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4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蒲通窍胶囊改善Wilson病铜负荷大鼠的认知损害:基于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凋亡途径
1
作者 张笑颜 王谢 +3 位作者 王杰 邵楠 蔡标 谢道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7-454,共8页
目的探究黄蒲通窍胶囊(HPTQ)对Wilson病(WD)铜负荷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黄蒲通窍胶囊低剂量组(HPTQ-L,0.47 g/kg)、黄蒲通窍胶囊中剂量组(HPTQ-M,1.41 g/kg)、黄蒲通窍胶... 目的探究黄蒲通窍胶囊(HPTQ)对Wilson病(WD)铜负荷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黄蒲通窍胶囊低剂量组(HPTQ-L,0.47 g/kg)、黄蒲通窍胶囊中剂量组(HPTQ-M,1.41 g/kg)、黄蒲通窍胶囊高剂量组(HPTQ-H,4.23 g/kg)、青霉胺组(PCA,0.09 g/kg),10只/组。通过含铜(1 g/kg)饲料、含铜(0.185%)水喂养12周构建WD铜负荷大鼠模型,铜离子(Cu)测定试剂盒检测肝铜、24 h尿铜水平;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法观察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形态学改变;TUNEL染色观察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凋亡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内质网应激(ERS)标志蛋白GRP78的表达情况;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GRP78、CHOP、caspase-12、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铜及24 h尿铜水平明显升高(P<0.01);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弱(P<0.01);CA1区海马神经元出现损伤;TUNEL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P<0.01);GRP78、CHOP、caspase-12、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HPTQ各组及PCA组肝铜水平降低、24 h尿铜水平升高(P<0.01);学习记忆能力改善(P<0.01,P<0.05);海马神经元损伤减轻;TUNEL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P<0.01);GRP78、CHOP、caspase-12、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5)。结论HPTQ对WD铜负荷大鼠模型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S介导的凋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病 黄蒲通窍胶囊 认知损害 内质网应激 凋亡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Aβ42、胆红素及MnSOD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
2
作者 商慧鲜 刘欣欣 +2 位作者 许宏侠 郭芬 李阳阳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β淀粉样蛋白42(amyloidβ-protein,Aβ)、胆红素、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水平变化及与患者认知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于河南大学...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β淀粉样蛋白42(amyloidβ-protein,Aβ)、胆红素、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水平变化及与患者认知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A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入选与观察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10名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Aβ42、胆红素及MnSOD水平,同时对比不同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监测结果下血清Aβ42、胆红素及MnSOD的差异,分析AD患者血清指标与EEG异常、MoCA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Aβ42、胆红素、Mn-SOD均显著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oCA评分在Aβ42≤2.33 mg/L、胆红素≤20μmol/L、MnSOD≤104.20 NU/mL、EEG重度异常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β42≤2.33 mg/L、胆红素≤20μmol/L、Mn-SOD≤104.20 NU/mL、EEG重度异常是影响AD患者发生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不同EEG严重程度,其血清Aβ42、胆红素及Mn-SOD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β42、胆红素及MnSOD与MoCA评分、EEG异常程度均具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AD患者血清Aβ42、胆红素及MnSOD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老年群体,与患者认知损害具有明显相关性,且与患者EEG异常程度密切相关,临床可将血清Aβ42、胆红素及MnSOD水平作为早期预测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以便尽早给予AD患者采取针对性处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42 胆红素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认知损害
下载PDF
PHN患者脑代谢改变及其与认知损害相关性的MRS研究
3
作者 赵敏 胡鑫 +4 位作者 刘雨茜 王晶 任福欣 高飞 赵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PHN患者的神经递质水平及其与认知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5例PHN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评估所有参与者的认知功能,并检测其ACC和LINS脑区的GABA、GSH和Glu水平。结果(1)在PHN组中,ACC脑区的GABA水平降低,Glu水平升高,LINS脑区的... 目的探讨PHN患者的神经递质水平及其与认知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5例PHN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评估所有参与者的认知功能,并检测其ACC和LINS脑区的GABA、GSH和Glu水平。结果(1)在PHN组中,ACC脑区的GABA水平降低,Glu水平升高,LINS脑区的Glu水平也升高;(2)PHN组中,ACC脑区存在兴奋/抑制(E/I)失衡,且与信息处理速度相关;(3)PHN组中,ACC和LINS脑区的Glu/GSH比值升高。结论PHN患者存在GABA能系统和Glu能系统紊乱,以及E/I失衡和氧化还原失衡,这可能是导致PHN患者认知损害的潜在代谢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脑代谢改变 认知损害 磁共振波谱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抑郁症患者认知损害、抑郁程度及症状的改善作用
4
