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质文化视角下羊皮鞣制技艺的记忆传承研究
1
作者 王歌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人关于工艺流程的口述与实践作为技艺传承的重要载体,离不开技艺传承人的文化记忆。滩羊皮鞣制技艺作为宁夏地区珍贵的传统手工技艺遗产,其形成、发展、定型的过程承载区域发展历史,展现地域特色审美,凝聚民间集体记... 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人关于工艺流程的口述与实践作为技艺传承的重要载体,离不开技艺传承人的文化记忆。滩羊皮鞣制技艺作为宁夏地区珍贵的传统手工技艺遗产,其形成、发展、定型的过程承载区域发展历史,展现地域特色审美,凝聚民间集体记忆。物质是记忆的重要载体,鞣皮技艺传承人的个人记忆更常凝结于鞣具、工艺等特定物质载体之上,通过师徒、学堂和文化记忆代代传承,实现传统手工技艺的社会延续。作为“记忆容器”的鞣皮技艺传承人,其文化记忆在技艺传承中映射地方感,这种物质文化视角中的“记忆”要素对传承保护传统鞣皮技艺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作为“记忆容器”的鞣皮技艺传承人,其文化记忆在技艺传承中映射地方感,这种物质文化视角中的“记忆”要素对传承保护传统鞣皮技艺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 羊皮鞣制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忆传承
下载PDF
以物为媒:乡村“和”记忆传承的媒介研究
2
作者 安芮琦 马云飞 《全媒体探索》 2024年第1期137-139,共3页
本文结合集体记忆理论展开田野调查,对传承乡村记忆的媒介进行研究,发现传承乡村记忆实际上是对以“和”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记忆传承需要以物为媒,通过文本、文物、展品讲述历史故事,它们承载着集体记忆,也连接着过去与现在。
关键词 空间 乡村记忆 记忆传承 以物为媒
原文传递
社交编码与社交解码:百年红色记忆传承的社交媒体向度
3
作者 余宏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5-60,共6页
红色记忆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过程中给中国人民留下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集体记忆,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的证明,也是中国人民追忆传承的对象。进入社交媒体时代,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和受众选择机制发生的变化,给红色记... 红色记忆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过程中给中国人民留下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集体记忆,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的证明,也是中国人民追忆传承的对象。进入社交媒体时代,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和受众选择机制发生的变化,给红色记忆的传承带来了新契机和新挑战。因此,应在充分把握社交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和受众选择机制基础上,形成社交媒体视域下红色记忆传承的社交编码,为社交媒体空间中红色记忆传承的“量”“读”“用”等问题提供社交解码,推动红色记忆传承的数字化、社交化,实现红色记忆传承的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红色记忆 社交媒体 记忆传承
下载PDF
场景理论视角下历史建筑的文旅开发和记忆传承研究——以苏州太傅第片区为例
4
作者 李若妍 李娴 +2 位作者 黄秀红 姜心雨 杨宇铮 《新材料·新装饰》 2023年第17期5-8,共4页
历史建筑作为我国历史文脉延续的重要物质载体,其保护与开发一直受到国家高度重视。但目前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矛盾突出,亟待寻求新的理论体系以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美国城市研究新芝加哥学派的场景理论以消费为基础,以便利设... 历史建筑作为我国历史文脉延续的重要物质载体,其保护与开发一直受到国家高度重视。但目前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矛盾突出,亟待寻求新的理论体系以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美国城市研究新芝加哥学派的场景理论以消费为基础,以便利设施为载体,把空间看作是汇集各种消费符号的文化价值混合体,为推动古建创新及其文旅开发提供了新视角。文章基于场景理论的核心观点,以苏州太傅第片区为例,提出活化历史建筑的开发方案,打造具有苏式文化特色的文旅综合体,在实现苏州太傅第片区的保护与更新目标的同时,也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理论 历史建筑 文旅开发 记忆传承 苏州太傅第片区
下载PDF
民族风变装视频中的形式模仿与记忆传承——以朱铁雄国风变装视频与少数民族变装视频为例
5
作者 郭雨欣 杨喻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1期109-113,共5页
2022年,朱铁峰国风变装视频与少数民族变装视频在网上受到极大关注。它们能从过去简单吸引眼球的变装视频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变装视频的前期铺垫。处于发展前期阶段的变装视频完善了民族风变装视频的呈现形式,但民族风变装视频受到关注... 2022年,朱铁峰国风变装视频与少数民族变装视频在网上受到极大关注。它们能从过去简单吸引眼球的变装视频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变装视频的前期铺垫。处于发展前期阶段的变装视频完善了民族风变装视频的呈现形式,但民族风变装视频受到关注的核心在于各民族有对本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它们本身成为回忆的载体,创造了一个记忆的栖居之地,打断了功能记忆到存储记忆的走向,增强了文化自信,也加深了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意识。该文在变装视频的脉络中具体讲述民族风变装视频的发展特征,通过分析其形式的模仿与记忆传承方式,对其未来走向提出一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铁峰国风变装视频 少数民族变装视频 形式模仿 记忆载体 记忆传承 文化记忆
下载PDF
地名发展、移民变迁与乡愁记忆传承——基于山东省自然村地名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宋全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3-156,共14页
