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正交试验的航空柱塞泵前置诱导轮参数优化及验证
1
作者 陈远玲 黎超亮 +1 位作者 张泽 田成龙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128,共7页
以高速航空柱塞泵的前置诱导轮为研究对象,对影响柱塞泵空化性能的诱导轮设计参数的最优组合进行研究。基于CFD建立诱导轮和涡轮组件的流场仿真模型,应用正交试验方法,以扬程、效率以及临界空化余量为优化目标,以诱导轮的轮毂截面形状... 以高速航空柱塞泵的前置诱导轮为研究对象,对影响柱塞泵空化性能的诱导轮设计参数的最优组合进行研究。基于CFD建立诱导轮和涡轮组件的流场仿真模型,应用正交试验方法,以扬程、效率以及临界空化余量为优化目标,以诱导轮的轮毂截面形状、叶片数、叶片厚度为影响因素,进行诱导轮设计参数组合分析,最后搭建试验系统,验证仿真结果的可靠性。研究表明:诱导轮叶片数和叶片厚度对扬程、效率以及临界空化余量的影响显著;额定工况下,诱导轮轮毂截面形状为圆锥形、叶片数为3、叶片厚度为1 mm的组合方案为最优,最优方案下诱导轮的抗气蚀能力增强了36.2%,扬程以及效率也分别提升了7%和3.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轮 正交试验 扬程 效率 抗气蚀能力
下载PDF
诱导轮对高速液氧泵空化流场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窦唯 蒋文山 +2 位作者 李超群 高永新 姚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0-286,共7页
高抗空化诱导轮可以改善液氧泵的空化特性,提高大推力火箭的可靠性。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了高速液氧泵的流动仿真模型,通过三组试验工况验证了模型准确性,研究了诱导轮叶片数对液氧泵性能和空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诱导轮... 高抗空化诱导轮可以改善液氧泵的空化特性,提高大推力火箭的可靠性。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了高速液氧泵的流动仿真模型,通过三组试验工况验证了模型准确性,研究了诱导轮叶片数对液氧泵性能和空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诱导轮可以减小离心轮空化面积,代偿离心轮的汽蚀,提高液氧泵扬程;在入口流量和出口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增加诱导轮叶片数,液氧泵的效率增加,扬程降低,离心轮空化面积增加,诱导轮代偿离心轮汽蚀能力削弱。综合考虑液氧泵性能参数和空化特性,三叶片诱导轮能够满足大推力液体火箭的高可靠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液氧泵 诱导轮 空化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装甲车诱导轮涡流检测阵列探头设计仿真与试验分析
3
作者 陈军 全恒毅 +2 位作者 陆英豪 倪培君 林俊明 《无损检测》 CAS 2024年第11期54-60,共7页
装甲车诱导轮加强筋处在服役运行过程中容易产生表面裂纹,从而给车辆的安全服役带来重大隐患。利用CIVA仿真软件模拟了点式探头倾斜对涡流密度的影响;基于实际应用场景设计了涡流阵列检测探头,探究了激励频率和提离对涡流信号的影响;然... 装甲车诱导轮加强筋处在服役运行过程中容易产生表面裂纹,从而给车辆的安全服役带来重大隐患。利用CIVA仿真软件模拟了点式探头倾斜对涡流密度的影响;基于实际应用场景设计了涡流阵列检测探头,探究了激励频率和提离对涡流信号的影响;然后,与点式探头进行了试验与模拟的对比,并在带漆诱导轮上进行了验证。最终确定了矩形线圈的最佳参数,在实际检测的过程中,该涡流阵列探头较点式探头信号幅值平均提升了30%,检测效率提升了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轮 表面裂纹 阵列探头 仿真
下载PDF
航天发动机诱导轮专机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苏晓伟 魏敏 +2 位作者 肖斌 汪孟茹 高辉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8期63-65,共3页
诱导轮属于航天发动机关键复杂零件,诱导轮整体结构属于薄壁回转体类零件,诱导轮叶片型面复杂,加工难度大、加工过程中易变形。本文针对航天发动机涡轮泵诱导轮类零件加工工艺特点,介绍了研制的诱导轮专机结构特点、功能,以及诱导轮零... 诱导轮属于航天发动机关键复杂零件,诱导轮整体结构属于薄壁回转体类零件,诱导轮叶片型面复杂,加工难度大、加工过程中易变形。本文针对航天发动机涡轮泵诱导轮类零件加工工艺特点,介绍了研制的诱导轮专机结构特点、功能,以及诱导轮零件的加工工艺方法,诱导轮专机可实现五轴联动加工,配置了托盘自动交换系统、在机测量、自适应加工、机床精度自动补偿等功能,实现了诱导轮类零件复杂型面的高效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轮专机 诱导轮 五轴联动 托盘自动交换 在机测量 自适应加工
