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4篇文章
< 1 2 1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阳化气,阴成形”探讨慢性咳嗽之因机证治 被引量:1
1
作者 焦蕊 王琳琳 +4 位作者 姜会来 梁元钰 王天娇 庞立健 吕晓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3-46,共4页
慢性咳嗽是以咳嗽为主症或唯一症状、病程持续8周以上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病因复杂,病程较长,病势缠绵,且极易复发。西医诊断该病过程繁琐,治疗手段有限,而中医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在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复发方... 慢性咳嗽是以咳嗽为主症或唯一症状、病程持续8周以上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病因复杂,病程较长,病势缠绵,且极易复发。西医诊断该病过程繁琐,治疗手段有限,而中医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在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复发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该文以“阳化气,阴成形”为抓手,分析阴阳在慢性咳嗽因机证治全周期的重要意义,认为慢性咳嗽之病机关键为“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衡,以肺之气血失和、阴阳虚损为本,阳化而气行不畅、周流有碍,阴变而凝结停滞、壅塞肺络为标。治疗上,需要补肺、脾、肾阴阳之不足,泄气滞、水湿、痰饮、瘀血、热毒之有余,以恢复“阳化气,阴成形”之平衡。具体用药方面,主张以偏纠偏,以药物气味之偏性纠正人体阴阳之偏颇。另附典型医案二例,加以验证说明,以期为中医药防治慢性咳嗽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咳嗽 阳化气 阴成形 阴阳理论 因机证治 理论探讨
原文传递
中医学中风因机证治理论发展历程研析
2
作者 郑齐 杜松 于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625-1629,共5页
中医学对中风病最早记载可上溯至《黄帝内经》,中风病诊疗理论的源流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从《黄帝内经》时期至宋以前为泛论风病阶段,提出了中风病名,初步形成体虚邪中的病机理论及五脏中风诊疗理论架构。宋金元时期是病机凝... 中医学对中风病最早记载可上溯至《黄帝内经》,中风病诊疗理论的源流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从《黄帝内经》时期至宋以前为泛论风病阶段,提出了中风病名,初步形成体虚邪中的病机理论及五脏中风诊疗理论架构。宋金元时期是病机凝练阶段,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一改汉唐以来外风所中之论,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明代是理论整合阶段,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其一是以真中类中为纲,其二是集成整合,其三是对金元医家内伤中风理论的延伸。清代是补充完善阶段,在继承历代学术成就基础上,内风学说得以发展。从清末到当代是汇通发展阶段,清末医家开启了用西医理论汇通中医传统中风诊疗理论的先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风病诊疗理论在不断整合继承历代学术成就基础上,借鉴运用现代医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诊疗理论 因机证治 源流
下载PDF
《证治汇补》水肿诊疗理论框架研究
3
作者 吕晓明 尚冰 傅海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69-73,共5页
《证治汇补》是由清代李用粹撰于康熙二十六年,其对水肿病的认识非常丰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文章通过系统分析其对水肿病的因机证治理论,构建《证治汇补》水肿诊疗理论框架。言明水肿病由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肾虚水泛渗于皮肤,肺失通... 《证治汇补》是由清代李用粹撰于康熙二十六年,其对水肿病的认识非常丰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文章通过系统分析其对水肿病的因机证治理论,构建《证治汇补》水肿诊疗理论框架。言明水肿病由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肾虚水泛渗于皮肤,肺失通调水液停聚所致,同时肺肾相传。其辨治当分清阳水阴水、气肿水肿、风肿瘀肿、风水石水、水分血分等类型,注重喘胀相因、水肿脉法和水肿死症。以“调中健脾”为治疗大法,治分阴阳、治分汗渗、湿热宜清、寒湿宜温、阴虚宜补,邪实当攻。四苓散加味为主方,同时依据病情加减用药。成方亦选用金匮肾气丸、术附汤、地黄汤加味、椒仁丸和牵牛甘遂加味。外治法以商陆根加麝香、蝼蛄、田螺、大蒜、车前草等外敷。预防调护包括忌甘温药、戒针刺、绝酒色、却盐酱、戒忿怒。并根据上述内容绘制《证治汇补》水肿诊疗理论框架图谱,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古籍的利用,开拓医生临床诊疗思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治汇补 水肿 诊疗框架 图谱
原文传递
诸“神”穴的命名及临床证治特点浅析
4
