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谢灵运到宫体诗:"声色"与"性情"关系动力下的诗运转关
1
作者
李华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5-203,共9页
从谢灵运到永明新诗之间的诗运"转关",其根源在于"声色"与"性情"间内在关系的变化.在"声色"凸显的总体要求下,诗歌在"辞"与"声"之间的选择呈现矛盾,而谢灵运诗与永明新诗...
从谢灵运到永明新诗之间的诗运"转关",其根源在于"声色"与"性情"间内在关系的变化.在"声色"凸显的总体要求下,诗歌在"辞"与"声"之间的选择呈现矛盾,而谢灵运诗与永明新诗对这一矛盾作了不同处理.谢诗受"情"的支配选择词语,其性情与山水声色之间的宕变关系表现为用词的曲折、繁累;至永明时期沈约、王融、谢朓等人,物象声色得以凸显,使声律的实践变得更为容易,但"物观"尚不能完全符合声律,从而制约了声律;至宫体诗人,女性、物、情三者系于女性一身的紧密相关性,为句式情态提供了无限可能,也为声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
运
永明体
宫体
诗
诗运转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晋宋之际的诗运转关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澧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82-85,共4页
文论史上的“义熙诗风”与“元嘉诗风”,人为地把浑然为一的诗风演进按照朝代一分为二。其实,晋宋之际,由作者构成而论,超凡脱俗的名士群体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正是才艺出众的文士群体的天下;据审美趋向而言,名士钟情于清谈,争胜于谈锋,...
文论史上的“义熙诗风”与“元嘉诗风”,人为地把浑然为一的诗风演进按照朝代一分为二。其实,晋宋之际,由作者构成而论,超凡脱俗的名士群体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正是才艺出众的文士群体的天下;据审美趋向而言,名士钟情于清谈,争胜于谈锋,大都重理而轻文,而诗人钟情于吟咏,竞逐于才藻,往往重文而轻理。晋宋的诗运转关,使“情”、“采”向文学复归,体现出诗骚传统的归位,意味着中古文学在晋宋之际的新生,为南朝文学的兴盛提供了方向性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熙
诗
风”
“元嘉
诗
风”
作者构成
审美趋向
诗运转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礼乐兴衰与晋宋之际“诗运转关”别解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学军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25,共5页
在东晋礼乐之衰和晋宋之交礼乐之兴的背景下,礼乐兴衰变化对诗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礼乐复兴促成了刘宋诗歌创作的繁荣,包括诗歌题材的扩大、内容的丰富、宫廷诗风的形成、诗歌语言和形式的更新、诗乐联系的紧密及文人乐府诗创作的繁荣...
在东晋礼乐之衰和晋宋之交礼乐之兴的背景下,礼乐兴衰变化对诗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礼乐复兴促成了刘宋诗歌创作的繁荣,包括诗歌题材的扩大、内容的丰富、宫廷诗风的形成、诗歌语言和形式的更新、诗乐联系的紧密及文人乐府诗创作的繁荣等。这些都是对以玄言诗为主导的东晋诗坛的反拨,促进了南朝诗歌基本美学风貌的形成,"诗运转关"也由此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
兴衰
晋宋之际
诗运转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运转关背景下陶渊明诗歌叙事功能研究
4
作者
吕辛福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9-13,17,共6页
对陶渊明诗歌的解读历来偏重分析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本文尝试在晋宋诗运转关背景下,结合诗歌文人化的历史发展进程,研究陶诗在叙事功能方面对传统乐府诗和文人诗的创新及推动作用,利用具体的统计数据和诗歌文本,分析陶诗在人物形象、...
对陶渊明诗歌的解读历来偏重分析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本文尝试在晋宋诗运转关背景下,结合诗歌文人化的历史发展进程,研究陶诗在叙事功能方面对传统乐府诗和文人诗的创新及推动作用,利用具体的统计数据和诗歌文本,分析陶诗在人物形象、诗歌标题、叙事手法、叙事语言等方面的叙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叙事
诗运转关
诗
歌文人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朝“诗运转关”中的颜延之——兼谈颜延之诗体演进之功
5
作者
张煜
孟庆丽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64-469,共6页
通过追溯史部文献对颜延之的评价和集部文献对颜延之诗作的选录情况,阐述了颜延之作为“庙堂诗人”的诗坛地位;从诗歌写法转变的视角分析了颜延之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诗谈玄的不良风气,成为近体诗定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反思了历史...
