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入射频诱导效应的BCT PD-SOI MOSFET建模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黎莹 王军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7-353,共7页
为了精确模拟高漏源电压(V_(DS))条件下体接触(Body Contact,BCT)部分耗尽型(Partial Depletion,PD)绝缘体上硅(Silicon-on-Insulator,SOI)MOSFET器件的异常射频诱导效应,建立了一个基于碰撞电离和寄生BJT机理的RL网络模型。首先分析了S... 为了精确模拟高漏源电压(V_(DS))条件下体接触(Body Contact,BCT)部分耗尽型(Partial Depletion,PD)绝缘体上硅(Silicon-on-Insulator,SOI)MOSFET器件的异常射频诱导效应,建立了一个基于碰撞电离和寄生BJT机理的RL网络模型。首先分析了SCBE模型的体区输出导纳参数,并利用该参数的解析式推导出一种电阻与电感串联的网络拓扑;然后基于直接提取法准确提取RL网络模型的参数;最后,通过仿真得出S21、S22参数分别在史密斯圆图的下半圆和上半圆按顺时针旋转的现象,同时在0.01~20 GHz范围内模型模拟的S参数与实测的S参数的相对误差为2.1%,验证了RL网络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T PD-SOI MOSFET 小信号等效电路 射频诱导效应 S参数
下载PDF
用诱导效应指数讨论烷基在气相有机化合物中的诱导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钢 周玲妹 《大学化学》 CAS 1995年第5期44-46,共3页
应用诱导效应指数讨论了烷基的诱导效应方向,解释了低级脂肪醇在气相中酸性、碱性强弱次序一致的原因。
关键词 烷基 诱导效应 诱导效应指数 脂肪醇
下载PDF
烷基的斥电子诱导效应和吸电子诱导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柳清湘 《张家口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第1期55-58,共4页
阐述了烷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因此解释了一些物质的酸性变化顺序。
关键词 烷基 斥电子诱导效应 吸电子诱导效应 极化作用 酸性 有机化合物 离解常数 偶极矩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对小麦颖花开放的诱导效应及其受水杨酸的抑制 被引量:31
4
作者 刘世家 夏凯 +1 位作者 曾晓春 周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3-126,共4页
关键词 小麦 颖花开放 诱导效应 茉莉酸甲酯 水杨酸 抑制作用
下载PDF
不同光质对马铃薯块茎糖苷生物碱积累的诱导效应 被引量:16
5
作者 季彦林 王旺田 +4 位作者 王蒂 张金文 王威 李瑛 张菲菲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5,共6页
以2个光敏型马铃薯品种(庄薯3号和渭薯1号)和2个光不敏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和夏波蒂)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光质对马铃薯块茎糖苷生物碱(SGAs)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对马铃薯块茎SGAs积累的影响不同,其中红光(630 nm)的诱导效果最... 以2个光敏型马铃薯品种(庄薯3号和渭薯1号)和2个光不敏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和夏波蒂)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光质对马铃薯块茎糖苷生物碱(SGAs)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对马铃薯块茎SGAs积累的影响不同,其中红光(630 nm)的诱导效果最为明显,蓝光次之,橙光、黄光和绿光的作用不明显,紫光基本上无效;红光、白光诱导光敏型马铃薯块茎SGAs的积累量高于光不敏型马铃薯品种,而在橙光、黄光、绿光、蓝光和紫光诱导下2类马铃薯品种的块茎SGAs积累没有规律性。此外,同一光质对不同品种马铃薯块茎SGAs积累的影响不同,说明光诱导块茎SGAs的积累还与马铃薯品种的遗传组成有关。推测,红光是诱导马铃薯块茎SGAs积累的重要信号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块茎 糖苷生物碱 光质 诱导效应
下载PDF
茉莉酮酸甲酯对水稻化感物质的诱导效应 被引量:15
6
作者 孔垂华 胡飞 +1 位作者 张朝贤 徐效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7-180,共4页
