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0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控装备误差补偿关键技术研究
1
作者 潘芳煜 白跃伟 +3 位作者 聂黎 王小刚 刘凯 伍小燕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2-70,共9页
制造业虚拟工厂模式可以降本增效、优化服务质量,是应对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不二选择。在该模式下,为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主要研究与之生产过程相关的数控装备精度提升关键技术即误差补偿关键技术,具体包括误差源分析、误差建模、误差测量及... 制造业虚拟工厂模式可以降本增效、优化服务质量,是应对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不二选择。在该模式下,为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主要研究与之生产过程相关的数控装备精度提升关键技术即误差补偿关键技术,具体包括误差源分析、误差建模、误差测量及误差数据处理。由此,以五轴机床为数控装备的代表,找出了影响其精度的45项几何误差;并通过误差建模,构建了这45项误差与五轴机床系统总误差的关系;其次,根据五轴机床误差特性,构建了测量系统,并证实了该系统的有效性;最后,针对测量数据,展开误差处理分析,解决了非测量节点数据问题,同时大幅降低了数据量信息,为快速有效地进行误差补偿奠定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工厂 数控装备 误差补偿 几何误差 误差测量
下载PDF
数控机床几何误差单轴五次测量与辨识方法
2
作者 季泽平 田春苗 +2 位作者 郭世杰 唐术锋 兰月政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4,182,共10页
针对数控机床几何误差项的准确测量与辨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干涉仪的机床空间几何误差单轴五次测量与辨识方法。首先,针对X、Y、Z轴分别设置了一条测量线,测量了3条划定线上除滚转误差外的其他15项几何误差,共计15次测量;然后,分... 针对数控机床几何误差项的准确测量与辨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干涉仪的机床空间几何误差单轴五次测量与辨识方法。首先,针对X、Y、Z轴分别设置了一条测量线,测量了3条划定线上除滚转误差外的其他15项几何误差,共计15次测量;然后,分析了转角误差对直线度误差以及直线度误差对定位误差的耦合影响,并建立了误差辨识方程组;最后,根据误差辨识方程组,得到了机床21项几何误差;并进行了单轴五次测量法的测量和辨识实验,并将所得结果与空间九线法测量辨识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轴五次测量法与空间九线法测量辨识结果的空间误差向量最大偏差为1.93μm,平均偏差为0.58μm,该结果验证了单轴五次测量法是准确和有效的。该方法考虑了实际测量过程中的误差耦合情况,因此相比于空间九线法,该方法减少了测量线数与测量次数,简化了误差项的求解过程;同时,采用单轴运动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其他轴对当前运动轴误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激光干涉仪 空间几何误差 单轴五次测量法 误差耦合 误差辨识
下载PDF
滑动轴承转子系统中制造误差建模方法的研究
3
作者 陈振宇 徐武彬 +1 位作者 李冰 张子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由于滑动轴承工作表面的制造误差与油膜厚度在同一量级(μm)上,制造误差对滑动轴承转子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不可忽略。为了更好地表达轴承所含制造误差的完整信息,揭示滑动轴承制造误差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规律,圆柱曲面三维制造误差建... 由于滑动轴承工作表面的制造误差与油膜厚度在同一量级(μm)上,制造误差对滑动轴承转子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不可忽略。为了更好地表达轴承所含制造误差的完整信息,揭示滑动轴承制造误差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规律,圆柱曲面三维制造误差建模已成为滑动轴承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研究发展趋势。通过概括滑动轴承制造误差建模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传统误差模型、分形理论误差模型以及SDT三维误差模型的特点,并阐述了三种常用误差模型在滑动轴承中的建模研究,总结了制造误差模型在滑动轴承转子系统中建模的现存问题。通过对比分析表明:SDT三维误差模型能够更加合理地表征滑动轴承完整误差信息,基于SDT的滑动轴承三维误差建模方法在滑动轴承误差建模与运行特性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转子系统 传统误差模型 分形理论误差模型 SDT三维误差模型
