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年龄段健听人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参数的研究
1
作者 侯小娟 吴梅 +2 位作者 刘静 张伦 丁伟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在不同年龄段健听人群中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将60例健康志愿者分为儿童组和成人组,利用丹麦WDH集团的Eclipse客观听觉测试平台分别进行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测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中... 目的探讨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在不同年龄段健听人群中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将60例健康志愿者分为儿童组和成人组,利用丹麦WDH集团的Eclipse客观听觉测试平台分别进行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测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中左侧和右侧间P1、Nl潜伏期、P1-N1波间期、振幅、不对称比均无显著差异;两组中男性和女性间P1、Nl潜伏期、P1-N1波间期、振幅、不对称比均无显著差异;儿童组中P1正常值范围为13.97±1.46 ms,N1正常值范围为21.82±1.85 ms,振幅正常范围为100.71±91.17μV,波间期正常范围为7.85±1.12 ms;成人组中P1正常值范围为16.11±2.23 ms,N1正常值范围为24.66±2.35 ms,振幅正常范围为61.26±27.74μV,波间期正常范围为8.58±1.48 ms;两组之间P1、Nl潜伏期、P1-N1波间期、振幅均有显著差异(P<0.05),不对称比无显著差异。结论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波形及参数与侧别、性别无相关性,潜伏期、波间期随年龄增长而延长,振幅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下载PDF
经常挖鼻孔,会诱发感染
2
作者 于金超 叶信海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第4期92-93,共2页
在公共场合,如果有人频繁地挖鼻孔,往往会被视为缺乏教养的不雅行为。然而,这种行为在全球范围内却出奇地普遍,据统计,大约91%的人有过挖鼻孔的经历。长期以来,挖鼻孔被简单地视为一种令人反感的习惯,但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意识... 在公共场合,如果有人频繁地挖鼻孔,往往会被视为缺乏教养的不雅行为。然而,这种行为在全球范围内却出奇地普遍,据统计,大约91%的人有过挖鼻孔的经历。长期以来,挖鼻孔被简单地视为一种令人反感的习惯,但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意识到,这种看似无害的行为可能隐藏着更复杂的精神心理因素,并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心理因素 公共场合 诱发感染 全球范围 科学研究 挖鼻孔 不利影响
下载PDF
面向情感计算的视频诱发范式的回顾与思考
3
作者 王筱敏 赵少楷 +3 位作者 许敏鹏 谢良 闫野 印二威 《智能安全》 2024年第1期49-61,共13页
情感计算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建立一个能够对人类情绪进行实时、准确判别的智能系统,以提高人机交互的和谐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实验室条件下诱发情感需要借助情绪诱发范式(Experimental Paradigm for Inducing Emotions,EPIE)。近年... 情感计算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建立一个能够对人类情绪进行实时、准确判别的智能系统,以提高人机交互的和谐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实验室条件下诱发情感需要借助情绪诱发范式(Experimental Paradigm for Inducing Emotions,EPIE)。近年来,基于视频的情绪诱发范式获得了大量的关注。然而,少有文献系统性地总结面向情感计算的视频诱发范式中的实验流程和统计方法,以及对实验标准和规范开展梳理和介绍。根据近年来已报道的情感计算的研究成果,回顾了它们所采用的情绪诱发范式,包含情绪模型选择、刺激素材筛选、被试筛选和培训、评价问卷的设计与统计方法、实验流程设计。此外,在总结和评价现有范式的基础之上,对面向情感计算的视频诱发范式的被试选择、素材顺序、自评问卷等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计算 情绪诱发范式 视频诱发情绪
下载PDF
直流电刺激诱发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儿童检测方法的建立
4
作者 陈耔辰 胡娟 +9 位作者 陈飞云 杨慧 陈彦飞 薛婷婷 杨方园 张玉忠 吴琼 金玉莲 任晓勇 张青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6,共7页
