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3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歌形式史”与林庚新诗观念的演进
1
作者 熊威 《江汉学术》 2023年第5期65-73,共9页
林庚对于诗歌形式问题的深执思考,具有为学术史公认的独特价值。从林庚的“诗歌形式史”这一总体性观念入手,可对林庚的新诗形式观念的进路重新作出申说。依倚“诗歌形式史”的整体历史视野,林庚将古诗和新诗放置到同一水平,跳出了新旧... 林庚对于诗歌形式问题的深执思考,具有为学术史公认的独特价值。从林庚的“诗歌形式史”这一总体性观念入手,可对林庚的新诗形式观念的进路重新作出申说。依倚“诗歌形式史”的整体历史视野,林庚将古诗和新诗放置到同一水平,跳出了新旧对立思维,其“自然诗”的提出,是通过征用“自然”这一传统美学中的元范畴,将自由诗和韵律诗引入到一种能够对话的共同体上,同时作为一种调适方案用来达致“诗的理想”;虽然1940年代后期林庚转而从“建行”层面分析形式要素的组合,但原本隶属于“自然诗”的形式内核也凭藉语言的“诗化”线索表达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庚 诗歌形式 新诗观念 自然诗 新诗建行 诗化
下载PDF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解读兰斯顿─休斯的诗歌形式 被引量:15
2
作者 罗良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101-104,共4页
社会符号学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对语言符号的解释只能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诗歌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符号,具有社会符号学的意义。本文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对美国著名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的诗歌形式进行分析,力图完整准确地揭... 社会符号学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对语言符号的解释只能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诗歌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符号,具有社会符号学的意义。本文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对美国著名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的诗歌形式进行分析,力图完整准确地揭示这一形式在诗人所处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所传达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符号学 休斯 诗歌形式 社会文化语境
下载PDF
英语诗歌形式研究的认知转向 被引量:4
3
作者 黎志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3-170,共8页
英语诗歌形式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着重总结传统诗歌形式,并结合具体作品加以分析;第二个时期主要研究自由诗的形式问题,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第三个时期目前正在逐步展开,其核心是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诗歌形式的理论基础。... 英语诗歌形式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着重总结传统诗歌形式,并结合具体作品加以分析;第二个时期主要研究自由诗的形式问题,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第三个时期目前正在逐步展开,其核心是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诗歌形式的理论基础。第三个时期的研究工作者注重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形式 传统 自由诗 认知转向
下载PDF
科学思潮与现代汉语诗歌形式变革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泽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共8页
清末民初的科学思潮,是五四新诗运动最重要的思想资源与历史语境。科学思潮对汉语诗歌形式现代变革的影响,一是诗思的转变:体现为由古代汉语诗歌的感性抒情为主的诗思传统转换为现代诗思的知性重理或情与理的互渗,注重写实求真、率性求... 清末民初的科学思潮,是五四新诗运动最重要的思想资源与历史语境。科学思潮对汉语诗歌形式现代变革的影响,一是诗思的转变:体现为由古代汉语诗歌的感性抒情为主的诗思传统转换为现代诗思的知性重理或情与理的互渗,注重写实求真、率性求真、智性表达成为了现代诗歌重要表达方式。二是语言的变革:诗歌语言外来词汇与外来语法体系的引入、现代汉语虚词的普遍入诗、标点符号的运用等,促进了诗歌形式变革。三是诗体变化:现代诗行的分行排列、多元开放的节奏形态、自由体形式的选择带来的诗歌形式的现代变革等都与科学思潮的影响直接相关。四是传播的变化:现代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与传播对象、传播空间的变化都与科学技术的变化息息相关,改变了人们诗歌的接受观念与欣赏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思潮 诗歌形式 诗思 诗歌语言 现代诗歌体式 新诗接受观念
