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记忆重构视角下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的路径探析——以南京市为例
1
作者 李璐 张娟 《档案天地》 2024年第10期44-48,共5页
2006年,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召开。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明确了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具体措施。国家层面对工业遗产的重视,让工业遗产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工业遗产档案作为工业遗产... 2006年,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召开。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明确了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具体措施。国家层面对工业遗产的重视,让工业遗产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工业遗产档案作为工业遗产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和社会记忆记录载体,是我国档案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并作为国家重点档案与保护开发工程被写入《“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如何开发利用工业遗产档案,重构工业记忆,传承工业文化是当前及未来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遗产保护 工业遗产档案 记录载体 管理和利用 开发利用 记忆重构 文化符号
下载PDF
《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的空间转变与记忆重构
2
作者 卢佳润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2期169-172,共4页
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的小说《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通过空间与记忆的关系,展示了殖民主义如何改变伊博族的传统社会景观和个人身份认同,揭示了文化冲突的复杂性和悲剧性。乌姆奥菲亚代表了伊博族原始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 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的小说《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通过空间与记忆的关系,展示了殖民主义如何改变伊博族的传统社会景观和个人身份认同,揭示了文化冲突的复杂性和悲剧性。乌姆奥菲亚代表了伊博族原始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承载着个人和集体的记忆;凶森林成为传统信仰与外来宗教碰撞的地方;教堂、法庭和政府等新机构逐渐侵蚀和取代原有的社会结构。年轻一代更容易接受新文化,而老一代则坚持传统,导致代际冲突和社会分裂。奥贡喀沃试图通过破坏教堂来恢复传统秩序,但最终被殖民者逮捕并自杀。他的悲剧象征着传统社会在殖民压迫下的瓦解和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 空间转变 记忆重构 空间秩序
下载PDF
传统纹样创新设计:国潮文化下的Z世代集体记忆重构
3
作者 张翔 魏红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7-84,共8页
以文化研究、设计原理和消费者行为学为理论基础,分析传统纹样如何通过设计创新被赋予现代意义而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Z世代,作为一股强大的消费力量,对个性化和文化认同的需求催生了对传统纹样创新诠释的渴望。通过对国潮产品纹... 以文化研究、设计原理和消费者行为学为理论基础,分析传统纹样如何通过设计创新被赋予现代意义而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Z世代,作为一股强大的消费力量,对个性化和文化认同的需求催生了对传统纹样创新诠释的渴望。通过对国潮产品纹样案例相关设计方法的解析,揭示传统纹样如何在Z世代的集体记忆中被重构,并通过创新设计得以流行。研究结果表明,Z世代通过消费融合了传统纹样的国潮产品,在享受个性化商品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参与到集体记忆的重构和文化传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纹样 创新设计 国潮文化 Z世代 集体记忆重构
下载PDF
《我脑袋里的怪东西》的空间叙事与记忆重构