目的 建立健康儿童直流电刺激诱发(galvanic vestibular stimulation,GVS)的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 目的 建立健康儿童直流电刺激诱发(galvanic vestibular stimulation,GVS)的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的检测方法,并确定正常范围。方法 对健康儿童20例(3~14岁)和健康成人24例(18~30岁)分别进行GVS-cVEMP和GVS-oVEMP检测,儿童组直流电刺激强度不超过3 mA,成人组最大刺激强度5 mA,记录两组GVS-cVEMP和GVS-oVEMP的引出率和特点,并进行不同刺激强度下的疼痛评分。结果 GVS-cVEMP和GVS-oVEMP在儿童组和成人组的引出率均为100.0%。儿童组GVS-cVEMP的p1潜伏期、n1潜伏期和p1-n1波间期分别为10.46±1.84 ms、16.98±2.12 ms和6.52±1.42 ms,n1潜伏期和p1-n1波间期较成人组明显缩短(P<0.05)。儿童组GVS-oVEMP的n1潜伏期、p1潜伏期和p1-n1波间期分别为8.87±1.40 ms、12.25±1.80 ms和3.39±1.07 ms,与成人组无明显差异。儿童组GVS-cVEMP和GVS-oVEMP的阈值均明显低于成人组(P<0.01),但振幅和振幅不对称比无明显差异。本文健康儿童检测结果可作为其正常范围。随着电流刺激强度的增加,受试者的疼痛评分增高,其对应的GVS-cVEMP和GVS-oVEMP的引出率也增加。结论 采取3 mA刺激强度和适宜的记录方法,可在3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人群中进行GVS-cVEMP和GVS-oVEMP检测并引出波形,并得到了其正常范围,儿童GVS-cVEMP潜伏期略短于成人,进行评估时,建议选取同年龄段健康儿童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直流电刺激 健康儿童
下载PDF
0~14岁儿童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研究进展
5
作者 周洁 徐正燕 +2 位作者 刘兴健 付剑锋 吴子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在儿童中,平衡及前庭功能受损发生率较高,影响患儿听力和平衡能力,不及早干预将会影响其身心发展和正常生活学习。由于较小患儿不能准确表达他们的症状,且注意力保持时间短,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前庭测试评估患儿前庭功能。前庭诱发肌源... 在儿童中,平衡及前庭功能受损发生率较高,影响患儿听力和平衡能力,不及早干预将会影响其身心发展和正常生活学习。由于较小患儿不能准确表达他们的症状,且注意力保持时间短,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前庭测试评估患儿前庭功能。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是一种耳石器功能评估方法,主要反映球囊和前庭上神经通路以及椭圆囊和前庭下神经通路功能,操作简便,安全有效,适用于儿童前庭功能评估。本文主要综述0~14岁儿童VEMP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表面肌电与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评估中的比较
6
作者 萧演清 高明明 +4 位作者 何泽佳 宋桂芸 宋伟 李晓光 饶家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56-161,171,共7页
目的比较基于表面肌电图(sEMG)的脑运动控制方案和基于经颅磁刺激(TMS)的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患者评估中的敏感性。方法纳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21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31例临床诊断为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的患者,分别进行... 目的比较基于表面肌电图(sEMG)的脑运动控制方案和基于经颅磁刺激(TMS)的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患者评估中的敏感性。方法纳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21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31例临床诊断为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的患者,分别进行基于表面肌电的运动控制检测和基于TMS的运动诱发电位检测。结果31例患者中,27个(87%)至少有一个通道排名4或5。31例患者共测试了248块肌肉(每一例患者共测8块肌肉,分别是左右两侧的股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和腓肠肌),其中有79块(32%)肌肉可测量出通道排名4或5。62个肢体中的40个(64%)至少有一个通道排名4或5。31例患者中有21例(68%)有最高排名5的通道。然而,31例患者无一例能检测出运动诱发电位。结论sEMG在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患者评估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运动诱发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表面肌电图 经颅磁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在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现状
7
作者 张景华 王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4,共5页
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不仅能反映大脑对声音信号的被动感觉处理过程,也能反应大脑在不同任务模式下的主动认识处理过程,因此被应用于认知功能的评估。本文就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中的外源性成分(P1、N1、P2)和内源性成分(MMN/N2a、N2b、... 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不仅能反映大脑对声音信号的被动感觉处理过程,也能反应大脑在不同任务模式下的主动认识处理过程,因此被应用于认知功能的评估。本文就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中的外源性成分(P1、N1、P2)和内源性成分(MMN/N2a、N2b、P3a、P3b)在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认知功能障碍 听觉
