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曾譻“从脑论治”桥本甲状腺炎经验探析
1
作者 任永丽 褚月颉 +2 位作者 崔翰博 张秀君 任明 《山西中医》 2025年第2期4-6,共3页
张曾譻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继承工作导师,在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方面造诣颇深,尤其在内分泌系统甲状腺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笔者有幸师从张曾譻教授学习聆教,受益匪浅。现将导师经验介绍如下。
关键词 张曾譻 桥本甲状腺炎 从脑论治 名医经验
下载PDF
闫慧敏基于脾胃学说分期论治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2
作者 刘畅 郝静 +5 位作者 侯月 张克青 何强 赵骞 冯锴 闫慧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第4期519-522,527,共5页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以血尿、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水肿、少尿、高血压等症状,发病率日益增加。李东垣脾胃学说中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结合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闫慧敏教授认为,本...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以血尿、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水肿、少尿、高血压等症状,发病率日益增加。李东垣脾胃学说中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结合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闫慧敏教授认为,本病发病与中焦失常有关,病机为脾胃气虚、湿毒瘀阻,可将其分为急性期、慢性期辨证施治。急性期湿毒瘀阻,脾失健运为主,治以祛湿化瘀、健脾益气,方选五苓散合调中益气汤化裁;慢性期脾胃气虚、肾阳不足为主,治以健脾化湿、升阳补肾,方选补中益气汤合肾气丸化裁。健脾益气、祛湿化瘀之法贯穿治疗始末。闫慧敏教授采用同病异治、分期论治的方法,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附验案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益胃 祛湿化瘀 分期论治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闫慧敏 脾胃学说
下载PDF
张琳琪从胃论治肾病综合征经验介绍
3
作者 李西云 刘红亮 +1 位作者 郭迎树 张琳琪(指导) 《新中医》 2025年第2期203-208,共6页
总结介绍张琳琪教授从胃论治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张琳琪教授临证发现,肾病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与脾、胃、肠功能的异常密切相关,提出“胃”的新概念,“胃”是指脾、胃、肠这一受盛-消化-传输系统。张琳琪教授认为,肾病综合征的病机关... 总结介绍张琳琪教授从胃论治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张琳琪教授临证发现,肾病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与脾、胃、肠功能的异常密切相关,提出“胃”的新概念,“胃”是指脾、胃、肠这一受盛-消化-传输系统。张琳琪教授认为,肾病综合征的病机关键为本虚标实,临证谨守病机,总以肾、“胃”为根本,理脾、和胃、调肠各有侧重进行肾病综合征的辨治,故而扶正益元固其本,通腑化浊治其标,祛邪益气防其变,用药注重调整五脏阴阳,最终达到长于整体、强于扶正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从胃论治 张琳琪
原文传递
《傅青主女科》从心肾论治不孕的学术思想探析
4
作者 刘玉楠 王亚文 +2 位作者 李久现 孙建华 陈萍 《现代中医药》 2025年第2期61-65,共5页
《傅青主女科》是中医妇产科经典著作之一,书中专设“种子”篇,从脏腑辨证角度阐述了妇人不孕的治疗方法,尤其重视心肾不交对不孕的影响。傅山认为心肾、胞宫存在经络相连、水火既济、君相相生及精神互用的关系,辨治不孕主张心肾同治,... 《傅青主女科》是中医妇产科经典著作之一,书中专设“种子”篇,从脏腑辨证角度阐述了妇人不孕的治疗方法,尤其重视心肾不交对不孕的影响。傅山认为心肾、胞宫存在经络相连、水火既济、君相相生及精神互用的关系,辨治不孕主张心肾同治,借助肝脾疏泄升降功能以助孕,治则包含了交心肾之合、滋肾宁心,补心肾之阳、温暖胞宫,开心肾之郁、疏肝理脾,以及温心肾之气,健运脾胃;创立了清骨滋肾汤、温胞饮、开郁种玉汤、温土毓麟汤,四首方剂配伍严谨、用药精良。文章就傅山先生从心肾论治不孕进行浅析,继承古训,拓新今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青主女科 心肾论治 心肾不交 不孕症 傅山
下载PDF
基于“卫出下焦”探讨从肾论治不寐理论与应用
5
作者 刘赛雅 鞠宝兆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3期404-407,共4页