下载PDF
轮廓度误差对超声速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陈卓远 耿少娟 +2 位作者 刘帅鹏 刘稼昊 刘海龙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6,共10页
[目的]旨在评估轮廓度误差对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并为叶片鲁棒性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单峰值轮廓度误差分布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压力面和吸力面不同轮廓度组合误差对超声速压气机平面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结果表... [目的]旨在评估轮廓度误差对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并为叶片鲁棒性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单峰值轮廓度误差分布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压力面和吸力面不同轮廓度组合误差对超声速压气机平面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吸力面轮廓度误差分布是影响叶栅总压损失的关键因素,随着吸力面轮廓度峰值误差位置向下游移动,总压损失系数逐渐降低;压力面和吸力面误差分布对气流折转角和静压升系数的影响趋势相反。对较低来流马赫数的叶栅,吸力面误差对气流折转角和静压升均起主导作用;对较高来流马赫数的叶栅,压力面误差对气流折转角和静压升影响明显。激波位置和激波强度、激波后扩张通道的流道型线综合决定了叶片表面和叶栅流道内的流动状态,使得近吸力面侧流动损失增大,近压力面侧流动损失减小,其综合效果决定了叶栅损失、气流折转角和静压升的变化。[结论]结果对指导跨声速压气机设计、加工和超差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压气机 超声速叶栅 轮廓度误差 误差精度 误差分布 气动性能
下载PDF
高速铁路动静态轨检数据里程对齐与误差修正
5
作者 何庆 马玉松 +3 位作者 李晨钟 俞伟东 吴维军 王平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6,共8页
轨道几何动、静检测数据间的精确匹配对探明高速铁路线路服役状态和制定准确可靠的养护维修策略具有关键作用。针对动静里程匹配算法研究较少的现状,提出利用动、静态实测数据波形匹配,建立基于互相关函数与动态时间规划相结合的两阶段... 轨道几何动、静检测数据间的精确匹配对探明高速铁路线路服役状态和制定准确可靠的养护维修策略具有关键作用。针对动静里程匹配算法研究较少的现状,提出利用动、静态实测数据波形匹配,建立基于互相关函数与动态时间规划相结合的两阶段修正算法,并以距离误差作为评价指标。结合某高铁线路轨道几何检测数据的案例分析,以静态检测数据作为参考基准,对动态检测数据进行里程误差评估与修正。结果表明,两阶段算法修正效果显著,累积距离误差降幅超过93%,修正后的动、静态检测数据严格对齐保证了动态检测数据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里程误差修正 动静轨检数据 两阶段修正算法 距离误差
下载PDF
3DP工艺中阶梯误差与渗透误差相互作用研究
6
作者 杨伟东 马千朝 +2 位作者 刘志越 王媛媛 朱东彬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6-282,共7页
3DP工艺中影响零件成型精度的原理性误差主要来源于阶梯误差和黏结剂渗透误差,并且在误差测量结果中难以区分.本文基于黏结剂在砂床中的流动状态,建立了黏结剂从喷射到渗透过程的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了在二维平面不同角度三角面片打印时... 3DP工艺中影响零件成型精度的原理性误差主要来源于阶梯误差和黏结剂渗透误差,并且在误差测量结果中难以区分.本文基于黏结剂在砂床中的流动状态,建立了黏结剂从喷射到渗透过程的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了在二维平面不同角度三角面片打印时理想模型边界和实际黏结砂粒边界之间的位置误差,研究了阶梯误差和渗透误差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角度三角面片打印过程中阶梯误差与黏结剂渗透误差相互作用关系也不相同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三角面片法向量方向与成型方向夹角的三角面片偏移误差公式用于表达这两种误差对成型质量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在向上三角面片中,渗透误差与阶梯误差相互补偿,三角面片偏移误差随着斜面与水平面夹角角度的减小而减小;在向下三角面片中,阶梯误差与渗透误差相互叠加,三角面片偏移误差随着斜面与水平面夹角角度的减小而增大.