作者 石文英 章薇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872-1878,共7页
腧穴命名皆有深意,在腧穴的名称里,含有“神”字的腧穴共有9个,本文从诸“神”穴的命名规律、穴名释义、分布规律、临床证治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发现诸“神”穴的分布与心、脑密切相关,具有“中轴对称”和“群体组合布局”两大显著... 腧穴命名皆有深意,在腧穴的名称里,含有“神”字的腧穴共有9个,本文从诸“神”穴的命名规律、穴名释义、分布规律、临床证治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发现诸“神”穴的分布与心、脑密切相关,具有“中轴对称”和“群体组合布局”两大显著特点,该类腧穴除了具有一般腧穴的主治特点外,其临床证治及配伍主治与心脑血管病及人的精神神志类疾病密切相关,临床上治疗这类疾病时常选取各“神”穴相配或者配合他穴协同使用以发挥作用,诸“神”穴的临床运用也直接或间接体现了“心主神明”“脑为元神之府”的中医经典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穴 穴位研究 穴名释义 临床证治 心脑相关
下载PDF
大陷胸汤证治新探
5
作者 刘莹莹 邵明晶 史载祥 《中医药通报》 2024年第7期10-12,共3页
大陷胸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因其组方峻猛,历代医家皆十分谨慎,均秉持非必要不用的原则,及至当代,更是视其为猛虎,然临床实践若辨证准确,大陷胸汤常能取得其他方药无法企及的疗效。文中对大陷胸汤的证治进行探讨,结合史载祥教授验... 大陷胸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因其组方峻猛,历代医家皆十分谨慎,均秉持非必要不用的原则,及至当代,更是视其为猛虎,然临床实践若辨证准确,大陷胸汤常能取得其他方药无法企及的疗效。文中对大陷胸汤的证治进行探讨,结合史载祥教授验案加以具体剖析,希望名方得到更好的应用、发挥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陷胸汤 《伤寒论》 证治新探 临床经验
下载PDF
“瘦人多火症”的因机证治探析
6
作者 叶放 孙萌 +3 位作者 周崇怡 万洁 豆晓云 陈潇颖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0-884,共5页
提出消瘦是临床常见的体质状态,常常会伴随“瘦人多火症”相关证候表现。阴气不足是形体消瘦的主要生理、病理基础,燥火偏旺是形体消瘦的继发表现,病位涉及五脏,核心在脾。治疗原则以滋养阴气为主,宣发郁热为辅。具体包括治本与治标两... 提出消瘦是临床常见的体质状态,常常会伴随“瘦人多火症”相关证候表现。阴气不足是形体消瘦的主要生理、病理基础,燥火偏旺是形体消瘦的继发表现,病位涉及五脏,核心在脾。治疗原则以滋养阴气为主,宣发郁热为辅。具体包括治本与治标两个方面,治本当滋养阴气以改善“消瘦”体质,治标在发散郁热以消除“多火”状态,二者孰轻孰重应依据火旺轻重缓急而定。临床根据病情之标本缓急、消瘦而能食不能食、火热之虚实微盛、病机兼夹以及季节等因素进行药味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润脾膏 瘦人多火 阴虚燥热 证治探析 病机 体质
下载PDF
洪桂医案的版本流传及证治特色述要
7
作者 卜菲菲 王鹏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75-378,共4页
新安医家洪桂,家传世医,幼承家学,精通内科杂病。撰有《抑隅堂医案》,后以《洪桂医案选》入录于《新安医籍丛刊·医案医话类(三)》中,另一著作《月芬夫子医案》收入上海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珍稀中医稿钞本丛刊·新安卷》... 新安医家洪桂,家传世医,幼承家学,精通内科杂病。撰有《抑隅堂医案》,后以《洪桂医案选》入录于《新安医籍丛刊·医案医话类(三)》中,另一著作《月芬夫子医案》收入上海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珍稀中医稿钞本丛刊·新安卷》。洪氏临证涉及内、外、妇、儿各科病证,方论严谨不离经典,紧密结合临床;重视气血,强调辨证,辨寒热、辨气血、辨虚实;固本培元,重视脾胃;喜用鲜药,用药轻灵,动静刚柔相配。洪桂学术思想及其临床经验对后世弟子及其后裔颇具影响。目前,中国知网仅有1篇相关研究文献,尚未能充分反映洪桂的相关学术思想。探究洪氏生平、著作概况、证治特色等方面,以期补充现有研究之不足,为现代临床辨治思路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桂 洪桂医案 月芬夫子医案 版本流传 证治特色
下载PDF
新安医家唐竹轩医案内科证治特色述要
8
作者 卜菲菲 王鹏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610-613,共4页
通过研读古籍《唐竹轩先生医案》《舟山医案》,总结归纳清代新安医家唐竹轩的内科证治特色。综合分析唐氏224首内科杂证验方发现,唐氏临证特色有四,即专于明证,重视辨病辨证辨经;执繁就简,倡用药平正轻灵;调理肺脾,尤强调益气扶正;巧用... 通过研读古籍《唐竹轩先生医案》《舟山医案》,总结归纳清代新安医家唐竹轩的内科证治特色。综合分析唐氏224首内科杂证验方发现,唐氏临证特色有四,即专于明证,重视辨病辨证辨经;执繁就简,倡用药平正轻灵;调理肺脾,尤强调益气扶正;巧用报使,注重药物的炮制方法。目前中国知网仅有1篇唐竹轩的相关研究文献,唐氏仍有较多的证治特点及临证经验亟待探讨。从唐氏生平、著作概况、证治特色等方面展开研究,有利于完善对其学术思想体系的整体认识,也对临证有所启发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竹轩 《唐竹轩先生医案》 《舟山医案》 版本流传 证治特色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病证结合思想探讨疾病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研究模式
9