近年来,失眠患者日益增多,给公众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西药治疗效果有限并且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失眠属于中医不寐的范畴,中医药对于不寐(失眠)的治疗确实拥有丰富的理论和确切的疗效。以往关于不寐病大多从心去论述,但肾的功能... 近年来,失眠患者日益增多,给公众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西药治疗效果有限并且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失眠属于中医不寐的范畴,中医药对于不寐(失眠)的治疗确实拥有丰富的理论和确切的疗效。以往关于不寐病大多从心去论述,但肾的功能出现失调对于不寐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作者在分析不寐和肾生理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了经典文献,基于“卫出下焦”从肾去探讨不寐诊治的理论及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失眠 从肾论治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基于“脑肾相济”理论探讨从肾论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6
作者 陈荣 龚光明 《中医学》 202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探究基于脑肾相济理论探讨从神论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Diabetic cognition dysfunction, DCD)的可行性,为中医辨证治疗DCD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对古今消渴病及呆病、痴呆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和归纳,根据脏腑功能及关系,分析脑... 目的:探究基于脑肾相济理论探讨从神论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Diabetic cognition dysfunction, DCD)的可行性,为中医辨证治疗DCD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对古今消渴病及呆病、痴呆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和归纳,根据脏腑功能及关系,分析脑肾在本病中的地位,总结归纳出治疗本病的辨证和治疗要点。结果:DCD归属于中医学“消瘅”或“消渴”合并“健忘”、“痴呆”等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等领域下降,其病位主要在脑,与五脏密切相关,尤与肾最为关系密切。肾藏精,精生髓,髓通过脊髓充于脑,脑为髓海,因此其病机以“肾精亏虚,脑髓失充”为主,肾精亏虚为发病关键,其次兼夹气虚、痰邪、瘀血。“肾精亏虚”致使脑髓失充是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之本,气阴两虚为糖尿病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关键段,而阴虚根源于肾精亏虚,在此“肾精虚损”基础上化生的“痰瘀”损伤脑络、蒙蔽脑窍发为认知障碍。结论:临床治疗应以“补肾填精”为治疗之本,辅之以益气活血、化痰祛瘀通窍。基于脑肾相济理论从肾论治DCD科学合理,值得临床推广。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reating diabetic cognitive dysfunction (DCD) from the spiri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bining brain with kidney, so as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reating DCD based on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Methods: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induction of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on diabetes, dementia and dementia,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 and relationship of viscera, the position of brain and kidney in this disease was analyzed, and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points of this disease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DCD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eliminating malnutrition” or “quenching thirst” combined with “forgetfulness” and “dementia”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mainly the decline of memory, attention and judgment, and its location is mainly in the brain,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ive internal organs, especially the kidney. Kidney stores essence, which produces marrow, and the marrow fills the brain through the spinal cord, and the brain is the marrow sea. Therefore, its pathogenesis is mainly “kidney essence deficiency, brain marrow deficiency”, and kidney essence deficiency is the key to the pathogenesis, followed by qi deficiency, phlegm evil and blood stasis. Deficiency of kidney essence leads to brain marrow deficiency, which is the origin of cognitive dysfunction of diabetes.