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诱变提高植物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正景 职钤华 +5 位作者 刘素娟 张昊 安冰洁 武静静 龙圆 李辰方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281,共8页
化学诱变是农业上一种传统的育种技术,在植物抗逆育种方面受到育种家的青睐,用于改善植物的抗寒、抗旱、耐盐碱性等育种方面的研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实现细胞或个体快速繁殖的有效途径。以上两种技术的结合,可有效提高突变的频率,人... 化学诱变是农业上一种传统的育种技术,在植物抗逆育种方面受到育种家的青睐,用于改善植物的抗寒、抗旱、耐盐碱性等育种方面的研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实现细胞或个体快速繁殖的有效途径。以上两种技术的结合,可有效提高突变的频率,人为扩大植物遗传变异范围。近年来,化学诱变与生物技术结合在植物抗逆诱变育种方面展现出了积极的发展前景,对于植物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综述了化学诱变的特点、常用化学诱变剂[主要是甲基磺酸乙酯(EMS)和叠氮化钠(NaN3)]的诱变机制、使用方法、诱变效果以及影响化学诱变的因素等,并介绍了化学诱变在植物抗逆育种领域中的新近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诱变 抗逆育种 甲基磺酸乙酯(EMS) 叠氮化钠(NaN3) 植物诱变育种
下载PDF
狗牙根诱变后代生长速度评价及DNA指纹图谱构建
2
作者 陈静波 张笑笑 +4 位作者 李丹丹 李建建 王浩然 刘建秀 郭海林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9-425,共7页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是一种常见的暖季型草,利用诱变技术处理现有品种进行改良,是快速选育优良新品种的一种途径。本研究以国审品种‘阳江’狗牙根通过60Co-γ辐射处理获得的12个诱变后代为材料,进行生长速度评价和基于序列相关的...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是一种常见的暖季型草,利用诱变技术处理现有品种进行改良,是快速选育优良新品种的一种途径。本研究以国审品种‘阳江’狗牙根通过60Co-γ辐射处理获得的12个诱变后代为材料,进行生长速度评价和基于序列相关的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的DNA指纹图谱构建。结果表明,诱变后代间匍匐茎总长度、地上部分干重、匍匐茎数量、地下部分干重等4个指标均存在显著的变异。对这4个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对诱变后代的生长速度进行综合评价,认为其生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M37>M16>M1>M25>M10>M18>M28>M29>M26>‘阳江’>M22>M31>M4。利用12对SRAP引物对12个诱变后代和6个狗牙根主栽品种进行指纹图谱构建,其中7对引物组合可以直接对18份参试材料进行准确鉴定。本研究为进一步国产狗牙根新品种的选育和保护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牙根 60Co-γ辐射诱变 生长速度 SRAP 指纹图谱
下载PDF
康乃馨抗尖孢镰刀菌无性系诱变技术
3
作者 王丽花 蒋亚莲 +5 位作者 许凤 杨秀梅 黄望启 苏艳 张丽芳 张艺萍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94-101,共8页
枯萎病是康乃馨鲜切花种植过程中较为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该病的病原菌是尖孢镰刀菌康乃馨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dianthi),培育和合理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控康乃馨枯萎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应用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真菌毒素... 枯萎病是康乃馨鲜切花种植过程中较为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该病的病原菌是尖孢镰刀菌康乃馨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dianthi),培育和合理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控康乃馨枯萎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应用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真菌毒素加压筛选技术,可以定向培育康乃馨抗病育种材料并加快抗病品种选育速度,为康乃馨抗病育种提供新的思路。为获得抗枯萎病的康乃馨育种中间材料,以感枯萎病的康乃馨多花品种紫蝴蝶组培苗为试验材料,诱导愈伤组织并进行悬浮培养建立悬浮培养系,再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后添加尖孢镰刀菌毒素粗提液筛选抗病细胞系。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宜的培养基是Murashig-Skoog培养基+麦草畏1.0 mg/L;筛选出EMS最佳处理组合为0.4%处理4 h;在80.0%的粗毒素培养基上培养10 d是康乃馨抗尖孢镰刀菌无性系筛选较适宜的选择压;诱导康乃馨再生植株较好的激素组合是苄氨基腺嘌呤(BA)0.5 mg/L+噻苯隆(TDZ) 0.1 mg/L+萘乙酸(NAA)0.1 mg/L;经人工接种尖孢镰刀菌进行抗病性鉴定后发现,紫蝴蝶抗病无性系的病情指数为45,为中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乃馨 尖孢镰刀菌 诱变 毒素 无性系