作者 吴春丽 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66-171,共6页
深度挖掘《黄帝内经》病证结合思想,《黄帝内经》首开辨病论治之先河,在此基础上,又将辨病与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经络辨证及六经辨证有机结合,开启了病证结合思想的萌芽,为后世病机、证候、治则治法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深度挖掘《黄帝内经》病证结合思想,《黄帝内经》首开辨病论治之先河,在此基础上,又将辨病与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经络辨证及六经辨证有机结合,开启了病证结合思想的萌芽,为后世病机、证候、治则治法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病机、证候、治法、方药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与统一性,提出病证结合是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立论基础,循证病机-证治体系以疾病为研究基础,以病机为核心要素,以临床疗效为评价标准,“基于疗效,评价病机”是构建疾病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关键。在疾病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借鉴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通过“以方测证、验证病机”的方式,为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辨病论 结合 病机-证治体系 以方测 病机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晓雪 王萍 +3 位作者 李敬华 张北华 王凤云 唐旭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8-43,共6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借助涵盖消化领域多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药循证文献大数据平台,检索2000年1月1日-2022年7月31日发表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名医经验、理论探讨及个案...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借助涵盖消化领域多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药循证文献大数据平台,检索2000年1月1日-2022年7月31日发表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名医经验、理论探讨及个案报道类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医案,对医案的中医病名、临床症状、舌象、脉象、中医证候、中医治法等术语进行数据规范及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69篇,收录医案228则,涉及患者228例,累计诊次361次,平均年龄(53.17±11.11)岁,以50~60岁患者最多。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属中医学“胃痛”“痞满”等范畴,主要症状为胃痛、脘痞、嗳气,舌象常见舌黯红、苔白、苔薄或腻,脉象常见弦滑、弦细和弦,高频证型有肝胃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肝郁脾虚证。病位主要在胃、脾、肝,病性证素多为气虚、气滞、血瘀、热、湿等,复合病性多于单一病性,其中二病性证素以“气虚+气滞”最常见,治法以补益法、理气法、理血法最为常用。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多从胃、脾、肝论治,核心证素为气虚、气滞、血瘀,治疗多用益气健脾、疏肝和胃、调气和血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证治规律 医案 数据挖掘
下载PDF
肺结节病的中医证治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廖尖兵 廖用兵 +2 位作者 曲妮妮 庞立健 吕晓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01,共5页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治疗三个方面对肺结节病进行探讨,得出肺结节病病因主要有外感病因之六淫邪气和雾霾废气等秽浊之邪,内伤病因之情志失调、饮食所伤、劳逸所伤,病理产物病因之痰湿瘀毒为患,其他病因之先天禀赋失常及罹患其他...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治疗三个方面对肺结节病进行探讨,得出肺结节病病因主要有外感病因之六淫邪气和雾霾废气等秽浊之邪,内伤病因之情志失调、饮食所伤、劳逸所伤,病理产物病因之痰湿瘀毒为患,其他病因之先天禀赋失常及罹患其他慢性疾病;病机为肺脏虚损,病理产物阻之于肺,塞而不通,发为结节;辨证分型上外感型分风噪、风寒、风热、风湿、火热之不同,内伤型可有肝郁气滞、脾虚痰湿、肺气虚耗,病理产物型又有痰浊阻肺、痰瘀郁肺、痰瘀化毒之各异,他因型则分为阳虚证与气阴两虚证;治疗上提出五法论治和痰瘀论治,汗而发之以祛邪,清而解之通过泻、解、凉以除邪热,和而平之以调诸脏,和气血,下而除之以清里热、祛瘀血,虚而补之养气血阴阳、调虚弱,同时以化痰祛瘀解毒以通肺络;同时也提出中医疗养法治疗肺结节病,通过舒情志,畅气机,调和气血阴阳,培补正气以化结节,以期为肺结节病中医证治规范化略尽绵薄之力,为临床肺结节病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病 病因病机 中医证治