在室内和田间条件下 ,外源茉莉酮酸甲酯均能显著地诱导水稻化感物质的合成 ,而且这种诱导效应与施用茉莉酮酸甲酯的浓度和诱导时间显著相关。 0 .4 m mol/L浓度和处理后 4 8h,茉莉酮酸甲酯对水稻化感物质的诱导效应最强。同样 ,不同的... 在室内和田间条件下 ,外源茉莉酮酸甲酯均能显著地诱导水稻化感物质的合成 ,而且这种诱导效应与施用茉莉酮酸甲酯的浓度和诱导时间显著相关。 0 .4 m mol/L浓度和处理后 4 8h,茉莉酮酸甲酯对水稻化感物质的诱导效应最强。同样 ,不同的水稻品种对茉莉酮酸甲酯的诱导响应也有显著差异。水稻化感品种 PI312 777和丰华占在茉莉酮酸甲酯的诱导下能很快合成大量的化感物质 ,而水稻非化感品种华粳籼的化感物质的含量虽也有所增加 ,但达不到能显示化感作用的浓度。进一步实验证明 :茉莉酮酸甲酯在处理 4 8h后虽能诱导水稻品种合成大量的化感物质 ,但这一诱导效应并不能长期维持。研究揭示 :水稻化感物质的合成可在外部因子的作用下动态变化 ,这对揭示和充分利用水稻的化感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化感物质 茉莉酮酸甲酯 诱导效应 动态变化
下载PDF
离子束在油菜育种中的诱导效应初报 被引量:16
7
作者 董遵 刘敬阳 +3 位作者 马红梅 许才康 张建栋 孙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15-18,共4页
用离子束处理油菜干种子 ,其后代出现了黄化苗、裂叶、株高、生育期以及脂肪酸组成改变等多种性状突变体。从供试材料的表现可以看出 ,相同剂量处理 ,不同基因型反应不同 ;不同剂量处理 ,不同基因型可能有类似反应。如氮离子中等剂量处... 用离子束处理油菜干种子 ,其后代出现了黄化苗、裂叶、株高、生育期以及脂肪酸组成改变等多种性状突变体。从供试材料的表现可以看出 ,相同剂量处理 ,不同基因型反应不同 ;不同剂量处理 ,不同基因型可能有类似反应。如氮离子中等剂量处理 ,沪油 12号株高增加 ,中油 119株高降低 ,I7株高未变 ;而高剂量处理 ,I7株高增加。特别是处理后代出现的高油酸突变体 ,将促进油菜品质育种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由于离子注入的高激发性、剂量集中性和可控性 ,使定向诱变成为可能 ,单粒离子注入技术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诱变育种 离子束 诱导效应 剂量 基因型
下载PDF
甲哌鎓对棉花幼苗侧根发生的诱导效应和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段留生 张一 +2 位作者 唐祚舜 何钟佩 翟志席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877-882,共6页
以陆地棉 (Gossypium hirsutum L.)中棉所 1 6和中棉所 2 9号为试验材料 ,用垂直板培养法试验结果表明 :40 0 mg· L-1 甲哌钅翁 (DPC)浸种处理显著促进棉花侧根发生 ,侧根原基发生量、发育速度和发生区长度都显著增加。去除侧根后 ... 以陆地棉 (Gossypium hirsutum L.)中棉所 1 6和中棉所 2 9号为试验材料 ,用垂直板培养法试验结果表明 :40 0 mg· L-1 甲哌钅翁 (DPC)浸种处理显著促进棉花侧根发生 ,侧根原基发生量、发育速度和发生区长度都显著增加。去除侧根后 ,DPC增加侧根原基发生量和发育速度。在低温逆境情况下 ,DPC显著促进侧根发生 ,对增加抗低温能力有利。DPC处理提高了幼苗主根中部生长素、玉米素及其核苷含量 ,可能是诱导侧根发生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哌Weng 棉花 幼苗 侧根发生 诱导效应 机理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MeJA)对小麦开颖的诱导效应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大伟 高庆荣 +4 位作者 张爱民 郝媛媛 王霖 邱新民 焦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297,308,共6页
为了探讨MeJA对小麦开颖特性的诱导效应,以T冀5418 A和冀5418 B为试材,采用0.3、3.0、6.0 mmol/L MeJA和蒸馏水(CK)对其活体穗和离体穗进行浸穗处理3 min。结果表明,MeJA具有诱导开颖数增加的效应,3.0 mmol/L诱导活体穗开颖数指数比CK高... 为了探讨MeJA对小麦开颖特性的诱导效应,以T冀5418 A和冀5418 B为试材,采用0.3、3.0、6.0 mmol/L MeJA和蒸馏水(CK)对其活体穗和离体穗进行浸穗处理3 min。结果表明,MeJA具有诱导开颖数增加的效应,3.0 mmol/L诱导活体穗开颖数指数比CK高1.5和5.2,比6.0 mmol/L诱导的高1.0和3.5;6.0 mmol/L诱导离体穗开颖数指数比CK高5.8和4.8,比3.0 mmol/L高1.5和5.5;0.3 mmol/L处理结果不及CK。MeJA处理穗的开颖度大,开颖时间长。6.0 mmol/L诱导开颖度比CK高1.0-1.5 mm,开颖时间比CK长42-70 min,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它浓度处理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MeJA诱导保持系开颖特性优于其不育系,并且3.0 mmol/L MeJA诱导保持系花药外露,处理后4 h花药外露率比CK高7.7%,差异显著。因此,MeJA具有诱导小麦颖壳开张和调节小麦花期的效应,是杂交小麦制种的有效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茉莉酸甲酯 开颖 诱导效应
