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蕊 袁冰 +2 位作者 伍芳芳 刘敏 李君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年第2期228-232,共5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对老年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CHD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62)和对...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对老年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CHD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以及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安排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评分,状态与特质孤独量表(Status-trait Loneliness Scale,STL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629,-5.548,P<0.001);干预后,观察组SCSQ积极应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7,P=0.722),观察组SCSQ消极应对显著低于对照组(t=-2.638,P=0.009);干预后,观察组STLS总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9,P=0.128)。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可明显减轻老年CHD患者焦虑与抑郁水平,减少消极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 冠心病 焦虑 抑郁 应对方式
原文传递
2024年CBT认知行为疗法培训班成功举办 蔡晓莉名师引领学员深化心理咨询技能
2
《亚太教育》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2024年11月30日—12月1日,由四川省心理学会主办,四川省心理学会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川省蔡晓莉名师工作室承办的2024年CBT认知行为疗法培训班继续开讲。本次培训的后两天由四川省蔡晓莉名师工作室(心理)领衔人、成都市特... 2024年11月30日—12月1日,由四川省心理学会主办,四川省心理学会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川省蔡晓莉名师工作室承办的2024年CBT认知行为疗法培训班继续开讲。本次培训的后两天由四川省蔡晓莉名师工作室(心理)领衔人、成都市特级校长蔡晓莉授课,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名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心理咨询师参与了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师工作室 认知行为疗法 儿童心理 心理咨询 CBT 蔡晓 心理咨询技能 名师引领
下载PDF
团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不良行为的影响
3
作者 李长浓 《黑龙江医药》 2025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不良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江门市新会区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均符合ICD10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不良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江门市新会区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均符合ICD10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团体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以及不良行为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积极因素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因素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团体心理治疗效果良好,可在临床中加以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心理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不良行为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结合音乐干预对失眠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李尹诗 裴丽粉 +3 位作者 马晓燕 张嫚玉 杨甦昕 吉皓然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结合音乐干预在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90例失眠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结合音乐干预在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90例失眠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结合音乐干预,均持续护理2个月。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睡眠各项指标、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睡眠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SF-36中躯体角色、总的健康状况、躯体功能等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结合音乐干预可缓解失眠症患者消极情绪,改善患者睡眠状况,提升其睡眠质量,还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 音乐干预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认知行为团体咨询对肺结节患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
5
作者 聂军 陶正 +2 位作者 赵佳坤 江芹 吴义高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咨询(CBGC)对皖南地区肺结节患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在皖南地区共招募存在焦虑抑郁状态的肺结节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至干预组(n=60)和对照组(n=60),干预组接受为期8周的CBGC,...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咨询(CBGC)对皖南地区肺结节患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在皖南地区共招募存在焦虑抑郁状态的肺结节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至干预组(n=60)和对照组(n=60),干预组接受为期8周的CBGC,对照组在干预期和随访期不接受任何处理。在干预前、干预8周末、随访3个月末和6个月末,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茨堡睡眠问卷(PSQ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CQOL-74)等评估其疗效。结果:干预组在8周、3个月、6个月末SAS、SDS、睡眠质量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6个月末的入睡时间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在8周、6个月末的睡眠效率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8周、3个月、6个月末的睡眠障碍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3个月、6个月末的催眠药物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8周、3个月、6个月末的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BGC不仅能有效降低伴有焦虑抑郁症状肺结节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而且能提升其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并具有持续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焦虑抑郁症状 认知行为团体咨询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焦虑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6
作者 贾琪 朱卫丽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年第1期130-132,共3页
目的:分析团体认知行为干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焦虑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焦虑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西药治疗)和观察组(30例,采用团体认知行为... 目的:分析团体认知行为干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焦虑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焦虑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西药治疗)和观察组(30例,采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神经递质水平[神经肽(NPY)、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细胞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理状态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DA水平较对照组低,NPY、NE、5-HT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IFN-γ和IL-1β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焦虑症患者实施团体认知行为干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恢复其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水平,促进其生活水平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症 团体认知行为 生物反馈 心理状态 神经递质水平 细胞因子水平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的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效果及对营养状况的影响
7
作者 贺筱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4期183-186,共4页
探究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131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n=65)和研究组(n=66),观察护理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护理依从性更高,情绪状况、应对行为、营养状况改善幅度更大,... 探究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131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n=65)和研究组(n=66),观察护理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护理依从性更高,情绪状况、应对行为、营养状况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能改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情绪与营养状况,可推荐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 营养状况
原文传递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干预对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患者心理状态及后续治疗配合度的影响
8
