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对增殖型狼疮性肾炎诱导期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邓菲 丁涵露 +3 位作者 冯静 洪大情 蒲蕾 王莉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544-547,共4页
目的评估来氟米特(LEF)联合泼尼松治疗增殖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研究,纳入我院肾脏内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经肾穿刺病理活检确诊后的增殖型狼疮性肾炎患者3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 目的评估来氟米特(LEF)联合泼尼松治疗增殖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研究,纳入我院肾脏内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经肾穿刺病理活检确诊后的增殖型狼疮性肾炎患者3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5例,分别使用来氟米特(LEF)联合泼尼松(LEF组)及环磷酰胺(CTX)联合泼尼松(CTX组)进行诱导期治疗24周。定期复查尿常规、血常规、生化、抗ds-DNA定量、补体C3、T细胞亚群、SLEDAI评分及记录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时间段的各项指标变化,以评价来氟米特对增殖型狼疮性肾炎的治疗有效性及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24 h蛋白尿定量、红细胞尿、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及狼疮活跃性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CTX组患者的尿蛋白总缓解率、血浆白蛋白、狼疮免疫指标恢复均优于LE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24周结束时两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ALT、白细胞、血红蛋白均无变化(P>0.05),T细胞亚群各指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X组患者的各项不良反应均高于LE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对增殖型狼疮性肾炎在诱导期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虽然与传统的环磷酰胺治疗相比起效偏慢,但诱导期结束时疗效基本类似,而且副作用、不良反应少于环磷酰胺,提示其值得在增殖型狼疮性肾炎患者中进一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氟米特 环磷酰胺 增殖型狼疮性肾炎 诱导期治疗 疗效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表在血液透析诱导期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仲丽丽 《当代医学》 2013年第33期123-124,共2页
目的通过对诱导期护理风险相关因素的干预,形成治疗护理路径,为护士执业安全提供保证。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编号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由护士在治疗前用临床路径表对其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路径后,执... 目的通过对诱导期护理风险相关因素的干预,形成治疗护理路径,为护士执业安全提供保证。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编号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由护士在治疗前用临床路径表对其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路径后,执行透析医嘱进行透析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透析流程执行医嘱开始治疗。结果诱导期血液透析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士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因患者发生并发症增加护理次数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护理路径表降低了诱导期透析患者治疗风险,提高了血液透析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表 血液透析 诱导期治疗 护理风险 干预
下载PDF
小剂量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老年隐球菌性脑膜炎诱导期治疗中的疗效及肾毒性观察
3
作者 钟剑峰 王伟洪 +1 位作者 俞海英 相代荣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36期107-110,共4页
目的 观察小剂量两性霉素B脂质体(1iposomal amphotericin,L-AmB)在老年隐球菌性脑膜炎诱导期治疗中的疗效及肾毒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使用小剂量L-AmB治疗的老年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14例为观察组,同期住院... 目的 观察小剂量两性霉素B脂质体(1iposomal amphotericin,L-AmB)在老年隐球菌性脑膜炎诱导期治疗中的疗效及肾毒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使用小剂量L-AmB治疗的老年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14例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使用常规剂量L-AmB治疗的患者17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无效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照组治疗后的肾功能损害及低钾血症比例仍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肾小球滤过率较治疗前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老年隐球菌性脑膜炎诱导期治疗中疗效肯定,肾毒性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性脑膜炎 两性霉素B脂质体 诱导期治疗 肾毒性
下载PDF
自制临床路径表在血液透析诱导期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仲丽丽 李海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24期3129-3131,共3页
目的:观察自制临床路径表在血液透析诱导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由护士在治疗前用自制临床路径表对其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路... 目的:观察自制临床路径表在血液透析诱导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由护士在治疗前用自制临床路径表对其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路径后,执行透析医嘱进行透析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透析流程执行医嘱开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血液透析诱导期发生低血压16例,失衡综合征15例,对照组分别为29,31例,试验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82,10.25;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护理满意度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84.0%和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70,6.38;P<0.05)。结论通过对血液透析诱导期风险因素进行系统的评估,干预相关风险因素形成护理路径,降低了诱导期透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血液透析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临床路径表 诱导期治疗
原文传递
78例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治疗期院内感染分析
5
作者 李国璋 《工企医刊》 1998年第3期1-2,共2页
调查分析1992年至1996年间初治急性白血病(AL)住院病人78例,发生院内感染57例(73.1%),其中死亡12例(21.1%)。感染以下呼吸道常见(42.1%),其次为败血症(22.8%)。感染病原菌主要为G^-杆菌和G^+球菌及真菌。化疗和滥用抗生素以及白细... 调查分析1992年至1996年间初治急性白血病(AL)住院病人78例,发生院内感染57例(73.1%),其中死亡12例(21.1%)。感染以下呼吸道常见(42.1%),其次为败血症(22.8%)。感染病原菌主要为G^-杆菌和G^+球菌及真菌。化疗和滥用抗生素以及白细胞减少是增加感染的危险因素。建议今后要加强对这类病人院内感染的监测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诱导缓解治疗 院内感染
下载PDF
一例小儿白血病VDLD治疗期合并痄腮的中医药特色护理
6
作者 韩海霞 《医药与保健》 2014年第2期172-172,173,共2页
总结了1例小儿白血病VDLD诱导缓解治疗期合并痄腮的中医药特色护理.主要包括中医药口服,外敷,灌肠,熏洗,穴位贴敷,饮食及情志护理.经过8天的精心治疗及护理,患儿痄腮痊愈.继续按计划方案化疗,治疗顺利.