原文传递
基于“脾为之卫”理论探讨慢性荨麻疹因机证治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正伦 马铁明 +2 位作者 李记泉 金曼诗 陈语嫣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91-95,共5页
慢性荨麻疹作为临床中最为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之一,其发作时瘙痒难耐且易反复发作的特性给患者身心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在中医诊疗过程中,作者发现其诸多证候均与脾及卫气的失常有关。基于此,该文从古代文献中挖掘“脾为之卫”的理论内涵... 慢性荨麻疹作为临床中最为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之一,其发作时瘙痒难耐且易反复发作的特性给患者身心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在中医诊疗过程中,作者发现其诸多证候均与脾及卫气的失常有关。基于此,该文从古代文献中挖掘“脾为之卫”的理论内涵,认为脾具有在外调节卫气固护机表、在内运化水谷充养五脏的功用,同时胃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和肠道菌群可作为“脾为之卫”的现代医学理论基础并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密切相关。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过程中,风邪侵袭是其产生、发展的外在病因,而脾失之卫是其迁延难愈的内在病机。基于上述病因病机,在用药方面需以健脾化湿、益气复卫为根本,以调和营卫、祛风达邪为关键;在针灸方面可选用足三里、血海、曲池为主穴,共奏培土生金、祛风止痒之效。综上所述,基于“脾为之卫”理论探讨慢性荨麻疹的病因、病机、证候及治疗,有助于丰富“脾为之卫”的理论内涵,并从整体观念的角度为临床辨治慢性荨麻疹提供有益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为之卫 慢性荨麻疹 因机证治 免疫系统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证治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佳萍 李享 +1 位作者 刘红旭 来晓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6期961-970,共10页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证治特征及用药规律,并借助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核心药对治疗CMVD的作用机制。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证治特征及用药规律,并借助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核心药对治疗CMVD的作用机制。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11月1日收录的有关CMVD中医诊治研究的文献,对中医证治规律进行分类统计,并挖掘中药复方的核心药对,利用TCMSP、GeneCards、DisGeNET、TTD、OMIM、STRING、Metascape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分析核心药对与疾病间互作关系及相关通路,最后使用分子对接技术对核心化学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对接验证。结果:获得符合要求的文献160篇,CMVD中医证型主要为气虚血瘀证,中药复方涉及药物89味,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黄芪-丹参。黄芪-丹参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等成分可通过作用于白细胞介素6(IL6)、胱天蛋白酶3(CASP3)、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等多个靶点影响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等来干预CMVD。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对接良好。结论:中医药治疗CMVD多以益气活血法为主,其核心药对黄芪-丹参治疗CMVD的潜在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症反应、改善氧化应激、调节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中医药 证治规律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黄芪 丹参
下载PDF
《证治要诀》及《证治要诀类方》相关考证
14
作者 苏星菲 《中医文献杂志》 2024年第3期53-56,共4页