将三角面片偏移误差的公式计算值与其实际测量值进行对比,公式计算误差最大为0.060 mm,最小为0.002 mm,表明三角面片偏移误差公式用于表达阶梯误差与黏结剂渗透误差综合作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P工艺 阶梯误差 渗透误差 成型精度
下载PDF
考虑多源误差影响的谐波减速器传动误差建模与分析
7
作者 杨聪彬 李文汉 +2 位作者 张涛 刘志峰 赵永胜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3-1035,共13页
为解决现有谐波减速器传动误差建模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考虑装配误差、齿面误差的综合误差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装配误差和齿面误差数学模型,并进行误差影响参数分析。其次,测量实验样机装配偏心量和歪斜角度,基于模型得到对应偏心... 为解决现有谐波减速器传动误差建模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考虑装配误差、齿面误差的综合误差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装配误差和齿面误差数学模型,并进行误差影响参数分析。其次,测量实验样机装配偏心量和歪斜角度,基于模型得到对应偏心误差、歪斜误差模型理论值,齿面加工误差幅值按一般加工工况大小代入模型,得到对应加工误差模型理论值;然后,分别进行500 h、1500 h、3000 h时长的磨损实验,磨损后进行齿面形貌扫描和数据分析,得到对应的齿面形貌参数,基于模型得到对应的磨损误差模型理论值。最后,综合考虑多源误差影响,设置3组同型号样机,进行传动误差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考虑装配偏心、歪斜和齿面加工等影响因素,传动误差的实验测量值与模型理论值误差在1.7~3.3%之间;综合考虑装配偏心、歪斜、齿面加工、齿面磨损等影响因素,在磨损500 h、1500 h、3000 h后传动误差的实验测量值与模型理论值误差分别在-3.45~2.07%、-5.88~-2.94%、1.33~5.3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减速器 多源误差 影响参数分析 传动误差建模 模型验证
下载PDF
基于输入整形的丝杠传动的振动误差补偿
8
作者 郑飂默 栾昊轩 李备备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7-170,共4页
针对丝杠传动系统中存在的由机械结构弹性形变产生的振动误差,首先,通过改进集中参数法与分布式参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系统拉格朗日方程,从而求得动力学模型,得到X、Y方向上的传递函数,并将闭环传递函数进行降阶处理;然后,在Simulink... 针对丝杠传动系统中存在的由机械结构弹性形变产生的振动误差,首先,通过改进集中参数法与分布式参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系统拉格朗日方程,从而求得动力学模型,得到X、Y方向上的传递函数,并将闭环传递函数进行降阶处理;然后,在Simulink中仿真实验,根据降阶函数计算输入整形器参数,分别比较ZV输入整形和ZVD输入整形的误差补偿效果;最后,在自主研发的实验平台进行应用验证:在负载较轻的X轴运动时,两种补偿方法稳定性相差不多,ZV输入整形器调整时间更短;而在负载较重的Y轴运动时,ZVD输入整形器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误差 输入整形 误差补偿 滚珠丝杠系统
下载PDF
大型数控成形磨齿机齿距误差溯源
9
作者 彭加兵 洪荣晶 +2 位作者 刘洋河 胡敏 丁亚凯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67,173,共5页
齿轮的齿距误差大小直接影响到齿轮在传动过程中的平稳性,而大型数控机床具有自由度多、尺寸大、行程长的特点,对机床中影响齿距精度的误差进行溯源则显得更加关键。以五轴数控机床为研究对象,采用齐次坐标变换矩阵的方法,建立包含机床... 齿轮的齿距误差大小直接影响到齿轮在传动过程中的平稳性,而大型数控机床具有自由度多、尺寸大、行程长的特点,对机床中影响齿距精度的误差进行溯源则显得更加关键。以五轴数控机床为研究对象,采用齐次坐标变换矩阵的方法,建立包含机床主要误差的误差传动模型。运用Morris方法对误差源进行溯源分析,得出影响因素较大的误差项。结果表明,通过所建立的误差溯源模型,对磨齿加工过程中的误差项进行溯源分析,可获得关键误差,可为后面的误差补偿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距误差 误差建模 敏感性分析 静态误差