4
作者 林曼萍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5期102-105,共4页
帕慕克的小说《我脑袋里的怪东西》借助伊斯坦布尔街头卖钵扎的小贩麦夫鲁特的视角记录了他半个世纪的城市漫游经验,他在西化后的伊斯坦布尔寒来暑往的记忆,架构起独特的空间叙事模型。本文以空间叙事与记忆重构作为考察视角,重点分析... 帕慕克的小说《我脑袋里的怪东西》借助伊斯坦布尔街头卖钵扎的小贩麦夫鲁特的视角记录了他半个世纪的城市漫游经验,他在西化后的伊斯坦布尔寒来暑往的记忆,架构起独特的空间叙事模型。本文以空间叙事与记忆重构作为考察视角,重点分析该文本独特的空间叙事策略,以期揭示潜藏在空间表征与记忆场域下的文本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慕克 《我脑袋里的怪东西》 空间叙事 记忆重构
下载PDF
大别山红色文化记忆重构的音乐密码——以声乐套曲《大别山抒怀》创作与传播为例
5
作者 陈元碧 刘宇统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90-97,共8页
《大别山抒怀》是安徽籍词作家王和泉和作曲家雷远生深入大别山地区田野调查而创作出来的声乐套曲,是大别山红色记忆重构的典型性作品。该套曲的创作和采风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大别山红色记忆重构之旅,其主要的记忆重构路径是通过歌词的语... 《大别山抒怀》是安徽籍词作家王和泉和作曲家雷远生深入大别山地区田野调查而创作出来的声乐套曲,是大别山红色记忆重构的典型性作品。该套曲的创作和采风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大别山红色记忆重构之旅,其主要的记忆重构路径是通过歌词的语义性和音乐曲调的非语义性达成对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多维重构。在该套曲的传播过程中,军旅歌唱家的群体表达是为大别山红色记忆接力的重要助力。重新审视声乐套曲《大别山抒怀》的创作和传播过程,可以揭示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借由大别山红色文化记忆融入新中国新时代集体记忆的“音乐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抒怀》 红色记忆 记忆重构
下载PDF
李白暮年身世经历之自我记忆重构考论——以《经乱离后忆旧游书怀》中相关记述的读解为中心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芳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5-142,共8页
李白暮年曾有《经乱离后忆旧游书怀》诗,对其生平经历以往事追忆的方式做了较为完整的叙述。但诗中既有写实性的记述,也有出于某种原因的改写,其中围绕“幽州之行”与“从璘入幕”两大重要经历的叙述,即与其此前所作诗中的相关描写有所... 李白暮年曾有《经乱离后忆旧游书怀》诗,对其生平经历以往事追忆的方式做了较为完整的叙述。但诗中既有写实性的记述,也有出于某种原因的改写,其中围绕“幽州之行”与“从璘入幕”两大重要经历的叙述,即与其此前所作诗中的相关描写有所参差,这种前后诗作记述上的不一致,可看作是李白对其身世经历的自我记忆重构。他在诗中的记忆重构,既与两次重要经历所涉及的相关人物的特殊性有关,也与其写作此诗特定的情境以及其本人暮年亟欲报效国家的热切企望有关。追询诗中这种重构记忆的成因,对于正确评价李白的人格精神与人生追求都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幽州之行 从璘入幕 记忆重构
下载PDF
记忆重构:论传统民间年画能动适应的可能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礼敏 《民间文化论坛》 2014年第3期106-112,共7页
中国传统民间年画式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代社会框架剧变带来的集体文化失忆,在一定程度上缘于其民间记忆价值的丧失。年画在社会集体记忆中的定位,不同于传统的官方历史文献,它更多的是民间视角对所处时代的事象记录与文化阐释。中国... 中国传统民间年画式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代社会框架剧变带来的集体文化失忆,在一定程度上缘于其民间记忆价值的丧失。年画在社会集体记忆中的定位,不同于传统的官方历史文献,它更多的是民间视角对所处时代的事象记录与文化阐释。中国木版年画十年普查与抢救保护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民间年画的真正复兴则要看是否能回归百姓的年俗生活。民间年画所具有的自洽性演变能力,是其曾经长盛不衰的内在素质,也是我们实现年画复兴的依据。促使民间年画在当代发生能动适应社会框架的变化,重构年画的文化记忆、家庭记忆,是其长远发展的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民间年画 民间记忆 记忆重构
下载PDF
从《记忆重构》看媒介融合时代电影游戏的设计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钱默 《现代电影技术》 2019年第12期49-52,共4页