关键词 白血病 VDLD诱导缓解治疗 痄腮 中医药特色护理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1例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治疗的临床实践
7
作者 袁勇 付燕 +1 位作者 赵梦茹 何大方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实践。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的治疗过程,通过查阅相关治疗指南及文献回顾,协助医师完善治疗方案,并对初始治疗、诱导期治疗药物选择及化疗不良反应进行...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实践。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的治疗过程,通过查阅相关治疗指南及文献回顾,协助医师完善治疗方案,并对初始治疗、诱导期治疗药物选择及化疗不良反应进行用药监护。结果:患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EB病毒再次激活免疫可能导致重新诱导治疗及骨髓抑制和严重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2次化疗后,病情平稳,转入专科医院进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发挥专业优势,对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治疗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活动性EB病毒 诱导期治疗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下载PDF
非HIV相关性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胡蝶飞 贾庆雨 黄力毅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920-921,共2页
目的:探讨非HIV相关性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31例非HIV相关性隐球菌性脑膜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中,21例(67.74%)既往无基础疾病。主要症状以头... 目的:探讨非HIV相关性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31例非HIV相关性隐球菌性脑膜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中,21例(67.74%)既往无基础疾病。主要症状以头痛(100.00%)、发热(80.65%)最为常见。26例诱导期采用低剂量两性霉素B(A组,11例)或低剂量两性霉素B脂质体(B组,15例)+氟胞嘧啶+氟康唑的三联用药方案,中位疗程为44d,治愈率为76.92%(20/26)。A组隐球菌培养转阴时间、涂片转阴时间、住院抗真菌时间均较B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HIV相关性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以无基础疾病的免疫正常人群为主,诱导期低剂量两性霉素B(或脂质体)+氟胞嘧啶+氟康唑三联治疗方案有较好疗效,且两性霉素B脂质体疗效优于两性霉素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HIV相关性隐球菌性脑膜炎 临床分析 诱导期治疗
下载PDF
Clinical analysis of preoperative induction chemotherapy with gemcitabine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for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9
作者 Ojanping Li Jianjun Wang +1 位作者 Jun Zhang Chengyi Lin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2年第5期266-270,共5页
Objectiv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 of preoperative induction chemotherapy with gemcitabine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for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 Objectiv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 of preoperative induction chemotherapy with gemcitabine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for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Methods:This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cluded 115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NSCLC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and were treated from January 2007 to January 2010.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63 cases was treated with two cycles of induction chemotherapy before operation,radical surgery had been performed about three weeks after completion of chemotherapy,followed by received two cycles of chemotherapy.And the control group(52 cases) was treated at first with radical surgery,then treated with four cycles of chemotherapy.Two groups of the cases received routine thoracic radiotherapy with a total dose of 45 Gy.One cycle of gemcitabine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regimen included gemcitabine 1000 mg/m2 on day 1 and day 8 and cisplatin 25 mg/m2 on day 1,day 2 and day 3 by intravenous infusion,with 21 days as one cycle.The tumor recurrence was evaluated by chest CT and abdominal B-ultrasound.Efficacy and toxicity results were compared by two groups.Results: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three months to two years.The surgical stag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duced,two-years disease-free survival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Toxicity and side effect after chemotherapy were mainly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and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s,other complications included thrombocytopenia,leukopenia,anemia,liver and kidney dysfunction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wo groups.Conclusion:Preoperative induction chemotherapy with gemcitabine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for locally advanced lung cancer can reduce the surgical staging and extend the postoperative disease-free surviv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GEMCITABINE induction chemotherapy radical surgery SURVIVAL TOXIC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