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村名作为一种符号已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以山东省自然村地名数据为依据,运用Stata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地名发展、移民迁移与乡愁记忆传承的历史与现状。数据显... 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村名作为一种符号已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以山东省自然村地名数据为依据,运用Stata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地名发展、移民迁移与乡愁记忆传承的历史与现状。数据显示:姓氏和自然地理特征是村庄命名的主要决定因素;不同时期的得名村庄数量呈"倒U型"分布,明朝得名的村庄数量最多;迁移村庄中跨省迁移村庄数量最多;村民主要来源于山东、山西、河北、云南、四川五省,来源于不同省份的村庄得名原因分化明显。在此基础上,探究移民迁移、地名发展与乡愁记忆传承的内在作用机制,分析城市化与工业化背景下地名发展与乡愁记忆传承面临的新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愁记忆传承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变迁 地名发展 乡愁记忆传承 村庄地名
下载PDF
二战纪念仪式中的记忆传承与价值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昕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21-29,M0003,M0004,共11页
无论对于某一群体,还是整个社会而言,正确的价值引领都至关重要。只有在价值认同的前提下,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群体意识,实现群体利益最大化。仪式是社会行为规训和价值建构的重要途径。与其他仪式不同,象征性地“再现”历史是纪念仪... 无论对于某一群体,还是整个社会而言,正确的价值引领都至关重要。只有在价值认同的前提下,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群体意识,实现群体利益最大化。仪式是社会行为规训和价值建构的重要途径。与其他仪式不同,象征性地“再现”历史是纪念仪式的独特属性,因此,纪念仪式承载的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记忆,更包含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从记忆传承、行为规训到价值构建,二战纪念仪式以历史“再现”的方式向后人展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创伤,并通过行为规训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价值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传承 行为规训 价值构建
下载PDF
记忆传承语境下“无身份”城市街区的更新尝试——上海228街坊保护与更新回顾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亮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10期163-164,共2页
上海的城市发展已从大拆大建转变为更新、复兴、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并重。在新的发展局面下,功能匮乏、规划落后但是凝聚着城市记忆的"无身份"街区正越来越多出现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228街坊作为典型案例,残破的街区环境承... 上海的城市发展已从大拆大建转变为更新、复兴、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并重。在新的发展局面下,功能匮乏、规划落后但是凝聚着城市记忆的"无身份"街区正越来越多出现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228街坊作为典型案例,残破的街区环境承载着两万户工人新村的城市记忆。在保护与更新过程中,我们以记忆传承为主要线索,提出了场所空间回归,城市对话重启,时代功能引入的理念,来达成新村记忆、树院浓荫、客堂邻里、时尚生活的街坊更新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无身份街区 记忆传承 空间回归
下载PDF
记忆传承乡愁文化 保护发展传统村落——以龙潭肖村保护发展方法探索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程堂明 卢凯 陶冠军 《小城镇建设》 2016年第7期33-38,43,共7页
本文从乡愁文化认知及与传统村落的关系入手,首先明确安徽省铜陵市龙潭肖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难点是保护意识淡薄、人口流失、资金匮乏等,保护重点是保护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合理利用文化遗产、建立保护管理机制四个方面;其次结合... 本文从乡愁文化认知及与传统村落的关系入手,首先明确安徽省铜陵市龙潭肖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难点是保护意识淡薄、人口流失、资金匮乏等,保护重点是保护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合理利用文化遗产、建立保护管理机制四个方面;其次结合龙潭肖村保护发展的实际从建立乡愁文化承载空间档案、对乡愁文化承载空间界定保护区划、提出具体保护措施、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导村落产业发展等几个方面,探讨作为乡愁文化承载空间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规划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传承 乡愁文化 传统村落 保护发展 龙潭肖村
下载PDF
记忆传承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时代价值与保护传承策略探析
10
作者 于明霞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第5期59-63,共5页