《记忆重构》作为近期国产电影游戏跨媒介融合的成功之作,其电影游戏的设计值得创作者借鉴。本文以《记忆重构》为例,从叙事、互动、视听的设计策略三个层面进行剖析,旨在为创作者打破电影与游戏的媒介壁垒,创作更好的电影游戏提供参考... 《记忆重构》作为近期国产电影游戏跨媒介融合的成功之作,其电影游戏的设计值得创作者借鉴。本文以《记忆重构》为例,从叙事、互动、视听的设计策略三个层面进行剖析,旨在为创作者打破电影与游戏的媒介壁垒,创作更好的电影游戏提供参考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电影游戏 记忆重构
下载PDF
唤醒与认同:虚构媒介中感恩特质的社会记忆重构
9
作者 闫放 闫欢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5-108,共4页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因其具有对个体行为、社会行为的道德调节作用,而成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负面现象使得感恩特质的社会记忆被弱化甚至遗忘。虚构媒介框架对社会记忆的内在价值具有唤醒与...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因其具有对个体行为、社会行为的道德调节作用,而成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负面现象使得感恩特质的社会记忆被弱化甚至遗忘。虚构媒介框架对社会记忆的内在价值具有唤醒与重构的作用,本文在对感恩特质相关研究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社会记忆的回顾基础上,以热播电视剧《拥抱星星的月亮》为例,通过对剧中角色之间的亲戚、夫妇、姐妹之恩的唤醒与认同机制的深入分析,指出虚拟媒介框架对感恩特质重构的作用以及对个体与当下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恩特质 虚构媒介 社会记忆重构
原文传递
记忆重构和信心评估:商标属性与使用经验的影响
10
作者 康廷虎 朱瑛川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6-472,共7页
记忆是重现,还是重构?已有理论存在争论。本研究以商标信息为实验材料,应用任务分离范式、元记忆检测范式等方法,探讨了商标属性和用户使用经验对记忆重构的影响。结果发现:(1)商标信息的正确回忆频数及成绩显著低于错误回忆的频数和成... 记忆是重现,还是重构?已有理论存在争论。本研究以商标信息为实验材料,应用任务分离范式、元记忆检测范式等方法,探讨了商标属性和用户使用经验对记忆重构的影响。结果发现:(1)商标信息的正确回忆频数及成绩显著低于错误回忆的频数和成绩。(2)简单商标的记忆成绩高于复杂商标的记忆成绩;同时,忠实用户对商标信息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非忠实用户;(3)在回忆任务之前,人们对商标信息的回忆及其信心评估存在分离;但在回忆任务后二者的变化趋于一致。这表明,复杂程度对商标信息的记忆重构存在显著影响,而且存在用户类型差异;商标信息的记忆重构过程中元认知判断及信心评估会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复杂性 信心评估 记忆 记忆重构
原文传递
宗族记忆重构下的祖先认同与关系实践——以河南N村Z氏为例
11
作者 台文泽 赵玉蝶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1年第2期136-143,156,共9页
围绕宗族记忆对宗族关系认同作用的讨论主要表现为对其促进作用的肯定。通过考察河南Z姓宗族近期举行的一次旨在整合全族关系的祖茔立碑活动,揭示了该活动以祖先为中心的谱系记忆重构之于宗族关系的整合作用是十分表面化、短暂性的,其... 围绕宗族记忆对宗族关系认同作用的讨论主要表现为对其促进作用的肯定。通过考察河南Z姓宗族近期举行的一次旨在整合全族关系的祖茔立碑活动,揭示了该活动以祖先为中心的谱系记忆重构之于宗族关系的整合作用是十分表面化、短暂性的,其实际效应与其说是拉近了当下日益疏远的族人关系,还不如说在既有的现实背景下会让族人对彼此关系的距离有了更清晰的感知和认识,而无论是宗族记忆重构在关系整合实践中所显现的血缘距离局限与非血缘因素制约,还是在长远意义上反映出的寻求关系整合的动力不足、文化自觉的欠缺,都高度印证了当代乡村社会变迁中的差序格局理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变迁 宗族记忆重构 祖先崇拜:差序格局
下载PDF
共生互补:黄道婆文化重构价值的终极目标——评《文化失忆与记忆重构———黄道婆文化解读》
12
作者 祝方林 《民族学刊》 2014年第3期76-77,共2页