下载PDF
诱导轮液氧空化流动特性数值仿真 被引量:1
5
作者 项乐 李春乐 +1 位作者 许开富 张凯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8,共8页
诱导轮是决定涡轮泵抗空化能力的关键部件,为了揭示诱导轮内部液氧空化流动特性,建立了基于能量方程源项修正的低温空化数值计算方法,同时耦合了液氧物性随温度变化关系,利用经典低温空化和诱导轮空化试验数据进行了充分验证,对某三叶... 诱导轮是决定涡轮泵抗空化能力的关键部件,为了揭示诱导轮内部液氧空化流动特性,建立了基于能量方程源项修正的低温空化数值计算方法,同时耦合了液氧物性随温度变化关系,利用经典低温空化和诱导轮空化试验数据进行了充分验证,对某三叶片诱导轮内部液氧空化流动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低温介质空化过程中与周围液体存在剧烈的能量交换,但只有一部分空化溃灭释放的热量被传递至周围流场,通过调节能量方程源项中空化溃灭释热比例可使空化区尾部温度场预测精度提升0.5%。对比等温计算,考虑热效应后,液氧空化区范围和内部汽相体积分数大幅减小,对流道的阻塞程度降低,有效延缓了诱导轮扬程断裂。对3种温度下液氧空化流动进行仿真研究,发现液氧温度越高,空化范围越小,同时空化区温降越大,诱导轮空化性能改善也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轮 液氧空化 数值仿真 空化模型 热效应
下载PDF
不同几何形状环形槽对高速诱导轮空化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王晓娜 符丽 +1 位作者 路兴港 程效锐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2,共9页
为进一步探究提升航空航天用高速离心泵空化性能的方法,研究环形槽几何形状对高速诱导轮空化性能的影响,设计了矩形、单曲率、双曲率3种不同几何形状的环形槽.使用原模型泵的外特性和空化性能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对不同方... 为进一步探究提升航空航天用高速离心泵空化性能的方法,研究环形槽几何形状对高速诱导轮空化性能的影响,设计了矩形、单曲率、双曲率3种不同几何形状的环形槽.使用原模型泵的外特性和空化性能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对不同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几何形状环形槽对高速诱导轮离心泵空化性能、流道内能量分布以及诱导轮入口流态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高速诱导轮上游设置环形槽可以降低泵的必需汽蚀余量,其中单曲率槽可以使离心泵的必需汽蚀余量降低得更多,为27.0%,双曲率槽和矩形槽分别使必需汽蚀余量降低14.7%和5.4%;环形槽可以减小叶顶间隙回流对上游主流的影响,诱导轮叶片上湍动能分布更加均匀,诱导轮流道内的压力明显提升;回流在单曲率槽中的过渡更为平滑而对周向旋涡的抑制作用较弱,矩形槽和双曲率槽吸收壁面旋涡的能力更强,可以削弱上游不对称涡向诱导轮流道的发展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离心泵 诱导轮 环形槽 空化 回流
下载PDF
变螺距诱导轮出口角对氢泵流场及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贺雷 曹耀 《科技资讯》 2024年第2期88-90,共3页
为了研究变螺距诱导轮出口角对氢泵流场及性能的影响,以某型液体火箭发动机带变螺距诱导轮的氢泵作为研究对象,选取3种诱导轮出口角(轮缘),分别为12°、14°和16°,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诱导轮出口角对氢泵流场分... 为了研究变螺距诱导轮出口角对氢泵流场及性能的影响,以某型液体火箭发动机带变螺距诱导轮的氢泵作为研究对象,选取3种诱导轮出口角(轮缘),分别为12°、14°和16°,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诱导轮出口角对氢泵流场分布、水力性能和汽蚀性能的影响,并且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适当增大诱导轮出口角,可以改善诱导轮出口的流场分布;在一定范围内增大诱导轮出口角,氢泵不同流量点的扬程和总效率都会获得提升,但是继续增大出口角到16°时,氢泵扬程提升效果减弱,且总效率有所下降;随着诱导轮出口角增大,氢泵的汽蚀性能先提升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泵 变螺距诱导轮出口角 水力性能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增压喷嘴轴向位置对诱导轮汽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挺 强欢欢 雍万喜 《水泵技术》 2024年第1期12-21,共10页