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is the key segment of various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while deficiency of yin is rooted in deficiency of kidney essence.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on the basis of this deficiency of kidney essence damages brain collaterals and blinds brain. Conclusion: Clinical treatment should be based on “tonifying kidney and replenishing essence”, supplemented by invigorating qi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Resolving phlegm, removing blood stasis and dredging orific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bining brain with kidney, it i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o treat DCD from kidney,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糖尿病 脑肾相济 从肾论治 中医辨证论治 糖尿病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心-脑轴”理论探讨从心论治阿尔茨海默病
7
作者 赵晗 周倩倩 +1 位作者 王金侠 张泽 《江西中医药》 2025年第4期7-10,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尚不明原因的中枢神经系统渐进性病变,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系统的交互作用。现代研究发现,大脑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直接控制心脏,心脏可通过神经内分泌作用影响脑,心与脑有着共同的生理病理联系,从而构成复杂而精...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尚不明原因的中枢神经系统渐进性病变,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系统的交互作用。现代研究发现,大脑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直接控制心脏,心脏可通过神经内分泌作用影响脑,心与脑有着共同的生理病理联系,从而构成复杂而精细的心-脑轴网络。中医学也认为,心与脑以神明为纽带,神明为心脑所共主;心与脑以血脉相通,以经脉相连,体现心脑相关性。基于此观点分析了心病可波及脑发为AD的3类证候:气血不足,神明失养;心脉瘀阻,血行不畅;痰蒙心窍,神机失用。针对以上证候,主张从心治脑,分别以七福饮补益气血,以通窍活血汤活血化瘀,以洗心汤化痰开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心-脑轴 从心论治
下载PDF
舒仪琼教授运用疏肝化痰散瘀法分期论治甲状腺结节临床经验
8
作者 黄威 舒仪琼 《四川中医》 2025年第2期15-17,共3页
总结舒仪琼教授运用疏肝化痰散瘀法分期论治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经验。认为甲状腺结节核心病机为肝郁痰凝血瘀,宜分期论治、肝脾肾同调,强调以疏肝化痰散瘀法贯穿始终。早期以疏肝理气,解郁化火为主,常用逍遥散加减;中期以理气化痰,消瘀散... 总结舒仪琼教授运用疏肝化痰散瘀法分期论治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经验。认为甲状腺结节核心病机为肝郁痰凝血瘀,宜分期论治、肝脾肾同调,强调以疏肝化痰散瘀法贯穿始终。早期以疏肝理气,解郁化火为主,常用逍遥散加减;中期以理气化痰,消瘀散结为主,常用自拟化痰散瘀方等;后期以培补肝脾肾为主,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治疗全程谨守病机,灵活用药,为甲状腺结节中医辨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疏肝化痰散瘀法 分期论治 临床经验 舒仪琼
原文传递
滕秀香从肺之气化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9
作者 郭婧 滕秀香 《北京中医药》 2025年第2期180-182,共3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妇科常见内分泌疾病,以雄激素过高临床或生化表现、持续无排卵、卵巢呈多囊样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常伴胰岛素抵抗和肥胖,在育龄期女性中的患病率为5%~10%。滕秀香教授提出临床中常见P...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妇科常见内分泌疾病,以雄激素过高临床或生化表现、持续无排卵、卵巢呈多囊样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常伴胰岛素抵抗和肥胖,在育龄期女性中的患病率为5%~10%。滕秀香教授提出临床中常见PCOS发病与“肺之气化失司”一证相伴,互为因果。肺失通调,气化不利,痰湿内生;肺失宣降,气机不利,血行不畅;肺失治节,推动乏力,血行瘀阻。滕秀香教授基于PCOS病机,常在健脾补肾疏肝治法基础上,辅以“宣肺气”“降肺气”“补肺气”治法,从肺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肺之气化 从肺论治 名医经验
