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仿、表现、客观、实用——诗歌本体论的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林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96-99,104,共5页
从世界、作者、文本、读者四个角度入手,对诗歌本体论的模仿论、表现论、客观论、实用论进行论证,阐释诗歌的多元本质和地位,厘清诗歌本体论发展的历史脉络。模仿论从客观世界出发,认为诗歌是对客观世界的模仿;表现论从作者的角度出发,... 从世界、作者、文本、读者四个角度入手,对诗歌本体论的模仿论、表现论、客观论、实用论进行论证,阐释诗歌的多元本质和地位,厘清诗歌本体论发展的历史脉络。模仿论从客观世界出发,认为诗歌是对客观世界的模仿;表现论从作者的角度出发,认为诗歌是作者情感、直觉、想象的表达;客观论从文本角度出发,认为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与符号;实用论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认为诗歌是寓教于乐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本体 模仿论 表现论 客观论 实用论
下载PDF
诗歌本体研究的扎实拓展——评王泽龙《现代汉语与现代诗歌研究》
2
作者 王雪松 任诗盈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王泽龙教授编著的《现代汉语与现代诗歌研究》于2017年12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是从语言知识与语言修辞的视角考察诗歌形式问题,从语言物质基础探究现代诗歌的发生问题。对新诗创作来说,该书对其未来走向具有镜鉴意义;对诗... 王泽龙教授编著的《现代汉语与现代诗歌研究》于2017年12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是从语言知识与语言修辞的视角考察诗歌形式问题,从语言物质基础探究现代诗歌的发生问题。对新诗创作来说,该书对其未来走向具有镜鉴意义;对诗歌研究而言,该书是诗歌本体研究的扎实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歌 诗歌形式 诗歌本体 长江文艺出版社 诗歌研究 语言修辞 现代汉语 新诗创作
下载PDF
诗与科学互通——作为构成诗歌本体的一种因素
3
作者 庄伟杰 《写作》 2011年第10期3-5,共3页
诗是诗,科学是科学,两者看似风牛马不相及。因为诗歌与讲究逻辑的、实证的、精确的科学的确不同,更讲求虚幻的、模糊的、感觉的东西,这是自然与人在描述中的极化。其实,两者间存在着既相反又相通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 诗歌本体 科学 自然与人 虚幻
下载PDF
从朦胧到朦胧后的诗歌本体倾向的转移
4
作者 文安乐 《科教文汇》 2007年第07X期162-162,166,共2页
本体论是西方哲学界思想界的一个传统,它关注的是一个事物之所以成其为一个事物本身的本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诗歌历经了多个时期的动荡与发展,在这些不同时期诗歌本身表征了不同的本体论倾向。再回顾这段本体论倾向转移的历史,对我... 本体论是西方哲学界思想界的一个传统,它关注的是一个事物之所以成其为一个事物本身的本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诗歌历经了多个时期的动荡与发展,在这些不同时期诗歌本身表征了不同的本体论倾向。再回顾这段本体论倾向转移的历史,对我们把握诗学史、同时前瞻现代诗歌的发展,具体重大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本体 朦胧 朦胧后 主体意念 文本
下载PDF
略论诗歌本体的审美特质
5
作者 柯秀经 《西江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58-61,共4页
诗歌本体美 ,表现出鲜明的审美特质。诗歌美是诗艺术的整体性美 。
关键词 诗歌本体 审美特质 审美价值 生活感受
下载PDF
古代诗歌本体论之三种命题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疏影 吴建民 《河池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39-42,共4页
"诗言志"、"诗缘情"和"诗达义"三个理论命题构成了古代诗歌本体论的体系框架。古代既有"言志"之诗,又有"缘情"之诗,而"言志"诗和"缘情"诗又都包蕴着思想意义,&q... "诗言志"、"诗缘情"和"诗达义"三个理论命题构成了古代诗歌本体论的体系框架。古代既有"言志"之诗,又有"缘情"之诗,而"言志"诗和"缘情"诗又都包蕴着思想意义,"志"、"情"、"义"是构成古代诗歌本体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命题显示了古代诗歌本体论的多元化特点,共同诠释了古代诗歌的本质属性,建构了古代诗歌本体论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本体 诗言志 诗缘情 诗达义
下载PDF
系统的诗歌本体论——评《诗歌美学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明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1-62,60,共3页