为了提高诱导轮的汽蚀性能,以某型号离心泵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泵内循环增压装置,并确定原模型以及喷嘴与诱导轮轴向距离分别为-2 mm、0 mm、2 mm共四组设计方案,通过数值计算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诱导轮在不同设计方案下的... 为了提高诱导轮的汽蚀性能,以某型号离心泵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泵内循环增压装置,并确定原模型以及喷嘴与诱导轮轴向距离分别为-2 mm、0 mm、2 mm共四组设计方案,通过数值计算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诱导轮在不同设计方案下的空泡体积分布、诱导轮表面静压分布、诱导轮流道轴面流线分布以及不同方案对离心泵扬程和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了该增压装置对诱导轮汽蚀的抑制机理。研究发现:诱导轮汽蚀最先出现在诱导轮叶片进口吸力面外缘处,随着汽蚀数的减小,空泡继续向轮毂前端以及上游流道扩散,最后充满上游流道呈柱状分布,该增压装置能改善诱导轮的汽蚀性能,但会使泵扬程和效率略有降低,增压喷嘴在不同轴向位置时对诱导轮汽蚀性能的改善程度不同,对泵扬程和效率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当增压喷嘴与诱导轮的轴向距离为0 mm时,该增压装置对诱导轮汽蚀性能改善效果最佳,临界汽蚀数较原模型提高了23.53%,且对泵扬程和效率影响最小,即当位径比α为0时增压喷嘴轴向位置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离心泵 诱导轮 增压喷嘴 轴向位置 汽蚀性能
下载PDF
喷嘴角度对诱导轮汽蚀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强欢欢 高丙文 +3 位作者 刘金晶 刘陇清 许强 杨军虎 《水泵技术》 2024年第6期25-30,52,共7页
为改善诱导轮汽蚀特性,以某型号前置高速诱导轮的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借助前口环间隙设计一种泵内循环增压装置,并确定原始方案和喷嘴角度分别为0°、15°、30°、45°共5种方案。研究了各方案的汽蚀特性曲线、空泡体积... 为改善诱导轮汽蚀特性,以某型号前置高速诱导轮的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借助前口环间隙设计一种泵内循环增压装置,并确定原始方案和喷嘴角度分别为0°、15°、30°、45°共5种方案。研究了各方案的汽蚀特性曲线、空泡体积与气相体积分数分布,诱导轮表面静压分布和诱导轮流道流态分布以及各方案对泵扬程的影响。研究发现:泵内循环增压装置能有效引入叶轮出口高压液流提高诱导轮进口低压区压力,且引射流对叶顶间隙回流有一定抑制作用,从而改善诱导轮的汽蚀特性。但喷嘴角度不同时,对诱导轮汽蚀特性改善程度不同,对泵扬程影响程度也不同。当喷嘴角度为0°时,泵内循环增压装置对诱导轮汽蚀特性改善效果最佳,对泵扬程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高速诱导轮 汽蚀特性 增压装置 喷嘴角度
下载PDF
诱导轮叶片厚度对涡轮泵空化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董兆一 路祥宾 +1 位作者 任建朝 童志庭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0,共7页
为探究诱导轮叶片厚度对空化性能的影响,以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液氧涡轮泵为研究对象,采用改变叶根处厚度的方法,设计了4种不同叶片厚度的诱导轮,其中叶尖处的厚度随着叶根处厚度的改变而相应变化。针对这4种方案的诱导轮,进行了强度校核... 为探究诱导轮叶片厚度对空化性能的影响,以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液氧涡轮泵为研究对象,采用改变叶根处厚度的方法,设计了4种不同叶片厚度的诱导轮,其中叶尖处的厚度随着叶根处厚度的改变而相应变化。针对这4种方案的诱导轮,进行了强度校核和空化性能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保证叶片强度的前提下,选择较薄的诱导轮有助于改善涡轮泵的空化性能,同时,叶尖处的厚度对涡轮泵的空化性能也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轮 液氧涡 叶尖厚度 强度校核 空化性能
下载PDF
等螺距与变螺距诱导轮对高速泵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11
作者 王小华 张立强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24年第1期5-7,15,共4页