通过追溯史部文献对颜延之的评价和集部文献对颜延之诗作的选录情况,阐述了颜延之作为“庙堂诗人”的诗坛地位;从诗歌写法转变的视角分析了颜延之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诗谈玄的不良风气,成为近体诗定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反思了历史上的“颜谢优劣论”,指出谢灵运诗歌与颜延之诗歌分别代表了“感发兴会”与“思索安排”两种不同的创作思路,认为颜延之的诗歌为诗歌体式的演进过程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路径,相较之下更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诗运转关
颜延之
谢灵
运
诗
体演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运转关:论汤惠休诗歌的诗学意义
6
作者
李杰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75-83,共9页
刘宋时期诗风大变,被称为“诗运转关”,汤惠休是此期的殿军。他学习吴歌、曹植、楚辞而新变,以“缘情”的文学本质论和“芙蓉出水”的诗学观念,引领诗坛向重视情感、自然平易方向转变。汤惠休完成了诗歌的世俗化历程,是宫体诗的先驱,是...
刘宋时期诗风大变,被称为“诗运转关”,汤惠休是此期的殿军。他学习吴歌、曹植、楚辞而新变,以“缘情”的文学本质论和“芙蓉出水”的诗学观念,引领诗坛向重视情感、自然平易方向转变。汤惠休完成了诗歌的世俗化历程,是宫体诗的先驱,是齐梁诗歌句式定型的促进者;而作为僧人,他又是释子作艳辞的先驱,是僧俗以诗交友的典范。汤惠休诗韵波及后世,历千载而不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运转关
汤惠休
诗
学意义
南朝文学
禅
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诗学之转关因革与“四元”范式创生
被引量:
1
7
作者
潘链钰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2期105-112,共8页
现代学者马一浮超越陈衍,在"诗运转关"命题上扩"三元"而提"四元",此说成为概括中国诗学范式转变之新观念。但马氏之"四元"指向存在脱节。"四元"转关之枢机应为"颜谢""...
现代学者马一浮超越陈衍,在"诗运转关"命题上扩"三元"而提"四元",此说成为概括中国诗学范式转变之新观念。但马氏之"四元"指向存在脱节。"四元"转关之枢机应为"颜谢""李杜""韩白""苏黄"。更为重要的是,此"四元"转关之生成,既是返景复照于前元语境而脱尘发晖为新元模式,又在不同时期汲引儒释道三教文化而融成新的诗心灵台,还以张力骈移之特征建构中国诗学两仪相利之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诗
学
诗运转关
“四元”范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谢灵运到宫体诗:"声色"与"性情"关系动力下的诗运转关
1
作者
李华伟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5-203,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法华信仰与文学”(17CZW03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从谢灵运到永明新诗之间的诗运"转关",其根源在于"声色"与"性情"间内在关系的变化.在"声色"凸显的总体要求下,诗歌在"辞"与"声"之间的选择呈现矛盾,而谢灵运诗与永明新诗对这一矛盾作了不同处理.谢诗受"情"的支配选择词语,其性情与山水声色之间的宕变关系表现为用词的曲折、繁累;至永明时期沈约、王融、谢朓等人,物象声色得以凸显,使声律的实践变得更为容易,但"物观"尚不能完全符合声律,从而制约了声律;至宫体诗人,女性、物、情三者系于女性一身的紧密相关性,为句式情态提供了无限可能,也为声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
谢灵
运
永明体
宫体
诗
诗运转关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晋宋之际的诗运转关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澧华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82-85,共4页
文摘
文论史上的“义熙诗风”与“元嘉诗风”,人为地把浑然为一的诗风演进按照朝代一分为二。其实,晋宋之际,由作者构成而论,超凡脱俗的名士群体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正是才艺出众的文士群体的天下;据审美趋向而言,名士钟情于清谈,争胜于谈锋,大都重理而轻文,而诗人钟情于吟咏,竞逐于才藻,往往重文而轻理。晋宋的诗运转关,使“情”、“采”向文学复归,体现出诗骚传统的归位,意味着中古文学在晋宋之际的新生,为南朝文学的兴盛提供了方向性的保障。
关键词
“义熙
诗
风”
“元嘉
诗
风”
作者构成
审美趋向
诗运转关
Keywords
“Yi- xi Poetic Style ”
“Yuan-jia Poetic Style”
writer composition
aesthetic tendency
orientation shift of poetry driv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礼乐兴衰与晋宋之际“诗运转关”别解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学军
机构
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25,共5页
基金
南阳师范学院科研专项资助项目"汉魏六朝礼乐兴衰与文学演变研究"(70601)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先秦两汉礼制与文学研究"(2014-qn-639)
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资助项目"先唐礼制与文学发微"(2012)
文摘
