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晚”的语义分化及其演化历程
1
作者 冀丽光 宗守云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8-74,77,共8页
“早晚”的语义可以分化为“早和晚”和“早或晚”两个意义,分别对应时间名词和语气副词。时间名词“早晚”句法上有主位指称、宾位指称、定位修饰及状位修饰功能,语义上主要表实在、具体的状态或用于描述惯常事件,语用上具有话题指称... “早晚”的语义可以分化为“早和晚”和“早或晚”两个意义,分别对应时间名词和语气副词。时间名词“早晚”句法上有主位指称、宾位指称、定位修饰及状位修饰功能,语义上主要表实在、具体的状态或用于描述惯常事件,语用上具有话题指称、焦点指称及辅位修饰的功能。语气副词“早晚”句法上有饰句和饰谓的功能,语义上用于对未来事件的推测,主观性强,语用上具有突出焦点、表达情感和评价事件的价值。语气副词“早晚”是从时间名词“早晚”发展演变而来,经历了相邻句位、重新分析及类推扩展三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晚 语义分化 演化历程
下载PDF
“V起来”的语义分化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30
2
作者 齐沪扬 曾传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1,共9页
从共时角度看,"V起来"的功能已经分化,存在着一个由实到虚的连续统。本文重点讨论"V起来"的语义分化及表达特点,并对"V起来"各个意义的形成、发展及其内在联系做出解释。文章认为:"V起来"表示... 从共时角度看,"V起来"的功能已经分化,存在着一个由实到虚的连续统。本文重点讨论"V起来"的语义分化及表达特点,并对"V起来"各个意义的形成、发展及其内在联系做出解释。文章认为:"V起来"表示结果义、时体义与路径隐喻有关,前者是路径终点转喻路径整体,后者则凸显路径起点;"V起来"表示情态意义与起始时态的将来特征和"以身喻心"的隐喻有关;"V起来"的语义变化是一个主观性逐渐增强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起来 语义分化 主观性 隐喻 认知
原文传递
“一M比一M+VP”构式的语义分化、认知动因与语用功能 被引量:7
3
作者 吕峰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82,共9页
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系统内有两种同形的"一M比一M+VP"构式:具备量级序列的"一M比一M+VP"仍为实比,是递进性差比义构式;不具备量级序列的"一M比一M+VP"构式已经不再表示递进性差比义,而是现代汉语中的另... 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系统内有两种同形的"一M比一M+VP"构式:具备量级序列的"一M比一M+VP"仍为实比,是递进性差比义构式;不具备量级序列的"一M比一M+VP"构式已经不再表示递进性差比义,而是现代汉语中的另一独立构式,有其独特构式义——遍指性非差比义。该构式语义分化的内在动因是认知主体对意象图式不同成分或关系的突显及构建情景时不同的扫描方式。语用上,该构式有极强的表达气势,体现了强烈的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分化 认知动因 突显 扫描
原文传递
基于语义分化量表法对旅游景区感知形象的调研——以无锡灵山胜境景区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一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8-31,79,共5页
语义分化量表法可以用来更为间接的测量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得到较为清晰的目的地形象轮廓。本文通过语义分化量表法对无锡灵山胜境景区的感知形象进行调查,通过对形象项目的特征描述、差异分析和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包括游... 语义分化量表法可以用来更为间接的测量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得到较为清晰的目的地形象轮廓。本文通过语义分化量表法对无锡灵山胜境景区的感知形象进行调查,通过对形象项目的特征描述、差异分析和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包括游客对灵山景区感知形象轮廓,旅游者特征影响对景区形象的感知以及景区形象的安全性、保障性、内涵性、观赏性方面与游客游览体验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分化量表法:感知形象:旅游景区
下载PDF
“V开”的语义类型与“开”的语义分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孙鹏飞 裴蓓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年第7期54-56,共3页