运用版本、目录、校勘学方法,研究《证治要诀》及《证治要诀类方》,发现该书作者并非戴思恭;丛书《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当中《证治要诀》的校订者为余时雨,《证治要诀类方》则主要由吴勉学父子负责校订;研究与使用《证治要诀》《证治要... 运用版本、目录、校勘学方法,研究《证治要诀》及《证治要诀类方》,发现该书作者并非戴思恭;丛书《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当中《证治要诀》的校订者为余时雨,《证治要诀类方》则主要由吴勉学父子负责校订;研究与使用《证治要诀》《证治要诀类方》应分别选用《医统》本与王肯堂重校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治要诀 证治要诀类方 戴思恭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 王肯堂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与网络药理学探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含生石膏成方制剂的证治规律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宝赢 查玉玲 +4 位作者 邓秘 牛露娜 李雪菲 朱若维 荆鲁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5期145-150,172,共7页
目的:研究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含生石膏成方制剂的证治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成方制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频率统计、关联规则与聚类算法功能,探析含生石膏成方制剂的配... 目的:研究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含生石膏成方制剂的证治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成方制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频率统计、关联规则与聚类算法功能,探析含生石膏成方制剂的配伍原则、组方规律及新方组合,并提取核心用药;同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证治规律研究中所筛选的主要中医疾病进行生石膏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最终共纳入50条含生石膏成方制剂,涉及肺咳、肺炎喘嗽、感冒等中医疾病24种,痰热壅肺、肺经风热、热毒内盛等适宜证型22项,生石膏、甘草、黄芩、杏仁、麻黄等中药170味,同时提取“生石膏-甘草”“生石膏-黄芩”等核心药对4项,“生石膏-五味子-枳实-桔梗-桑白皮”等新方组合7条,以及“生石膏、麻黄、甘草、杏仁、黄芩、桔梗、陈皮”等核心用药6组;并筛选获得ALB、IL-1B、1L-6等“生石膏-主要中医疾病”交集靶点18个,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7(IL-17)、缺氧诱导因子-1(HIF-1)等主要信号通路3条。结论: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含生石膏成方制剂主要以麻杏石甘汤为基础方化裁,其机制可能与生石膏抑制TNF、IL-17、HIF-1等信号通路,下调炎症反应过程,减少促炎因子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石膏 成方制剂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网络药理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证治规律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中医证治规律研究的核心问题及解决策略
16
作者 甄倩 朱蓉 +5 位作者 王中瑞 崔伟锋 燕树勋 邵明义 余海滨 符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4029-4032,4039,共5页
辨证论治是中医核心诊疗思维,是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如今,基于临床数据研究是探索中医证治规律的主要方法,但未真正而全面地剖析出“病-证-方-药-效”关键因素的内在关系,导致研究结果的临床价值较低。因此,笔者系统梳理了电子病历与... 辨证论治是中医核心诊疗思维,是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如今,基于临床数据研究是探索中医证治规律的主要方法,但未真正而全面地剖析出“病-证-方-药-效”关键因素的内在关系,导致研究结果的临床价值较低。因此,笔者系统梳理了电子病历与临床研究匹配性差、数据治理影响数据准确性、数据分析方法难以发掘中医证治规律等核心问题,并在数据驱动的背景下,建立中医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开发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据治理与分析技术,从而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为中医证治规律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方法,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证治规律 数据驱动 数据挖掘 电子病历 核心问题 解决策略
下载PDF
机器学习方法在中医证治规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及述评
17
作者 王宇立 唐禹 +4 位作者 林佳成 方媛 许荣忠 方志红 李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1,共5页