中国当代诗歌走过一条由“政治附属物”而“回到人自身”,再由“回到人自身”而“回到诗本身”的发展道路。当诗歌被当作政治工具时,它失去了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回到人自身,是诗歌对其作为政治工具的反动,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诗歌自... 中国当代诗歌走过一条由“政治附属物”而“回到人自身”,再由“回到人自身”而“回到诗本身”的发展道路。当诗歌被当作政治工具时,它失去了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回到人自身,是诗歌对其作为政治工具的反动,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诗歌自身的特点,表现出诗人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激情。但“回到人自身”,只是揭示了诗歌描写的题材内容,部分地反映出诗歌的本质内涵,并且这种反映是模糊不确定的。诗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理想 题材内容 审美功能 审美因素 理论与实践 形式规律 诗歌本体 诗歌美学 诗歌理论 发展道路
下载PDF
兰色姆新批评理论中的诗歌本体论解析
8
作者 张月 王婷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71-73,共3页
1941年,约翰·克劳·兰色姆发表了他作为新批评派领军人物的代表作《新批评》一书。此书为不仅为新批评派正式定名,同时也成为新批评派的理论基础。兰色姆对理查兹、艾略特和温斯特等新批评派理论家进行了深入透彻的评述,而他... 1941年,约翰·克劳·兰色姆发表了他作为新批评派领军人物的代表作《新批评》一书。此书为不仅为新批评派正式定名,同时也成为新批评派的理论基础。兰色姆对理查兹、艾略特和温斯特等新批评派理论家进行了深入透彻的评述,而他本人的诗歌本体论则在对几位批评家的批评中得到了清晰的阐述。在最后一章"呼唤:本体批评家"中,兰色姆通过对意义和格律的讨论定义出自己的诗歌本体论并提出了著名的结构-肌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克劳·兰色姆 新批评 诗歌本体 结构一肌质论
下载PDF
陈三立的诗歌本体论
9
作者 张晓伟 《大舞台》 2011年第8期290-291,共2页
陈三立的诗论大量地涉及到诗歌本体论。这在诗论偏向于论述文学形式、美学风格的清末民初,是比较独特的。目前学界比较注意陈三立的"养气作诗"说。而实际上,具体分析的话,陈三立的诗歌本体论应该分为"孤愤"说和&qu... 陈三立的诗论大量地涉及到诗歌本体论。这在诗论偏向于论述文学形式、美学风格的清末民初,是比较独特的。目前学界比较注意陈三立的"养气作诗"说。而实际上,具体分析的话,陈三立的诗歌本体论应该分为"孤愤"说和"摹状天地"说两个方面。"孤愤"说中,"孤"和"愤"二者同等重要,"孤"的状态尤为值得注意。"摹状天地"说则不是客观的描摹自然,而是有诗人强烈的主观性参与;引向的也是一种深微幽隐的美学风格,而不像传统的"天人合一"说一样引向淡远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三立 诗歌本体 孤愤 摹状天地
下载PDF
白居易诗歌本体论命题之内涵、价值及经学影响
10
作者 刘疏影 吴建民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95-97,共3页
"根情"、"实义"说是白居易诗歌本体论的基本命题,这一命题将诗歌本体确立于感情与思想的基础之上,从而完善了古代诗歌本体论。"根情"、"实义"说既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又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不但揭... "根情"、"实义"说是白居易诗歌本体论的基本命题,这一命题将诗歌本体确立于感情与思想的基础之上,从而完善了古代诗歌本体论。"根情"、"实义"说既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又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不但揭示了古代诗歌的本质特征,而且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白居易的诗歌本体论也受到经学思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本体 命题 经学
下载PDF
论刘熙载《诗概》对古代诗歌本体论的继承和发展
11
作者 张芸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3-66,共4页
刘熙载在其作品《艺概》的"诗概"一节中,概述了诗"言志"、"缘情"、"理义"为本这三种本体论。这是他对传统的诗学本体论中"言志为本"、"缘情为本"、"理义为本"... 刘熙载在其作品《艺概》的"诗概"一节中,概述了诗"言志"、"缘情"、"理义"为本这三种本体论。这是他对传统的诗学本体论中"言志为本"、"缘情为本"、"理义为本"的继承,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概》 言志 缘情 理义 诗歌本体
下载PDF
浅析袁可嘉“新诗现代化”中的“诗歌本体论”