“V开”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很常见,但对于“V开”中“开”的语法意义,学界研究较少,只有吕叔湘(1980)、刘月华(1998)等少数语法学家对其语法意义进行过归纳,本文主妻从共时角度对“V开”的语义类型与“开”的语义分化进行描写和... “V开”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很常见,但对于“V开”中“开”的语法意义,学界研究较少,只有吕叔湘(1980)、刘月华(1998)等少数语法学家对其语法意义进行过归纳,本文主妻从共时角度对“V开”的语义类型与“开”的语义分化进行描写和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分化 语义类型 语法意义 现代汉语 吕叔湘 法学家 共时
下载PDF
“X的X”构式的语义分化与认知分析
6
作者 王红厂 钟晓雯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14-117,122,共5页
"X的X"对举结构项之间存在合取和析取两种语义关系,[±同时性]则是并列项之间的这种语义分化的决定性因素,从认知上来看,具有[+同时性]的合取关系的"X的X"属于总括扫描,而具有[-同时性]的析取关系的"X的X&... "X的X"对举结构项之间存在合取和析取两种语义关系,[±同时性]则是并列项之间的这种语义分化的决定性因素,从认知上来看,具有[+同时性]的合取关系的"X的X"属于总括扫描,而具有[-同时性]的析取关系的"X的X"属于次第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似性 语义分化 同时性 总括扫描 次第扫描
下载PDF
基于语义分化理论的外语教师教学效能评价
7
作者 卢杰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06-110,共5页
教师教学效能是使教学具有有效性的因素和能力,是取得成功教学的先决条件。对外语教师教学效能进行有效测量与评价,确定不同的影响教学效能因素的强度,有利于外语教师效能感的培养,对外语教学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语义分化 外语教师 教学效能 测量与评价
下载PDF
主观性——客观性作为语义分化的理据——兼谈其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4
8
作者 黄蓓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7-105,共9页
本文考察了主观性与语义分化的关联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启示,发现主观性往往造就语言中的主一客分工,主观性一客观性是词义分化与构式分化的重要理据。就近义词而言,具有强主观性的成分往往与非主观成分呈互补态势;就多义词而言,同一成分... 本文考察了主观性与语义分化的关联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启示,发现主观性往往造就语言中的主一客分工,主观性一客观性是词义分化与构式分化的重要理据。就近义词而言,具有强主观性的成分往往与非主观成分呈互补态势;就多义词而言,同一成分往往兼司主一客功能,其用法语境呈“主一主”“客一客”分布倾向。近义构式的主一客分工表现为主观性构式同其上位构式间的分化效果,以及平行近义构式间的主一客分化效果。据此,主观性一客观性可视为语义分化的重要理据。对近义/多义分布的认知理据的挖掘,有助于发掘汉语中看似杂乱无章的现象背后的规律,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留学生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性一客观性 语义分化 语言教学
原文传递
“V+过”的语义分化及主观认知差异
9
作者 杨立君 《国际汉语学报》 2016年第1期134-140,共7页
从共时角度看,'过'的语义及语法功能已经分化,由实词发展到助词,由趋向动词表示位移动作隐喻到抽象领域,表示时间、思想等抽象事物的变化的助词,实际上是一个从实到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过'在语义分化的过程... 从共时角度看,'过'的语义及语法功能已经分化,由实词发展到助词,由趋向动词表示位移动作隐喻到抽象领域,表示时间、思想等抽象事物的变化的助词,实际上是一个从实到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过'在语义分化的过程中,分为完结体'过1'和经历体'过2'。本文重点讨论了表示完结意义的'V+过1'句式和表示经历意义的'V+过2'句式各自的表达特点,对二者发展变化的理据和联系做出解释。同时,本文还认为,可以用心理学上的人们的主观认知体验来解释二者的不同,'V+过1'句式侧重凸显动作的完结,表现动作进行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可以用认知心理学上'心智扫描'理论中的'顺序扫描'解释,而'V+过2'句式着重强调动作发生在过去的某一个点,强调经历过,因此可以用'总括扫描'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过1” “V+过2” 语义分化 主观认知体验
下载PDF
基于语义演变的现代汉语语素研究
10
作者 徐福坤 黄威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145,共6页