下载PDF
五轴数控机床旋转轴综合误差测量与辨识
10
作者 杨桂娟 张岩 赵红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197,共5页
针对五轴数控机床旋转轴的运动误差和几何误差的综合评估问题,在不考虑直线轴运动误差影响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采用R-test测量仪的测量及其辨识方法。首先,测量过程按照参考球的两种不同高度设置进行,仅移动旋转轴,而不移动直线轴。其次... 针对五轴数控机床旋转轴的运动误差和几何误差的综合评估问题,在不考虑直线轴运动误差影响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采用R-test测量仪的测量及其辨识方法。首先,测量过程按照参考球的两种不同高度设置进行,仅移动旋转轴,而不移动直线轴。其次,利用R-test测量仪对旋转轴的运动精度进行了测量。此外,假设旋转轴位置几何误差和工作台上参考球的设置误差是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并通过最小二乘法对这些因素进行分离。采用IBS公司的R-test测量仪,对米克朗公司UCP800Duro立式五轴加工中心C轴的运动误差和几何误差进行了测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正确识别旋转轴的运动误差和几何误差,可以有效地综合评估旋转轴的运动精度,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旋转工作台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数控机床 旋转轴 运动误差 几何误差 R-test测量仪
下载PDF
预测误差对情景记忆影响的研究综述
11
作者 陈珺怡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90-196,共7页
预测误差表示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不一致,并且能够影响个体的情景记忆。本文通过梳理回顾已有研究资料,介绍了预测误差的概念,引出其与情景记忆之间存在的关系,回顾了以往研究对预测误差的分类及与这些分类有关的理论,总结了研究预测... 预测误差表示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不一致,并且能够影响个体的情景记忆。本文通过梳理回顾已有研究资料,介绍了预测误差的概念,引出其与情景记忆之间存在的关系,回顾了以往研究对预测误差的分类及与这些分类有关的理论,总结了研究预测误差的测量方法、常用的测量指标,以及预测误差影响情景记忆的研究进展。最后针对当前预测误差影响情景记忆的研究进展提出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的研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误差 奖赏预测误差 感官预测误差 情景记忆
下载PDF
基于特征工件的五轴数控机床动静态误差辨识与分离方法
12
作者 梁喆程 刘超 《机械工程与技术》 2024年第1期1-20,共20页
数控机床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场所,但因其误差项多,出现残次品,浪费社会资源。因此,测量机床误差,提高其精度显得极为重要。而现有机床误差测量方法中,基于仪器测量的方法不仅耗时、仪器成本高,且不以实际切削工件为误差参考源;基于切削特... 数控机床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场所,但因其误差项多,出现残次品,浪费社会资源。因此,测量机床误差,提高其精度显得极为重要。而现有机床误差测量方法中,基于仪器测量的方法不仅耗时、仪器成本高,且不以实际切削工件为误差参考源;基于切削特征试件方法未将误差源进行分离。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特征工件切削的动静态误差高效辨识与分离方法。本文设计并切削可反映几何误差的特征工件,分别对其进行在机测量和三坐标测量机标定,基于两组测试数据实现15项几何误差与动态误差的辨识与分离。通过空间误差模型,将辨识与分离得到的误差补偿到数控系统,新切削的特征工件精度提高约50%,证实了本方法的可行性、高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精度 特征工件 几何误差 误差辨识 误差分离
下载PDF
二等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及消除方法
13