在学界,讨论价值重构的很多,但是讨论重构价值的少。谭晓静博士的《文化失忆与记忆重构--黄道婆文化解读》[1]就探讨了黄道婆文化的重构价值。在这部书中,谭博士系统阐释了黄道婆从历史人物到行业神,再到文化名人,最终成为被争... 在学界,讨论价值重构的很多,但是讨论重构价值的少。谭晓静博士的《文化失忆与记忆重构--黄道婆文化解读》[1]就探讨了黄道婆文化的重构价值。在这部书中,谭博士系统阐释了黄道婆从历史人物到行业神,再到文化名人,最终成为被争夺的文化资源的原因及过程;描述和分析了的黄道婆文化记忆在上海的保存形式、传递方式、建构结构以及不同人对黄道婆文化记忆的解读;从史志失载、口头叙事断裂、标志性建筑消失三个方面分析了黄道婆文化在海南失忆的原因、失去记忆的内容以及对海南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了黄道婆文化记忆重构的现实价值;创造性地提出,应构建一种文化系统内的文化共生互补模式,合理利用有限的文化资源实现各发展主题的共赢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道婆文化 文学评论 历史 《文化失忆与记忆重构--黄道婆文化解读》
下载PDF
记忆重构:川南僰人音乐文化类型分析与城市文化营造
13
作者 刘宇统 徐艳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第4期136-138,共3页
川南僰人音乐文化是当地独有的城市文化资源,它可以在给当地城市旅游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发展动力的同时完成城市文化记忆重构。厘清川南僰人音乐文化类型有利于城市音乐环境的营造和音乐节事的策划,对其文化记忆重构具有支撑性作用。
关键词 川南僰人 音乐图像 城市文化 记忆重构
下载PDF
文化记忆重构中的政府行为——以田横祭海节的复兴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前前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4期11-15,共5页
文化记忆重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利于重建居民文化身份认同。山东即墨市地方政府对田横祭海节的复兴,本质上是对文化资源的活化保存,是一种文化记忆的重构行为,能唤起民众的情感共鸣,增强其身份认... 文化记忆重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利于重建居民文化身份认同。山东即墨市地方政府对田横祭海节的复兴,本质上是对文化资源的活化保存,是一种文化记忆的重构行为,能唤起民众的情感共鸣,增强其身份认同感。从田横祭海节的复兴和发展历程来看,当地政府经历了一个由全面介入到有序退出的过程。这样的转换不是偶然的,其背后是政府职能的调整。在文化记忆重构过程中,政府作为重要的行为主体面临复杂的角色冲突,需要不断调适自身的功能,以优化文化管理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文化记忆重构 政府角色 田横祭海节
下载PDF
基于记忆重构的仪式教育活动设计新视角 被引量:1
15
作者 殷素梅 单新涛 关香丽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6-58,共3页
仪式是由一系列象征符号聚合而成的行为操演系统。在仪式教育活动中,作为积极活动着的主体,个体能够通过记忆系统的回顾和提取,引发经历共享和情感共鸣,重构仪式经验,形成新的心理标记点和检索标签,应对新的情境要求。这一过程,既是仪... 仪式是由一系列象征符号聚合而成的行为操演系统。在仪式教育活动中,作为积极活动着的主体,个体能够通过记忆系统的回顾和提取,引发经历共享和情感共鸣,重构仪式经验,形成新的心理标记点和检索标签,应对新的情境要求。这一过程,既是仪式活动重要的教育效果之一,也是仪式教育作用能够取得实效的重要心理机制,应当成为仪式教育活动设计和优化的主要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教育 记忆重构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基于国际化背景下的城市记忆重构探析
16
作者 闫阿慧 赵玉宗 张方云 《旅游发展研究》 2017年第4期11-14,共4页
在“千城一面,千城一色”的城市发展压力下,国际化背景下的城市面临着如何保留与传承城市的专属记忆,进而增强城市的辨识度;如何增强当地居民的认同感与地方感和增强外来游客的城市记忆体验等问题,而城市记忆重构无疑成为解决这些... 在“千城一面,千城一色”的城市发展压力下,国际化背景下的城市面临着如何保留与传承城市的专属记忆,进而增强城市的辨识度;如何增强当地居民的认同感与地方感和增强外来游客的城市记忆体验等问题,而城市记忆重构无疑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因节事活动作为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国际化背景下的节事活动记忆重构更成为城市记忆研究的重要现实问题与理论研究课题。文章选取青岛国际啤酒节作为研究案例,研究国际化背景下的城市记忆重构等问题。文章主要从记忆载体的时间性与空间性、不同记忆主体(居民和游客)的重构过程、记忆媒介、记忆主题与内容、权力主体等五个方面,探析青岛国际啤酒节记忆的重构过程,并做出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 城市记忆重构 青岛国际啤酒节
下载PDF
实践美学视角下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空间传播与记忆重构——以“重温经典”频道纪录片《河西走廊》为例
17
作者 高慧敏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29,共4页