下载PDF
民族文化审美与外国诗歌形式的误译 被引量:2
5
作者 熊辉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0-83,共4页
民族文化审美的诸多因素决定了外国诗歌形式的误译。本文认为民族文化审美决定了译者对外国诗歌形式的选择,决定了外国诗歌形式的误译;同时,符合民族文化审美需求的误译可以促进外国诗歌的传播和接受,并指出外国诗歌形式的误译实质... 民族文化审美的诸多因素决定了外国诗歌形式的误译。本文认为民族文化审美决定了译者对外国诗歌形式的选择,决定了外国诗歌形式的误译;同时,符合民族文化审美需求的误译可以促进外国诗歌的传播和接受,并指出外国诗歌形式的误译实质上是种文化交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性审美 诗歌形式 误译 文化交流
下载PDF
诗歌形式秩序的寻求——“新月诗派”新论(上)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光明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58-64,共7页
“新月派”与“新月诗派”不是同一个概念。新月诗派在“新诗”史中的独特意义,是“新诗”经过第一代诗人的语言与内容革命之后,第一次自觉地从诗的本体要求出发重新面对诗歌形式和语言要求,关心诗歌的特殊言说方式。他们是“新诗”史... “新月派”与“新月诗派”不是同一个概念。新月诗派在“新诗”史中的独特意义,是“新诗”经过第一代诗人的语言与内容革命之后,第一次自觉地从诗的本体要求出发重新面对诗歌形式和语言要求,关心诗歌的特殊言说方式。他们是“新诗”史上的第二代诗人,追求现代经验的形式化,体现了从个人意识的觉醒到诗歌本体意识觉醒的重大转变,给“新诗”带来了诗情的内敛和艺术的价值。其历史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提出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建行建节原则;二、发现了现代汉语诗歌节奏的基本单位:“音组”;三、引进了有参照价值的西方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形式 新月诗派 诗的格律 建行建节 音节与音组
下载PDF
《鹿柴》的英译比较—兼谈诗歌形式的翻译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建川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65-166,180,共3页
通过对王维《鹿柴》的英译版本进行比较,本文认为在中诗英译的过程中,原文的意境与形式都应该最大程度的保留,得意忘形和因形损意都是不可取的。
关键词 鹿柴 诗歌翻译 诗歌意境 诗歌形式
下载PDF
对当下诗歌形式的美学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董锋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1年第11期28-31,共4页
诗歌同散文、小说等相比,其特色就在于它是以节奏和韵律为表现形式,并进而为自己生命的语言艺术。当下"诗歌"大都不是诗歌,其原因就在于没有美的节奏和韵律。这种"以文为诗"的错误现状,源于对外语诗歌的汉语翻译。... 诗歌同散文、小说等相比,其特色就在于它是以节奏和韵律为表现形式,并进而为自己生命的语言艺术。当下"诗歌"大都不是诗歌,其原因就在于没有美的节奏和韵律。这种"以文为诗"的错误现状,源于对外语诗歌的汉语翻译。我们在以汉语"散文"的形式来翻译外语诗歌时,是不该再称其为汉语"诗歌"的。翻译者和出版者"以文为诗",读者和作者也就如此仿效,于是便诞生了并非诗歌的当下"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形式 美学思考 汉语翻译 以文为诗 语言艺术 出版者 翻译者 散文
下载PDF
艾米丽·狄金森诗歌形式的现代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彭东晓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90-91,共2页
作为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艾米丽·狄金森给后来的现代主义者许多启示与想象。狄金森诗歌的标题、意象、标点符号、韵律与修辞等方面所展现出的现代性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 艾米丽·狄金森 诗歌形式 现代性
下载PDF
诗歌形式的“立”与“破”:传统文体构建意义与现代艺术创新诉求
10
作者 黎志敏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1-188,共8页
诗歌的形式特征是其音乐性特征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体现。传统诗歌确立形式规范的最大意义在于“文体构建”,即将诗歌和其他文体区别开来,使其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从而为诗歌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初,由庞德发起的意象主义... 诗歌的形式特征是其音乐性特征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体现。传统诗歌确立形式规范的最大意义在于“文体构建”,即将诗歌和其他文体区别开来,使其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从而为诗歌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初,由庞德发起的意象主义运动打破了传统诗歌的形式规范,为诗人赋予了更多的创作自由,以便创造出更为优秀的诗歌作品。事实证明,现代诗歌的自由形式依然能够创造出诗性的音乐美,而且是与传统不同的、比传统更为丰富的音乐美。不过,尽管现代诗歌突破了传统诗歌的形式规范,然而它根本上还是在传统诗歌所开创的“诗歌”这一文体领域存在并进行创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形式 传统 现代 文体构建 创新