下载PDF
中国政府R&D支出对企业R&D支出诱导效应及其时滞分析 被引量:40
10
作者 童光荣 高杰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7-99,共3页
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我国政府R&D支出对企业R&D支出的诱导效应及其时滞问题:在对政府R&D支出与企业R&D支出关系进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映政府部门R&D支出与企业部门R&D支出回归模型以及分布滞后模型。... 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我国政府R&D支出对企业R&D支出的诱导效应及其时滞问题:在对政府R&D支出与企业R&D支出关系进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映政府部门R&D支出与企业部门R&D支出回归模型以及分布滞后模型。模型结果显示:我国政府部门R&D支出对企业部门R&D支出具有诱导效应,企业部门R&D支出不仅取决于当期政府部门R&D支出,还明显与前期政府部门R&D支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政府支出 企业 诱导效应 时滞分析 研究与开发活动
下载PDF
杂草对不同水稻品种化感作用的诱导效应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艳平 汤陵华 +1 位作者 张红生 方先文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0-252,共3页
以高脚子粳稻、DV86、HG1和扬稻6号4个水稻品种和稗草、异型莎草、鸭舌草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单栽或与杂草共栽时,水稻叶片水浸提液对稻田主要杂草稗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正常单栽条件下,高脚子粳稻抗稗草的化感潜力显著大于... 以高脚子粳稻、DV86、HG1和扬稻6号4个水稻品种和稗草、异型莎草、鸭舌草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单栽或与杂草共栽时,水稻叶片水浸提液对稻田主要杂草稗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正常单栽条件下,高脚子粳稻抗稗草的化感潜力显著大于HG1和DV86,三者的化感潜力均显著大于非化感品种扬稻6号。不同水稻品种与杂草共栽时,其化感作用均由不同程度的变化,HG1在与稗草共栽时,对稗草幼苗的生长抑制作用显著大于高脚子粳稻;DV86在与鸭舌草共栽时,对稗草幼苗的生长抑制最强。研究表明不同杂草对不同水稻品种的杂草化感作用的诱导效应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草 化感作用 诱导效应
下载PDF
诱导效应指数与脂肪族胺、醇和醚的气相碱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秀利 汪勇先 李俊玲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用烷基诱导效应指数I和RX分子中质子亲合原子X所带电荷qx 及元素电负性XN 与脂肪胺、醇、醚的气相质子亲合能PA进行关联 .结果表明 ,脂肪胺、醇、醚的气相碱性可以用下式定量描述 PA (kJ·mol-1) =2 732 0 333-2 45 7 15 10∑I-14 ... 用烷基诱导效应指数I和RX分子中质子亲合原子X所带电荷qx 及元素电负性XN 与脂肪胺、醇、醚的气相质子亲合能PA进行关联 .结果表明 ,脂肪胺、醇、醚的气相碱性可以用下式定量描述 PA (kJ·mol-1) =2 732 0 333-2 45 7 15 10∑I-14 92 2 35 1qx-732 62 77XN利用上式对 64种化合物的气相碱性进行预测 ,平均相对误差为 0 34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效应指数 脂肪族胺 气相碱性 元素电负性
下载PDF
La_(0.5)Sr_(0.5)MnO_3薄膜的输运特性和光诱导效应 被引量:5
13
作者 金克新 陈长乐 +4 位作者 王永仓 赵省贵 任韧 袁孝 宋宙模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La0.5Sr0.5MnO3薄膜,研究了薄膜的输运特性和光诱导效应. La0.5Sr0.5MnO3薄膜具有温度相变特征:低温为铁磁金属相,高温则为顺磁非导体相,相变温度420 K. 为铁磁金属相时,光诱导效应导致薄膜的电阻增大,在360 K电阻... 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La0.5Sr0.5MnO3薄膜,研究了薄膜的输运特性和光诱导效应. La0.5Sr0.5MnO3薄膜具有温度相变特征:低温为铁磁金属相,高温则为顺磁非导体相,相变温度420 K. 为铁磁金属相时,光诱导效应导致薄膜的电阻增大,在360 K电阻变化相对值的最大值约为9.62%.根据双交换作用模型,激光导致顺磁非导体相小极化子的浓度增加,使电阻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特大磁电阻效应 诱导效应 双交换作用 小极化子理论