下载PDF
利用孢子紫外诱变选育秀珍菇新菌株
4
作者 闫静 王伟科 +2 位作者 陆娜 宋吉玲 周祖法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2期38-45,共8页
为缓解高温胁迫对南方地区秀珍菇夏季设施栽培的影响,开展秀珍菇耐高温新品种选育工作,以台秀5766为亲本,采用孢子紫外线诱变、多孢自交、高温筛选、系统选育等组合育种方法选育获得秀珍菇耐高温新菌株。经拮抗试验、分子遗传鉴定和出... 为缓解高温胁迫对南方地区秀珍菇夏季设施栽培的影响,开展秀珍菇耐高温新品种选育工作,以台秀5766为亲本,采用孢子紫外线诱变、多孢自交、高温筛选、系统选育等组合育种方法选育获得秀珍菇耐高温新菌株。经拮抗试验、分子遗传鉴定和出菇筛选获得耐高温菌株P71。经rDNA ITS测序,其序列长度为693 bp,在GeneBank中经BLAST比对确定其为侧耳属秀珍菇(Pleurotus pulmonarius)。该菌株菌丝在35℃条件下培养,显微镜观察未发现菌丝收缩、变形、受损情况,且菌丝洁白、生长势较强,15 d内能缓慢生长。在35~38℃高温条件下出菇,P71菌株前2潮菇产量和单菇质量均显著优于亲本台秀5766。由此可见,新菌株P71与亲本台秀5766相比,菌丝生长阶段和出菇阶段均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值得进一步在南方地区进行秀珍菇夏季设施栽培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从而突破秀珍菇耐高温品种短缺造成的产业发展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紫外诱变 耐高温菌株 品种选育
下载PDF
第4代航天诱变鸡冠花种子特性与萌发
5
作者 孟长军 惠姗 +1 位作者 刘小雨 刘子含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31-235,共5页
为给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的种质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未经诱变的鸡冠花种子(CK)及3个航天诱变种(H_(1)、H_(2)和H_(3))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其特性与萌发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_(1)、H_(2)和H_(3)诱变种的种子千粒重、发芽势... 为给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的种质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未经诱变的鸡冠花种子(CK)及3个航天诱变种(H_(1)、H_(2)和H_(3))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其特性与萌发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_(1)、H_(2)和H_(3)诱变种的种子千粒重、发芽势、发芽率和蛋白质含量均有差异;H_(1)诱变种表现较优,其种子千粒重、发芽势、发芽率和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CK,分别为CK的1.28、1.20、1.13和1.14倍。H_(1)、H_(2)和H_(3)诱变种的种子萌发状况均有差异;H_(1)诱变种表现最好,其种子子叶鲜重、下胚轴长、胚根长和SOD活性分别为CK的1.29、1.45、1.33和1.31倍;其次为H_(2)诱变种,除种子千粒重和蛋白质含量外,其他指标均显著高于CK;H_(3)诱变种的各项指标均优于CK,除种子千粒重和胚根长外,其他指标均与CK差异不显著。航天诱变使鸡冠花种子产生有利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变 种子 萌发 鸡冠花
下载PDF
高虫草素含量蛹虫草菌的复合诱变选育研究
6
作者 李广 张锋 《中国食品》 2024年第6期166-168,共3页
蛹虫草菌是冬虫夏草的近缘种,简称蛹草,不仅含有种类齐全、含量比例适宜的人体必需氨基酸,还含有大量腺苷、虫草素、腺嘌呤,是食药两用的虫草属真菌。其中,虫草素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抗肿瘤、抗癌等功效,是蛹草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不... 蛹虫草菌是冬虫夏草的近缘种,简称蛹草,不仅含有种类齐全、含量比例适宜的人体必需氨基酸,还含有大量腺苷、虫草素、腺嘌呤,是食药两用的虫草属真菌。其中,虫草素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抗肿瘤、抗癌等功效,是蛹草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不同蛹草菌产虫草素能力不同,本文采用LiCl、60Coγ复合诱变,对1株蛹草菌原始菌株进行诱变,考察了LiCl不同质量浓度、60Coγ射线不同辐照剂量对诱变菌株致死率、突变率的影响,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筛选出的稳定突变体发酵液中的虫草素含量进行测定,筛选出高产虫草素突变体1株,虫草素含量达2.64mg/mL,为蛹虫草菌的进一步改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60Coγ射线 蛹虫草菌 虫草素 蛹草 复合诱变 抗菌消炎 冬虫夏草