下载PDF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
8
作者 姜雨菡 周梦溪 陈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130,共4页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s)是一种临床评估前庭功能的常用电生理检测技术。帕金森病患者常伴前庭功能异常,以VEMPs参数异常最为常见。本文在介绍VEMPs技术的基础上,就帕金森病患者VEMPs参数异常特征、与临床表型的关联性、潜在的病理生...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s)是一种临床评估前庭功能的常用电生理检测技术。帕金森病患者常伴前庭功能异常,以VEMPs参数异常最为常见。本文在介绍VEMPs技术的基础上,就帕金森病患者VEMPs参数异常特征、与临床表型的关联性、潜在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综述
下载PDF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听觉诱发电位研究进展
9
作者 赵诗扬 王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通常表现出对声音刺激的异常反应,前期针对其听觉功能的研究多采用客观听觉电生理测试,主要包含听性脑干反应及一系列皮层听觉诱发电位。综合这些研究中的结果提示,与正常发育儿童相比,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存在一定程...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通常表现出对声音刺激的异常反应,前期针对其听觉功能的研究多采用客观听觉电生理测试,主要包含听性脑干反应及一系列皮层听觉诱发电位。综合这些研究中的结果提示,与正常发育儿童相比,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中枢听觉信息处理障碍。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 听觉诱发电位 儿童
下载PDF
首次非诱发性痫性发作后再发风险预测研究进展
10
作者 郑佳玉 于明星 +3 位作者 张娜娜 陈春燕 何雨萱 喻良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163-166,共4页
首次非诱发性痫性发作后再发风险的预测较困难,导致癫痫的早期诊断存在难度。本文就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发现脑电图异常如慢波增加、双侧不对称或正常睡眠波消失、癫痫样放电,神经影像学异常如白质软化、胶质增生、脑软化、任何灰质... 首次非诱发性痫性发作后再发风险的预测较困难,导致癫痫的早期诊断存在难度。本文就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发现脑电图异常如慢波增加、双侧不对称或正常睡眠波消失、癫痫样放电,神经影像学异常如白质软化、胶质增生、脑软化、任何灰质病变、肿块病变、出血、血管病变、海马异常,睡眠时首次痫性发作,癫痫家族史等均可显著增加再发风险,同时发现一些可能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如血清催乳素、S100B、白细胞介素-6等对首次非诱发性痫性发作后再发风险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对癫痫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预测 再发风险 脑电图 首次非诱发性痫性发作
下载PDF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听觉皮质诱发电位平均阈值与言语识别阈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许弘毅 李洋 +4 位作者 查诗华 晏小惠 涂磊 王永华 史文迪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研究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听觉皮质诱发电位(CAEP)平均阈值与言语识别阈(SRT)的相关性,为临床通过客观检测预估主观言语测试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7月收治的平均年龄为(31.2±22.7)岁的22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分... 目的研究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听觉皮质诱发电位(CAEP)平均阈值与言语识别阈(SRT)的相关性,为临床通过客观检测预估主观言语测试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7月收治的平均年龄为(31.2±22.7)岁的22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分别检测0.5、1、2、4 kHz频率处的CAEP反应阈和SRT,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AEP平均阈值和SRT显著相关(r=0.764,P<0.01);非参数独立样本检验显示,CAEP平均阈值与SRT的相关性无耳间、性别间差异。结论CAEP平均阈值和SRT显著相关,对无法配合言语测试的患者,CAEP阈值可用于预估S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听觉皮质诱发电位 言语识别阈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诱发机制及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12
