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际差异及语内变异之优选论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郑鲜日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93-96,共4页
优选论通过制约条件的排列顺序,不仅可以说明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同时还可以说明同一语言内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变异现象。舌尖音的标记性比唇音和软腭音的标记性低,因此,英语中舌尖音经常被脱落的现象,也可以在优选论框架中用标记性层... 优选论通过制约条件的排列顺序,不仅可以说明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同时还可以说明同一语言内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变异现象。舌尖音的标记性比唇音和软腭音的标记性低,因此,英语中舌尖音经常被脱落的现象,也可以在优选论框架中用标记性层级关系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际差异 内变异 优选论 制约条件 有标性
下载PDF
称名方法对比——谈词汇领域语际差异研究的功能视点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曦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54-57,共4页
词汇研究功能思想的不足是造成外语学习中词汇方面错误的重要原因。称名对比体现了该领域研究的功能视点 。
关键词 词汇 语际差异 形式 功能 称名
下载PDF
小议英汉被动表达的语际差异和文化分析
3
作者 段新苗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7年第1期41-43,共3页
被动表达在英汉语中都是一种重要的句式。作为人类广泛使用的两种语言模式,英汉被动表达有一定共性,但由于英汉民族的历史文化、思维观念、地域环境的不同,英汉被动表达也存在许多语际差异。通过对英汉被动表达的这些语际差异进行比较分... 被动表达在英汉语中都是一种重要的句式。作为人类广泛使用的两种语言模式,英汉被动表达有一定共性,但由于英汉民族的历史文化、思维观念、地域环境的不同,英汉被动表达也存在许多语际差异。通过对英汉被动表达的这些语际差异进行比较分析,英汉语言学习者能深刻认识英汉既丰富又不同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促进对两种语言的深入学习和正确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 被动表达 语际差异 文化分析
下载PDF
运用回译解决语际差异引起的难点问题
4
作者 周琰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3年第10期75-76,共2页
"回译"是以"源语"为参照标准的语言输出过程,把"回译"应用于外语教学过程中,让学习者通过不断的"英—汉—英"语际转换、比较和修正,能够有效地解决自身因语际差异较大而引起的语言难点问题,从... "回译"是以"源语"为参照标准的语言输出过程,把"回译"应用于外语教学过程中,让学习者通过不断的"英—汉—英"语际转换、比较和修正,能够有效地解决自身因语际差异较大而引起的语言难点问题,从而培养合乎目标语言习惯和规范的语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译 语际差异 逆向学习 言习惯和规范
下载PDF
跨文化视域下中泰打招呼用语的差异分析——以《体验汉语》和《实用泰语教程》为例
5
作者 肖宗玲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年第1期124-129,共6页
在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邻邦国家的商贸往来、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对外交际中,我们应了解双方礼仪文化的差异,尊重他国文化,兼容并包。在中泰文化中,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行为方面均有较大差异。为了更好地学习泰语,了解泰国民风民俗,... 在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邻邦国家的商贸往来、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对外交际中,我们应了解双方礼仪文化的差异,尊重他国文化,兼容并包。在中泰文化中,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行为方面均有较大差异。为了更好地学习泰语,了解泰国民风民俗,本案例以《体验汉语》和《实用泰语教程》为例,从打招呼用语为切入,从寒暄用语的语境比较、用词比较、语义逻辑差异和文化背景差异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更密切地拉近中泰两国人民的生活与文化交流,减少语义误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 中泰文化 语际差异 比较
下载PDF
风格再现与语际差异的化解和语内差异的体现
6
作者 覃学岚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8-105,共8页
梁实秋、本雅明、德里达等在对文学翻译中原作风格的再现问题上的认识与林语堂、王佐良、余光中等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分歧。本文梳理和分析了造成这种分歧的原因,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双方是否忽略了语际差异与语内差异之别,以及对语际差异或... 梁实秋、本雅明、德里达等在对文学翻译中原作风格的再现问题上的认识与林语堂、王佐良、余光中等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分歧。本文梳理和分析了造成这种分歧的原因,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双方是否忽略了语际差异与语内差异之别,以及对语际差异或曰语言差异的化解与语内差异或曰言语差异的体现是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指出原作风格的再现是以语际差异的化解为前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作风格 再现 语际差异 差异
原文传递
翻译,语际间的对话 被引量:3
7
作者 侯纯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76-80,共5页
从对话的视角探讨翻译的性质 ,指出翻译就是语际间的对话 ,这种对话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在微观和宏观层次上消解不同语言结构、文化背景、思维模式之间的差异 ,以增进思想交流 。
关键词 翻译 对话 消解 语际差异
下载PDF
语言的特殊性与口译 被引量:1
8
作者 俞莲年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72-74,共3页
口译是具有语言特殊性的。存在于对词语的认知、语法重复、句法结构、语言的社会文化方面等方面的语际差异会影响到译员的理解和译文。
关键词 言特殊性 语际差异 口译
下载PDF
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看英汉身势语
9
作者 袁炳宏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31-32,共2页
国内有大量对身势语的研究,但是从符号的角度来看身势语还极为罕见。身势语是文化事物的一种,文化事物具有能指与所指两方面的含义。本文拟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从文化主体的认知,语际差异,结构规则对英汉身势语进行探讨。
关键词 身势 文化符号学 主体认知 语际差异 结构规则
下载PDF
Jackendoff的“选择规则”理论与外语词汇习得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明远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21,35,共4页