下载PDF
栽培方式对航天诱变当归SP_(2)繁种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崔林刚 郭凤霞 +2 位作者 陈垣 徐波 李瑞霞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3-821,共9页
当归3年完成正常生活史,繁种周期长,成种株率低。为提高当归新品种选育效率,将搭载“长征7号”运载火箭在太空运行22 h(命名为航归22 h)和搭载“神舟十一号”宇宙飞船在太空运行33 d(命名为航归33 d)的当归种子作为SP0种子,以未搭载种... 当归3年完成正常生活史,繁种周期长,成种株率低。为提高当归新品种选育效率,将搭载“长征7号”运载火箭在太空运行22 h(命名为航归22 h)和搭载“神舟十一号”宇宙飞船在太空运行33 d(命名为航归33 d)的当归种子作为SP0种子,以未搭载种子为对照(CK),经育苗栽培获得SP_(2)种苗。采用留苗和移栽2种栽培方式,测定进入第3年繁种年的SP_(2)群体的种株率、农艺性状和种果重。结果表明,CK群体未能进入繁种期而被淘汰,太空诱变获得的2个群体均进入正常繁种年。航归22 h的返青株成活率较航归33 d提高14.65个百分点,成种株率提高19.7个百分点。与移栽航归33 d、留苗航归22 h和33 d群体相比较,移栽航归22 h的繁殖特性有明显改善,单株果重分别增加1527.5%、428.2%和377.7%,根重分别增加235.3%、256.8%和265.2%,根长分别增加44.5%、36.7%和6.0%,根粗分别增加83.3%、83.7%和83.9%。航归SP_(2)代群体性状综评指数大小依次为移栽航归22 h(0.8133)>留苗航归33 d(0.4083)>留苗航归22 h(0.2378)>移栽航归33 d(0.0334)。综上,太空搭载种子对当归具有诱变效应,运载火箭搭载时间短,群体诱变效应更佳,选育效率更高;采用移栽和留苗互补栽培可保障繁种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为当归新品系扩繁提供了科学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太空诱变 移栽 留苗 繁种
下载PDF
达乌里胡枝子愈伤组织及种子EMS诱变研究
8
作者 朱泯珏 陈橙 +4 位作者 史文甯 李景冲 殷俐娜 王仕稳 邓西平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为优化达乌里胡枝子愈伤诱导培养基的激素含量及比例,明确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愈伤组织及种子的最佳条件,本研究以达乌里胡枝子种子为外植体,探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诱导的影响,并针对愈伤组织和种子处理分别设置了两时间两浓度(2 h... 为优化达乌里胡枝子愈伤诱导培养基的激素含量及比例,明确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愈伤组织及种子的最佳条件,本研究以达乌里胡枝子种子为外植体,探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诱导的影响,并针对愈伤组织和种子处理分别设置了两时间两浓度(2 h和6 h,0.3%和0.9%)及三时间两浓度(6 h、8 h、10 h,0.4%、0.8%)的EMS处理时间和浓度的组合,研究各处理对愈伤分化系数和后期植株成活率以及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幼苗表型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达乌里胡枝子种子愈伤的最佳激素配比为0.25 mg/L NAA+0.5 mg/L 6-BA+0.5 mg/L 2,4-D,此时达乌里胡枝子愈伤诱导率为94.9%。EMS诱变达乌里胡枝子愈伤组织的适宜浓度为0.3%,处理时间为6 h,分化系数和植株相对成活率分别为46.31%和47.78%,接近半致死范围,且生根数、根长和平均株高等指标与高浓度EMS处理相比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小。EMS诱变达乌里胡枝子种子的适宜浓度为0.8%,处理时间10 h,发芽率、出苗率、成苗率分别为53.61%、51.06%和53.28%,均接近半致死量,同时发现多株幼苗叶片出现了明显的形态变异。本试验在达乌里胡枝子原有种质资源基础上,丰富了达乌里胡枝子突变体库,也为后续开展达乌里胡枝子诱变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乌里胡枝子 EMS 愈伤组织 种子诱变
下载PDF
航天诱变秀珍菇菌株的特性研究
9
作者 杨舒郁 赖亮民 +3 位作者 赖义彬 连玲丹 钟武杰 王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45,共10页