下载PDF
分子诱导效应指数与脂肪族醛酮的沸点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秀利 汪勇先 +1 位作者 李俊玲 林英武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97-901,共5页
利用分子诱导效应指数 ,建立了三参数方法计算脂肪族醛酮沸点的关系式 :ln(82 0 .5 -Tb) =6 .3832 7-1.2 396 1× 10 - 1 Nc+1.95 35 3ΔI +6 .6 84 34× 10 - 2 N ,式中Nc 为脂肪族醛酮中烷基部分的有效碳链长度 ;ΔI为具有相... 利用分子诱导效应指数 ,建立了三参数方法计算脂肪族醛酮沸点的关系式 :ln(82 0 .5 -Tb) =6 .3832 7-1.2 396 1× 10 - 1 Nc+1.95 35 3ΔI +6 .6 84 34× 10 - 2 N ,式中Nc 为脂肪族醛酮中烷基部分的有效碳链长度 ;ΔI为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目的支链烷基与直链烷基的诱导效应指数的差值 ,它表示羟基对醛酮沸点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诱导效应指数 沸点 QSPR研究 脂肪族醛 脂肪族酮 定量结构一活性相关性
下载PDF
非诱变剂对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的诱导效应 被引量:14
15
作者 仪慧兰 张自立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7-30,38,共5页
检测了16种非诱变剂对大麦根端分生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的影响及其中9种成份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的影响.在大麦细胞中,用高浓度的葡萄糖、氯化钠、维生素、氨基酸及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NTP)处理均能显著提高SCE频率.维... 检测了16种非诱变剂对大麦根端分生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的影响及其中9种成份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的影响.在大麦细胞中,用高浓度的葡萄糖、氯化钠、维生素、氨基酸及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NTP)处理均能显著提高SCE频率.维生素、氨基酸和dNTP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SCE频率也有显著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只是诱变剂能提高SCE频率,非诱变剂在一定高剂量时也能提高SCE频率.非诱变剂影响SCE具有特殊的SCE增长曲线,SCE频率达一定值后不再随处理浓度的增大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诱变剂 姐妹染色单体 交换 诱导效应
下载PDF
氮磷对铜绿微囊藻化感抗性的诱导效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叶良涛 钱家忠 +2 位作者 左胜鹏 张强 梅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2-128,134,共8页
【目的】探讨氮磷因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分析氮磷对铜绿微囊藻化感抗性的诱导效应,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蓝藻水华提供参考。【方法】在光照、温度等恒定的条件下,以标准BG11培养液作为对照,以喜旱莲子草浸提液为化感逆境,模拟研究不... 【目的】探讨氮磷因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分析氮磷对铜绿微囊藻化感抗性的诱导效应,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蓝藻水华提供参考。【方法】在光照、温度等恒定的条件下,以标准BG11培养液作为对照,以喜旱莲子草浸提液为化感逆境,模拟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氮(0,132.00,198.00,247.50,495.00 mg/L N-NO3-)、磷(0,3.56,7.12,14.24,28.48 mg/L P-HPO42-)对铜绿微囊藻化感抗性的诱导效应。