作者 王倩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干预对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以及对后续治疗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抢救和治疗的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采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干预)...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干预对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以及对后续治疗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抢救和治疗的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采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干预)和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治疗配合度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干预后两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阿托品用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胆碱酯酶(CHE)恢复50%以上时间、总住院时间均低(短)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干预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患者心理状态、治疗配合度、预后均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干预 有机磷农药中毒 心理状态 治疗配合度
下载PDF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干预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齐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CHD)干预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在宁陵县人民医院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44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在宁陵县人民医...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CHD)干预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在宁陵县人民医院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44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在宁陵县人民医院接受CHD模式干预的45例CHF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医学应对方式(MCMQ)评分及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随访至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MCMQ中面对评分高于干预前,屈服、回避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屈服、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LVEF、6分钟步行距离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HD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CHF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有利于心功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 心理状态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白血病患儿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英 王秀玲 张莹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3期343-345,共3页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白血病患儿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沈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白血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以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0)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n=40)。统计2组患儿的...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白血病患儿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沈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白血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以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0)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n=40)。统计2组患儿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分析其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5.00%)(χ^(2)=6.275,P=0.012)。观察组干预后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13.010,P<0.001;t=12.491,P<0.001)。观察组干预后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学校功能、总分等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3.978,P<0.001;t=5.743,P<0.001;t=6.926,P<0.001;t=3.499,P<0.001;t=4.639,P<0.001)。结论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可显著改善白血病患儿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 儿童 白血病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干预在不孕患者中实施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想 窦姗姗 +2 位作者 杨恒 吴园园 鲍晓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7期869-871,共3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在不孕患者中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21年3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选择辅助生殖技术的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 目的:研究并分析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在不孕患者中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21年3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选择辅助生殖技术的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实施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情况及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中度+重度焦虑和中度+重度抑郁患者均减少,且观察组正常+轻度焦虑及正常+轻度抑郁患者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67、40.368、4.248、6.046,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PSQI量表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情况、主观睡眠质量评分及总分均较护理前下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83、6.064、5.659、8.123,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8,P<0.05)。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选择辅助生殖技术不孕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明显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干预 团体心理护理 不孕 辅助生殖技术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认知行为集体心理咨询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35
12
作者 刘媛媛 张晓燕 张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集体心理咨询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41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人,随机分配进入干预组(n=40)或对照组(n=40)。干预组接受为期8周的认知行为集体心理咨询,在此期间对照组...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集体心理咨询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41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人,随机分配进入干预组(n=40)或对照组(n=40)。干预组接受为期8周的认知行为集体心理咨询,在此期间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在基线水平、干预8周后及干预结束1个月后随访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UCLA孤独量表和自尊量表(SES)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共37人完成研究,1个月后的随访有32人参加。对照组共39人完成8周随访。干预组干预后STAI的状态焦虑分量表得分及SCSQ消极应对维度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均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两组患者(基线得分-干预后得分)的差值进行比较,发现干预组患者状态焦虑分量表得分及SCSQ消极应对维度得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发现干预组患者状态焦虑得分及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呈下降趋势(均P<0.01)。结论:认知行为集体心理咨询可以有效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集体心理咨询 老年高血压 焦虑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有氧运动对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
13
作者 庄茜茜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第5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究团体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有氧运动对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南平市第一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78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及... 目的探究团体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有氧运动对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南平市第一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78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及有氧运动,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比较2组健康疾病认知度、治疗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前,2组血压水平、疾病知识评分、依从性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压水平、HAMA评分、HDMD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疾病知识评分、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有氧运动可以减轻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和治疗依从性,使患者血压得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 有氧运动 妊娠期高血压病 疾病认知 血压控制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应用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14