【目的】研究航天诱变所得秀珍菇优势变异菌株的多态性及胞内活性成分含量,为秀珍菇育种及其附加价值开发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5月对秀珍菇进行航天诱变,以菌丝生长速度为指标筛选优势变异株,以出发菌株为对照,对优势变异株进行ITS... 【目的】研究航天诱变所得秀珍菇优势变异菌株的多态性及胞内活性成分含量,为秀珍菇育种及其附加价值开发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5月对秀珍菇进行航天诱变,以菌丝生长速度为指标筛选优势变异株,以出发菌株为对照,对优势变异株进行ITS鉴定和拮抗试验;利用ISSR、RAPD、SRAP分子标记研究优势变异株的多态性和遗传变化,测定其胞内活性成分含量;运用POPGENE 32和NTSYS-PC V2.10软件对各菌株进行遗传变异和聚类分析。【结果】获得52株秀珍菇航天诱变再生菌株,且有25株菌丝生长速度变化显著;其中有6株表现优异,且与出发菌株存在明显的拮抗现象。ISSR、RAPD、SRAP的18条引物在6株优势变异株中共扩增出62条带,多态性条带占比72.58%。遗传变异分析显示,优势变异株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69 8,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为0.399 1;基于ISSR+RAPD+SRAP的数据显示,出发菌株与6优势变异株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29 0~0.871 0,6株优势变异株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67 7~0.774 2。对出发菌株和6株优势变异株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62处可分为2类,说明秀珍菇优势变异菌株在遗传水平上发生了变异。最终筛选到3株总酚、黄酮含量和2株黄酮、多糖含量同时提高的菌株,其活性成分含量较出发菌株显著提高了20.30%~122.34%。【结论】航天诱变后,秀珍菇菌株发生较大变异,并筛选出5株特性优良的菌株,其活性成分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航天诱变 遗传变异 活性成分
下载PDF
两种冷季型草坪草的EMS诱变及突变体筛选
10
作者 卢苗苗 谢明芳 +2 位作者 白邦琴 眭顺照 马婧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0-821,共12页
为确定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多年生黑麦草‘爱神特’(Lolium perenne‘Accent’)和高羊茅‘赤道’(Festuca arundinacea‘Equator’)种子的最佳条件,获得性状稳定的突变材料和后代。利用不同浓度EMS在不同时间下诱变两个草坪草种,根据... 为确定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多年生黑麦草‘爱神特’(Lolium perenne‘Accent’)和高羊茅‘赤道’(Festuca arundinacea‘Equator’)种子的最佳条件,获得性状稳定的突变材料和后代。利用不同浓度EMS在不同时间下诱变两个草坪草种,根据半致死浓度确定诱变组合。通过形态学、SCoT分子标记和生理指标测定筛选M1和M2代突变苗。结果表明:使用0.8%EMS溶液处理两个草坪草种36 h后播种,发芽率接近50%,诱变效果最佳。以该参数大规模诱变后,M1代两个草坪草种诱变株移栽成活933株,再经短期干旱胁迫,共筛选出18株耐旱单株。对M2代诱变株形态学分析发现,有叶面狭窄型和根长增长型两种突变类型。利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验证M2代诱变株发现,筛选的5条SCoT标记引物对20份草坪草样品扩增后,多态性比率为84.09%。其中SCoT-35引物扩增产物条带最为清晰稳定,诱变株与野生型差异明显。M2代三叶期变异单株经干旱、高温胁迫处理后,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呈升高趋势,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最终得到两株多年生黑麦草耐旱突变体A5和A8,1株高羊茅耐旱突变体B9;两株多年生黑麦草耐热突变体A8和B9,1株高羊茅耐旱耐热突变体B9。本研究结果为草坪草抗性品种选育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草 化学诱变 种子萌发 形态学分析 SCoT分子标记技术 突变体 耐旱性 耐热性
下载PDF
我国水稻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11
作者 丁佳宁 周利斌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17,共17页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品种改良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辐射诱变技术为改良高产、优质、抗逆的水稻品种提供了有效途径,为种业自主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综述了近二十余年来水稻辐射诱变各...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品种改良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辐射诱变技术为改良高产、优质、抗逆的水稻品种提供了有效途径,为种业自主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综述了近二十余年来水稻辐射诱变各类辐射源的应用,选育方法体系,辐射诱发突变的分子机理,水稻产量、抗性、品质等各类表型及相关基因突变体和获得的新品种等领域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使用辐射诱变技术为我国培育产量更高、适应性更强、品质更优的水稻新品种与创制更多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的新种质等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辐射 诱变育种 γ 射线 重离子束