经典文化是岁月的沉淀,经典也需要被唤醒且常温常新。“重温经典”频道应运而生,是赓续中华文脉、经典文化再现的重要途径,也是对于实践之美的转译与诠释。《河西走廊》是兼具美感与历史感的现象级历史文化类纪录片,亦是中华文明的媒介... 经典文化是岁月的沉淀,经典也需要被唤醒且常温常新。“重温经典”频道应运而生,是赓续中华文脉、经典文化再现的重要途径,也是对于实践之美的转译与诠释。《河西走廊》是兼具美感与历史感的现象级历史文化类纪录片,亦是中华文明的媒介实践之美。本文从实践美学的角度入手挖掘历史文化类纪录片中空间传播与记忆建构的关系,探寻重拾经典的意义与价值,进而发现围绕媒介、情感、社会三重美学实践空间来进行记忆展演、书写群体记忆并最终上升到家国记忆的社会化,以为经典文化的转译与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实践美学 “重温经典”频道 空间传播 记忆重构
原文传递
综艺节目的地域性表达:乡愁共振、记忆重构与仪式再造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淑媛 张沛毓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4-49,共6页
综艺节目具有保存和延续文化记忆的功能。一些综艺节目在精神向度上,以“乡愁”为母题,唤起了人们对地域的想象和情感共振;在视听呈现上,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意象书写、时空延展和场景复刻、代入式叙事等手段重构文化记忆;在创... 综艺节目具有保存和延续文化记忆的功能。一些综艺节目在精神向度上,以“乡愁”为母题,唤起了人们对地域的想象和情感共振;在视听呈现上,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意象书写、时空延展和场景复刻、代入式叙事等手段重构文化记忆;在创新性发展上,通过多层次仪式展演和具身体验,强化人们的文化记忆和地域认同,但也需警惕因主题偏移而导致的错位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艺节目 地域性 乡愁共振 记忆重构 仪式再造
原文传递
城市影像资源的数字记忆重建——“上海之源·文化地标”互动数字叙事设计实践
19
作者 铁钟 夏翠娟 沈洁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110,共9页
上海图书馆“上海年华”项目以上海历史文化为背景,收集整理近代文献中的老照片,组成多重繁复的城市影像记忆。随着数字化向数据化转型,语义网、知识图谱、虚拟现实、智能设备和交互设计等技术的发展,对消逝的城市记忆进行数字重构成为... 上海图书馆“上海年华”项目以上海历史文化为背景,收集整理近代文献中的老照片,组成多重繁复的城市影像记忆。随着数字化向数据化转型,语义网、知识图谱、虚拟现实、智能设备和交互设计等技术的发展,对消逝的城市记忆进行数字重构成为可能。项目依托上海年华知识图谱和上海记忆数据基础设施,尝试通过具身认知的交互设计手段,将不同历史时空的地标建筑对城市文化发展的影响力,以交互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实现方法上,采用互动数字叙事,引导用户在互动过程中参与数据挖掘与分析,最终得出基于参观者自身认知结构的叙事路径。互动数字叙事为多源异构的数据可视化设计提供了新路径,其多维的叙事结构更适合展现复杂的数据内容。以用户为中心建立互动叙事框架,将数据转换成可以被接受的知识内容,最终形成可以分享的智慧内容。城市影像资源也以新形态呈现在受众面前,这种对同一地标建筑多维度的文化解读与展示有助于GLAMs服务模式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城市影像资源 数字记忆重构 互动数字叙事
下载PDF
高强韧可重构C―N键交联弹性体的制备与性能
20
作者 黄晶 郭宝春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2,共8页
首先以双(甲苯磺酰氧基)丙烷(BTP)为交联剂使丁苯吡橡胶(VPR)交联,生成基于对甲苯磺酸吡啶鎓盐的C―N键交联丁苯吡橡胶(VPR-BTP),然后引入铜离子(Cu2+),制得基于C―N键和Cu2+-吡啶配位键的双重动态键交联弹性体VPR-BTP-Cu。通过红外光谱... 首先以双(甲苯磺酰氧基)丙烷(BTP)为交联剂使丁苯吡橡胶(VPR)交联,生成基于对甲苯磺酸吡啶鎓盐的C―N键交联丁苯吡橡胶(VPR-BTP),然后引入铜离子(Cu2+),制得基于C―N键和Cu2+-吡啶配位键的双重动态键交联弹性体VPR-BTP-Cu。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透射电镜等研究了Cu2+含量对VPR-BTP-Cu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TP能够有效交联VPR,VPR-BTP-Cu具有良好的重构能力;同时,Cu2+的引入大幅提高了VPR-BTP的力学性能;当Cu2+的质量分数为9%时,VPR-BRP-Cu的强度和韧性分别比VPR-BTP提高了6.6和6.3倍。此外,VPR-BTP-Cu表现出可重构形状记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体 C―N烷基交换 牺牲键 强韧化 重构形状记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