作者 褚国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2期0061-0063,共3页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测量事业当中,二等水准测量技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结合以往二等水准测量技术应用案例能够发现,这一测量技术时常会出现误差问题,这就需要技术人员明确二等水准测量当中的仪器误差以及观测误差对于测量精度的不良...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测量事业当中,二等水准测量技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结合以往二等水准测量技术应用案例能够发现,这一测量技术时常会出现误差问题,这就需要技术人员明确二等水准测量当中的仪器误差以及观测误差对于测量精度的不良影响,采取较为恰当合理的误差问题消除方法。详细来说,相关技术人员要深入分析二等水准测量当中仪器误差的具体来源,其中包括了水准仪误差、水准标尺误差以及调焦误差等主要仪器误差,制定一系列的误差问题实践消除措施,借此来提升测量工作的精准度。此外,外界环境因素也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巨大影响,特别是工作人员要对大气折射误差做出有效消除。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要着重关注观测误差消除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提出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和平均值处理措施,有效降低二等水准测量过程中的误差问题,为我国建筑工程测量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带来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等水准测量 仪器误差 外界环境误差 观测误差 校准方法
下载PDF
五轴加工中心误差分析综述
14
作者 卢伟 区浩鹏 《天津科技》 2024年第2期58-60,64,共4页
五轴加工中心具备高效率及高精度的优异性能,在超精密加工制造中被广泛应用,分析其存在的误差类型与误差补偿方法极其重要。为此,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五轴加工中心误差的测量方法及五轴加工中心误差研究状况,包括对几何误差、热变形误... 五轴加工中心具备高效率及高精度的优异性能,在超精密加工制造中被广泛应用,分析其存在的误差类型与误差补偿方法极其重要。为此,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五轴加工中心误差的测量方法及五轴加工中心误差研究状况,包括对几何误差、热变形误差、动态误差三者的分析和补偿,建议进一步加强综合误差模型基础研究和高质量实际运用成果的产出,提高成果转化及扩散,以促进我国超精密零件加工制造技术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加工中心 几何误差 热变形误差 动态误差
下载PDF
层次多叉树映射布尔体廓后验误差的自适应层切
15
作者 郭洪帅 张树有 +2 位作者 伊国栋 刘晓健 谭建荣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760,共13页
在给定构建方向下,层切厚度影响熔融沉积成型零件表面的阶梯效应,层切轮廓及其层次关系是路径规划的研究基础.为此,提出基于布尔体廓运算的自适应层切方法,在零件模型不同高度层切面上构建局部轮廓拓扑并计算内核域,根据内核点连线与轮... 在给定构建方向下,层切厚度影响熔融沉积成型零件表面的阶梯效应,层切轮廓及其层次关系是路径规划的研究基础.为此,提出基于布尔体廓运算的自适应层切方法,在零件模型不同高度层切面上构建局部轮廓拓扑并计算内核域,根据内核点连线与轮廓环的交点,将轮廓环数据映射到一维坐标轴,基于拓扑映射判定轮廓环层次关系.建立层次关系多叉树,以树高映射体廓特征变化的布尔运算,根据层变阈值设计自适应层厚,通过体廓后验误差估计任意层厚的体积误差,验证自适应层切的有效性.实例打印及不同自适应层切方法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体廓后验误差计算的层切体积误差精度比牙尖高度法的更高;通过控制体廓特征部位的层厚来减小体积误差,有助于提高模型特征部位的表面成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沉积成型 自适应层切 拓扑映射 体积误差 层次多叉树 体廓后验误差
下载PDF
光学元件磁流变加工不确定度误差工艺方法
16
作者 高博 范斌 +2 位作者 王佳 吴湘 辛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212,共10页