作者 袁艳亮 陈旭佳 尚凯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876-880,共5页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阿立哌唑干预后,对精神分裂抑郁症患者认知损害、抑郁程度及精神病症状严重程度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十二科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精神分裂抑郁症患者,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合...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阿立哌唑干预后,对精神分裂抑郁症患者认知损害、抑郁程度及精神病症状严重程度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十二科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精神分裂抑郁症患者,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合计200例。将上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阿立哌唑,100例)、观察组(阿立哌唑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100例)。观察疗效、认知损害、抑郁、精神病症状严重程度评分、神经递质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的认知功能各项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两组认知功能评分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的抑郁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后,两组的抑郁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精神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后,两组精神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均有所降低,观察组精神病症状的严重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神经递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后,神经递质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头痛、恶心、失眠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阿立哌唑能够改善精神分裂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损害,减轻抑郁程度及精神病症状的严重程度,还能够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治疗效果良好,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该治疗策略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阿立哌唑 精神分裂 抑郁症 认知损害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血管性认知损害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周建国 符大勇 +2 位作者 卢明聪 孟云 刘晓丽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8期134-136,共3页
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或脑血管病引发的认知损伤,严重者表现为痴呆。VCI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结构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法等技术,可从形... 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或脑血管病引发的认知损伤,严重者表现为痴呆。VCI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结构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法等技术,可从形态学、蛋白质结构及脑卒中部位等方面评估脑的微观结构变化与VCI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对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VCI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损害 弥散张量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法
下载PDF
两种轻度认知损害患者的神经心理学功能比较(英文) 被引量:7
6
作者 胡忠婕 王金辉 +3 位作者 朗悦 赵筱玲 贾建平 韩璎 《上海精神医学》 2011年第5期265-271,共7页
背景区别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两种亚型,即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和小血管型轻度认知损害(MCI associated with small vessel diseases,sv-MCI)将有利于延缓和预防MC... 背景区别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两种亚型,即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和小血管型轻度认知损害(MCI associated with small vessel diseases,sv-MCI)将有利于延缓和预防MCI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目的识别并区分区aMCI与sv-MCI的神经心理学特征。方法从宣武医院神经科门诊就诊患者或在北京社区进行的一项入户调查中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被试。根据Pe-tersen诊断标准筛选aMCI患者50例,根据Hachinski诊断标准筛选sv-MCI患者65例。以上两组患者和49名55岁以上没有认知障碍的社区被试一同接受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检查及画钟测验(Clock Drawing Test,CDT)与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AVLT,评定即刻记忆、延迟回忆和延迟再认能力)。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3组被试各项测验的平均得分,如果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再进行多个样本两两比较的Tukey法检验。结果 aMCI组和sv-MCI组5项测验平均得分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aMCI组AVLT即刻记忆、延迟回忆和延迟再认测验得分均低于sv-MCI组。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后,上述差异仍旧存在。结论实验结果与既往结果一致,与sv-MCI患者相比,aMCI患者记忆损害更加明显。记忆相关的评估测验,尤其是AVLT,或将有助于区别这两种MCI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 小血管型轻度认知损害 轻度认知损害
下载PDF
不同TOAST病因分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发病危险因素与认知损害特点分析
7