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分支之一,是中医智能化研究及数据挖掘的代表性技术手段。目前,机器学习在中医证候相关研究、组方配伍规律研究、预后模型构建研究及中医思维认知模型等中医证治规律研究领域逐步得到推广应用,并体现出了独... 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分支之一,是中医智能化研究及数据挖掘的代表性技术手段。目前,机器学习在中医证候相关研究、组方配伍规律研究、预后模型构建研究及中医思维认知模型等中医证治规律研究领域逐步得到推广应用,并体现出了独特的优势,有效推动了传统中医向精准化、标准化和客观化的方向发展,但尚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亟待解决。通过系统回顾近年来机器学习方法在中医证治规律领域的研究,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不足和提出今后应当努力的方向,以期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中医药的交叉融通,促进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证治规律 研究进展 述评
原文传递
宋金元时期心悸病证治特点探析
18
作者 王哲 高利东 +1 位作者 徐存 王保和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575-581,共7页
宋金元时期心悸病的证治理论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完善。北宋时期,心悸病的发展多承晋唐“类分”思想之遗风,医家们注重对前朝医药理论的整理和继承,但又有所发挥。北宋医者新提出时气热毒、热邪两种病因,补入心实热、心中风和肾虚3种脏腑证... 宋金元时期心悸病的证治理论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完善。北宋时期,心悸病的发展多承晋唐“类分”思想之遗风,医家们注重对前朝医药理论的整理和继承,但又有所发挥。北宋医者新提出时气热毒、热邪两种病因,补入心实热、心中风和肾虚3种脏腑证型,扩充了他病致悸的种类,心悸的通用药物被首次提出,历代效验方在方书中也得到全面的总结和整理。南宋时期,医家们受理学影响本经典、重求理,对心悸的病名和分类方式进行规范,发挥火热、脾胃气虚、血虚、气郁、痰浊等病机,并对心悸方剂进行精简,创立诸多名方,同时注重用药的次第问题,丰富了心悸的治法治则。纵观宋金元时期,心悸病的部分用药存在古今变迁,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病机的理解及治法用药亦与当代不同,值得学习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金元时期 心悸 中医 证治特点
下载PDF
基于古籍文献的老年性眼病证治发微
19
作者 张伟道 冯俊 +3 位作者 李欣 张顺美 陈杰 邵霖霖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1061-1064,共4页
老年性眼病得到医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首次基于古籍文献全面阐述老年性眼病的证治,对《眼科阐微》中涉及的老年性眼病证治思想进行深入挖掘和归纳后发现,本虚标实、脏窍同病为其病因的证候特征,玄府闭塞、目窍失养为老年性眼病的核... 老年性眼病得到医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首次基于古籍文献全面阐述老年性眼病的证治,对《眼科阐微》中涉及的老年性眼病证治思想进行深入挖掘和归纳后发现,本虚标实、脏窍同病为其病因的证候特征,玄府闭塞、目窍失养为老年性眼病的核心病机。治疗法则可概括为先通后补和宜补不宜泄,根据其标本、虚实分阶段治疗。具体治法包括外治法、内治法和辨证施治,其中,外治法有熏洗法、点眼法、金针拨内障法、烙法等;内治法根据内障和外障眼病辨证处方;辨证食治提倡食疗优先、药物扶持、四季调护等特色方法。在预防和调护方面,提倡自我调护和精神摄养。通过对古籍文献中老年性眼病证治的探讨,为老年性眼病的预防、治疗、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眼病 证治 古籍 眼科阐微
下载PDF
基于Neo4j的张道宗针刺治疗原发性头痛证治规律研究
20
作者 徐玉莹 王涛 +7 位作者 李佩芳 韩永升 吴子建 贾世震 方培钢 李莹莹 孙鹤天 张道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38-245,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Neo4j的知识图谱总结张道宗针刺治疗原发性头痛的证治规律。方法收集于2020年至2022年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51例头痛患者临床医案,采用PHP语言、Gephi对取穴进行分析,并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社团分析,使用... 目的探讨基于Neo4j的知识图谱总结张道宗针刺治疗原发性头痛的证治规律。方法收集于2020年至2022年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51例头痛患者临床医案,采用PHP语言、Gephi对取穴进行分析,并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社团分析,使用PHP 5.6程序代码将支持度≥0.08,置信度为≥0.65的证型、症状、舌象、脉象、取穴转译为Cypher语句,录入Neo4j中。结果针刺取穴多为督脉,占比26.95%,核心处方为百会、太阳、风府、印堂、哑门、头维、风池;置信度≥0.65的证型与取穴:足三里、脾俞→血虚头痛,丰隆→痰浊头痛、风湿头痛,太冲、侠溪→肝阳头痛,风门→风寒头痛,太冲、血海、阿是穴、膈俞→淤血头痛,曲池→风热头痛,肾俞→肾虚头痛;构建“证型-症状-取穴”本体及其间关系的知识图谱模型。结论张道宗针刺治疗原发性头痛以头部、督脉腧穴为主,形成了以“通督脉以和阴阳、启神机以调神志”为主要治则的选穴规律;也表明知识图谱在总结名老中医经验中具有数据整合、知识表达、智能检索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头痛 针刺 Neo4j 证治规律 知识图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