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认知心理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1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 n =59)和对照组( n =54)。两组在单一用药治疗2周后,研究组采用认知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心理健康宣教+药物治疗,疗...目的:探讨认知心理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1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 n =59)和对照组( n =54)。两组在单一用药治疗2周后,研究组采用认知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心理健康宣教+药物治疗,疗程8 周。于治疗后2周、10周及6个月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康复状态量表(MRSS)量表评估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结果:(1)治疗 10周后,两组PANSS总分、一般病理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阴性因子分、一般病理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2)在治疗10周后,研究组MRSS D 分值、MRSS C 分值低于对照组( P <0.05),在治疗6个月后,MRSS D 、MRSS A 、MRSS C 、MRSS B 分值低于对照组( P <0.01);(3)治疗10周及6个月后,两组间ITA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4)在治疗10周后,研究组心理领域评分和总分高于对照组( P <0.05);在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在社会关系和心理领域维评分及总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认知心理治疗可提升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治疗依从性、康复状态及心理健康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认知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心理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各时段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汉密顿抑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认知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心理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各时段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 <0.0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为64.9%,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认知心理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1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 n =59)和对照组( n =54)。两组在单一用药治疗2周后,研究组采用认知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心理健康宣教+药物治疗,疗程8 周。于治疗后2周、10周及6个月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康复状态量表(MRSS)量表评估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结果:(1)治疗 10周后,两组PANSS总分、一般病理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阴性因子分、一般病理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2)在治疗10周后,研究组MRSS D 分值、MRSS C 分值低于对照组( P <0.05),在治疗6个月后,MRSS D 、MRSS A 、MRSS C 、MRSS B 分值低于对照组( P <0.01);(3)治疗10周及6个月后,两组间ITA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4)在治疗10周后,研究组心理领域评分和总分高于对照组( P <0.05);在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在社会关系和心理领域维评分及总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认知心理治疗可提升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治疗依从性、康复状态及心理健康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摘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认知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心理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各时段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 <0.0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为64.9%,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显著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