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科学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红色遗迹是革命文化的实物载体和历史见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敢于担当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是共... 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科学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红色遗迹是革命文化的实物载体和历史见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敢于担当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源头和高度凝练。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多渠道全方位呈现当今红色文化充满活力的发展势头,对全社会各级党员干部、青年学子和普通大众守护国家记忆、传承红色基因、铸牢政治忠诚、坚定文化自信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传承 红色文化资源 时代价值
下载PDF
基于交往理性的榕台民间信仰记忆传承与情感认同研究
11
作者 柯涌晖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42-45,共4页
榕台两地民间信仰成为民众思想互动、延续血脉的精神纽带。基于哈贝马斯“交往理性”观点,需要进一步深化两地民间信仰互动、提升情感互认的积极措施,强化榕台两地民间情感沟通与文化认同感。具体的措施包括:理想的语境、平等的商谈、... 榕台两地民间信仰成为民众思想互动、延续血脉的精神纽带。基于哈贝马斯“交往理性”观点,需要进一步深化两地民间信仰互动、提升情感互认的积极措施,强化榕台两地民间情感沟通与文化认同感。具体的措施包括:理想的语境、平等的商谈、多元的参与及合理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台民间信仰 交往理性 记忆传承 情感认同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角下的档案数据化与国家记忆保护和传承
12
作者 张新芳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2,共4页
本文以数字人文视角为基础,研究了档案数据化与国家记忆保护和传承的关系。旨在探讨档案数据化在国家记忆工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支持关系。在简要阐述数字人文与档案数据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后,首先对既有档案数据... 本文以数字人文视角为基础,研究了档案数据化与国家记忆保护和传承的关系。旨在探讨档案数据化在国家记忆工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支持关系。在简要阐述数字人文与档案数据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后,首先对既有档案数据化定义进行了梳理,并给出了新的定义;接着讨论了档案数据化的特点、优势及意义。随后从国家记忆工程的定义、重要性、目标、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揭示其内涵和目标。然后通过对档案数据化与国家记忆工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发现档案数据化对于推进和保护国家记忆工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提出了未来应加强档案数据化技术研究与应用,提高档案资源的数字化水平,继续完善国家记忆工程建设,以推动档案数据化与国家记忆工程更深入地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数字人文视角 档案数据化 国家记忆 记忆工程 记忆保护 记忆传承
下载PDF
四胡传承人的传承记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
13
作者 高爱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7期0126-0129,共4页
四胡是中国北方民族中广泛使用的乐器,不仅用来独奏,而且是合奏乐种不可或缺的主要乐器,2006年,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胡传承人传承记忆是传承人代代相传的文化记忆,保存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文化记忆的视角,探讨了... 四胡是中国北方民族中广泛使用的乐器,不仅用来独奏,而且是合奏乐种不可或缺的主要乐器,2006年,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胡传承人传承记忆是传承人代代相传的文化记忆,保存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文化记忆的视角,探讨了四胡传承人传承记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即具有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产业升级、助推乡村治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胡传承记忆 乡村文化振兴 作用
下载PDF
田野调查中的舞蹈创作探究——基于情感、记忆与身份认同
14
作者 赵蕊宏 《艺术科技》 2024年第6期30-32,共3页
目的:文章主要介绍田野调查对舞蹈创作的重要意义,特别关注情感记忆和身份认同的作用。通过明确阐述研究的核心内容、方法、主要发现及其对相关领域的贡献,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研究概览,并激发他们对该主题的兴趣。方法:通过深入实地考... 目的:文章主要介绍田野调查对舞蹈创作的重要意义,特别关注情感记忆和身份认同的作用。通过明确阐述研究的核心内容、方法、主要发现及其对相关领域的贡献,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研究概览,并激发他们对该主题的兴趣。方法:通过深入实地考察,舞蹈创作者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情感状态,从而在舞蹈作品中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同时,田野调查是了解和传承当地记忆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舞蹈创作者挖掘和利用传统舞蹈元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创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有创新性的作品。结果: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本研究揭示了舞蹈创作在情感记忆与身份认同构建中的核心作用。研究发现,舞者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记忆,这些记忆源自他们的日常生活、家族传统、社区习俗等多元化背景。这些情感记忆不仅丰富了舞蹈的内涵,还成为舞者与观众之间产生情感共鸣的桥梁。同时,舞蹈创作成为舞者表达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通过选择与设计舞蹈动作、服饰、音乐等元素,舞者能够展现自己的文化归属、社会角色和个人价值观。舞蹈成为一种社会符号,能够帮助舞者在社区确立自己的身份地位,并与其他成员建立联系。结论:舞蹈创作是一种艺术表达,舞蹈本身更是一种情感记忆与身份认同的载体。舞者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个人的情感记忆,这些记忆成为舞蹈的情感内核,能够触动观众的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调查 舞蹈创作 情感表达 记忆传承 身份认同