作者 赵芹 张喆 《中华养生保健》 2025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 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3年7月于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治疗ASD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目的 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3年7月于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治疗ASD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采取团体认知行为治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比较两组患者的盖塞尔发育量表(Gesell量表)、孤独症疗效评估量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ATEC)、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Gesell量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TE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AB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干预效果,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认知行为 重复经颅磁刺激 孤独症谱系障碍
下载PDF
自我认知的团体辅导对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娟 杨映萍 +1 位作者 周建南 欧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自我认知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医学院学生个人成长的影响,为本科心理卫生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遵义医学院临床心理方向专业学生26名为实验组;对照组为遵义医学院临床其他专业学生52名,以性别、年龄、民族、... 目的探讨采用自我认知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医学院学生个人成长的影响,为本科心理卫生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遵义医学院临床心理方向专业学生26名为实验组;对照组为遵义医学院临床其他专业学生52名,以性别、年龄、民族、家庭经济状况、双亲或单亲家庭或父母离异、农村或城市为配比条件,采用1∶2配对。学期开始前进行问卷调查,再对试验组进行自我认知的团体心理辅导,连续7学期结束后再进行问卷调查。测量工具为九十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自尊量表(SES)。结果实验组团体辅导后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精神病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实验后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显著低于实验前(P<0.05),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实验前(P<0.05),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实验后的强迫、自尊水平显著低于实验前(P<0.05),精神病性显著高于实验前(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自我认知团体辅导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心理师的个人成长及专业素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咨询 自我认知 团体辅导 个人成长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对青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魏敏 朱金雅 李玉华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16-419,共4页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对青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12月上海市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8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模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对青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12月上海市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8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模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干预,两组均干预5~6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自评表(SDS)、狂躁量表(BRMS)、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ISMI)、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及简易应对量表(SCSQ)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BRMS评分分别为(45.88±6.25)分、(56.84±7.8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84±7.82)分、(22.45±3.8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疏远、歧视经历、认可刻板印象及社交回避、对抗病耻感评分分别为(1.32±0.52)分、(1.36±0.49)分、(1.55±0.63)分、(1.86±0.82)分、(3.59±0.8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0.83)分、(2.40±1.13)分、(2.10±0.93)分、(2.48±1.07)分、(2.55±1.25)分,对抗病耻感评分为(3.59±0.8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55±1.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GWB总分为(81.61±18.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5±14.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积极应对评分为(18.98±6.3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24±5.51)分,消极应对评分为(8.34±2.4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71±3.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能有效改善青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患者病耻感,且能显著提升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双相情感障碍 团体认知行为 心理健康 主观幸福感
下载PDF
认知-行为模型的团体心理干预对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昕怡 阴山燕 +3 位作者 赵雪帆 李金树 兰雪姣 姚梓涵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77-283,共7页
目的:探讨以认知-行为模型为理论基础设计的团体心理干预对于缓解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便利取样的方式选择某大学存在手机依赖困扰的45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安慰剂组(n=15)和对照组(n=15),对实验组进行... 目的:探讨以认知-行为模型为理论基础设计的团体心理干预对于缓解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便利取样的方式选择某大学存在手机依赖困扰的45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安慰剂组(n=15)和对照组(n=15),对实验组进行基于认知-行为模型的手机依赖心理干预,安慰剂组接受与手机依赖主题无关的团体心理干预,对照组则正常生活,不参加任何心理辅导或咨询活动。3组被试均使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中文版作为测评工具,同时结合个体的日均手机使用时长来共同探究干预前后各组实验数据的差异。结果:在前测中,各组的MPAI得分与日均手机使用时长均不存在显著差异(MPAI前测:F=0.79,P>0.05;日均手机使用时长前测:F=1.51,P>0.05)。但在后测中,实验组的MPAI得分与日均手机使用时长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P<0.001),且都显著低于安慰剂组、对照组(P<0.01)。干预后1个月追踪测量显示,实验组各项数据依然显著低于其他两组,且与前测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基于认知-行为模型的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水平,帮助其尽早摆脱对手机的过度使用,回归并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与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依赖 团体心理干预 大学生 认知-行为模型
原文传递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与行为倾向调查——以陇东学院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璇 朱青 《陇东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22-127,共6页
目的:了解陇东学院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与行为倾向。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与行为倾向调查问卷》对189名陇东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大学生对心理咨询中心的知晓度较低,不同学科、专业、年级大学生对心理咨... 目的:了解陇东学院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与行为倾向。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与行为倾向调查问卷》对189名陇东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大学生对心理咨询中心的知晓度较低,不同学科、专业、年级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存在差异,不同学科和专业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的行为倾向存在差异。结论: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知晓率,促进学生对心理咨询中心资源的可接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咨询 认知 行为倾向
下载PDF
异质性认知行为团体在高校心理工作中的应用——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的有关实践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卢倩茹 杨薇薇 《西部学刊》 2024年第3期120-123,共4页
认知行为治疗作为主流的心理咨询技术之一,在高校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工作中被广泛使用。鉴于同质性团体在高校的实际工作中存在不足,本研究聚焦于异质性认知行为治疗团体辅导,探索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实施的可能性与有效性。通过在北京... 认知行为治疗作为主流的心理咨询技术之一,在高校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工作中被广泛使用。鉴于同质性团体在高校的实际工作中存在不足,本研究聚焦于异质性认知行为治疗团体辅导,探索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实施的可能性与有效性。通过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进行招募并筛选10名本科生与研究生参与两个异质性认知行为团体辅导,通过8—10周的团体辅导发现,该团体氛围良好,成员之间信任度高,参与者对于认知行为技能的学习效果显著,实现了有效调节负面情绪、增加思维的灵活性、识别并减少回避与驱动行为的成效,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治疗 团体辅导 异质性团体 高校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兆巍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81-83,共3页
认知行为疗法从个体不合理认知入手,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目的,该方法在心理咨询治疗中效果非常显著。深入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 认知行为疗法从个体不合理认知入手,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目的,该方法在心理咨询治疗中效果非常显著。深入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对其应用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高职生 心理咨询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