作者 王喜 崔小丽 +3 位作者 高俊卿 宋迪 尹毅丹 孙宁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8期1922-192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TOAST病因分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发病危险因素与认知损害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陕西省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中老年... 目的探讨不同TOAST病因分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发病危险因素与认知损害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陕西省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中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TOAST病因分型,并分析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中青年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后将观察组患者依照不同TOAST病因进行分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42例,其他原因(OD)型26例,小动脉闭塞(SAO)型16例,不明原因(UD)型13例,心源性脑梗死(CE)型3例。对比不同TOAST病因分型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并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中患者的注意力、执行功能、记忆力、语言功能、视空间、抽象思维、计算力和定向力评分来评价患者认知损害的特点。结果两组患者TOAST病因分型中UD、CE、LAA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OD分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SAO分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构成比、既往吸烟史、既往饮酒史、体重指数、高Hcy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脑卒中家族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相关基础疾病、动脉夹层、烟雾病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夹层、烟雾病为中青年脑卒中发病独立危险因素(P<0.05)。100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中认知障碍发生率为75.00%(75/100),其中LAA型为30.67%(23/75),SAO型为28.00%(21/75),CE型为17.33%(13/75),OD型为16.00%(12/75),UD型为8.00%(6/75)。不同TOAST病因分型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OAST病因分型患者MOCA评分中执行能力、抽象思维、计算力、定向力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OCA评分注意力、记忆力、语言功能、视空间、MOCA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TOAST病因分型与中老年患者存在一定差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夹层、烟雾病为中青年脑卒中发病独立危险因素,且不同TOAST病因分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认知损害主要以注意力、记忆力、语言功能和视空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AST病因分型 中青年 脑卒中 认知损害 危险因素
下载PDF
TT3、TT4、Hcy、Cys C预测脑小血管病认知损害的价值及意义
8
作者 彭湘芮 李波 +2 位作者 赵安容 张磊 李智生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3726-3730,共5页
目的探讨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预测脑小血管病认知损害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脑小血管病患者129例,根据6个月内是否发生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障碍(CS... 目的探讨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预测脑小血管病认知损害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脑小血管病患者129例,根据6个月内是否发生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障碍(CSVD-VCI)分为障碍组(n=45)和无障碍组(n=84),比较2组基线资料、入院时、3个月后TT3、TT4、Hcy、Cys C、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应用Pearson及偏相关性分析TT3、Hcy、Cys C与MMSE评分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下面积(AUC)分析TT3、Hcy、Cys C及联合预测CSVD-VCI价值。结果障碍组高血压、脑白质高信号、静息性脑梗死、脑微出血患者占比高于无障碍组(P<0.05);障碍组入院时、3个月后TT3、MMSE评分低于无障碍组,Hcy、Cys C高于无障碍组(P<0.05);入院时、3个月后TT3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Hcy、Cys C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5);控制了高血压、脑白质高信号、静息性脑梗死、脑微出血后,入院时、3个月后TT3、Hcy、Cys C均与MMSE评分相关(P<0.05);3个月后各指标及联合的AUC大于入院时各指标及联合对应的AUC。结论TT3、Hcy、Cys C与CSVD患者认知损害的发生有关,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认知损害的有效方案,为临床防治CSVD-VCI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总甲状腺素TT4 同型半胱氨酸 胱抑素C 脑小血管病 认知损害
下载PDF
ICU后认知损害防护的范围综述
9
作者 马慧颖 绳宇 +2 位作者 罗红波 李尊柱 井杰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2期287-293,共7页
目的 :系统分析国内外有关ICU出院患者认知损害防护的相关研究,确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总结认知功能评价指标及工具。方法 :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5月12日。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结果 :共纳... 目的 :系统分析国内外有关ICU出院患者认知损害防护的相关研究,确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总结认知功能评价指标及工具。方法 :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5月12日。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包括12篇随机对照试验和2篇类实验性研究。干预内容包括运动康复、认知康复、促进觉醒、虚拟现实技术、社会心理干预和综合护理,结局指标主要包括ICU后认知损害发生率、整体认知功能得分和执行功能评价。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优于单一护理干预,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最佳干预内容、干预时机和干预频率,规范ICU后认知损害评价指标和工具,为其预防和管理提供更多高质量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损害 ICU后综合征 护理 范围综述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后继发血管性认知损害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倪芳琴 唐志仙 王佳敏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21期1938-1942,共5页