作者 黄兴琼 高满军 +1 位作者 李炎坤 陈迷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88-92,F0002,共6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肝病之一,如不及时诊治,可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阐明NAFLD的诱发机制,有助于从根本上了解NAFLD,为治疗NAFLD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简述了NAFLD的诱发机制以及中药的治疗研究现状,...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肝病之一,如不及时诊治,可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阐明NAFLD的诱发机制,有助于从根本上了解NAFLD,为治疗NAFLD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简述了NAFLD的诱发机制以及中药的治疗研究现状,认为中药的多成分虽然能够多靶点作用于NAFLD,改善NAFLD,但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以期为NAFL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研究方向,并为今后该领域的中药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诱发机制 中药治疗
下载PDF
降雨诱发堆积体浅层破坏特征及机理研究
13
作者 陈建伟 黄晓虎 +1 位作者 陈陆军 魏兆亨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1,共5页
降雨诱发的堆积体滑坡广泛分布于三峡库区,通过研究此类滑坡的变形特征及失稳机制,分析其稳定性,对滑坡灾害的治理有重要意义。以桥头北次级滑坡为例,综合分析降雨、自动GNSS监测等数据,结合野外宏观巡查及勘查资料,研究了其变形特征及... 降雨诱发的堆积体滑坡广泛分布于三峡库区,通过研究此类滑坡的变形特征及失稳机制,分析其稳定性,对滑坡灾害的治理有重要意义。以桥头北次级滑坡为例,综合分析降雨、自动GNSS监测等数据,结合野外宏观巡查及勘查资料,研究了其变形特征及失稳机理。结果表明,桥头北次级滑坡整体变形明显,累积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呈“阶跃”变形特征,降雨及因挡土墙排水失效导致的坡体饱和及地表漫流是诱发滑坡变形的主要因素,降雨通过孔隙和地表裂缝渗入坡体,地下水位抬升,积聚1~2 d后坡体饱和,变形加速开始,降雨结束3~7 d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级滑坡 位移阶跃 诱发因素 稳定性分析 变形机理
原文传递
声诱发反应在胎膜早破胎儿听力监测中的应用
14
作者 陈丽文 魏日富 +4 位作者 郭丽芳 刘平 朱忠寿 曾笑梅 林碧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目的探讨声诱发反应(acoustic stimulation test,AST)在胎膜早破(prelabor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胎儿听力监测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2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725例PROM孕妇作为PROM组,根据P... 目的探讨声诱发反应(acoustic stimulation test,AST)在胎膜早破(prelabor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胎儿听力监测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2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725例PROM孕妇作为PROM组,根据PROM发生时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测结果分为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s,RTI)组(阳性)918例和无RTI组(阴性)1807例;再根据胎龄进一步划分为足月组(孕期≥37周)1792例和早产组(28周≤孕期<37周)933例,为以上受试者行AST检测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及诊断。同时,选取无PROM受试者600例作为对照组,最后将各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RTI组足儿和早产儿的AST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无RTI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月龄时,PROM组足月儿和早产儿的声导抗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V波阈值明显高于无PROM组;6月龄时,PROM组足月儿和早产儿的声导抗、DPOAE及V波阈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听力损失随访幼儿中,起初超过一半患儿的声导抗异常,而DPOAE通过率低、V波阈值差。随着月龄增加,各组患儿(PROM组足月儿除外)的声导抗异常率、DPOAE通过率及V波阈值均出现明显改善;在阳性AST,PROM组及对照组患儿听力损失多为轻、中度;在阴性AST,PROM组患儿听力损失多为单或双耳中、重度,而对照组则多为同时双耳;AST对筛查胎儿听力损失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21,联合DPOAE的AUC则为0.915,高于单独使用AST或DPOAE,对重度和极重度者具有很好的敏感度。结论AST可以较好地反映与预估PROM宫内胎儿听力,可供临床选择/联合使用;尤其是RTI阴性者,其听力损失率较高,应加强此类患儿的听力跟踪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反应 胎膜早破 听力损失
下载PDF
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的人体微生态视角解析
15
作者 曹志 刘猛 高炳宏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5,共12页