下载PDF
一项体现创新品格的学术工程——评聂珍钊的《英语诗歌形式导论》
11
作者 李定清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8-171,共4页
关键词 英语诗歌 诗歌形式 学术基础 创新品格 导论 工程 基础理论建设 西方文论中国化
下载PDF
楚辞:诗歌形式的纵深拓展
12
作者 郭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06-110,共5页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作为表情达意的基本媒介,语言的构成形式在诗歌创作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一大主流的诗歌,其语言形式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孽生与演变,并逐渐形成诗、词、曲、赋等丰富多彩的体裁形式,从而...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作为表情达意的基本媒介,语言的构成形式在诗歌创作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一大主流的诗歌,其语言形式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孽生与演变,并逐渐形成诗、词、曲、赋等丰富多彩的体裁形式,从而极大地充实了中国诗歌的艺术内涵。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史·序》中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就精辟地道出了中国诗歌(文学)体裁发展嬗递的基本过程。在此过程中,从诗歌语言形式的角度看,屈原,宋玉等人“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继《诗经》那种成熟的四言诗体之后,另辟一境,开创了具有崭新特征的“楚辞”新诗体,为诗歌形式的纵深拓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诗歌形式 屈原 《离骚》 《招魂》 《天问》 《卜居》 《诗经》 辞藻 四言诗
下载PDF
周亚平诗歌形式实验简论
13
作者 顾星环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38-42,共5页
在一个有着强大的"重道轻文"传统的国度里,每一次形式革命都是对文学独立性的巨大尊重,因此也通常具有里程碑意义,并对后世创作产生影响。中国新诗在形式上的实验也在断断续续进行。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以民刊《原样》为主... 在一个有着强大的"重道轻文"传统的国度里,每一次形式革命都是对文学独立性的巨大尊重,因此也通常具有里程碑意义,并对后世创作产生影响。中国新诗在形式上的实验也在断断续续进行。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以民刊《原样》为主要阵地,集结了一批在理论上明确提出形式实验主张,并在创作中自觉将之实践的诗人。周亚平是其中的代表。他认为,对于诗歌来说,只有"形式"才是最重要的,而"思想"是有限的,是一种"肤浅"的束缚。他的创作实践与理论呼应:首先在语言(文字)本身的实验上,以带有即时性、随意性、反复无常性的自由联想和诉诸感官的秾丽辞藻进行写作;其次在观察和呈现事物的方式上,抛开叙事和抒情,强调以"描写"来"恢复"事物的"具体姿态和基本成分",将对事物本身的兴趣置于任何伟大思想之上。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周亚平形式实验蕴含的其他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研究 周亚平 诗歌形式 新诗实验
下载PDF
《英语诗歌形式导论》评述
14
作者 王卓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0-160,共1页
关键词 英语诗歌 诗歌形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导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系统研究 教学领域 基础理论
下载PDF
论诗歌形式的演变——中国新诗形式的来龙去脉
15
作者 吴奔星 《社会科学辑刊》 1985年第3期134-144,共11页
本文追根溯源,精审地考察了我国诗歌形式演变的历史.据此作者认为,我国三千年的诗史,从诗歌的内在的因素看,抒情诗是主体,叙事诗不发达;从外在的因素看,影响较大的是那些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格律诗.只是从"五四"以来的现当代... 本文追根溯源,精审地考察了我国诗歌形式演变的历史.据此作者认为,我国三千年的诗史,从诗歌的内在的因素看,抒情诗是主体,叙事诗不发达;从外在的因素看,影响较大的是那些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格律诗.只是从"五四"以来的现当代文学开始,自由诗才占上风,成了新诗的主流.但以自由诗为主体的新诗.始终没有获得绝大多数读者的欢迎.六十多年来,五四以来的新诗在形式上老是在自由诗与格律诗之间反复、徘徊,未能建立象唐诗、宋词、元曲那样代表一个时代、影响深远的权威的诗歌形式,是和未能正确对待诗歌的民族传统有关的.任何新形式的产生,总是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的,把民族传统和外来经验结合起来的.只继承传统而忽视创新,或者专意创新而排斥传统,都是片面的,行不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律诗 诗歌形式 自由诗体 诗歌现代化 叙事诗 抒情诗 民族传统 体裁形式 正确对待 唐诗