在注重常用词研究的背景下,考察常用语素的语义发展演变。“当”的引申义列表明,“当1dānɡ”的相关义项多表示动作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而“当1dànɡ”和“当2dànɡ”的相关义项多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实现。“当1dānɡ”和“当1d... 在注重常用词研究的背景下,考察常用语素的语义发展演变。“当”的引申义列表明,“当1dānɡ”的相关义项多表示动作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而“当1dànɡ”和“当2dànɡ”的相关义项多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实现。“当1dānɡ”和“当1dànɡ、当2dànɡ”的语音分化体现了先秦阶段汉语词汇积累的一种重要方式,由“当1dànɡ”分化出“当2dànɡ”则属于语义演变的具体化。语素的语义分化及其情状类型是研究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合成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素 语义演变 语义分化 情状类型
下载PDF
“一定”的虚化及两种语义的分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勇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605-609,共5页
"一定"最初表示"一经制定;一经确定",是个动词短语,始见于春秋时期。至宋代,它凝固成形容词"一定",表示"固定的、确定的、规定的"等意义。元明时期,形容词"一定"又虚化为副词"... "一定"最初表示"一经制定;一经确定",是个动词短语,始见于春秋时期。至宋代,它凝固成形容词"一定",表示"固定的、确定的、规定的"等意义。元明时期,形容词"一定"又虚化为副词"一定",并逐渐分化出两种语义:意志坚决;推测或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定 虚化 语义分化 动因
下载PDF
疑问句与副词"颇"的语义分化
12
作者 姜南 《汉语史学报》 2022年第2期29-36,共8页
汉魏六朝是副词"颇"最为活跃的时期,多种意义与用法并存,其中作语气副词表疑问,是中古新生的用法,与佛经翻译关系密切.本文试从句式与词义的互动角度,揭示中古兴起的"颇"字疑问句在副词"颇"语义分化与转... 汉魏六朝是副词"颇"最为活跃的时期,多种意义与用法并存,其中作语气副词表疑问,是中古新生的用法,与佛经翻译关系密切.本文试从句式与词义的互动角度,揭示中古兴起的"颇"字疑问句在副词"颇"语义分化与转折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或为推动"颇"由"少"义转向"多"义的主导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颇" 疑问句 语义分化 佛经翻译
原文传递
语义选择分化现象的生成句法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智义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9-106,共8页
英汉语中都存在一类特殊语义选择分化现象,动词可以选择不同名词作为对象。既往研究认为这种现象由词汇语义的自然属性决定。本研究经过实例拓展认为,起主导作用的是主要信息词项优选机制。在drink例中,优选后自然属性恰好匹配;在break... 英汉语中都存在一类特殊语义选择分化现象,动词可以选择不同名词作为对象。既往研究认为这种现象由词汇语义的自然属性决定。本研究经过实例拓展认为,起主导作用的是主要信息词项优选机制。在drink例中,优选后自然属性恰好匹配;在break例中,自然属性不匹配,语义调节机制和优选机制共同发挥作用。本研究以不同数量的DP结构来体现两例的结构差异,并认为break例中DP的语义自足和结构不可及提供了DP语段地位的实据;两个DP投射为D’P体现了不同的投射机制,即语义自足但能整合且有介词或连词维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选择分化 主要信息词项优选 语段 投射
下载PDF
“顶”字语义历时分化的认知解释
14
作者 储一鸣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1年第10期12-18,34,共8页
历时观察“顶”以“人体头的最上端”为本义呈三维放射状分化:战国中后期,类推心理作用近似概念域映射,出现“物体最高处”的所指意义,本义被泛化;魏晋至隋唐,名词潜动性特征被凸显、强化,出现“以头顶物”的动作义,随语用需要促动,在... 历时观察“顶”以“人体头的最上端”为本义呈三维放射状分化:战国中后期,类推心理作用近似概念域映射,出现“物体最高处”的所指意义,本义被泛化;魏晋至隋唐,名词潜动性特征被凸显、强化,出现“以头顶物”的动作义,随语用需要促动,在近似联想思维作用下又引申出“支撑”“冲撞”类语义;宋以后,“顶”语用扩张,主观性加强开始虚化,新增“副词”和“物量词”用法,这是语用语法化导致词语内部功能重新调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 语义分化 类推 语法化
下载PDF
汉日对比视角下非致使“在LVO”的语义及分化
15
作者 杨晓敏 冯予力 《外语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1,140,159,160,共12页
提示处所的介词“在”的句中位置、语义用法备受关注,但描写尚不完整。本文在汉日对比视角下,通过意象图式来表征非致使“在LVO”的语义分类,结合语义指向和动词特征的分析,发现非致使“在LVO”可对应日语格助词「で(提示事件发生处所)... 提示处所的介词“在”的句中位置、语义用法备受关注,但描写尚不完整。本文在汉日对比视角下,通过意象图式来表征非致使“在LVO”的语义分类,结合语义指向和动词特征的分析,发现非致使“在LVO”可对应日语格助词「で(提示事件发生处所)」「で(提示工具)」「から(提示起点)」「に(提示物体静态位置)」,证实了非致使“在LVO”的语义存在分化,该分化呈现出由动态到静态、由行为到结果的连续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LVO 汉日对比 意象图式 语义指向 语义分化