目的分析患者急性脑梗死(ACI)后继发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46例ACI患者为建模组,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BMI、受教育... 目的分析患者急性脑梗死(ACI)后继发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46例ACI患者为建模组,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BMI、受教育程度、吸烟史、饮酒史、既往基础病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azakas评分、既往脑梗病史、梗死部位、梗死面积、血同型半胱氨酸(hyc)水平。治疗3个月后复诊,根据临床诊断分为VCI组和无VCI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继发VCI的因素,并建立继发VCI预警模型;另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62例符合标准的患者为验证组,收集其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146例ACI中,共有72例患者后续继发VCI,继发率为49.32%;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89,95%CI=1.001~1.184)、高血压(OR=3.962,95%CI=1.208~13.000)、既往梗死病史(OR=4.1668,95%CI=1.212~14.336)、中面积梗死(OR=9.254,95%CI=2.377~36.027)、大面积梗死(OR=12.342,95%CI=1.455~104.704)、NIHSS评分(OR=1.739,95%CI=1.245~2.429)、Fazakas评分(OR=2.873,95%CI=1.705~4.842)、hyc水平(OR=1.183,95%CI=1.055~1.327)均是影响ACI患者继发VC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根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1(95%CI=0.849~0.954),灵敏度为83.8%,特异度为91.7%;模型验证灵敏度76.66%(23/30),特异度93.75%(30/32),阳性预测值92%(23/25),阴性预测值81.1%(30/37),总准确率85.5%(53/62)。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史、多发脑梗病史、梗死面积、hyc水平、NIHSS评分、Fazakas评分是影响继发VCI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警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血管性认知损害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 模型构建 护理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群与认知损害
11
作者 陈杏雨 李瑞娜 +1 位作者 谢少为 吕佩源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4期90-94,共5页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罹患认知损害的人数不断增加,其给患者、患者家属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有关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群与认知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与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双向通讯交...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罹患认知损害的人数不断增加,其给患者、患者家属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有关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群与认知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与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双向通讯交流,而肠道生态系统的紊乱可能导致认知损害的发生和进展。其机制可能包括神经炎症、屏障功能破坏、菌群代谢产物及饮食结构改变等,通过调整肠道菌群可以改善认知功能。基于二者的关联可为认知损害的防治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损害 肠道微生物群 神经炎症 压力
下载PDF
全身麻醉药诱导发育中大脑神经毒性和认知损害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胡乃元 程亮亮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第7期104-108,共5页
全身麻醉药(General anaesthetic,GA)是外科手术干预的关键药物,它可以诱导镇痛、减轻疼痛和焦虑,从而促进侵入性手术的顺利进行[1]。每年有数百万儿童因手术和诊断程序而需暴露于麻醉中。从妊娠中期的胎儿到2~3岁的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处... 全身麻醉药(General anaesthetic,GA)是外科手术干预的关键药物,它可以诱导镇痛、减轻疼痛和焦虑,从而促进侵入性手术的顺利进行[1]。每年有数百万儿童因手术和诊断程序而需暴露于麻醉中。从妊娠中期的胎儿到2~3岁的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处于高峰期,对麻醉药物非常敏感[2],在此期间暴露于GA中可能会对发育中的大脑产生神经毒性影响[3]。2016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称在妊娠晚期或儿童3岁之前,长期或反复接触GA可能会对胎儿或儿童发育中的大脑产生影响[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药 妊娠中期 妊娠晚期 认知损害 神经系统发育 外科手术 儿童发育 诊断程序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损害的脑龄比较
13
作者 蒙茗 韦人 +4 位作者 孙君 柴丽 姜季委 徐俊 段云云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9-793,共5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与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的脑龄差异,并分析脑龄差(BAG)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临床诊断为很可能AD和AD源性MCI的132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与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的脑龄差异,并分析脑龄差(BAG)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临床诊断为很可能AD和AD源性MCI的132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AD和MCI诊断标准分为AD组和MCI组;并纳入招募的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156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的差异。采用深度学习脑龄预测模型计算3组的BAG,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BAG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32例患者中,AD组106例,MCI组26例。AD组患者MoCA、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MCI和对照组(P均<0.001);MCI组患者MoCA、MM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1)。AD组患者预测脑龄、BAG显著高于MCI(P=0.040,P=0.003)和对照组(P=0.001,P<0.001);MCI组患者预测脑龄、BAG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2,P=0.224)。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D组BAG与MoCA评分(r=-0.341,P<0.001)、MMSE评分(r=-0.324,P=0.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BAG作为一种影像生物学标志物可以用于评价认知障碍患者的脑结构变异程度和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龄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损害 MRI
下载PDF
Logistic回归分析联合ROC曲线综合评价老年高血压群体认知损害的预测指标
14