下载PDF
高产蛋氨酸内生菌的筛选、诱变及发酵条件优化
12
作者 朱青永 张鑫 +4 位作者 邓紫菱 扎西多杰 余佳莉 陈启和 刘政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91,共8页
为筛选出蛋氨酸高产菌株,该研究对富含蛋氨酸的盐肤木种子中的内生菌进行挖掘。对筛选出的蛋氨酸产量较高的内生菌进行筛选、鉴定,并利用蛋氨酸结构类似物和^(60)Co-γ射线诱变进一步筛选。随后通过响应面试验,探究葡萄糖添加量、硫酸... 为筛选出蛋氨酸高产菌株,该研究对富含蛋氨酸的盐肤木种子中的内生菌进行挖掘。对筛选出的蛋氨酸产量较高的内生菌进行筛选、鉴定,并利用蛋氨酸结构类似物和^(60)Co-γ射线诱变进一步筛选。随后通过响应面试验,探究葡萄糖添加量、硫酸钠添加量和法尼醇添加量对该菌株蛋氨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产蛋氨酸的菌株LB-2,使用16S rRNA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学观察,鉴定其为微球菌。随后,经过诱变筛选得到高产蛋氨酸的菌株LB-2-13。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在葡萄糖14.70 g/L,硫酸钠0.98 g/L,法尼醇96.35μmol/L的培养条件下,发酵液中蛋氨酸的产量最高,可以达到2.85 g/L,产量提高了约88%。该研究首次使用植物内生菌作为原始菌株,利用蛋氨酸结构类似物和^(60)Co-γ射线诱变筛选高产蛋氨酸菌株,可为微生物发酵法实现蛋氨酸的工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菌 蛋氨酸 内生菌 诱变育种 发酵优化
下载PDF
高产DHA裂殖壶菌的诱变选育及转录组分析
13
作者 蔺楚彬 万霞 曾驰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2-49,55,共9页
裂殖壶菌(Aurantiochytrium limacinum)可以积累大量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高含量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获得高产DHA的裂殖壶菌,通过对原始菌株进行电子束(EB)辐射诱变,并结合丙二酸和尼罗红染... 裂殖壶菌(Aurantiochytrium limacinum)可以积累大量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高含量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获得高产DHA的裂殖壶菌,通过对原始菌株进行电子束(EB)辐射诱变,并结合丙二酸和尼罗红染色法筛选,得到了一个DHA产量提高11.42%的突变体M2-11。转录组结果表明,与原始菌株相比较,M2-11中与脂质合成相关的基因绝大多数被上调,还存在多个差异显著的其他功能基因。本研究为裂殖壶菌的诱变选育和遗传改造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殖壶菌 DHA 诱变 转录组
下载PDF
一株产L-苹果酸黑曲霉菌株的诱变筛选及发酵培养基优化
14
作者 刘书彤 石冰冰 +4 位作者 谭奕阳 厉成伟 魏彩霞 王德培 薛鲜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173,共9页
为筛选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菌株,通过紫外诱变与高浓度放线菌酮迭代诱变的方法,将野生型菌株诱变为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菌株,并对其种子或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诱变所得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CGM... 为筛选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菌株,通过紫外诱变与高浓度放线菌酮迭代诱变的方法,将野生型菌株诱变为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菌株,并对其种子或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诱变所得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CGMCC NO.40550菌株,其摇瓶发酵时种子培养基最适葡萄糖浓度为60 g/L、最适氮源为(NH_4)_2SO_4 4.95 g/L,黑曲霉菌球形成最优转速220 r/min;发酵培养基最适葡萄糖和最适(NH_4)_2SO_4浓度分别为180 g/L和4.95 g/L,Cu SO_4·5H_2O为其生产苹果酸最佳微量元素,最适添加量为0.065 g/L。通过单因素实验的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更有利于L-苹果酸的合成,发酵96 h时L-苹果酸产酸量达到18.15 g/L,显著提高了245%,L-苹果酸占总酸的百分比达到71.69%。本研究为L-苹果酸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紫外诱变 L-苹果酸 摇瓶发酵 培养条件