下载PDF
菲利普·弗瑞诺诗歌形式研究综述
16
作者 曹良成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02-103,共2页
美国革命诗人菲利普·弗瑞诺号称"美国诗歌之父",国外弗瑞诺研究重视立传,国内弗瑞诺研究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有关菲利普·弗瑞诺诗歌形式的研究比较分散,从国外研究现状和国内研究现状两个方面系统综述菲利普·... 美国革命诗人菲利普·弗瑞诺号称"美国诗歌之父",国外弗瑞诺研究重视立传,国内弗瑞诺研究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有关菲利普·弗瑞诺诗歌形式的研究比较分散,从国外研究现状和国内研究现状两个方面系统综述菲利普·弗瑞诺诗歌形式研究的现状,以期为我国弗瑞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弗瑞诺 诗歌形式 综述
下载PDF
诗歌形式翻译四模型
17
作者 华有杰 《贺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48-54,共7页
在翻译诗歌的过程中,源语诗歌所蕴含的元文学作品的不同形式要求有不同的翻译或改写策略,其前提是把特定诗歌的对应元文学作品的形成理解成为一种广义的翻译过程。对诗歌元形式作品聚焦点不同而形成了四种诗歌形式翻译的不同策略模型:... 在翻译诗歌的过程中,源语诗歌所蕴含的元文学作品的不同形式要求有不同的翻译或改写策略,其前提是把特定诗歌的对应元文学作品的形成理解成为一种广义的翻译过程。对诗歌元形式作品聚焦点不同而形成了四种诗歌形式翻译的不同策略模型:模拟形式翻译模型、类比形式翻译模型、内容派生形式翻译模型和非常规翻译模型。每一种翻译模型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成功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形式翻译 诗歌翻译模型 元文学作品
下载PDF
关于郭沫若“内在律”理论的再思考——兼论现代汉语诗歌形式建设
18
作者 李卫涛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73-76,共4页
郭沫若"内在律"理论的代表作是《凤凰涅槃》,其特点是大量使用反复、排比、复沓等句式,配合了诗歌内在情绪的自然消涨。《凤凰涅槃》使用"内在律"创作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诗行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它的外在诗... 郭沫若"内在律"理论的代表作是《凤凰涅槃》,其特点是大量使用反复、排比、复沓等句式,配合了诗歌内在情绪的自然消涨。《凤凰涅槃》使用"内在律"创作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诗行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它的外在诗形具有特殊性,需要特定的诗歌情绪作为根底,所以大部分的新诗作品并不能使用这样的写作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凤凰涅槃》 内在律 诗歌形式
下载PDF
诗歌形式秩序的寻求——“新月诗派”新论(下)
19
作者 王光明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4-49,共6页
“新月派”与“新月诗派”不是同一个概念。新月诗派在“新诗”史中的独特意义,是“新诗”经过第一代诗人的语言与内容革命之后,第一次自觉地从诗的本体要求出发重新面对诗歌形式和语言要求,关心诗歌的特殊言说方式。他们是“新诗”史... “新月派”与“新月诗派”不是同一个概念。新月诗派在“新诗”史中的独特意义,是“新诗”经过第一代诗人的语言与内容革命之后,第一次自觉地从诗的本体要求出发重新面对诗歌形式和语言要求,关心诗歌的特殊言说方式。他们是“新诗”史上的第二代诗人,追求现代经验的形式化,体现了从个人意识的觉醒到诗歌本体意识觉醒的重大转变,给“新诗”带来了诗情的内敛和艺术的价值。其历史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提出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建行建节原则;二、发现了现代汉语诗歌节奏的基本单位:“音组”;三、引进了有参照价值的西方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形式 新月诗派 诗的格律 建行建节 音节与音组
下载PDF
霍姆斯翻译理论视角下中国古典诗歌形式的翻译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心怡 《莆田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9-72,共4页
指出汉诗形式的翻译是译诗的难点,以霍姆斯提出的诗歌翻译理论为依据,就中国古典诗歌形式的可译性、翻译手法等,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霍姆斯 诗歌形式 中国古诗 英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