为减少磁流变抛光过程中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实现光学元件磁流变高精度加工,采用一种不确定度误差工艺方法对加工中的误差进行抑制。通过对磁流变加工过程中的位置误差和去除函数误差进行不确定度分析,在理论分析与实验分析的基础上... 为减少磁流变抛光过程中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实现光学元件磁流变高精度加工,采用一种不确定度误差工艺方法对加工中的误差进行抑制。通过对磁流变加工过程中的位置误差和去除函数误差进行不确定度分析,在理论分析与实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实验。由仿真与实验结果可知,加工中面形误差与中频误差均存在3.5 nm的不确定度误差值,通过验证实验,得到了加工后的面形误差RMS值为20 nm,中频误差RMS值为14 nm。结果表明,采用误差不确定度的方法可优化加工工艺流程,减少误差对加工过程的影响,可以达到不确定度下的面形精度。该方法为磁流变高精度确定性加工以及面形误差与中频误差的抑制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加工 面形误差 磁流变抛光 中频误差
原文传递
蒙特卡罗模拟机架和多叶准直器误差对旋转放疗剂量的影响
17
作者 张若辉 郜玉兰 +3 位作者 白文文 孟慧鹏 王克强 迟子锋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8-77,共10页
研究在常规直线加速器实施快速旋转调强放疗(IMAT)治疗过程中,内置多叶准直器(MLCs)和机架旋转误差对放疗剂量的影响。随机选择7例脑胶质瘤患者,并在常规直线加速器Varian 23EX上设计IMAT计划,对MLCs和机架分别引入不同大小误差。通过... 研究在常规直线加速器实施快速旋转调强放疗(IMAT)治疗过程中,内置多叶准直器(MLCs)和机架旋转误差对放疗剂量的影响。随机选择7例脑胶质瘤患者,并在常规直线加速器Varian 23EX上设计IMAT计划,对MLCs和机架分别引入不同大小误差。通过不一致指数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估引入误差对IMAT放疗临床剂量的影响。对于单侧MLCs随机误差,当MLCs随机误差达2 mm时计划靶体积平均剂量(PTV-Dmean)增加了约2.7%。当MLCs一侧外扩MLC-1 mm、MLC-2 mm、MLC-rnd时导致其PTV-Dmean平均偏差分别为1.12%、2.15%和1.15%,晶体的平均剂量偏差分别为5.25%、9.97%和5.49%。对于MLC两组叶片分别偏移±2 mm时导致PTV平均剂量的最大偏差为0.8%,晶体和脑干的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分别增加了11.4%、15.8%和1.99%、1.07%。引入机架角度误差,计划靶体积最小剂量(PTV-Dmin)和PTV-Dmean最大剂量分别降低了2.75%和0.35%。导致危及器官(OAR)的DVH的剂量学偏差变化较大,尤其对于晶体当机架偏差为(−2°)时晶体的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分别偏高达16.9%和38.5%。机架和MLCs误差对OAR的受量均产生较大剂量偏差。随机误差导致的MLCs剂量偏差受叶片位移误差的大小以及在特定弧段处的射束子野权重影响,MLCs误差(−2 mm或+2 mm)时产生的剂量偏差最大。机架旋转误差对靶区PTV剂量分布的影响不大,但是对于OAR会产生较大的剂量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多叶准直器(MLC)误差 机架误差 剂量偏差
下载PDF
数控车床主轴热误差SHO–LSTM预测建模
18
作者 陈庚 郭世杰 +2 位作者 丁强强 苏哲 唐术锋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7-288,共12页
在高精度加工过程中,数控机床主轴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较为严重。数控机床热误差占总误差比例高达40%~70%,是主要的误差源之一。为了提高热误差预测的精度,本文提出一种使用海马优化算法(SHO)优化时序预测网络(LSTM)的精密车床主轴热... 在高精度加工过程中,数控机床主轴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较为严重。数控机床热误差占总误差比例高达40%~70%,是主要的误差源之一。为了提高热误差预测的精度,本文提出一种使用海马优化算法(SHO)优化时序预测网络(LSTM)的精密车床主轴热误差预测建模方法。首先,利用羚羊优化算法(GOA)对模糊C均值聚类(FCM)的模糊矩阵常数、最大迭代次数、迭代终止条件进行优化并结合皮尔逊(Person)、斯皮尔曼(Spearman)和肯德尔(Kendall)相关分析方法优化温度测点,使用手肘法确定最优分组规模,根据DB(Davies–Bouldin)、BWP(Bregman Within–class Projection)和Silhouette(Silhouette coefficient)聚类评估指标评估温度测点聚类效果。其次,以车床主轴五点法获取的热误差数据和优化后的温度数据作为输入,使用海马优化算法(SHO)对时序预测网络(LSTM)的隐含层节点、全连接层节点、学习率、L2正则化常数进行优化,并使用S折交叉试验方法确定最优分组规模,建立主轴热误差SHO–LSTM预测模型。