在叶轮入口处加装诱导轮是提高高速泵抗汽蚀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等螺距诱导轮与变螺距诱导轮作为最常用的两种诱导轮结构形式,直接影响高速泵的扬程、效率和必需汽蚀余量。为了验证不同结构形式的诱导轮对高速泵性能的影响,本文基于大... 在叶轮入口处加装诱导轮是提高高速泵抗汽蚀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等螺距诱导轮与变螺距诱导轮作为最常用的两种诱导轮结构形式,直接影响高速泵的扬程、效率和必需汽蚀余量。为了验证不同结构形式的诱导轮对高速泵性能的影响,本文基于大功率高速泵开展水力性能试验,分别针对等螺距诱导轮与变螺距诱导轮开展试验研究,探索不同诱导轮结构形式对扬程、效率、必需汽蚀余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额定流量下,安装变螺距诱导轮高速泵的扬程明显高于安装等螺距诱导轮高速泵的扬程,但在该工况下等螺距诱导轮的抗汽蚀性能却优于变螺距诱导轮。研究还发现安装不同结构形式的诱导轮对高速泵效率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泵 诱导轮 扬程 呈效率 必需汽蚀余量
下载PDF
诱导轮入口边减薄工艺技术研究
12
作者 蔡延波 李仕林 +4 位作者 史福俊 张永强 廖阔 龙恒强 张锋 《航天制造技术》 2024年第6期16-20,共5页
诱导轮的入口边减薄传统工艺为手工减薄,其工艺决定了产品尺寸的一致性,对涡轮泵的水试扬程和汽蚀余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提出了一种数控减薄的工艺方法。选取水试性能较好的诱导轮实物作为基准,通过逆向工程进行三维模型的重构,进而利... 诱导轮的入口边减薄传统工艺为手工减薄,其工艺决定了产品尺寸的一致性,对涡轮泵的水试扬程和汽蚀余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提出了一种数控减薄的工艺方法。选取水试性能较好的诱导轮实物作为基准,通过逆向工程进行三维模型的重构,进而利用重构模型进行数控编程、程序的后处理、工艺仿真,最后将加工出来的产品进行水力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入口边通过数控减薄的诱导轮,其入口边尺寸一致性较好,水试扬程及汽蚀余量散差较小,产品的合格率也得到了提高。同时通过转换基准,保证了基准统一,实现了一次装夹即可完成叶片加工、去除余量工作,加工效率提高了41.5%,减轻了劳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轮 逆向工程 数控加工 工艺仿真
下载PDF
离心式锅炉给水泵中诱导轮抗汽蚀性能提升技术研究
13
作者 武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0期0111-0114,共4页
离心式锅炉给水泵作为火力发电等工业领域的关键设备,其运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但汽蚀现象作为离心泵常见的故障之一,严重威胁着泵的运行安全与性能发挥,诱导轮在离心泵中降低汽蚀余量及提高抗汽蚀性能方面发挥着积... 离心式锅炉给水泵作为火力发电等工业领域的关键设备,其运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但汽蚀现象作为离心泵常见的故障之一,严重威胁着泵的运行安全与性能发挥,诱导轮在离心泵中降低汽蚀余量及提高抗汽蚀性能方面发挥着积极影响,本文从多个角度入手,开展离心式锅炉给水泵中诱导轮抗汽蚀性能提升技术的研究,以此提升诱导轮抗汽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式锅炉给水泵 诱导轮 抗汽蚀性能
下载PDF
诱导轮出口参数对高速离心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惠敏 李向阳 +1 位作者 蒋建园 张聃 《火箭推进》 CAS 2020年第1期69-75,共7页
某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用高速诱导轮离心泵存在抗汽蚀性能偏低的问题,而液体火箭发动机对泵的抗汽蚀性能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其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为获得更高的效率,按照常规泵设计经验选取较大的诱导轮出口角,而理论分析此时... 某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用高速诱导轮离心泵存在抗汽蚀性能偏低的问题,而液体火箭发动机对泵的抗汽蚀性能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其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为获得更高的效率,按照常规泵设计经验选取较大的诱导轮出口角,而理论分析此时诱导轮和离心轮的能量匹配不是最佳,不能获得较好的汽蚀性能。经过理论分析,提出降低诱导轮出口角的改进方案,并对诱导轮离心泵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在试验室进行了试验验证。仿真及试验表明在相同叶轮外形尺寸条件下,提出适当降低诱导轮出口参数的设计方法,虽然泵的扬程和效率略有降低,但泵的抗汽蚀性能得到大幅提高,该方法提高泵的抗汽蚀性能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诱导轮离心泵 变螺距诱导轮 抗汽蚀性能