【结果】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量与氮质量浓度呈正相关,磷质量浓度变化对铜绿微囊藻生物量的影响不大(磷为0 mg/L且处于起始迟滞期除外);随着氮质量浓度的逐渐升高,氮可诱导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抗性逐渐减弱,且其对起始迟滞期的诱导效应较其对起始对数期的诱导效应更为显著;随着磷质量浓度的逐渐升高,磷也可诱导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抗性逐渐减弱(磷为0 mg/L且处于起始迟滞期除外),但对处于起始迟滞期和起始对数期的铜绿微囊藻化感抗性的诱导效应均不明显;添加适量的喜旱莲子草浸提液后,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量倍增时间随氮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延长,随着磷质量浓度的升高而略有延长。【结论】氮、磷可诱导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抗性形成,但随着氮、磷质量浓度的升高,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抗性逐渐减弱,且氮是微囊藻化感抗性形成的主导性因子,对铜绿微囊藻化感抗性的诱导效应强于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化感抗性 诱导效应
下载PDF
金属离子对动力学反应的协同诱导效应及在多组分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建华 何荣桓 周全法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796-800,共5页
研究铁(Ⅱ)和锑(Ⅲ)对Cr_2O_7^(2-)-I^-动力学反应体系的协同诱导效应,提出协同诱导系数的概念.将此系数引入前述停流FIA-动力学双组分同时测定方法中,有效地补偿了由于双组分间协同效应而引起的对吸光度加合性的偏离,同时线性测定范围... 研究铁(Ⅱ)和锑(Ⅲ)对Cr_2O_7^(2-)-I^-动力学反应体系的协同诱导效应,提出协同诱导系数的概念.将此系数引入前述停流FIA-动力学双组分同时测定方法中,有效地补偿了由于双组分间协同效应而引起的对吸光度加合性的偏离,同时线性测定范围亦显著扩大,从而为动力学体系中多组分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测定了废水、合成样品及标准样品中铁和锑的含量,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诱导效应 多组分分析 动力学反应
下载PDF
诱导效应描述符与胺、醇、醚类化合物电离能的关系 被引量:6
18
作者 姜赛红 聂长明 +1 位作者 林达 武亚新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10-415,共6页
提出了诱导效应均衡原理,在此基础上导出了一个新的诱导效应描述符,并给出了一套新的诱导效应参数(IEP).结合原子序数自相关拓扑指数0F和1F,研究了胺、醇、醚类化合物第一电离能(IP)的定量构效关系,用该式预测了32种胺、醇、醚类化合物... 提出了诱导效应均衡原理,在此基础上导出了一个新的诱导效应描述符,并给出了一套新的诱导效应参数(IEP).结合原子序数自相关拓扑指数0F和1F,研究了胺、醇、醚类化合物第一电离能(IP)的定量构效关系,用该式预测了32种胺、醇、醚类化合物的第一电离能,平均绝对误差仅为0.044 5 eV,预测值与实验值十分吻合,优于文献报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能 自相关拓扑指数 诱导效应描述符
下载PDF
赤霉素处理对大白菜开花的诱导效应 被引量:9
19
作者 夏广清 何启伟 王翠花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赤霉素处理 诱导效应 大白菜 开花 植物内源激素 植物生长发育 低温处理 GA处理 生长环境 发育过程
下载PDF
分子诱导效应指数与链烷烃的沸点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秀利 汪勇先 +1 位作者 纪新明 李俊玲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0-445,共6页
利用基团的诱导效应指数 ,首次提出了分子的诱导效应指数的概念 ,并定义了链烷烃的有效碳链长度NC=(MIs ,N/MIb,N)·N ,式中MIs,N,MIb ,N分别为直链和支链异构体的分子诱导效应指数 .研究结果表明 ,链烷烃的沸点Tb(℃ )与NC 关系是 ... 利用基团的诱导效应指数 ,首次提出了分子的诱导效应指数的概念 ,并定义了链烷烃的有效碳链长度NC=(MIs ,N/MIb,N)·N ,式中MIs,N,MIb ,N分别为直链和支链异构体的分子诱导效应指数 .研究结果表明 ,链烷烃的沸点Tb(℃ )与NC 关系是 :ln(80 6 .5 -Tb) =6 .982 4 0 - 0 .114 31NC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烷烃 分子诱导效应指数 沸点 有效碳链长度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