下载PDF
高产多糖大球盖菇的ARTP诱变筛选及其菌丝培养条件优化
15
作者 杨子成 晏程 +2 位作者 许腾龙 阮永海 钱森和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2期46-53,共8页
为获得优良的大球盖菇菌株,采用ARTP诱变处理大球盖菇孢子,通过检测诱变后的菌株菌丝生长势、拮抗作用及多糖含量,筛选菌丝生长快、多糖含量高的突变菌株;并对突变菌株菌丝多糖结构特征、红外光谱及菌丝液体培养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为获得优良的大球盖菇菌株,采用ARTP诱变处理大球盖菇孢子,通过检测诱变后的菌株菌丝生长势、拮抗作用及多糖含量,筛选菌丝生长快、多糖含量高的突变菌株;并对突变菌株菌丝多糖结构特征、红外光谱及菌丝液体培养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42株诱变菌株中,筛选得到5株生长势较好、遗传稳定,且与出发菌株有拮抗作用的突变菌株,其中菌株D1和D4的菌丝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多糖含量。D1菌株菌丝中的多糖颗粒均一、规则,粒径约为0.05μm,具有一般多糖的红外光谱特征;该菌株适宜的液体培养条件为孢子接种量8%、转速115 r·min-1、温度24℃、培养时间4 d,在此条件下菌丝生物量为56.82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ARTP诱变 多糖 菌丝培养
下载PDF
MS诱变菜豆子叶节定向筛选耐羟脯氨酸(HYP)突变体
16
作者 许莹楠 刘艳军 +3 位作者 黄俊轩 韩启厚 古瑜 高逸卓 《长江蔬菜》 2024年第10期56-59,共4页
以双丰一号菜豆子叶节为外植体,利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引发基因突变,进行突变体定向筛选抗逆突变细胞系。以0.17%EMS诱变处理2 h,子叶节的不再生率接近50%;以羟脯氨酸最大致死量3.5 mmol/L为筛选压力,定向筛选抗逆突变体。结果显示,在... 以双丰一号菜豆子叶节为外植体,利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引发基因突变,进行突变体定向筛选抗逆突变细胞系。以0.17%EMS诱变处理2 h,子叶节的不再生率接近50%;以羟脯氨酸最大致死量3.5 mmol/L为筛选压力,定向筛选抗逆突变体。结果显示,在羟脯氨酸筛选培养基上,经EMS诱变的子叶节存活31个,突变率为8.61%,存活的子叶节再生率为74.19%,成功获得耐羟脯氨酸的突变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S诱变 羟脯氨酸 抗逆突变体
下载PDF
羊肚菌菌丝的紫外诱变及高产多糖菌株筛选
17
作者 阮永海 许腾龙 钱森和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6期38-44,共7页
为筛选优良的羊肚菌菌株,采用紫外诱变处理羊肚菌菌丝体,通过探究诱变后的菌丝体生长势与多糖含量,筛选菌丝生长速度快、多糖含量高的突变菌株,并对突变菌株的菌丝多糖形貌特征、红外光谱、抗氧化活性以及菌丝的生长温度进行分析。结果... 为筛选优良的羊肚菌菌株,采用紫外诱变处理羊肚菌菌丝体,通过探究诱变后的菌丝体生长势与多糖含量,筛选菌丝生长速度快、多糖含量高的突变菌株,并对突变菌株的菌丝多糖形貌特征、红外光谱、抗氧化活性以及菌丝的生长温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挑选的45株诱变菌株中,筛选得到6株生长势较好的菌株,其与出发菌株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其中,YY-1、YY-2、YY-3、YY-4和YY-5菌株菌丝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YY-3、YY-4和YY-5菌株菌丝体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多糖含量。YY-3菌株菌丝体多糖呈扁平状,具有一般多糖的红外光谱特征,且具有较好的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YY-3菌株菌丝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4℃。研究表明,通过紫外诱变可以筛选得到生长势较好、多糖含量较高的羊肚菌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紫外诱变 多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碳离子束辐射诱变水稻基因突变嵌合体的分子特征
18
作者 吕思维 张莉 +3 位作者 张逸妍 张渊海 彭选明 杨震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78-88,共11页