下载PDF
诱导轮离心泵空化条件下扬程下降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晓俊 袁寿其 +2 位作者 潘中永 刘威 骆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9-93,共5页
以空化条件下离心泵的扬程下降为切入点,基于RNG k-ε湍流方程和Rayleigh-Plesset空化模型研究带诱导轮的离心泵空化流动,获得了空化条件下离心泵流道的空泡分布及扬程下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空泡发展至诱导轮的喉部时,扬程开始下降;随... 以空化条件下离心泵的扬程下降为切入点,基于RNG k-ε湍流方程和Rayleigh-Plesset空化模型研究带诱导轮的离心泵空化流动,获得了空化条件下离心泵流道的空泡分布及扬程下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空泡发展至诱导轮的喉部时,扬程开始下降;随着压力的降低,空泡首先出现在叶轮进口,并逐步发展至整个流道,进而影响离心泵的内部流动及能量转换;空化同时会引起局部流道的压增现象,压增的位置随空化强度的增大向下游流道移动。验证了诱导轮可以改善泵的空化性能,它能抑制空泡在主叶轮内的扩散,使空化仅造成主叶轮叶片进口处压力的缓慢下降,而主叶轮的扬程并未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诱导轮 扬程 空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诱导轮时序位置对离心泵水力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卢金玲 邓佳 +2 位作者 徐益荣 冯建军 罗兴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54-60,共7页
对带有诱导轮的离心泵而言,诱导轮相对叶轮的时序位置非常关键。为探讨时序位置对整台离心泵性能的影响,该文以某单级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黏性非定常数值方法,对诱导轮相对叶轮的3种不同时序位置下离心泵的内部流动进行了模拟,并... 对带有诱导轮的离心泵而言,诱导轮相对叶轮的时序位置非常关键。为探讨时序位置对整台离心泵性能的影响,该文以某单级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黏性非定常数值方法,对诱导轮相对叶轮的3种不同时序位置下离心泵的内部流动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其外特性、振动特性、空化特性随时序位置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诱导轮时序位置的变化,离心泵的扬程和效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扬程变化达1.3%,效率变化达1.32%;诱导轮叶片尾部压力面的漩涡逐渐消失。时序效应对叶轮与径向导叶间的动静干涉有影响,从而影响叶轮所受径向力的分布及叶轮内部和径向导叶头部的压力脉动特性;合理的时序位置可以改善离心泵的空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压力 诱导轮 时序位置
下载PDF
诱导轮内流场数值计算及汽蚀特性分析 被引量:29
17
作者 郭晓梅 朱祖超 +1 位作者 崔宝玲 李昳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2-128,共7页
为得到诱导轮内部的速度场、压力场及湍流场的分布规律,在基于SIMPLEC算法上,采用了雷诺时均Navier-Stokes方程(简称N-S方程)控制方程和修正了的k-ε湍流模型,对两种结构参数的双叶片诱导轮进行了内部三维不可压湍流流动数值计算。计算... 为得到诱导轮内部的速度场、压力场及湍流场的分布规律,在基于SIMPLEC算法上,采用了雷诺时均Navier-Stokes方程(简称N-S方程)控制方程和修正了的k-ε湍流模型,对两种结构参数的双叶片诱导轮进行了内部三维不可压湍流流动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诱导轮最容易发生汽蚀破坏的位置在进口外缘处,计算结果还表明增加诱导轮叶片轴向距离及导程有利于提高诱导轮的汽蚀特性。同时进行了不带诱导轮和带两种结构参数诱导轮的离心泵的外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离心泵在没有诱导轮的情况下较易发生汽蚀,而增加诱导轮能够明显改善离心泵的汽蚀性能,诱导轮的导程、叶片轴向长度、及其叶尖包角几何参数值等几何参数对汽蚀性能有较大影响。结合流场数值计算结果和试验研究结果,证实了通过增加轴向距离和导程等合理改变结构参数可提高诱导轮的汽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诱导轮 数值计算 汽蚀特性
