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际语语用学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洪岗 《杭州教育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7,共7页
本文主要介绍八十年代兴起的一个语用学分支 ,即语际语语用学。作者首先阐述了语际语语用学的形成和发展。根据语际语语用学研究的性质 ,作者认为语际语语用学可分为静态语际语语用学和动态语际语语用学 ,并对它们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 本文主要介绍八十年代兴起的一个语用学分支 ,即语际语语用学。作者首先阐述了语际语语用学的形成和发展。根据语际语语用学研究的性质 ,作者认为语际语语用学可分为静态语际语语用学和动态语际语语用学 ,并对它们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作了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际语语用学 静态语际语语用学 动态语际语语用学 能力
下载PDF
语际语语用学研究述评
2
作者 董于雯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50-56,共7页
20世纪80年代开始,第二语言习得纳入语用学视角,语际语语用学由此产生。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语际语语用学的理论框架已基本建构起来,并且在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研究成果零散、缺乏普遍性等诸多不足。语... 20世纪80年代开始,第二语言习得纳入语用学视角,语际语语用学由此产生。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语际语语用学的理论框架已基本建构起来,并且在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研究成果零散、缺乏普遍性等诸多不足。语际语语用学源于欧美,其研究对象也仅集中于以英语为主的西方语言的语用习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用研究目前还比较落后,需要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际语语用学 言习得 述评
下载PDF
语际语语用学研究述评
3
作者 董于雯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8-83,共6页
20世纪80年代开始,第二语言习得纳入语用学视角,语际语语用学由此产生。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语际语语用学的理论框架已基本建构起来,并且在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研究成果零散、缺乏普遍性等诸多不足... 20世纪80年代开始,第二语言习得纳入语用学视角,语际语语用学由此产生。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语际语语用学的理论框架已基本建构起来,并且在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研究成果零散、缺乏普遍性等诸多不足。语际语语用学源于欧美,其研究对象也仅集中于以英语为主的西方语言的语用习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用研究目前还比较落后,需要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际语语用学 言习得 述评
下载PDF
语际语语用学与外语教学
4
作者 马笑清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25-127,共3页
语际语语用学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二语习得与语用学之间的交叉学科。运用语际语语用学理论,根据交际能力、语用能力和语法能力的关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语用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语际语语用学 教学 语用能力
下载PDF
语际语语用能力培养的实证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百玲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2期134-136,共3页
语际语是第二语言/外语学习者在未到达目的语语言能力之前所处的一个过渡性阶段。第二语言/外语的使用和学习成为语际语语用学的研究内容,而语用能力的培养是避免语用失误、提高外语学习者交际能力的重要研究课题。本项研究从英语恭维... 语际语是第二语言/外语学习者在未到达目的语语言能力之前所处的一个过渡性阶段。第二语言/外语的使用和学习成为语际语语用学的研究内容,而语用能力的培养是避免语用失误、提高外语学习者交际能力的重要研究课题。本项研究从英语恭维语回应策略的角度入手,探讨显性语用教学模式对语用能力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可以通过显性语用课堂指导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际语语用学 显性语用教学 恭维回应 语用能力
下载PDF
外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的语用差异及其原因 被引量:34
6
作者 刘思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4-18,共5页
本文通过综述西方语际语语用学领域内的部分实验研究,说明本族语学生与非本族语学生在语用表达和语用理解两方面的语用系统是不同的,然后讨论造成这种差异的四个主要因素:语言水平、语用教材、课堂教学和语用转移,最后从教材、课堂... 本文通过综述西方语际语语用学领域内的部分实验研究,说明本族语学生与非本族语学生在语用表达和语用理解两方面的语用系统是不同的,然后讨论造成这种差异的四个主要因素:语言水平、语用教材、课堂教学和语用转移,最后从教材、课堂教学和语用测试三方面提出了语用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际语语用学 教学 语用能力
下载PDF
大学英语课堂语用习得能力培养探究
7
作者 武金锁 王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173-175,共3页
语际语语用学是20世纪80年代新兴的语用学分支,是在二语习得和语用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基于此,对语用能力的发展这个语际语语用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概述,并探讨英语课堂语用习得能力培养模式,以期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课堂... 语际语语用学是20世纪80年代新兴的语用学分支,是在二语习得和语用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基于此,对语用能力的发展这个语际语语用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概述,并探讨英语课堂语用习得能力培养模式,以期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际语语用学 语用习得 课堂语用教学
下载PDF
话语补全测试的有效性研究述评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彤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27,共5页
本文概述了国外近30年来对研究人员经常使用的语料收集方法“话语补全测试”的研究。通过该研究,作者旨在指出话语补全测试在收集语料时虽然有其不足之处,但是它在快速、大量地收集语料以及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日常话语特征方面的优势还... 本文概述了国外近30年来对研究人员经常使用的语料收集方法“话语补全测试”的研究。通过该研究,作者旨在指出话语补全测试在收集语料时虽然有其不足之处,但是它在快速、大量地收集语料以及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日常话语特征方面的优势还是显而易见的。研究人员在充分了解了该方法的利弊后,就能够扬长避短,收集到更加可靠和可信的语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全测试(DCT) 多项选择问卷(MCQ) 跨文化语用学 语际语语用学
原文传递
On Pragmatic Change of nihao in Present-day China and Its Implication in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被引量:1
9
作者 HUANG Hui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9年第2期84-90,共7页
The current paper presents the linguistic analysis of a Chinese greeting “nihao” in both literature and reality, and compares the practical use of “nihao” by both native and non-native Chinese speakers, which lead... The current paper presents the linguistic analysis of a Chinese greeting “nihao” in both literature and reality, and compares the practical use of “nihao” by both native and non-native Chinese speakers, which leads to a discussion of some existing problems observed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problems include overuse and overgeneralization of certain words and expressions, and lack of use of some others. These problems are caused by the deficient exposure to authentic (non-)linguistic setting. The study may provide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municative method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different langu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hao” GREETINGS PRAGMATIC SETT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下载PDF
Negative Pragmatic Transfer and Its Inspiration on the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0
作者 ZHANG XlAO-jin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4年第11期17-19,共3页
The negative pragmatic transfer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has been seen as the major cause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fact, the constant experiencing of negative pragmatic transfer is an active process of learning.... The negative pragmatic transfer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has been seen as the major cause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fact, the constant experiencing of negative pragmatic transfer is an active process of learning.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negative pragmatic transfer so that people will have an objective attitude towards it. The author also provides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so as to help the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to establish the confidence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study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negative pragmatic transfer language teach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