作者 张妍妍 马霞 +4 位作者 王雪 邵黄新 刘玲 陈敏 陈永清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771-777,共7页
目的 探讨不同指标对老年高血压(high blood pressure, HBP)群体认知损害的预测能力及临界值。方法 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量表对137例老年HBP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定,得出认知功能总分,并结合受教... 目的 探讨不同指标对老年高血压(high blood pressure, HBP)群体认知损害的预测能力及临界值。方法 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量表对137例老年HBP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定,得出认知功能总分,并结合受教育程度将受试群体分为认知损害组(n=50)及认知正常组(n=87)。两组间进行一般资料比较,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校正混杂因素,筛选认知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检验该模型对老年HBP群体认知损害发生的预测价值及临界值。结果 HBP年限、受教育年限、MMSE评分、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总胆固醇(triglycerides cholesterol, TC)、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与老年HBP群体的认知损害发生有关(P<0.05)。HBP年限、受教育年限、FBG、TC、SUA联合预测认知损害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907(P<0.001),临界值为0.34,灵敏度为88.00%,特异度为83.70%,预测模型的AUC高于任何单一指标。受教育程度、FBG与认知损害呈负相关,为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OR=0.853、0.653,P均<0.05),临界值为7.50年与7.57 mmol/L;HBP病程、SUA、TC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为认知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15、1.122、2.132,P均<0.05),临界值分别为7.50年、5.80 mg/dl、2.67 mmol/L。结论 HBP年限、受教育年限、FBG、TC、SUA可以作为老年HBP人群发生认知损害的预测指标。联合HBP年限、受教育年限、FBG、TC、SUA的回归模型有助于提高对老年HBP群体认知损害的预测能力。当受教育程度≥7.50年、FBG≤7.57 mmol/L、HBP病程>7.50年、SUA>5.80 mg/dl、TC>2.67 mmol/L时,联合预测老年HBP群体发生认知损害的AUC为0.907,预测价值处于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认知损害 相关性 临界值
下载PDF
多模态MRI参数联合Aβ1-42蛋白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损害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赵殿阁 任岩 马镇波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1期1925-1929,共5页
目的 分析研究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参数联合Aβ1-42蛋白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存在认知损害患者为损害组(n=116),另选同期缺血性... 目的 分析研究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参数联合Aβ1-42蛋白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存在认知损害患者为损害组(n=116),另选同期缺血性脑卒中无认知损害患者分为无损害组(n=116)。比较两组的多模态MRI参数(WMLs评分、WMLs体积、CMBs数量、FA值、ADC值)与Aβ1-42蛋白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损害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多模态MRI参数和Aβ1-42蛋白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损害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WMLs评分、WMLs体积、CMBs数量、基底节区FA值、顶叶FA值、额颞叶FA值与Aβ1-42蛋白水平均是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损害的影响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MLs评分升高(OR=1.702)、WMLs体积增大(OR=2.195)、CMBs数量增加(OR=1.626)、基底节区FA值降低(OR=2.143)、顶叶FA值降低(OR=2.121)、额颞叶FA值降低(OR=2.098)和Aβ1-42蛋白水平下降(OR=2.134)均是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WMLs评分、WMLs体积、CMBs数量、基底节区FA值、顶叶FA值、额颞叶FA值、Aβ1-42蛋白水平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4、0.826、0.876、0.681、0.740、0.771、0.678、0.990,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多模态MRI参数、Aβ1-42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损害相关,联合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损害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认知损害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参数 Aβ1-42蛋白
下载PDF
轻度认知损害老年HIV/AIDS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芳 陆国涛 +2 位作者 张兵 寇建琼 杨红丽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3年第11期13-17,共5页
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患者)老龄化,老年HIV/AIDS患者认知损害人数日渐上升。认知损害与健康促进行为相关,合理膳食、规律锻炼、及时服药、平衡心态等健康促进行为是轻度认知损害老年人的保护因素,能延缓轻度... 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患者)老龄化,老年HIV/AIDS患者认知损害人数日渐上升。认知损害与健康促进行为相关,合理膳食、规律锻炼、及时服药、平衡心态等健康促进行为是轻度认知损害老年人的保护因素,能延缓轻度认知损害的老年人向痴呆转变。本文对国内外轻度认知损害老年HIV/AIDS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现状、影响因素、干预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提升轻度认知损害老年HIV/AIDS患者的健康促进行为水平,发展轻度认知损害老年HIV/AIDS患者的健康促进服务,完善轻度认知损害老年HIV/AIDS患者的干预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患者 轻度认知损害 健康促进行为 综述
下载PDF
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和非痴呆血管性认知的损害患者认知功能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晶 郭起浩 +1 位作者 付建辉 洪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7-82,共6页
