学校;研究Ⅱ:科学中心的学生... 在现代科学教育中,交互式计算机模拟与实操性实验是两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已有研究未能充分阐释这两种方法的优劣,也未能对二者进行充分的比较。本文将二者作为科学教育的学习工具,在不同的学习地点(研究Ⅰ:学校;研究Ⅱ:科学中心的学生实验室)的学生间,从学科知识成绩、情境兴趣发展和认知负荷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学习地点在哪,使用计算机模拟的学生比进行实操性实验的学生认知负荷更高,但学习成功率也要高。与计算机模拟(特别是当认知和价值相关时)相比,实操性实验更能促进情境兴趣。研究认为讲授复杂的话题运用计算机模拟可能更为适合。但其他相关研究发现表明,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弥补另一种教学方法的缺陷。综合以上研究得出,最有效的方式是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这有助于在校内外学习环境中成功地进行现代科学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实操性实验 计算机模拟 学习 兴趣
下载PDF
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造纸行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国朝 《华东纸业》 2024年第5期11-13,共3页
计算机模拟及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在造纸行业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造纸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还能进一步优化生产各环节的流程,降低各环节的生产成本,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文章分析了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造纸行业中... 计算机模拟及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在造纸行业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造纸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还能进一步优化生产各环节的流程,降低各环节的生产成本,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文章分析了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造纸行业中的应用价值,并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具体应用,旨在更好的发挥计算机模拟技术的优势,推动造纸行业的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技术 造纸行业 应用
原文传递
计算机模拟及临床真实病例结合PBL教学法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春芝 娄方勇 +2 位作者 娄艺涵 岳好 王宜顺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19期135-139,共5页
目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探讨计算机模拟及临床真实病例结合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随机选择我院2018—2020级80名全科住培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计算机模拟... 目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探讨计算机模拟及临床真实病例结合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随机选择我院2018—2020级80名全科住培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计算机模拟及临床真实病例结合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法。比较两组学员理论考核成绩和教学方法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结论计算机模拟及临床真实病例结合PBL教学法应用于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高了学员的学习成就感,激发了学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自信心,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计算机模拟及临床真实病例 PBL教学法
下载PDF
计算机模拟研究油脂结晶网络的显微分形
17
作者 祁昂 罗萍 +1 位作者 李学红 张露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3,62,共6页
以计算机编程模拟生成不同形状、尺寸、面积分数和分布模式的晶体显微图像,计算计盒维数(D_(B))、颗粒计数维数(D_(F))和分形布朗维数(D_(FBM)),并采用非参数回归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观察各个因素对各种分形维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 以计算机编程模拟生成不同形状、尺寸、面积分数和分布模式的晶体显微图像,计算计盒维数(D_(B))、颗粒计数维数(D_(F))和分形布朗维数(D_(FBM)),并采用非参数回归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观察各个因素对各种分形维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晶体形状一定时,D_(B)随晶体尺寸和面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且晶体的D_(B)主要由其晶体面积分数所决定;晶体的D_(FBM)主要由其尺寸所决定,晶体的面积分数对其影响较小。均匀分布条件下的D_(B)和D_(FBM)一般小于随机分布,聚集分布条件下的D_(B)和D_(FBM)一般大于随机分布。晶体的形状、尺寸、面积分数和分布模式对D_(F)均无显著影响。在油脂结晶的显微分形维数中,D_(B)可以用于表征晶体面积分数的变化,D_(FBM)可以用于表征晶体尺寸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油脂结晶 计算机模拟 显微结构
下载PDF
计算机模拟在高效液相色谱中的应用进展
18
作者 刘晨阳 刘亚军 +3 位作者 李建涛 李思纯 王锋利 刘江涛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12期134-140,共7页
综述了计算机模拟在高效液相色谱中的应用进展。对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中的应用进行了简介,重点阐述了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辅助HPLC方法开发以及分离机理探究的研究进展。在信息化背景下,通过计算机技术辅助HPLC方法开发... 综述了计算机模拟在高效液相色谱中的应用进展。对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中的应用进行了简介,重点阐述了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辅助HPLC方法开发以及分离机理探究的研究进展。在信息化背景下,通过计算机技术辅助HPLC方法开发和分离机理研究,不仅拓宽了复杂化合物的方法开发途径,而且提高了HPLC方法开发和色谱柱结构设计的效率,同时大大减少有机溶剂的损耗,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理念。计算机模拟技术和HPLC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未来色谱工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该综述可为HPLC分析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转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计算机模拟 色谱方法 作用机理
下载PDF
双动全髋小头仍然可以提高稳定性吗?一项计算机模拟22mm和28mm小头双动全髋与单动全髋的对比研究
19
作者 胡孔足(摘译)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5期746-746,共1页
为研究双动全髋小头直径对稳定性的影响,作者建立3个髋关节臼杯模型,直径分别为48、50、52 mm,头的规格分别为28-0、3-0、36-0,内衬为聚乙烯。双动模型臼杯减小半球,小头规格为22-0、28-0。结果显示,双动全髋稳定性强于单动头全髋,跳出... 为研究双动全髋小头直径对稳定性的影响,作者建立3个髋关节臼杯模型,直径分别为48、50、52 mm,头的规格分别为28-0、3-0、36-0,内衬为聚乙烯。双动模型臼杯减小半球,小头规格为22-0、28-0。结果显示,双动全髋稳定性强于单动头全髋,跳出距离更大。然而小头规格为22-0、28-0的双动全髋活动范围和跳出距离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 计算机模拟 小头直径 髋关节 臼杯 双动 聚乙烯 提高稳定性
下载PDF
“石墨烯/MgO”界面计算机模拟研究
20
作者 廖琳 张勉团 +1 位作者 刘博骁 袁秋红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10期1-2,8,共3页
结合实验观察结果,采用VASP软件构建了“石墨烯/MgO(111)”界面模型,并进行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OTH模型(O终止界面)具有最高的分离功,OB模型次之,而Mg终止界面(MTH和MB模型)的分离功均为负值,表明当MgO(111)表面最外层为O层时,能与石... 结合实验观察结果,采用VASP软件构建了“石墨烯/MgO(111)”界面模型,并进行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OTH模型(O终止界面)具有最高的分离功,OB模型次之,而Mg终止界面(MTH和MB模型)的分离功均为负值,表明当MgO(111)表面最外层为O层时,能与石墨烯形成稳定的界面结合,而当最外层为Mg时,界面结合弱。计算结果揭示了MgO纳米颗粒有利于改善石墨烯与镁的界面结合,提高镁合金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镁合金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