下载PDF
液体火箭发动机高转速诱导轮旋转空化 被引量:31
18
作者 陈晖 李斌 +1 位作者 张恩昭 谭永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0-395,共6页
诱导轮是提高液体火箭发动机泵抽吸性能的重要部件,而高速诱导轮中出现的旋转空化现象有时会严重影响涡轮泵的正常工作。利用基于Rayleigh-Plesset方程的混合流体模型对某诱导轮2D叶栅中的非定常空化流动进行了计算,模拟了迁移速度比约... 诱导轮是提高液体火箭发动机泵抽吸性能的重要部件,而高速诱导轮中出现的旋转空化现象有时会严重影响涡轮泵的正常工作。利用基于Rayleigh-Plesset方程的混合流体模型对某诱导轮2D叶栅中的非定常空化流动进行了计算,模拟了迁移速度比约为1.0~1.4的旋转空化现象,并对其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水力实验,利用非稳态信号时-频谱分析技术,捕捉到多种工况下旋转空化的动力学特征,同时观测得到该非定常现象的发生区间和其它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诱导轮 旋转空化 数值仿真
原文传递
高速诱导轮离心泵内空化发展可视化实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21
19
作者 崔宝玲 陈杰 +3 位作者 李晓俊 林哲 蔡海兵 韩安达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8-155,共8页
为了研究高速诱导轮离心泵内空化发生发展规律,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对离心泵内诱导轮与叶轮流道的空化流动进行可视化研究,并结合CFD数值计算对离心泵内部流场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空化初生阶段(汽蚀余量为5.0 m),诱导轮叶片前缘出... 为了研究高速诱导轮离心泵内空化发生发展规律,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对离心泵内诱导轮与叶轮流道的空化流动进行可视化研究,并结合CFD数值计算对离心泵内部流场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空化初生阶段(汽蚀余量为5.0 m),诱导轮叶片前缘出现叶顶泄漏涡空化;在空化发展阶段(汽蚀余量为1.07~5.0 m),流动极为复杂,在诱导轮流道内同时出现叶顶泄漏涡空化、片状空化和云状空化,并且在较低汽蚀余量(汽蚀余量为1.5 m)时,出现不对称空化现象。在空化初生和发展阶段,泵的扬程和效率基本保持不变;在空化恶化阶段(汽蚀余量小于1.07 m),诱导轮流道内基本被空泡堵塞,空泡进入叶轮流道,导致离心泵扬程和效率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离心泵 诱导轮 空化发展 叶顶泄漏涡 可视化实验
下载PDF
采用环形入口壳体的诱导轮汽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唐飞 李家文 +2 位作者 陈晖 李向阳 宣统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1-176,共6页
针对某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离心泵所发生汽蚀问题,在基于SIMPLEC算法上,采用雷诺时均Navier-Stokes方程(简称N-S方程)控制方程、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和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泵环形入口壳体和诱导轮进行汽蚀性能研究。在数值流场计算... 针对某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离心泵所发生汽蚀问题,在基于SIMPLEC算法上,采用雷诺时均Navier-Stokes方程(简称N-S方程)控制方程、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和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泵环形入口壳体和诱导轮进行汽蚀性能研究。在数值流场计算研究中,分析各部件对诱导轮汽蚀性能的影响,发现诱导轮及环形入口壳体内流场的不对称性降低诱导轮的汽蚀性能。通过合适调整环形入口壳体面积比以及环形入口壳体出口与诱导轮之间的距离,使环形入口壳体出口流场收缩,在加速流中获得较均匀的速度场,改善了诱导轮入口流动参数,提高了诱导轮的汽蚀性能。所采用的改进方法对液体火箭发动机离心泵的研制和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环形入口壳体 诱导轮 汽蚀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