原文传递
赵进喜教授膜性肾病从“风”论治经验
10
作者 马静敏 赵进喜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3期144-147,共4页
赵进喜教授认为膜性肾病常因感冒加重,且普遍存在血瘀病机,治疗上当从“风”论治,在健脾固肾基础上,更强调行气利水、活血化瘀、祛风解毒治法。膜性肾病(MN)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为特征的一种自... 赵进喜教授认为膜性肾病常因感冒加重,且普遍存在血瘀病机,治疗上当从“风”论治,在健脾固肾基础上,更强调行气利水、活血化瘀、祛风解毒治法。膜性肾病(MN)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为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无症状性蛋白尿,起病相对隐匿,病程以反复发作为特征,若迁延不愈可出现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从“风”论治 赵进喜 名医经验
下载PDF
栗锦迁教授从瘀论治皮肤病经验
11
作者 郭涛 李琳 栗锦迁 《西藏医药》 2025年第1期180-182,共3页
《说文解字》云:“瘀,积血也”。瘀血既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人体病理产物之一,又是引起诸多临床病证的重要因素之一,以瘀血为核心的血瘀理论是中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1]。现代医学的进步使得研究者们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应用于... 《说文解字》云:“瘀,积血也”。瘀血既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人体病理产物之一,又是引起诸多临床病证的重要因素之一,以瘀血为核心的血瘀理论是中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1]。现代医学的进步使得研究者们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应用于血瘀证的研究,揭示其在多种病理过程中的作用[2]。许多皮肤病的发生与血瘀的变化密切相关,血瘀理论在皮肤病的中医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说 从瘀论治 中医 皮肤病 现代医学 蛋白质组学 栗锦迁 基因组学
下载PDF
从肾脾论治缺血性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中医机制探析及研究进展
12
作者 宋文君 刘伟 +3 位作者 门伟业 熊紫怡 张鸿宇 英振昊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5年第1期197-202,共6页
缺血性脑卒中因其高发病率和病死率历来是临床防治重点,而抢救存活后的高致残率又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中医药在改善功能障碍、预防残疾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但现有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康复尚缺乏精准理论指导,亟需深入研究。运动、认知... 缺血性脑卒中因其高发病率和病死率历来是临床防治重点,而抢救存活后的高致残率又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中医药在改善功能障碍、预防残疾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但现有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康复尚缺乏精准理论指导,亟需深入研究。运动、认知、语言等功能恢复基于脑和脊髓中突触重塑,元神恢复、神机运转有赖先后天之精充盈髓海,借助中医髓理论,中西医学在卒中后功能恢复的治疗逻辑上达成共识。欲复髓海,肾脾所藏先后天之精首当其责,变生血、津液等精微物质,最终化髓充脑,以养元神。故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宜重视调补肾脾,填精益髓,生液养髓,髓海得充,神机以复。当下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多以益气活血、清热化瘀、养阴活血等法,少有人基于中医髓认知聚焦卒中后功能障碍的中医康复机制研究。因此,通过对中医典籍和历代名家医案的深入挖掘,基于肾脾全面地分析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病情演进与恢复期功能恢复的多种因素,从病理指标与功能评价对从肾脾论治缺血性脑卒中方药的效果进行综合论述,系统呈现肾脾同补方药的研究进展,进而丰富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治疗理论,并为探求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肾脾论治 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国医大师郑新“从咽论治”IgA肾病经验
13
作者 龙梅 张琴 +3 位作者 黎颖 骆言 熊维建 李凡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1期112-115,共4页