下载PDF
“动+趋1+宾+趋2”的语义及结构分析
16
作者 李强 《阿坝师专学报》 2000年第2期41-46,共6页
】本文从考察“VC1NC2”格式的成因入手 ,分析了该格式在现代汉语中的语义、结构和语音特点 ,比较了几种流行的分析方式的得与失 ,并且尝试性地提出了 C1和 C2具有语义分化的趋势 。
关键词 语义分化 结构分析 现代汉语 语法 "动+趋1+宾+趋2"句式 分析方式 语法教学 语音特点 语义特点
下载PDF
语气副词“可”的语义差异及内在联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慧慧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138-140,143,共4页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可"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根据语音差异,将其分为轻读和重读两类。"可"在轻读时有七种语义语用上的分类,在重读时有两种分类。其中,[+程度]义是较为特殊的,本文从原型范畴的角度探讨[+程度]义与其...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可"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根据语音差异,将其分为轻读和重读两类。"可"在轻读时有七种语义语用上的分类,在重读时有两种分类。其中,[+程度]义是较为特殊的,本文从原型范畴的角度探讨[+程度]义与其他用法的差异与联系,并结合范畴化理论讨论这些不同语义的内在关联以及语音形式对各语法意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 语气副词 语义 语用 原型范畴 语义分化
下载PDF
「付く」语义扩展认知过程初探
18
作者 刘苏曼 《日语知识》 2012年第4期10-12,共3页
一、多义词「付く」的语义分化 日语中的「付く」是一个义项较多的动词。不少日语学习者在学习这个动词时花了不少功夫去背诵常用义项。然而若只根据词典上的细碎的分义、机械性地进行应用,而不对诸义项内部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思考,则... 一、多义词「付く」的语义分化 日语中的「付く」是一个义项较多的动词。不少日语学习者在学习这个动词时花了不少功夫去背诵常用义项。然而若只根据词典上的细碎的分义、机械性地进行应用,而不对诸义项内部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思考,则不仅增加记忆负担,而且很难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个动词的基本含义,从而影响自如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过程 语义扩展 语义分化 有机联系 学习者 多义词 动词 义项
下载PDF
“以为”“认为”的语义重叠与分化
19
作者 谢福台 《汉字文化》 2023年第7期16-18,共3页
现代汉语中“以为”和“认为”有语义重叠的部分,除了词汇化过程相近以外,“认”“以”“为”三字的重合结构以及加入“误/错”的重合结构发展,与“以为”“认为”后接相同句宾等现象皆有密切关联。语义重叠的“以为”和“认为”,分化... 现代汉语中“以为”和“认为”有语义重叠的部分,除了词汇化过程相近以外,“认”“以”“为”三字的重合结构以及加入“误/错”的重合结构发展,与“以为”“认为”后接相同句宾等现象皆有密切关联。语义重叠的“以为”和“认为”,分化为“以为”后接的句宾表示“非事实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事实命题 思考动词 结构重合 语义分化 心智判断
原文传递
语法化中的趋近、分化和竞争——以苍南吴语的直指动词“来、去”为例
20
作者 姜淑珍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24年第2期76-84,共9页
苍南吴语直指动词“来、去”可作趋向补语、动相补语、完成体标记、能性补语等,“来”还可用作补语标记。它们的源语义是平行对立的,但在语法化过程中展现出多维度的互动关系:空间范畴中因位移方向不同而对立,时体范畴中均表状态完结而... 苍南吴语直指动词“来、去”可作趋向补语、动相补语、完成体标记、能性补语等,“来”还可用作补语标记。它们的源语义是平行对立的,但在语法化过程中展现出多维度的互动关系:空间范畴中因位移方向不同而对立,时体范畴中均表状态完结而语义和功能趋近,情态范畴中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展现出功能相近而语义分化的特征;补语标记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类,受到语言系统经济性的制约,“来”率先虚化为补语标记,阻断了同类结构往相同方向的发展。比较该反义词对在语法化过程中的语义发展,可看出,尽管【±朝向说话者】这一区别性特征消退,但从中引申出的积极和消极语义制约着直指动词语义和功能演变的始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南吴语 直指动词 语法化 功能趋近 语义分化 竞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