Jackendoff认为词义的内部结构由"必然"、"中心"与"典型"三个条件间的相互作用决定."选择规则"就是这些条件相互作用,进而实现相互间选择平衡的过程.本文旨在运用这一选择规则理论,从认知与语... Jackendoff认为词义的内部结构由"必然"、"中心"与"典型"三个条件间的相互作用决定."选择规则"就是这些条件相互作用,进而实现相互间选择平衡的过程.本文旨在运用这一选择规则理论,从认知与语义学的角度探讨语际词汇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这一理论在外语词汇习得方面可能具有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规则 词义差异 演绎学习 归纳学习
下载PDF
试论语义褒贬现象
11
作者 罗建华 《景德镇高专学报》 1999年第1期57-60,共4页
本文运用语言学的观点,以语义学理论为契机,以词汇学理论为依据,通过对比的方法,就语义褒贬中的词义的扬升与贬降、语内与语际差异等现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义褒贬 扬升 贬降 差异 语际差异
下载PDF
语际文本差异与时代误植风险——雅柯布森早期区别特征思想新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曲长亮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7-76,145,146,共12页
版本考证常可澄清语言学史中的事实细节。2013-2014年新出版的《RomanJakobson选集》第9卷,未收录《标准斯洛伐克语音位论》和《音位与音系学》的捷克语原文,这使多数研究者依然需要依赖《选集》第1卷中的英语译文来思考早期区别特征概... 版本考证常可澄清语言学史中的事实细节。2013-2014年新出版的《RomanJakobson选集》第9卷,未收录《标准斯洛伐克语音位论》和《音位与音系学》的捷克语原文,这使多数研究者依然需要依赖《选集》第1卷中的英语译文来思考早期区别特征概念。但英语译文中的某些细节具有误导性,掩盖了一些重要史实。本文对比音系学史研究中上述两份重要文献的捷克语原文和英语译文,指正语际版本差异在音位可分论、区别特征聚合论、区别特征名称与类别等方面可引发的误解,为论证应如何避免语言学史研究中的时代误植提供一份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系学 区别特征 文本差异 时代误植
原文传递
从“含蓄朦胧”到“显豁明晰”——以中西比较美学为指归的散文英译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洪涛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4,共4页
散文英译应以作为中西艺术哲学比较研究的中西比较美学为指归。为了实现散文英译在美学观上从“含蓄朦胧”到“显豁明晰”的跨越,译者应充分认识并尊重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积极的语言策略,努力实现汉英语际差异在... 散文英译应以作为中西艺术哲学比较研究的中西比较美学为指归。为了实现散文英译在美学观上从“含蓄朦胧”到“显豁明晰”的跨越,译者应充分认识并尊重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积极的语言策略,努力实现汉英语际差异在语汇层面、句法层面以及语篇层面上的转化,从而实现中西美学观之间的移易,促成译作对原作的审美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英译 语际差异 翻译策略 中西比较美学
下载PDF
认知视域下的一词多义现象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雪 李敦东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20-222,共3页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是一个既反映语言和思维的普遍性质,又反映民族语言特点的范畴。传统的语言理论未能掌握其实质,也未能正确解释语际共性和语际差异现象。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重新审视这一语言现象:其一,分析了...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是一个既反映语言和思维的普遍性质,又反映民族语言特点的范畴。传统的语言理论未能掌握其实质,也未能正确解释语际共性和语际差异现象。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重新审视这一语言现象:其一,分析了多义现象的产生机制,指出多义现象是人类以特定认知手段为工具,对单个语言形式的核心意义进行扩展的结果,它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范畴化和概念化的过程;其二,解释了语际共性和语际差异现象,揭示出多义现象的生成与民族文化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一词多义 共性 语际差异
下载PDF
单位词汇的新义获得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雪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7-109,共3页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了单位词汇的新义获得机制,解释了语际共性和语际差异现象,揭示出单位词汇的新义获得与人类认知心理及民族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 认知 共性 语际差异
下载PDF
A Study of ISA in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华 韩晓惠 成城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年第3期66-69,共4页
The paper tentatively studies the function of the indirect speech act in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namely, domestic communication. Two aspects are shown in this pap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of different ... The paper tentatively studies the function of the indirect speech act in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namely, domestic communication. Two aspects are shown in this pap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of different social status, genders and casual relationships,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of same social status, genders and close relationships. Therefore, the study result can be concluded like this: whether the use of indirect speech act is successful or not always influences people's communication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rect Speech Act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gender difference
下载PDF
Language Mirrors Culture With Speech Styles
17
作者 ZHANG Jie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5年第6期464-470,共7页
