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抚痛而能笑——论《灵与肉》中许灵均的悲剧性与喜剧性 |
叶定
程丽蓉
|
《红河学院学报》
|
2012 |
0 |
|
2
|
张贤亮同宁夏大学学生谈文学 |
杨森君
殷靖华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4 |
1
|
|
3
|
论五讲四美(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三部曲之一 |
景克宁
|
《运城学院学报》
|
1985 |
1
|
|
4
|
对“酒神式精神”的极力召唤——论影片《红高粱》的文化主题 |
丁念保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1992 |
1
|
|
5
|
略谈电影创作中的真实性问题 |
叶元
|
《运城学院学报》
|
1983 |
0 |
|
6
|
《灵与肉》艺术琐谈 |
侯民治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2 |
0 |
|
7
|
谢晋,超越自我的最佳方位在哪里? |
别桦
|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8
|
张贤亮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特色 |
李镜如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4 |
0 |
|
9
|
银幕上的“丑”美形象——从刁世贵说起 |
卢英宏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0
|
略论词汇修辞的原则 |
徐青
|
《当代修辞学》
|
1986 |
0 |
|
11
|
别·忽·略·了·人——新时期电影印象 |
蔡小平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2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艺的多层次构式初探 |
潘晓春
陈学璞
|
《桂海论丛》
|
1989 |
0 |
|
13
|
“郭(口扁)子”其人其事——访著名表演艺术家犇 |
周虹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4
|
南京胜利影院影评学社专题讨论选辑“当代英雄”之我见——试论银幕上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结构 |
胡贤琴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5
|
走向更成熟的反思——刍议新时期电影中对“文革”现象的批判 |
张洪流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6
|
在现实主义道路上迈进——浅谈张贤亮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特色 |
陈文坚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17
|
蹑风雅之遗踪——张贤亮小说的现实主义风格特色 |
高嵩
|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
1986 |
0 |
|
18
|
电影的民族化及其与时代精神的融合——新时期电影发展趋向管窥 |
戴剑平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4 |
0 |
|
19
|
罪与罚的变奏——从一个侧面看新时期文学对封建主义的批判 |
王爱松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1991 |
0 |
|
20
|
影视艺术审美特性浅谈(下) |
王冠华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