12
作者 方子祎 肖丽华 《戏剧之家》 2022年第4期189-190,共2页
袁可嘉是"中国新诗"派的代表诗人和诗歌理论家,"新诗现代化"是他主要的诗学思想,包括诗歌本体论、诗的有机论、诗的戏剧化论等,在现代诗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其中诗歌本体论是串联新诗现代化的一个主题,可以说... 袁可嘉是"中国新诗"派的代表诗人和诗歌理论家,"新诗现代化"是他主要的诗学思想,包括诗歌本体论、诗的有机论、诗的戏剧化论等,在现代诗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其中诗歌本体论是串联新诗现代化的一个主题,可以说是所有理论的基础。本文试从诗歌本体论的理论论述、影响来源和美学意义三个方面,浅析新诗现代化中的诗歌本体论,以丰富文学史上对袁可嘉的多元化研究,也对平衡现今诗歌的审美提供一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可嘉 诗歌本体 新诗现代化
下载PDF
浅析王夫之诗学的诗歌本体论
13
作者 肖观德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19-121,共3页
王夫之诗学的诗歌本体论既吸收了前人的诗学思想也有所创新,是一种总结性的诗学理论。诗歌本体论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一方面将诗歌与其他文体和学科界分开来。另一方面,对诗以言理为主的宋代诗学观念予以纠偏。王夫之提出的"以显... 王夫之诗学的诗歌本体论既吸收了前人的诗学思想也有所创新,是一种总结性的诗学理论。诗歌本体论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一方面将诗歌与其他文体和学科界分开来。另一方面,对诗以言理为主的宋代诗学观念予以纠偏。王夫之提出的"以显而函微"与"以事而函理"是诗达情的主要艺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诗歌本体 诗达情的艺术方法
下载PDF
诗与政治互涉——构成诗歌本体的多种因素之一
14
作者 庄伟杰 《写作》 2012年第1期12-14,共3页
谈论诗与政治的关系,是令人头疼的一件事,也是一个相当棘手的话题。但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诗学课题。在当下这个由政治文化、审美文化、商业(大众)文化"三分天下"而并存的文学与文化格局中,作为审美文化范畴的诗歌,主要体现在本身的... 谈论诗与政治的关系,是令人头疼的一件事,也是一个相当棘手的话题。但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诗学课题。在当下这个由政治文化、审美文化、商业(大众)文化"三分天下"而并存的文学与文化格局中,作为审美文化范畴的诗歌,主要体现在本身的自律与他律、无功利与功利性之间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本体 政治文化 互涉 审美文化 自律与他律 文化格局 文化范畴 功利性
下载PDF
钟嵘对诗歌本体的美学阐释
15
作者 普列文 《河池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24-29,62,共7页
钟嵘《诗品》作为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建构了完整的、系统的文艺美学思想体系,钟嵘在《诗品》提出了众多的概念,这些概念都可以归结到诗歌本质论当中来,它包括诗歌本体论、诗歌本体结构论、诗歌本体过程论三个方面,钟嵘认为诗歌的... 钟嵘《诗品》作为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建构了完整的、系统的文艺美学思想体系,钟嵘在《诗品》提出了众多的概念,这些概念都可以归结到诗歌本质论当中来,它包括诗歌本体论、诗歌本体结构论、诗歌本体过程论三个方面,钟嵘认为诗歌的本质在于"气"引发人的情感,表达欲望促使诗歌的产生,诗歌的快感源于对"气"的完整体现,钟嵘把诗歌的审美结构分为"言"和"言外之意"两个层面,把诗歌的这两个层次的连接视为"直寻"和"自然"的结果,钟嵘对诗歌本质的这种深刻阐释,对中国古代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嵘 诗歌本体 阐释
下载PDF
拓展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诗品》中的诗歌本体隐喻和评价隐喻 被引量:2
16
作者 蓝纯 白亦玄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60,共13页
本文从认知视角出发,运用K9vecses(2020)的拓展概念隐喻理论(ECMT),并结合Pragglejaz Group(2007)的隐喻识别法,识别并分析钟嵘《诗品》中的比喻表达,有如下发现:1)这些比喻表达背后的概念隐喻可归为七条诗歌本体隐喻:[诗是人],[诗是植... 本文从认知视角出发,运用K9vecses(2020)的拓展概念隐喻理论(ECMT),并结合Pragglejaz Group(2007)的隐喻识别法,识别并分析钟嵘《诗品》中的比喻表达,有如下发现:1)这些比喻表达背后的概念隐喻可归为七条诗歌本体隐喻:[诗是人],[诗是植物],[诗是工艺品],[诗是食物],[诗是发光体],[诗是天气现象],[诗是动物];2)这些本体隐喻将始源域的一些突出特征及人们对这些特征的评价投射于诗歌,形成相应的诗歌评价隐喻,如:[健壮为好/病弱为不好],[茂盛为好/繁芜为不好]等;3)《诗品》中的诗歌本体隐喻表现出很强的中国文化属性,比如织品、玉器、龙凤等文化符号的使用以及对纵向空间维度的强调;4)《诗品》中诗歌评价隐喻所显示出的诗歌审美与今时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品》 诗歌本体隐喻 诗歌评价隐喻 拓展概念隐喻理论