嵌合体是辐射诱变M1代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有关水稻的嵌合体突变效应及变异遗传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靶向捕获测序技术获得碳离子束辐照后的OsNramp5突变嵌合体,并利用10kb液相芯片检测该嵌合体的M1代及突变M2代基因组的SNP/InDel... 嵌合体是辐射诱变M1代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有关水稻的嵌合体突变效应及变异遗传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靶向捕获测序技术获得碳离子束辐照后的OsNramp5突变嵌合体,并利用10kb液相芯片检测该嵌合体的M1代及突变M2代基因组的SNP/InDel发生及变异遗传分离特征。结果表明:水稻M1代嵌合体中检测到的OsNramp5基因突变位点未遗传至M2代,即在M1代体细胞检测到的突变位点未进入生殖细胞遗传;另外,在M1基因组突变类型中,转换是颠换的2倍,虽然超过一半变异位点遗传至M2代,但很少位点来自基因功能编码区。本研究揭示了碳离子束辐照诱变的体细胞M1代嵌合体的基因组变异特征及其在M2代的遗传特征,为研究碳离子束辐照后的嵌合体突变效应机制和选择诱变育种程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束 辐射诱变 基因突变 嵌合体 遗传变异
下载PDF
高产酯酶格氏乳球菌的ARTP-UV复合诱变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
19
作者 蔡岭肸 陈晓松 +1 位作者 邹伟 汤秀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3,共9页
以实验室前期筛选保藏的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S5-4为出发菌株,采用多轮次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紫外(ARTPUV)复合诱变对出发菌株S5-4进行诱变选育,以产酯酶酶活为评价指标,得到一株高产酯酶突变株ARUV3-26,其产酯酶活力达到(25.... 以实验室前期筛选保藏的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S5-4为出发菌株,采用多轮次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紫外(ARTPUV)复合诱变对出发菌株S5-4进行诱变选育,以产酯酶酶活为评价指标,得到一株高产酯酶突变株ARUV3-26,其产酯酶活力达到(25.88±0.02)U/mL,较原始菌株S5-4提高了64.42%。经15代传代测试后,突变菌株ARUV3-26产酯酶活力稳定在(23.51±0.02)~(23.56±0.02)U/mL,与原始菌株S5-4相比提高了49.36%~49.68%。生理耐受性试验表明,突变株ARUV3-26与原始菌株S5-4相比,温度耐受性、pH耐受性、葡萄糖耐受性、乙醇耐受性、丁酸和己酸耐受性均有提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最佳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20 g/L,蛋白胨15 g/L,NaCl 5 g/L。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突变株ARUV3-26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0 d、发酵温度为30℃、初始pH值为7.0。此优化条件下,突变菌株ARUV3-26的产酯酶活力为(30.67±0.17)U/m L,比原始菌株S5-4的产酯酶能力提高了3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酶 格氏乳球菌 复合诱变 响应面法 发酵条件优化
下载PDF
紫外线诱变选育高产豆豉纤溶酶菌株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20
作者 张文勇 张恒慧 王晓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7-181,共5页
该研究以分离自豆豉样品中产豆豉纤溶酶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DC-1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选育高产豆豉纤溶酶且稳定遗传的菌株,并以豆豉纤溶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该研究以分离自豆豉样品中产豆豉纤溶酶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DC-1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选育高产豆豉纤溶酶且稳定遗传的菌株,并以豆豉纤溶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高产豆豉纤溶酶活力且稳定遗传的诱变菌株DC-V5,其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装液量70 mL/250 mL、发酵温度34℃、初始pH 6.5。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诱变菌株DC-V5产豆豉纤溶酶活力最高达到(451.26±11.09)IU/mL,是优化前出发菌株DC-1的1.7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豆豉纤溶酶 紫外线诱变 产酶条件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