IgA肾病(IgAN)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疾病后期出现肾功能衰竭。国医大师郑新认为IgAN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并发现咽与IgA肾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从咽论治”IgAN常可取得明显疗效,遂确立了固本护咽... IgA肾病(IgAN)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疾病后期出现肾功能衰竭。国医大师郑新认为IgAN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并发现咽与IgA肾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从咽论治”IgAN常可取得明显疗效,遂确立了固本护咽防变、疏风解毒利咽的基本治则,并总结临床经验形成有效验方“利咽汤”,临床上常取得良好疗效。本文系统总结郑新教授“从咽论治”IgAN的临床经验,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现郑新教授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医大师 IGA肾病 从咽论治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从单味中药-中药配伍-中药社团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分期论治规律
14
作者 朱蓉 庞志勇 +8 位作者 许迅佳 甄倩 刘会娟 赵瑞霞 崔伟锋 燕树勋 邵明义 余海滨 符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5年第4期667-672,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T2DM-LEAD)不同分期的用药特点及规律,为中医药精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22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T2DM-LEAD)不同分期的用药特点及规律,为中医药精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22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T2DM-LEAD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社团发现算法等方法对T2DM-LEAD的用药特点、中药配伍及核心中药社团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T2DM-LEAD患者2921人,其中Ⅰ期1909例、Ⅱ期188例、Ⅲ期501例、Ⅳ期323例;涉及4253个处方,涵括406味中药,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位中药分别是茯苓、陈皮、当归、丹参、白术、黄芪、水蛭、甘草、黄连、川芎;出现频次最多的药性、药味、归经和功效分别是温、甘、脾和补虚药;关联规则分析各分期中药,分别得到清半夏-陈皮、当归-鸡血藤-丹参,红花-桃仁、甘草-当归等常用中药配伍组合;各分期的中药复杂网络社团分析结果表明,Ⅰ期A社团中茯苓节点最大,与陈皮、白术连接紧密,B社团中节点较大的有丹参、水蛭、当归;Ⅱ、Ⅲ期的A社团中当归、丹参、鸡血藤、黄芪等节点较大,B社团中茯苓、陈皮、白术节点较大;Ⅳ期A社团中较大节点为当归和甘草,与金银花、玄参、丹参连接较为紧密;B社团中各节点相较于A社团均较小,其中黄芪、川芎、白术、茯苓等节点较大。结论痰瘀同治、气血双调、标本兼顾为T2DM-LEAD的主要治疗原则,“通”“补”“化”“清”为主要治法,早期应祛湿化痰、活血化瘀以除痰瘀;中期应调和气血、活血通脉以化脉积;晚期应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以消痈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单味中药-中药配伍-中药社团 分期论治
下载PDF
国医大师潘敏求活用“补益攻伐,相间而进”法分期论治肝癌经验
15
作者 沈思雨 唐蔚 +2 位作者 李琳霈 陈文春 潘博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过程可概括为“多因致病,癌毒致病,因虚致癌,因癌致虚,虚实夹杂”。潘敏求教授认为,肝癌的病机为“瘀、毒、虚”,三者互为因果,相兼为病,且在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各有侧重,故临床治疗肝癌要明辨攻补时... 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过程可概括为“多因致病,癌毒致病,因虚致癌,因癌致虚,虚实夹杂”。潘敏求教授认为,肝癌的病机为“瘀、毒、虚”,三者互为因果,相兼为病,且在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各有侧重,故临床治疗肝癌要明辨攻补时机,及时调整攻补关系,以“补益攻伐,相间而进”法为治疗总则。从“攻补”的角度论证潘敏求教授分期治疗肝癌的辨治思路及用药经验,并附验案一则加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攻补 分期论治 中西医协同 名医经验 潘敏求
下载PDF
叶海敏从心胆论治失眠经验
16
作者 方灵莨 刘恋 +1 位作者 张鹏 叶海敏 《河南中医》 2025年第1期64-68,共5页
失眠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病机是脏腑阴阳失调,“阳不入阴,阴不能敛阳”,与营卫阴阳有关,主要责之心、肝、脾、胃、肾、胆等脏腑,与瘀、火、痰等病理因素相关。叶海敏副教授认为,失眠的发生与心胆的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倡导针药结合治疗,... 失眠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病机是脏腑阴阳失调,“阳不入阴,阴不能敛阳”,与营卫阴阳有关,主要责之心、肝、脾、胃、肾、胆等脏腑,与瘀、火、痰等病理因素相关。叶海敏副教授认为,失眠的发生与心胆的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倡导针药结合治疗,针刺治疗失眠多从心胆出发,主穴常取心经、胆经穴位加头颈局部穴位,再随症配穴,针刺操作为先针刺、后埋针,选方多用十味温胆汤加减,补益心胆、化痰宁心。根据心胆脏腑经络相关理论进行取穴,主穴除选用心、胆相关的神门、内关、心俞、胆俞,还可选用头颈局部穴位百会、印堂、安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从心胆论治 针药结合 叶海敏