从人体微生态视角出发,基于国际研究成果,分析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Exercise-InducedBronchoconstriction,EIB)产生的微生态基础和原因,汇总整理微生态研究方法,并提出EIB的微生态防治策略。结果显示:人体呼吸/肠道微生态构建及肠-肺... 从人体微生态视角出发,基于国际研究成果,分析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Exercise-InducedBronchoconstriction,EIB)产生的微生态基础和原因,汇总整理微生态研究方法,并提出EIB的微生态防治策略。结果显示:人体呼吸/肠道微生态构建及肠-肺轴沟通机制是诱发EIB的微生态基础;剧烈运动、环境及污染引发人体微生态失衡是EIB发病的重要因素;微生态衡量方法目前在系统性和科学性方面仍须深入完善;防治策略包括内源性预防(饮食调整、运动习惯、自我防护等)和外源性治疗(微生物技术、天然产物调节)。建议:未来应重视微生态知识教育普及,培养科学理念与习惯,促进宿主与微生态和谐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 哮喘 微生态 肠-肺轴 气道炎症
下载PDF
暗示、容错和诱发:教师课堂语言的模糊性及其运用策略
16
作者 甘晓敏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58,共4页
教师课堂语言的模糊性是委婉、含蓄的意义表达。在课堂教学中的模糊性语言主要表现为暗示性语言、容错性语言及诱发性语言。教师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模糊语言是课堂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启发知识外延的隐喻、解释和回应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及... 教师课堂语言的模糊性是委婉、含蓄的意义表达。在课堂教学中的模糊性语言主要表现为暗示性语言、容错性语言及诱发性语言。教师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模糊语言是课堂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启发知识外延的隐喻、解释和回应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及创造学生情绪适应与艺术想象的释意空间。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叙事和语境化观察的模糊功能,基于“模糊”实现信息联结,促进学生反习惯思维的认知方式,通过扩大课堂的模糊容忍度,激发艺术想象,塑造知识和文本形象的多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课堂语言的模糊性 暗示 容错 诱发
下载PDF
煤矿采空区山体诱发崩塌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分析及其应用——以大平煤矿为例
17
作者 张世峰 邓丽霞 王传志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为避免煤矿采空区山体诱发崩塌地质灾害,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分析了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平煤矿采空区的山体诱发崩塌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通过实地考察和勘探,研究了该矿矿脉山体结构、地质条件、周围环境、采矿活动等多方... 为避免煤矿采空区山体诱发崩塌地质灾害,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分析了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平煤矿采空区的山体诱发崩塌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通过实地考察和勘探,研究了该矿矿脉山体结构、地质条件、周围环境、采矿活动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分析山体崩塌的破坏特征和影响诱发因素发现,边坡上部危岩块体、临空状态、软弱结构等因素是形成崩塌灾害的主要成因,同时降雨、人为活动以及地震灾害等也是导致危岩体失稳坠落形成崩塌的主要因素;通过量化影响因素指标并结合破坏准则,建立了地质灾害临界判别机理分析模型。该模型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获得了采空区崩塌地质灾害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只要控制和稳定地质结构就可避免相关地质灾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采空区 山体崩塌 地质灾害 形成机理 诱发因素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后预后判断的独立指标:运动诱发电位
18
作者 浦奔放 曾冉 +4 位作者 王燕 宋冬雷 盖延廷 王威 彭方强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6-90,94,共6页