原文传递
兰色姆“诗歌本体论”与康德美学
17
作者 张婷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9,156,共11页
新批评代表人物兰色姆自称继承了康德思想,但其"诗歌本体论"却对康德美学实施了改造。从艺术自律论看,康德"美的无功利说"强调审美愉悦的主观普遍可传达性,兰色姆则认为诗歌作为独立的价值领域应重建客观的、异质的... 新批评代表人物兰色姆自称继承了康德思想,但其"诗歌本体论"却对康德美学实施了改造。从艺术自律论看,康德"美的无功利说"强调审美愉悦的主观普遍可传达性,兰色姆则认为诗歌作为独立的价值领域应重建客观的、异质的"世界肉体"。从语言论看,康德"艺术美"通过感性想象力与智性概念的协同发动、在追求概念的完善性中企及"理性理念"的象征,而兰色姆以诗歌"肌质"所代表的感性话语对抗概念确定性的"构架",推崇意义的多种可能性和含混。从认识论看,康德将审美导向主观普遍性,艺术与科学共同将人类引向超验的理性世界,而兰色姆则坚持以艺术的感性和具体性反对科学理性,强调诗歌超越并取代科学认识世界本真的能力。康德美学主张中的"以美启真"发展为兰色姆的"以美代真",反映出美国南方农业主义者以保守的地方主义美学对抗进步理性和工业化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克娄·兰色姆 诗歌本体 康德 判断力批判 南方农业主义
原文传递
从本体看中国古典诗歌对新诗的影响
18
作者 张永刚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49-54,共6页
历来中国新诗被视为受西方诗歌影响而远离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新体。其实这只是一种表象。本文从本体角度阐明了中国古典诗歌对新诗的诸多影响,认为正是古典诗学的滋育和制约才造就了新诗特定的价值观念和诗美流向。因此新诗变革的各种... 历来中国新诗被视为受西方诗歌影响而远离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新体。其实这只是一种表象。本文从本体角度阐明了中国古典诗歌对新诗的诸多影响,认为正是古典诗学的滋育和制约才造就了新诗特定的价值观念和诗美流向。因此新诗变革的各种优劣现象都可以在古典诗学中找到其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本体 中国古典诗歌 新诗 情感体验 内容和形式
下载PDF
形似与神似,求真与求美——从本体诗歌翻译理论的角度分析江枫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翻译
19
作者 彭焱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5年第1期91-94,共4页
本体诗歌翻译理论主要探讨译文与原文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关系。译文与原文应该达到形似还是神似,译者应该求真还是求美,这是翻译界一直争论的话题。按照"形似与神似,求真与求美"的关系来分析江枫先生对艾米莉·狄金森的两... 本体诗歌翻译理论主要探讨译文与原文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关系。译文与原文应该达到形似还是神似,译者应该求真还是求美,这是翻译界一直争论的话题。按照"形似与神似,求真与求美"的关系来分析江枫先生对艾米莉·狄金森的两首诗歌"暴风雨夜"和"篱笆那边"的翻译,可以看出,标点符号、遣词、诗歌的韵式和诗人的创作风格等方面体现了江枫译文的特点和风格:译文选词简单但富有张力,行文简约而内敛,与原诗风格颇似;但由于过于追求简约而稍显生硬和晦涩。总之,江枫的译文是形似与神似结合的典范,体现其"形似而后神似"的主张以及"简约而忠实"的风格,但并未完全实现"求真与求美"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诗歌翻译理论 艾米莉·狄金森 江枫 形似 神似 求真 求美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情感本体的迁移
20
作者 张艳存 《青年与社会(下)》 2014年第11期362-362,共1页
在中国美学史上,伴随着审美境界由偏于外在之物发展到心物和谐,然后再发展到偏于个体情感的变化,中国审美艺术情感本体经历了由集体主体到理性主体,再到感性主体的迁移的过程。把“志”视为诗歌艺术的情感本体,在先秦两汉时期时期... 在中国美学史上,伴随着审美境界由偏于外在之物发展到心物和谐,然后再发展到偏于个体情感的变化,中国审美艺术情感本体经历了由集体主体到理性主体,再到感性主体的迁移的过程。把“志”视为诗歌艺术的情感本体,在先秦两汉时期时期是诗人的主导美学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缘情”说取代“言志”说,审美艺术情感本体由集体主体开始向理性主体迁移,然后由理性主体再向感性主体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艺术情感本体 以“情”代“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