下载PDF
从毒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
17
作者 黄英 杨宇遥 +4 位作者 王玉 陈哲 李婷婷 韩亮 涂胜豪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5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系统性、炎症性、免疫性疾病,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其中,RA相关间质性肺病(rheumatoid arthritis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是RA患者最常见的关节外症状,且是RA患者...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系统性、炎症性、免疫性疾病,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其中,RA相关间质性肺病(rheumatoid arthritis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是RA患者最常见的关节外症状,且是RA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RA-ILD是以呼吸困难、干咳为主要表现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性疾病,大部分可出现在RA确诊的5年内,10%~20%的患者可因肺部表现为首发症状确诊为R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毒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 间质性肺病 虫类药 藤类药
下载PDF
从湿毒致瘀病机探析糖尿病肾病的分期论治
18
作者 张子祺 孔文文 +2 位作者 陆源源 余江毅 周智明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2期308-312,共5页
湿毒致瘀病机源于微型癥瘕和毒损肾络学说,其核心为消渴病精微过盛,湿邪蓄积于肾络成毒,日久不除酿生痰热瘀毒,终成“水毒”。其中,肾气亏虚是本病的基础,湿毒是贯穿本病全程的病理因素,痰热瘀是本病的继发病理产物。在湿毒致瘀病机的... 湿毒致瘀病机源于微型癥瘕和毒损肾络学说,其核心为消渴病精微过盛,湿邪蓄积于肾络成毒,日久不除酿生痰热瘀毒,终成“水毒”。其中,肾气亏虚是本病的基础,湿毒是贯穿本病全程的病理因素,痰热瘀是本病的继发病理产物。在湿毒致瘀病机的指导下,糖尿病肾病可分为三期论治:早期肾气亏虚,湿毒蓄积,治以利湿通络,以阻断致瘀进程;中期瘀阻已成,湿与痰热瘀合邪,加速本病进展,治以解毒化浊,以延缓致瘀进程;晚期诸毒内陷,传变它脏,治以救阴补阳,以恢复脏器功能。本文旨在弥补此前研究不足,为糖尿病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最后附一则医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肾病 糖尿病肾病 湿毒致瘀 分期论治 微型癥瘕 毒损肾络
下载PDF
国医大师周学文教授以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学术经验
19
作者 卢新平 陈士耀 +2 位作者 朱波 周天羽 于永铎 《时珍国医国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7-1149,共3页
基于《医略十三篇·痢疾第十》探讨国医大师周学文教授以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学术经验,旨在从病证特点、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预后转归这几方面去分析UC与痈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为UC的临床治疗及科学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国医大师 周学文 以痈论治 医略十三篇
原文传递
从脾论治郁证因机证治源流发展研究
20
作者 赵齐辉 刘璐 +1 位作者 崔家鹏 王彩霞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50-53,共4页
“郁”的概念起源于先秦时期,仲景时期出现与郁证相似类疾病的论述,隋唐时期多论述情志与气郁之关系,宋金元时期出现论述郁的专篇,至明代时期郁证病名首次出现。从脾论治郁证的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后经历代不断发展丰富,形成了较为... “郁”的概念起源于先秦时期,仲景时期出现与郁证相似类疾病的论述,隋唐时期多论述情志与气郁之关系,宋金元时期出现论述郁的专篇,至明代时期郁证病名首次出现。从脾论治郁证的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后经历代不断发展丰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该文通过系统梳理历代代表性的古籍文献中从脾论治郁证的相关理论,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结合时代背景、哲学变迁等因素,系统阐释从脾论治郁证的“因-机-证-治”核心治则在其发生发展中的演变,为从脾论治郁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脾论治 郁证 因-机-证- 理论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