目的: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nestic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和非痴呆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I-ND)的认知缺损的特征。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在本院神经内... 目的: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nestic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和非痴呆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I-ND)的认知缺损的特征。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在本院神经内科"记忆障碍"或"中风"门诊选取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者10人、非痴呆血管性认知损害者12人,在社区退休老人中随机抽取16人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年龄在50~80岁之间,教育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上,全部完成头颅CT或核磁共振、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成套神经心理测验。结果:三种记忆测验中,aMCI组各项记忆得分均为最低,aMCI组和VCI-ND组各项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如,复杂图形测验延迟回忆:正常组(18.8±9.5)、aMCI组(5.6±5.6)、VCI-ND组(9.6±7.0),P<0.01]。执行功能测验中,反应耗时数测验VCI-ND组完成时间为最长,其次是aMCI组[如,连线测验B的耗时数:两组得分分别为(266.6±109.9)、(199.2±48.6),P=0.034];而反应正确数测验VCI-ND和aMCI组表现均较正常组差[如,Stroop色词测验卡片C正确数正常组(46.8±2.9)、aMCI组(38.7±11.6)、VCI-ND组(38.3±6.8),P<0.01]。结论: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患者以情景记忆损害为较早出现严重的认知损害,而非痴呆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以执行功能的定势转移障碍为主。这个结果反映了两者在病理机制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心理学 量表 轻度认知损害 血管性认知损害 执行功能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损害与轻度认知损害的神经心理学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峘 田金洲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425-42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损害(VCI)和轻度认知损害(MCI)的神经心理学特点。方法用Bristol最新神经心理量表中文修订版(BMDC-NPTB-CR)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神经心理和日常生活能力,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损害(VCI)和轻度认知损害(MCI)的神经心理学特点。方法用Bristol最新神经心理量表中文修订版(BMDC-NPTB-CR)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神经心理和日常生活能力,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疾病国际分类》第10版(ICD-10)、临床痴呆量表(CDR)的标准,诊断痴呆、可疑痴呆(QD)和认知正常。用Hachinski缺血量表(HIS)和Cornell抑郁量表(CSDD)进行鉴别诊断。结果VCI组(n=44)与MCI组(n=62)相比,量表总分(239.33±38.35,273.90±50.53,P<0.001)、MMSE语言部分(7.29±0.94,7.76±0.94,P<0.05)、WAIS-R积分(30.25±4.19,33.26±6.17,P<0.01)、相似性(9.23±2.12,10.81±2.97,P<0.01)、完成图画(9.07±1.77,10.06±2.60,P<0.05)、认知速度(79.66±25.84,104.29±22.49,P<0.001)等方面VCI组均低于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语言中枢执行功能分量表得分、MMSE总分、记忆总分、视空间功能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VCI比MCI总体认知损害严重,在认知速度、抽象思维、语言等方面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损害 轻度认知损害 神经心理学 痴呆 认知
下载PDF
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白质改变与认知损害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贺波 王天俊 +8 位作者 郭宗成 张和振 靳玮 刘昌林 冯亚青 李玲 赵大卫 王建华 吕佩源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4期431-433,共3页
目的:对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的临床特征、认知和MRI白质改变进行分析,初步探讨SIVD患者认知损害与MRI白质改变的关系。方法:经过访谈和详细查体,记录患者症状和体征,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并行头MRI扫描。依据Erkinjuntti提出MRI诊... 目的:对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的临床特征、认知和MRI白质改变进行分析,初步探讨SIVD患者认知损害与MRI白质改变的关系。方法:经过访谈和详细查体,记录患者症状和体征,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并行头MRI扫描。依据Erkinjuntti提出MRI诊断标准确定SIVD患者29例。结果:认知正常者、血管性CIND患者和VaD患者的MMSE得分分别为(27.5±1.84)、(23.7±2.06)和(18±1.58)。随着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其白质改变的评分增加,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SIV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与其白质改变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 白质改变 认知损害 血管性认知损害
下载PDF
基于睡眠障碍探讨认知损害防治新策略
20
作者 苗迎春 田金洲 +3 位作者 时晶 任艳萍 向应强 柳伟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11期1484-1488,共5页
痴呆相关问题已成为全世界亟须解决的卫生问题之一,早诊断、早防治已达成共识,轻度认知损害(MCI)是介于认知正常与痴呆之间的过渡状态,其早期诊断和防治十分必要,但目前仍没有药物和方法批准用于MCI的常规治疗,需要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药... 痴呆相关问题已成为全世界亟须解决的卫生问题之一,早诊断、早防治已达成共识,轻度认知损害(MCI)是介于认知正常与痴呆之间的过渡状态,其早期诊断和防治十分必要,但目前仍没有药物和方法批准用于MCI的常规治疗,需要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因此中医药治疗该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认知和睡眠作为人类大脑的两个重要基本生理功能,互相联系,交互作用,二者的相关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睡眠障碍是MCI常见的表现及可能的危险因素和原因之一,早期干预改善MCI的睡眠问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记忆和认知功能,通过进一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明确睡眠障碍与认知损害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以改善睡眠作为早期防治的另一途径,有望为痴呆的早期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轻度认知损害 认知损害 中医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