下载PDF
关于妙峰山民间文化的记忆与传承探讨
15
作者 杜星言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21期54-56,共3页
妙峰山是京津冀地区民间文化活动的圣地,我国文化部门在2008年将妙峰山民间文化活动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研究其民间文化的记忆与传承,对于推动妙峰山文化基因的传承、带动国家文化事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妙峰山 民间文化 记忆传承
下载PDF
博物馆文化展演与城市记忆活化传承——基于旅游留言档案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文彤 刘璐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7-277,共11页
通过对广州南越王博物馆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的1 294条旅游留言档案(线下留言207条,线上留言1 087条)的文本分析,发现建筑遗址、文物遗产、解说系统和游客参与共同构成了博物馆文化展演的"舞台""道具""演... 通过对广州南越王博物馆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的1 294条旅游留言档案(线下留言207条,线上留言1 087条)的文本分析,发现建筑遗址、文物遗产、解说系统和游客参与共同构成了博物馆文化展演的"舞台""道具""演员"和"观众"维度因素体系,"建筑遗址"通过真实遗址和现代展馆构建了满足观众对历史文化想象的"舞台","文物遗产"和"解说系统"分别以静态和动态的方式将城市记忆内涵进行解构,最后"游客参与"使记忆主体发挥能动性,完成自身对记忆内涵的再编码,实现城市记忆的建构和传承,因此这4个因素在城市记忆构建过程中分别发挥了唤醒、强化、活化和传承作用,构建了博物馆城市记忆链,并进一步强调了记忆主体感知行为、博物馆文化原真特性对于文化展演和记忆传承效果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记忆 文化展演 记忆活化 记忆传承 博物馆
下载PDF
文化类电视节目文化记忆建构与传承——以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余金红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44-147,151,共5页
文化类电视节目在建构文化记忆时,也在传播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国家宝藏》通过舞台戏剧表演建构文物的过去,借助专家解读阐释文物的基因,用守护人自身经历讲述文物的故事,在具有仪式感的舞台上建构文物的文化记忆;在影像化的创... 文化类电视节目在建构文化记忆时,也在传播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国家宝藏》通过舞台戏剧表演建构文物的过去,借助专家解读阐释文物的基因,用守护人自身经历讲述文物的故事,在具有仪式感的舞台上建构文物的文化记忆;在影像化的创作传播中,实现记忆的再媒介化;在建构和传承文化记忆中,促进大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树立并坚定文化自信,进而传播文物中蕴藏的优秀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宝藏 文化记忆 记忆建构 记忆传承 文化类电视节目
下载PDF
记忆与传承:安徽城镇老街文化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曹红杰 CHEN Jun-feng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60-163,共4页
"文化兴则老街兴,文化亡则老街亡"。安徽省众多城镇老街文化现实样态老街文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地方政府、开发商、老街居民等利益相关者围绕老街文化资源的博弈与冲突,使老街建筑遭遇"保护性破坏";加之老街传统习... "文化兴则老街兴,文化亡则老街亡"。安徽省众多城镇老街文化现实样态老街文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地方政府、开发商、老街居民等利益相关者围绕老街文化资源的博弈与冲突,使老街建筑遭遇"保护性破坏";加之老街传统习俗内容简化;老街文化记忆模糊;老街文化传承主体流失;老街传统工艺后继乏人;老街文化遗存挖掘不足等。因此,安徽城镇老街文化保护性开发必须引导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建立相应的保护制度;推动老街文化记忆活化;打造老街文化动态传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城镇 老街文化 记忆传承
下载PDF
闽台民间文学的文化记忆研究
19
作者 蔡月连 《宿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7-61,共5页
闽台民间文学承载着两岸民众共同的精神内涵,是两岸同胞文化记忆的重要建构场域,建构了两岸民众共同的文化记忆。闽台民间文学文化记忆的传承,能够增强两岸民众的认同意识,增强两岸民众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两岸一家亲融。为此,要... 闽台民间文学承载着两岸民众共同的精神内涵,是两岸同胞文化记忆的重要建构场域,建构了两岸民众共同的文化记忆。闽台民间文学文化记忆的传承,能够增强两岸民众的认同意识,增强两岸民众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两岸一家亲融。为此,要申请非遗项目,建立闽台民间文学文化记忆的传承保障;依靠传统节日,建立闽台民间文学文化记忆的传承载体;借用互联网技术,建立闽台民间文学文化记忆的传承平台,深化一代代两岸民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意识,铸牢一代代两岸民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台民间文学 文化记忆 记忆传承
下载PDF
记忆与传承——广州某宾馆重建设计
20
作者 徐芬 《建筑与环境》 2011年第1期64-66,共3页
本文通过对广州某宾馆的重建设计,探讨如何能够在不破坏原有的空间形态、景观形象和文脉传统的基础上,赋予其更大的建筑容量和活力。
关键词 院落 记忆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