在东晋礼乐之衰和晋宋之交礼乐之兴的背景下,礼乐兴衰变化对诗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礼乐复兴促成了刘宋诗歌创作的繁荣,包括诗歌题材的扩大、内容的丰富、宫廷诗风的形成、诗歌语言和形式的更新、诗乐联系的紧密及文人乐府诗创作的繁荣等。这些都是对以玄言诗为主导的东晋诗坛的反拨,促进了南朝诗歌基本美学风貌的形成,"诗运转关"也由此而生。
关键词
礼乐
兴衰
晋宋之际
诗运转关
Keywords
Etiquette and Music System
rise and fall
Jin and Song Dynasty
poetry change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运转关背景下陶渊明诗歌叙事功能研究
4
作者
吕辛福
机构
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
出处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9-13,17,共6页
基金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陶渊明诗歌的叙事学研究"(编号2013184)成果之一
文摘
对陶渊明诗歌的解读历来偏重分析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本文尝试在晋宋诗运转关背景下,结合诗歌文人化的历史发展进程,研究陶诗在叙事功能方面对传统乐府诗和文人诗的创新及推动作用,利用具体的统计数据和诗歌文本,分析陶诗在人物形象、诗歌标题、叙事手法、叙事语言等方面的叙事特征。
关键词
陶渊明
叙事
诗运转关
诗
歌文人化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朝“诗运转关”中的颜延之——兼谈颜延之诗体演进之功
5
作者
张煜
孟庆丽
机构
辽宁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64-469,共6页
基金
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11AYY005)。
文摘
通过追溯史部文献对颜延之的评价和集部文献对颜延之诗作的选录情况,阐述了颜延之作为“庙堂诗人”的诗坛地位;从诗歌写法转变的视角分析了颜延之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诗谈玄的不良风气,成为近体诗定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反思了历史上的“颜谢优劣论”,指出谢灵运诗歌与颜延之诗歌分别代表了“感发兴会”与“思索安排”两种不同的创作思路,认为颜延之的诗歌为诗歌体式的演进过程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路径,相较之下更具意义。
关键词
南朝
诗运转关
颜延之
谢灵
运
诗
体演进
Keywords
the Southern Dynasty
poetry changes
Yan Yanzhi
Xie Lingyun
evolution of poetic style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运转关:论汤惠休诗歌的诗学意义
6
作者
李杰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75-83,共9页
基金
上海师范大学一流研究生教育项目(2-310003)。
文摘
刘宋时期诗风大变,被称为“诗运转关”,汤惠休是此期的殿军。他学习吴歌、曹植、楚辞而新变,以“缘情”的文学本质论和“芙蓉出水”的诗学观念,引领诗坛向重视情感、自然平易方向转变。汤惠休完成了诗歌的世俗化历程,是宫体诗的先驱,是齐梁诗歌句式定型的促进者;而作为僧人,他又是释子作艳辞的先驱,是僧俗以诗交友的典范。汤惠休诗韵波及后世,历千载而不衰。
关键词
诗运转关
汤惠休
诗
学意义
南朝文学
禅
诗
Keywords
poetry transfer
Tang Huixiu
poetic significance
literature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
Buddhist poetr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诗学之转关因革与“四元”范式创生
被引量:
1
7
作者
潘链钰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2期105-112,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周游三教视阈中的唐宋诗学转型研究”(项目号17CZW002)阶段性成果。
文摘
现代学者马一浮超越陈衍,在"诗运转关"命题上扩"三元"而提"四元",此说成为概括中国诗学范式转变之新观念。但马氏之"四元"指向存在脱节。"四元"转关之枢机应为"颜谢""李杜""韩白""苏黄"。更为重要的是,此"四元"转关之生成,既是返景复照于前元语境而脱尘发晖为新元模式,又在不同时期汲引儒释道三教文化而融成新的诗心灵台,还以张力骈移之特征建构中国诗学两仪相利之典范。
关键词
中国
诗
学
诗运转关
“四元”范式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谢灵运到宫体诗:"声色"与"性情"关系动力下的诗运转关
李华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晋宋之际的诗运转关
王澧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礼乐兴衰与晋宋之际“诗运转关”别解
王学军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诗运转关背景下陶渊明诗歌叙事功能研究
吕辛福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南朝“诗运转关”中的颜延之——兼谈颜延之诗体演进之功
张煜
孟庆丽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诗运转关:论汤惠休诗歌的诗学意义
李杰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中国诗学之转关因革与“四元”范式创生
潘链钰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