Knowledge of the culture differenc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It is so in Sino-American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in speech, one of the two means of communication through language, with... Knowledge of the culture differenc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It is so in Sino-American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in speech, one of the two means of communication through language, with the other being writing. American and Chinese, brought up in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different speech styles. Diversity in speech styles not only involves communication through verbal speech, but also through such non-verbal acts as kinesics, proxemics, and paralinguistic elements. Here the speech styles in the two cultures, American and Chinese, are contrasted with examples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UAGE CULTURE speech style contrastive approach cultural perspective
下载PDF
Contrast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ally-Loaded Words
18
作者 LEI Chao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7期855-861,共7页
Vocabulary in a language is influenced by and bears features of culture, so in languages, vocabulary has the greatest culture-loading capacity. This paper makes a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al... Vocabulary in a language is influenced by and bears features of culture, so in languages, vocabulary has the greatest culture-loading capacity. This paper makes a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ally-loaded words, and tries to make clear how cultural disparities exist in English and Chinese vocabulary. Culturally-loaded word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the languages of different cultures, giving the readers insight into cultures. Learning and grasping the culturally-loaded words can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vocabulary teaching and improve learners' competenc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RAST culturally-loaded words vocabulary teaching
下载PDF
On Difference of Non-language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19
作者 Tan Jing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4年第12期11-14,共4页
This article expatiates on the functions and features of Sino-America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t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rbal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as well.... This article expatiates on the functions and features of Sino-America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t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rbal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as well. Furthermore, it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ino-America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t contrasts and demonstrates the following aspects: specific body language, time language, space language and paralanguage. It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strategies, namely, how to get deeper acquaintance with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how to strengthen cultural mastery and develop the cross-cultural sense and open thought, how to cultivat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e article aims to improve the abilitie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help both parties of China and America reduce misunderstandings and establish a better relations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VERBAL DIFFERENCE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下载PDF
非科技语境下“科学(的)+N”结构的英译——基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 被引量:8
20
作者 唐义均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38,共4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此书经过多名外国专家审定后,译文流畅,搭配自然地道。因此,本文拟从词语搭配理论的视角,探讨本书中非科技语境下"科学(的)+N"搭配结构的英译,为汉英翻译人员...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此书经过多名外国专家审定后,译文流畅,搭配自然地道。因此,本文拟从词语搭配理论的视角,探讨本书中非科技语境下"科学(的)+N"搭配结构的英译,为汉英翻译人员和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的) +N 搭配 搭配差异 汉英翻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