目的 评价术中运动诱发电位(MEP)作为早期判断取栓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10月于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急诊机械取栓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急性大血管闭塞入院,其中3例急性栓塞部位发生在大... 目的 评价术中运动诱发电位(MEP)作为早期判断取栓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10月于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急诊机械取栓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急性大血管闭塞入院,其中3例急性栓塞部位发生在大脑中动脉,7例发生在颈内动脉。所有患者均符合取栓指征,并在取栓术前及血管开通后记录双侧肢体的MEP波幅。术后半年对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的变化情况以及血管开通前后MEP波幅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血管开通后患肢MEP波幅增加幅度较基线大于50%以上,术后预后情况良好。而当血管开通后患肢MEP波幅增加幅度较基线小于10%,即使影像学上脑部灌注情况良好,患者最终预后情况仍不佳。结论 MEP能单独反映在脑组织恢复灌注情况下运动传导通路的受损情况,血管开通后患肢MEP波幅较基线平均增幅大于50%,半年后肌力恢复情况及预后普遍良好。术中电生理MEP监测能较早且准确地反映取栓术后的预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取栓 运动诱发电位 肌力 预后
下载PDF
工业生产诱发地震成因与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子韬 吴忠良 张怀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4年第4期428-439,共12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库蓄水和地下工业开发活动规模不断增大,由此引起的诱发/触发的地震活动与日俱增,造成的破坏损失也逐年提升.因此,人类的工业生产行为如何对区域地震活动产生影响,如何安全开展工业生产而不诱发/触发...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库蓄水和地下工业开发活动规模不断增大,由此引起的诱发/触发的地震活动与日俱增,造成的破坏损失也逐年提升.因此,人类的工业生产行为如何对区域地震活动产生影响,如何安全开展工业生产而不诱发/触发地震是社会公众与科研界讨论与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概述了国内外诱发/触发地震事件,探讨了诱发/触发地震形成的物理机制,从控制方程出发,对目前学术界常用的研究诱发/触发地震的手段进行了综述和讨论.本文认为,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能力的不断发展,数值模拟将会发挥其独有的优势,成为研究诱发/触发地震的重要科学手段.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已经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诱发地震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研究工作,诱发/触发地震的物理机制将会逐渐揭开,人类对于此类地震的防治手段将会逐渐丰富,有效减少由于工业开采等活动引起地震对社会的危害,并降低触发大震的风险.然而,目前地震数值预测工作仍存在很多挑战,不仅需要完善的物理机制和先进的计算方法,更需要完备的观测与工业生产资料系统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诱发 触发 数值模拟 物理机制
下载PDF
脑电图结果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关系探讨
20
作者 林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9期134-138,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与脑电图结果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4月在厦门市仙岳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纳入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纳入为对照组,纳入的160例研... 目的:探讨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与脑电图结果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4月在厦门市仙岳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纳入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纳入为对照组,纳入的160例研究对象均接受脑电图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分析两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检查异常率并进行组间比较;比较不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表现的脑梗死患者吞咽困难及预后情况;比较不同脑电图表现的脑梗死患者吞咽困难及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情况的脑梗死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Ⅰ波、Ⅲ波、Ⅴ波、Ⅰ-Ⅲ波、Ⅲ-Ⅴ波。结果:观察组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患者比较,正常患者改良Rankin量表问卷(mRS)预后良好、吞咽困难情况较轻(P<0.05);与脑电图异常患者比较,正常患者吞咽困难情况较轻(P<0.05)。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预后良好患者Ⅰ波、Ⅲ波、Ⅴ波、Ⅰ-Ⅲ波、Ⅲ-Ⅴ波均低于预后不良患者(P<0.05)。结论: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异常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差,吞咽功能障碍情况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干梗死 脑电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吞咽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