再次,在不同转速下对构建的热误差模型对基于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的预测效果进行评估。最后,在CKA6163A型车床上进行实例验证,使用五点法进行测量辨识,同时测量主轴附近的温度。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温度测点优化算法相比未优化的模糊C均值聚类(FCM)的DB指标降低了89.00%,BWP和Silhouette分别提高了59.00%和8.17%,优化后的聚类算法可有效降低温度测点间的共线性,提高预测模型的预测效率。本文所提出的海马优化算法(SHO)优化时序预测网络(LSTM)与未优化的时序预测网络(LSTM)相比,均方根误差降低了42%,表明海马优化算法(SHO)可以提高时序预测网络(LSTM)的准确性;与天鹰(AO)优化卷积神经网络(C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相比,本文所提出的预测网络的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3%、57%,SHO–LSTM主轴热误差预测模型的鲁棒性和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主轴热误差 GOA-FCM算法 误差预测 SHO-LSTM网络
下载PDF
煤矿用钻孔机器人钻臂定位误差补偿研究
19
作者 梁春苗 姚宁平 +1 位作者 姚亚峰 彭涛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163,共11页
目前钻孔机器人位姿调节多采用手动遥控调节与人工复测结合,未实现全自动调节,开环控制精度低、自动化能力低、无法实现煤矿用探放水、防突和防冲钻孔机器人精确开孔定位与孔群全自动施工。通过分析钻孔机器人钻臂结构和动作,建立了钻... 目前钻孔机器人位姿调节多采用手动遥控调节与人工复测结合,未实现全自动调节,开环控制精度低、自动化能力低、无法实现煤矿用探放水、防突和防冲钻孔机器人精确开孔定位与孔群全自动施工。通过分析钻孔机器人钻臂结构和动作,建立了钻臂运动学模型;通过对加工误差、机身变形、装配间隙等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采用回转减速器蜗轮蜗杆结构间隙会引起倾角和方位角误差放大,并在机身平时会引起倾角和方位角误差最大达0.85°;为消除误差,首先采用传统钻臂运动学误差补偿方法建立了钻臂静、动态误差补偿模型,利用全站仪测试关节间隙和变形量,基于补偿模型和RBF神经网络法求逆解得到误差补偿量,钻臂期望位姿与实际位姿误差的x方向平均误差为9.6 mm,y方向平均误差为18.2 mm,z方向平均误差为16 mm,满足工程应用要求;其次为解决传统全站仪试验测量的方法的复杂性和非实时性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激光测距仪和高精度开孔定向仪组合获得位姿误差检测的方法,通过测距实时计算实际和理论倾角、方位角差值,作为误差补偿后的新倾角和方位角的控制输入量,对钻臂进行实时误差检测与补偿;最后利用传统全站仪精度检测方法对激光测距组合位姿误差补偿模型进行验证。试验表明:激光测距组合定位误差检测法最大误差差值在±0.5°以内,方位角最大误差在±0.5°以内,比未采用误差补偿前分别提高了41.1%和37.5%,满足了钻孔机器人开孔定位误差要求。在煤炭行业开展了钻孔机器人钻臂在线精确定位与误差补偿研究,对钻孔机器人精确自动开孔定位及孔群全自动施工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机器人 钻臂定位 运动学模型 位姿误差检测 误差补偿模型 煤矿
下载PDF
基于虚拟误差传感的大尺度空间有源降噪性能研究
20
作者 代海 陈克安 +1 位作者 李荣 玉昊昕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685,共9页
针对大尺度空间有源降噪系统误差传声器布放位置受限问题,本文使用虚拟误差传感在降噪目标区域放置多个虚拟误差传声器,将静音区由物理误差传声器点转移至虚拟误差传声器点,扩大降噪目标区域中静音区范围。为了对降噪性能及影响因素进... 针对大尺度空间有源降噪系统误差传声器布放位置受限问题,本文使用虚拟误差传感在降噪目标区域放置多个虚拟误差传声器,将静音区由物理误差传声器点转移至虚拟误差传声器点,扩大降噪目标区域中静音区范围。为了对降噪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给出多通道虚拟误差传感的原理和算法,对降噪性能及物理与虚拟误差传声器的数量和布放等因素进行仿真分析,在飞机模型舱内进行实验验证。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虚拟误差传感有利于增大降噪目标区域降噪量及静音区;物理与虚拟误差传声器的布放影响静音区的分布;合理的物理与虚拟误差传声器数量及布放可以扩大静音区使其100%覆盖降噪目标区域,最优数量与初级声场频率特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噪声控制 虚拟误差传感 静音区 空间降噪 误差传声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