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语境参数视阈下字幕翻译的语义生成机制——以电影《血与骨》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吕洁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8-135,共8页
电影字幕翻译涉及多个模态,其翻译过程有别于纯语言文本。本文从多模态视角出发,建构宏-中-微观三层语境参数,将语境拓展至多模态语境,参数因子拓展至多模态参数因子,析取视觉参数因子和听觉参数因子,结合案例深度剖析字幕翻译中多种模... 电影字幕翻译涉及多个模态,其翻译过程有别于纯语言文本。本文从多模态视角出发,建构宏-中-微观三层语境参数,将语境拓展至多模态语境,参数因子拓展至多模态参数因子,析取视觉参数因子和听觉参数因子,结合案例深度剖析字幕翻译中多种模态符号介入的语义生成机制,力图为字幕文本翻译建构相适应的理论框架和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幕翻译 视听翻译 多模态语境参数 语义生成机制
下载PDF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赫琳 赵晓丽 《长江学术》 2016年第4期100-106,共7页
"吃"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高频动词,其后可以接多种语义角色的NP构成动宾搭配。根据NP受事程度的强弱,可以将"吃+NP"结构分为四类。不同类型"吃+NP"结构的语义生成方式不同。本文从生成词库理论构建的词汇... "吃"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高频动词,其后可以接多种语义角色的NP构成动宾搭配。根据NP受事程度的强弱,可以将"吃+NP"结构分为四类。不同类型"吃+NP"结构的语义生成方式不同。本文从生成词库理论构建的词汇语义表征框架出发,围绕"吃"与NP的论元结构、事件结构和物性结构,分析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表明,生成词库理论对汉语动宾搭配的语义生成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本文的分析拓展了目前对词汇语义表征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吃+NP 语义生成机制 生成词库理论 词汇语义表征
下载PDF
汉语“听+NP”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3
作者 何嫣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1期105-107,共3页
动词与名词的组合及语义生成是复杂的语言现象。文章在生成词库理论指导下,通过检索相关的语料库,对汉字"听"与名词的组合进行较为详细的考察。研究发现,名词宾语的物性结构决定了动词与名词的语义融合及浮现;另外,动词与名... 动词与名词的组合及语义生成是复杂的语言现象。文章在生成词库理论指导下,通过检索相关的语料库,对汉字"听"与名词的组合进行较为详细的考察。研究发现,名词宾语的物性结构决定了动词与名词的语义融合及浮现;另外,动词与名词组合所涉及的组合机制实际上比生成词库理论所描述的更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字 生成词库理论 物性结构 语义生成机制
下载PDF
篇章语义生成机制的认知解构观——以余光中的《乡愁》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魏茜茜 魏纪东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6-9,共4页
语篇从构思到产出,其语义建构过程复杂。一个完整的语篇建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语篇规划阶段和生产阶段。在认知语言学、心理学和篇章语言学的理论指导下,对整个篇章语义生成机制所涉及的诸多具体环节如基本框架的布局,图式的勾勒等... 语篇从构思到产出,其语义建构过程复杂。一个完整的语篇建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语篇规划阶段和生产阶段。在认知语言学、心理学和篇章语言学的理论指导下,对整个篇章语义生成机制所涉及的诸多具体环节如基本框架的布局,图式的勾勒等进行系统阐释,并以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为例加以佐证,以期能对篇章写作、教学及语篇生成的理论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篇章 语义生成机制 《乡愁》 余光中
下载PDF
从多模态视角探究电影翻译的语义生成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雨莲 《海外英语》 2018年第16期167-169,共3页
电影翻译是基于多媒体时代的翻译研究新领域,在跨语言、跨文化背景下完成电影艺术的美学传递已成为翻译研究新课题。该文以《百万美元宝贝》为语料来源,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文本分析,探索视觉画面的语义生成机制以及视觉画面与语... 电影翻译是基于多媒体时代的翻译研究新领域,在跨语言、跨文化背景下完成电影艺术的美学传递已成为翻译研究新课题。该文以《百万美元宝贝》为语料来源,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文本分析,探索视觉画面的语义生成机制以及视觉画面与语言两种模态间相互作用对电影翻译语义生成机制的影响,总结电影翻译的研究单位,并揭示出多模态视角研究电影翻译的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翻译 多模态 视觉语法 语义生成机制 《百万美元宝贝》
下载PDF
现代汉语“X+化”派生词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健京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126,共6页
现代汉语"X+化"派生词的已有研究尚未探讨其语义生成机制。研究发现,现代汉语"X+化"派生词的语义生成机制为概念转喻,"形容词+化"、"名词+化"和"动词+化"的语义机制区别在于概念转... 现代汉语"X+化"派生词的已有研究尚未探讨其语义生成机制。研究发现,现代汉语"X+化"派生词的语义生成机制为概念转喻,"形容词+化"、"名词+化"和"动词+化"的语义机制区别在于概念转喻机制运作的次数和具体实现方式。语义上越接近化尾动词基本语义的"X+化"派生词,机制运作次数越少,方式越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X+化”派生词 语义生成机制
原文传递
汉语“定否中”结构的语义生成机制探究
7
作者 杨先明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6,共5页
汉语中存在"不是X1的X2"一类定语否定中心语的"定否中"结构。研究发现,该结构的语义生成要经过三个子过程:(1)认知主体产生需要表达的意向性并赋予给规约的象征单位X1;(2)心物随附性对意向性及X1各种属性进行调节;... 汉语中存在"不是X1的X2"一类定语否定中心语的"定否中"结构。研究发现,该结构的语义生成要经过三个子过程:(1)认知主体产生需要表达的意向性并赋予给规约的象征单位X1;(2)心物随附性对意向性及X1各种属性进行调节;(3)旧的语音单位与新的语义单位象征联结,产生新的象征单位X2。该结构具有强烈的临时性和主观性特征,是认知主体主观异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否中”结构 “不是X1的X2” 语义关系 语义生成机制
原文传递
语义修辞的生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廖巧云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15,共6页
本文基于心智哲学的意识理论,构建了语义修辞生成机制分析框架"意识双重结构模型(DSCM)"。语义修辞的生成过程可以描述为:在意向性主导下,表达主体基于意识的本体结构与摹状结构,依靠二者的同一性和记忆/联想/想象手段实现二... 本文基于心智哲学的意识理论,构建了语义修辞生成机制分析框架"意识双重结构模型(DSCM)"。语义修辞的生成过程可以描述为:在意向性主导下,表达主体基于意识的本体结构与摹状结构,依靠二者的同一性和记忆/联想/想象手段实现二者的转换,进一步基于该同一性,依靠在心-物随附性作用下形成的能够体现不同语义域的A与B两事物之间关系的可能性特征,以构建"A是B"表达式,最后生成能体现讲话人交际意图的语义修辞话语。在该过程中,基于意识双重结构的同一性依靠心物随附性提取可能性特征以形成"A是B"构式是语义修辞话语生成的关键环节,也是语义修辞话语不同于一般话语的核心机制;主体意向性的意向内容体现为摹状结构里的心理内容成为讲话人意欲表达的意义,而意向态度体现为语义修辞话语的选择;意识的本体结构转换为摹状结构存在两种深度不同的显现即经验型显现和超验性显现,语义修辞话语主要是超验性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修辞生成机制 DSCM模型 同一性 可能性特征提取 超验性显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